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衡岳记李承箕

今庚申十一月,予自白沙至临蒸,南望诸峰,魂爽飞驰,不旁身矣。与豫章涂公、永丰

郑公俱。自是月之哼日,礼神岳祠,栖,焉。各更衣,会天宇新霁,人人自觉神形快健。由东

北观水帘洞,止寿宁宫。半江目:“此境隔世,何谢桃源?世短心长。吾不能明,目极心醉

而去。半江,涂公用苫也。由西南历诸峰,即上封。冰雪凝树,风撼树如甲马声,冰片随

落叶下,大石取而餐之。予日:“无乃冰齿寒乎?''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予两肩臂

已起粟,大石即解绵裕衣二袭,曰:“借子也。郑公,别号大石也。上祝融峰,下飞仙桥,

上明轩,半江目:"登高临深,吾亦不能还。‘‘止上封。上封南十里许,为比和洞,有王野人,

业箍桶,大石使召来,萎黄须发,单弊孽衣。问之,已独居洞三十余年。又问:“毋停学考?

见何境界耶?”日:“非释非老,不知为善恶,何境界见也?”大石将赠米帛,目:“夜床

鞋脚,公等知乎?”长揖而去。侵晨,踏霜菅,观初日于扶桑台,风冷冷四至,两耳若著针

错。西行由鸡鸣岩马祖庵,庵中有往时大石示从游诸生诗。庵西天柱峰,有僧岩居,食生菜,

百结衣如粟穗,见人即膜拜,默默而已。南行数里,予独观南台寺故址,叹曰:“此非僧守

澄之盛庐乎?”南台之南有紫虚阁,问诸道士,悉不省。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

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携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少憩文定西廊,候行礼。是夕各止行所。

诸所过两公辄留题,予则和之,而歌于山中相乐也,不复卷崖题名。故凡峰峦崖洞,大小奇

怪高下之胜,纪载于先民者,悉略之云。

[注]子廉,宋时人。苏轼《率子廉传》:本衡山农夫,愚朴不逊,人谓之“率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

长啸/

B.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

长啸/

C.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

长啸/

D.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

长啸/

第1页共9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古代月相纪日法的一种称谓。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为“晦

B.别号,又叫“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取的。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C.“汝何为者”与“仁以为己任”(《〈论语〉十二章》两句的文言句式不同.

D.磨崖,即摩崖,指在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古人有游览景物并摩崖题诗的习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游衡山的二位先生把衡山看作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冰雪也成了他们磨炼自己的

意志的工具。

B.衡山的“王野人'’和"岩居僧'’都过着朴素甚至贫穷的生活,但他们并未因此自卑而改变

现状。

C.本文与《登泰山记》都写了“观日出”的情节,但《登泰山记》中的描写要详细生动得

多。

D.作者在南台寺旧址中辨认出守澄和尚的遽庐,并向紫虚阁的道士提及此地,但他们

都说不知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各更衣,会天宇新霁,人人自觉神形快健。

(2)予日:“无乃冰齿寒乎?’‘大石日:“此所以厉吾肠胃也。”

5.本文标题为“游衡岳记”,主要"记”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令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

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

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

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目:“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

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日:“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

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睁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目:“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

闻之,亦退而谋日:“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

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奉为义。是其故何也?目:上之所以

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

第2页共9页

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

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口:寻住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

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

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

名不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闵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

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

意。故土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辛而恶不生,则

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B.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C.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D.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中,“众”意为“增多”“使……众多”;“今上举义不辟

疏”中,“辟”通“避”,意为“避开”“回避”。

B.“皆竞为义”中,“竞”意为“最终”;“美章而恶不生”中,“章”通“彰”,意为“彰显”。

C.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

亦置卿、大夫、士等。

D.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

《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8.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

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

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

第3页共9页

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

动地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2)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10.请指出第三段中“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西土服”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

要分析其效果。

第4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C2.C3.A4.(1)各自更换了衣服,恰逢天空刚刚雪后初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情

愉快、身体轻捷。

(2)我问他:“难道冰块不冰牙齿吗?“大石先生说:“这是磨炼我的肠胃的方法啊!”5.①

记载了与同游者在衡山的游览行为。②记载了衡山上的景物和人物。③记载了自己游衡山的

感受。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那些世间的寺庙名胜,还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很少被人们了解了。假使还有率子廉那

样的人醉卧于这里的山林之中,又有谁还能认出他呢?为此我长叹了一声。

”……见于人",是状语后置句,“于人”是后置状语,与前面的谓语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D;

“醉卧其间''是"醉卧(于)其间''的省略句,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句式的能力。

C.”两句的文言句式不同”错误。两句的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前一句正常语序为“汝为何者句意:你是做什么的?/后一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

句意: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

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同游衡山的二位先生把衡山看作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错误。从原文“半江日「此境隔世,

何谢桃源?世短心长。吾不能明,目极心醉而去。’半江,涂公别号也”和“大石日:‘此所以

厉吾肠胃也”'可知,原文是说涂先生把衡山看作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郑先生把冰雪当作磨

炼自己的意志的工具。而非“二位先生”都这样认为。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会”,恰逢;“霁”,雪后初晴;“自觉”,宾语前置,觉得自己;“神形快健”,心情愉快、

身体轻捷。

(2)“予”,我;“无乃……乎”,难道……吗;“所以",用来……的方法;“厉”,磨炼。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予自白沙至临蒸,南望诸峰,魂爽飞驰,不旁身矣。与豫章涂公、永丰郑公俱……”"礼

第5页共9页

神岳祠,栖焉”“由东北观水帘洞,止寿宁宫''等可知,记载了作者与同游者在衡山的游览行

为。

从“冰雪凝树,风撼树如甲马声,冰片随落叶下”“为比和洞,有王野人,业箍桶,大石使召

来,萎黄须发,单弊孽衣……”“侵晨,踏霜菅,观初日于扶桑台,风冷冷四至”“庵西天柱峰,

有僧岩居,食生菜,百结衣如粟穗,见人即膜拜,默默而已'’等可知,记载了衡山上的景物

和人物。

从“风冷冷四至,两耳若著针错”“夫灵源胜迹……为之一长啸”等可知,记载了自己游衡山的

感受。

参考译文:

今年十一月,我从白沙出发到临蒸去,从南面远望衡山的各个山峰,感觉神清气爽,心

魄飞驰,好像灵魂已经不在身体里面了。(我)和豫章府的涂先生、永丰县的郑先生一起去(游

览衡山)。在这个月的阴历最后一天,祭祀了神岳祠,我们就住在了衡山。各自更换了衣服,

恰逢天空刚刚雪后初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情愉快、身体轻捷。从东北方向的山路去观赏

水帘洞,在寿宁宫停下来。半江先生说:“这个地方远离尘世,哪里比不上世外桃源呢?人

生短暂,但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既然)我不能完全达到人生的目标,(那就)欣赏美丽的景

色心醉神迷后再离开吧!"半江,是涂先生的别号。沿着西南方向的山路游览了几座山峰,

接近了上封。冰片和霜雪凝结在树枝上,风吹动树木的时候发出的巨大声响就像披着铠甲的

战马在跑动,冰片随着落叶掉落下来,大石先生捡起冰块吃了下去。我问他:“难道冰块不

冰牙齿吗?"大石先生说:“这是磨炼我的肠胃的方法啊!"我的两肩和胳膊上冻得起了一

层小疙瘩,大石先生马上脱下他的两肩夹衣,对我说:“借给你穿吧。”郑先生的别号是大

石。登上祝融峰,走过飞仙桥,又来到了明轩,半江先生说:“山高谷深,(太危险了,)(今

天)我没有能力回去了。”就在上封停下来。上封往南十多里的地方,是比和洞,(洞中)住

着一个姓王的农夫,以箍桶为业,大石先生让人叫他过来,(农夫的)头发又干又黄,粗麻的

衣服单薄破旧。询问他之后才知道,他已经在洞中独自居住了三十多年。又询问他:“你是

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姓王的农夫)回答说:“我不信佛不修道,也不明白什

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能有什么人生感悟呢?"大石先生想送给他一些粟米和布帛,(姓

王的农夫)说:“(送给我粟米和布帛)就像夜里睡觉的时候还穿着鞋袜一样,各位先生明白

这个道理吗?”(姓王的农夫)深深地作了个揖后扬长而去。天快亮的时候,我们踏着结满霜

雪的野草,在扶桑台欣赏初升的太阳,凛冽的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两个耳朵就像针刺般的

疼痛。往西走从鸡鸣岩到达马祖庵,庵中有过去大石先生写给曾经跟随他游览衡山的年轻人

第6页共9页

的诗。庵的西面是天柱峰,有一个和尚在岩上居住,吃生菜,破烂的僧衣像粟米的穗子,见

了来人就跪拜,沉默无语。往南走几里路,我独自观赏南台寺旧址,感叹道:“这里不是守

澄和尚的蓬庐吗?”南台寺的南面有一个紫虚阁,我询问阁中的几位道士,他们都不知道(蓬

庐)这个地方。那些世间的寺庙名胜,还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很少被人们了解了。假使还有

率子廉那样的人醉卧于这里的山林之中,又有谁还能认出他呢?为此我长叹了一声。在文定

西廊休息了一会儿。等待行礼。这天晚上我们在各自的居所休息。凡是游览过的地方涂、郑

两位先生都有题诗,我也写了和诗,并且在山中一起高兴地歌唱吟咏,不再在山崖上题名刻

字。凡是以前的人记载过的峰峦崖洞以及各种不同的景致,都省略了没有记录。

6.D7.B8.B9.(1)先前我们所凭仗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

贫贱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

(2)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

功绩分发俸禄。10.该文段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更加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任用有德才的

士人,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这一观点。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就好像富足的人家,有高墙和很大的屋子,墙修完了,谨慎地在墙上开一扇门,有盗

贼进入,关闭他进来的门再寻找他,盗贼就无从出去了.

“高墙深宫"做“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故排除AC;

“谨上为凿一门”中“上”作“为凿一门”的状语,解释为“在上面”,所以此处不能分开,故排除

B。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句意: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

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

B.错误。“皆竞为义”中,“竞”为“竞相,争相句意:都争先做合乎道义的事。/美善彰显而

丑恶杜绝。

C.正确。

D.正确。

故选Bo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错误,从文中来看,“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

第7页共9页

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恃”,依赖,凭仗;”者……也”,判断句;“举义”,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

(2)“以德就列”,按德行来排列位次;“以官服事”,按官级担任职务;“以劳殿赏”,按照

功劳来决定赏蜴;“量功而分禄”,衡量功绩分发俸禄。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和论据作用的能力。

第三段“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西土服”列举了“尧”“禹”“汤”等人的例子,使

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本段开头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断予之令",即圣王任用有德才的人不受身份限制;

列举事例之后墨子提出“故得士则谋不困……则由得士也“,即总结前面事例中圣王任用有德

才士人的益处。由此可知,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如果任用有德才的士

人,就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

参考译文:

墨子说:“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

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增加了。何况

贤能的人又具有敦厚的德行,善辩的言谈,广博的学识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而社稷

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赘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的贤能

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增加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合乎道

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接

近。”因此,国家中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这话,都回来商量说:“先前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

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与君

主关系亲密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与君主的亲密关系,如今

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在君

主身边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