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青龙小学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青龙小学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运用(41分)
1.(2023五下·眉山期中)看拼音,写词语。
夏日的午后,明明跟着cíxiáng的祖父来到了西瓜地,挑了一个gǔnyuán的大西瓜。祖孙俩suíyì地坐在一棵大yīngtáo树下。祖父shúliàn地把西瓜切成了小块儿,红彤彤的瓜瓤中间夹着黑珍珠般的籽儿。明明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yóuzhōng地说:“真甜!”
2.(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蚌壳(bàngké)调度(tiáodù)澄澈(chéngchè)
B.旖旎(qǐnǐ)徘徊(páihuái)踉跄(liàngqiàng)
C.呐喊(nàhǎn)咆哮(páoxiào)颤抖(zhàndǒu)
D.埋怨(mányuàn)审视(shěnshì)踌躇(chóuchú)
3.(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妒忌泄露胸膛神机妙算
B.都督蝴蝶棚带半夜三更
C.特殊蚂蚱水寨一声不抗
D.锻练昼夜慰问肃然起敬
4.(2022五下·诏安期中)下面词语的古今说法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舍——旅店B.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C.郎中——医生D.榜文——科举发榜的名单
5.(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春时的紧张劳动气氛,做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B.《稚子弄冰》中“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的“磬”指的是一种像钟的乐器。
C.《凉州词》一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颓丧消沉。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说子女微弱的孝心,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慈母的恩情。
6.(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项是()
A.一遇到困难就抓耳挠腮,这就是个别同学学习生活的写照。
B.这块石头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望台,在这里放哨最适合不过了。
C.每次老师提问时,同学们都七手八脚的抢答。
D.他乡那美妙绝伦的月亮,在我眼里仍比不上家乡的小月亮。
7.对下面句子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A.手术台上的沃克医生。B.手术台上双手颤抖。
C.沃克医生双手颤抖。D.沃克医生一向从容镇定。
8.(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外貌描写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猪八戒)
B.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关羽)
C.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张飞)
D.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林黛玉)
9.下面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刚才班里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D.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10.(2023五下·眉山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照样子,运用对比进行仿写)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用具体的事例写一写“静”)
深夜,真的太安静了。
(3)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照样子,写一写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
11.(2023五下·眉山期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游子吟》是一首思乡诗,表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绿林好汉的形象,如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武松等。
(3)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都是搜集资料的好方法。
(4)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5)“月出惊山鸟”一句运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
12.(2023五下·眉山期中)根据所学内容填上空。
(1)童年的无忧无虑令人羡慕。“,“是范成大诗中孩子种瓜的童趣“,”是雷震眼中牧童横坐牛背晚归的自在。
(2)爸爸游泳很厉害,每次游泳比赛都能得第一,早已。这次王叔叔约爸爸参加冬泳比赛,爸爸又获得了第一名。当我和妈妈问他比赛结果时,他说:“。“(填谐音歇后语)
(3)陆游用“,表述了未见祖国统一的遗憾;王昌龄则“,”表述了将士们的凌云壮志。
(4)为了保家卫国,许多革命战士毅然奔赴前线,哪怕葬身异国他乡也无怨无悔。这不正是“,”的写照吗?
二、阅读与理解(29分)
(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面是XX小学200名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的调查统计表,请你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XX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
漫画
科幻小说
文学名著
时文杂质
13.从表格的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4.看了这份调查统计表,你对这些同学有什么建议呢?
15.你最喜欢上述表格中哪一类课外书?请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向同学介绍。
(2023五下·眉山期中)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环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6.选文中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是。
17.仔细阅读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你认为沃克医生口吃的原因是()。
A.没见过这样的病人,担心自己做不好手术
B.被病人不施行麻醉的理由震惊了
C.怕病人不能忍受手术的剧痛
18.仔细阅读选文第5自然段,这一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沃克医生进行描写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表现,我们可知当时沃克医生的心理()
A.头一次遇见这样的病人,很紧张
B.害怕,怕做不好这台手术
C.怕手术的剧痛病人忍受不住
19.在文中找出描写手术过程中病人表现的语句,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多选)
A.病人非常坚强,能承受手术的剧痛
B.手术很痛苦
C.病人很紧张
20.选文第8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出病人。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出沃克医生对病人的情感。
(2023五下·眉山期中)课外阅读。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附近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四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21.画横线的部分对小姑娘的、、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又的心理。
2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
23.文中有一处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请你找出来。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的品质。
24.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第二次跪是。(多选)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了军情紧急
C.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
D.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是要深化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三、快乐习作(30分)
26.(2023五下·眉山期中)写作(二选一)
(1)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
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情感。
(2)他——了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写出他的内心。把题目补充完整。
解析解答部分
1.慈祥;滚圆;随意;樱桃;熟练;由衷
拼音;词形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书写完要检查所填的词语是否符合语境。注意“祥、滚、樱、熟、衷”等字的书写。
故解析为:慈祥;滚圆;随意;樱桃;熟练;由衷
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D
拼音
A选项,“调度”的拼音是“diàodù”。有误。
B选项,“旖旎”的拼音是“yǐnǐ”。有误。
C选项,“颤抖”的拼音是“chàndōu”。有误。
D选项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A
词形
A选项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B选项,"绷带”与布有关,“绷”的偏旁为"纟"。有误。
C选项,"一声不吭"与说话有关,所以是“吭”。有误。
D选项,“锻炼"的"炼"为火字旁的"炼"。有误。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D
词义
阅读各项中词语,ABC三项中对词语古今对照的表述是正确的,
D项中“榜文”指官府的公告,这项表述中与现代意思的对应不一致。
故解析为:D。
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解答。
5.D
课文内容理解
A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该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有误。
B项,“敲成玉磬穿林响”出自唐代诗人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有误。
C项,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有误。
D项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熟读课文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才能做好此类题目。常见的出错点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
6.C
成语
本题考查的学生对词义的理解。A“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本句指遇到难题的焦虑,因此A选项正确。
B.“天造地设”意思是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本句指石头很合适,不必再加工,因此B选项正确。
C.“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回答问题不能用“七手八脚”来形容,故C选项错误。
D.“序齿排班”意思是按年龄大小排成顺序。本句指按年龄大小拜年,D选项正确。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要理解选项所给成语的意思,然后把意思放进题目的语境中看是否符合。选择不符合语境的一项即可。
7.C
课文内容理解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这句话一是沃克医生虽然异乡从容镇定,但是面对没有使用麻醉剂的刘伯承,他的双手有些颤抖,阅读各项,应该选择C项。
故解析为:C。
题目考查对课文中句子的正确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做出正确选择。
8.B
文学文化常识
A项,“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人物是张飞,不是猪八戒。有误。
B项正确。
C项,“耳如蒲扇”的人物是猪八戒,不是张飞。有误。
D项,“面若中秋之月”“鬓若刀裁”的人物是贾宝玉,不是林黛玉。有误。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9.C
修改病句
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述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⑥前后矛盾。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⑨指代不明。
A:用词不当,把“猛烈”改为“热烈”,即: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热烈。
B:缩句后变成:品质浮现脑海中。品质是不能对应脑海的,可以改成:他那高大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正确。
D:此题是一对多,删掉“是否”,即: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努力。
故解析为:C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0.(1)饭店里的饭再好吃,也比上妈妈做的饭好吃。
(2)静得能听见蟋蟀的叫声,静得能听到黄狗的呼噜声,静得能听到露珠从叶子上掉落下来的声音。
(3)平时吃晚饭的时候,小强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可是今天他却一声不吭,只顾低着头吃饭。
句子排序、仿写
(1)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中,将“外地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相比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据此用对比的手法仿写句子。
(2)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用具体事物的反应突出“静”,写一个排比句即可。
(3)本题考查了情景写话。例句写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根据要求,用上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写几句话。
故解析为:(1)饭店里的饭再好吃,也比上妈妈做的饭好吃;(2)静得能听见蟋蟀的叫声,静得能听到黄狗的呼噜声,静得能听到露珠从叶子上掉落下来的声音;(3)平时吃晚饭的时候,小强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可是今天他却一声不吭,只顾低着头吃饭。
本题考查了句子仿写、对比、情景写话。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述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11.(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1)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文学常识。《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孟郊早年漂泊无依,贫困潦倒,很大年纪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常年的漂泊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诗,主要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而不是抒发思乡之情。错误;
(2)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文学常识。豹子头指的是林冲,而不是武松。武松的绰号是行者,错误;
(3)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文学常识。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都是搜集资料的好方法。正确;
(4)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文学常识。汉字字体主要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错误;
(5)“月出惊山鸟”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错误。
故解析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12.(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歇后语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符合语境。“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的《村晚》。意思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符合语境。
(2)本题是根据题目内容,填写出有谐音的歇后语,通过阅读内容,第一个歇后语应该填写为: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第二个歇后语应该填写为: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符合语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符合语境。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意思是战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赞颂了官兵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由“毅然奔赴前线,哪怕葬身异国他乡也无怨无悔”可知符合语境。
故解析为:(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外甥打灯笼——照旧(舅);(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背诵积累和对歇后语的理解识记能力,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13.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是漫画。
14.建议同学们多看一些文学名著、时文杂志等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5.我最喜欢文学名著这一类课外书。我想向大家介绍《西游记》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面临重重险阻,四人虽性格各异,但他们团结一心,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这本书描绘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并教会我面对困难时要不畏艰险。
图文信息阅读
本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3.本题考查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在200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有112名学生看漫画,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所以可以得出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漫画这一结论。根据表格得出的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故解析为: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是漫画。
14.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整理和语言表述的能力。本题是第一题的延续,我们可以将第一题作为参考依据来回答。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故解析为:建议同学们多看一些文学名著、时文杂志等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5.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语言表述。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可以任选表格中的一类课外书来作答。同学们在回答此题时,可以简单介绍所选书籍的内容、吸引自己的地方以及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人生道理。
故解析为:我最喜欢文学名著这一类课外书。我想向大家介绍《西游记》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面临重重险阻,四人虽性格各异,但他们团结一心,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这本书描绘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并教会我面对困难时要不畏艰险。
16.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17.B
18.A
19.A
20.经历痛苦后的努力一笑;敬佩、赞叹
记叙文
本题考查的是课内阅读《军神》。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6.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从文中的“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这句话中可找出解析,即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是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故解析为: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1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划横线句子“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说沃克医生竟有点儿口吃。根据语段内容,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沃克医生竟有点儿口吃的原因是被病人不施行麻醉的理由震惊了。
故解析为:B
18.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第5自然段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这一段是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对沃克医生进行描写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表现,我们可知当时沃克医生的心理是头一次遇见这样的病人,很紧张。故选A。
故解析为:动作、神态、语言;A
19.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从文中的“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段话描写出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表现。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病人非常坚强,能承受手术的剧痛。表现出手术很痛苦。故选A、B。
故解析为:AB
2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文中的“勉力一笑”这个词语表现出病人经历痛苦后的努力一笑。最后一段中的话画横线句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体现出沃克医生对病人敬佩、赞叹的情感。
故解析为:经历痛苦后的努力一笑;敬佩、赞叹
21.外貌;动作;神态;对馒头充满渴望;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
22.他们知道了自己抢的馒头是给前线正饿着肚子拼命杀敌的士兵们的,对此感到非常内疚
23.“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深明大义
24.AC;BD
25.C
记叙文
本文主要写押运车队被弹坑迫停,车上粮食被饥民抢夺,在一位小女孩的带动下,饥民们还回了粮食并推动了车辆。可是这位小姑娘,一个平凡的生命,为了让那些国军有馒头吃,有力气去打鬼子,宁可自己挨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文章以此讴歌了战争中牺牲的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可知,这是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从“抓、咬、望”可知,这是对小姑娘的动作描写。从“惊骇”可知,这是对小姑娘的神态描写。展现了小姑娘对馒头充满渴望、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
故解析为:外貌;动作;神态;对馒头充满渴望;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抢的馒头是给前线正饿着肚子拼命杀敌的士兵们的,对此感到非常内疚。
故解析为:他们知道了自己抢的馒头是给前线正饿着肚子拼命杀敌的士兵们的,对此感到非常内疚;
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描写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可知,这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深明大义的品质。
故解析为:“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深明大义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可知,大胡子少校此时的“跪”是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心痛的。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团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可知,这次“跪”是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故解析为:AC;BD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A、B、D正确。C.有误,文章主要写小姑娘宁可自己挨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文章以此讴歌了战争中牺牲的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
故解析为:C
26.(1)我长大了这天,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因为我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自我约束。
星期天上午,爸爸妈妈都要加班,只剩我一个人在家。起床后我自己穿好衣服,洗净脸刷完牙,看见餐桌上摆着我的早饭和妈妈留的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我和爸爸中午才能回来,你要认真完成作业,不要上网玩游戏。
我吃完早饭,就开始在书房写作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渐渐地感觉握笔的手越来越酸痛,可是作业才做了一半。唉,我疲惫地伸了个懒腰。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我的好朋友凡凡打来的。她说:“我现在上网呢,你也上线吧,咱们一起去奥比岛玩游戏。”我脱口而出:“行啊!我马上就开机。”放下电话,我一个箭步冲到电脑前。刚要打开电源,突然想起了妈妈的嘱咐,我犹豫了。内心中一个小声音悄悄地说:“玩一会儿吧,反正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又看不见,只要自己不说,他们“我”对游戏的事情就不会知道。"可是另外一个小声音却坚定地反驳说:“作业没做完就不能玩游戏,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怎么办呢我的内心就像一壶烧开的水不停地翻滚着,玩游戏的冲动就如同强大的水蒸气。随时都可能把壶盖顶开。最后我咬了咬嘴唇,下定决心不玩了。我给凡凡打了个电话说:“对不起,我要先完成作业,不玩游戏了。”一阵沉默后,凡凡说了句“我真佩服你”就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觉得心里像卸下了一块石头,轻松无比,而且还有一点儿胜利者的自豪,我终于克制住了自己贪玩的欲望。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2)她生气了妈妈平时很少生气,但一生气,你就没有好果子吃。
那是寒假里的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爸爸、妈妈有事要外出,交待我做完当天的作业才能休息。他们出去后,我正准备做作业,好朋友打电话要我出去玩,我放下电话,什么也没想就出门玩去了。
我们一起玩钓鱼,一起捉迷藏,一起到公园荡秋千……整整玩了一天才回家。回到家里,妈妈问我干什么去了,我告诉她和同学一起玩去了。妈妈走到我身旁,用手摸着我的脑袋亲切地说:“和同学一起玩我不反对,但是要把握一个度,不要只顾玩,自己应该做的事都给忘了,我给你布置的作业,你做完了没有”“还没有,我明天会做的。”我说。妈妈用手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说话算话,下次不准这样了"。
第二天,尴尬无情的闹钟声把我从甜美的梦乡里吵醒了。我起了床,妈妈走过来对我说:“芸儿,快去做作业。”我又说:“妈妈,我好困,明天再做行吗”妈妈这回可生气了,只见她把脸一沉,怒目圆睁:“你昨天说明天做,今天又说明天做,那有那么多明天,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明天有明天的事。”从来没见过妈妈发这么大的脾气,我吓得半天不敢做声。
我做完了作业,羞愧地交给妈妈看,妈妈看完后,脸色立刻由阴转晴。
叙事
(1)这次的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要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把事情的经过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且写出“那一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感受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选好了事情,要想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必须把事情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先回忆事情的经过,再在稿纸上列一个提纲,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出来,如早上、中午、晚上,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起因、经过、结果等。
(2)本题为半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他(她)了”为题写一篇习作。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1)开头:开门见山,点明自己长大的一刻。中间: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2)结合题目要求,本文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可以记叙一件往事,也可以描述一段经历,只要是影响过你的人都可以写。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1)小通过拒绝玩游戏这件事,表现自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战胜自我,中心突出,真
实可信。文章运用内心两个声音对话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自己的矛盾心理,心理描写细腻、传神,把自己的成长过程写得具体生动。
(2)文章记叙了妈妈生气的过程。习作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特点。情感真挚,语句通顺。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青龙小学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运用(41分)
1.(2023五下·眉山期中)看拼音,写词语。
夏日的午后,明明跟着cíxiáng的祖父来到了西瓜地,挑了一个gǔnyuán的大西瓜。祖孙俩suíyì地坐在一棵大yīngtáo树下。祖父shúliàn地把西瓜切成了小块儿,红彤彤的瓜瓤中间夹着黑珍珠般的籽儿。明明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yóuzhōng地说:“真甜!”
慈祥;滚圆;随意;樱桃;熟练;由衷
拼音;词形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书写完要检查所填的词语是否符合语境。注意“祥、滚、樱、熟、衷”等字的书写。
故解析为:慈祥;滚圆;随意;樱桃;熟练;由衷
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蚌壳(bàngké)调度(tiáodù)澄澈(chéngchè)
B.旖旎(qǐnǐ)徘徊(páihuái)踉跄(liàngqiàng)
C.呐喊(nàhǎn)咆哮(páoxiào)颤抖(zhàndǒu)
D.埋怨(mányuàn)审视(shěnshì)踌躇(chóuchú)
D
拼音
A选项,“调度”的拼音是“diàodù”。有误。
B选项,“旖旎”的拼音是“yǐnǐ”。有误。
C选项,“颤抖”的拼音是“chàndōu”。有误。
D选项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妒忌泄露胸膛神机妙算
B.都督蝴蝶棚带半夜三更
C.特殊蚂蚱水寨一声不抗
D.锻练昼夜慰问肃然起敬
A
词形
A选项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B选项,"绷带”与布有关,“绷”的偏旁为"纟"。有误。
C选项,"一声不吭"与说话有关,所以是“吭”。有误。
D选项,“锻炼"的"炼"为火字旁的"炼"。有误。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2022五下·诏安期中)下面词语的古今说法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舍——旅店B.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C.郎中——医生D.榜文——科举发榜的名单
D
词义
阅读各项中词语,ABC三项中对词语古今对照的表述是正确的,
D项中“榜文”指官府的公告,这项表述中与现代意思的对应不一致。
故解析为:D。
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解答。
5.(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春时的紧张劳动气氛,做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B.《稚子弄冰》中“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的“磬”指的是一种像钟的乐器。
C.《凉州词》一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颓丧消沉。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说子女微弱的孝心,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慈母的恩情。
D
课文内容理解
A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该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有误。
B项,“敲成玉磬穿林响”出自唐代诗人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有误。
C项,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有误。
D项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熟读课文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才能做好此类题目。常见的出错点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
6.(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项是()
A.一遇到困难就抓耳挠腮,这就是个别同学学习生活的写照。
B.这块石头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望台,在这里放哨最适合不过了。
C.每次老师提问时,同学们都七手八脚的抢答。
D.他乡那美妙绝伦的月亮,在我眼里仍比不上家乡的小月亮。
C
成语
本题考查的学生对词义的理解。A“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本句指遇到难题的焦虑,因此A选项正确。
B.“天造地设”意思是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本句指石头很合适,不必再加工,因此B选项正确。
C.“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回答问题不能用“七手八脚”来形容,故C选项错误。
D.“序齿排班”意思是按年龄大小排成顺序。本句指按年龄大小拜年,D选项正确。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要理解选项所给成语的意思,然后把意思放进题目的语境中看是否符合。选择不符合语境的一项即可。
7.对下面句子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A.手术台上的沃克医生。B.手术台上双手颤抖。
C.沃克医生双手颤抖。D.沃克医生一向从容镇定。
C
课文内容理解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这句话一是沃克医生虽然异乡从容镇定,但是面对没有使用麻醉剂的刘伯承,他的双手有些颤抖,阅读各项,应该选择C项。
故解析为:C。
题目考查对课文中句子的正确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做出正确选择。
8.(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列外貌描写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猪八戒)
B.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关羽)
C.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张飞)
D.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林黛玉)
B
文学文化常识
A项,“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人物是张飞,不是猪八戒。有误。
B项正确。
C项,“耳如蒲扇”的人物是猪八戒,不是张飞。有误。
D项,“面若中秋之月”“鬓若刀裁”的人物是贾宝玉,不是林黛玉。有误。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9.下面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刚才班里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D.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C
修改病句
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述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⑥前后矛盾。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⑨指代不明。
A:用词不当,把“猛烈”改为“热烈”,即: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热烈。
B:缩句后变成:品质浮现脑海中。品质是不能对应脑海的,可以改成:他那高大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正确。
D:此题是一对多,删掉“是否”,即: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努力。
故解析为:C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0.(2023五下·眉山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照样子,运用对比进行仿写)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用具体的事例写一写“静”)
深夜,真的太安静了。
(3)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照样子,写一写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
(1)饭店里的饭再好吃,也比上妈妈做的饭好吃。
(2)静得能听见蟋蟀的叫声,静得能听到黄狗的呼噜声,静得能听到露珠从叶子上掉落下来的声音。
(3)平时吃晚饭的时候,小强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可是今天他却一声不吭,只顾低着头吃饭。
句子排序、仿写
(1)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中,将“外地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相比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据此用对比的手法仿写句子。
(2)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用具体事物的反应突出“静”,写一个排比句即可。
(3)本题考查了情景写话。例句写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根据要求,用上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写几句话。
故解析为:(1)饭店里的饭再好吃,也比上妈妈做的饭好吃;(2)静得能听见蟋蟀的叫声,静得能听到黄狗的呼噜声,静得能听到露珠从叶子上掉落下来的声音;(3)平时吃晚饭的时候,小强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可是今天他却一声不吭,只顾低着头吃饭。
本题考查了句子仿写、对比、情景写话。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述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11.(2023五下·眉山期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游子吟》是一首思乡诗,表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绿林好汉的形象,如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武松等。
(3)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都是搜集资料的好方法。
(4)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5)“月出惊山鸟”一句运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1)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文学常识。《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孟郊早年漂泊无依,贫困潦倒,很大年纪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常年的漂泊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诗,主要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而不是抒发思乡之情。错误;
(2)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文学常识。豹子头指的是林冲,而不是武松。武松的绰号是行者,错误;
(3)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文学常识。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都是搜集资料的好方法。正确;
(4)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文学常识。汉字字体主要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错误;
(5)“月出惊山鸟”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错误。
故解析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12.(2023五下·眉山期中)根据所学内容填上空。
(1)童年的无忧无虑令人羡慕。“,“是范成大诗中孩子种瓜的童趣“,”是雷震眼中牧童横坐牛背晚归的自在。
(2)爸爸游泳很厉害,每次游泳比赛都能得第一,早已。这次王叔叔约爸爸参加冬泳比赛,爸爸又获得了第一名。当我和妈妈问他比赛结果时,他说:“。“(填谐音歇后语)
(3)陆游用“,表述了未见祖国统一的遗憾;王昌龄则“,”表述了将士们的凌云壮志。
(4)为了保家卫国,许多革命战士毅然奔赴前线,哪怕葬身异国他乡也无怨无悔。这不正是“,”的写照吗?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歇后语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符合语境。“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的《村晚》。意思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符合语境。
(2)本题是根据题目内容,填写出有谐音的歇后语,通过阅读内容,第一个歇后语应该填写为: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第二个歇后语应该填写为: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符合语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符合语境。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意思是战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赞颂了官兵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由“毅然奔赴前线,哪怕葬身异国他乡也无怨无悔”可知符合语境。
故解析为:(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外甥打灯笼——照旧(舅);(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背诵积累和对歇后语的理解识记能力,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二、阅读与理解(29分)
(2023五下·眉山期中)下面是XX小学200名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的调查统计表,请你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XX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
漫画
科幻小说
文学名著
时文杂质
13.从表格的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4.看了这份调查统计表,你对这些同学有什么建议呢?
15.你最喜欢上述表格中哪一类课外书?请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向同学介绍。
13.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是漫画。
14.建议同学们多看一些文学名著、时文杂志等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5.我最喜欢文学名著这一类课外书。我想向大家介绍《西游记》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面临重重险阻,四人虽性格各异,但他们团结一心,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这本书描绘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并教会我面对困难时要不畏艰险。
图文信息阅读
本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3.本题考查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在200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有112名学生看漫画,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所以可以得出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漫画这一结论。根据表格得出的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故解析为: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是漫画。
14.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整理和语言表述的能力。本题是第一题的延续,我们可以将第一题作为参考依据来回答。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故解析为:建议同学们多看一些文学名著、时文杂志等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5.本题考查的归纳点为语言表述。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可以任选表格中的一类课外书来作答。同学们在回答此题时,可以简单介绍所选书籍的内容、吸引自己的地方以及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人生道理。
故解析为:我最喜欢文学名著这一类课外书。我想向大家介绍《西游记》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面临重重险阻,四人虽性格各异,但他们团结一心,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这本书描绘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并教会我面对困难时要不畏艰险。
(2023五下·眉山期中)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环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6.选文中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是。
17.仔细阅读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你认为沃克医生口吃的原因是()。
A.没见过这样的病人,担心自己做不好手术
B.被病人不施行麻醉的理由震惊了
C.怕病人不能忍受手术的剧痛
18.仔细阅读选文第5自然段,这一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沃克医生进行描写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表现,我们可知当时沃克医生的心理()
A.头一次遇见这样的病人,很紧张
B.害怕,怕做不好这台手术
C.怕手术的剧痛病人忍受不住
19.在文中找出描写手术过程中病人表现的语句,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多选)
A.病人非常坚强,能承受手术的剧痛
B.手术很痛苦
C.病人很紧张
20.选文第8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出病人。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出沃克医生对病人的情感。
16.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17.B
18.A
19.A
20.经历痛苦后的努力一笑;敬佩、赞叹
记叙文
本题考查的是课内阅读《军神》。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6.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从文中的“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这句话中可找出解析,即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是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故解析为: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1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划横线句子“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说沃克医生竟有点儿口吃。根据语段内容,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沃克医生竟有点儿口吃的原因是被病人不施行麻醉的理由震惊了。
故解析为:B
18.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第5自然段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这一段是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对沃克医生进行描写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表现,我们可知当时沃克医生的心理是头一次遇见这样的病人,很紧张。故选A。
故解析为:动作、神态、语言;A
19.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从文中的“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段话描写出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表现。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病人非常坚强,能承受手术的剧痛。表现出手术很痛苦。故选A、B。
故解析为:AB
2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文中的“勉力一笑”这个词语表现出病人经历痛苦后的努力一笑。最后一段中的话画横线句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体现出沃克医生对病人敬佩、赞叹的情感。
故解析为:经历痛苦后的努力一笑;敬佩、赞叹
(2023五下·眉山期中)课外阅读。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附近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四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21.画横线的部分对小姑娘的、、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又的心理。
2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
23.文中有一处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请你找出来。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的品质。
24.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第二次跪是。(多选)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了军情紧急
C.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
D.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是要深化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21.外貌;动作;神态;对馒头充满渴望;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
22.他们知道了自己抢的馒头是给前线正饿着肚子拼命杀敌的士兵们的,对此感到非常内疚
23.“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深明大义
24.AC;BD
25.C
记叙文
本文主要写押运车队被弹坑迫停,车上粮食被饥民抢夺,在一位小女孩的带动下,饥民们还回了粮食并推动了车辆。可是这位小姑娘,一个平凡的生命,为了让那些国军有馒头吃,有力气去打鬼子,宁可自己挨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文章以此讴歌了战争中牺牲的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可知,这是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从“抓、咬、望”可知,这是对小姑娘的动作描写。从“惊骇”可知,这是对小姑娘的神态描写。展现了小姑娘对馒头充满渴望、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
故解析为:外貌;动作;神态;对馒头充满渴望;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抢的馒头是给前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合同模板集锦六篇
- 2024年版短期租房合同样本
- 2024年版智能家居玻璃胶采购与供应合同
- 大班社会教案4篇
- 公司市场部工作计划模板
- 客服人员个人工作总结总结计划
- 2021-2026年中国抗贫血药铁剂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一年级语文老师述职报告
- 2022年中职教师工作计划个人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
- 2024焊接工艺规程
- 外研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Unit1~6共6套学业质量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 药理学期末试卷
- 小学高年级课后服务 scratch3.0编程教学设计 一阶第27课 植物大战僵尸-僵尸来袭教学设计
- 2024年人民日报社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85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
- 沈鼓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南平武夷高新技术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检查表
- 2024小英新人教版PEP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测评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