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西方音乐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西方音乐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西方音乐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西方音乐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西方音乐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西方音乐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答案解析附后卷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美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两位?他们在创作上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简述贝多芬的创作、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3.法国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4.教会调式系统5.微分音6.简述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人物和创作特征。7.博洛尼亚乐派8.霍斯特作品有哪些?9.大协奏曲10.古希腊音乐文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11.巴罗克时期乐器制作的发展情况?12.简述门德尔松对德国音乐事业的贡献。13.帕勒斯特里纳14.“巴罗克”一词的时间划分?15.交响曲的产生与发展?16.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现其改革思想的主要歌剧作品有哪两部?17.威尔蒂的创作特征?18.德国歌剧19.简谱的七个唱名是怎样产生的?20.图片上的乐器属于哪一类()A、弦乐器B、木管乐器C、铜管乐器D、打击乐器21.D.斯卡拉蒂22.为什么说伯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导者?以作品实例加以说明。23.简述布鲁克纳的艺术成就?24.维也纳古典乐派25.简述瓦格纳音乐上的主要特点。卷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室内乐2.和声基本原理拉莫3.简述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体裁。4.谈谈你对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认识。5.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6.简介拉莫的历史贡献。7.简述贝尔格及其艺术成就?8.图片上的乐器的名称为()A、单簧管B、双簧管C、长笛D、大管9.何谓维拉内拉(villanella)?10.《未完成交响曲》11.新音色音乐的探索?12.简述曼海姆乐派13.穆索尔斯基的创作思想是怎样的?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代表作品有哪些?14.“新艺术”一词的来源?15.简述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音色。16.简述弥撒曲的发展?17.威尼斯乐派(VenetianSchool)代表人物有哪些?18.简述前奏曲(prelude)?19.布鲁斯20.16世纪法国尚松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21.舞剧22.简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音乐出现的新流派或新倾向。23.简述普洛克菲耶夫、拉赫马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的著名作品。24.英国的假面剧和早期歌剧的发展?25.何谓罗马乐派(RomanSchool)?卷I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格鲁克格局改革之前歌剧所存在的弊端?2.歌剧改革的意义和风格?3.简述海顿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创作。4.古典主义时初期的交响曲流派主要有哪些?他们为交响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主要贡献?5.交响曲6.奏鸣曲(sonata)与奏鸣曲式(sonataform)的区别?7.简述巴洛克时期德国管风琴音乐的发展。8.莫扎特在器乐音乐创作上取得了哪些成就?9.佛兰德斯乐派(Flemmichschool)的代表人物?10.船歌11.巴赫音乐的主要历史内容是什么?这些作品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称巴赫为“近代音乐之父”?1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音乐的主要体裁。13.罗西尼的代表作,音乐特点?14.双呈示部15.简述《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6.法国早期歌剧的代表人物?17.十二音音乐与整体序列音乐的创作方法是怎样的?18.十二音音乐的含义?19.坎佐纳20.简述海顿的创作及艺术成就?21.柏辽兹首创的标题交响曲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22.简述巴洛克时期法国古钢琴音乐的发展。23.新艺术派24.威尔第的创作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他的歌剧创作与瓦格纳的歌剧创作的主要区别点在什么地方?25.简述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和协奏曲。卷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科普兰和格什温是20世纪美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科普兰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对美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探索阶段。代表作:舞剧音乐《小伙子比利》、《阿帕拉契亚的春天》。 格什温则进行了用流行音乐的语言创作严肃音乐的尝试。代表作:为钢琴和爵士乐队写作的《蓝色狂想曲》、黑人民间歌剧《波吉与贝斯》、管弦乐作品《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科普兰和格什温的创作完全不同。科普兰使得专业音乐向通俗化的方向发展。格什温使得流行音乐语言与专业创作技巧获得了完美的结合。2.参考答案: 1、人物简介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一般把贝多芬的生平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波恩时期;第二,维也纳时期;第三,创作成熟时期;第四,创作晚期。 2、代表作品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11首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及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代表作分别为: (1)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2)歌剧《菲岱里奥》。 (3)奏鸣曲:钢琴作品有第八奏鸣曲《悲怆》,第十四奏鸣曲《月光》,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第二十一奏鸣曲《黎明》,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第二十五奏鸣曲《杜鹃》,第二十六奏鸣曲《告别》。小提琴作品有第五奏鸣曲《春天》,第九奏鸣曲《克莱采》。 (4)协奏曲: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 (5)室内乐:16部弦乐四重奏(其中后五部最重要)。 (6)声乐作品:D大调弥撒,庄严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 (7)其他作品:《艾格蒙特序曲》等。 3、艺术成就 (1)在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将高度浓缩的音乐动机进行扩展,又保持全曲的严谨统一;扩充了展开部,使它成为烘托作品内在矛盾、动力性张扬和戏剧性冲突的重心;他从《第三交响乐》开始,将谐谑曲(Scherzo)引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取代了具有宫廷典雅气质的小步舞曲;在《第九交响乐》中,将人声加入交响曲中,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 (2)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奏鸣曲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在钢琴力度对比、戏剧化因素、不同音区的色彩变化上做出了重大发展,使之成为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在音乐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品。 (3)在音乐表现方面:解放了音乐艺术,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作品展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4)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的不谐和与调性的不稳定等因素的范围逐渐扩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木管的作用。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和鸿篇巨制的气魄。其音乐中的革命性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使他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同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路先锋,启迪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4、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贝多芬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其创作中的各个领域,并以此为基点,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了巅峰,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用仅有的一部歌剧《菲岱里奥》撼动了歌剧艺术舞台,其余晖直射瓦格纳;是他,在奏鸣曲式上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以《热情》、《悲怆》和《月光》为代表的32首钢琴奏鸣曲,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结构和调性处理使世人震惊,被誉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成为划时代的音乐蓝本;是他,把交响音乐发展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将慢乐章发展成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篇章,把典雅的小步舞曲乐章换成了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使它达到为人类精神纵情高歌的境界,他还将终曲扩展为壮观的高潮,使音乐在凯旋中结束。这种结构的改变,使交响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髓。1827年在维也纳,这位孤独的长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在行将就木时,最终选择弦乐四重奏作为唯一的创作方式来表达情感,用利刃一样的笔墨写下了16首弦乐四重奏的最后5首,这些作品包含了他最高的艺术理念、最精致的音乐结构和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体现了刚劲的气质、哲理的深思、质朴的世俗,犹如一位哲人,在深渊的边缘,为世人献上的一曲曲讴歌人类灵魂的“圣歌”。他用音乐形式编织出的意味深长的乐思,是他对生命与艺术真谛的领悟,更是他用音乐表达的人文主义关怀。3.参考答案: F.库普兰,古钢琴。4.参考答案: 是指中世纪圣咏的调式系统,7~9世纪之间形成,这个调式系统包括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和混合利第亚四种基本调式(称为正调式)和它们的变格形式(比正格低四度,称为副调式),共有八种调式。每种调式都有自己的常用音和结束音。调式的名称虽从古希腊沿用但所指音阶却不同。5.参考答案: 指任何小于半音的音程,用微分音程作成的曲子称为微分音音乐。在古希腊音乐、印度音乐、中国民间音乐中均有大量缴分音程。西方专业音乐中的微分音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捷克作曲家哈巴,他最早使用微分音的成熟作品是《第三绘乐四重奏》。6.参考答案: 代表人物: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利、扎利诺、梅鲁洛等。 创作特征:圣马可大教堂的双管风琴推动了双合唱的发展,其中以G.加布里埃利的双合唱经文歌最为典型。这些合唱采用富于色彩性的主调和声织体,通常有器乐伴奏。威尼斯乐派作曲家特别喜欢创作器乐合奏曲。坎佐纳是一种最早的器乐作品,G.加布里埃利创作的坎佐纳代表了这一体裁的顶峰,多为8至10个声部,常用乐器有木管号、萨克布号、各种弦乐器和管风琴,但各声部通常并不特别标明使用某种乐器。他成熟的坎佐纳大多是为两个或三个乐器组而写的,对不同乐器组之间音响上的对比给予强调,预示了巴罗克时期的协奏风格。7.参考答案: 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北部器乐的创作和表演非常兴盛,博洛尼亚是这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中心,以弦乐为主的独奏、合奏艺术。代表维塔利和科雷利。8.参考答案: 管弦乐序曲《惠特曼》室内歌剧《萨维特里》交响曲《科茨沃尔德交响曲》。9.参考答案: 将乐队分为两组,强调小组与大组之间的对比。小组包含两件(有时更多)独奏乐器和通奏低音,大组一般以弦乐队和通奏低音乐器为基础,有时加上木管乐器。10.参考答案: (1)古希腊音乐向我们展示了非凡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和谐学与伦理学的角度上都对音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其音乐理论成为一个具有非凡统一和逻辑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在音乐形式上,希腊音乐已包含有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两种因素,这种音乐的发展轨迹始终延续到后事。 (3)古希腊出现的悲剧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这已音乐形式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音乐中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4)古希腊音乐中对于乐器的发展和重视,为西方音乐中器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里拉琴与阿夫洛斯管作为弦乐与管乐的前身,推动了西方管弦乐的发展。 (5)古希腊音乐中合唱的高度发展,在奠定了主调风格的同时为复调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6)古希腊的音乐同其他艺术的蓬勃发展,共同构建了西方文明的基石。11.参考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大多沿用至巴罗克时期,管风琴、古钢琴和提琴等乐器的制作在巴罗克时期进入到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 1、管风琴:管风琴制作在德国有突出的发展,最重要的制琴家族是齐尔伯曼和施尼特格。阿尔普·施尼特格(ArpSchnitger,1648~1719)在汉堡以南的诺恩费尔德制琴,他制作了近两百座各种尺寸的管风琴,大部分用纯律调音,逐渐用金属共鸣管取代木制管,键盘多达三至四排,音栓和脚键也增多了,音域可达四个八度;总的来说,管子的结构更加科学,琴键和琴栓的设计也更完善。 2、古钢琴:它有两种类型: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和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拨弦古钢琴产生于14—15世纪,有大小不同的各种样式,通过触键使一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弦而发声,音色尖锐而清晰,它也被称为羽管键琴,是巴罗克时期演奏通奏低音和音乐会独奏的主要乐器。击弦古钢琴更为古老,在12世纪就已出现,形状为长方形,声音是通过琴键另一端的铜制叶片击弦而发声,音色较柔和,音量较小,适合在家庭等小范围的场合进行室内演奏。 3、小提琴: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业非常发达,云集了很多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族,其中的三大名家为:阿玛蒂、瓜乃里和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的制作工艺开始于16世纪,巴罗克时期制造的提琴音色柔美,声音洪亮,工艺精良,其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峰。12.参考答案: 他发掘并宣扬德国古典音乐,指挥演出莫扎特、贝多芬及舒伯特的作品,并于1829年指挥了巴赫《马太受难乐》的再度演出,有力的推动了的巴赫音乐的复兴。他创立了德国的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1843)。在自己的创作中,门德尔松力求遵循古典传统,有力的抵制了在音乐界泛滥一时的粗糟平庸的创作趣味。 在它的重要创作中,《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出门德尔松对不同地域、民族风光景色的体验。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和《赫布里德(芬加尔山洞)》等标题性作品,在结构上既保持着与古典奏鸣曲式的联系,又根据内容的组要而自由处理,开辟了独立的标题交响序曲的天地。它的钢琴曲集《无言歌》(8卷48首),作为浪漫派标题性、歌曲性器乐小品的代表作,也是他用音乐语言表述各种意念、情绪的试验园地。 门德尔松的音乐追求古典音乐的严谨、完美、和谐,但更注意个人情感的表现。对神奇仙境的色彩性塑造,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情趣的描绘,对自然景色的主观体验式的刻画,都带有他那宁静、优雅、无冲突的气质,既区别于舒伯特的深情,有没有舒曼的冲动。他为德国的音乐增添了不同的色彩。13.参考答案: 帕勒斯特里纳是16世纪“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意大利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罗马度过,并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宗教音乐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艺术的一个高峰。14.参考答案: 时间:音乐史中通常将1600—1750年这一百五十年的历史称为巴罗克时期。即从第一部歌剧诞生开始到巴赫去世为止。15.参考答案: 交响曲的产生与发展 交响曲(symphony)一词来自希腊语“symphonia”,原为“声音一起响”之意,这是一种按照奏鸣曲原则构成的管弦乐套曲形式。 交响曲的前身是巴罗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发展,主要归功于曼海姆、柏林和维也纳乐派。曼海姆乐派奠定了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套曲形式。18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对交响曲进行了改革,发展并完善了这种形式,后来贝多芬将交响曲推向发展的顶峰。交响曲在音乐表现上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和深刻的哲理性,它的结构与奏鸣曲一样,通常为四个乐章。16.参考答案: 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删去了咏叹调中那些华丽的技巧段落,避免使用返始咏叹调。 (2)使宣叙调和咏叹调在情节的关系上统一起来,克服了以前它们之间的脱节现象。 (3)歌剧的序曲有了新的含义,它成为整部歌剧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体现其改革思想的两部歌剧是《奥菲欧与优丽狄茜》和《阿尔切斯特》。17.参考答案: (1)集中体现了力量、热情、朴实和戏剧性。他以旋律为基础,注重自发、自然、简明地写作,视旋律为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现。 (2)其作品自始至终严守意大利音乐的主要精神,即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歌剧音乐为唱段式,声乐刻画人物,器乐烘托气氛。 (3)配器极富个性,清澈透明,美丽如画。18.参考答案: 许茨是德国宗教音乐的重要作者,汉堡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是凯泽。除了他们,马泰松、泰勒曼和亨德尔也在汉堡歌剧舞台上显身手。19.参考答案: 僧侣音乐家圭多达莱佐把拉丁文的单声部赞美诗《圣约翰颂》的前六个旋律短句的头一个音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六声音阶,于是就利用前六句诗的每句开头的单词音节ut、re、mi、fa、sol、la作为六声音阶的唱名,这便是唱名法的起源。后来,第一音ut,后人觉得发音不响亮而改为do;以后当七声音阶出现时,又有人从这首赞美诗最后一句的两个字中各取第一个字母s和I拼成si,作为第七个唱名。20.参考答案:B21.参考答案: 前半生在意大利,后半生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作品主调为多复调为辅。最重要的作品是大约555首单乐章的键盘奏鸣曲,特点:他的写作有教学目的,每一首奏鸣曲都类似一首练习曲,解决一定的技巧运用和音 乐解释方面的问题;艺术表现力也很强使听众心醉神迷。在结构上实际已经是古典奏鸣曲式的萌芽;已经显示出18世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22.参考答案: 伯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导者,使文学性情节和戏剧性构思侵入交响曲领域,首先体现在《幻想交响曲》中。他比贝多芬更进一步用标题来统帅交响乐创作的整体构思,用详细的文字说明来昭示戏剧性情节,并于音乐发展的线索紧密结合。作品中的固定乐思具有明确的形象意义,成为陈述故事性内容的重要手段。他将文学、诗歌、戏剧引入音乐,传统的音乐结构,手法都要服从于标题性内容的需要。在《幻想交响曲》上加上复标题,并在作品的每个乐章上都加上了标题,并加上了说明文字,使整部交响乐成为没有歌词的音乐戏剧,音乐与舞台形象相联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在管弦乐法上作了不少的探索:扩大乐队编制,把竖琴、英国管引入乐队,增加打击乐器、低音单簧管和大号;扩展乐器的表现力,如弦乐器用弓背击弦等;探索乐器的组合,如在第二乐章两架竖琴加入乐队得到华丽的音响。23.参考答案: 1、人物简介布鲁克纳(Anton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浪漫主义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涉及交响乐、宗教音乐、管风琴音乐和室内乐等,以交响乐著称,共作有11部交响曲。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同时也因崇拜瓦格纳音乐而闻名。 2、代表作品《第四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 3、艺术成就(1)他的交响曲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恢宏的管风琴音响效果,同时把德奥民间音乐也放入作品中,抒发了浪漫主义情感;音乐具有戏剧性、史诗性和抒情性,表达出19世纪中后期人们的复杂情感。(2)他的交响曲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虽然他承袭了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的某些手法,但技法上明显反映出瓦格纳的风格,尤其是他的半音化和声处理和庞大的结构模式,因此遭到了瓦格纳对立面的抨击。然而,作品中激情、细腻的处理和鲜明的配器手法也使他赢得了声誉。24.参考答案: 简称为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的重要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25.参考答案: 瓦格纳的乐剧在音乐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1、瓦格纳彻底打破了意大利歌剧的分曲结构,每一幕的音乐都是连续不断的。 2、他以主导动机的运用而著称。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或思想有联系的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它为瓦格纳提供了一种使音乐和戏剧都获得统一的手段。例如在《指环》中,主导动机非常之多,几乎是连续使用,构成一个密集的主导动机网。它们既可以通过主题之间的类似暗示它们的联系,也可以通过主题的变形或与其它主导动机的对位结合来暗示情节发生的变化。 3、瓦格纳的音乐是用一种“无穷尽的旋律”加以展开的。这是一种音乐织体,其中的主导动机和它们的再现与变化,提供了一种旋律材料的不间断的流动,很少有终止或明显的停顿的痕迹。 4、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持续的离调和转调,以及对终止式的避免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调性和声体系走向解体的边缘。 5、瓦格纳还是一位配器的大师,在乐剧中,他空前地提高了管弦乐队的作用。卷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指适合在室内而不是大厅由少数人演奏的器乐曲,早期曾包括声乐。主要体裁是数种重奏,最常见的是古典时期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现在虽常在音乐厅演奏这类作品,但依然保持原有的细腻亲切的特性。2.参考答案: 奠定现代和声理论基础的理论家拉莫,同事也是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和键盘乐器演奏家。它的歌剧创作既继承了吕利德传统又有所突破,音乐更加细腻,曲调更有旋律性,和声清晰,新颖,乐队富于色彩性,体裁包括法国歌剧的各种样式,既有抒情悲剧希波利特与阿丽希亚等,也有歌剧、芭蕾、殷勤的印度人3.参考答案: 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格局、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器乐: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变奏曲、奏鸣曲、组曲、赋格、协奏曲。4.参考答案: 9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贝多芬是古典交响曲的革新者,他在音乐中树立的英雄形象和革命精神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到时代赋予他的思想以及他追求的目标,贝多芬毕生向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同时,个人生活上的不幸也促使他不断与命运抗争,于是,他塑造了一个在斗争中成长的英雄形象。九部交响曲描写英雄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英雄的内心、英雄的胜利等,像一首描写英雄的叙事长诗,实际上也了反映了作曲家的生活历程。 贝多芬对于交响曲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他的交响曲有着很深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戏剧性;他极大地扩展了奏鸣曲式,加大各部分的规模,增强对比性,展开部是他揭示激烈的矛盾冲突的中心部分;他以戏剧诙谐性的谐谑曲取代宫廷化的小步舞曲,作为交响套曲的第三乐章,他的交响曲各乐章之间既是对比的,又采用动机发展手法进行贯穿统一,使得整个套曲保持了高度的严谨;乐队的编配和表现力方面,也都超越了前人。其中,《第三交响曲“英雄”》是贝多芬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作品,首先摆脱了海顿、莫扎特的影响,确立了交响曲中的英雄性构思——从斗争到胜利的历程,标志着古典主义交响曲的一次飞跃;《第五交响曲“命运”》是贝多芬在战胜了个人情感挫折和生理疾病带来的悲观绝望后的决心——“我要同命运抗争,决不被他征服”,命运动机在四个乐章中贯穿发展;《第六交响曲“田园”》在每一乐章前写作了说明性的文字,是最早的标题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体裁中加人人声独唱与合唱,为表现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景象开创了新手法,是贝多芬交响曲登峰造极的作品。5.参考答案: 复调音乐始于9世纪的奥尔加农,12世纪出现了装饰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13世纪产生了经文歌和卡农曲等,直到14世纪出现了对位法,复调音乐才进入规范化时期,这一时期与法国“新艺术”相对应,可以在马肖的作品和意大利牧歌中看到三声部复调的形态;15--16世纪复调音乐进入声乐复调的盛期。我们可以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5世纪初):勃艮第乐派,代表作曲家杜费、班舒瓦 2、第二阶段(15世纪中后期):佛兰德斯乐派,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 3、第三阶段(16世纪中叶):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4、第四阶段(16世纪下半叶):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利6.参考答案: 拉莫是吕利后一位富于独创性的法国作曲家,他的歌剧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比吕利有更多的旋律性和抒情性,和声的运用清晰、新颖,使用管弦乐队也更为充分。拉莫又是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者,成为后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起很大作用的功能和声的源头。在1722年发表的《和声学教程》中,科学的归纳了大、小调体系理论。7.参考答案: 1、人物简介贝尔格(A.Berg,1885-1935),奥地利作曲家、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一战时从军,战后创作了著名歌剧《沃采克》;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他的作品遭到禁演,从而失去了经济来源。他的一生作品不多,但成就突出,和老师勋伯格一样,其创作经历了由晚期浪漫主义向无调性音乐,继而向十二音音乐风格的转变。 2、代表作品歌剧:《沃采克》、《露露》(未完成)。管弦乐:《抒情组曲》、《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 3、艺术成就 (1)对十二音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勋伯格、韦伯恩同为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2)歌剧《沃切克》、《露露》以及以安魂曲形式悼念曼侬之死的《小提琴协奏曲》是十二音音乐的经典作品,也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作。其中《沃采克》结合运用古典结构和无调性手法,获得与调性音乐同样的撼人效果,创造了当时大型严肃歌剧上演次数的最高纪录,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歌剧作品之一。 (3)他的十二音音乐常常显示出与传统音乐的一些因素相结合的特点,和传统音乐一样易于理解,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他是十二音音乐作曲家中最受公众赞誉的一位,其作品《抒情组曲》亦是十二音音乐的典范之作。附作品简介:《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是20世纪有影响力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为纪念马勒遗孀阿尔玛·玛丽亚·马勒再嫁后所生的女儿曼侬而作。十八岁的曼侬在1935年4月复活节那天不幸去世,给贝尔格以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他立即放下手中的歌剧《露露》,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中。四个月后,贝尔格按照安魂曲的构思完成了这部作品,然而不久,贝尔格也于同年的圣诞节前夕与世长辞,《小提琴协奏曲》竟成为他本人的安魂曲。该曲是20世纪小提琴协奏曲中第一首运用十二音技法创作的作品,其中也结合了调性。全曲分四个乐章,这四个乐章又被组合成两大部分:一、二乐章为一部分,连贯演奏,表现“生”;三、四乐章为另一部分,同样连贯演奏,表现“死”。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用柔和、单纯的旋律,圆舞曲的节奏形态描绘出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青春活泼的少女形象;第二部分中,极不和谐、撕裂般尖锐的和声又不禁让人联想到饱受病魔摧残的曼侬的痛苦与无奈,使人伤感与心碎。尽管这部作品运用无调性旋律和频繁的不协和和弦,听起来让人感到陌生,但其深刻动人的音乐内容却始终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力。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 维拉内拉是16世纪40年代出现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种声乐体裁。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上:采用分节歌形式,音乐幽默、生动、明快,与精致的牧歌形成对比。 2、织体上:为三声部的主调音乐风格,常出现平行五度。 3、语言上:采用方言,常以讽刺意味的世俗内容为主。10.参考答案: 舒柏特创作的交响曲。它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从乐思的表现上看,已经相当完整。乐曲深刻地表现了19世纪初奥地利黑暗的社会环境给舒柏特带来的孤独和压抑,以及大自然给他带来的慰藉。这部作品的主题非常抒情,配器也很有色彩性,•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交响曲。11.参考答案: 1945年后,音乐创作中出现了一种转向寻找新音色的现象,它与当时的序列音乐相对,但未形成统一的流派。当时的序列音乐和偶然音乐一起,彻底颠覆了传统音乐中旋律、和声、结构等因素的地位,使音乐的音响构成成为作曲家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末“音簇”手法出现之前,他们已经在横向和纵向的组合上对作品的音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展。这种把静止的、具有粗糙的打击乐效果的“音簇”,及其流动状态中形成的“音块”(soundblock)、“音带”(soundbanD.或“音团”(soundmass)作为基本材料的音乐称为“唯音音乐”(SoundMusiC.、“音响音乐”(SonicMusiC.、“构造音乐”(TexturalMusiC.或“音色音乐”(TimbreMusiC.。它主要运用音响材料的各种不同结集状态如点、线、面、场以及声学特征上的变化、对比为主体而进行创作,由传统乐器演奏,通过新的演奏方法开拓新的音响资源,与电子音乐(不限于寻找新音色)分别成为新音色探索的两条不同道路。为新音色的产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作曲家及作品:彭德雷茨基的《广岛受难者的哀歌》、利盖蒂(GoyrgyLigetti,1923-)的《气氛》。12.参考答案: 曼海姆乐派(MannheimSchool)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JohanStamitz,1717-1757)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曼海姆乐派在音乐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3)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 (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13.参考答案: 他为了体现作品内容上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艺术上的创新十分大胆,他反对因袭西欧传统技法,厌恶唯美主义时尚,认为真实的音乐不应该粉饰社会,而要说出真理,将活生生的人体现在活生生的音乐中;只有从俄罗斯语言中去发掘的旋律才是美的。它对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要真诚直率的追求,使他在运用调式、和声及形式结构等表现手法上同样富于创造性。特别是他立足于民间调式的和声,具有任意随想的性质,而无视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俄罗斯民族气质,体现了一种区别于任何其他欧洲国家音乐的强烈诱人的个性。穆索尔斯基的音乐预示了后来音乐历史发展的新路。代表作品: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歌曲《跳蚤之歌》《孤儿》。14.参考答案: 来源:“新艺术”由14世纪初法国天主教徒、诗人、音乐家维特里(PhilippedeVitry,1291-1361)所写的ArsNova一书而引起。具有“新艺术”时期特征的最早乐谱见于《福维尔传奇》,这部长篇讽刺诗集大约写于1310-1314年,其中收录了不同时间各地产生的167首乐曲,包括宗教音乐、世俗音乐、单声音乐、复调音乐、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等。15.参考答案: 声乐仍占重要地位,同时也有些音乐是专为器乐而写。16.参考答案: 1、最早的弥撒曲是天主教的圣餐仪式曲,8世纪时罗马天主教把弥撒曲定为礼拜、祭祀时使用的一种基本音乐形式。11-13世纪,教会音乐家开始在专用的弥撒圣咏(定旋律)上写复调弥撒曲,代表人物是马肖。2、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大约1450年左右,复调的常规弥撒曲成为欧洲最大、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从杜费到若斯坎,我们看到了弥撒曲的一些变化,出现了最常用的两种作曲技法,一是“定旋律”(Cantusfirmus)方式,二是“模仿”(Parody)方式。 (1)定旋律弥撒曲:它的定旋律几乎都来自素歌,这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弥撒曲作品的典型手法,其中最有名的一条弥撒定旋律是杜费的“武士歌”(L,HommeArmE.一曲,当时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曾用此曲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 (2)模仿的弥撒曲:这种方式是在若斯坎手中兴起的,16世纪中叶左右,音乐家们不再只用定旋律来处理音乐,而是更大规模地使用“借用”方式,即模仿手法。模仿手法千变万化,有的是在原先声部的对位线条上加入另一个模仿的声部,而使原有的主题更鲜明;有的则扩大原有的乐曲结构,重新组织、整合其中的音乐素材。后来,这种模仿复调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定旋律技法,成为16世纪弥撒曲创作的主体风格。 3、若斯坎去世后,弥撒曲体裁的形式基本形成,即五个乐章的形式,帕勒斯特里那赋予了这种复调音乐形式和技巧高度的稳定性和完美性。威尼斯乐派的兴盛,使弥撒曲向双重复调的形式发展,其中器乐伴奏的加入也为以后弥撒曲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17.参考答案: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维拉尔特的贡献:首创复合唱形式,创立了威尼斯乐派。 (2)G.加布里埃利的贡献:大量运用器乐组合作为合唱伴奏,并对各种乐器组合进行实验,加强器乐与合唱队之间的音色对比,开巴罗克协奏风格之先声;他推动了器乐曲体裁的独立发展,被称为“近代配器法之父”。 (3)A.加布里埃利(A.Gabrieli,约1515~1586)的贡献:按声区对合唱队进行分组,求得音色变化;推动管风琴技巧的发展,形成托卡塔、坎佐纳、前奏曲等纯器乐体裁。18.参考答案: 前奏曲本身的含义是引子和序曲。17世纪之前,它指的是在声乐曲前作为伴奏的引子部分;17世纪初成为独立的小曲,但还是作为整套作品前的一个段落,起活动手指或导入乐曲主要部分的作用。当时的圣咏前奏曲(ChoralePreludE.是巴罗克时期管风琴音乐中最重要的、使用于教会的器乐曲。前奏曲到18世纪后才成为篇幅不大、曲式自由、带有即兴性质的独立小品,其中以管风琴的前奏曲居多,以巴赫的作品为代表。19.参考答案: 译蓝调。美国爵士乐的一种风格,源于黑人灵歌。通常为十二小节,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其名称来源于别具特色的常降低半音的大调第三和第七级音(称作"怨音"bluenotes)。20.参考答案: 特点:在写作方法上,既有和声式的,还有含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的。 代表人物:塞米西,雅纳坎21.参考答案: 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以歌唱为主。22.参考答案: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音乐,其风格和流派更趋纷繁。在这新多新流派中,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序列音乐。序列音乐是在作曲方法上按照固定顺序进行安排的一种音乐。十二音音乐也是一种序列音乐,但这种序列手法仅表现在音高上,50年代出现的序列音乐,不仅在音高上采用序列手法。在其他方面如节奏、力度、音色等,也采用序列手法,因而称为“整体序列音乐”。威伯恩的《管弦乐变奏曲》把序列原则扩展到节奏方面,为序列音乐发展打下基础。梅西昂的《时值与力度的模式》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整体序列作品。序列音乐的重要代表不觉有:布列兹、科普兰也在50年代转向序列音乐。序列音乐在70年代以后便衰落了。与严格控制的序列音乐相反的是偶然音乐。偶然音乐是作曲家一定程序地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创作中的偶然手法表现为作品的某些部分不是作曲家自己写的,而是依靠偶然的,预想不到其结果的方法写出来的,表演中的偶然手法表现为作曲家留给表演者去决定作品创作的某些部分。偶然音乐的代表,美国作曲家凯奇的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变化的音乐》。采用偶然音乐手法作曲的还有费尔德曼、朗、沃尔夫等美国作曲家。欧洲作曲家也使用偶然手法,斯托克豪森、布列兹。电子音乐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与由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但严格意义上的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也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电子音乐分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录音带音乐,指利用录音带操作技术制成的电子音乐作品,包括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的发明者是法国作曲家谢菲尔,他创作的第一首具体音乐作品《火车练习曲》,他最流行的具体音乐作品是《锅盘练习曲》,1951年,艾默特在西德科隆电台建立了电子实验室,那里的作曲家也利用录音带制作电子音乐作品。代表人物斯托克豪森的代表作品《练习曲直》、《青年之歌》。第二阶段:合成器音乐。1964年电平控制合成器产生,合成器音乐有了广泛的实际使用价值。代表人物美国作曲家劳博尼克创作了合成器音乐代表作品《月亮上的银苹果》。第三阶段:计算机音乐,指那些不仅利用计算机作曲而且其音响材料也出自计算机的电子音乐作品。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里塞,他的代表作《突变工》。寻求新的音色,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中,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和倾向。如潘德雷茨基《广岛受难者的哀歌》利益蒂《大气层》等,被称为“音色音乐”。在新音色方面进行探索的作曲家还有瓦雷兹、梅西昂、威伯恩、希纳基斯、卢托斯拉夫斯基、诺诺、贝里奥、克拉姆等23.参考答案: 普洛克菲耶夫:《古典交响曲》、《彼得与狼》; 拉赫马尼诺夫:一生创作了3部交响曲、4部钢琴协奏曲、歌剧《阿列科》康塔塔《春》、交响诗《死岛》及大量钢琴独奏曲、独唱曲、合唱曲(如合唱交响曲《钟声》)等。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15部交响乐和大量其他作品及电影音乐,他的第七交响曲的标题为《列宁格勒》。24.参考答案: 1、假面剧的简况:假面剧因演出时戴假面具而得名,其形式为歌唱、说白、舞蹈、合唱、器乐和朗诵调等,舞蹈是剧中最重要的成分,其次是布景,最后才是脚本与音乐,剧情常用对白形式。“假面剧”流行于16世纪的英国,是宫廷内一种娱乐性的话剧,题材多具神秘性和寓言性。1656年类似于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才在英国产生,英国歌剧作品不多,大多参照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而作。 2、普赛尔及早期歌剧的特点:英国的第一部歌剧通常被认为是《围攻罗斯特》,它是1656年由五位作曲家共同谱曲完成的,其中的对话完全写成宣叙调式的段落,但是音乐部分已经遗失,仅留下脚本。我们至今还能看到两部英国早期的歌剧,一部是布鲁(JohnBlow,1649~1708)于1684年作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andAdonis),另一部是普赛尔(HenryPurcell,1659~1695)于1689年创作的《迪多与伊尼阿斯》(DidoandAeneas),这两部歌剧都受到法国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真正使英国歌剧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是普赛尔,他的歌剧有以下特征: (1)在声乐方面与意大利歌剧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用英语演唱。 (2)在器乐方面和法国歌剧有相通之处,用通奏低音形式,但旋律与英国的民歌紧密相连,没有炫人耳目的华丽音响,音乐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25.参考答案: 含义:16世纪中叶,宗教音乐日益世俗化,天主教认为过于华丽繁复的音响破坏了人们虔诚的信仰,因此,规定举行弥撒时必须忠实地配以清晰的音乐,禁用一切世俗曲调。当时以罗马圣彼得教堂为中心,聚集了一批从事声乐复调创作的作曲家,他们形成了一个乐派,创作出一种受佛兰德斯乐派影响同时又具有安详性格的声乐复调音乐。这个乐派被称为“罗马乐派”,其代表人物是帕勒斯特里那。卷I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当时,意大利歌剧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咏叹词,咏叹调分为“三段体咏叹调”和“华丽咏叹调”两种。前者在唱完中间部分后,又返回到开头部分,由于必须重复第一段,因此给剧情发展造成一种松散的感觉;后者是专门为歌唱者而写的,因此,在创作中乱用一些与剧情不相干的高难度乐向,脱离了音乐本质。 (2)意大利歌剧过分追求华丽的装饰,更有甚者,不管与剧情有没有关系,为了吸引观众,乱用机械装置,使得剧情本身没有完整的统一性,这完全是宫廷的美学趣味。 (3)不注重以对话般的吟唱来展开剧情的宣叙调,不注重合唱和管弦乐队。2.参考答案: (1)格鲁克改革歌剧的最大意义:消除了歌剧中对立的民族风格,将意大利歌剧的特点和德国歌剧的特点在德国音乐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又融进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2)格鲁克歌剧的风格可用这样十二个字来概括:“高贵中的单纯,平和中的伟大”。3.参考答案: 交响曲:海顿共作有104首交响曲。 (1)早期:最早的几部还是三乐章的,还有巴罗克的遗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小步舞曲后增加终曲乐章,形成四乐章结构。 (2)中期:1768至1774年创作的交响曲代表了他的成熟风格。1774至1788年的交响曲中激情和实验性减少了,对乐队的处理更加老练并注入一些喜歌剧的精神。 (3)晚期:18世纪90年代创作的的12首伦敦交响曲(第93至104)是他的创作顶峰,这些作品规模更大,配器更辉煌,和声更大胆,旋律更优美,节奏也更有张力。 弦乐四重奏:海顿共作有68首弦乐四重奏。 (1)早期:受维也纳小夜曲和嬉游曲的影响,有华丽风格的特点。 (2)中期:1770年左右海顿的四重奏达到成熟,形成与交响曲相同的四个乐章的格式,节奏多变,主题扩张,展开部组织得很好,大提琴开始被作为一种旋律和独奏乐器,对位也变得更加重要,有些小步舞曲变成“谐谑曲”。 (3)晚期:属于海顿四重奏创作的巅峰之作,继续运用单主题的第一乐章,和声更扩展,半音和转调增多,四个乐器更加平等,严肃与欢快的因素并列。4.参考答案: 古典主义初期的交响乐流派主要是曼海姆乐派和柏林乐派。 曼海姆乐派的代表人物是捷克的施塔米茨。为交响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 (1)在初期意大利交响曲的三乐章套曲结构增加了一个快板终曲乐章,使其形成了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四乐章结构。 (2)在奏鸣曲式快板乐章中增加了一个抒情性的对比主题来与活跃、积极的动力性第一主题进行对比。 柏林乐派的代表人物是C.P.E.巴赫。柏林乐派创作的交响曲基本上是三个乐章的套曲结构,乐章主题间的对比基本上是在近关系调性的范围内,并发展出一种用动力性的、用统一的音乐语言写作交响曲的艺术手法,这位海顿的交响曲创作提供了直接的经验。5.参考答案: 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6.参考答案: 奏鸣曲与奏鸣曲式的区别在于:奏鸣曲是一种体裁,它由不同数量的乐章组成,各乐章间在调性、速度、情绪等方面形成对比,几个乐章成为一个整体,彼此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而奏鸣曲式是曲式结构的一种,它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通常用在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中的第一乐章,常为快板。7.参考答案: 巴洛克时期是管风琴的黄金时代,一方面管风琴制造业已达到顶峰,另一方面巴洛克时期是宗教音乐最繁荣的时期,管风琴在宗教音乐领域的特殊地位使它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巴洛克早期,对德国管风琴音乐影响巨大的两位前辈分别是荷兰的斯韦林克和意大利的弗雷斯柯巴尔迪。 斯韦林克与其父都曾任阿姆斯特丹老教堂管风琴师,他是文艺复兴尼德兰乐派复调音乐的继承人,又掌握了管风琴和古钢琴的出色演奏技巧,是当时管风琴乐派的代表和首领,他的巨大成就和名声,聚集起当时的荷兰、意大利、德国和英国的大师和乐派,德国北方的著名管风琴师大多师出其门,最有名的是沙伊特。斯韦林克管风琴音乐涉足的体裁有:幻想曲、随想曲、托卡塔、变奏曲等,他的幻想曲建立在单一主题上,是赋格曲的先驱,根据路德教派的众赞歌创作管风琴变奏曲,是他的首创,对德国管风琴音乐的影响,尤其是对J.S.巴赫的影响难以估量。 弗雷斯柯巴尔迪是17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键盘乐器作曲家,生于费拉拉,是著名管风琴师卢扎斯奇的学生。除了短期在曼图亚和佛罗伦萨停留,一生大部分时期任职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他的创作以键盘音乐为主,包括利切卡尔、托卡塔、坎佐纳、幻想曲、随想曲和各类舞曲,他将世俗生活中常见的舞曲移植到键盘乐器上,并创造了变奏的键盘组曲,意大利人称之为“帕蒂塔”,在他的有的乐曲中都展现了他即兴演奏的天赋。弗雷斯柯巴尔迪的作品标志着文艺复兴的合唱复调向巴洛克的器乐复调形式的转变,对巴洛克时期的德国器乐音乐产生深远影响,历史学家查尔斯•伯尼称他为“新时代管风琴之父”。 继斯韦林克和弗雷斯柯巴尔迪之后,17世纪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大师有:第一代的沙伊特、弗罗贝格尔,第二代的赖因根、帕赫贝尔、伯姆和布克斯特胡德。 沙伊特是斯韦林克的学生,北德管风琴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发展了斯韦林克的管风琴演奏风格,开创了运用16世纪众赞歌来写作管风琴音乐的德国传统,开辟了通向巴赫的管风琴众赞歌改编曲的道路。1650年出版的100首配置和声的管风琴众赞歌《新符号谱集》,采用了五线谱表的记谱方式,而非当时德国惯用的键盘谱号,也不象英国和荷兰常见的六线的双谱表,这一曲集标志着德国管风琴音乐新纪元的到来。 沙伊特的同时代人弗罗贝格尔是南德管风琴乐派代表人物,弗雷斯柯巴尔迪的学生。一生除了在维也纳宫廷工作过几年,晚年为符腾堡公爵夫人的老师外,其余时间都用于周游世界,去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尼德兰等地,在当地开演奏会、拜会音乐家,因此他的创作风格综合了欧洲各国的键盘音乐成就。他管风琴音乐的即兴风格变幻莫测、织体纤细、装饰精致,他也写作古钢琴组曲,确立了四乐章组曲的体裁形式,最早将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组成固定的四乐章舞曲组曲,还最早将前奏曲和赋格组合成套,他对于同时代及后世作曲家的键盘音乐有极大影响,获得莫扎特的极高评价。 赖因根,生前任汉堡圣卡特林大教堂管风琴师,巴赫曾数次专程前往聆听他的演奏。他的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采用当时德国北部管风琴家常用的铺展的幻想曲格式。 帕赫贝尔生于纽伦堡,一生在德国中部和南部的许多城市任教堂管风琴师,在爱森纳赫任职时,与巴赫之父相识,巴赫的兄长约翰•克里斯托夫在其学生之列。最令帕赫贝尔闻名遐迩的作品是《D大调卡农和基格》,用三把小提琴和一件通奏低音乐器演奏,但他更擅长管风琴演奏和创作,作有管风琴赋格曲26首、众赞歌前奏曲60多首,托卡塔16首及17部古钢琴组曲,在上述体裁他是J.s.巴赫的重要先驱。 伯姆,德国管风琴家,曾在汉堡和吕内堡工作,作有教堂声乐和大量管风琴曲,其中众赞歌前奏曲,赋格曲和组曲对巴赫有一定的影响。 布克斯特胡德出生在北欧,1668年起在德国吕贝克的圣玛丽大教堂任管风琴师,对德国北部的管风琴音乐发展影响巨大。他在吕贝克任职期间,恢复了一项古老的传统——晚间音乐会,即在每年圣诞节前的五个星期天举行的系列音乐会,受到广泛的赞许。 布克斯特胡德主要以教堂音乐闻名,声乐作品主要是120多部康塔塔,一些弥撒曲、圣母颂歌。管风琴曲是他最重要的器乐创作,一半为众赞歌前奏曲,他自由运用路德教众赞歌曲调,进行创造性的展开;另一半为托卡塔和赋格,常是绚丽的即兴风格,并具有宏伟的构思。在众多德国管风琴前辈大师中,没有人比他对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产生更大的影响了。8.参考答案: 莫扎特的器乐创作包括交响曲、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室内乐。 艺术成就: (1)莫扎特将歌剧创作中的歌唱性及德奥和声功能的表现性融为一体,创作出既有抒情表现又有动力性发展的古典主义器乐作品。 (2)器乐音乐的对比性特征更为鲜明。 (3)和声语言的复杂运用,远关系的调性布局,增强了音乐的表现性。9.参考答案: 代表人物:佛兰德斯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按年代顺序可分为三类: (1)早期(约1450-1490年)代表:奥克冈(J.Ockeghem,约1425—1497),是佛兰德斯乐派第一代作曲家,他历经法国三代君王,长期在皇家小教堂供职。他的音乐深受勃艮第乐派的影响,创作的弥撒曲庄严宏伟,旋律宽广,音响丰富;在模仿复调上有较高的造诣,创有一种“迷你卡农”形式。现存的宗教作品有13部弥撒曲,1首安魂曲,1首信经和10首经文歌等;世俗音乐主要有26首尚松。常被人提及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经文歌《感谢上主》,这是一首三十六个声部的卡农曲,主题在不同声部回旋9次之多。 (2)中期(约1480-1520年)代表:若斯坎(JosquindesPres,约1440~1521),佛兰德斯乐派第二代作曲家,奥克冈的学生。他致力于复调技术的革新,其中最典型、突出的成就反映在经文歌的创作方面,强调各声部旋律的同等作用;同时音乐不再像数学模式那样进行,而在描绘歌词的意境、表情达意方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若斯坎留存下来的作品有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余首尚松等。 (3)晚期(约1520-1550以后)代表:拉索(OrlandodiLasso,约1532~1594),佛兰德斯乐派第三代作曲家,是继若斯坎之后佛兰德斯乐派的又一个重要作曲家。他精通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作品涉猎弥撒曲、经文歌、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和德国“里德”,重要的代表作为无伴奏合唱《回声》等。如果我们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看成是中世纪以来声乐复调艺术发展的顶点,那么拉索就是这个领域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特点是:①初步建立了T-DD-T的和声功能圈。②在弥撒曲的写作中,定旋律tenor声部的圣咏旋律被世俗曲调取代。③奠定了复调艺术的两种写作类型:一是对位化写作,它以模仿原则为主,各声部连绵不断地独立发展,少用终止式,前后一气呵成浑然一体,代表形式是卡农曲与双重卡农曲;二是对位和声化写作,它在复调织体中使用和弦进行,多用终止式,段落分明,有明显的收束感。④创作风格:明净、质朴而又含有一种动态的情感美。10.参考答案: 来源于威尼斯船夫歌曲的器乐曲(钢琴曲为多,也有管弦乐曲),6/8或12/8拍,速度和缓,通常是在荡漾的节奏韵律之上有一条歌唱性的悠扬曲调。11.参考答案: 巴赫音乐的历史内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最本质和典型的是巴赫通过宗教的题材,抒发了对人类经受的苦难、痛苦、悲哀的怜悯和同情。表现了以巴赫为代表的德国市民阶层对和平和未来幸福的渴望。 巴赫作品的主要艺术特征: (1)巴赫的音乐是对巴罗克时期不同民族和国家音乐艺术的一次伟大的总结。 (2)巴赫的复调音乐,是对几百年来复调音乐的一次伟大总结(高峰)。 (3)巴赫又是近代主调音乐的先驱,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 (4)巴赫的音乐中有丰富的情感表达。12.参考答案: 歌剧、弥撒、经文歌、世俗性多声合唱、舞曲、清唱剧、康塔塔、主题模仿曲,幻想曲、康佐涅、随想曲、前奏曲、托卡塔。13.参考答案: 代表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奥瑟罗》、《威廉.退尔》 罗西尼的风格把涌流不绝的旋律、泼辣的节奏、明晰的分句、造型优美而结构有时不拘一格的乐段、空灵的织体,尊重乐器个性的干净的配器、虽不复杂却往往别出心裁的和声熔于一炉。14.参考答案: 由乐队提示出第一呈示部,两个主题均建立在主调上,独奏乐器进入与乐队共同演奏的第二呈示部再次奏出两个主题,形成主调与属调的对比,就是双呈示部格局。15.参考答案: 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五幕歌剧,台本根据普希金的同名叙事诗编写,叙述了剧情:基辅大公之女柳德米拉被魔鬼所掳,大公允诺将女儿许配给救出她的勇者,最终骑士鲁斯兰救出柳德米拉与之成婚。歌剧创造了典型的俄罗斯音乐风格,是俄罗斯歌剧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其序曲为交响音乐会的常演曲目。16.参考答案: 抒情悲剧代表人物:作曲家吕利(Lully,1632~1687)17.参考答案: 十二音音乐属于无调性音乐的一个阶段,是有组织化、规律性的无调性音乐(或称十二音序列音乐),一部作品的基础是由一个8度内12个半音组成的序列称为音列,这个音列可以有原形、逆行、倒影、逆行倒影4种形式,加上它们在12个半音位置上的各种转位,就构成可供作曲家选择的48种序列形式。原形序列既可以旋律形式出现,也可以和声形式出现。在原形序列用完12个半音之前,不得出现和重复该序列的任何一个音。 整体序列音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二音序列音乐的继续发展。十二音序列音乐,仅是在音高上的序列,整体序列音乐就是要把序列的原则扩大到音的时值、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的各个方面(把音的属性都规定好)。历史上第一部整体序列倾向的音乐作品,是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钢琴曲《四首节奏练习曲》中的第三首《时值与力度的模式》。18.参考答案: 十二音音乐作曲法:作曲家预先设置十二个半音的基本音列(basicserial,缩写为BS或B.,并以原型prime(P)及其三种变形:逆行retrograde(R),倒影inversion(I),逆行倒影retrograde-inversion(RI)作为基本材料进行创作,这些音列通过音高移位(每个音列都有48个关系密切的音高序列),节奏变化等方式进行展开。它的基本原则是:十二个半音地位平等,取消传统大小调体系的音级功能差别。具体写作中应遵循下列规则:①每一个音必须在其余11个音都出现之后方可重复,防止调性的出现,但允许震音、波音、辅助音的短暂重复;②避免三和弦进行,以免引起调性感;③四度、五度音程,三全音音程尽可能只用一次;④在序列中不过多使用相同的音程。19.参考答案: 一种最早的器乐作品,出现于1520年代,最初由法国尚松移植或改编,自由写作的坎佐纳直到16世纪末才较为多见,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器乐形式。20.参考答案: 1、人物简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确立了交响曲、四重奏等体裁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范式。 2、代表作品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108首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20多部清唱剧和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其代表作为: (1)交响曲,代表作有:第31交响曲《号角》、第45交响曲《告别》、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第103交响曲《鼓声》和第104交响曲《伦敦》等。 (2)弦乐四重奏,重要的作品有Op.64之5《“云雀”四重奏》、Op.76《“皇帝”四重奏》等。 (3)钢琴奏鸣曲,49首作品中较成熟的是第19首(D大调)和第46首(降A大调)。 (4)声乐作品,最突出的是他的清唱剧《创世纪》(1798年)和《四季》(1801年)。 3、艺术成就 (1)奠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他在《“伦敦”交响曲》中,将四个乐章的性质和曲式最终确立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奏鸣曲式或变奏曲;第三乐章,性格开朗幽默,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形成了与交响乐相同的四乐章模式,作品中音乐更富有变化,主题有了更大的扩展,织体摆脱了通奏低音的依赖,开始把大提琴放到旋律主奏乐器的位置,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的作用,使四个声部更加协调平衡。 (3)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交响曲《告别》、《惊愕》、《军队》;四重奏《云雀》、《皇帝》;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4)作品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音乐既明快、幽默、轻松,又不乏高贵的气质,呈现出古典乐派的理想境界,这些因素加上他在音乐上的贡献,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21.参考答案: 柏辽兹首创的标题交响曲的主要特征: (1)借用非音乐的艺术手段来进行交响曲的创作 (2)标题交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