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要进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的表达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所区分的“在中国的哲学史”还是“中国哲学的史"。尽管对人生意义、生活价值以至宇宙本源等等问题有同样的兴趣和探求,但中国并无西方的哲学(philosophy)。儒、道均是半哲学、半宗教。它们强调的是“践履”,“工夫即本体"不只是哲学命题,而更是实践法规。宋明理学不仅有“半日读书”,明辨义理,而且还有“半日静坐",修心养性。儒家的修、齐、治、平,主要不是哲学思辨,孔、孟、程、朱、陆、王也大不同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但自胡适、冯友兰用西方框架剪裁中国材料编写“哲学史”以来,随后又由侯外庐、冯契、牟宗三等人或用唯物唯心,或用范畴演进,或用“智的直观"等来阐释、编写,已形成了数十年来的学术常规。它在理出一套逻辑理路,廓清传统思想和概念的模糊含混、缺乏系统上大有功绩,却产生了可能有失传统真相的问题。最近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巨著也表明朱熹等所谓“哲学家”真正关切和论辩的,主要并不在于形上心性,而仍在现实政治,仍是政治文化,这便颇有异于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以纯粹西方哲学模式描画出来的宋明理学。实际上,在西方哲学史课本中,无论亚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们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国“哲学史"的课本,无论孔、老以及他人,不谈“礼”“仁"等政治思想,“哲学”即无从谈起。离开“不忍人之政",孟子的“不忍人之心”无所着落。玄学和理学的种种“哲学"讨论,也总是紧密与现实伦常政治和个体修身教导缠在一起。所以,即使同样说“爱智”(哲学一词“本义"),中国所“爱”的“智"恐怕与希腊也并不全同。这一切似乎表明,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欧风美雨之后,中国思想学术界在重新反思,在开始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A“中国有思想无哲学”,德里达近年访问中国重申这一断言,曾引起好些人作黑格尔式的理解而备感愤慨。其实,B无哲学,有何妨?所以另一批人将“中国有哲学"称之为“汉话胡说”。
从思想领域的语言说,这是如何更准确而不是套用西方框架来阐释传统,但又不回避使用以西方词汇为基本工具的现代语言。我们不必追随马一浮。马游学美国,且有译著,却拒绝现代通用语言,坚持沿袭理、气、道、心等等传统词汇来谈自己的儒家“六艺论"。此路难通,已成史实。所以,出路只能是:在接受普世性的现代哲学词汇和语言的同时,注意这些语言、词汇、概念、范畴使用到中国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从而注意更好地进行准确把握和解释阐说。“哲学”一词未可废,“本体论"“现象”“本体"“形而上学”“超验"等等也仍需采用,尽管中国向无Being问题,也少“超验”观念,“本体"与“现象”并不两分。相反,灵肉不分、一个世界、情理交融、天人合一以及重功能大于重实体,重过程大于重存在,申说“过犹不及"的“中庸”辩证法等等,却是来源于“巫史传统"的实用理性的本性所在。揭示这些“本性”,了解自己传统,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国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
(摘编自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国哲学时,要想完全理解、充分欣赏哲学著作,就必须联系著作中的暗示内容,不能只读译文。
B.中国哲学学术常规采用西方框架剪裁方式,虽理出了一套逻辑理路,但产生了可能有失传统真相的问题。
C.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关切和论辩的重点是现实政治,与现代新儒学家描画出的宋明理学相似。
D.马一浮拒绝用现代通用语言,而坚持沿袭理、气、道、心等传统词汇来阐释儒家传统,已被证明走不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哲学的语言不够明晰、富于暗示,这与他们表达思想的习惯和方法有密切关系。
B.尽管中国与西方在某些问题上有着同样的兴趣和探求,但其哲学思想却更强调实践法规。
C.中国“哲学史"课本中对“哲学”的探讨常常与现实伦常政治、个体修身教导紧密联系。
D.研究并揭示“巫史传统"的实用理性的本性,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国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
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材料中冯友兰所说的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B.蜒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老子四章》)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文中A、B两处的“无哲学”内涵有何不同。
5.为什么中国古代哲学在现代很难准确阐释,请结合材料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夜
张承志
他终于登上了那座小山。他抬起头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向远方望去。
明亮而浓郁的绿色令人目眩。左右前后,天地之间都是这绿的流动。它饱含苦涩、亲切和捉摸不定的一股忧郁。这漫无际涯的绿色,一直远伸到天边淡蓝的地平线,从那儿静静地等着他、望着他,①一点点地在他心里勾起滋味万千的回忆。
奥云娜那时才八岁,有着驼羔般聪慧的大眼睛和甜甜的酒窝。他甚至曾经发表过一首关于小奥云娜的小诗。她骑在马上,抓着鞍桥不肯松手。她紧闭着小嘴,牢牢地盯着他。后来她哇地嚎啕起来。本来把她抱上马背不过是为了冲淡分别的感伤。淡蓝的地平线上涌来了浩荡的白云,蓝空上排着云朵的长阵。奥云娜,这八岁小女孩的心理是怎样的呢?那天地间的一抹浅蓝中,又为什么能绵绵不尽地涌流出白白的云朵呢?
八年了。可是,哦,生活——冬天运蜂窝煤、储存大白菜,夏天嗡嗡而来的成团蚊蝇,简易楼下日夜轰鸣的加工厂,买豆腐时排的长队……淹没了诗。在深夜里,有时心里也曾闪过一眨星光,②但他已经很难捕捉住那曾使他的心颤抖的一瞬。
这里是锡林郭勒。他终于回到了这里。他觉得自己就要打开紧闭着的、心上的门。表弟说过:“祝你在洛西南特的瘦背上骑得稳。"为什么呢?“因为堂吉诃德为寻找假想的敌人踏上征途,而你为寻找想象的净土而提起旅行袋。”他默默地看了表弟一眼。应当对属于不同世代的人闭紧心扉。他和他仅差十岁,但属于两代人。他怎么能把小奥云娜的事告诉他,再被他恣意挖苦嘲弄一番呢!不,小奥云娜是不能玷污的……也许,八年前的一切都已烟消云散,但岁月、生活和动荡的历史留给他的唯一礼物,就是小奥云娜的笑脸。他比表弟仅仅多这么一点财富。当然,表弟是不会承认这种结论的。承认他、同意他、等待和安慰他的,是这锡林郭勒大草原。
这里是驰骋着自由酷烈的风儿的、开人胸襟的莽原。在这里可以不必心有城府。在这里可以把市场上大葱和烂西红柿的气味,把十二平米的家和它的拥塞,把楼下加工厂的噪音和冷冰冰的售货员全部忘掉。在这里可以把疲惫的肉体埋在茂盛的箭草、马镰草和青灰色的艾可草丛里;他满怀感激地吞咽着这里的清爽空气。③这时他才明白来到这里的必要。
他走完了三股车道在草原上画出的那个巨大的弧形。那座熟悉的熬包山从地平线下慢慢浮现出来。炊烟随着流雾,正从那里袅袅升起。小奥云娜,我可爱的小妹妹,我清澈的小河,你好么?他的眼眶里盈满了晶莹的泪。“小奥云娜,是我。你的哥哥回来了。"他轻声说。
到达那天,他没有见到小奥云娜。第二天,一个穿着蓝布袍子的少女从牛车上下来了。她把蓬松的长发低垂在沾满油污、奶渍和稀牛粪的蓝布袍上,不声不响地从他身旁走过,躲到嫂子背后。她没有羊角似的翘小辫,没有两个酒窝。她皮肤粗糙,眼神冷淡。她甚至没有亲热地喊他一声阿哈——哥哥。他慌了。他从提包里掏出塑料袋,那是妻子跑遍全城买来的尼龙衫。玫瑰红上游着几道雪白的浪。他的手在抖。“奥云娜,”他唤道,“呶——这是给你的。"声音也在抖。他没有叫她“小奥云娜”。这是他的小诗、他干旱心田中的绿洲、他青春往事的象征、他的小奥云娜么?她像每一个蒙古女人一样,睡在门外的勒勒车上,盖着一块条毡守夜。她淋着细雨,踏着泥泞,她长高了,她成熟了。
他常常在奥云娜忙碌的时候注视着她。奥云娜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青花山羊盖,那是一个亲戚家的出嫁姑娘在春季送给她的礼物。当时小羊羔只有一丁点儿大。她用弟弟的奶瓶每天给它补奶。傍晚。当归来的羊群悄悄出现在山坡上时,那只系着铃铛的青花小羊就咩咩叫着离群而来。他注视着小羊羔冲进乳青色的薄暮或是桔红的落霞,朝奥云娜奔来。这是奥云娜一天中最快活的时刻,也是他能听到奥云娜清脆的、使他感动的“阿哈!阿哈!"的喊声的时刻。水一样平静和怅惘的日子在这时掀起一层徽徽的喜悦的涟漪。这银铃样的喊声刺着他的耳鼓。他在其中辨出了八年前小奥云娜天真稚嫩的音素。“哎——阿哈来了!等一等!”他笨拙地答应着跑去。他把奶瓶高高地举起,小青羊羔急得直立起来。奥云娜咯咯地笑了,她红扑扑的脸蛋上又深深地旋出了两个甜美的酒窝。“阿哈!阿哈!"她快活地摇着他。
哦,岁月不会为你而停止流逝,小奥云娜也不会为你而永远是八岁。和你一样,她也正迎面走向自己的人生,在生活的长流中浮沉。执拗地醒着去寻找逝去的梦是件可怕的事。应当让那种过于纯洁的梦永远萦绕在心头。因为在现实中追求梦境就是使梦破灭。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在草原古老的、日出而作的秩序中,在那循回不已的低缓节奏中平静了,感悟了。他开始更深地理解了奥云娜。她比谁都更早地、既不声张又不感叹地走进了生活。她使水变成奶茶,使奶变成黄油。她在命运叩门时咯咯地笑。她更累、更苦、更艰难。冲刷她的风沙污流更黑、更脏、更粗暴和难以躲避。然而她却给人们以热茶和食物,给小青羊羔以生命,给夕阳西下的草原以美丽的红衣少女。为什么要打搅她,也折磨自己呢?不,要和奥云娜和睦相处。要使这有限的几天假期更和谐和更有哲理,要使它成为人生旅途的一道清流。时间飞快地过去了。他收拾了行装。
他凝望着莽莽无垠的、亲爱的夜草原。“哦,别了,草原。别了,绿色的夜。别了,我的奥云娜……”他轻声说。
④这时,那极远极远的绿夜深处,亮起了一颗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插队的青年,回到城市后,出于对过去的怀念重新来到了八年前生活过的草原。
B.开头部分,绿色充斥天地之间,这既是“他”回蒙古路上所见之景,也是“他"的主观感受。
C.“他”常常回忆起小时候的奥云娜,甚至发表了关于她的小诗,可见他对小奥云娜感情深厚。
D.重回草原,“他"发现奥云娜与其他蒙古女人无异,于是陷入失望与惋惜,从而想逃离草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紧承上文“绿色”的不断“远伸",同时也引起了下文对插队生活的回忆。
B.句子②中“很难捕捉”“颤抖的一瞬",表明现实使他淡忘了过去诗一般的美好。
C.句子③中“明白来到这里的必要”,写出了阔别已久的草原带给他的心灵的抚慰。
D.句子④中有关“绿夜"的描写与标题照应,意蕴丰富;“一颗星”富有象征意味。
8.张承志的《绿夜》是一部充满诗意美的作品,有着诗化小说的显著特征,请从语言、形象两个方面为画虚线的部分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文字。
9.小奥云娜身上寄托着主人公的理想,她的变化也促使了主人公的成长。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
八年。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节选自《史记·刘敬孙叔通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①已为赵后,又可夺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注:①根据史料,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始论和亲事宜,此时,鲁元公主尚未婚配。《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赵相贯高事发,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的时间在前200年至前198年间。
10.材料一画虚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字母序号,填对一处给1分,填写超过三处不给分。
陛下诚能A以适长公主B妻之C厚奉遗之D彼知汉E适女送厚F蛮夷G必慕H以为阏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报告。选文中指刘敬向汉高帝报告匈奴军情。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意思相同。
B.口舌,借指言辞,选文中意为能言善辩。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意思相同。
C.罢,文中通“疲”,意为劳乏、困倦。贾谊《过秦论》中“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与文中词义相同。
D.婚姻,文中指结为姻亲关系。与《史记·项羽本纪》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反叛,想要和匈奴联合攻打汉朝。刘邦听闻此事后,亲自率兵前往攻打他们,并多次派遣使者到匈奴去了解真实情况。
B.刘敬指出,两国交战本应夸耀武力,显示自己长处,现在只见到匈奴的老弱病残,这肯定是匈奴故意暴露弱点,以麻痹汉朝。
C.刘邦由于未采纳刘敬意见,在白登山被匈奴出奇兵围困。此后匈奴得寸进尺,日益成为汉高帝心头之患,因此询问刘敬对策。
D.刘敬认为,天下刚刚平定,不宜对匈奴实施武力,而且也不能用仁义之心来对待凶残无道的敌人,从长远考虑,宜采取和亲之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
②上竟不能遣,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14.司马光对刘敬和亲策略的理由并不认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
黄庭坚①
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河汉、溶溶漾漾。年年牛女恨风波,算此事、人间天上。野糜丰草,江鸥远水,老去唯便疏放。百钱端欲问君平②,早晚具、归田小舫。
注:①元祐七年(1092)被贬入蜀,元符三年(1100),获得出川的许可。②君平:指严君平,在成都市上卖卜为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河汉、溶溶漾漾"句,写银河流动,波光闪烁,勾起诗人内心对苏轼的思念。
B.“野麋”“江鸥"两个典故,表现了诗人结束贬谪生活出川的喜悦和旷放的个性。
C.“早晚具、归田小舫”既包含将归田园的喜悦,也包含了对自由精神家园的向往。
D.词的上片豪放而旷达,下片沉婉而悲伤,体现了词人创作风格的灵动而富于变化。
16.诗人用“七夕"传统题材“次韵”苏轼词作,却包含新意,试加以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描写了屈原摆脱尘世污秽的种种行为,接着用“___"比喻屈原的高洁品行,并用“___”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两句将内心的羁旅愁与孤独感,融入了天涯漂泊、迟暮多病的感叹中。
(3)中国四大名楼均因流传千古的佳句而扬名天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鹳雀楼引发的哲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黄鹤楼酝酿的乡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滕王阁描绘的画卷;“,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吞吐的胸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道”的原则就是“仁爱",它是儒家的道德理想;②是通过完善自我,施才于社会,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③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与精神夙愿。④古代书院从人道出发,秉持以“人"为本位,以人而非课程为中心,以道而非“术”为中心设置教学内容。⑤正如孔子强调的“因材施教",古代书院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师生质疑问难,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体现了A____的特点;学术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注重不同学派的会讲,提倡B____、自由讲学,体现了包容、民主的学术精神;无论是宋代的“程朱理学"、明朝的“王湛心学”,还是清代风靡的“乾嘉汉学"都提倡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的基础上去伪存真、C____,使学术在鉴别、取舍中不断向前发展,而这种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养料。⑥古代书院坚持人道、平等、自由、创新等精神内涵,即使在当代,也成为我们可贵的借鉴。
18.请在文中A、B、C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标号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并不爽约,依然再来,可是四小姐的兴味却大大低落;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而今天便觉得无话可谈了。她眼观鼻,鼻观心,刻意地念诵那《感应篇》的经文,她一遍一遍念着,可是突然,啵啵的汽车叫,闯入她的耳朵,并且房外走过了男子的皮鞋响,下面大客厅里钢琴声悠扬宛妙,男女混合的快乐热闹的笑——都钻进她耳朵而且直钻到她心里,蠕蠕地作怪。一支藏香烧完了,她直感到沙发上有刺,直感到房里的空气窒息也似的难当……午后天气很热,四小姐在房里就像火烧砖头上的蚯蚓似的没有片刻的宁息。照例捧着那《太上感应篇》,点起了藏香,可是她的耳朵里充满了房外的,园子里的,以及更远马路上的一切声响;她的心给每一个声响作一种推测,一种解释。每逢有什么脚步声从她房外经过,她就尖起了耳朵听,她的心不自然地跳着;她含了两泡眼泪,十分诚心地盼望那脚步声会在她房门口停住,而且十分诚心地盼望着就会来了笃笃的两下轻叩,而且她将去开了门,而且她盼望那叩门者竟是哥哥或嫂嫂——或者林佩珊也好,而且他们是来劝她出去散散心的!
(节选自《子夜》)
20.分析文中加点的“闯入"“钻进”两词的修辞效果。
21.文中的两处破折号有何不同表达作用?
22.说说文中两处“似的"语意的不同。
①直感到房里的空气窒息也似的难当。
②四小姐在房里就像火烧砖头上的蚯蚓似的没有片刻的宁息。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才有全才和专才之分。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D
4.①德里达的“无哲学"是站在西方角度评论,认为中国不具备西方哲学的特点,因为中国哲学往往与政治思想、修身等联系在一起,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
②李泽厚的话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评论,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没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即使不纳入西方认为的哲学范畴,也没有妨碍。
5.①中国古代哲学表达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阅读时存在语言障碍;②中国古代哲学不只是哲学命题,更多是实践法规,用学术常规(西方框架)阐释会有失真相;③用传统词汇阐释中国古代哲学走不通;④普世性现代哲学词汇,使用到中国文化上会造成语言、词汇等方面的局限与缺失。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证的分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C选项“与现代新儒学家描画出的宋明理学相似”错误,原文为“这便颇有异于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以纯粹西方哲学模式描画出来的宋明理学",不是相似,是“异于”,是不相同。故答案为:C。
2.B选项“其哲学思想却更强调实践法规"错误,原文为“它们强调的是‘践履’,‘工夫即本体’不只是哲学命题,而更是实践法规”,强调的是“践履",选项偷换概念。故答案为:B。
3.原文有“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可见冯友兰认为“暗示性"是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
D选项明确说出君子应当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此项没有暗示性。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中国有思想无哲学”是德里达访问中国时的话,
德里达的“无哲学"是站在西方角度评论,结合“在西方哲学史课本中,无论亚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们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国‘哲学史’的课本,无论孔、老以及他人,不谈‘礼’‘仁’等政治思想,‘哲学’即无从谈起”“玄学和理学的种种“哲学"讨论,也总是紧密与现实伦常政治和个体修身教导缠在一起”分析可知,他认为中国不具备西方哲学的特点,因为中国哲学往往与政治思想、修身等联系在一起,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
李泽厚说“无哲学,有何妨?"结合“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欧风美雨之后,中国思想学术界在重新反思,在开始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在接受普世性的现代哲学词汇和语言的同时,注意这些语言、词汇、概念、范畴使用到中国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从而注意更好地进行准确把握和解释阐说"等内容分析可知,他的话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评论,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没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即使不纳入西方认为的哲学范畴,也没有妨碍。
故答案为:①德里达的“无哲学”是站在西方角度评论,认为中国不具备西方哲学的特点,因为中国哲学往往与政治思想、修身等联系在一起,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②李泽厚的话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评论,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没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即使不纳入西方认为的哲学范畴,也没有妨碍。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的表达还是不够明晰"“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可概括出,中国古代哲学表达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阅读时存在语言障碍;
结合“儒、道均是半哲学、半宗教。它们强调的是‘践履’,‘工夫即本体’不只是哲学命题,而更是实践法规“形成了数十年来的学术常规……产生了可能有失传统真相的问题"可概括出,中国古代哲学不只是哲学命题,更多是实践法规,用学术常规(西方框架)阐释会有失真相;
结合“坚持沿袭理、气、道、心等等传统词汇来谈自己的儒家‘六艺论’。此路难通,已成史实”可概括出,用传统词汇阐释中国古代哲学走不通;
结合“在接受普世性的现代哲学词汇和语言的同时,注意这些语言、词汇、概念、范畴使用到中国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可概括出,普世性现代哲学词汇,使用到中国文化上会造成语言、词汇等方面的局限与缺失。
故答案为:①中国古代哲学表达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阅读时存在语言障碍;②中国古代哲学不只是哲学命题,更多是实践法规,用学术常规(西方框架)阐释会有失真相;③用传统词汇阐释中国古代哲学走不通;④普世性现代哲学词汇,使用到中国文化上会造成语言、词汇等方面的局限与缺失。
【答案】6.D
7.B
8.示例:《绿夜》的诗化特征首先体现在语言诗意上。面线处“青色的薄暮”“桔红的落霞"等场景色彩鲜明,明快美丽,体现诗情画意。其次诗化特征还体现在形象的诗意上。“系着铃铛的青花小羊羔”咩咩叫,奥云娜“清脆的"喊声“阿哈!阿哈!”与“格格地笑",人与人、人与动物的亲切互动,快活又喜悦,充满诗情。
9.①记忆中纯洁可爱的小奥云娜,是主人公青春的记忆,是主人公厌倦都市生活而追寻的理想。②再次见到的外貌肮脏的奥云娜使主人公过于纯洁的理想破灭了。③在现实生活中磨炼,而又保持乐观的舆云娜让主人公平静地理解生活,接受生活,以更好的姿态再出发。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于是陷入失望与惋惜,从而想逃离草原”错。原文写虽然没有找回逝去的梦想,但当“他"看到奥云娜对生活的复杂与苦难包容时,领悟了生活的真相,变得平静与释然。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要语句的能力。B.“表明现实使他淡忘了过去诗一般的美好”错。原文“心颤抖的一瞬"是指让人感到生活中美好的诗意,文中写都市生活的琐碎和喧嚣淹没了诗,而诗意偶尔也在他脑海闪现,只能在草原那种原生态的生活中去找寻,所以“他”迈开了重回草原的脚步,并希望从草原中找到逝去的诗意,因此并非现实使他淡忘了过去诗一般的美好。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绿夜》的诗化特征首先体现在语言诗意和形象的诗意上。语言上:原文“傍晚。当归来的羊群悄悄出现在山坡上时,那只系着铃铛的青花小羊就咩咩叫着离群而来。他注视着小羊羔冲进乳青色的薄暮或是桔红的落霞,朝奥云娜奔来",描写白色的羊群出现在绿色的山坡,小羊羔冲进乳青色的薄暮或是桔红的落霞,有白、绿、青、桔红等鲜艳浓烈的颜色,可看出画线处“乳青色的薄暮”“桔红的落霞"等场景色彩鲜明,明快美丽,体现诗情画意。形象上:原文“那只系着铃铛的青花小羊就咩咩叫着离群而来……也是他能听到奥云娜清脆的、使他感动的‘阿哈!阿哈!’的喊声的时刻……这银铃样的喊声刺着他的耳鼓。他在其中辨出了八年前小奥云娜天真稚嫩的音素。……小青羊羔急得直立起来。奥云娜咯咯地笑了,她红扑扑的脸蛋上又深深地旋出了两个甜美的酒窝。“阿哈!阿哈!”她快活地摇着他",写青花小羊羔咩咩的叫声和奥云娜清脆生动的笑声,体现出动物与人和谐共存的画面,由此看出“系着铃铛的青花小羊羔”咩咩叫,奥云娜“清脆的"喊声“阿哈!阿哈!”与“格格地笑",人与人、人与动物的亲切互动,快活又喜悦,充满诗情。
故答案为:示例:《绿夜》的诗化特征首先体现在语言诗意上。面线处“青色的薄暮”“桔红的落霞"等场景色彩鲜明,明快美丽,体现诗情画意。其次诗化特征还体现在形象的诗意上。“系着铃铛的青花小羊羔”咩咩叫,奥云娜“清脆的"喊声“阿哈!阿哈!”与“格格地笑",人与人、人与动物的亲切互动,快活又喜悦,充满诗情。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原文“也许,八年前的一切都已烟消云散,但岁月、生活和动荡的历史留给他的唯一礼物,就是小奥云娜的笑脸”,由此看出,记忆中纯洁可爱的小奥云娜,是主人公青春的记忆,是主人公厌倦都市生活而追寻的理想。②原文“一个穿着蓝布袍子的少女从牛车上下来了。她把蓬松的长发低垂在沾满油污、奶渍和稀牛粪的蓝布袍上,不声不响地从他身旁走过,躲到嫂子背后。她没有羊角似的翘小辫,没有两个酒窝。她皮肤粗糙,眼神冷淡。她甚至没有亲热地喊他一声阿哈——哥哥"“她像每一个蒙古女人一样,睡在门外的勒勒车上,盖着一块条毡守夜。她淋着细雨,踏着泥泞,她长高了,她成熟了”,由此看出,再次见到的外貌肮脏的奥云娜使主人公过于纯洁的理想破灭了。③原文“岁月不会为你而停止流逝,小奥云娜也不会为你而永远是八岁。和你一样,她也正迎面走向自己的人生,在生活的长流中浮沉。执拗地醒着去寻找逝去的梦是件可怕的事。应当让那种过于纯洁的梦永远萦绕在心头。因为在现实中追求梦境就是使梦破灭"“她比谁都更早地、既不声张又不感叹地走进了生活。她使水变成奶茶,使奶变成黄油。她在命运叩门时咯咯地笑。她更累、更苦、更艰难。冲刷她的风沙污流更黑、更脏、更粗暴和难以躲避。然而她却给人们以热茶和食物,给小青羊羔以生命,给夕阳西下的草原以美丽的红衣少女。为什么要打搅她,也折磨自己呢?不,要和奥云娜和睦相处。要使这有限的几天假期更和谐和更有哲理,要使它成为人生旅途的一道清流”,由此看出,在现实生活中磨炼,而又保持乐观的奥云娜让主人公平静地理解生活,接受生活,以更好的姿态再出发。
故答案为:①记忆中纯洁可爱的小奥云娜,是主人公青春的记忆,是主人公厌倦都市生活而追寻的理想。②再次见到的外貌肮脏的奥云娜使主人公过于纯洁的理想破灭了。③在现实生活中磨炼,而又保持乐观的舆云娜让主人公平静地理解生活,接受生活,以更好的姿态再出发。
【答案】10.CDF
11.A
12.A
13.①冒顿担任匈奴首领,兵力强盛,拥有三十万士兵,屡次侵扰汉朝北部边境。
②汉高帝终究没有办法送公主去,只能挑选奴仆家的女儿冒充长公主,嫁给单于,让刘敬去
和匈奴缔结和亲的条约。
14.①刘敬之言前后矛盾。②冒顿不是仁义之人,非婚姻能约束。③按照祖训,对叛乱应当以武力平定。④长公主已经有主。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高祖七年(前200),韩王信背叛汉,汉高祖亲自讨伐他。到达晋阳时,得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要共同进攻汉朝的消息,皇帝大为震怒,就派使臣出使匈奴摸清底细。匈奴把他们强壮能战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皇帝派刘敬再去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皇帝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齐国懦夫!凭着一张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高祖率军前往,到了平城,匈奴果然出奇兵高帝围困在白登山上,被围困了七天后才得以解围。
汉高祖八年,冒顿是匈奴的君主,军队强大,勇士有三十万,屡次侵扰北部边境。皇帝对这种情况很忧虑,就问刘敬对策。刘敬说:“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士兵们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姬妾作自己的妻子,他凭武力树立威势,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只能够从长计议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了,然而又怕陛下不能办到。"皇帝说:“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为什么要这样办?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陛下每年用汉家多余的而他们缺乏的东西多次送去慰问,并派善于言辞的使者用礼节劝喻他们。冒顿不死,他是汉家女婿;如果他死了,那么汉家的外孙做单于。哪里听说有外孙敢与外公对等礼节的事呢?士兵可以不用打战而慢慢使他们臣服。"高帝听后说:“好的。”便要送大公主去匈奴。吕后得知后日夜哭哭啼啼,对皇帝说:“我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怎么忍心把她抛掉远嫁匈奴去!"汉高帝终究没有办法送公主去,只能挑选奴仆家的女儿冒充长公主,嫁给单于,让刘敬去和匈奴缔结和亲的条约。
材料二:
臣司马光曰:建信侯刘敬说冒顿残暴,不能用仁义道德去说服他,而又想与其联姻,为什么前后这样矛盾呀!骨肉亲人的恩情,长幼尊卑的次第,只有仁义的人才能明白,怎么要以此来降服匈奴呢?先代帝王驾御夷狄民族的对策是:他们归服就用德来安抚,他们叛扰就用威来镇慑,从没听说过用联姻的办法。况且,冒顿把生身父亲视为禽兽而猎杀,对岳父会怎么样!刘敬的计策本已粗疏了,何况公主鲁元已经成了赵王王后,又怎么能夺回来呢!
10.句意: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
“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主谓宾结构,“妻"名词做动词,“之”是其宾语,C处断开;
“厚奉遗之",“厚奉”作状语修饰“遗",“之”为宾语,句意完整,D处断开;
“蛮夷"为“必慕以为阏氏”的主语,前面F处断开。
故答案为:CDF。
11.A选项错误。意思不同。“报",报告。/回信。句意:他回来报告说。/时隔很久没有回信,望您不要责怪。
B选项正确。句意:凭着一张嘴捞得官做。/然而蔺相如只不过就靠一张嘴说说,他的官爵职位反而在我之上。
C选项正确。句意:士兵们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战事不止,军民疲惫。
D选项正确。句意:却想要和他结为姻亲关系。/刘邦捧起一大杯酒为项伯祝寿,并与他相约成为婚姻亲家。
故答案为:A。
12.A选项“刘邦听闻此事后,亲自率兵前往攻打他们”错误,原文为“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此处刘邦没有亲自率军前往。故答案为:A。
13.(1)“为”,担任;“控弦",代指士兵;“苦”,使困苦,此处引申为“侵扰"。
(2)“竟”,终究;“家人子",奴仆家的女儿;“妻”,嫁;“使",让,派。
故答案为:①冒顿担任匈奴首领,兵力强盛,拥有三十万士兵,屡次侵扰汉朝北部边境。
②汉高帝终究没有办法送公主去,只能挑选奴仆家的女儿冒充长公主,嫁给单于,让刘敬去和匈奴缔结和亲的条约。
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结合“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可概括出,刘敬之言前后矛盾。
结合“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可概括出,冒顿不是仁义之人,非婚姻能约束。
结合“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可概括出,按照祖训,对叛乱应当以武力平定。
故答案为:①刘敬之言前后矛盾。②冒顿不是仁义之人,非婚姻能约束。③按照祖训,对叛乱应当以武力平定。④长公主已经有主。
【答案】15.D
16.①词作明写天上,暗喻人间;②明写爱情,暗喻政治。或:①明写牛女河汉阻隔,暗写诗人与友人苏轼相隔天涯。②明写牛郎织女被打压的爱情悲剧,暗写诗人与友人在政治上遭遇的风波和打击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词的上片豪放而旷达"错。“望河汉、溶溶漾漾。年年牛女恨风波,算此事、人间天上”,意思是仰望银河,溶溶漾漾,牛郎织女每年七夕渡河相会,人间与天上,分别同样令人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婉约深沉,并未显示出豪放旷达。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1)上片“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河汉、溶溶漾漾。年年牛女恨风波,算此事、人间天上",“河汉”象征着浩渺的银河,而“溶溶漾漾"则描绘了银河的水波荡漾,“牛女恨风波”暗指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而“人间天上"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分别的感慨。由此看出,明写牛女河汉阻隔,暗写诗人与友人苏轼相隔天涯。(2)“年年牛女恨风波”这里的“风波"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而“牛女恨风波”则传达出即使是最恩爱的牛郎织女也难以避免生活中的波折和磨难,从而表达出人生现实的残酷性。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元祐七年被贬入蜀,可分析出明写牛郎织女被打压的爱情悲剧,暗写诗人与友人在政治上遭遇的风波和打击。故答案为:①词作明写天上,暗喻人间;②明写爱情,暗喻政治。或:①明写牛女河汉阻隔,暗写诗人与友人苏轼相隔天涯。②明写牛郎织女被打压的爱情悲剧,暗写诗人与友人在政治上遭遇的风波和打击
17.【答案】(1)皭然泥而不滓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皭、坼、乾坤、撼、迥。故答案为:(1)皭然泥而不滓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答案】18.教学相长、兼容并蓄(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扬长避短
19.②可改为:是通过完善自我,施才于社会,达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或结果等)③可改为:“秉持以“人”为本位"的理念。⑥“古代书院坚持”后加“的",或去掉“坚持”。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语境所说师生质疑问难,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应填表示师生互相学习的词语,所以可填充“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教与学互相增长,指通过教授、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第②处,根据前文“学术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注重不同学派的会讲”,可推断是强调各种学派要集会讲学,故填充“兼容并蓄(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百家争鸣:原指战国时期儒、墨、法、道等各家学说蜂拥而起,各种流派互相争论、互相批评的局面。现比喻学术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第③处,根据前文“提倡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以及后文“使学术在鉴别、取舍中不断向前发展",可推断是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取舍,因此可填充“扬长避短”。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故答案为:教学相长、兼容并蓄(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扬长避短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语病的有三句:第②句是搭配不当,“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中“达到”与“方法"动宾不搭配,可改为: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或结果)。第④句是成分残缺,“秉持以‘人’为本位"中“秉持”缺少宾语,可改为:秉持以“人"为本位的理念。第⑥句是成分残缺或赘余,“……人道、平等、自由、创新等精神内涵”应是句子的主语,“古代书院坚持"后应加“的”,或去掉“坚持"。可改为:古代书院坚持的人道、平等、自由、创新等精神内涵,或古代书院的人道、平等、自由、创新等精神内涵。故答案为:②可改为:是通过完善自我,施才于社会,达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或结果等)③可改为:“秉持以“人"为本位”的理念。⑥“古代书院坚持"后加“的”,或去掉“坚持"。
【答案】20.“闯入”“钻进"运用拟物(比拟)手法写外部环境对四小姐内心造成的巨大冲击和诱惑。
21.第一处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突出人物内心不安的状态;第二处破折号表示退让或递进,表现人物心理的转折变化。
22.①中“似的”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超过,写空气凝滞沉闷的程度之深。②中的“似的"表示与某种事物相像。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四小姐内心的浮躁不安。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20.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将外部传进来的“啵啵的汽车叫”“男子的皮鞋响"“钢琴声悠扬宛妙”“男女混合的快乐热闹的笑"这些无形的声音,比拟成一个可以“闯”、可以“钻"的具体事物,形象生动地将外部环境对四小姐造成巨大冲击和诱惑的情景表现出来。故答案为:“闯入”“钻进"运用拟物(比拟)手法写外部环境对四小姐内心造成的巨大冲击和诱惑。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一处:“并且房外走过了男子的皮鞋响,下面大客厅里钢琴声悠扬宛妙,男女混合的快乐热闹的笑——都钻进她耳朵而且直钻到她心里”,引出了下文对四小姐听到这些声音后的心理的描写,“蠕蠕地作怪"表现了四小姐心神难安。第二处:“而且她盼望那叩门者竟是哥哥或嫂嫂——或者林佩珊也好”,四小姐希望哥嫂来敲门,即使哥嫂不来退让一步让林佩珊来也可以,到她这儿不是做其它的事件一定要是约她外出散心,描绘出四小姐起伏跌宕变化转折的心态。
故答案为:第一处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突出人物内心不安的状态;第二处破折号表示退让或递进,表现人物心理的转折变化。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1)本句中的“似的"引出“窒息”这一比较对象,将房间内的空气与“窒息"相比较,写出了房间里的空气凝滞沉闷的程度之深。(2)中的“似的”表示与某种事物相像。将内心浮躁不安的四小姐比作“在火烧砖头上一刻不停地爬行的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听到各种声音后,四小姐内心的浮躁不安的情景。
故答案为:①中“似的”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超过,写空气凝滞沉闷的程度之深。②中的“似的"表示与某种事物相像。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四小姐内心的浮躁不安。
23.【答案】例文:
才“专”行天下
《师说》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强调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学问技艺各有专长。正如华为掌舵人任正非所言,专才是干事之基,专才是成功之本。唯有专才,才可成就更加卓越的自我,才能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青年找到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向他诉苦:“我将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我所热爱的文学、科学和音乐上,但是,我却仍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大科学家听完后,默默地从口袋掏出一面凸透镜,将日光汇聚到一点照在纸上,不一会儿,纸便呼呼地燃了起来。青年顿悟,只有像这面凸透镜一样,将你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才能成功,这便是专才的价值。
专才让知识更加精细深入,符合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需求。现在科学技术正向着“高、精、尖"发展,科学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日益精深。业之精者,时代之楷模。屠呦呦是专才,一生深入钻研青蒿素,用中医方法研究出抗疟药方;钟扬是专才,一生和种子打交道,将生命献给种子,只为给祖国建成一艘“种子方舟”;袁隆平是专才,一生潜心培育杂交水稻新体系,只为解决更多人的温饱问题,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分工,一个个专才,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才成就了中国这个世界上品类最全的经济综合体。
专才让技能更加纯熟,符合“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工匠精神的时代追求。艺要精,贵在专。作为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专才宁允展能掌握好车轮“脚踝"中0.05毫米的研磨空间,保证了京沪高铁试跑速度世界第一。专才高凤林,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不仅把焊接误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内,而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专才李明洋用了十余年的努力,执着于“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坚守着“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无数个专才的匠人,打磨着自己的技艺,也打磨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有人说“君子不器”,我却说君子不器、不专,何成国家之大器,何成工匠精神?
于黑暗中向四周漫无目的地走,永远找不到出路,只有确认一个方向,坚定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前路,未来的前路才真正属于你。每个领域之上都有佼佼者,每个领域都有专门特长之人,是专才,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让各自领域精益求精。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题。
【题干分析】
材料关键词——全才、专才。全才是在广阔的知识平台,多个领域才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专才是指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专门人才。接着引用任正非的一句话,陈述了全才和专才之间的关系:全才一定是专才,全才来自专才,强调专才的基础性,没有专才就没有全才,专才是成为全才的基础;同时,指出没有专长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没有突破能力,强调专才的重要性,专才可以让全才更有竞争力,更有创造突破的能力。
综合材料,本题立意最优先的应为要重视专才,因为专才是基础,是成为全才的可能,是有所突破的基础,只有尽精微才可能致广大。其次可以立意为以专才为基础,以全才为方向,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但此立意必须专才为“先”,全才为“后",不可本末倒置。
写作时,开头要用简短的话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论证过程中,如果以“术业有专攻”为中心,可以阐述专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专才让个人更加专注,更能挖掘个人专业技能的潜力;专才让知识更加精细深入,符合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需求;专才让技能更加纯熟,符合“心心在一艺,其艺必精"工匠精神的时代追求等。如果辩证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专”促“全",偕行致远为中心,分别从专才是成为全才的基础,专才让全才更有竞争力,专才、全才共同促进时代发展等方面论证。
【立意提取】
1.才“专”方能行天下
2.才之所专,心之所往
3.专才之光,照亮时代的路
4.术业有专攻,君子需当器
5.以“专"成“全”,更好立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1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要进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的表达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所区分的“在中国的哲学史”还是“中国哲学的史"。尽管对人生意义、生活价值以至宇宙本源等等问题有同样的兴趣和探求,但中国并无西方的哲学(philosophy)。儒、道均是半哲学、半宗教。它们强调的是“践履”,“工夫即本体"不只是哲学命题,而更是实践法规。宋明理学不仅有“半日读书”,明辨义理,而且还有“半日静坐",修心养性。儒家的修、齐、治、平,主要不是哲学思辨,孔、孟、程、朱、陆、王也大不同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但自胡适、冯友兰用西方框架剪裁中国材料编写“哲学史”以来,随后又由侯外庐、冯契、牟宗三等人或用唯物唯心,或用范畴演进,或用“智的直观"等来阐释、编写,已形成了数十年来的学术常规。它在理出一套逻辑理路,廓清传统思想和概念的模糊含混、缺乏系统上大有功绩,却产生了可能有失传统真相的问题。最近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巨著也表明朱熹等所谓“哲学家”真正关切和论辩的,主要并不在于形上心性,而仍在现实政治,仍是政治文化,这便颇有异于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以纯粹西方哲学模式描画出来的宋明理学。实际上,在西方哲学史课本中,无论亚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们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国“哲学史"的课本,无论孔、老以及他人,不谈“礼”“仁"等政治思想,“哲学”即无从谈起。离开“不忍人之政",孟子的“不忍人之心”无所着落。玄学和理学的种种“哲学"讨论,也总是紧密与现实伦常政治和个体修身教导缠在一起。所以,即使同样说“爱智”(哲学一词“本义"),中国所“爱”的“智"恐怕与希腊也并不全同。这一切似乎表明,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欧风美雨之后,中国思想学术界在重新反思,在开始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A“中国有思想无哲学”,德里达近年访问中国重申这一断言,曾引起好些人作黑格尔式的理解而备感愤慨。其实,B无哲学,有何妨?所以另一批人将“中国有哲学"称之为“汉话胡说”。
从思想领域的语言说,这是如何更准确而不是套用西方框架来阐释传统,但又不回避使用以西方词汇为基本工具的现代语言。我们不必追随马一浮。马游学美国,且有译著,却拒绝现代通用语言,坚持沿袭理、气、道、心等等传统词汇来谈自己的儒家“六艺论"。此路难通,已成史实。所以,出路只能是:在接受普世性的现代哲学词汇和语言的同时,注意这些语言、词汇、概念、范畴使用到中国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从而注意更好地进行准确把握和解释阐说。“哲学”一词未可废,“本体论"“现象”“本体"“形而上学”“超验"等等也仍需采用,尽管中国向无Being问题,也少“超验”观念,“本体"与“现象”并不两分。相反,灵肉不分、一个世界、情理交融、天人合一以及重功能大于重实体,重过程大于重存在,申说“过犹不及"的“中庸”辩证法等等,却是来源于“巫史传统"的实用理性的本性所在。揭示这些“本性”,了解自己传统,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国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
(摘编自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国哲学时,要想完全理解、充分欣赏哲学著作,就必须联系著作中的暗示内容,不能只读译文。
B.中国哲学学术常规采用西方框架剪裁方式,虽理出了一套逻辑理路,但产生了可能有失传统真相的问题。
C.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关切和论辩的重点是现实政治,与现代新儒学家描画出的宋明理学相似。
D.马一浮拒绝用现代通用语言,而坚持沿袭理、气、道、心等传统词汇来阐释儒家传统,已被证明走不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哲学的语言不够明晰、富于暗示,这与他们表达思想的习惯和方法有密切关系。
B.尽管中国与西方在某些问题上有着同样的兴趣和探求,但其哲学思想却更强调实践法规。
C.中国“哲学史"课本中对“哲学”的探讨常常与现实伦常政治、个体修身教导紧密联系。
D.研究并揭示“巫史传统"的实用理性的本性,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国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
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材料中冯友兰所说的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B.蜒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老子四章》)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文中A、B两处的“无哲学”内涵有何不同。
5.为什么中国古代哲学在现代很难准确阐释,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1.C
2.B
3.D
4.①德里达的“无哲学"是站在西方角度评论,认为中国不具备西方哲学的特点,因为中国哲学往往与政治思想、修身等联系在一起,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
②李泽厚的话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评论,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没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即使不纳入西方认为的哲学范畴,也没有妨碍。
5.①中国古代哲学表达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阅读时存在语言障碍;②中国古代哲学不只是哲学命题,更多是实践法规,用学术常规(西方框架)阐释会有失真相;③用传统词汇阐释中国古代哲学走不通;④普世性现代哲学词汇,使用到中国文化上会造成语言、词汇等方面的局限与缺失。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证的分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C选项“与现代新儒学家描画出的宋明理学相似”错误,原文为“这便颇有异于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以纯粹西方哲学模式描画出来的宋明理学",不是相似,是“异于”,是不相同。故答案为:C。
2.B选项“其哲学思想却更强调实践法规"错误,原文为“它们强调的是‘践履’,‘工夫即本体’不只是哲学命题,而更是实践法规”,强调的是“践履",选项偷换概念。故答案为:B。
3.原文有“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可见冯友兰认为“暗示性"是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
D选项明确说出君子应当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此项没有暗示性。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中国有思想无哲学”是德里达访问中国时的话,
德里达的“无哲学"是站在西方角度评论,结合“在西方哲学史课本中,无论亚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们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国‘哲学史’的课本,无论孔、老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园长个人工作计划
- 中学生自我评价15篇
- 爱岗敬业演讲稿范文集锦6篇
- 大一新生自我鉴定15篇
- 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 初中生新学期开学典礼演讲稿合集6篇
- 大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合集15篇)
- 《广告经典案例》课件
- 幼儿园大班老师的综合教育笔记合集6篇
- 金钱的诗句李白
- 乒乓球校队选拔方案
- 热水供水系统运营维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葡萄酒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社区工作者招聘模拟测试题附答案
- 模糊决策培训课件教案模板
-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培训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特长生考试数学试题
- 2023年高尔夫球车行业市场突围建议及需求分析报告
- 陵水黎族自治县食品公司椰林屠宰场生猪定点屠宰项目环评报告
- 迎新年卡拉OK比赛主持词
- 2023叉车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