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评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9分)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倘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以已之力qiè()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的是英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是英雄,平常日子里无私奉献的也是英雄。其实,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他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rú()皆知。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澜,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熠熠生辉。(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亘古()qiè()而不舍妇rú()皆知(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改为_改为(3)“鞠躬尽瘁”中“瘁”的意思是__。(2分)(4)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C.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D.前几天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3.找出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病句并改正。(4分)①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②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又买了一串红辣椒,然后买了几本书。③每当晚上夜读时,寒冷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④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⑤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1)第句是病句,应改为:(2)第句是病句,应改为: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工作到天亮。②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③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④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⑤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谜,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A.⑤④①③②B.⑤③①④②C.②⑤④③①D.⑤④②①③5,学校开展“心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完成。(10分)(1)【爱祖国我知道】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出了一道爱国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3分)爱国名人杜甫陆游鲁迅名人的“字”A.豫才B.子美C.务观(2)【爱祖国我宣传】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3)【爱祖国我谏言】学校不仅要抓学生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革命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小明的妈妈对此不以为然,说:“学生应当以学习为重,跑出去旅游,除了花钱、耽误学习外,能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是小明,请你劝说妈妈,让她改变观念。(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5分)杨振宁为谁流泪覃白北海公园的盛夏。邓稼先、许鹿希夫妇在古香古色的仿膳设宴招待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这之前,当中国政府请杨振宁写下他想见到的人的名字时,杨振宁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你说我们的大炮仗?”邓稼先显得很自信,“我知道,国外有各式各样的猜测。”“最近有一种新的说法,是美国人寒春帮助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寒春曾经是费米的助手。邓稼先略微皱了皱眉头:“寒春?我觉得她没有参加。”既然不是美国人帮忙,更不像是苏联人帮忙,那么,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谁制造出来的呢?七年来,困扰着杨振宁的问题就要得到明确的答案了。邓稼先却神秘地一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需要证实一下。”早晨,杨振宁走出宾馆,在林荫道上散步。上海的早晨是紧张的,满街是行色匆匆的人们。转进一条弄堂,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哦,久违了的中国早餐!杨振宁刚用筷子夹起油条,还没来得及朝嘴里送,服务员大嫂突然冲着杨振宁吼起来:“同志,粮票!粮票有无呐?”杨振宁瞪大了眼睛:“粮票?什么粮票?我不是付了钱吗?”“侬神经有毛病呐?没粮票,吃油条,勿来塞!"说话间,服务员大嫂把杨振宁面前的两根油条端走,把一毛二分钱扔在桌子上。所有顾客的眼中都写满了惊奇——这个人居然不知道中国人吃饭要粮票!杨振宁不知怎样离开那令他十分尴尬的小食店的。这一次极不愉快的经历令大物理学家思索:在中国,粮食非常有限,人们过着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造出原子弹,稼先,你太艰难了!8月16日夜,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宴为杨振宁夫妇饯行。而此刻,在黄浦江畔,面对满桌的佳肴,杨振宁却没有了胃口。一位秘书彬彬有礼地走过来,打开文件夹:“杨振宁博士,这是你的信。”是稼先的信!杨振宁立即把信拆开,信很短,却有一行字挟着惊雷闪电: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极少的“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仿佛稼先就在身旁亲切耳语,口气非常坚定、自信。杨振宁完全忘了这是什么地方,只觉得胸臆间有一团火辣辣的东西在翻腾,远比七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给他带来的震撼强烈得多。现已证实:不管是“苏联帮助”还是“美国寒春帮助”都不存在了!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杨振宁慌忙离席。走进洗手间,他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双眼发红,泪流满面。什么时候像这样流过泪?是15岁,在长江上看见日机轰炸后岸上火光冲天的城镇;是劫后余生在龙院村,母亲深夜仍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衫;是当年告别故土,突然发觉父亲华发早生;是在纽约的夜行列车上,从老华侨脸上读到了百年屈辱史。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童年的歌又在耳畔回响。当年,父亲教他唱这首歌时,中国的天空和大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父亲悲愤不已:“宁儿,中国的天空,不属于中国呵!”他分明看见父亲眼中充满泪水。此刻,他双手捂着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哭出声来。泪水汹涌着,从指缝间溢出,两代人的屈辱瞬间被荡尽了,他仿佛听见了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用震天撼地的音响宣布:中国的天空,永远属于中国!稼先,我为你骄傲!中华民族,我为你自豪!(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6.本文用较长篇幅写杨振宁吃早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7.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8.本文在叙述人称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9,本文题目为《杨振宁为谁流泪》,结合全文,试探究杨振宁的泪水到底是为谁而流,包含了杨振宁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2分)“鱼雷”闻一多叶兆言①郭沫若对闻一多先生有个很新奇的比喻,说他虽然在古典文献里游泳,但不是作为一条鱼,而是作为一枚鱼雷,目的是批判“古代”,钻进“古代”的肚子,将“古代”炸个稀巴烂。②闻一多的著名,是因为写新诗,因为被特务暗杀,这两件事都具有轰动效应。而容易被人忽视的,却是他的做学问,是他对古典文献所做的考订工作。③闻一多的有趣,在于他做学问的极端。大多数的时间里,他都是个地道的书虫,是在“故纸堆里讨生活”。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文学院落脚蒙自,闻一多在歌胪士洋行楼上埋头做学问,除了上课、吃饭,几乎不下楼,同事因此给他取名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按照我的想法,闻一多之所以会走做死学问这条路,多少和他赌气有关。④闻一多显然想让那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献不仅可能,而且会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的旧书中,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值得保留的东西,声称自己深入古典,是为了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那样让他如痴如醉,其痴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据癖的学者相比毫不逊色。他走的是最正统的学术道路,从训诂和史料考订下手,为一个字、一个词大坐冷板凳。⑤认真研究闻一多学术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是个难度问题,没有点儿学问基础,根本不明白他说了些什么,考据文章对于外行来说犹如天书。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样陷进去。今天从事古典文献研究的人并不在少数,以研究条件而论,要比闻一多时代不知强多少倍。可惜多数人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当教授而刻苦,学问成了吃饭的本钱,成了谋生的手段,⑥闻一多对神话的研究,对《诗经》《楚辞》的研究,对唐诗尤其是杜甫诗的研究,都达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这也许和他曾留学接受西方教育有关。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寻找蕴藏在传统中的现代根源。他计划写一本具有独到见解的《中国文学史稿》,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留下了许多未完稿的笔记。文学发展中的民间影响和外来影响,是闻一多关注的焦点,他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而且还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原始社会。在方法上,既有最地道的朴学传统,又不缺乏世界最新的人文研究成果。朱自清先生对闻一多的评价很高,认为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年龄相仿的专家学者,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匹敌,可惜英年早逝,被暗杀时才48岁,正是最应该出成绩的年龄。⑦说闻一多是一名学者,应该没有问题,但他同时也是一名斗士。他似乎对“死”有特殊的兴趣,做的是死学问,下的是死功夫,面对的是永恒的死亡。⑧闻一多一定非常喜欢“涅架”这个词,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自我,都已灭尽,不复存在,于是达到了寂静、安稳和常在的状态。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一头扎进古典文献,在绝望中获得永生,在枯燥里获得快乐。他写诗、做学问,后来投身民主运动,都是为了获得爆发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闻一多始终是一名斗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⑨李公朴被暗杀以后,很多人告诉闻一多,他已经被列入黑名单,形迹可疑的特务就在他家门前闲逛,而且派人送了恐吓信进来。闻一多如果理智些,就不会出席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但是他并不承认这就是中国的铁定现实,不愿意在独裁者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在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定有一种寂寞之感,他没有料到偌大的昆明,只有他一个教授来出席这样的纪念活动,⑩闻一多在会上的演讲成为民主的绝唱,他离开会场不久,就被暗杀在大街上。10.闻一多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年龄相仿的专家学者不能与之匹敌的成就,其成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3分)11.结合全文,说说第⑦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分)12.本文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13.在谈及今天“认真研究闻一多学术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时,作者深有感触:“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样陷进去。”请联系现实,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14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到.(3)但当涉猎只.(4)见往事耳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人的性格特点。(3分)17.鲁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