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样本_第1页
淮安市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样本_第2页
淮安市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样本_第3页
淮安市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样本_第4页
淮安市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政办发[]5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淮安市水旱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1总则

1.1编制目

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提高淮安市防洪杭旱能力,保证防洪杭旱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根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允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都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允许制度实行办法》以及《江苏省防洪条例》、《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江苏省水旱灾害记录报表制度》、《淮安市防洪预案》、《淮安市杭旱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1.3合用范畴

本预案合用于淮安市境内发生(以及邻市发生,但对我市产生重大影响)突发性水旱灾害防止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早灾害涉及: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起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台风、风暴潮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风暴潮、地震、恐怖活动等引起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河岸坍塌、河势变化、水闸崩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防汛防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当代化水平。

1.4.2防汛杭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防汛抗旱以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的,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杭结合原则。

1.4.4防汛杭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安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普通,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4.5坚持依法防汛抗旱,实行专群结合,公众参加,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重要承担防汛抗洪急难险重攻坚任务。

1.4.6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本,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备,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1.4.7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前提下,尽量运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行为,防止人对水侵害,既运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增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市政府设立淮安市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县、乡两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本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关于单位可依照需要设立防汛防旱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服从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统一指挥。

2.1淮安市防汛防旱指挥部

淮安市人民政府设立淮安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如下简称市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市防汛防早工作,其办事机构淮安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如下简称市防办)设在市水利局。

2.1.1市防指组织机构

市防指由市长任指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关于领导、淮安军分区参谋长、市公安局局长、市水利局局长任副指挥,市发改委、经贸委、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卫生局、环保局、林牧渔业局、供销社、武警支队、农机局、气象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中石化淮安石油分公司及驻淮省属水利管理处等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市防指下辖市洪泽湖防汛分指挥部、市都市防汛分指挥部、市入江水道防汛分指挥部、市淮沫河中运河废黄河防汛分指挥部、市入海水道白马湖宝应湖防汛分指挥部及市水库防汛分指挥部六个防汛分指挥部。

2.1.2市防指职责

市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市防汛防旱工作,重要职责是起草市防汛防旱政策、法规,制定市防汛防旱工作制度等,组织制定流域性河道及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类工程防御洪水方案、区域性排涝工程和灌溉水源调度方案,及时掌握全市汛情、旱情、灾情、工情并组织实行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办法,统一调度全市重要水利工程运营,做好洪水管理工作,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关于协调工作。

2.1,3市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市防汛防旱重大事件协调。淮安军分区协调驻淮部队、民兵,支持地方杭洪抢险,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协助地方完毕分洪滞洪和清障等任务。宣传部负责对的把握全市防汛防旱宣传工作导向,及时协调、指引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防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秩序,保证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送车辆畅通无阻;依法查处盗窃、哄抢防汛杭旱物料及破坏水利、水文、通信设施案件,打击犯罪分子,协助做好水事纠纷解决;遇特大洪水紧急状况,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协助做好河湖清障及抢险救灾通讯工作。

发改委协调安排防汛防旱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毁修复筹划和资金贯彻、抗洪抗旱救灾资金和电力、物资筹划。经贸委负责关于防汛抢险抗灾所需物资器材供应和调度。民政局负责洪涝旱灾地区灾民生活安顿和救灾工作,协助市防办做好吝类水旱灾害记录工作。

财政局负责安排和调拨防汛抗旱经费,并及时下拨、监督使用,及时安排险工隐患解决、抢险救灾、水毁修复经费。国土资源局负责因雨洪引起山地地质灾害防治;制定、实行山地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方案。

建设局负责都市排涝管网等工程规划建设和安全管理,参加都市排涝工作。

交通局负责抢险救灾物资调运;负责安排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渠北分洪区、鲍集好行洪区人员撤退和物资运送交通设施;汛情紧张时,采用船只限速行驶直至停航及车辆绕道行驶等办法;会同公安部门,保证防汛抢险救灾车辆、船只通行无阻。水利局提供实时雨情、水情、旱情、工情、灾情及水情预报,做好防汛调度和抗旱水源调度;制定全市防汛抗旱办法以及工程防汛岁修和应急解决及水毁修复工程筹划;布置全市防汛准备工作;提出防汛抗旱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油电方案;负责防汛杭旱工程行业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市属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负责淮安市城区防洪排涝工作。

农业局负责及时提供农业灾害状况;负责农作物遭受洪涝旱灾和台风灾害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指引灾区调节农业构造、推广应用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卫生局负责受灾区居民群众和防汛抢险人员卫生防疫和救治工作,及时向市防指提供水旱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环保局负责水质监测,及时提供水源水质污染状况,做好污染源调查与污染控制等工作。

林牧渔业局负责河湖非法圈围、拦网养殖所导致行滞洪障碍清除,发生水旱灾害时指引减少渔业损失和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

供销社负责草包、毛竹、芦席、塑料薄膜等防汛物资储备或供应,必要时组织供应超筹划货源;做好防汛抢险和生产救灾物资调运供应工作。汛情紧张阶段,有储备任务单位要日夜值班,保证抢险物资随时调拨。

武警支队安排驻淮武警部队,支持地方杭洪抢险,协助公安部门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秩序。遇特大洪水紧急状况,协助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农机局负责杭旱排涝机械设备供应和调配。气象局负责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实时雨情、水情、旱情等气象信息,以及对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

淮安供电公司负责保证防汛抢险及杭旱排涝用电。淮安电信公司、淮安移动分公司负责电信、移动设施防洪安全,保证防汛通讯畅通,做好对付特大洪水应急通讯两手准备。负责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渠北分洪区、鲍集好行洪区启用时应急通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化淮安石油分公司负责防汛抗旱油料(柴油、汽油、煤油、润滑油)等货源组织、储备、供应和调运。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负责汛期各水文站网测报报讯。当流域内降雨、河道水位流量达到一定原则,应及时向防汛部门提供雨情、水情等关于信息。

2.1.4市防办职责

承办市防指寻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引全市防汛防旱工作。按照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和省、市防指批示,对流域性河道和重要水利工程实行防汛防旱调度;研究提出详细防灾救灾方案和办法建议。组织拟订市关于防汛防旱工作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并贯彻实行;组织制定流域性河道及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类工程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全市及重点地区抗旱预案,并监督实行;指引、推动、督促全市各级政府制定和实行防御洪水方案和抗旱预案;指引、检查、督促地方制定洪涝和台风等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实行;督促指引关于防汛指挥机构清除河道、湖泊、蓄滞洪区范畴内阻碍行洪障碍物;负责特大防汛抗旱经费、物资筹划、储备、调配和管理;组织、指引和检查蓄滞洪区、管理运用和补偿工作,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提出规定;组织、指引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和管理;指引督促全市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设与管理等。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

各县(区)人民政府设立防汛防旱指挥部,在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防汛抗旱工作。防汛防旱指挥部由本级政府和关于部门、本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等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2.3其她防汛防旱组织

发生重大或特大水旱灾害时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并增长非防指成员单位部门协同杭灾救灾。各部门构成若干应急小组,其构成及其职责如下:

综合组。由水利、经贸委、农业、民政、环保、林牧渔业、外事、新闻等部门构成。负责指挥信息畅通和宣传报道工作,开展对灾情进行经济损失和生态评估调查。

水情气象组。由水利、气象、环保等部门构成。负责提供天气预报预测、实时气象水文信息,提出水旱灾情及因而也许导致污染事故发展趋势意见和防范对策。

抢险转移安顿组。由军分区、武警、水利、公安、民政、交通、农业等部门构成。负责进行工程抢险;急救转移受灾群众和财物;协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和生活。

工程组。由水利、发改委、建设、国土资源、电力、交通、通信等部门构成。负责指引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和工程安全运营管理督查工作;抢修灾区受损重要水利、电力、通讯、交通等基本设施及都市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

筹划财务组。由发改委、财政、水利、民政等部门构成。负责安排和调拨防汛抗旱及救灾经费。

物资器材组。由水利、经贸委、民政、电力、建设、石油、供销、农机等部门构成。负责抢险物资和群众生活急需物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次生灾害源防治组。由经贸委、建设、林牧渔业、水利、公安、国土资源、电力、卫生、环保等部门构成,负责防止次生灾害扩大,减轻或消除危害。防汛防旱应急指挥体系图后勤服务组。由水利、交通、民政、通信、铁路、卫生等部门构成。负责抢险救援人员、伤员、救灾物资运送和灾民生活保障;保障通信线路畅通;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提供药物、卫生防病、器械和医疗服务。

执法、安全保卫组。由水利、林牧渔业、公安、武警、监察、交通等部门构成。负责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交通秩序、灾区社会治安,防止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清理河道湖泊行洪障碍等。

救灾捐赠组。由民政、外事、经贸等部门构成。按国家关于规定做好国内外社会各界救援物资、资金捐赠接受和安排工作。

3防止和预警机制

3.1防止预警信息

3.1.1气象水文信息

(1)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应加强对本地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并将成果及时报送关于防汛防旱指挥机构。(2)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联合监测、会商和预报,尽量延长预见期,对重大气象、水文灾害作出评估,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防汛防旱指挥机构。(3)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和台风灾害时,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提早预警,告知关于区域做好有关准备。当发生洪水时,水文部门应加密测验时段,及时上报测验成果,雨情、水情应在2小时内报到省、市防指,重要站点水情应在30分钟内报到省、市防指,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适时指挥决策提供根据。

3.1.2工程信息

(1)堤防工程信息。

a.当河湖浮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各级堤防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运营状况报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发生洪水地区县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在每日9时前向市防指报告工程出险状况和防守状况,流域性河湖堤防、涵闸等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2小时内报到市防指。

b,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浮现险情或遭遇超原则洪水袭击,以及其她不可抗拒因素而也许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也许沉没关于区域预警,同步向上级堤防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精确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解决险情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信联系方式、除险状况,以利加强指引或作出进一步抢险决策。

(2)水库工程信息。

a.在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对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等核心部位加密监测,并按照有管辖权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批准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营状况应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4小时内报到市防指。

b.当水库浮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及时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步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解决险情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信联系方式、除险状况,以进一步采用相应办法。

c.当水库遭遇超原则洪水或其她不可杭拒因素而也许溃坝时,应提早向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图拟定沉没范畴发出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3.1.3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重要涉及: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送、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关于部门及时向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洪涝受灾状况,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状况,并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灾情,应及时上报,重大灾情在灾害发生后4小时内将初步状况报到国家防总,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算,核算后及时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精确根据。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按照《江苏省水旱灾害记录报表制度》规定上报洪涝灾情。

3.1.4旱情信息

(1)旱情信息重要涉及:干旱发生时间、地点、限度、受旱范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导致影响。

(2)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掌握水雨情变化、本地蓄水状况、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状况,加强旱情监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按照《江苏省水旱灾害记录报表制度》规定上报受旱状况。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

3.1.5蓄滞洪区信息

(1)蓄滞洪区管理单位应拟订群众安全转移方案,由有审批权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组织审批。

(2)蓄滞洪区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运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

(3)运用蓄滞洪区,本地人民政府和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迅速启动预警系统,按照群众安全转移方案做好各项关于工作。

3.2防止预警行动

3.2.1防止预警准备工作

做好思想、组织、工程、物料、通信、防汛防旱检查准备。修订完善各类江河湖库和都市防洪预案、台风防御预案、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规程、杭旱预案、都市抗旱预案。研究制定防御超原则洪水应急方案。及时完毕水毁修复,对病险工程实行应急除险加固,贯彻在建工限度汛方案,保证抢险物料充分,通信畅通。

3.2.2洪涝、山洪、台风等灾害预警

应依照灾害成因特点采用防止和避险办法。水文、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报水平,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同步报本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吝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跟踪汛情、灾情、工情动态,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气象部门要及时将台风信息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并通过媒体发布台风信息。

3.2.3蓄滞洪区预警

蓄滞洪区管理单位应拟订群众安全转移方案,由有审批权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组织审批。加强工程运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运用蓄滞洪区,本地人民政府和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迅速启动预警系统,按照群众安全转移方案实行转移。

3.2.4干旱灾害预警

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针对干旱灾害成因、特点,因地制宜采用预警防范办法。建立健全旱情监测网络和干旱灾害记录队伍,随时掌握实时旱情灾情,并预测干旱发展趋势,依照不同干旱级别,提出相应对策,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根据。应当加强抗旱服务网络建设,勉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以防范干旱灾害发生和蔓延。

3.2.5供水危机预警

当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断、供水水质被侵害等因素而浮现供水危机,由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向社会发布预警,居民、企事业单位做好储备应急用水准备,关于部门做好应急供水准备。

3.3预警支持系统

水旱灾害预警支持系统以市防汛防旱指挥系统为基本,涉及信息采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三大某些。为了更好地进行水旱灾害预警、决策工作,市防指逐渐完善建立信息传递高效、反馈快捷预警支持系统。

3.3.1洪水、干旱风险图

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或委托关于部门,研究绘制本地区都市、江河、水库等洪水风险图和干旱风险图。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以各类洪水、干旱风险图作为抗洪抢险救灾、群众安全转移安顿和抗早救灾决策技术根据。

3.3.2防御洪水方案

(1)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依照需要,编制和修订防御洪水方案,积极应对洪水。依照变化状况,修订和完善洪水调度方案。

(2)各类防御洪水预案和防洪调度方案,按规定逐级上报审批,凡经有管辖权人民政府或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审批批准防洪预案和调度方案,均具备权威性和法规效力,关于地区应坚决贯彻执行。

3.3.3抗旱预案

(1)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编制抗旱预案,以积极应对不同级别干旱灾害。

(2)各类抗旱预案由本地人民政府或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审批,报上一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备案,凡经审批批准各类抗旱预案,各关于地区应贯彻执行。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总体规定

4.1.1按洪涝、旱灾严重限度和范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

4.1.2进入汛期、旱期,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并依照不同状况启动有关应急程序。市防办负责骨干水利工程调度,其她水利工程分级管理调度,必要时由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直接调度。

4.1.3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行杭洪抢险、排涝、抗旱减灾和杭灾救灾等方面工作。

4.1.4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由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状况。导致人员伤亡突发事件应及时上报,并同步报省防指。任何个人发现堤防、水库发生险情时,应及时向关于部门报告。

4.1.5对跨区域发生水旱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同步,应及时向受影响地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通报状况。

4,1.6因水旱灾害而衍生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关于部门全力急救和处置,采用有效办法切断灾害扩大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蔓延,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

4.2Ⅰ级应急响应

4.2.1浮现下列状况之一者,为I级响应

(1)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省防指下达I级响应指令;

(2)境内重要湖河库水位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淮干吁殆水位高于15.85米,洪泽湖蒋坝水位高于14.50米,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水位高于H.97米,高邮湖水位高于9.50米,白马湖水位高于8.20米,苏北灌溉总渠运东闸上水位高于10.8米,分淮入沂淮阴闸下水位高于13.3米;受涝面积超过300万亩,绝收面积超过50万亩;流域性河湖重要堤防发生决口等特别重大险情;

(3)中型水库和重要小型水库浮现垮坝;

(4)因洪水影响需转移1万人以上;

(5)各种县(区)发生特大干旱,受旱面积超过300万亩,绝收面积超过70万亩;洪泽湖蒋坝水位10.50米如下;

(6)多座县级以上都市供水严重局限性,发生极度干旱;

(7)已遭受台风影响或6小时内也许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12级以上。

4.2.21级响应行动

(1)市防指指挥主持会商,防指成员参加。视情启动防御洪水预案,作出防汛防旱应急工作布置,加强工作指引,并将状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指,并在24小时内派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引。市防指可依法宣布某些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状况严重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报告并作出布置。市政府派工作组赴一线指引防汛抗旱工作。

市防办增长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和工情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工程调度,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每天发布《汛(旱)情通报》,报道汛(旱)情及抗洪抢险、杭旱办法。

财政部门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协助。交通部门为防汛抗旱物资运送提供运送保障。民政部门及时救济受灾群众。卫生部依照需要,及时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防治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止控制工作。市防指其她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关于工作。

(2)有关县(区)防汛指挥机构,启动I级响应,可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有关规定,行使权力。同步,增长值班人员,加强值班,由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重要领导主持会商,动员布置防汛杭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工程;依照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抗旱工作。受灾地区各级防汛杭旱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或驻点详细协助重灾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吝市、县(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状况上报本地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有关市、县(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3)组织行滞洪区人员、财产撤退。启用行滞洪区撤退预案。

4.3Ⅱ级应急响应

4.3.1浮现下列状况之一者,为Ⅱ级响应

(1)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省防指下达Ⅱ级响应指令;

(2)河湖库等水利工程浮现重大险情,如流域性水利工程浮现重大险情,中小型水库浮现重大险情,边远小型水库浮现跨坝;

(3)3个以上县(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淮干吁盼水位高于15.5米,洪泽湖蒋坝水位14.20——14.50米,高邮湖水位9.00——9.50米,白马湖水位高于8.0米,苏北灌溉总渠运东闸上水位高于10.5米,分淮入沂淮阴闸下水位高于12.8米;受涝面积超过200万亩;

(4)因洪水影响需转移1万人如下,1000人以上;

(5)3个以上县(区)发生严重干旱或1个县发生特大干旱;洪泽湖蒋坝水位H.3米;受旱面积超过200万亩,绝收面积超过30万亩、低于50万亩;

(6)多座县城发生重度干旱,或中小城乡发生极度干旱;

(7)12小时内也许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10——11级。

3.3.2Ⅱ级响应行动

(1)市防指副指挥主持会商,防指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布置,加强防汛杭旱工作指引,在2小时内将状况上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及省防指,并在24小时内派出由防指成员单位构成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引防汛抗旱。市防办加强值班力量,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和工情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水利工程调度,不定期发布汛(旱)情通报。

民政部门及时救济灾民。卫生部门派出医疗队赴一线协助医疗救护。市防指其她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关于工作。

(2)有关县(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可依照状况,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行使有关权力。由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同志主持会商,详细安排防汛抗旱工作。同步,加强值班,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依照预案组织加强防守巡逻,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加强抗旱工作。受灾县(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市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状况上报市政府重要领导和省防指。市及有关县(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杭灾救灾工作。

(3)组织行滞洪区撤退。启用行滞洪区撤退预案。

4.4Ⅲ级应急响应

4.4.1浮现下列状况之一者,为Ⅲ级响应

(1)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水;

(2)3个以上县(区)同步发生普通雨涝灾害1个县(区)发生较大雨涝;

(3)入洪泽湖洪水总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淮河重要湖河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淮干吁皓水位高于14.3米,洪泽湖蒋坝水位13.50——14.20米,高邮湖水位8.50——9.00米,白马湖水位7.5一8.0米;全市受涝面积在100——200万亩,绝收面积超过10万亩、低于30万亩;

(4)河湖库等水利工程浮现险情:流域性工程、区域性工程浮现重大险情;中小型水库浮现严重险情或塘坝浮现垮坝;

(5)数个县(区)同步发生中度以上干旱灾害;洪泽湖蒋坝水位11.80米,全市受旱面积在100——200万亩;因旱人畜饮水发生困难;

(6)两座以上县城同步发生中度干旱;

(7)1座县城发生重度干旱;

(8)24小时内也许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8——9级。

4.4.2

Ⅲ级响应行动

(1)市防指副指挥长或防办主任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在2小时内将状况上报市政府并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市防办在24小时内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指引地方防汛抗旱。同步,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加强防汛杭旱工作指引。

(2)有关县(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由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同志组织会商,详细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依照预案组织防汛抢险或组织杭旱,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详细协助防汛杭旱工作,并将防汛抗旱工作状况上报本地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省防指。民政部门及时救济灾民。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赴一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其她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4.5

Ⅳ级应急响应

4.5.1浮现下列状况之一者,为Ⅳ级响应

(1)淮河流域发生普通洪水;数县(区)同步发生普通雨涝;各重要湖河库水位在警戒水位或汛限水位如下,洪泽湖蒋坝水位11.80一13.50米,高邮湖水位低于8.50米;全市受涝面积在100万亩以内;

(2)流域性工程、区域性工程浮现险情;

(3)水库浮现险情;

(4)3个以上县(区)同步发生轻度干旱,但尚能基本满足抗旱水源规定,受旱面积在100万亩以内,绝收面积低于10万亩;

(5)两座以上县城同步因旱影响正常供水;

(6)24小时内也许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6--7级。

4.5.2

Ⅳ级响应行动

(1)市防办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对汛(旱)情监视和对防汛抗旱工作指引,将状况上报市政府并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

(2)有关县(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由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同志主持会商,详细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按照预案采用相应防守办法或组织抗旱;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引防汛抗旱工作;并将防汛杭旱工作状况上报本地人民政府办公室和市防办。

4.6不同灾害应急响应办法

4.6.1江河洪水

(1)当江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按照批准防洪预案和防汛责任制规定,组织专业和群众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必要时动用部队、武警参加重要堤段、重点工程防守或突击抢险。

(2)当江河洪水位继续上涨,危及重点保护对象时,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和承担防汛任务部门、单位,应依照江河水情和洪水预报,按照规定权限和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适时调度运用防洪工程,调节水库拦洪错峰,启动节制闸泄洪,启动泵站抢排,启用分洪河道、蓄滞洪区行蓄洪水,清除河道阻水障碍物、暂时抢护加高堤防增长河道泄洪能力等。

(3)在实行蓄滞洪区调度运用时,依照洪水预报和批准洪水调度方案,由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决定做好蓄滞洪区启用准备工作,重要涉及:组织蓄滞洪区内人员转移、安顿,分洪设施启用和无闸分洪口门爆破准备。当江河水情达到洪水调度方案规定条件时,按照启用程序和管理权限由相应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批准下达命令实行分洪。

(4)在紧急状况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关于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行使有关权利、采用特殊办法,保障杭洪抢险顺利实行。

4.6.2渍涝灾害

(1)当浮现渍涝灾害时,本地防汛防旱指挥部门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和排涝设备,开展自排和抽排,尽快排出涝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在江河防汛形势紧张时,要对的解决排涝与防洪关系,避免因排涝而增长防汛压力。

4.6.3山洪灾害

(1)山洪灾害应急解决由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建设、环保等各关于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2)当山洪灾害易发区雨量观测点降雨量达到一定数量或观测山体发生变形有滑动趋势时,由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或关于部门及时发出警报,对紧急转移群众作出决策,如需转移时,应及时告知有关乡镇或村组按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

(3)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她人员,先转移危险区人员和警戒区人员,防止浮现道路堵塞和意外事件发生。

(4)发生山洪灾害后,若导致人员伤亡,应及时组织人员或抢险突击队紧急急救,必要时向本地驻军、武警部队和上级政府祈求救援。

(5)当发生山洪灾害时,本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等关于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观测,采用应急办法,防止山洪灾害导致更大损失。

(6)如山洪泥石流、滑坡体堵塞河道,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召集关于部门、关于专家研究解决方案,尽快采用应急办法,避免发生更大灾害。

4.6.4台风暴潮灾害

(1)台风暴潮(含热带低压)灾害应急解决由本地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

(2)发布台风警报阶段。

a.二气象部门对台风发展趋势提出详细分析和预报意见,并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及防汛防旱指挥机构。

b.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领导及水利工程防汛负责人应依照台风警报上岗到位值班,并布置防御台风各项准备工作。

c.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督促有关地区组织力量加强巡逻,督促对病险堤防、水库、涵闸进行抢护或采用必要紧急处置办法。台风也许明显影响地区,按批准暂时超蓄水库应将水位降到汛限水位;平原河网水位高应恰当预排。水文部门做好洪水测报各项准备。做好受台风威胁地区群众安全转移准备工作。

d.水上作业单位告知船只回港避风或就近港口避风。渔业、水运、水上安全等部门布置检查船只归港锚固状况,敦促沿湖地区做好滩涂养殖、网箱加固及渔排上人员安全转移工作。e.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部门及时播发台风警报和防汛防旱指挥部防御布置。

(3)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a.台风也许影响地区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领导及水利工程防汛负责人应及时上岗到位值班,依照本地防御洪水(台风)方案进一步检查各项防御办法贯彻状况。对台风也许登陆地区和也许严重影响地区,本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发布防台风动员令,组织防台风工作,派出工作组进一步第一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贯彻防台风办法和群众安全转移办法,指挥防台风和抢险工作。

b.气象部门应作出台风也许登陆地点、时间和台风暴雨量级和雨区预报。海洋部门应作出风暴潮预报。水文部门应依照气象部门降雨预报,提早作出江河洪水预报。

c.水上作业单位应检查船只进港状况,尚未回港应采用应急办法。对停港避风船只应贯彻防撞等保安办法。

d.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做好工程保安工作,并依照降雨量、洪水预报,控制运用水库、水闸及江河洪水调度运营;贯彻蓄滞洪区别洪各项准备;抢险人员加强对工程巡逻。e.洪水预报将要受淹地区,做好人员、物资转移。山洪、滑坡易发地区提高警惕,贯彻应急办法。

f.台风中心也许通过地区,居住在危房人员应及时转移;成熟农作物、渔业产品应组织抢收抢护;高空作业设施做好防护工作;电力、通信部门贯彻抢修人员,一旦损坏迅速组织抢修,保证供电和通信畅通;城建部门做好市区树木保护工作;医疗卫生部门做好急救伤员应急处置方案。

g.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部门应增长对台风预报和防台风办法播放和刊载。

h.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依照抢险救灾预案,做好各项准备,一有任务即迅速赶往现场。卫生医疗部门应组织医疗队集结待命。公安部门做好社会治安工作。

i.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向上一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防台风行动状况。

4.6.5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

(1)当浮现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量控制险情,并及时向下游发出警报。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决口、水闸垮塌和大型水库垮坝等事件应及时报告市防办。

(2)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应急解决,由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一方面应迅速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并视状况抢筑二道防线,控制洪水影响范畴,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3)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视状况在恰当时机组织实行堤防堵口,调度关于水利工程,为实行堤防堵口创造条件,并应明确堵口、抢护行政、技术负责人,启动堵口、抢护应急预案,及时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行堵口、抢护。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领导应及时带领专家赶赴现场指引。

4.6.6干旱灾害

县级以上防汛防旱指挥机构依照本地区实际状况,按特大、严重、中度、轻度4个干旱级别,制定相应应急抗旱办法,并负责组织抗旱工作。

(1)特大干旱。

a.强化地方行政首长抗旱目的责任制,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公司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b.指挥机构强化抗旱工作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加强会商,强化抗旱水源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各关于部门按照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布置,协调联动,全面做好抗旱工作。

c.启动有关抗旱预案,并报上一级指挥机构备案。必要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启动各项特殊应急抗旱办法,如:应急开源、应急限水、应急调水、应急送水等。

d.密切监测旱情、及时分析旱情变化发展趋势,密切掌握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状况,及时分析旱情灾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适时向社会通报旱情信息。

e.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增援抗旱救灾工作。

f.加强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宣传。

(2)严重干旱。

a.进一步加强旱情监测和分析预报工作,及时掌握旱情灾情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及时通报旱情信息和杭旱状况。

b.及时组织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进行杭旱会商,研究布置抗旱工作。

c.适时启动有关抗旱预案,并报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备案。

d.督促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各部门贯彻抗旱职责,做好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度,贯彻应急杭旱资金和抗旱物资。

e.做好抗旱工作宣传。

(3)中度干旱。

a.加强旱情监测,密切注视旱情发展状况,定期分析预测旱情变化趋势,及时通报旱情信息和抗旱状况。

b.及时分析预测水量供求变化形势,加强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c.依照旱情发展趋势,适时对抗旱工作进行动员布置。d.及时上报、通报旱情信息和杭旱状况。

e.注视水量供求变化,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度。f.依照旱情发展趋势,及时会商,动员布置抗旱工作。

(4)轻度干旱。

a.掌握旱情变化状况,做好旱情监测、预报工作。b.做好杭旱水源管理调度工作。

c.及时分析理解社会各方面用水需求。

4.6.7供水危机

(1)当发生供水危机时,关于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加强对都市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严格实行应急限水,合理调配有限水源;采用辖区内、跨地区、跨流域应急调水,补充供水水源,协同水质检测部门,加强供水水质监测,最大限度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用水安全。

(2)针对供水危机浮现因素,采用办法,尽快恢复供水水源,使供水量和水质正常。

4.7信息报送和解决

4.7.1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解决,同级共享。

4.7.2防汛防旱信息报送和解决,应迅速、精确、翔实,重要信息应及时上报,因客观因素一时难以精确掌握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状况,同步抓紧理解状况,随后补报详情。4.7.3属普通性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按分管权限,分别报送本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值班室负责解决。凡因险情、灾情较重,按分管权限一时难以解决,需上级协助、指引解决,经本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同志审批后,可向上一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值班室上报。

4.7.4凡经本级或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采用和发布水旱灾害、工程抢险等信息,本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及时调查,对存在问题,及时采用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4.7.5市防办接到特别重大、重大汛情、旱情、险情、灾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市政府,并及时续报。

4.8指挥协调与紧急处置

4.8.1水旱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各职能小组迅速投入抗灾救灾工作。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按照《淮安市防洪预案》和《淮安市抗旱预案》执行。

4.8.2依照抗灾救灾需要,防汛防旱指挥部采用紧急办法,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及时到位。若抗灾物资不能满足抢险救灾需要,由经贸委等关于职能部门组织调配和求助。

4.8.3重大和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发生后,综合组进入水旱灾害现场展开灾情损失评估,详细理解灾情,拟定评估范畴及损失最严重地区,并依照损坏限度状况和都市、农村特点,将灾区别为农村评估区和都市评估区,分别对农村评估区和都市评估区进行抽样调查,依照抽样调查成果分别计算农村评估区和每个都市评估区各类项目不同损坏级别损失比、单位面积财产损失值,并选定相应综合损失率,参照关于原则,计算各行业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结束后,提交评估报告,并组织关于专家进行分析和审查。

4.9新闻报道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水早灾害时,市委、市政府新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新闻媒体报道管理、协调和指引。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或现场指挥部依照灾害影响限度,按照总体应急预案关于规定和规定,提供新闻报道内容,由新闻媒体进行客观公正报道。必要时,由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发布电视发言,通报关于状况。

4.10应急结束

水旱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毕后,防汛防旱指挥部宣布解除紧急防汛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发生水旱灾害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关于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应、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5.1.1水旱灾害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和市关于部门联合构成善后工作小组,做好受灾人员安顿工作,为受灾人员提供暂时住所、应急食品和衣被等生活必须品。做好现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解决工作,做好受灾地区卫生防病工作。市民政主管部门会同关于部门制定救灾救济安顿原则。

5.1.2善后工作小组依照现场指挥部提供灾害评估报告,参照关于规定,对受灾损失、征用物资和劳务及时进行补偿。灾后重建工作由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市关于部门协助和支持。

5.2社会救济

5.2.1依照救灾工作需要,在行政区域内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发动社会、个人或境外机构展开救援。灾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和安排国内和国际社会提供紧急援助。市红十字会负责接受安排境外红十字会提供紧急援助。依照不同渠道分级接受、记录、归类整顿、分发并且监督检查各种社会救济。实行过程中实现逐级负责、责任到人。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保证救济资金和物资用于受灾地区和灾民。对于需要心理援救灾民,红十字会组织心理专家开展心理治疗。

5.3防汛抢险物料补充

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料消耗状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规定,及时补充到位。

5.4水毁工程修复

5.4.1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水毁工程,应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求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抗旱水源工程应尽快恢复功能。

5.4.2遭到毁坏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5.5蓄滞洪区补偿

蓄滞洪区别洪运用后,按照《蓄滞洪区补偿暂行办法》进行补偿。

5.6灾后重建

各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原则恢复或按相应级别原则重建。

5.7保险

水旱灾害发生后,保险机构组织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导致损失进行评估、审核和确认,依照保险条例实行理赔,尽快赔付灾民钱款。

5.8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每年各级防汛防旱部门应针对防汛抗旱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总结、分析、评估。引进外部评价机制,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对防汛抗旱工作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防汛抗旱工作各个方面以及防洪抗旱工程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6保障办法

6.1应急增援与装备保障

抢险救援队伍由防汛专业抢险队、军队、武警、基干民兵及抗旱服务组织等构成,市防汛防旱指挥部随时可以调用抢险物资和设备等;水利部门组织应急专家组进行抢险技术指引;属地警力由本地防汛指挥依照状况告知后,及时到现场周边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维持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对重要场合、目的和救灾设施加强警卫;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协助公安部门实行治安保障工作。在抗旱期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杭旱救灾工作。需要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时由市防汛指挥机构向省防指提出需要抢险时间、地点、险情类别和祈求动用部队兵力、装备等,由省防指与省军区联系安排。

6.2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聘请水利、水文、材料等领域专家成立水旱灾害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库。负责承担技术创新、装备研究等工作,保证水雨情和墒情监测、灾害防止和预警以及紧急救援各方面技术和设备先进性。加快建立科学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在信息综合集成、分析解决、灾害评估墓础上,实现智能化和数据化,保证决策迅速和科学。

6.3通信与信息保障

由市发改委统一协调,依照需要建立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微波和卫星相结合反映迅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应急通信系统;条件允许时建设以移动式卫星通信转播车为枢纽,实现现场指挥部与市防汛防旱指挥部通信与信息传递;督促各基本电信运营公司加强重要通信设施、线路和装备维护,制定通信系统备用方案和紧急保障办法,保证应急期间通讯畅通。

6.4社会动员保障

在先期应急处置队伍和后续处置队伍难以完毕应急处置任务时,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在辖区内开展社会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加应急处置。灾区内群众在现场指挥部门统一领导下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特别是灾后自救和互救工作。

6.5紧急避难场合保障

应急疏散、避难场合要适应“紧急撤离、就近疏散、避开危险”规定,切实保护被疏散、避难人员生命安全。应选用安全合用场合伙为暂时避难场合,避难场合要与学校、堤防、广场、高层建筑等相结合。紧急避难场合要设立应急标志,并进行有效管理。

6.6宣传、培训和演习

在媒体上发布报警电话,宣传防灾减灾关于方针、政策、法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共应对能力和参加意识。编制水旱灾害应急培训教材,多渠道、多形式广泛进一步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防止、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教诲。选取水旱灾害重点监视区开展进行水旱灾害应急综合演习,制定应急办法;演习结束后,认真总结,不断完善预案。

7附则

7.1名词术语定义

7.1.1洪水风险图:是融合地理、社会经济信息、洪水特性信息,通过资料调查、洪水计算和成果整顿,以地图形式直观反映某一地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