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总复习《水与溶液》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海洋中最多的物质B.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生活中通过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硫酸铜C.金刚石D.蒸储水
3.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储B.吸附C.静置D.过滤
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碘和汽油B.碘和酒精
C.高镒酸钾和汽油D.高镒酸钾和水
5.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102)来杀菌消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4B.+2C.+4D.+5
6.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
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酸碱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C.只有水能做溶剂,溶质都是固体D.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7.盐酸是HC1的水溶液。下列关于HC1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HC1气体由H*、构成B.用途:浓盐酸常用来做干燥剂
C.生产:工业上可用氯化钠来生产盐酸D.性质:将HC1气体通入水中,所得溶液pH>7
8.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Na*、SO:、Cu2+B.Mg"、Na*、SO;\Cl-
C.Fe3\Ba,NO;、CKD.NH:、SO:、0H\NO;
9.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B.H\Ag\CO;、NO
A.K\MnO4.Na\H*3
C.Na*、Ca2\CO;、NO;D.Na\Mg'Al3\CE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进行判断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11.盐酸和硫酸都是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的瓶塞,可观察到瓶口有白雾
B.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说明盐酸无腐蚀性
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向浓硫酸中慢慢注入水
D.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12.取一定质量CaCL与盐酸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
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0碳酸钠粉末质量
A.溶液pH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020145潟度七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七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将t七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20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4.如图为氢氧化钠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0
20
00
80
60
40
20
B.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无关
C.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七时,将20gNaOH放入40g酒精中,能形成60g溶液
15.KNOs的溶解度曲线如1图所示。在50°C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形成KNOs溶液,再降温至20°C,
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2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溶解度g
f固体的质量g
20
0t时间,s
2图
A.加入的KNO3质量为51.6g
B.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C.降温过程中KN0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D.20°C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有溶质31.6g
1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k、CaCXh、NaOH,Ba(OH)2、BaCLNa2s0,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
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k,一定含有CaC0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zSO,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至少有3种固体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可有5种情况
17.已知:氯化氢(HC1)的水溶液是盐酸,谟化氢(HBr)的水溶液是氢谟酸,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淡化
氢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收集漠②塞紧胶塞(胶塞带③挤压胶头④拔掉胶头
化氢气体有吸有水的滴管)
请根据上述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淡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
B.澳化氢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C.若将紫色石蕊溶液改为酚歆溶液,可看到蓝色喷泉
D.试管内液体的pH<7
18.甲、乙、丙、丁四家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溶质成分如下表所示,通过如图所示流程将废水处理为
中性后排放。则括号中由上到下的顺序是
厂家甲乙丙丁
废水中的主要成分CuC12HC1Na2c。3NaOH
()厂废水---------►A一气体
池
()厂废水(过量)—►一酸性溶液—1同一中性
<)厂废水---------►B—►碱性溶液-
()厂废水(过量)—►池—►沉淀物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丙、乙、丁、甲D.丙、乙、甲、丁
二、非选择题
19.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g,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o
(2)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用规格为(填“10”“50”或
“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
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o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0.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co:
石灰石H:O
(1)①碳酸钙在医疗上可用作剂。
②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③过筛与过滤类似,其目的是拦截(壤“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七
①50°C时,三种物质的翻'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
②若要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
③将60°C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C,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O
21.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除可用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晾晒海水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
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MgCl2),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
如图。
(1)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填“烧杯”“漏斗”或“玻璃棒”)。
(2)固体甲中所含有的难溶性物质为和CaC03。
(3)往溶液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的目的是o
(4)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取生理盐水
650g,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4.35g,计算该生理盐水
的溶质质量分数o(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2.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作为“太空教师”,在空间站中开设了“天宫课堂
他们在轨演示的太空实验,激发起大家追寻"科学梦''"航天梦”的
热情。
①航天员王亚平通过化学实验“变”出五色的奥运五环,这个化学实验用到的试剂有CH3co0H溶液、KI
溶液、KIO:溶液、Na?C。•,溶液,这四种溶液的溶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CH3COOHB.KIC.KIO3D.Na2CO3
②在空间站中有电解水制氧系统,该系统利用循环水制取氧气,从而使氧气可重复供人呼吸,而生成的氢
气可以与收集到的CO?在特殊反应器内转化为水和甲烷(CH4)O写出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
成水和甲烷(CH)的化学方程式:o
(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的溶解
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溶
解
度
信
16k————
0tit:温度七
①在tjc时,Na2co3的溶解度为go
②在tJC时,向50g水中加入6gNa2c。3固体,经搅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③将t2°C时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jC,此时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相比较为(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23.《周礼•考工记》中载有“沫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蜃”(贝壳
灰,主要成分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使其与丝表面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物用水冲去,
从而可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
甲乙丙
(1)如图所示,步骤II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并对该溶液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证明该溶液中没有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02
1—
实验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证明溶液中没有
始终没有明显现象
稀盐酸
2K2c。3
【交流讨论】(1)同学们将实验结果与老师交流,老师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一定准确,原因是
(2)经过讨论,同学们又进行了实验3,请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有白色沉淀
证明溶液中有K2CO3
3________(填盐溶液名称)溶液产生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烧杯丙中澄清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延伸应用】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10%的K2CO3溶液pH=U.6,浓度为1%的KOH溶液的pH=13.2,
根据如图数据分析,选用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0
、3(
麻2
5
金2
斐0
15-
10..................................PH
024681012
不同pH值水溶'/对茧层丝
胶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24.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
(1)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瞅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色,接着用滴管滴入
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Na?SO4;猜想二:只有NazS。4和H2s。4;猜想三:只有Na?SO4和NaOH。
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理由是O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溶液管中滴加BaCL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二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拓展】
(3)借助传感器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
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的变化如下图,判断溶液X是
,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5.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
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中和反应的应用
(D《天工开物》中记载“石灰淹苗足”,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如果土壤呈酸性是因为有硝酸,写出氢
氧化钙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应用原理与其不同的是(填字母序号)。
A.服用含A1(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酸性废水
C.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
D.用稀氨水处理蚊虫叮咬处(含蚁酸)
【任务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
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
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溶
nA
液
的10
PH\
8
值,B
6\
4
2
\
0246810121416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图1
温度,七
21.0一
20.9
20.8/
20.7
/
20.6__/
20.5
01020303340时间达
图2
(2)如图1,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猷溶液,溶液呈.色。
(3)如图2,当33sWtW40s时,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写化学式)。
(4)由图1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o
【任务三】反思拓展
(5)有同学提出质疑,溶液温度升高,还可能是因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
应,实验方案是。
26.常温下,向盛有50gK0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滴加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如图所示。(说明:KC1溶液早中性)
pHf
50100
盐酸的质量/g
(1)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2)该K0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海洋中最多的物质B.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生活中通过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c
2.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硫酸铜C.金刚石D.蒸储水
【答案】D
3.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馆B.吸附C.静置D.过滤
【答案】A
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碘和汽油B.碘和酒精
C.高镒酸钾和汽油D.高镒酸钾和水
【答案】C
5.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102)来杀菌消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4B.+2C.+4D.+5
【答案】C
6.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
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酸碱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C.只有水能做溶剂,溶质都是固体D.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7.盐酸是HC1的水溶液。下列关于HC1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HC1气体由1、构成B.用途:浓盐酸常用来做干燥剂
C.生产:工业上可用氯化钠来生产盐酸D.性质:将HC1气体通入水中,所得溶液pH>7
【答案】C
8.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Na*、SO:、Cu2+B.Mg"、Na\SO?、CF
C.Fe3\Ba"、NO,、CKD.NH;、SO;\0H\NO,
【答案】B
9.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MnO4xNa\H*B.H\Ag\CO;、NO;
C.Na\Ca2\CO;、NO;D.Na\Mg,Al3\Cl"
【答案】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进行判断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B
11.盐酸和硫酸都是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的瓶塞,可观察到瓶口有白雾
B.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说明盐酸无腐蚀性
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向浓硫酸中慢慢注入水
D.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答案】D
12.取一定质量CaCk与盐酸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
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溶液pH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B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020145温度也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1/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将t七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20七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B
14.如图为氢氧化钠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无关
C.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七时,将20gNaOH放入40g酒精中,能形成60g溶液
【答案】C
15.KN03的溶解度曲线如1图所示。在50°C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形成KNO3溶液,再降温至20°C,
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2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固体的质量「g
31.6
1图2图
A.加入的KN03质量为51.6g
B.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C.降温过程中KN0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D.20°C时,100gKN03饱和溶液中有溶质31.6g
【答案】A
1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k、CaCO3,NaOH、Ba(OH)2、BaCL、NazSO,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
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0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h,一定含有CaC0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0H)2,一定不含有NazSO」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至少有3种固体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可有5种情况
【答案】D
17.已知:氯化氢(HC1)的水溶液是盐酸,漠化氢(HBr)的水溶液是氢澳酸,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演化
氢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收集漠②塞紧胶塞(胶塞带③挤压胶头④拔掉胶头
化氢气体有吸有水的滴管)
请根据上述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澳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
B.溪化氢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C.若将紫色石蕊溶液改为酚歆溶液,可看到蓝色喷泉
D.试管内液体的pH<7
【答案】C
18.甲、乙、丙、丁四家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溶质成分如下表所示,通过如图所示流程将废水处理为
中性后排放。则括号中由上到下的顺序是
厂家甲乙丙丁
废水中的主要成分CuC12HC1Na2c。3NaOH
()厂废水---------►A—气体
池I一酸性溶液一|同一中性
()厂废水(过量)—►
「一时枇、大.」1池一溶液
()厂废水---------*B-►碱性溶液一1
()厂废水(过蚩)—►池—►沉淀物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丙、乙、丁、甲D.丙、乙、甲、丁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9.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g,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
(2)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用规格为(填“10”“50”或
“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
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o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
(1)①.5.0②.45
(2)①.50②.偏小
(3)促进氯化钠固体溶解
20.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CO:
石灰石H:O
(1)①碳酸钙在医疗上可用作剂。
②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③过筛与过滤类似,其目的是拦截(壤“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潟度七
①50°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若要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
③将60。C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C,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o
【答案】(1)①.补钙②.CaO+H2O=Ca(OH)2③.放出④.大于
(2)①.甲>乙>丙②.加入适量溶剂或降温乙>甲>丙
21.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除可用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晾晒海水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
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
如图。
(1)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填“烧杯”“漏斗”或“玻璃棒”)。
(2)固体甲中所含有的难溶性物质为和CaCOs。
(3)往溶液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的目的是。
(4)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取生理盐水
650g,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4.35g,计算该生理盐水
的溶质质量分数o(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玻璃棒(2)氢氧化镁或Mg(0H”
(3)去除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0.9%
22.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作为“太空教师”,在空间站中开设了“天宫课堂
他们在轨演示的太空实验,激发起大家追寻"科学梦''"航天梦”的
热情。
①航天员王亚平通过化学实验'‘变”出五色的奥运五环,这个化学实验用到的试剂有CH3cOOH溶液、KI
溶液、KIO,溶液、Na2cO3溶液,这四种溶液的溶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CH3COOHB.KIC.KI03D.Na2CO3
②在空间站中有电解水制氧系统,该系统利用循环水制取氧气,从而使氧气可重复供人呼吸,而生成的氢
气可以与收集到的CO?在特殊反应器内转化为水和甲烷(CH4)O写出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
成水和甲烷(CHJ的化学方程式:。
(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和NaCl的溶解
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jc时,Na2co3的溶解度为go
②在tjC时,向50g水中加入6gNa2c0、固体,经搅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③将C时相同质量的Na?©。,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jC,此时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相比较为(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催化剂
【答案】(1)①.A②.4H,+CO,^-2HQ+CH4
(2)①.16②.56g③.后者大
23.《周礼•考工记》中载有“流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03)和“蜃”(贝壳
灰,主要成分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使其与丝表面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物用水冲去,
从而可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
贝壳灰;[加水,过滤]'草木灰
□步骤IH步骤n
甲乙
(1)如图所示,步骤n的化学方程式为o
(2)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并对该溶液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证明该溶液中没有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02
1—
实验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证明溶液中没有
始终没有明显现象
2稀盐酸K2c。3
【交流,讨论】(1)同学们将实验结果与老师交流,老师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一定准确,
(2)经口过讨论,同学们又进行了实验3,请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有白色沉淀
证明溶液中有K2c。3
3_________(填盐溶液名称)溶液产生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烧杯丙中澄清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延伸应用】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10%的K2CO3溶液pH=11.6,浓度为1%的KOH溶液的pH=13.2,
根据如图数据分析,选用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0
32(
5
2
0
15-7一・一
10—1—।----1----1----1—।PH
024681012
不同pH值水溶液对茧层丝
胶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答案】①.Ca(OH)2+K2CO,=CaCO3^+2KOH②.没有明显现象③.氢氧化钙④.
滴入的稀盐酸量不足,盐酸喇和氢氧化钾反应,无法判断是否有碳破钾⑤.氯化钢⑥.K2c。3和K0H
⑦氢氧化钾(K0H)
24.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
(1)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瞅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色,接着用滴管滴入
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NazSOq;猜想二:只有NazS。#和HzSO”猜想三:只有Na?SO4和NaOH。
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理由是O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溶液管中滴加BaCb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二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不合理,理由是O
【拓展】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医药学院《项目前分析和项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文理学院《生物信息学分析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遥感与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文学经典与语文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医用近代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攀枝花学院《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5届初三“停课不停学”阶段性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建设监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为工业物联网整体解决课件
- 入团志愿书表格(空白)
- 秘密花园读书交流会(课堂PPT)
- 安装工程开工报告表格
- 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测验考试题目(含答案)
- 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施工队用)
- Duncans 新复极差检验SSR值表
- 自卸车液压系统安装手册
- 商务部商业保理企业管理办法
- 初中英语语法-介词、连词.ppt
- 【精选】配电室安全管理制度精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