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乡愁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体验。在语义上,乡愁一般指远离家乡的漂泊者对故土的思恋之情。对于故乡的思恋,自古就有许多名篇佳句。如唐代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偶遇旧人的异乡客急欲了解故乡的景物人事,而又不知从何说起的乡愁情感折射。宋代李靓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通过视野变化,将思乡情感表述得十分浓烈。

乡愁情感的表现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亲朋好友的怀恋之情;另一方面是对于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引发乡愁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物理空间,古时交通不便,常常是“别时容易见时难”,遥远的距离与崎岖的地理环境使乡愁愈发浓烈沉重。第二个方面是时间,乡愁的情感常常是“断肠人”忆往昔的“巴山夜雨”,叹今朝的“山青花欲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思念绵长。

与乡愁不同,文化乡愁既含有古时的乡愁情绪,亦是对此的一种升华。这里的“乡”不再仅是狭义的故土或具象的家,更涵盖了广义的文化传统,也可理解为精神家园。在现代社会,返乡的距离不再那么艰辛遥远,但为什么依旧还有乡愁?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首先,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学者王一川曾就乡愁的内涵这样写道:它“一般是指身在现代都市的人对于飘逝往昔乡村生活的伤感或痛苦的回忆”。也就是说,由于所在地的巨大区别造就了乡愁情怀。其次,现代与传统的对立。贾平四小说《秦腔》通过“疯子”的视角描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不在而令人产生了忧思情绪,亦是一种强烈的文化乡愁情怀。

由此可见,文化乡愁是每一个人内心潜在的情感波动,是人们对于过往的思恋与美好期许。文化乡愁的“乡”不再是具象的家,而是更为抽象的、直达灵魂深处的家。如果比较,乡愁表述是非常鲜明直接的伤怀之感,对象总是具体的人情事物;而现代性的文化乡愁则是较复杂的情感形式,既含有忧愁还带些许的甜蜜,所“愁”的对象多是抽象的、概括性的,或者说是象征意味的指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诗性的古典文明日趋边缘化。这是一个黑格尔所说的散文时代。在这种现代性中,现代人都发生了新的不适应及其内心的疑惑。他们亟需一份精神依托,回归灵魂的原生态,拥抱自己的“根”。也正因此,现代社会的文化乡愁愈发真切、普遍。

不同于历史回忆,文化乡愁作为个体和群体文化记忆,它的出现,更多是以文化想象为心理动力,并在想象审美化的基础上构建起关于“曾经”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在不断地筛选自我认可的记忆,达到与主体审美的想象相一致。这是一个非常富有生机的或者说有魅力的心理过程。也正因此,文化乡愁的表述,最合适的媒介便是艺术。“如果说艺术的精神原型是人文主义……那么,回归人文这条路便是艺术之路。”

作为一种精神性与审美性的存在物,人们所怀念的过去总是最美好的,如同梦。文化乡愁作为人的一种文化记忆表述,它既是个体对过去美好的想象与精神体验,也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思。通过这种想象与反思,来自情感深处的光芒将当下照亮,使人永远记住“我”的身份与归宿。

(摘编自马佳佳《文化乡愁与当代中国绘画的怀旧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平时所提到的乡愁,一般是指身处异乡的游子对已逝故园生活的追忆与不舍。

B.文化乡愁是指游子对城市生活不适应,为了寻找一份精神寄托而产生的情感形式。

C.空间和时间是诱发乡愁的客观因素,随着时空的变化,乡愁也会转化为文化乡愁。

D.与历史回忆不同,文化乡愁是以文化想象审美为基础,筛选自我认可的过往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严谨,除了从语义上对乡愁的概念做阐释外,还列举诗句加以佐证。

B.文章在论述乡愁时,既摆现象,又挖原因,逐层深入,有较强的的逻辑力量。

C.为探究文化乡愁的成因,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征引名言实例,分析深刻而得当。

D.文章在论述文化乡愁的内涵和表述形式之后,接着又从其产生背景作了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在诗歌里表述思乡之情,有的可能是因为交通不便,有的可能是久居他乡。

B.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与距离关系不大,城乡的落差和传统文化日益衰落是主因。

C.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它绝不会因为有文化乡愁的存在而发生改变。

D.对文化记忆的想象和反思用艺术形式来表述,更能让人记住自己的身份和归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12分)

在学校的近旁,你有时会看见学生们带了些玻璃器,在春水灌溉过的稻田中,或路旁清水的池沼里的水草间找寻些什么。他们是在找寻水螅。水螅是不引人注意的着生在水草等处的小生物。它的身体像条橡皮管,底下蒙住的,上端有一口,口旁生着六条或更多的触手。它的身体细到像针一般,只有几分(1分等于0.0033米)长,颜色普通淡褐色,但也有绿色的。它是小动物,用触手捕食更小的动物吃。它的身子和触手会伸长,也会缩短——缩短到像一个线结。如果把它捉来,养在平边的,即方形或长方形的培养器内,放些水草和水蚤进去,置在近窗口处,它便生活在向阳的一面,可以观察它的生活史。

这些小生物被人看见,据科学史上的记载,早在1702年。当时有一个荷兰人,叫雷汶胡克的,用了简单的显微镜,察见了许多小东西,水螅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它被人详细地研究却是在1740年以后。那时有一个日内瓦人叫忒兰勃利,在海牙一户人家当家庭教师,在离海牙约莫三里路的乡下池沼里,因找寻水生昆虫看见了水螅。他当它是一株小植物,他当它的触手是一朵花。他知道植物中如含羞草是会动的,水螅这种小植物会运动,自然没有什么奇异。他把它取回,养在玻璃缸里。但是水螅不但会运动,而且会移动。它会弯下身去,生触手的一端吸住支持物,一面提起基部,移一点路,再固着于别一处。忒兰勃利见它在玻璃缸内移动了。遂觉得它不是植物。一定是动物。他又做了一个试验,把水螅直切为两段,经过一个时候,他见下半截的上端生出触手,变成一个完全的水螅。他不晓得动物会有这样强的再生力,单知道植物是会出芽枝的,这种现象,使他相信水螅是植物。又一回,他看见水螅捕食一个小水蚤,他遂又相信它是动物。又一次,他看见它抽出芽来,又以为是植物。又一次,他看见它生出一个卵,他又以为是动物。水螅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呢?忒兰勃利的心中盘旋着,没法解决。

忒兰勃利的试验不止此,他还把一个水螅直劈为四条,每条变成一个完全的水螅,他又把它切成几片,拼合起来,做成一个七个头的水螅。但在科学上,像忒兰勃利那样做细巧的试验的人是不多的。人们找寻水螅,把它培养起,放些水蚤给它吃,目的是观察它的生活史。看它怎样从体侧突起芽头,芽头怎样生出触手,怎样脱落之后成为一个新个体,又怎样近基部的体侧突起来,成为一个临时的卵巢,产生一个卵。又观察那卵如何发育为新个体。它的触手上近人已知道有一群群的刺丝胞,能射出标枪,投中水蚤,它就麻痹,更弱小的小虫就会死去。

这标枪忒兰勃利没有看见,他只见它吃水蚤或昆虫的小幼虫,及鱼和鼓虫不吃水螅,咬一咬便吐掉。从前使忒兰勃利眩惑过的水螅为什么有的褐色有的绿色的问题,近来也已知道了一点。近来知道绿水螅体中的绿色不是它自己固有的颜色,而是生活在它的体中的一种小绿藻。如果把绿水螅的卵放在暗处发育起来,没有小绿藻加入时,就会成为白水螅,并不现绿色。这样的小动物体内还有别种生物住着,真有点奇特。

水螅的生活史近来已经知道得很明白了,它和薮技虫、水母之类为同类,是腔肠动物的一种。这类动物大多数都生活在海里,只有少数移住到淡水中。只是很可惜,培养者虽极注意培养水螅,可是少有能够生活到两年以上的。它如生活在自然中,生命大概还要长,养在培养缸中促短了它的生命。

(摘编自周建人《水螅的故事》,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科学史上的记载,十八世纪初期,荷兰人雷汶胡克观察到了水螅,但是水螅被人详细研究是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以后。

B.水螅再生能力很强,忒兰勃利曾把一个水螅直劈成四条,每条都成为一个完全的水螅,而且切片组合能做成七个头的水螅。

C.水螅的颜色一般是淡褐色,也有绿色的,但是,这种绿色的水螅本不是它本身的颜色,而是因为里面寄生着小绿藻。

D.材料第三段写人们观察水螅的生活史,连用了四个“怎样”,这表明人们与忒兰勃利一样,都对水螅做了细巧的试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从学生在水中寻找东西写起,在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也使本文具有生活趣味,并引出下文对水螅的介绍说明。

B.材料第二段详细地说明了忒兰勃利判断水螅是植物还是动物观察实验的过程,表述严谨,文字准确,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

C.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水中,但是,移到培养缸中的水螅很少有生活到两年以上的,对此种行为进行了批判。

D.材料语言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如“它的身体细到像针一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水螅身体细长的特点。

6.有人认为将标题“水螅的故事”改为“水螅”更合适,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观点与理由。(6分)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7-9题(15分)

没文化

安德烈·马卡罗夫(俄)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小红帽》《一个士兵》等。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还有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儿子说完又塞上耳塞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在科利亚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好像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加缪,全名叫阿尔贝·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子认为,一家三口应该有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在物质享用上追求一种公平,这恰恰和姑妈的生活清贫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两个人追求的差异。

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文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以及最后的结局。

8.小说一开始写科利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有什么作用?(6分)

9.有人认为,妻子是阻碍科利亚变得“有文化”最重要的力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19分)

杨士奇,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宠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二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初,帝监国时,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英宗即位。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杨士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B.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C.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D.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

C.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D.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维护太子,因此下狱并被关押很久。

C.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争取免罪。

D.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他深受数朝皇帝的信任,肩负重任;儿子杨稷傲慢凶暴,最终因为暴虐、杀人而被逮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帝监国时,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2)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南湖早春甲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②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褒病减心情。

[注]①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惯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这一年秋被远贬江州。此诗即写于江州。②水蘋:水中的萍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六句通过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把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生动地刻画出来。

B.颔联中的“乱点碎红”与“平铺新绿”,偶对天成,一“点”一“铺”,一“红”一“绿”,相对而生。

C.尾联表明不是说江南春景不好,只是年年衰病亏减了心情,看出此时少有心境去欣赏美好的春色。

D.诗歌整体意境清新脱俗,语言沉郁顿挫。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选词用字,是诗歌显著的亮点。

15.是如何表述情感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比喻的方法表现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述了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第II卷表述题(80分)

三.语言表述(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分)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朋友书法家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按照朋友说的去做,买好纸练字,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明显。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位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宇。

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①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②,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③。

记得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已经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人们一页页随心所欲或全神贯注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请从修辞角度分析最后一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述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嗅觉传感器,能够通过分析呼吸中的化合物来识别个体身份。在这个信息和技术的时代,生物识别认证是保护宝贵资产的重要方式。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气味是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个人独特的化学成分来确认“你是谁”。其中之一是经皮气体——从皮肤产生的化合物,但皮肤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浓度很难让机器检测到。因此,研究小组转而研究是否①。事实上,人类的呼气已被用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甚至新冠肺炎。

研究小组从分析受试者的呼吸开始,筛选可用于生物识别认证的化合物,共发现了28种可行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一个有16个通道的嗅觉传感器阵列,每个通道都可识别特定范围的化合物。传感器数据随后被传递到机器学习系统中,分析每个人的呼吸组成,并以此区分个人的特征。研究人员用6个人的呼吸样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验,发现它识别出个人身份的平均准确率为97.8%。即使样本量增加到20人,这种高水平的准确率②。

此次研究中他们要求受试者在测验前6小时禁食。下一步,他们将改进该技术,③。

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老同学,忽然想问你一些有关秋天的事。

B.课间休息时间,你追我赶地嬉闹着的三个人怎么就打起来了呢?

C.在这次“希望杯”演讲比赛中,你获得了第一名。

D.生活中,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你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子也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溶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每一个时代都有坚守自我、拒绝顺应与改变的人,《卫风·氓》中国的弃妇、赋《离骚》的屈原、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梦游天姥的李白,等等,改变与顺应有得也有失。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解析

1.D2.D3.C4.D5.C

6.示例一:“水螅”更合适。①“水螅”更简洁明快,一语中的。

②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水螅,用“水螅”一词做标题,更突出说明的事物。让读者更加清晰明了。

③本文重点写水螅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用“水螅”做标题、文题一致,也凸显了其科学性,

示例二:“水螅的故事”更合适。

①“故事”一词,给人一种轻松感,使标题不呆板,更能吸引读者。

②本文在说明水螅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中采用叙述与描写的方式,犹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了解“水螅”这一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③本文凸显了趣味性与科学性结合的特点。

7.B8.①情节方面,这些书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为我们展示了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②人物刻画方面,主人公科利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对于这些书的态度,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对文化的漠视的性格本质。③主题方面,通过展示这批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出没文化人对文化的戕害的深刻社会主题。9.观点一:妻子是阻碍科利亚变得“有文化”的根本力量。

①妻子对生活物质化的追求,把科利亚对文化的追求挤压的日渐逼仄;②科利亚有对读书的憧憬和向往,却总是被妻子无地打破;③妻子对书本的文化传承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是主导家庭文化缺失的关键。

观点二:妻子不是阻碍科利亚变得“有文化”的根本力量。

①科利亚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只是虚有其表,附庸风雅;②科利亚对书本的知识认知程度浅陋粗鄙,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书本的文化价值;③妻子在一定程度上确是有影响作用,但却不是最根本的作用。

10.A11.D12.B13.(1)当初,皇帝代理监管国事的时候,怨恨御史舒仲成,到这时想治他的罪。(2)杨士奇因为年老有病正在休假。天子恐怕伤了杨士奇的心,颁下诏书宽慰勉励他。

译文:杨士奇,江西泰和人。建文初年,朝廷集合各地儒生修撰《太祖实录》,杨士奇已经因为举荐被征召授予教授,正要出发,王叔英又以有史学才华推荐他。于是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编纂官。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装载着岭南的土特产赠送给朝廷官员,有人得到他的馈赠名单呈给皇帝。皇帝看后发现其中没有杨士奇的名字,于是召见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回答道:“徐奇奔赴广东时,群臣作诗文赠行,我恰逢得病未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况且赠礼轻微,应当没有其他意思。”皇帝于是命令毁掉了那份名单。六年,皇上北巡,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留下辅佐太子。太子喜欢文学辞章,王汝玉以作诗之法进呈。杨士奇说:“殿下应当留心读六经,闲暇时间则看看两汉的诏令。诗是小技,不值得去做。”太子称好。当初,皇上起兵时,汉王多次力战有功。皇上允诺事成之后将他立为太子。但后来汉王没有得到册立,便怨恨、不满。皇上又怜惜赵王年少,对他特别宠爱。于是这两位亲王联合离间太子(和皇上的关系),皇上颇为心动。永乐九年,皇上回南京,召见杨士奇询问太子监国的情况。杨士奇回答说他很孝敬,并且说:“殿下天资很高,他一心爱人,决不辜负陛下的重托。”皇上高兴。十二年,皇上北征。杨士奇仍辅佐太子留守京师。这时汉王更急迫地诬陷太子。皇上回京时,以(太子)迎驾迟缓的罪名,将黄淮等东宫属官全部投进监狱。杨士奇后到,得到皇上宽宥。随皇上出征的大臣一起上书弹劾杨士奇,说不该唯独宽宥他,于是将杨士奇关进锦衣卫监狱,不久获释。仁宗即位后,被提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当初,皇帝代理监管国事的时候,怨恨御史舒仲成,到这时想治他的罪。杨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宽宥原先所有忤逆圣旨的人。现在如果将仲成治罪,则诏书就会失去信用,害怕的人就多了。”有人议论说大理寺卿虞谦谈论事情时不注意保密。皇上发怒,将他降官一级。杨士奇为他辩白其中的冤屈,虞谦得以复职。又大理寺少卿弋谦因上书言事而获罪。杨士奇说:“弋谦响应诏书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加罪给他,则群臣从此以后将不敢说话了。”皇上马上升弋谦为副都御史,并下敕令承认错误。英宗即位。杨士奇已经年老,他的儿子杨稷为人傲横,曾经施暴杀人。又有人告发杨稷横行暴虐的数十件事情,杨稷于是被关进监狱审理。杨士奇因为年老有病正在休假。天子恐怕伤了杨士奇的心,颁下诏书宽慰勉励他。杨士奇感恩哭泣,忧虑得不能起床。去世,享年八十岁。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贞。

14.D15.主要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出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来衬托诗人被贬的哀伤之情。

1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17.①漫不经心②习以为常③失之交臂18.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