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一中蛟河一中等百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舒兰一中蛟河一中等百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舒兰一中蛟河一中等百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舒兰一中蛟河一中等百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舒兰一中蛟河一中等百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舒兰一中,蛟河一中等百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2.《春秋》中所记载的职业等级是士(知识分子)商、农、工,《史记》里则是农、工、商、陶,成书于汉武帝后200余年的《前汉书》定下的职业等级则是士(儒士)农、工、商。这一变化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结果 B.反映出儒学地位的提升C.源自叙史者的学术思想差异 D.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3.1912年元旦,发表在上海《申报》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A.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 B.维护了社会道德的底线C.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 D.转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4.某教材写道“英国旧律,更定税则必由民举议员定之,因请立美洲议院,如英制。英廷不允,侨民大愤,不奉令,虽妇人孺子亦主持自立,起与英抗。”文中“侨民”是指A.欧洲移民 B.中国华侨 C.印第安人 D.非洲黑人5.法国画家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于1872年创作油画《希望》:在原野中的荒凉废墟上,一位身着白衣的美丽少女,手执一绿色的橄榄枝(生命与和平);背景为一片蔚蓝的晨曦(美好的未来)。该作品A.具有象征主义的特点 B.尤其突出理性的精神C.注重光色的瞬间变化 D.表现手法怪诞且夸张6.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C.“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D.“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7.下图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霸权主义依然盛行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D.区域集团化受到挑战8.如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美国完全控制法国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 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0.两汉刺史按“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刺史只能检查郡守执行公务的情况,如发现其有不法行为,只能向朝廷“劾奏”。《后汉书·朱浮传》载,“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验案,然后黜退”。这反映出()A.中央旨在实现集权 B.地方吏治较为败坏C.朝廷强化监察地方 D.刺史州牧位卑权重11.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归它管理。清政府的做法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意在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C.利于实现中外间平等交往 D.导致民间设厂高潮的出现12.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1918年产生出两半的社会主义,正如在帝国主义一个蛋壳中的两只鸡雏。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列宁意在A.阐述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 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 D.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13.1961年4月,中国与加拿大签订了第一个小麦贸易协议;从1961年6月至1963年12月底中国共从加拿大购买了600万吨(价值约合3.62亿美元)的小麦。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 B.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C.保障工业化建设速度 D.实现贸易的迅速增长14.“小小的三棱镜、时钟和地图竟成为藉以敲破中国森严的思想堡垒的法宝”,这得益于A.遣唐使 B.粟特人 C.传教士 D.留学生15.谈及中国古代某一位思想家,清代学者刘献廷评价“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 B.陆九渊 C.顾炎武 D.王夫之16.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 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17.周灭商后,周公提出“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的政策,于是周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悦)”。这表明周武王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善于接纳大臣意见C.采取以殷治殷的策略 D.严格防范商代后裔18.下面为山东省陵县农民增收统计表年份合作社户数比单干时收入增加的户数与单干时收入相等的户数比单干时收入减少的户数10%11%—20%21%—30%30%以上小计195217840012321953272527052151906814195422194014465492271623616180195535987187185544942484874240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农村经济中出现了平均主义倾向B.农民的生产收入得到了普遍增长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农村活力19.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战争的影响 B.经济政策的影响C.“左”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20.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齐、鲁、燕在下图中的正确位置分别是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⑥ D.②③①21.“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22.如图是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非公有制企业在解决城镇人员就业中重献巨大B.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C.公有制企业是安置城镇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D.企业薪酬机制不一导致城镇人员就业不公平23.“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以上两段文字均选自《罪己诏》,其发布者应是: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24.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25.1933年上海《申报月刊》发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专题征文讨论。收到的26篇论文或随笔中,主张走西方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法和统制经济的占绝大多数。这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B.知识界要求增强国力的迫切愿望C.国民党的统治失去民众支持D.中共根据地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26.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27.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这表明A.美国电气、钢铁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B.垄断组织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C.“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消费市场D.经济“繁荣”促使股票投机活跃28.明朝《东林列传》中记载:明太祖“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这段材料表明A.儒学始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B.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加强思想控制C.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宗派之争D.当时统治者注重民众的儒学家庭教化29.下边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铁路网逐渐建成背景下铁路运输成本的变化表。然而,在此情况下,农场主却对铁路和铁路公司不满。这反映出()A.铁路运输危机农业生产安全 B.交通现代化降低了农业生产利润C.铁路投资导致农业成本上升 D.农场主未适应工业化推动的大市场30.“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到一八九八——一九一四年间先在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在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欧美国家在经济领域出现了A.垄断资本,巨型企业 B.大财阀,小型企业C.大政府,小社会 D.大帝国,大财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探索出来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未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严厉批评。李立三有坚定的城市中心观念,加上他对当时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我们知道这个时期爆发了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国内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中原大战,所以他认为革命高潮到来了。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点名批评了主张“以农村中心”的毛泽东。他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死命。”材料二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的主张。……到1930年,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人数发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而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30年时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形成各自观点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在实施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其对中国近代革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回顾中共革命道路的探索,给我们什么启示?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鸿章1876年某一奏折写道:“窃谓西洋制造之精,实源本于测算格致之学,奇才迭出,月异日新,即如造船一事,近时轮机铁胁,一变前模,船身愈坚,用煤愈省,而行驶愈速。中国仿照皆其初时旧式,良由师资不广,见闻不多……止能循规蹈矩,不能继长增高。即使访询新式,孜孜效法,数年而后,西人别出新奇,中国又成故步,所谓随人作计终后人也。”请问:(1)李鸿章这番议论与他怎样的经历有关?(2)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制造”方面有哪些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基本条件有哪些?(3)你如何看待上述李鸿章的观点?33.英国崛起“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大国衰落之鉴》262请回答:(1)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2)17世纪英国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表现在哪里?(3)19世纪英国主要创造了哪些辉煌的成就?(4)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你认为验证着怎样的历史规律性?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从项羽到陈胜均以楚地名义反秦,说明楚国旧地并不认同秦朝统治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秦亡原因,排除C项;题干不能体现楚地人民统一全国的愿望,排除D项。故选A。2、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史记》《前汉书》中对职业等级的记载变化,反映了汉代儒士地位的提高,B正确;重农抑商思想与儒学地位变化无直接关系,A错误;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故C说法错误;D与材料无关。3、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祝词》提出不但要革新道德、学术,而且也要革新服饰风格,这表明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在此之前道德底线并未被突破;C、D两项都被包含在A选项中,不能全面的概括材料信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殖民当局通过实施新税则压制北美殖民地发展,引发北美殖民地民众的反抗独立斗争,“侨民”指移居美洲的欧洲白人,此时已经形成美利坚民族,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A【解析】

橄榄枝象征生命与和平,晨曦象征美好的未来,体现这一作品具有象征主义特征,A正确;绘画体现了个人情感,这有浪漫主义色彩,排除B;画作特征描述未凸显光色变化,排除C;画作人物和背景更具有写实特征,而非怪诞夸张,排除D。6、B【解析】根据题干和解读选项可知,A项是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B项是指尖兵利器这些不祥和的东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与墨子提出的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主张意思相近,正确。C项是韩非子的以法治国主张,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是指军事问题是国家的重要问题,他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以对军事问题忽略,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7、C【解析】

漫画反映了美国将制造业迁回本国,英国脱离欧盟,这是逆全球化现象,C正确;英国的行为与霸权主义无关,排除A;多极化趋势指的是多个政治经济实体的崛起,显然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B;美国的行为不属于挑战区域集团化,排除D。8、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漫画主要体现了冷战时期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敌视态度,这种敌视也反映到艺术创作领域,表明当时两大阵营意识形态领域对立严重,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多极化趋势,A选项错误;B选项中“完全控制”的说法绝对,排除;C选项与史实明显不符,欧洲复兴计划取得了成功,排除。故选D。9、C【解析】

让孔子穿上西装指借孔子宣传西方思想,与维新派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符合,故选C;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混合到儒家思想中,发展成新儒学,“西装”不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西装,而是指带有西方的色彩,排除A;朱熹没有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排除B;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不是给“孔子换上西装”,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联系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分析解答。10、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两汉时期的刺史主要职责是郡守执行中央政策的情况及是否有违法行为,凸显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A正确;材料与地方吏治败坏无关,B排除;监察地方只是材料的表现,C排除;材料未涉及刺史的地位,D排除。故选A。11、A【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交事务增多,建立专门的外交机构成为必然,而总理衙门的成立促进了我国外交的近代化,A项正确;总理衙门主管与外国相关事务,没有经济职能,排除B;总理衙门最终导致中国外交的半殖民地化,C项夸大了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影响,排除;D项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12、C【解析】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等信息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强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相对德国经济更加落后,在经济落后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社会主义革命更容易取得成功,说明列宁对俄国国情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意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C项正确;材料内容阐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18年”,十月革命在1917年已经胜利,D项错误。13、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前期,中国从加拿大购置大量小麦的主要目的是要缓解当时严重的粮食危机,B选项正确;1961年,中国尚未调整对外策略,同加拿大进行经济联系的目的,不是为了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A选项错误;1960年代前期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从国外购置大量粮食不是为了保障工业化建设的速度,更不是为了实现贸易的迅速增长,CD两选项错误。14、C【解析】

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使天主教的势力在欧洲逐渐缩小,他们转而向东方传教,材料反映的就是其传教中采用的手段,C正确;遣唐使是唐朝时期日本和朝鲜政府派往唐朝的使者,A错误;粟特人是前6--前4世纪波斯帝国的居民,B与材料无关;中国历史上的留学生开始于洋务运动,D与材料无关。15、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王夫之认为“元气”是万物之本,而“元气”是永恒的,故D项正确;朱熹、陆九渊为南宋理学与心学的代表人物,与题干无关,排除AB两项;顾炎武为江苏人,主张经世致用,排除C项。故选D。16、D【解析】

由材料信息“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共和重昭,阴霾肃清”可知,各界民众因为共和制度失而复得而倍感珍惜,这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得人心,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席卷全国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国民的民主参政意识,B选项排除;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17、C【解析】

材料表明周天子派遣商朝贵族后裔管理殷商的百姓,这体现了以殷治殷的策略。C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地方控制力度的加强,A错误;接纳周公此次建议不代表经常接纳大臣意见,B错误;材料表明周武王重用了商代后裔,D错误。故选C。18、D【解析】

材料表明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后的收入总体上增加较为明显。由此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当时存在着比单干时收入相等和减少的农户,“普遍增长”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故选D。19、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949年到1952年中国粮食产量上升,主要和土地改革有关,从1953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苏俄从1921年到1925年粮食产量回升,主要和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有关,因此二者体现的是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正确;苏俄在1921年后国内处于和平状态,A排除;中国在1958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和左倾思想有关,不适合苏俄,C排除;苏俄农业集体化道路是在1928年后推行的,D排除,故选B。20、D【解析】

西周建立后,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称为“封邦建国”.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②,建齐国;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鲁,都城曲阜③;封宗室召公于燕,都城在“蓟”(今北京)①,故D项符合.21、A【解析】

材料“小东西……哭哭啼啼……欢欢喜喜……笑嘻嘻”这些对人丰富情感的描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A选项正确。现实主义的笔调往往冷静客观,与该段文字所展现的风格不符,B选项错误。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C选项排除。印象主义强调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D选项排除。22、A【解析】

就图表“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分布图”信息可知,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国有单位就业所占20.65%,集体单位占1.99%,其余比例都是分布在非公有制企业,这说明非公有制企业在解决城镇人员就业中重献巨大,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分布”,而不是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B不是材料主旨;C与材料不符;D与材料无关。23、D【解析】

依据“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可知,该条约是1901年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此时的皇帝是光绪帝,故D正确;道光帝时期签订的是《南京条约》,割让的是香港岛,排除A;咸丰帝时期签订的是《北京条约》,割让的是九龙司,排除B;同治帝签订是《马关条约》,割让的是岛等,排除C。故选D。24、C【解析】

“地理大发现”和“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故选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A错误;B项“资本”不是材料主旨,且资本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没有体现,排除;D项中“新航路开辟”不是材料主旨,且“经济结构”的相关内容也没有直接涉及,排除。25、B【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材料未涉及国民政府的统治失去了民心支持,故C错误;材料只是统计发表的论文,看不出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表明中共根据地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D项错误;从表中统计的论文来看,只有一篇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其他均支持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而此时的苏联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即斯大林模式,知识分子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认可,表明知识界要求增强国力的迫切愿望,故B正确。故选B。26、B【解析】

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B项,A项“工业化稳步前进”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C项生产关系改革在5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只有B项符合题意。27、D【解析】

材料反映了短时间内纽约股票交易所股市“繁荣”,股票价格高涨,结合材料时间“1929年夏季”,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前夕,美国经济“繁荣”促使股票投机活跃,故答案为D项。当时钢铁工业并非属于新型工业,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垄断组织,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消费市场的状况,排除C项。28、B【解析】据材料记载,明太祖以朱熹的理学为正宗,只允许学者阅读儒家经典著作,这说明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以加强思想控制,故B正确;汉武帝时,儒学开始受到统治者的推崇,A错误;“一宗朱子之学”指统一以朱熹的理学为正宗,并非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宗派之争,B错误;材料并非强调家庭教育,D错误,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联系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分析,适应了统治阶级加强思想专制的需要。29、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铁路是工业化的产物,它使产地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运输成本降低,但是农场主却对铁路和铁路公司不满,说明农场主能适应工业化推动的大市场,因此D选项正确;农业生产安全、生产利润和成本的变化材料均未体现,且这些关系并不成立,排除。故选D。30、A【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一八九八——一九一四年间”即可判断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垄断有关,故A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与垄断资本【详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李:城市中心论;原因:毛:①中国国情:半殖半封的中国,敌人在城市与农村的力量发展不平衡。(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②汲取教训:一系列城市起义的失败。李:①革命形势:内(军阀混战)外(经济危机)的有利条件促成革命高潮的到来。②成功经验: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2)措施: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3)①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③要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解析】

(1)观点:依据材料一中“李立三有坚定的城市中心观念……所以他认为革命高潮到来了。”信息可得出李立三主张“城市中心论”。依据材料一中“李立三点名批评了主张‘以农村中心’的毛泽东。”信息可得出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原因:依据材料一中“李立三有坚定的城市中心观念,加上他对当时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所以他认为革命高潮到来了。”信息结合所学从革命形势、苏联的成功经验等方面说明李立三形成其观点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中“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探索出来了革命新道路”信息结合所学从中国国情、革命经验及教训等方面说明毛泽东形成其观点的原因。(2)措施:依据材料二中“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人数发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而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指出毛泽东采取的措施。影响:结合所学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等方面说明这些措施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外国经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等方面说明启示。32、(1)经历:开办洋务企业/主持洋务事业/洋务派代表人物。(2)成就:制造出蒸汽轮船、火车,建成铁路等等。条件:外商在华设立的轮船公司、制造和引进的近代交通工具,提供了实物技术与经营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