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6_第1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6_第2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6_第3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6_第4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千里江山(长篇节选)

杨朔

这当儿,正有一列重车从鸭绿江北开到南岸,向着前线奔跑。司机房两边挡着防空帘,帘缝里探出个头,向前瞭望着。月色昏糊糊的,照见这人的脸精瘦精瘦。这是线路指导禹龙大。

吴天宝坐在司机位子上,望望水表,又望望汽表,慢慢提高手把,动轮转得越来越欢。车子摇摇晃晃的,不用手也摸得出这片国土浑身所带的伤疤。车上不但有反坦克弹,还有大坦克呢。开车前,吴天宝围着车不知打了几个转,心里直发痒,好想掀开雨布,拿手摸摸那些大坦克。可惜押车的战士不让他动。怕什么?他又没歹意,摸摸还能摸坏了?

吴天宝寻思着,眯着眼笑①了。

前面山后忽闪一亮,又忽闪一亮:美国人打闪光弹了。

他朝闪光弹吐了口唾沫骂:“呸!又是撒谎弹,你吓唬谁?要让你得了意,都不用活了。"

吴天宝摸摸贴身藏的毛主席像,记起像片底下他老人家的亲笔题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吴天宝觉得有些惭愧。到朝鲜四个月,才立了一功。他要再立,等胜利回国那天,胸前定要挂满奖章。他要生活得又荣誉又光彩,就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

到那时,吴天宝也可休息几天,美美吃一顿,好好睡一觉。跟小姚的问题怎么办呢?也该料理婚事了。小姚真了不起,满肚子学问。等胜利了,他们就要结婚,就要永远在一起。天天工作完了,他们要一个桌上吃饭,一盏灯下学习。对了,小姚不是喜欢花么?他要和她一起种花。围着屋子种得满满的,什么花都有,天天都在花里过。

月亮影里,远处现出一带黑森森的高山。吴天宝忽然听见头顶上哇地一下,一朵黑云贴着火车掠过去。

这是架“黑寡妇",专门夜间出来。吴天宝一急,心里闪出个主意:“把火车开进大山峡去!”于是加快速度。可是晚了,汽油弹落地开花,烧起来了,照得四下白昼一般亮。“黑寡妇"打个旋,扑上来,哒哒哒哒一阵机枪。

禹龙大叫:“不好!后面着火了!”

吴天宝关上汽门,下个死闸,蹦到地上,跑出去没多远,几颗杀伤弹撂到旁边,只觉地面忽闪一下,从他脚下鼓起来,他就震得不省人事了……

等到他清醒过来时,一眼望见正燃烧的火车,神智一下子清醒了:我是去送反坦克手榴弹啊!还有大坦克!怎么躺在这挺尸呢?他一个打挺坐起身。不等他上去,刘福生和禹龙大先上去了。这时眼前变成一片火山,红了半拉天。刘福生和禹龙大从宿营车上拿下两件棉大衣,浸湿了水,顶到头上,冲着烟火爬上前去。车上的火焰卷呀卷呀。

忽忽忽忽,“黑寡妇"又来了。

禹龙大钻到车底下,从车肚子下面爬上去,伸手去摘钩,可是车钩震得拉得紧绷,高低摘不下来。刘福生操起根撬棍,哈着腰窜上去,咯嚓一撬棍,砸开了挂钩。吴天宝也奋力跑上去。

禹龙大要替吴天宝开车,吴天宝却一把推开他,一提手把,拉开汽门,甩掉那节大火熊熊的车厢,开着车往前冲。他只觉得胸部有点痛,痛就痛他的,开车要紧。车子撒了泼似的,猛往前冲,呼呼呼呼,冷风直往吴天宝胸口里灌。

讨厌的是那块破月亮,怎么还不落!“黑寡妇”哇地一声又扑上来。哒哒哒哒,一溜火线直扑向火车。吴天宝开着车没命地跑,胆子比什么时候都壮。这时,战友高青云的影子在脑海中一闪闪出来。祖国——我们的母亲,就在背后,怎能让敌人的坦克冲到背后去呢?高青云撇出颗反坦克弹,又撇出一颗。坦克没挡住,朝前直冲。高青云大喊:“反坦克弹没有了!"

吴天宝心里叫起来:“送上来啦!送上来啦!”车轱辘响得更急,咯噔咯噔,咯噔咯噔,一路飞跑。

“黑寡妇"缠住火车,差不多跟机车平着飞,一掠过去,转回身又迎着头打,枪口吐出两团火光,雪亮雪亮。

吴天宝恨不能一步把车开进大山峡去,老探着头望。一颗子弹嗖地从他耳门上掠过去,他的左大腿震了震,感觉热呼呼的。

禹龙大猛然叫:“起雾了!”

雾先从前面大山峡涌起来,影住天,影住山,尘头似的滚滚而来。吴天宝早看得明白:只要火车停到大山峡里,“黑寡妇"不敢低飞,再也打不着了。这场好雾,来得再巧没有。机车一头钻进雾里,吴天宝把汽门一关,火车借着股惯力,一节一节开进大山峡去,眼瞅只剩个尾巴了。

“黑寡妇”发了疯似的,接连俯冲四次,连扫带射。火车老打不坏,怎么能不气得发疯?车上明明装的是重要军火,怎肯放松,就又从后边猛扑上来,朝着车尾又是一个俯冲。

车尾早钻进雾里,钻进大山峡里。“黑寡妇"扑了个空,朝着雾里打了一气,一仰头往高飞去。就在这一霎,只见雾腾腾的大山头上红光一闪,轰地一声,“黑寡妇”撞山了,永远变成死寡妇了!

火车又继续往前开。吴天宝乏得要命,乏也得挣扎着。

一程一程,火车一路狂奔,终于到达清川江边,吴天宝看到了前来接车的大队长武震。他喘口长气,一松劲,打算站起来,腿却软得不行,咕咚地跌倒了。

刘福生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吴天宝左边裤子湿淋淋的,全是血。刘福生立刻张着嗓子喊医生,医生喊来了,把武震也喊来了。

吴天宝失血太多,说话都没力气,强撑着笑笑②说:“做什么大惊小怪的,把武队长惊动了……"又问武震道:“这趟车误不了吧?可别误啊!你没见,那些大坦克,赶上小山大了……前线一定等急了。”

武震蹲下说:“误不了,你别挂心啦。——你觉着怎么样?"

吴天宝小声说:“也不怎么样,就是乏。”便合上眼,一会又睁开说:“福生,你伸伸手,扶起我来,让我看看毛主席。"

刘福生解透他的意思,替他拿出他怀里藏的毛主席像,吴天宝接过来。炉门射出一道红光,映着他的脸,也映着那张像。那张像五彩鲜明,发出光彩,吴天宝的脸又红又亮,也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他捧着像,笑③着望了好大一会,小声说:“毛主席,再见了!我总算完成了祖国人民托付我的任务。”

武震眼里泪花一转,咽了口唾沫。吴天宝笑④着说:“哭什么?告诉小姚:也别哭,将爱我的心情,去爱祖国吧!"

他的眼神散了,嘴角含着笑,自言自语悄悄说:“真困哪!让我睡一会吧——小睡一会……”说着声音越来越模糊,眼皮渐渐闭上,手里还紧握着毛主席像……

武震怕他睡不好,把他安顿在一座绝僻静的山坡上,向阳,通风,四围满是冬夏常青的赤松,山水冲不着他,炸弹炸不着他。

两天后,一位姑娘来到吴天宝坟前拜祭。

姚志兰恍恍惚惚的,觉得吴天宝还活着,一想就想起他生龙活虎的神气:小黑个子,喜眉笑眼的,帽檐底下蓬起撮头发,浑身精力用都用不完。谁相信他会闭上眼呢?

她对着坟说:“现在春天了,你就留在这吧,你是为朝鲜死的,就留在朝鲜吧,让大家都看见你!"

她唰地流下泪来,然后转向北面,颤声说:“祖国啊!为了你,我们有什么可保留的?就是生命也可以献出来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抗美援朝为题材,以铁道兵吴天宝为主人公,虽没有正面描写一线战场上志愿军将士浴血杀敌的情景,但同样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风采。

B.小说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中描写了吴天宝与姚志兰的爱情,虽然着墨并不多,却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生活、重情重义的感人画面。

C.高青云是志愿军前线战士的代表,他的英勇战斗激励着吴天宝无惧“黑寡妇"的缠斗,更坚定了吴天宝把弹药加速送往前线的决心。

D.“毛主席像”是小说中不可忽视的物象,它作为线索,串联起小说的主要情节,也意味着为领袖而战是吴天宝所有勇气与智慧的源泉。

7.对文中四处加点的“笑"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笑①:既是对押车战士胆小怕事的嘲笑,也是对自己摸不到火车上坦克的自我解嘲之笑。

B.笑②:那是身负重伤却故作轻松的“笑”,表明自己没事,写出了吴天宝的乐观心理。

C.笑③:笑是充满骄傲的笑,因为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完成了祖国人民的重托。

D.笑④:既是对痛苦流泪的战友的劝慰,也是他视死如归、死而无憾心理的形象体现。

8.小说善用拟声词描写战斗,试分析下面两句中拟声词的表达效果。(4分)

(1)忽忽忽忽,“黑寡妇"又来了。(2分)

(2)车轱辘响得更急,咯噔咯噔,咯噔咯噔,一路飞跑。(2分)

9.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育才中学文学社计划开展一次“抗美援朝文学阅读周”活动,《三千里江山》入选荐读书目,请你根据本文,以“情"字为核心,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荐读语。(6分)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桥醉荷

葛家华

街上的雨,乡下的风。这是我很早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乡村长大的人对乡村有着不一样的眷恋,①乡村有着泥土的芳香,有父母,有乡愁,有拔不掉的根。

炎热的夏天,更让人想起乡村,想起乡下的风,徐徐吹来,清新自然。喜欢旅行的人也不太愿意在此时出远门,能在乡村走走,感受一下身边的自然景观,也别有一番风味。

数日前,因工作需要,寻找一位市政建设的元老,了解街镇管网疏通工作,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

这里千亩荷塘一片翠绿,一株荷花按捺不住,先行探身绽放。我知道现在路遇还不是时候,我也没有朱自清对荷花独到的见解、细腻的文笔。②我看莲花是粗线条的,却对莲花有一种由衷的敬畏。在我眼中,她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相信许多人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这是一片田野,去除界岸,没有纷争,一片连着一片。这里没有游船,不比洪泽湖可以泛舟湖上,采莲方便。这是一个静止而又正在发酵的村庄,你来,我往,荷塘月色一直在奔走相告中,相信他日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游赏。乡村有着不同的优势,采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感受炎炎夏日特有的清凉。这里不需要你花一分钱,可以自由拍照留念。想想三五日后,将是荷花遍地开,花香四溢,美景尽收眼底,那是何等的快意!当然,也会让人沉醉花事,流连忘返。

真羡慕住在周边的农户,有如此庞大的花园,足不出户可以赏花,可以近闻花香,于寂静的夜晚静听蛙鸣、蝉鸣,那是乡村特有的声音,与大自然保持着最和谐的音符,让人无比舒心顺畅。曾听说这附近有位丛姓大叔被查出癌症,两年后却意外康复,是不是看到这片莲池心情开朗,收获意外我真诚地为他庆幸,我想他对这片莲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感知与想法。梅雨一滴滴洒落清荷,像一颗颗珍珠,短时间停留,又随风摇摆,滚入水中。生长中的荷藕吸收着天地精华,让高温也借此作短暂停留,这时便不再有人怨天。

看到这片荷塘,这片莲,也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母亲生病,服两剂中药,需一两片荷叶做药引子,老中医开的药方,毋庸置疑,母亲遵从,我顺从。采荷叶自然是我的事,伢儿跑得快,③母亲给我少有的“高帽子”,我虚拟地戴着,也带着兴奋,在乡间小路沿河奔跑。那时乡村的荷花很少,花开了也没有而今的多姿多彩。④故乡小河很多,我逐一寻觅,走过一个又一个码头,只为寻找一片长满希望的荷塘。如不是母亲生病,我脚步没那么急切,转眼已身处五公里外,正当疲劳来袭时,芳踪已现,右前方不大不小的池塘里,三朵莲浮出水面,荷叶还是那样嫩绿,我只为所需,立马返程。说来还真像个奇迹,母亲多年的头痛病在服药三天后轻松治愈。是不是莲叶的功效我想,任何解释已成多余.莲花却从此在我心中留下最深最美好的印象。莲藕也是个好东西,补血,女人食用更佳。我请偏喜欢藕粉、藕饼,又怕人说我嘴馋,这是个人的秘密,我就决定将此事藏在心底。

村书记黄飞还是个小伙子,家住在附近,他介绍了金桥的很多特色: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这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在这风景如画的景色中,你一定不虚此行,而我更愿意守着盛开的莲花一天天老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描写开头,表达作者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为下文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张本。

B.在金桥,作者采摘荷叶当遮阳伞,享受一片阴凉;欣赏满塘荷花,拍照留影,沉醉花事,流连忘返。

C.文中写母亲生病后轻松治愈、丛姓大叔身患癌症却意外康复,意在表明荷叶是有一定的养生功效的。

D.风景如画的金桥,既有千亩荷塘一片绿,更有瓜果飘香次第新,堪称宜居宜游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四个“有"字构成排比句式,语意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地揭示作者对乡村的深刻领悟。

B.句子②由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自然引出作者对莲花的感受,抒发作者对莲花的独到感悟和情怀。

C.句子③中的“高帽子"是母亲对“我”的鼓励,增添了“我"跑去找新鲜荷叶给母亲治病的精神动力。

D.句子④以小河之多、码头之众来突出故乡的田园风光,烘托金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

8.本文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多重的内心感受,请加以分析。(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乡风·荷韵·生态;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以荷为媒。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浙江三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种太阳

韦延丽

从拘室到大门是一个长坡,我踩着他的影子跟在他身后,心想,师父也真是的,还让我陪他会见家属。师父安排这事时,我其实不同意,我刚调到拘留所工作,第一天值班就陪他会见过家属。①当时也是这个长坡,可我那时脚步轻快,仿佛我是去会见亲人。

拘留所工作人员少,当然拘留人员也少。那天我们三个人值班,副所长因紧急任务被抽走,师父王警官正调解拘留人员纠纷,家属要求会见的电话这时响起,师父大手一挥对我说,你带他去。我说,带他会见家属需要注意什么?师父说看好他就行。

来会见的是他妻子,她来给他送东西。我打电话问师父送来的东西怎么办。师父说仔细检查。我接过装东西的塑料袋开始检查,牙膏、牙刷、香皂……他说等等,说完从塑料袋里翻出一盒剃须刀递给我说,这个不能带。我接过剃须刀,暗暗感激他的体谅与配合。

接到所长电话时我刚躺进暖烘烘的被窝,所长很生气,说我第一天值班就不认真,就敢让拘留人员带危险物品进所。我说没有啊。所长说,那张强手里的塑料片是怎么进所的?他被拘留后唯一的一次会见是你带去的。

他叫张强,我突然想起他与妻子的那次会见,想起了那个塑料袋里所有的东西,并没有那所谓的塑料片。我说所长你不能冤狂我,我虽然带他会见了家属,但没有让他将塑料片带进所。所长说,那塑料片是怎么进所的?我说我不知道,你不能因为我是新人就给我乱扣帽子。所长说,谁给你扣帽子了?

我决心还自己清白,会见处有监控视频,监控里的我正查验塑料袋里的东西,牙膏、牙刷、香皂……张强蹲下翻出剃须刀递给我,我递给他妻子。这段视频我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找到塑料片进所的片段。最终还是师父的话提醒了我,师父说,你检查东西时就没发现什么异常?

异常!我突然想起拿香皂时的奇特香味,那香皂太香了!我欲细闻时他发现了剃须刀,我放下香皂接过剃须刀,画面就定格在那一刻。原来那是手工香皂,塑料片就是藏在香皂里被带进所的。他说,为了能天天见女儿,便叫妻子将女儿的照片塞进塑料片,再将塑料片放入手工香皂里。

事情原本不大,但因态度问题,所长决定拿我当典型。事情捅到县局,我被责令检讨并全局通报,②那段时间的天,灰暗阴沉。

再次会见,照片里的孩子来了,孩子远远地看见张强就叫“爸爸、爸爸……”他朝孩子跑去,从铁门缝向孩子伸出手。

孩子却没向他伸手,而是站定问,爸爸,你为什么不回家?因为……因为爸爸要在这儿做工。孩子的眼睛滴溜溜一转指着我问,警察叔叔,你也是做工的吗?问得突然,我一下子不知怎么回答,正想胡乱点头时,突然瞥见孩子身后的女人正冲我使眼色。

我心想,你们又搞什么鬼?又想让我挨批?想到这儿,我故意提高嗓门说,你看警察叔叔像做工的吗?孩子摇摇头说,不像。③女人意识到不对,慌忙拉着孩子要走,回家吧,要下雨了。

孩子甩开女人的手说,没下雨呀,不信你问警察叔叔。我看着女|惊慌失措的脸,回答道,是呀,没下雨呀。张强似乎也听出我话里的不对劲,他急了,突然转身走向我,那眼里分明溢着凶光。我急忙后退说,你敢!话意刚落,他便抽筋剥皮似地软了下去。

女人看不下去,拖孩子欲走,孩子却死死拉住铁门上的钢条说,警察叔叔还没回答我呢,我不走。女人用力,孩子也用力。④孩子的手由红变白,粽子似的,像极了我女儿的手。我突然想到那天发大水时,女儿死死抓住我时也是这样,要是那天有人帮一把,女儿也不会……是呀,帮一把,就帮一把。

我走过去,蹲下身对孩子说,宝宝真聪明,知道叔叔不是做工的。是的,叔叔不是做工的,叔叔是来看你爸爸做工的。孩子当即松手说,叔叔为什么要看我爸爸做工?我说,因为你爸爸做工做得好啊。哦,爸爸真棒,爸爸第一。孩子跳起来,落下后猛地抓住张强的手,啪啪啪地亲了几下后转身拉着女人走了。

看她们走远,我对张强说,回拘室。他说好,说完将右手伸给我。照片!他手里竟然有孩子的照片!他说,再也不能连累你了。我问什么时候拿的照片?刚才孩子给的。他边说边指向远处的孩子。

顺着他的手,我看到一犬一小两个身影正走进光亮里,她们的上空,太阳正从乌云里探出,而我的眼里金黄一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先从师父又让“我"陪张强会见家属写起,然后倒叙了我第一天值班时独自陪张强会见家属的不愉快的经历。

B.在“我”检查张强妻子送来的东西之时,张强主动上交一盒剃须刀,他真心地体谅与配合使“我"内心暗生感激之情。

C.面对所长“第一天值班就不认真”的指责,我当即予以反驳,并且为自证清白反复查看监控视频,最终经师父提醒才发现异常。

D.虽然“我"曾因张强私藏照片而被责令检讨并全局通报,但当他的女儿询问“我”时,“我"还是说了“善意的谎言”。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表达了“我"轻快、愉悦的心情,和再次陪张强见家属时的心情形成对比。

B.句子②表面上写的是那段时间的天,实际上表现了“我”受罚后低落、压抑的心情。

C.句子③中的“要下雨了",是妈妈在撒谎,她担心“我”不配合,便想带孩子离开。

D.句子④是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它唤回了冷漠的“我"的良知,推动了故事发展。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体现了张强由凶恶到服软的变化,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4分):

9.小说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浙江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返校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蒙古的歌

冯至

“蒙古是一个野兽,是无愉快的。石头是野兽,河水是野兽,就是那蝴蝶也想来咬人。”在一篇苏联的短篇小说里这样写着,读起来像是一首歌,①正如古时先卑民族所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幻想在陌生的地方盘桓着。小学时候读地理,总以为青海是一片青色的死海,而蒙古只有黄色的旷野的荒沙。后来又听先生讲到沙漠上的幻洲,那的确很有趣味,不可不遭逢一次,骑着马或是骆驼,缠头,身披黄色的,红色的袍,手持长杖……只可惜,经验与年岁俱增,自己的世界反倒日见狭窄。抱定志愿说是要到南北冰洋去探险的那样的童心,等到中学毕业时已经做梦都梦不起来了。

可是后来,偶然在一个晚餐席上我却听见蒙古的歌了。那是在H埠,我在一本诗里写过的,阴沉的H埠。地近寒带,冬天的路上结着很厚的冰,许多不大熟识的人聚在一家饭店里;我当时好像患着怀乡病,溷在中间,并不曾沉入人群的狂欢,只不缓不快地掰香蕉,喝酒,吃菜,在我低着头的面前时时涌现出一个圆圈里的境界。圆圈外笑语同筷子正在一样地纷乱着,忽然桌子一拍,含笑的主人立起来了:今晚不是容易的事,大家会在一起。席上的客人有的来自贝加尔湖畔,有的来自鸭绿江的那边,还有富士山,就是我们本国的也不都是一省,明天说不定就人各一方。说到这里他举起酒杯,接续着说,请大家留个纪念在今晚的席上。

片时的静默。一个活泼的东洋人首先起立了,唱的据说是他的国歌。随后是广东戏,昆曲,还有伴着胡琴的皮簧,在你谦我让的中间,一个矮而胖的俄国人说话了,用纯熟的中国语:“诸位!这里,关于俄国的歌,大家一定听得很不少了,在街上,在公园,在咖啡店。我今晚要唱一首异乡的歌,愿得主人的允许。”

大家都很惊讶,是什么呢?

“蒙古歌。"

出乎意外,一阵鼓掌的声音。

不过是新鲜罢了,意义也不懂,声音也很沉闷,比起《四郎探母》《空城计》来,太不能使听众陶醉了。但都很注意地听,不过是新鲜罢了。

催眠歌似的,没有抑扬高下,使人如置身于黄土的路上,看不见山,看不见水,看不见树木,只有过了一程又一程的黄土。是的,在这歌里,霞都不会红,天也不会青——是一个迟钝的人在叙说他迟钝的身世。歌中自然也有转折,无论往哪边转也转不出它那昏黄的天地。

②唱歌的人的态度却是严肃的。

这样的歌,在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里,似乎太不生色了。但如果是白日无光,冷风凄凄地吹着的下午,从一个孤孤单单的帐篷里发出来这个声音,也未必不相称吧。——什么事都是因缘,谁想得到呢,③这沙漠里的一朵灰色的花,向来不大有人采摘的,也会有今日飘落在光明的电灯光下,洁白的桌布上面,而它的声浪吻着两旁陈列着的西方的雕像。

④唱歌人的态度始终是很严肃的。

席散后,我却没有放松这位唱蒙古歌的俄国人。我们在披外套的时候,我请求他,能够一起出去散一散步吗?他说可以,我们便从这热腾腾的屋里走出来了。我们到了清冷的夜的空气中。感谢的很呢,使我今天听见了这个奇怪的歌。他说并不奇怪,他的故乡是恰克图,同蒙古人做买卖的他的同乡们差不多都会唱这样的歌。

“但是,什么意义呢?"

“意义是很悲哀的,他们的马死了,他们在荒原里埋葬这匹马,围着死马哭泣。老人说,亲爱的儿子,你不等我你就死去了;壮年说,弟弟呀你再也不同我一起打猎了;小孩子叫声叔叔,几时才能驮我上库伦呢;最后来了一个妙龄的女子,她哭它像是哭她的爱人。”

“就意义说,这是一首很好的歌呀,真想不到他们也有这样好的歌。但是声调怎么这样沉闷呢?我只觉得蒙古是一个野兽,无愉快的。就是蝴蝶也想咬人呢。像你们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一样。"

俄国人似乎是在笑我幼稚,他说:“那不过是片面的观察罢了。什么地方没有好的歌呢。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少男少女的心呀。不过我们文明人总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一种病似的。⑤至于那鲁钝而又朴质的蒙古人,他们把他们的爱情与悲哀害羞似的紧紧地抱着,从生抱到死,我们是不大容易了解,不大容易发现的。”

夜里非常冷,我们并不很和谐地在街上走着。他的话我也不愿意加以可否,一直走到江滨,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深深吸了一口气。

不久我就离开了H埠,那夜的俄国人,那夜的蒙古歌,似乎早已忘记,两年后的今日,偶然读到一篇讲蒙古故事的短文,不觉又萦绕于心了。

1930年,写于北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所讲的沙漠上的幻洲,曾让“我"对蒙古产生了浪漫的想象,也产生过到蒙古沙漠游玩的冲动。

B.“我”不适应H埠地近寒带的自然环境,加之许多人不大熟识,所以只不缓不快地掰香蕉,喝酒,吃菜。

C.“我"听俄国人唱“蒙古的歌”,“如置身于黄土的路上"写出了“歌”的单调、沉闷,而这只是“我"的一种感受。

D.文章朴素自然,在平实的叙述中,奔涌着深厚的热情;在平凡的场景里,展现了深厚的思想。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引用古诗《敕勒川》中的诗句,是为了表现蒙古高原的旷远、辽阔和富饶。

B.句子②和④两次提到唱歌人的态度“是很严肃的”,突出了唱歌人的形象和心理。

C.句子③将“蒙古的歌"比作“一朵灰色的花”,形象生动,活画出了“我"的感受。

D.句子⑤表达了俄国人对鲁钝而朴质的蒙古人那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的认同。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就意义说,这是一首很好的歌呀”蕴含着多重情感内涵。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歌·生命·哲思;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抑扬。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江浙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暨返校测试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割玉米

张淑清

割玉米,夜露不轻,玉米棵湿漉漉的,像落了一场雨。

刀,昨天找三叔磨的,试过,锋利无比。虽不能削铁如泥,也是干脆利索。

丈夫大刘不在家,每年秋收回不来。五亩地,为方便管理,我统统种玉米。卖一些,剩下的春天去集市口买头猪羔子,选几只小鸡仔。粮食养猪养鸡鸭鹅,牲畜拉的粪施肥种粮食,周而复始。

屯子有一百多户人家,前几年,有男人去省城工地打工;赚了钱回来,西服穿上,领带系上,手机也换成智能手机。老婆出门,脖颈上那串金项链,刺人眼。烟也换了十块钱一盒的。往哪儿一走,身边聚拢很多人,问长问短,问东问西。大刘就是那次被晃晕的。思来想去,大刘跟他们走了。

庄稼由我一人收割,雇的是绰号“瞎贵"的马车。“瞎贵”不瞎,先天性近视,小名贵子,大家就叫他“瞎贵"。割玉米前,必须和瞎贵约好马车。

割玉米,一把镰刀不行,备一把。我不会磨刀,一磨就钝。磨刀只得找一墙之隔的三叔,他和公公同姓不同宗。两家之前在地界上闹过矛盾,针鼻大点儿的事儿。我们不计较,三叔三婶倒不好意思了。平时,炖个鸡,烤个鸭,包点儿饺子,码着墙头送一盘子,我和婆婆回敬点儿瓜枣梨葡萄什么的。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就将彼此的心焐热了。

三叔来的时候,蹲在门槛上的狸花猫,喵了两声。三叔站在后门口,叫我舀一瓢水,然后直奔院里矮墙上泊着的磨刀石。三叔磨刀细致,慢悠悠的,不惊扰面前果树上停着的喜鹊。磨一会儿刀,用手试试刀刃,再磨一会儿。磨刀石和刀刃发出“嚓嚓嚓”的声音,天籁和谐,与蓝天白云相互陪衬。刀磨好,举起,让风过一遍。光影弥漫,令人眩晕。

割玉米,夜露不轻,玉米像洗了个天然澡儿。清晨,棵上住着蜘蛛,网织得很大。蜘蛛,不仅仅是黑色、白色,花花绿绿色、大大小小的都有。我曾被一场蛇和蜘蛛的大战惊惧到。蛇不知怎么爬进蜘蛛织好的网里,那会子拇指甲大的蜘蛛正在网上睡大觉。蛇在网里挣扎了几下,却缠得越来越紧。蜘蛛爬过来,和两尺长的蛇厮杀在一起。蛇张着嘴想将蜘蛛吞下去,蜘蛛敏捷地绕到蛇背后,一边吐丝一边缠住。蛇努力摆脱却被越缠越紧,最后窒息而死。我赶紧喊紧挨着我家玉米地的三叔,把死蛇埋了。

割玉米要穿长袖衣裳,高腰鞋,否则玉米叶子会划伤皮肤。即便全副武装,下了田,玉米棵的露水也能瞬间湿了衣服鞋子。十月的早晨,清冷,萧瑟,野菊花冻得鼻涕嘴歪,小草耷拉着脑壳。人也受不了,镰刀上下左右翻飞,拉拽,一会儿一身汗。汗水和露水纵横交错,冷一阵儿,热一阵儿。垄很长,一眼望不到头。埋头割,割得玉米棵梨花带雨,纷纷倒下。玉米棵像屯里的一棵大树,一个人,一匹老马,一头牛,一只羊。玉米棵倒地的声音,震动大地,玉米香一浪一浪扑来。我的身上,我的皱纹里,我的每一次呼吸,均是玉米的清香。

割累了,坐下来,和一朵花说说话,同一只蜘蛛对视良久。这时的喜鹊是不怕人的,还有麻雀,它们成群结队飞来,吃落在地上的玉米粒。以前,人们的肚子是饿的,总是不舍得一粒粮食,落在地里的玉米、大豆都是要带回去的。眼下,日子愈来愈好,遗落在大田内的玉米、稻穗,就不捡了,留给鸟儿和田鼠吃。

风大了,有五级吧。站着的玉米棵“哗哗哗"响。太阳一毒辣,玉米棵就变焦脆,一碰叶就碎。不割吧,唯恐明天下雨。割吧,腰酸背痛。再看一眼天气预报,说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有小到中雨!不能停!我换了另一把月牙刀,线手套早磨出大窟窿,勉强戴着。速度明显慢了,割不动。割三五步,喘口气。割了十几米,听得地那头的玉米棵“哗啦哗啦”响,倒地的声音划过来。我揉了揉眼睛,看见有个人挥舞镰刀咔嚓咔嚓放倒玉米棵。谁?我喊了一嗓子。风紧,听不到。我握着镰刀,迎上去。

竟是三叔!三叔说:“中午,你三婶看天气预报说夜里有雨,催我帮你割完,装车拉回家。一个女人家家的,不容易。"三叔没再说话,抡圆膀子,大踏步割了下去。

有人助力,我也来了精神,一鼓作气,将五亩玉米棵全部放倒。三婶也来了,三个人剥到日暮西山,总算剥完。

三婶说等瞎贵的马车要到半夜,不如你三叔开三轮车拉回来得了,三轮车还快。

三轮车往大田里开,不踏实,跌跌撞撞的,好在三叔是老司机,我和三婶装车,他负责开车,前前后后,拉了五车。

婆婆煲了十个鸡蛋洛水,三叔四个,三婶四个,我两个。真是饿了,三叔没拒绝,接过大海碗,风卷残云造了,三婶细嚼慢咽。三叔吃完,抹抹嘴,走了。三婶走时,摘了伙墙上的南瓜,回去包菜饼子吃。我胳膊和腿上红彤彤一片,婆婆找来豆油,让我抹点儿,缓解疼痛。周身每处关节都难受,我倒在炕上睡了。

割玉米,夜露不轻,风雨前玉米拉回家。电话中,我和大刘约定,年老落叶归根,回老宅度过余生,土地收回来,农具擦拭干净,重新做回农民。等我们老了,也要睡在公婆那里,守着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守着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守着那两棵参天白杨,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节选自《胶东文学》2023年第7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收时,丈夫大刘不能帮忙是因为他去打工了,地里的活儿需要“我”来张罗。

B.文中先说割玉米前要约好瞎贵的马车,然而拉玉米时却又没有约瞎贵,令人费解。

C.“我"家与三叔家的矛盾最终在我们的不计较和彼此的互敬互爱中烟消云散了。

D.在割玉米时见到的蛇蛛大战令“我”震惊恐惧,最后还是三叔帮忙处理了死蛇。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实写前几年屯子里外出打工的其他男人赚钱回来后的变化,交待丈夫大刘外出打工的原因。

B.三叔磨刀的情节,既与文章第二段呼应,又体现了其磨刀技术高超,“光影弥漫,令人眩晕"这一描写细致入微。

C.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野菊花冻得鼻涕嘴歪”“小草耷拉着脑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月早晨的清冷萧瑟。

D.文中写玉米棵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玉米棵倒地的声音与玉米香时则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

8.本文是如何描写风大时“我”在玉米地里的场景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9.文中多次写道“割玉米,夜露不轻",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调研卷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雪信

魏建业

冻疮,几乎可以算得上高原战士的标志了。可我从来没见过像这样的双手,手指冻得通体红肿,像几截在开水里焯过的腊肠:手指甲全部向内凹陷进去,指缝是黑的,指甲盖却呈现灰紫色,看不出血色。

我和他聊了几句,从他的话里我才知道,原来卡车停的这个位置不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是山脚下的一个兵站。通往贡嘎雪山的山路前不久出现过塌方事故,为了安全起见,兵团下了令,运送物资的卡车一律停在山脚的这处兵站。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自己把物资背上去。要知道,在高原长时间负重行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正在发愁,这位战友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笑道:“没事,你们第一次上山,等会儿让边防站的兄弟们多背些,你们先适应适应。”士官长招呼大家准备背物资上山。分配物资的时候,这位战友说:“这三名同志刚上山,山上氧气少,背东西爬坡不容易,咱们边防站的兄弟们都是老兵了,主动多背些。"其他两个战士笑道:“放心吧,任排长。”这时我才知原来他是排长。

分配好负重后,我们就向雪山出发了。刚开始并不太吃力,可再往上走,海拔不断升高,氧气也越来越稀薄,原本只用鼻子呼吸的我,走到后面便开始张大嘴喘粗气。这种感觉非常痛苦,我感觉脑壳有些发袋,脚底开始走虚步。新兵体能更差些,一路上我都能感受到他那吸尘器一样的肺管仿佛要抽干净空气里所有的氧气。

任排长看见我们体力不支,便下令整顿休息,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我们从正午出发,抵达边防站时天已经黑了。

边防站的任务除了每日正常的操课,最重要的就是定时巡逻和站哨,守好这座雪山的哨卡。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才理解“再苦不过边防苦"这句话的含义。该怎么形容雪山上的冷呢?虽然房子里生了煤炉,但那凡间的火苗在这片雪域上就像孱弱的芽苗生在干涸的土地上。

有时候,晚上你可以听见空气里既像风刮玻璃又像石子滚地的震颤声,班长说,那是高原上的山和山之间在对话呢。

我在站夜哨的时候除了和自己说话,和对面的雪山说话,就是和任排长说话。准确地说,是听任排长讲话。

任排长说,他有一个恋爱了四年的女朋友,他们一直坚持互相写信。站部只有一部座机。但山上信号不好,每次打电话,这高原上的风恨不得钻进电话线里,电话里总是刺啦刺啦地冒杂音。

任排长把写好的信一封封包好,等到每个月去山脚兵站接物资的时候,就把信捎到营区邮寄。而每个月接,物资的时候,他就会收到捎来的回信。

我见过那些信封,我们都很好奇信里的内容。听说他女朋友是一名英语老师,会用英文写诗,我们这群兵蛋子都想看看他女朋友用英文写的诗——写给任排长的情诗。

一次,我又缠着任排长看他女朋友写给他的情诗。“下次,”任排长笑笑,“下次一定给你看。"

然后我就开始等待,等待下次任排长和我分享他甜蜜的幸福。可我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任排长牺牲的噩耗。

和往常一样,那天任排长带队下山接物资。这本来是项再普通不过的常规任务,不料就在离边防站不到两公里的一处山路转弯处,发生了落石。

出事的时候,站里只有老班长一个人留守。我们正在离边防站不远的哨卡执勤,对讲机的信道里突然传出嘈杂声。因为信号距离过远,我们听不清对讲机里的讲话声。我们的呼叫得不到回应,正疑惑时,对讲机又发出声响,这次我们听清了,那是边防站巡逻时用的紧急求救信号。

“坏了,出事了!”士官长说,“任排长的对讲机。"即刻,士官长带着我和另一名战士立马就往山下赶。到了山下,我们看见随同任排长一起执行任务的另外两名战士正趴在悬崖边上,腰上拴着急救绳,尝试着往崖下爬。物资滚落一地,周边除了碎石,还有几块断开茬口的巨石散落在周围。

“任排长掉下山崖了。”战士星星哭着脸汇报道,“我们刚走到这个山口,突然就从山上滚下了落石,任排长反应迅速,推了我一把,替我挡住了石头。任排长本来身上背的物资就比我们的重,他又冲得快,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甩到崖下了……"

那时候我刚二十岁出头,总觉得死亡离我很遥远,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死亡会像巨石一样砸落在我眼前。

任排长的追悼会是在他牺牲后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的。我们把他的所有东西都整理好,移交给接管的兵团干部。

兵团干部临走前说,任排长的父母就在山脚的兵站。原本两位老人坚持要看看儿子服役的哨卡,但海拔刚到3000米时,他们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兵团的同志要送他们下去,他们不愿意,最后还是支撑到了山脚的兵站。任排长是家里的独子,他母亲在听到噩耗后,一晚上头发全白了。

回到营区后,我当过一段时间的收发室管理员。收发室的其他同志说,每周他们都会收到写给贡嘎山边防站的信件,收件人叫任华。这些信件堆在一起,时间长了没人来认领。

在那一堆过期报刊和无人问津的信件里,我找到了那些信,一共是二十二封。信封上的字迹很秀丽,收件人处统一写着:挚爱任华亲收。

我捧着那些信就像捧着一座雪山。这些信封里装的一定是我们揶揄任排长的那些英文诗,是我们一谈论起来,任排长就傻笑的雪信。我把这二十二封信收好,交给了连长。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作为小说叙述者,也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串联起运送物资、驻守哨卡、负责寻找信件等故事情节。

B.贡噶雪山山路塌方,以致战士们必需冒险背负物资上山,为后文任排长负重行走摔落山谷而牺牲埋下了伏笔。

C.文章采用补叙手法,补充了任排长因下山接物资而不幸遭遇落石等细节,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

D.本文语言自然朴素,不事雕琢,但在平实的叙述背后,却充溢着深沉而蕴藉的诗意抒情,极具人情美和人性美。

7.对于文章的相关细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识任排长,从一双患有冻疮的手开始,对这双手的细部刻画,突出了高原环境的恶劣,从而反衬出战士们坚韧顽强的精神。

B.文中“可以听见空气里既像风刮玻璃又像石子滚地的震颤声",属于环境描写,既渲染了高原上寒风吹彻的氛围,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C.任排长的爸妈来雪域高原看儿子而不得,两位失独老人徒留悲痛和遗憾,让我们深沉感受到边防战士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

D.文章以“二十二封信”以及“信封里装着的英文诗"作结,既是对排长和女友之间浪漫执着的爱情的赞许,又增添了故事的悲剧性。

8.全文只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涉及“信”的情节,作者却以“雪信"为题,为什么呢?试作简析。(4分)

9.本文还出现了战士星星、任排长父母、任排长女友等次要人物,这些人物出场的设置上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千里江山(长篇节选)

杨朔

这当儿,正有一列重车从鸭绿江北开到南岸,向着前线奔跑。司机房两边挡着防空帘,帘缝里探出个头,向前瞭望着。月色昏糊糊的,照见这人的脸精瘦精瘦。这是线路指导禹龙大。

吴天宝坐在司机位子上,望望水表,又望望汽表,慢慢提高手把,动轮转得越来越欢。车子摇摇晃晃的,不用手也摸得出这片国土浑身所带的伤疤。车上不但有反坦克弹,还有大坦克呢。开车前,吴天宝围着车不知打了几个转,心里直发痒,好想掀开雨布,拿手摸摸那些大坦克。可惜押车的战士不让他动。怕什么?他又没歹意,摸摸还能摸坏了?

吴天宝寻思着,眯着眼笑①了。

前面山后忽闪一亮,又忽闪一亮:美国人打闪光弹了。

他朝闪光弹吐了口唾沫骂:“呸!又是撒谎弹,你吓唬谁?要让你得了意,都不用活了。”

吴天宝摸摸贴身藏的毛主席像,记起像片底下他老人家的亲笔题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吴天宝觉得有些惭愧。到朝鲜四个月,才立了一功。他要再立,等胜利回国那天,胸前定要挂满奖章。他要生活得又荣誉又光彩,就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

到那时,吴天宝也可休息几天,美美吃一顿,好好睡一觉。跟小姚的问题怎么办呢?也该料理婚事了。小姚真了不起,满肚子学问。等胜利了,他们就要结婚,就要永远在一起。天天工作完了,他们要一个桌上吃饭,一盏灯下学习。对了,小姚不是喜欢花么?他要和她一起种花。围着屋子种得满满的,什么花都有,天天都在花里过。

月亮影里,远处现出一带黑森森的高山。吴天宝忽然听见头顶上哇地一下,一朵黑云贴着火车掠过去。

这是架“黑寡妇”,专门夜间出来。吴天宝一急,心里闪出个主意:“把火车开进大山峡去!"于是加快速度。可是晚了,汽油弹落地开花,烧起来了,照得四下白昼一般亮。“黑寡妇”打个旋,扑上来,哒哒哒哒一阵机枪。

禹龙大叫:“不好!后面着火了!"

吴天宝关上汽门,下个死闸,蹦到地上,跑出去没多远,几颗杀伤弹撂到旁边,只觉地面忽闪一下,从他脚下鼓起来,他就震得不省人事了……

等到他清醒过来时,一眼望见正燃烧的火车,神智一下子清醒了:我是去送反坦克手榴弹啊!还有大坦克!怎么躺在这挺尸呢?他一个打挺坐起身。不等他上去,刘福生和禹龙大先上去了。这时眼前变成一片火山,红了半拉天。刘福生和禹龙大从宿营车上拿下两件棉大衣,浸湿了水,顶到头上,冲着烟火爬上前去。车上的火焰卷呀卷呀。

忽忽忽忽,“黑寡妇”又来了。

禹龙大钻到车底下,从车肚子下面爬上去,伸手去摘钩,可是车钩震得拉得紧绷,高低摘不下来。刘福生操起根撬棍,哈着腰窜上去,咯嚓一撬棍,砸开了挂钩。吴天宝也奋力跑上去。

禹龙大要替吴天宝开车,吴天宝却一把推开他,一提手把,拉开汽门,甩掉那节大火熊熊的车厢,开着车往前冲。他只觉得胸部有点痛,痛就痛他的,开车要紧。车子撒了泼似的,猛往前冲,呼呼呼呼,冷风直往吴天宝胸口里灌。

讨厌的是那块破月亮,怎么还不落!“黑寡妇"哇地一声又扑上来。哒哒哒哒,一溜火线直扑向火车。吴天宝开着车没命地跑,胆子比什么时候都壮。这时,战友高青云的影子在脑海中一闪闪出来。祖国——我们的母亲,就在背后,怎能让敌人的坦克冲到背后去呢?高青云撇出颗反坦克弹,又撇出一颗。坦克没挡住,朝前直冲。高青云大喊:“反坦克弹没有了!”

吴天宝心里叫起来:“送上来啦!送上来啦!"车轱辘响得更急,咯噔咯噔,咯噔咯噔,一路飞跑。

“黑寡妇”缠住火车,差不多跟机车平着飞,一掠过去,转回身又迎着头打,枪口吐出两团火光,雪亮雪亮。

吴天宝恨不能一步把车开进大山峡去,老探着头望。一颗子弹嗖地从他耳门上掠过去,他的左大腿震了震,感觉热呼呼的。

禹龙大猛然叫:“起雾了!"

雾先从前面大山峡涌起来,影住天,影住山,尘头似的滚滚而来。吴天宝早看得明白:只要火车停到大山峡里,“黑寡妇”不敢低飞,再也打不着了。这场好雾,来得再巧没有。机车一头钻进雾里,吴天宝把汽门一关,火车借着股惯力,一节一节开进大山峡去,眼瞅只剩个尾巴了。

“黑寡妇"发了疯似的,接连俯冲四次,连扫带射。火车老打不坏,怎么能不气得发疯?车上明明装的是重要军火,怎肯放松,就又从后边猛扑上来,朝着车尾又是一个俯冲。

车尾早钻进雾里,钻进大山峡里。“黑寡妇”扑了个空,朝着雾里打了一气,一仰头往高飞去。就在这一霎,只见雾腾腾的大山头上红光一闪,轰地一声,“黑寡妇"撞山了,永远变成死寡妇了!

火车又继续往前开。吴天宝乏得要命,乏也得挣扎着。

一程一程,火车一路狂奔,终于到达清川江边,吴天宝看到了前来接车的大队长武震。他喘口长气,一松劲,打算站起来,腿却软得不行,咕咚地跌倒了。

刘福生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吴天宝左边裤子湿淋淋的,全是血。刘福生立刻张着嗓子喊医生,医生喊来了,把武震也喊来了。

吴天宝失血太多,说话都没力气,强撑着笑笑②说:“做什么大惊小怪的,把武队长惊动了……”又问武震道:“这趟车误不了吧?可别误啊!你没见,那些大坦克,赶上小山大了……前线一定等急了。"

武震蹲下说:“误不了,你别挂心啦。——你觉着怎么样?”

吴天宝小声说:“也不怎么样,就是乏。"便合上眼,一会又睁开说:“福生,你伸伸手,扶起我来,让我看看毛主席。”

刘福生解透他的意思,替他拿出他怀里藏的毛主席像,吴天宝接过来。炉门射出一道红光,映着他的脸,也映着那张像。那张像五彩鲜明,发出光彩,吴天宝的脸又红又亮,也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他捧着像,笑③着望了好大一会,小声说:“毛主席,再见了!我总算完成了祖国人民托付我的任务。"

武震眼里泪花一转,咽了口唾沫。吴天宝笑④着说:“哭什么?告诉小姚:也别哭,将爱我的心情,去爱祖国吧!”

他的眼神散了,嘴角含着笑,自言自语悄悄说:“真困哪!让我睡一会吧——小睡一会……"说着声音越来越模糊,眼皮渐渐闭上,手里还紧握着毛主席像……

武震怕他睡不好,把他安顿在一座绝僻静的山坡上,向阳,通风,四围满是冬夏常青的赤松,山水冲不着他,炸弹炸不着他。

两天后,一位姑娘来到吴天宝坟前拜祭。

姚志兰恍恍惚惚的,觉得吴天宝还活着,一想就想起他生龙活虎的神气:小黑个子,喜眉笑眼的,帽檐底下蓬起撮头发,浑身精力用都用不完。谁相信他会闭上眼呢?

她对着坟说:“现在春天了,你就留在这吧,你是为朝鲜死的,就留在朝鲜吧,让大家都看见你!”

她唰地流下泪来,然后转向北面,颤声说:“祖国啊!为了你,我们有什么可保留的?就是生命也可以献出来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抗美援朝为题材,以铁道兵吴天宝为主人公,虽没有正面描写一线战场上志愿军将士浴血杀敌的情景,但同样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风采。

B.小说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中描写了吴天宝与姚志兰的爱情,虽然着墨并不多,却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生活、重情重义的感人画面。

C.高青云是志愿军前线战士的代表,他的英勇战斗激励着吴天宝无惧“黑寡妇”的缠斗,更坚定了吴天宝把弹药加速送往前线的决心。

D.“毛主席像"是小说中不可忽视的物象,它作为线索,串联起小说的主要情节,也意味着为领袖而战是吴天宝所有勇气与智慧的源泉。

7.对文中四处加点的“笑”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笑①:既是对押车战士胆小怕事的嘲笑,也是对自己摸不到火车上坦克的自我解嘲之笑。

B.笑②:那是身负重伤却故作轻松的“笑",表明自己没事,写出了吴天宝的乐观心理。

C.笑③:笑是充满骄傲的笑,因为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完成了祖国人民的重托。

D.笑④:既是对痛苦流泪的战友的劝慰,也是他视死如归、死而无憾心理的形象体现。

8.小说善用拟声词描写战斗,试分析下面两句中拟声词的表达效果。(4分)

(1)忽忽忽忽,“黑寡妇”又来了。(2分)

(2)车轱辘响得更急,咯噔咯噔,咯噔咯噔,一路飞跑。(2分)

9.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育才中学文学社计划开展一次“抗美援朝文学阅读周"活动,《三千里江山》入选荐读书目,请你根据本文,以“情”字为核心,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荐读语。(6分)

6.D【解析】错误一:“毛主席像"不是小说线索,没有串联起小说的主要情节。错误二:为领袖而战理解错误,应是“为祖国和人民而战”。

7.A【解析】笑①:笑的是自己有幸将把大坦克送往前线,前线战士将因此取得更多更大的胜利。考生须注意分析笑①所处的文本语境,且须细品笑①前的“寻思着,眯着眼"这俩细节的深意。

8.(1)①突出了敌机速度之快,来势之凶猛,气焰之嚣张(意到一小点即可,1分),②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意到即可,1分),③也使情节又陡然紧张,引出下文的战斗(意到一小点即可,1分)。

(评分参考:三点中意到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生动逼真地再现了火车高速运行的声势,②突出了吴天宝等人内心的紧张与急切。

(评分参考:意到每点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参考示例:《三千里江山》以情动人,催人泪下。吴天宝舍生忘死、不惧强敌为祖国而战的家国情会让你懂得谁才是最可爱的人。刘福生、武震等志愿军战士,会让你懂得什么才是生死相助的战友情。吴天宝与姚志兰的战地恋情会让你懂得什么才是志同道合的爱情。为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志愿军战士鲜血甘洒异邦,会让你懂得什么才是国际主义热情。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动情动容,让你激情满怀。

(评分参考:答出示例中4种“情”中的任意两种即可,每种“情"2分,共4分;能体现荐读目的1分;语句连贯流畅,有一定文采1分。本题共6分。注意:示例写了4种情,故字数超过了100字)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桥醉荷

葛家华

街上的雨,乡下的风。这是我很早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乡村长大的人对乡村有着不一样的眷恋,①乡村有着泥土的芳香,有父母,有乡愁,有拔不掉的根。

炎热的夏天,更让人想起乡村,想起乡下的风,徐徐吹来,清新自然。喜欢旅行的人也不太愿意在此时出远门,能在乡村走走,感受一下身边的自然景观,也别有一番风味。

数日前,因工作需要,寻找一位市政建设的元老,了解街镇管网疏通工作,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

这里千亩荷塘一片翠绿,一株荷花按捺不住,先行探身绽放。我知道现在路遇还不是时候,我也没有朱自清对荷花独到的见解、细腻的文笔。②我看莲花是粗线条的,却对莲花有一种由衷的敬畏。在我眼中,她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相信许多人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这是一片田野,去除界岸,没有纷争,一片连着一片。这里没有游船,不比洪泽湖可以泛舟湖上,采莲方便。这是一个静止而又正在发酵的村庄,你来,我往,荷塘月色一直在奔走相告中,相信他日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游赏。乡村有着不同的优势,采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感受炎炎夏日特有的清凉。这里不需要你花一分钱,可以自由拍照留念。想想三五日后,将是荷花遍地开,花香四溢,美景尽收眼底,那是何等的快意!当然,也会让人沉醉花事,流连忘返。

真羡慕住在周边的农户,有如此庞大的花园,足不出户可以赏花,可以近闻花香,于寂静的夜晚静听蛙鸣、蝉鸣,那是乡村特有的声音,与大自然保持着最和谐的音符,让人无比舒心顺畅。曾听说这附近有位丛姓大叔被查出癌症,两年后却意外康复,是不是看到这片莲池心情开朗,收获意外我真诚地为他庆幸,我想他对这片莲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感知与想法。梅雨一滴滴洒落清荷,像一颗颗珍珠,短时间停留,又随风摇摆,滚入水中。生长中的荷藕吸收着天地精华,让高温也借此作短暂停留,这时便不再有人怨天。

看到这片荷塘,这片莲,也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母亲生病,服两剂中药,需一两片荷叶做药引子,老中医开的药方,毋庸置疑,母亲遵从,我顺从。采荷叶自然是我的事,伢儿跑得快,③母亲给我少有的“高帽子”,我虚拟地戴着,也带着兴奋,在乡间小路沿河奔跑。那时乡村的荷花很少,花开了也没有而今的多姿多彩。④故乡小河很多,我逐一寻觅,走过一个又一个码头,只为寻找一片长满希望的荷塘。如不是母亲生病,我脚步没那么急切,转眼已身处五公里外,正当疲劳来袭时,芳踪已现,右前方不大不小的池塘里,三朵莲浮出水面,荷叶还是那样嫩绿,我只为所需,立马返程。说来还真像个奇迹,母亲多年的头痛病在服药三天后轻松治愈。是不是莲叶的功效我想,任何解释已成多余.莲花却从此在我心中留下最深最美好的印象。莲藕也是个好东西,补血,女人食用更佳。我请偏喜欢藕粉、藕饼,又怕人说我嘴馋,这是个人的秘密,我就决定将此事藏在心底。

村书记黄飞还是个小伙子,家住在附近,他介绍了金桥的很多特色: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这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在这风景如画的景色中,你一定不虚此行,而我更愿意守着盛开的莲花一天天老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描写开头,表达作者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为下文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张本。

B.在金桥,作者采摘荷叶当遮阳伞,享受一片阴凉;欣赏满塘荷花,拍照留影,沉醉花事,流连忘返。

C.文中写母亲生病后轻松治愈、丛姓大叔身患癌症却意外康复,意在表明荷叶是有一定的养生功效的。

D.风景如画的金桥,既有千亩荷塘一片绿,更有瓜果飘香次第新,堪称宜居宜游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四个“有"字构成排比句式,语意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地揭示作者对乡村的深刻领悟。

B.句子②由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自然引出作者对莲花的感受,抒发作者对莲花的独到感悟和情怀。

C.句子③中的“高帽子"是母亲对“我”的鼓励,增添了“我"跑去找新鲜荷叶给母亲治病的精神动力。

D.句子④以小河之多、码头之众来突出故乡的田园风光,烘托金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

8.本文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多重的内心感受,请加以分析。(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乡风·荷韵·生态;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以荷为媒。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6.D【解析】A.“描写”错,应为议论。B.混淆虚实。文中所写摘荷叶遮太阳、欣赏荷花等都是想象的情景,并非作者自己的实际行为。C.“意在表明荷叶是有一定的养生功效的"错,丛姓大叔意外康复体现不出荷叶的养生功效。

7.D【解析】曲解文意。句子④主要是表现作者为寻找新鲜荷叶而一路奔波的急切心情。

8.示例:①惊喜。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不由得停下脚步。②敬畏。觉得莲花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她没有纷争,单纯奉献,赏心悦目。③陶醉。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想象着“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禁流连忘返。(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

甲组短评思路:

①本文紧扣乡风话题,写乡村美景,叙乡村故事,抒乡情乡愁,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②作品以“金桥醉荷"为题,围绕“荷”组织材料,有条不紊叙写“荷事",可谓荷韵悠悠;

③作品将金桥放置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来抒写,突出荷塘美景、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的生态农业自然村特色,抒发了对金桥的赞美之情,进而表达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乙组短评思路:

①这篇散文以“荷”为媒,主要写作者路过金桥时对如诗如画之景的见闻和感想,线索明朗,条理清晰,可谓“形敬神聚";

②文章先写作者因工作关系路过金桥,发现一大片荷塘翠叶,再由荷叶青翠联想到荷叶下乘凉、荷塘边留影,以及荷花绽放、馥郁芬芳的美景,令人陶醉流连;

③由荷塘周边村民的和谐安宁生活,到追忆童年时给母亲采摘荷叶治病的往事,再到村书记介绍金桥的乡村特色,抒发了对这片如画风景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了以荷为伴、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浙江三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种太阳

韦延丽

从拘室到大门是一个长坡,我踩着他的影子跟在他身后,心想,师父也真是的,还让我陪他会见家属。师父安排这事时,我其实不同意,我刚调到拘留所工作,第一天值班就陪他会见过家属。①当时也是这个长坡,可我那时脚步轻快,仿佛我是去会见亲人。

拘留所工作人员少,当然拘留人员也少。那天我们三个人值班,副所长因紧急任务被抽走,师父王警官正调解拘留人员纠纷,家属要求会见的电话这时响起,师父大手一挥对我说,你带他去。我说,带他会见家属需要注意什么?师父说看好他就行。

来会见的是他妻子,她来给他送东西。我打电话问师父送来的东西怎么办。师父说仔细检查。我接过装东西的塑料袋开始检查,牙膏、牙刷、香皂……他说等等,说完从塑料袋里翻出一盒剃须刀递给我说,这个不能带。我接过剃须刀,暗暗感激他的体谅与配合。

接到所长电话时我刚躺进暖烘烘的被窝,所长很生气,说我第一天值班就不认真,就敢让拘留人员带危险物品进所。我说没有啊。所长说,那张强手里的塑料片是怎么进所的?他被拘留后唯一的一次会见是你带去的。

他叫张强,我突然想起他与妻子的那次会见,想起了那个塑料袋里所有的东西,并没有那所谓的塑料片。我说所长你不能冤狂我,我虽然带他会见了家属,但没有让他将塑料片带进所。所长说,那塑料片是怎么进所的?我说我不知道,你不能因为我是新人就给我乱扣帽子。所长说,谁给你扣帽子了?

我决心还自己清白,会见处有监控视频,监控里的我正查验塑料袋里的东西,牙膏、牙刷、香皂……张强蹲下翻出剃须刀递给我,我递给他妻子。这段视频我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找到塑料片进所的片段。最终还是师父的话提醒了我,师父说,你检查东西时就没发现什么异常?

异常!我突然想起拿香皂时的奇特香味,那香皂太香了!我欲细闻时他发现了剃须刀,我放下香皂接过剃须刀,画面就定格在那一刻。原来那是手工香皂,塑料片就是藏在香皂里被带进所的。他说,为了能天天见女儿,便叫妻子将女儿的照片塞进塑料片,再将塑料片放入手工香皂里。

事情原本不大,但因态度问题,所长决定拿我当典型。事情捅到县局,我被责令检讨并全局通报,②那段时间的天,灰暗阴沉。

再次会见,照片里的孩子来了,孩子远远地看见张强就叫“爸爸、爸爸……”他朝孩子跑去,从铁门缝向孩子伸出手。

孩子却没向他伸手,而是站定问,爸爸,你为什么不回家?因为……因为爸爸要在这儿做工。孩子的眼睛滴溜溜一转指着我问,警察叔叔,你也是做工的吗?问得突然,我一下子不知怎么回答,正想胡乱点头时,突然瞥见孩子身后的女人正冲我使眼色。

我心想,你们又搞什么鬼?又想让我挨批?想到这儿,我故意提高嗓门说,你看警察叔叔像做工的吗?孩子摇摇头说,不像。③女人意识到不对,慌忙拉着孩子要走,回家吧,要下雨了。

孩子甩开女人的手说,没下雨呀,不信你问警察叔叔。我看着女|惊慌失措的脸,回答道,是呀,没下雨呀。张强似乎也听出我话里的不对劲,他急了,突然转身走向我,那眼里分明溢着凶光。我急忙后退说,你敢!话意刚落,他便抽筋剥皮似地软了下去。

女人看不下去,拖孩子欲走,孩子却死死拉住铁门上的钢条说,警察叔叔还没回答我呢,我不走。女人用力,孩子也用力。④孩子的手由红变白,粽子似的,像极了我女儿的手。我突然想到那天发大水时,女儿死死抓住我时也是这样,要是那天有人帮一把,女儿也不会……是呀,帮一把,就帮一把。

我走过去,蹲下身对孩子说,宝宝真聪明,知道叔叔不是做工的。是的,叔叔不是做工的,叔叔是来看你爸爸做工的。孩子当即松手说,叔叔为什么要看我爸爸做工?我说,因为你爸爸做工做得好啊。哦,爸爸真棒,爸爸第一。孩子跳起来,落下后猛地抓住张强的手,啪啪啪地亲了几下后转身拉着女人走了。

看她们走远,我对张强说,回拘室。他说好,说完将右手伸给我。照片!他手里竟然有孩子的照片!他说,再也不能连累你了。我问什么时候拿的照片?刚才孩子给的。他边说边指向远处的孩子。

顺着他的手,我看到一犬一小两个身影正走进光亮里,她们的上空,太阳正从乌云里探出,而我的眼里金黄一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先从师父又让“我"陪张强会见家属写起,然后倒叙了我第一天值班时独自陪张强会见家属的不愉快的经历。

B.在“我”检查张强妻子送来的东西之时,张强主动上交一盒剃须刀,他真心地体谅与配合使“我"内心暗生感激之情。

C.面对所长“第一天值班就不认真”的指责,我当即予以反驳,并且为自证清白反复查看监控视频,最终经师父提醒才发现异常。

D.虽然“我"曾因张强私藏照片而被责令检讨并全局通报,但当他的女儿询问“我”时,“我"还是说了“善意的谎言”。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表达了“我"轻快、愉悦的心情,和再次陪张强见家属时的心情形成对比。

B.句子②表面上写的是那段时间的天,实际上表现了“我”受罚后低落、压抑的心情。

C.句子③中的“要下雨了",是妈妈在撒谎,她担心“我”不配合,便想带孩子离开。

D.句子④是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它唤回了冷漠的“我"的良知,推动了故事发展。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体现了张强由凶恶到服软的变化,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4分):

9.小说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B(B项,“他真心地体谅与配合使‘我’内心暗生感激之情”错误,由原文“我欲细闻时他发现了剃须刀,我放下香皂接过剃须刀,画面就定格在那一刻。原来那是手工香皂,塑料片就是藏在香皂里被带进所的"可知,张强主动上交剃须刀是为了掩饰或在香皂里的女儿的照片,并不是“真心地体谅与配合”。)

7.D(D项,“它唤回了冷漠的‘我’的良知错误,“我"并不是一个冷漠的没有良知的人,而是第一次被骗后,有了防备心理,这属于人之常情,当“我”看到孩子的手,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女儿的事情,便决定帮一把,这表现了“我"自始至终是一个善良的人。)

8.①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然转身走向我”属于动作描写,“眼里分明溢着凶光"属于神态描写,这两种描写体现了张强性格的急躁与凶恶;面对张强的凶恶,我的一声“你敢”,使张强顿然失去了凶气。

②夸张和对比:将张强突然间的服软夸大成“抽筋剥皮似地",与前面的眼露凶光形成鲜明对比,生动而又形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结构上,承接上文张强的悔过、交出照片并将离去的女儿指给我看,写“我”对张强妻子与女儿的远望与感想。

②思想上,以“光亮"象征美好的未来与希望,体现了“我”对张强家庭的美好期盼与祝愿。

③主旨上,结尾的“太阳正从乌云里探出"(张强变善,寓意美好)与上文的“那段时间的天,灰暗阴沉”(张强犯罪、因张强私藏照片“我"被全局通报)形成对比,突出了“人性向善”“不幸终将过去,美好终会到来"的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浙江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返校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蒙古的歌

冯至

“蒙古是一个野兽,是无愉快的。石头是野兽,河水是野兽,就是那蝴蝶也想来咬人。”在一篇苏联的短篇小说里这样写着,读起来像是一首歌,①正如古时先卑民族所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幻想在陌生的地方盘桓着。小学时候读地理,总以为青海是一片青色的死海,而蒙古只有黄色的旷野的荒沙。后来又听先生讲到沙漠上的幻洲,那的确很有趣味,不可不遭逢一次,骑着马或是骆驼,缠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