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校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中国当下的农村太丰富了。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中国。农村是一部大书,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尤其是当下的农村。站在国家的战略层面来看,巨大的变化都发生于农村。前一段时间中央的一号文件就涉及相当具体的、针对农村农业的宏观政策规划。很多评论者、读者会将我写的长篇小说《野望》归于“乡村振兴"的宏大主题之下,我也赞同。当你写出了当下农村生机勃勃的画面,可能就在无意识中参与了这一宏大主题的建构与书写。这种书写包含方方面面,可能体现在经济上。不少评论家注意到,《野望》中写了很多农村的经济形式,如工厂做工、承包耕地、手工作坊,包括开饭店、开理发馆、开超市……这些都组成了当下中国乡村的真实图景。此外,诸如文化、伦理方面的悄然巨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也蕴藏在日常生活中。
在创作过程中,“关系”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词。小说就是写“关系",尤其是长篇,长篇就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把“关系”写好了,小说就具有了生命力。比如《红楼梦》,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书,把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写得特别好,中国人情世故的所有拐弯抹角都在里面了。我在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对中国农村的人情世故特别感兴趣。农村是熟人社会,与城市不同,每个人都互相认识。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的子子孙孙之间,关系缠绕在一起,枝枝杈杈,非常复杂。所有人情冷暖,所有“痛"和“痒”,我都非常感兴趣。有老师评价说,《野望》的人际关系拿捏得好,这也是我珍贵的写作心得。
(摘编自付秀莹《农村是部大书,尤其是当下农村》)
材料二:
我曾经在题为《新时代诗歌的崭新气象》的文章中写道,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新时代诗歌场域及生态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把握新时代诗歌的现代性逻辑及其诗歌演进。同时,还要正确看待新时代诗歌里“常"与“变”的关系,及其相应诗篇在新时代诗歌系列里的秩序及意义。而新时代新乡土诗是新时代诗歌序列里排序靠前的诗歌存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宜兴的《宁德故事》、王单单的《在飞机上俯嗽花鹿坪》、赵之達的《扶贫:春天的路线》、王太贵的《扶贫手册上的红手印》、罗国雄的《小谷溪村集》、王万胜的《小村史诗》等一批脱贫攻坚题材诗歌作品,返歌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各个侧影。从今年起,摇族诗人唐德亮以较多的精力关注乡村振兴,《中国乡村,振兴的时刻》《致富伞》《“明星村官"是这样炼成的》等诗歌敏锐地把准了新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正如他在《粤北大移民—粤北清远市十万特贫人口迁离石灰岩地区》中写道,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部迷人的史诗”。
与之前的新诗写作不同,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都是诗歌关注的对象。唐德亮的《黄文秀》不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塑造先进典型。诗人们还善于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像谢宜兴、王单单、陈人杰等诗人本身就是扶贫干部,对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比较熟知,并有着深切的体悟,如王单单的《小康入门记》写自己作为驻村的“帮扶人",为了督促重点帮扶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人居环境,采取反复“突访”的工作方法,“一点一滴地校正着,改变着"。新时代新乡土诗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如“十八洞村”已然成为新时代新乡土诗的新意象。又如赵之達的《扶贫:春天的路线》写出了脱贫攻坚成效的新意境,“太阳先我们一步抵达山蘋"。再如谢宜兴的组诗《宁德故事》抒写宁德这片神奇的土地出现了“最美日出”。还如芦苇岸的组诗《横峰手记》既抒写了新时代横峰优美的自然风景、不朽的红色基因,又抒写了这里的小康生活景象。
当然,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正在“赶路",一切才刚刚开始,应该给予充分的拓展和深化的可能。换言之,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怎样将这类诗歌与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如何将其置于新时代“史诗性”的写作框架中进行有深度、广度、高度和力度的抒写?新时代新乡土诗如何处理好诗歌抒情主体和抒情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摆在新时代诗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诗人进行严肃、认真、专业的思考,并在诗歌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
(摘自杨四平《新乡土诗的新风景与可能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下的农村是一部丰富的“大书",一个中国的作家可以通过这部“大书”了解中国。
B.付秀莹的长篇小说《野望》,是作者主动参与“乡村振兴"重大主题建构与书写的产物。
C.新时代新乡土诗歌在新时代诗歌序列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不应被忽视。
D.新乡土诗如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是摆在新时代诗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付秀莹的《野望》与《红楼梦》一样,都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都写得很好。
B.透过《野望》,读者可以看到很多当下农村经济形式,也可以看到诸如文化、伦理方面的悄然巨变。
C.王单单能够写出《小康入门记》,与他对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比较熟知有一定的关系。
D.唐德亮创作《黄文秀》时,不从概念出发,所以能创造出新意象、新意境,可见新时代诗歌创作不能从概念出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闻一多:“越是有魄力的作品,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到格律的束缚。”
B.穆木天《谈诗》:“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神秘。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C.英国艾略特《诗歌的社会功能》:“诗歌比散文与乡土风情有着更紧密的关系。”
D.毛泽东:“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只有阳春白雪,更要有下里巴人。"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对“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评论加以阐释。
5.新时代新乡土诗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何不足?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中国北斗传
黄传会
北斗—准确的全名应该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通高质量全球服务。
北斗的“孕育”,远非人类的“十月怀胎"可比,它更漫长,也更艰难、更传奇。当它从中国航天事业滚烫的“母腹”中降生的那天起,便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科学家有两种,一种是“飞鸟型"的,一种是“青蛙型”的。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著名数学物理学家费里曼.戴森在其《飞鸟与青蛙》一书中拴释:“有些数学家像飞鸟,而另外一些像青蛙。飞鸟翔翔于高空之中,游戈于数学的广衰大地之上,目及八方。他们着眼于那些能够统一我们思考的概念,时常将领地当中不同区域的分散问题联系在一起。青蛙则栖息于泥沼之中,所见不过是附近生长着的花朵。他们着眼于特殊目标的细节,每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数学领域是丰富而优美的,飞鸟使它宽广,而青蛙则使它精致入微。"
这让我想起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如果说当年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实践一号等卫星时,孙家栋还是一名“青蛙型”的科学家,那么,经过三十几年的历练,他已经成为一名“飞鸟型"的航天科学家。
更准确地说,孙家栋是一位“飞鸟”和“青蛙"两者兼有的科学家。通过孙老的讲述我才得以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近30年来最艰难、最伟大的工程。北斗已成为中国最闪亮的“国家名片”之一。
北斗的故事或许应该从灯塔一号讲起,孙家栋还记得那座尚未点燃便被熄灭的“灯塔"—1968年初,经钱学森提议,灯塔一号导航卫星开始研制。
灯塔一号虽然没有点亮,但我国的卫星导航科研队伍得到了锻炼,积累了技术经验和技术储备。各系统特别是星上设备和地面跟踪测量设备,均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后来北斗卫星工程的上马和其他型号的研制,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历史将记住中国卫星导航工程的先驱—灯塔一号,也将记住那些曾为之奋斗开拓,付出巨大心血的老一辈航天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孙家栋有了仰望星空的习惯。孙家栋坦言,自己最初的天文知识,除了太阳和月亮,最早认识的便是北斗七星。至今他依然记得一则民间谚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冬。”
如果将北斗一号的研制看作是一支交响乐团的话,那么,孙家栋便是乐团的指挥。
有人说,如果将卫星导航系统比喻成一株大树,那么技术就是它的树根,而频率则是大树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频率,卫星导航系统将如同无地生根的大树,设计得再完美,也无施展本领的舞台。
……
这两年,我有机会走近航天人、“北斗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祖国”“人民"“使命”“担当"等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而且出现得自然大方,真挚得体。我也是军人,对这些词的含义并不陌生,但我仍一次次被他们感动。
“那好,接下来一晚上的时间都属于我们了,您愿意谈多长就谈多长。”
遇见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这样的采访对象,不由得让我也兴奋起来。
“作家同志,先问您一个问题,"他反倒采访起我来了,“2015年3月,北斗三号首颗试验星发射前
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招待所,我和相里试院长有过一段对话,您知道我们当时说了些什么吗?”
我当然不知道。
“想知道吗?"
“说吧。”
“好,那我就向您披露一下。"林宝军说,“那天,都快大半夜了,院长突然来敲我的门,他说:6我猜你肯定睡不着,出来透透气吧。,我们两人站在二层走廊的阳台上。此时,只见不远处的长三丙火箭巍然耸立,火箭顶端托举着的就是那颗我们非常熟悉的北斗三号首星。院长感慨地说:6宝军啊,这颗星承载着我们太多太多的期望……,我说:6是啊,三年的心血都凝聚在里面啊!,院长问:6你想过没有,明天这颗星要是打不成功,我们该怎么办?,我说:6我想的是它肯定能打成功。,6万一呢?,6我没想万一。,6干咱们这一行的,怎么能不想万一?,6那倒也是。,院长忽然变得悲壮起来:6宝军,我告诉你,明天这颗星要是打不成功,咱们就从这里跳下去!,我不由得一震,血液都在奔腾。我像是一名即将冲锋陷阵的战士,哪怕是刀山火海都敢往前冲!”
我们常常以为只有政治家才有运筹唯遲的风险;其实,对于科学家来说,每一个举措也都与国家、与百姓息息相关,同样需要强大的评估风险能力、决策能力。
值得庆贺的是,2015年3月30日,北斗三号首星发射圆满成功。北斗闪烁,泽沐八方。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鳖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科学家,孙家栋既像“飞鸟"又像“青蛙”,这说明他具有视野宽广且精致入微的特点。
B.文章写未点燃便熄灭的“灯塔"一号,强调其在人才培养、技术储备、经验积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C.“你愿意谈多长就谈多长”,显示出采访对象林宝军的豪爽坦荡、对北斗工作了解的全面。
D.“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不仅是对“北斗”建设的肯定,更是对“北斗"发挥作用的期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关于“灯塔一号”的相关情况介绍,属于补叙,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北斗研发进程。
B.“远非人类的6十月怀胎,可比",强调了北斗的诞生“更漫长、更艰难、更传奇”。
C.将孙家栋看作交响乐团的指挥,突出孙家栋在北斗一号的研制中的重大作用。
D.《中国北斗传》这篇报告文学为北斗作传,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自豪之情。
8.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北斗精神"的内涵。
9.本文的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强调“2020年7月31日”?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关;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关。"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哥国贫关。”孔子曰:“《诗》云:6烂梯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日:6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关。,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
者,知反己之谓也。"
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哥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哥欲使民无惑,哥欲使士竭力,哥欲使日月当时,哥欲使圣人自来,哥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关,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裸,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點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战!岂不然乎?寡人不侯,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
(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
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日:仁于人而人仁爱于能使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关。
(节选自《商君书.画策》)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指紧急的事,与《瑟匿行》中“却坐促弦弦转急”中的“急"含义不同。
B.庙堂,指朝廷,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所指相同。
C.悉,指详尽,与《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中的“悉"含义相同。
D.不侯,指不才,其中“侯”与词语“亲贤远侯"中的“侯”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鲁哀公的问询,孔子的建议是让民众富裕且长寿。但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认为自己做不到,孔子顺势指出,百姓富裕了,国家也会富裕。
B.孔子对卫灵公的问题,先给予肯定,然后又进一步委婉说出了自己的凍言,表明单纯在朝堂上策划是不足以治理好国家的,还要爱人和推己及人。
C.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宋国君主对治国的事问得比其他君主都详细。针对宋国国君的谦虚,孔子鼓励他说,只要想做就都可以做到。
D.材料二以利用地势的高低控制水流和用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来设喻,形象地指出,圣人治理百姓,是明白政治的准则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关。
②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关。
14.两则材料都涉及为政问题,其核心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雾。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漫①凝晓。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漫:徒然、空自。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旅行途中的景色,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B.“路转陡,疑无地"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忽有人家临曲水”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顿挫,饶有风致。
C.“凄凉只恐乡心起"承上启下,“只恐”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己,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沉。
D.“凤楼远、回头漫凝晓。”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词人看到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回家,徒然凝神而望,表达了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
16.结合全词,说说这首词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17.(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的句子是“,"。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名著,《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
旨是“,”,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在《老子》第十一章中,通过对车轮、陶器、房舍的观察和思考,强调了“无"的用处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虽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①所以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误导和烦恼。②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③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鱼龙混杂。④《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关。"因此,⑤有扩大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⑥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⑦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⑧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⑨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⑩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
要辨识媒介信息,A。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
除了辨识信息真伪,B。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那么我们应怎样做呢?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探春便问李纯。李纯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探春道:“你且回来。"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
探春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⑴家死了赏多外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
⑵一家的了,忙陪笑回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账去,此时却记不得。"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利害,也就算是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这里又回别的事。
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波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1.文中结尾处有两处画横线的地方,请分别说说它们和“转身出来"“七嘴八舌”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双下划线部分,都有问句,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①那么我们应怎样做呢?
②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
四、写作(60分)
23.(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日前,百度“文心一言"首批获准上线,向全社会开放。开放后,这款APP出现在多家应用商店热榜中,并迅速登顶应用商店排行榜。数据显示,8月31日0点至24点,短短24小时内,“文心一言”共计回复网友超3342万个问题。
材料二:问,不是困惑,是对未知苍写的好奇;问,不是迷烟,是对更多可能的渴望。所提之问,
化作脚下的“起跑线",答案就在我们践行求索的每一步!愿亲爱的你们,勇于提问,也敢于前行!
——《中国青年报》微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C
4.①人们可以通过《野望》了解中国农村在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巨变,从而来了解中国。②《野望》很好地呈现了中国农村的“人际关系”,便于人们了解中国农村,进而了解中国。
5.成就:①一批脱贫攻坚题材诗歌敏锐地把准了新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②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成为诗歌关注的对象;③诗人们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④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不足: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社科类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⑶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二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判断能否支撑选项。
⑷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观点,再用筛选出的观点分析“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评论。
⑸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1.B.“作者主动参与"错误,依据“可能就在无意识中参与了这一宏大主题的建构与书写”可知是一种猜测,而选项是一种肯定判断。
故答案为:B。
2.D.“不从概念出发,所以能创造出新意象、新意境"错误,依据“唐德亮的《黄文秀》不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塑造先进典型。……新时代新乡土诗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可知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新时代诗歌创作不能从概念出发"缺少依据。
故答案为:D。
3.依据“而新时代新乡土诗是新时代诗歌序列里排序靠前的诗歌存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换言之,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知材料二观点认为新时代乡土诗有特色,同时应改进。
A.强调“新诗的格律化”;
B.强调诗贵含蓄;
C.强调诗歌与乡土风情的关系;
D.强调“文艺的雅俗关系"。
故答案为:C。
4.①依据“《野望》中写了很多农村的经济形式,如工厂做工、承包耕地、手工作坊,包括开饭店、开理发馆、开超市……这些都组成了当下中国乡村的真实图景。此外,诸如文化、伦理方面的悄然巨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也蕴藏在日常生活中”可知人们可以通过《野望》了解中国农村在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巨变,从而来了解中国。
②依据“《野望》的人际关系拿捏得好"可知《野望》很好地呈现了中国农村的“人际关系”,便于人们了解中国农村,进而了解中国。
5.成就:①依据“谢宜兴的《宁德故事》、……,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可知一批脱贫攻坚题材诗歌敏锐地把准了新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
②依据“与之前的新诗写作不同,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都是诗歌关注的对象。唐德亮的《黄文秀》不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塑造先进典型”可知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成为诗歌关注的对象;
③依据“诗人们还善于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可知诗人们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
④依据“新时代新乡土诗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又抒写了这里的小康生活景象”可知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
不足:依据“换言之,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诗人进行严肃、认真、专业的思考,并在诗歌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可知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答案】6.D
7.A
8.“北斗精神”是指航天科学家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中所展现出的一种精神风貌。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北斗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航天科学家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次,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最后,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9.①这个日期的不同寻常,值得铭记;②符合文章体裁(报告文学)的需要,使文章的内容更真实可信,有时效性;③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圆融。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从文中筛选有关“北斗精神”内涵的文本,再组织语言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段落或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内容、体裁、结构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作用。
6.D.“更是对‘北斗’发挥作用的期盼"错,从原文“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来看,“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有众人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的兴奋与喜悦,有对“北斗”建设肯定,但“期盼"的说法于文缺乏依据。而且选项中“不仅……更……”的递进关系也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D。
7.A.“属于补叙"错误。不是“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根据文章需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交待。它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从本文内容分析,关于“灯塔一号"的相关情况介绍,不是补叙。
故答案为:A。
8.“北斗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结合“这两年,我有机会走近航天人、‘北斗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祖国’‘人民’‘使命’‘担当’等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而且出现得自然大方,真挚得体"分析可知,首先,航天科学家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结合“北斗的故事或许应该从灯塔一号讲起,孙家栋还记得那座尚未点燃便被熄灭的‘灯塔’”“1968年初,经钱学森提议,灯塔一号导航卫星开始研制"“灯塔一号虽然没有点亮,但我国的卫星导航科研队伍得到了锻炼,积累了技术经验和技术储备。各系统特别是星上设备和地面跟踪测量设备,均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后来北斗卫星工程的上马和其他型号的研制,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历史将记住中国卫星导航工程的先驱——灯塔一号,也将记住那些曾为之奋斗开拓,付出巨大心血的老一辈航天人"分析可知,其次,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结合“通过孙老的讲述我才得以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近30年来最艰难、最伟大的工程”“院长忽然变得悲壮起来:‘宝军,我告诉你,明天这颗星要是打不成功,咱们就从这里跳下去!’我不由得一震,血液都在奔腾。我像是一名即将冲锋陷阵的战士,哪怕是刀山火海都敢往前冲!"分析可知,最后,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由此可见,“北斗精神”是指航天科学家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中所展现出的一种精神风貌。
9.首先,由“2020年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通高质量全球服务"“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可知,“2020年7月31日"这个日期的不同寻常,值得铭记;
其次,从体裁上看,本文属于报告文学,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开头和结尾强调“2020年7月31日”符合体裁的这一特征,使文章的内容更真实可信。
最后,从结构上看,开头和结尾都强调“2020年7月31日"这一日期,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圆融。
【答案】10.CEG
11.C
12.A
13.①拥有国家的君主,在朝堂上策划好国家大事,国家就会得到治理。
②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
14.材料一强调国君主要要做到仁爱,既要爱百姓,也要与邻国和睦相处等;材料二则强调以法律治理国家。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事,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最急迫的事,没有比让民众富裕和长寿更重要的了。”鲁哀公说:“怎么能做到呢"孔子说:“减少劳役,减轻赋税,民众就会富裕;敦促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民众就会长寿。”鲁哀公说:“我想按您的话去做,又担心我的国家会贫穷啊。"孔子说:“《诗经》上说:‘平易近人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没有儿女富裕而父母却贫穷的。’
卫灵公问孔子说:“有人告诉我说:‘拥有国家的君主,在朝堂上策划好国家大事,国家就会得到治理。’您认为.怎么样”孔子说:“大概可以吧。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厌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厌恶他;知道自身的好恶,也就知道别人的好恶。所说的不走出自己的屋子而能够了解天下大事,说的就是推己及人。"
孔子拜见宋国国君,宋国国君问孔子:“我想长期拥有国土,而且很多都邑都想治理好,我想使民众不困惑,我想使士人尽心竭力,我想使日月正常运行,我想使圣人自己前来,我想使官府得到治理。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拥有千辆战车的君主,问我这个问题的很多,但都没有像您这样问得详细的。然而您想要得到的都可以得到。我听说,和邻国和睦相处,就能长期拥有国土;国君仁爱,臣子尽忠,众多的都邑都能治理好;不杀害无辜的人,不释放有罪的人,民众就不会迷惑;增加士人的俸禄,他们就会尽心竭力;尊奉天道,敬事鬼神,日月就会正常运行;崇尚道,尊崇德,圣人就会自己前来;任用有才能的人,罢免无能之辈,官府就能得到治理。"宋国国君说:“说得好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寡人没有才能,不足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啊!”孔子说:“此事并不难,只要想做就可以达到,如此而已。’
材料二:
圣人能发现社会本当如此发展的政治准则,明白社会一定那样发展的规律,所以他统治民众,就像利用高低的地势控制水流一样,又像用易燃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一样。所以说,讲求仁慈的人能够对别人仁慈,却不能使别人仁慈;讲求道义的人能够爱别人,却不能使别人相爱。因此,懂得仁慈、道义的人不足以治理天下。圣人有一定让天下人信任的品德,又具有让天下人不能不信任的办法。这里所说的道义,是说作为臣子定要有忠心,做儿子一定有孝心,长幼之间有礼节,男女之间要有别;如果不合乎道义,就是饿死也不能苟且吃饭,死了也不能苟且偷生。这些不过是有法律国家的平常之事。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
10.句意:讲求仁慈的人能够对别人仁慈,却不能使别人仁慈;讲求道义的人能够爱别人,却不能使别人相爱。
句中第二个“仁"是动词,“于”是介词,其宾语是“人",因此在C处断开;
“人仁”是“使"的宾语,因此在E处断开;
“爱于人”中,“爱"是谓语动词,宾语是“人”,且“义者能爱于人"和前文“仁者能仁于人”句式一致,因此在G处断开。
即答案为:CEG。
11.A.正确。“却坐促弦弦转急"中的“急”,紧急。句意:治理国家最急迫的事。/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B.正确。句意:在朝堂上策划好国家大事。/在朝廷里做高官。
C.错误。“悉如外人"中的“悉”是全、都的意思。句意:但都没有像您这样问得详细的。/全都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D.正确。句意:寡人没有才能。/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即答案为:C。
12.A.“但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认为自己做不到"理解不当,原文说的是“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意思是又担心国家会贫穷。
即答案为:A。
13.得分点:
(1)“计之于庙堂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庙堂之上计之”,在朝堂上策划好国家大事;“政治",政事得以治理。
(2)“贵”,重视;“明",严明;“行”,贯彻执行。
14.依据“邻国相亲,则长有国;……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可知材料一强调国君要做到仁爱,既要爱百姓,也要与邻国和睦相处等;
依据“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可知材料二则强调以法律治理国家。
【答案】15.D
16.①以乐景衬哀情。词的上阕写行旅途中秋色宜人。峰回路转进人一个小村庄,通过竹篱茅舍、酒旗沙岸等意象,渲染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反衬作者被触发的思乡的哀愁之情。②情景交融。作者想象今宵之景,通过描写孤馆、征雁、残月等意象,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与作者离人的愁思融为一体,使情感的表达更含蓄深邃。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要做好此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对比(对照)、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正意反说(反语)、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借古讽今、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烘托、渲染、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等。答题时找到诗句运用的技巧,再具体分析。
15.D.“词人看到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回家,徒然凝神而望,表达了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分析错误。词人不是看到妻子空凝望,而是自己因思念妻子,徒然凝望远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D。
16.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句,作者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凄凉只恐乡心起”说的是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所以运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上片借竹篱茅舍、酒旗沙岸等意象,渲染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反衬作者被触发的思乡的哀愁之情。
下片主要运用了以虚衬实的手法。“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写词人设想今晚留宿之所,应当是在孤独寂寞的旅馆,面对一钩残月,听到的只是凄凉的归雁鸣声,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抒写了词人无尽的羁旅之苦,思乡之痛。作者通过描写孤馆、征雁、残月等意象,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与作者离人的愁思融为一体,所以是情景交融的手法。
17.【答案】(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在明明德;在亲民
(3)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明德、利。
故答案为:(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在明明德;在亲民
(3)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就要选择权威(可靠)的信息源;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好坏
19.①“所以”改为“但是"。③“鱼龙混杂”改为“真假难辨(鱼目混珠)"。⑤删去“扩大”。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词类(连词、副词等);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18.A处,根据后文“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可知,“要辨识媒介信息”,首先要注意信息来源,故此处应填写“就要选择权威(可靠)的信息源";
B处,根据后文“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可知,除了辨析信息的真伪,还应学会辨析信息的格调高低,故此处应填写“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好坏"。
19.本题第①句,前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与“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误导和烦恼"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且“虽然”应和“但是"搭配,故应把“所以”改为“但是"。
第③句,“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鱼龙混杂”中“鱼龙混杂"用词不当。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该成语使用对象是人,语境的使用对象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故可改为“真假难辨"或“鱼目混珠”。
真假难辨:真假难以分辨清楚。
鱼目混珠:指用鱼眼假冒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第⑤句,“有扩大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错,成分赘余,应删去“扩大”。
【答案】20.第一处示例:此处表示句子分开的停顿;两句格式相对一致,句子采用此逗号,表达合理且严谨,表现探春的精明。
第二处示例:此处表示句子动词发生后的停顿;探春的问答使昊新登家的都忘了,写出了吴新登家的尴尬,表达生动形象且富有文学特色。
21.①第一处添加“忙"字,更能写出吴新登家的羞愧匆忙②第二处“都伸舌头”更符合当时的情境,更具惊惧意味,同时更准确,而“七嘴八舌"不准确。
22.①属于问句中的设问句,既引起思考,又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波澜有变,更强调辨识信息真伪的方法。
②属于问句中的反问句,既能加强语气,又能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更能表现吴新登家的欺软怕硬。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掌握逗号的用法,答题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表现力。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语境和语言风格分析其语意的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先分析问句的类型,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20.第一处“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句中“家里的"“外头的”两句句式相同,意思相对,句子采用此逗号,表示句子分开的停顿,表达严谨合理,显示了探春井井有条的治家风格,表现了探春的精明。
第二处“一问,吴新登家的便都忘了",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停顿,表示句子动词发生后的停顿。“一问”便忘记了,一方面表达了探春的风格凌厉,一方面也表达了探春的问答使吴新登家的都忘了,写出了吴新登家的尴尬,表达生动形象且富有文学特色。
21.第一处“忙转身出来"一个“忙”字显示了吴新登家内心的羞愧,急忙逃离,也侧面反映了探春风格强硬,手段不凡。
第二处“都伸舌头",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情态,用生动的情态动作表达了众人的惊慌失措,也侧面说明了探春治家高明和厉害的一面,而“七嘴八舌”无法表达众人的情态和探春的性格特征。
22.第一句:那么我们应怎样做呢?属于问句中的设问句,既引起思考,又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波澜有变,更强调辨识信息真伪的方法。
第二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属于问句中的反问句,既能加强语气,又能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更能表现吴新登家的欺软怕硬。
23.【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材料一主要讲百度“文心一言"首批获准上线后,24小时内回复3342万个问题。材料二主要阐释了什么是“问”,“问"的作用,及发出勇于提问的呼吁等。两则材料的共性话题就是“问”。
从材料来看,“问"就是“提问”、“发出疑问"等,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平时有很多疑问,并且很多人也是敢于提出问题的,因此也需要像“文心一言”这样的平台。材料二指出提问的重要作用。当有了迷惘、困惑或好奇,或对未知渴求的时候,就需要提问;敢于提问的人,说明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因此才会提出问题。而每一次提问和解答,都是我们进步的见证,成长就在这样的“问"和“探索”中不断积累,少年就在这样的践行求索不断前行。此外,像“文心一言"这样的平台,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平台,这说明技术可以助力提问。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作文题的立意角度比较多。
【立意选取】
1.勇于提问,敢于探索。
2.技术助力提问。
3.深入思考,问出有价值的问题。
4.要敢问,更要独立思考。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1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中国当下的农村太丰富了。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中国。农村是一部大书,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尤其是当下的农村。站在国家的战略层面来看,巨大的变化都发生于农村。前一段时间中央的一号文件就涉及相当具体的、针对农村农业的宏观政策规划。很多评论者、读者会将我写的长篇小说《野望》归于“乡村振兴”的宏大主题之下,我也赞同。当你写出了当下农村生机勃勃的画面,可能就在无意识中参与了这一宏大主题的建构与书写。这种书写包含方方面面,可能体现在经济上。不少评论家注意到,《野望》中写了很多农村的经济形式,如工厂做工、承包耕地、手工作坊,包括开饭店、开理发馆、开超市……这些都组成了当下中国乡村的真实图景。此外,诸如文化、伦理方面的悄然巨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也蕴藏在日常生活中。
在创作过程中,“关系"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词。小说就是写“关系”,尤其是长篇,长篇就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把“关系"写好了,小说就具有了生命力。比如《红楼梦》,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书,把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写得特别好,中国人情世故的所有拐弯抹角都在里面了。我在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对中国农村的人情世故特别感兴趣。农村是熟人社会,与城市不同,每个人都互相认识。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的子子孙孙之间,关系缠绕在一起,枝枝杈杈,非常复杂。所有人情冷暖,所有“痛”和“痒",我都非常感兴趣。有老师评价说,《野望》的人际关系拿捏得好,这也是我珍贵的写作心得。
(摘编自付秀莹《农村是部大书,尤其是当下农村》)
材料二:
我曾经在题为《新时代诗歌的崭新气象》的文章中写道,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新时代诗歌场域及生态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把握新时代诗歌的现代性逻辑及其诗歌演进。同时,还要正确看待新时代诗歌里“常”与“变"的关系,及其相应诗篇在新时代诗歌系列里的秩序及意义。而新时代新乡土诗是新时代诗歌序列里排序靠前的诗歌存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宜兴的《宁德故事》、王单单的《在飞机上俯嗽花鹿坪》、赵之達的《扶贫:春天的路线》、王太贵的《扶贫手册上的红手印》、罗国雄的《小谷溪村集》、王万胜的《小村史诗》等一批脱贫攻坚题材诗歌作品,返歌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各个侧影。从今年起,摇族诗人唐德亮以较多的精力关注乡村振兴,《中国乡村,振兴的时刻》《致富伞》《“明星村官”是这样炼成的》等诗歌敏锐地把准了新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正如他在《粤北大移民—粤北清远市十万特贫人口迁离石灰岩地区》中写道,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部迷人的史诗"。
与之前的新诗写作不同,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都是诗歌关注的对象。唐德亮的《黄文秀》不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塑造先进典型。诗人们还善于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像谢宜兴、王单单、陈人杰等诗人本身就是扶贫干部,对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比较熟知,并有着深切的体悟,如王单单的《小康入门记》写自己作为驻村的“帮扶人”,为了督促重点帮扶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人居环境,采取反复“突访"的工作方法,“一点一滴地校正着,改变着”。新时代新乡土诗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如“十八洞村"已然成为新时代新乡土诗的新意象。又如赵之達的《扶贫:春天的路线》写出了脱贫攻坚成效的新意境,“太阳先我们一步抵达山蘋”。再如谢宜兴的组诗《宁德故事》抒写宁德这片神奇的土地出现了“最美日出"。还如芦苇岸的组诗《横峰手记》既抒写了新时代横峰优美的自然风景、不朽的红色基因,又抒写了这里的小康生活景象。
当然,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正在“赶路”,一切才刚刚开始,应该给予充分的拓展和深化的可能。换言之,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怎样将这类诗歌与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如何将其置于新时代“史诗性"的写作框架中进行有深度、广度、高度和力度的抒写?新时代新乡土诗如何处理好诗歌抒情主体和抒情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摆在新时代诗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诗人进行严肃、认真、专业的思考,并在诗歌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
(摘自杨四平《新乡土诗的新风景与可能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下的农村是一部丰富的“大书”,一个中国的作家可以通过这部“大书"了解中国。
B.付秀莹的长篇小说《野望》,是作者主动参与“乡村振兴”重大主题建构与书写的产物。
C.新时代新乡土诗歌在新时代诗歌序列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不应被忽视。
D.新乡土诗如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是摆在新时代诗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付秀莹的《野望》与《红楼梦》一样,都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都写得很好。
B.透过《野望》,读者可以看到很多当下农村经济形式,也可以看到诸如文化、伦理方面的悄然巨变。
C.王单单能够写出《小康入门记》,与他对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比较熟知有一定的关系。
D.唐德亮创作《黄文秀》时,不从概念出发,所以能创造出新意象、新意境,可见新时代诗歌创作不能从概念出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闻一多:“越是有魄力的作品,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到格律的束缚。"
B.穆木天《谈诗》:“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神秘。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C.英国艾略特《诗歌的社会功能》:“诗歌比散文与乡土风情有着更紧密的关系。"
D.毛泽东:“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只有阳春白雪,更要有下里巴人。”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对“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评论加以阐释。
5.新时代新乡土诗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何不足?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D
3.C
4.①人们可以通过《野望》了解中国农村在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巨变,从而来了解中国。②《野望》很好地呈现了中国农村的“人际关系”,便于人们了解中国农村,进而了解中国。
5.成就:①一批脱贫攻坚题材诗歌敏锐地把准了新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②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成为诗歌关注的对象;③诗人们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④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不足: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社科类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⑶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二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判断能否支撑选项。
⑷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观点,再用筛选出的观点分析“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评论。
⑸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1.B.“作者主动参与"错误,依据“可能就在无意识中参与了这一宏大主题的建构与书写”可知是一种猜测,而选项是一种肯定判断。
故答案为:B。
2.D.“不从概念出发,所以能创造出新意象、新意境"错误,依据“唐德亮的《黄文秀》不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塑造先进典型。……新时代新乡土诗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可知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新时代诗歌创作不能从概念出发"缺少依据。
故答案为:D。
3.依据“而新时代新乡土诗是新时代诗歌序列里排序靠前的诗歌存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换言之,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知材料二观点认为新时代乡土诗有特色,同时应改进。
A.强调“新诗的格律化”;
B.强调诗贵含蓄;
C.强调诗歌与乡土风情的关系;
D.强调“文艺的雅俗关系"。
故答案为:C。
4.①依据“《野望》中写了很多农村的经济形式,如工厂做工、承包耕地、手工作坊,包括开饭店、开理发馆、开超市……这些都组成了当下中国乡村的真实图景。此外,诸如文化、伦理方面的悄然巨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也蕴藏在日常生活中”可知人们可以通过《野望》了解中国农村在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巨变,从而来了解中国。
②依据“《野望》的人际关系拿捏得好"可知《野望》很好地呈现了中国农村的“人际关系”,便于人们了解中国农村,进而了解中国。
5.成就:①依据“谢宜兴的《宁德故事》、……,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可知一批脱贫攻坚题材诗歌敏锐地把准了新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
②依据“与之前的新诗写作不同,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都是诗歌关注的对象。唐德亮的《黄文秀》不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塑造先进典型”可知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成为诗歌关注的对象;
③依据“诗人们还善于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可知诗人们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
④依据“新时代新乡土诗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又抒写了这里的小康生活景象”可知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
不足:依据“换言之,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诗人进行严肃、认真、专业的思考,并在诗歌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可知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023高二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中国北斗传
黄传会
北斗—准确的全名应该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通高质量全球服务。
北斗的“孕育",远非人类的“十月怀胎”可比,它更漫长,也更艰难、更传奇。当它从中国航天事业滚烫的“母腹"中降生的那天起,便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科学家有两种,一种是“飞鸟型”的,一种是“青蛙型"的。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著名数学物理学家费里曼.戴森在其《飞鸟与青蛙》一书中拴释:“有些数学家像飞鸟,而另外一些像青蛙。飞鸟翔翔于高空之中,游戈于数学的广衰大地之上,目及八方。他们着眼于那些能够统一我们思考的概念,时常将领地当中不同区域的分散问题联系在一起。青蛙则栖息于泥沼之中,所见不过是附近生长着的花朵。他们着眼于特殊目标的细节,每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数学领域是丰富而优美的,飞鸟使它宽广,而青蛙则使它精致入微。”
这让我想起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如果说当年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实践一号等卫星时,孙家栋还是一名“青蛙型"的科学家,那么,经过三十几年的历练,他已经成为一名“飞鸟型”的航天科学家。
更准确地说,孙家栋是一位“飞鸟"和“青蛙”两者兼有的科学家。通过孙老的讲述我才得以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近30年来最艰难、最伟大的工程。北斗已成为中国最闪亮的“国家名片"之一。
北斗的故事或许应该从灯塔一号讲起,孙家栋还记得那座尚未点燃便被熄灭的“灯塔”—1968年初,经钱学森提议,灯塔一号导航卫星开始研制。
灯塔一号虽然没有点亮,但我国的卫星导航科研队伍得到了锻炼,积累了技术经验和技术储备。各系统特别是星上设备和地面跟踪测量设备,均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后来北斗卫星工程的上马和其他型号的研制,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历史将记住中国卫星导航工程的先驱—灯塔一号,也将记住那些曾为之奋斗开拓,付出巨大心血的老一辈航天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孙家栋有了仰望星空的习惯。孙家栋坦言,自己最初的天文知识,除了太阳和月亮,最早认识的便是北斗七星。至今他依然记得一则民间谚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冬。"
如果将北斗一号的研制看作是一支交响乐团的话,那么,孙家栋便是乐团的指挥。
有人说,如果将卫星导航系统比喻成一株大树,那么技术就是它的树根,而频率则是大树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频率,卫星导航系统将如同无地生根的大树,设计得再完美,也无施展本领的舞台。
……
这两年,我有机会走近航天人、“北斗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祖国"“人民”“使命"“担当”等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而且出现得自然大方,真挚得体。我也是军人,对这些词的含义并不陌生,但我仍一次次被他们感动。
“那好,接下来一晚上的时间都属于我们了,您愿意谈多长就谈多长。"
遇见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这样的采访对象,不由得让我也兴奋起来。
“作家同志,先问您一个问题,”他反倒采访起我来了,“2015年3月,北斗三号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诚实故事会教案2 北师大版
-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一节 光的折射教案2(新版)苏科版
-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 Module 5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教案1 外研版必修2
-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新人教版
- 换热站管理制度
- 自建房屋外包合同(2篇)
- 设计师求职简历幻灯片模板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病程模板
- 概述卡诺循环
- 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分析标准表格模版
- 光伏电站两票三制管理制度
- 用EXCEL做质量分析柱状图模板
- 电缆截面的计算选型及口诀PPT课件
- 石膏固定PPT课件
- 大学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Word版
- 【报告】管道脱脂检测报告
- 躁动患者的护理
- DB31∕T 1159-2019 电动汽车灭火和应急救援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