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样本_第1页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样本_第2页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样本_第3页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样本_第4页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中市十二五城乡化建设发展规划城乡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过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消费和产业升级战略之举。当前,国内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速破除城乡二元构造、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要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贯彻党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献、加快全省县域城乡化发展纲要,为加快我市城乡化进程,提高城乡化质量和水平,增进人口汇集、产业汇集和功能完善,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原则,在全面总结回顾了我市“十一五”期间推动城乡化建设发展成就、值得必定经验基本上,结合我市新修编“双百”都市总体规划,针对存在问题、十二五期间所面临机遇与挑战,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城乡化发展回顾(一)获得重要成效“十一五”是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不断创新体制、发挥潜能、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城乡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化发展战略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化发展最快时期之一,获得了明显成效。1、城乡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城乡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城乡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了“规模不断扩大、基本不断完善、产业不断汇集、科学有序发展”良好态势。“十一五”未,中心都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3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40.2万人;全市11个县城、132个建制镇、

个乡、

个街道办事处城乡常住人口达到了150.48万人,比增长27.72万人;城乡化水平达到了39.6%,超过了“十一五”城乡化发展规划目的(38%)1.6个百分点,5年间城乡化水平年均增长1.32个百分点,城乡化建设进入了迅速发展期。

2、城乡发展主轴逐渐形成、城乡体系框架初步构建“十一五”期间,在上版都市总体规划引导下,我市城乡体系构造得到了进一步优化,108国道沿线“百公里”“串珠式”一级城乡发展轴带已基本形成;汉江、210、316国道、阳安铁路沿线二级城乡发展轴带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城乡沿江、沿重要交通干道轴线发展空间布局特性逐渐显现,初步构建起了以中心都市为核心,城固、定军山为副中心,各县县城和沿江、沿重要交通干道重点镇为骨干,带动其他建制镇(乡)和重要集镇有序发展,构造合理城乡体系。3、一大批区域性重大项目建设,城乡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区域性,特别是中心都市一大批重大基本设施建设项目得到了有效实行,建设步伐得到了进一步加快。西汉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十天、宝巴高速、西成客运专线铁路相继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我市与我省西安、宝鸡,四川成都、重庆,湖北十堰、武汉、甘肃天水等大中都市,以及我市各县县城直接联系;汉天然气长输管线,中心都市污水、垃圾解决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基本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沿江各县县城污水、垃圾解决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使中心都市及各县县城都市及城乡能日臻完善,基本服务功能得到了不断加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4、公共设施逐渐配套完善,城乡综合承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良好机遇,加大了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力度,中心都市污水解决厂二期工程、垃圾解决厂工程、燃气工程、中心变电站陆续开工建设了市体育运动中心、市规划展览馆、高速客运中心、万邦时代广场、市广电大厦、市中心医院、3201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院住院大楼、汉中中学教学楼、大河坎龙岗中学等一大批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了中心都市功能;各县县城以创立“园林都市、卫生都市、文明都市”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了畅通工程、生态工程、点亮工程、文体工程、安居工程等“五大工程”及建设力度;按照省上确立重点镇“六个一”建设原则,大力推动了各重点镇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功能较为完善、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经济发展前景较为辽阔重点城乡,使中心都市、各县县城及各重点镇综合承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5、中心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对市域带动和辐射作用日趋明显“十五”期间,城乡化水平提高使城乡规模不断扩展,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强化了城乡对产业集聚功能,特别是中心城区,随着都市东、南、北三大出入口拓宽改造、都市一江两岸、天汉广场、天汉大道、益州路、南团结街、滨江路、石马立交、都市桥闸、西二环大桥、天汉大桥等一大批重大基本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中心都市功能日臻完善,都市品位有了明显提高,都市基本服务功能得到了不断加强,对周边城乡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3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已达到40.2万人,GDP86.5亿元,占全市20.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毕48.57亿元,占全市20.37%。(二)存在重要问题1、城乡化水平总体偏低,城乡化发展动力局限性“十一五”期末,我市城乡化总体发展水平尚落后于全省3.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落后重要因素是作为城乡化发展重要动力来源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基本薄弱,多数小城乡立足地方资源特色优势产业没有形成,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缺少吸引力。因而,加快城乡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增强城乡化产业基本,是加快推动我市城乡化发展核心所在。2、中心都市首位度不高,市域城乡化构造有待改进年末,我市常住人口达到了382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仅10.52%,首位度明显偏低。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不利于发挥辐射力带动全市城乡化发展。市域内城乡化水平过于均衡,城乡人口较为分散,小城乡数量多、发育局限性,难以产生高度极化辐射及集聚效应,也起不到承办都市辐射、带动乡村和县域经济发展作用。3、小城乡职能趋同,重点城乡优势不明显我市城乡现状大体分为五个级别:中心都市、副中心都市,县城、重点镇及普通性城乡。总体来说,上一级别城乡与下一级别城乡职能差别较为明显,五个级别城乡职能构造体系较为清晰。但第四级别城乡虽然在“十一五”城乡化发展规划中划定了10个,但由于基本设施建设历史性欠帐较多,自身发展潜及后劲局限性,规模依然相对偏小、区域分工不是很明确,合伙和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大某些所能承载依然是普通性集镇管理和区域性集贸职能,优势不明显,缺少具备一定规模、能相对带动区域性发展重点镇。4、城乡基本设施薄弱,城乡化质量有待提高当前,我市刚刚进入工业化起步阶段,经济实力不强,农业在产业和经济构造中所占比重偏大。地方财政缺少对城乡道路、供排水、垃圾解决等小城乡基本建设、公用设施必要投入,城乡基本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较为落后,社会服务体系水平不高,卫生环境也较差。区域性供水、排水等设施得不到有效改进,没有相应城乡污水、垃圾解决设施,对区域性生态环境没有形成有效保护与整治机制。5、非农产业拉力不明显,城乡发展动力局限性按照城乡化发展普通规律,第二、三产业发展是城乡化发展基本动力和后续动力。当前我市尚处在城乡化初期阶段,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我市全年完毕工业总产值366.00亿元,增长12.3%,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增速缓慢。工业公司以中小公司为主,缺少一批带动力强龙头公司,城乡工业增长值所占比重不高,工业化对城乡化拉动力不明显。

6、城乡化政策贯彻不够到位,综合调控作用有待增强“十一五”时期,我市针对加快城乡化进程提出了若干政策办法,保证了我市城乡化健康、迅速发展。但某些政策办法贯彻仍不够到位,在一定限度上影响了我市城乡化进程健康推动。如规划经费不贯彻,某些城乡总体规划未能按筹划编制;城乡间地区性、综合性协调机制贯彻不到位,在经济发展、产业构造、基本设施建设等方面不同限度上存在着构造趋同、重复建设等问题,制约了城乡迅速发展。二、城乡化发展条件分析(一)有利条件1.良好外部发展条件(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实行带来强劲动力。统筹区域发展、开发大西部是国家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布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化贯彻,西部各省市经济社会均得到了不同限度迅速、全面发展,当前正在进入全面提高产业层次、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增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阶段。这为我市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增进社会和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辽阔空间和强劲动力。

(2)区域增长极及经济区哺育带来多重辐射。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关中—天水、成—渝和北部湾三大经济增长区。西三角经济圈(西安—成都—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其经济总量与综合实力可以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相媲美,有望成为西部连接西南部最大经济增长极。我市北承西安,南接成渝,处在西三角中心位置,在产业发展、构造转型、外资运用等方面受到上述经济区以及以武汉为核心江汉经济区多重辐射,有助于我市率先实现突破发展。(3)国家大交通战略格局带来新发展机遇。依照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规划,我市位于京昆高速重要节点,十天高速、宝巴高速公路放射状核心区域,随着这两条高速及西成铁路客运专线相继建成与投运,我市将融入西安一小时交通圈,成都市两小时交通圈,并将成为我省5个交通枢纽之一。大区域交通条件历史性改进,将使我市可以在更大经济空间范畴发挥联系和影响作用,为我市带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4)陕南突破发展新格局构建产生新发展条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若干意见》精神,我市可以充分运用和发挥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后发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协调好发展和保护之间关系,实现我市在陕南率先突破发展。(5)国内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和外资投资方向转移带来新发展时机。国内沿海及东部地区依托其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迅速发展之后,土地及劳动力成本及一步加大,大量产业向内地,特别是向中西部优势发展区域转移步伐在不断加快;国际上外资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后期两次投资热潮后,在国内投资区域不断扩大,投资重点呈“北上西进”态势。特别是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以其优惠投资政策、丰富自然资源与便宜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掀起了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2、优越自身发展条件(1)独特文化资源条件:我市有着独一无二、久远而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可以通过进一步挖掘和打造都市历史文化内涵、整合与包装都市历史文化资源、提高都市历史文化价值,扩大都市历史文化影响方式,将沉睡近年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向国内外旅游者进行展示,做大做强旅游业,对接国内国际市场。(2)优越环境资源条件:我市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独特地理区位和良好生态环境孕育了区域内南北共生、丰富多样“生物基因库”资源。良好生态环境不但是都市赖以生存基本条件,更是得天独厚都市资源、资本和财富,是我市实现突破发展、建设“双百”都市一张王牌和后发优势。(3)雄厚产业发展条件:我市农产品种类丰富,产业规模较大,具备发展绿色产业基本;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我市布置和兴建了一大批以航空航天、兵器公司为主技术先进、设备精良、人才密集军工公司及配套单位,具备较高科技创新和生产制造能力,具备发展高科技产业研发优势和基本条件。(4)丰富人力资源条件:我市有着丰富劳动力资源,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2万人,市域人口相对输出59万人;居住在乡村人口233万人,占常住人口61%,农业劳动力相对较为富余。随着产业构造调节特别是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将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人口输出为我市培养了一批纯熟技术工人,且在城乡有着大量原三线国有公司纯熟产业工人,这对引进东部转移劳动密集型公司有着极大吸引力。(二)城乡化发展制约因素1、区域经济格局中呈现一定边沿化趋势:我市地处内陆腹地,远离海岸和国境线,虽属长江流域但因汉江梯级开发而不能通达至长江黄金水道;向北受到秦岭阻隔,向南有大巴山横亘,与西部大开发两条经济主轴带(陇海—兰新线、长江经济带)无缘,属于逐渐被边沿化区域之一。2、工业基本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我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较大,工业化限度不高,特别是制造业和当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全省来说虽然位于前列,但与全国特别是东部都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GDP虽然每年稳步增长,但生产总值,增速及人均GDP均处在全省下游水平。3、产业能级偏低,构造不够合理:1998年此前,农业在我市经济构造中始终处在主导地位,虽然1998年后来,我市基本实现了三次产业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且第一产业增长值所占比重比在逐年减少,但第一产业增长值所占比重依然达到22.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工业构造调节速度较慢,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趋同度高,构造能级低,竞争力不强,缺少能带动经济迅速增长高新产业和龙头公司,在一定限度上制约了我市城乡化迅速发展。4、城乡基本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政府财政可用于城乡基本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历史性欠账多,生产生活条件上存在着明显地区性差别,教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地区性差别更为突出,服务水平相称有限。加大城乡基本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城乡基本设施建设依然是我市推动城乡化发展重要任务之一。

5.对原有体制结识惯性依然存在,理念滞后。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构造体制影响,重都市、县城,轻乡镇思想观念和倾向还难以消除,乡镇、县城与都市在投入体制、保障体制、教诲体制、卫生体制等政策体制上差别还难以迅速消除;另一方面,出于对土地权益以及农村筹划生育政策等方面考虑,农民产生了新“恋土恋乡”情结,对推动城乡化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制约作用。

6、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既有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及就业制度依然带有城乡二元构造痕迹,城乡二元构造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消除农村人口城乡化现实障碍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乡就业问题和农民自身素质使农民对进城仍心存顾虑,影响了农民向市民转化。7、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当前,我市虽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具备相对较大环境容量,但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资源有限,随着都市扩张和工业区拓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越发凸显,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和省上引红济石工程实行,对我市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和环境因素必将成为制约我市推动城乡化迅速发展瓶颈。因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兼顾土地集约运用和生态环保,将是我市推动城乡化进程中临巨大挑战。

8、中心都市首位度偏低,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中心都市用地构造不合理,工业发展用地偏少且布局受基本农田、行政区划等因素影响较大,制约着中心都市做大做强,导致了中心都市规模偏小,与省内多数都市相比首位度偏低,中心都市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三、“十二五”城乡化发展指引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引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五个统筹”,按照因地制宜、节约资源、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坚持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共进,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做大做强中心都市,加快发展两翼副中心都市,夯实周边城乡群基本服务功能,构筑汉中盆地城乡发展区都市圈;打造都市核心工业汇集区、建设西部产业集聚区,发展北部及南部保护发展区,建设富有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加快全市工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重点镇建设,扶持区域性中心镇发展,有序推动农民向城乡集聚,工业向园区汇集,尽快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梯次发展模式,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市城乡化进程。(二)基本原则1、规划先行原则。以规划为指引,充分发挥规划前瞻性和科学性,注重城乡统筹规划,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用科学规划调控和引导城乡化健康发展。2、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完善城乡功能,改进人居环境,全面推动城乡化发展由量扩张转向质和量共同提高方面转化。3、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水土资源保护和集约开发,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发掘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提高资源运用率,为城乡化持续发展留有足够资源和空间。4、城乡化和工业化互相增进原则。大力实行工业强市战略,实现工业化推动城乡化,依托城乡化进一步提高工业化。通过城乡化建设引导要素汇集,合理调节产业构造和布局,增进工业当代化。5、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引原则。科学合理地拟定城乡化发展目的和工作重点,保持中心都市和小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乡承载能力,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6、体现城乡特色原则。保护好、开发好城乡历史和民族特色文化,实行严格保护办法,同步吸取当代文化精粹,使城乡具备鲜明时代和地方特色。四、编制根据、发展目的及重要指标(一)编制根据1、《汉中市都市总体规划》(—1020);2、《汉中市都市总体规划纲要》(—);3、《陕南城乡体系规划》(—);4、《陕西省城乡体系规划》。(二)发展目的力求在“十二五”期间,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化增长速度,缩短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城乡化水平达到50%,与全省城乡化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城乡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努力建设一种城乡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级别有序,在陕西乃至西三角经济圈内具备较强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能力,增进汉中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体系。——大都市1个:中心都市,人口规模达到85万人,用地规模达到85平方公里。——中档都市2个:勉县与城固,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7—18万人,用地规模达到17—19平方公里。——小都市2个:西乡、洋县,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用地规模达到11平方公里。——县城5个: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到6、6、5、2、1.2万人,用地规模分别达到7、6.5、5.5、2.5、2平方公里。——重点镇22个:分别是汉台区武乡镇;南郑县新集镇、青树镇;勉县新街子镇、老道寺镇、温泉镇、周家山镇;城固县桔园镇、上元观镇、龙头镇;洋县谢村镇、龙亭镇、马畅镇;西乡县沙河镇、古城乡、堰口镇;镇巴县渔渡镇;略阳县郭镇、白水江镇;宁强县阳平关镇、大安镇、青木川镇,镇区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5万人。——普通性建制镇83个,人口规模要分别达到0.5—1万人。(三)重要指标1、经济发展指标:保持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5%以上,总量超过1000亿元规模,人均GDP增速达18以上,达到2823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分别达到84亿元和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达到1018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达到11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5:45:40,使全市经济构造进一步优化,经济总量不断发展壮大。2、社会发展指标:到,社会稳定,教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条件有较大改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如下,总人口控制在390万人以内;高中阶段教诲和高等教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和35%以上;每千人拥有医生人数1.1人,每千人拥有医疗病床1.8张;城乡公司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障覆盖率分别达到97%、95%和95%以上。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3、居民生活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6.5%以上,分别达到27920元和8725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进,到,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有较大改进,居住、交通、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如下。4、城乡化水平:力求在“十二五”期间,城乡化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同期水平,到,全市城乡化水平达到50%,接近全省城乡化水平,缩短与全国城乡化水平差距,为到达到全国城乡化水平打好基本。5、都市建设指标:到,城乡新增供水能力32万立方米/日,县城以上供水普及率达到95%,县城以上都市供水安全保障及应急系统建立完善;县城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95%,中心城区天然气供气规模达到日供气18万立方米;都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都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都市交通中主体地位。6、生态环境指标:到,全市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省级环境质量目的,都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原则,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水环境按功能区达到国标,重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率不不大于80%;中心都市污水解决率达到95%,县城达到80%以上;中心都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达到9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达到8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80%。五、“十二五”城乡化建设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推动城乡化发展重要任务是:按照“五个统筹”、“三个集聚”原则,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加快汉中盆地城乡群一体化发展,尽快建立起以中心城区为核,以勉县、城固县为副核,洋县、西乡县城为依托,盆地区内各重点镇为辅助“汉中盆地城乡发展区”都市圈,引导人口与产业向汉中盆地区城乡群集聚;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依托汉江和将来三条市域高级别公路,进一步优化城乡体系构造,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东西两翼服中心都市和县城发展,尽快形成以汉江及西汉高速公路为纽带市域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主轴,以点带轴、以轴带面,尽快形成科学合理城乡空间格局;发挥重点镇引导作用,加快集约发展各具特色小城乡进程;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协调;推动产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多元化城乡经济;强化空间管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宜居城乡。(一)按照“五个统筹”、“三个集聚”原则,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原则,科学编制“双百”都市总体规划,全面完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市域、县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并以中心都市、县城总体规划为龙头,编制市域、县域城乡体系规划及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综合防灾等各类专项规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点、镇村居民点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农田保护空间布局、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和公共基本设施配备。推动工业向集中区集聚、农民向城乡集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聚,增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转变。认真编制重点镇、中心镇、普通性乡镇规划,合理拟定其空间布局与形态。加块市域、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及村级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贯彻贯彻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各项决定与布置,立足本地资源、环境和人文状况,科学编制市域、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市域、县域、镇域中心村;加快村级规划编制工作,突出重点、区位、文化和特色,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优先解决农民最关怀、最迫切生产生活问题,保证农民实惠。(二)按照“双百”城乡体系规划,科学构建城乡空间发展格局。按照“双百”都市总体规划拟定“一主两副,三轴四区”城乡空间体系构造,做大做强中心都市、积极发展两翼副核,倾力打造汉江及西汉高速公路沿线城乡空间发展主轴、十天及宝巴高速公路沿线两条次轴,哺育汉中盆地核心城乡群,打造南北特色城乡群,保护与开发西部城乡群,科学构建定位明确、分工合理、层次清晰市域城乡体系构架。1、以都市沿江发展为重点,做大做强中心都市按照“双百”都市总体规划拟定倾力打造衔接大西北与大西南枢纽、“西三角经济圈”产业格局重要节点、国内知名特色旅游休闲都市战略目的,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在整个市域经济社会及城乡化发展中龙头作用,加快都市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在今年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双桥”、“两场”、“三路”、“一阁”、“一带”、“一中心”等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基本上,继续:(1)以都市骨干道路交通为先导,完善都市综合交通网络。拓宽改造都市高速公路出入口,提高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连接线道路级别原则,打通都市内环线,完善都市中环、两纵、两横骨干交通网络,加密城区次干道路网,启动都市外环线道路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都市空间构造,拉大都市发展骨架,争取在规划期末,新建都市主次干道路80公里,使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路网密度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2)以一江两岸开发建设为重点,提高都市文化环境品位。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美丽都市”为目的,引导都市沿江发展,开工建设三级桥闸蓄水工程,全面完毕21公里滨江都市核心景观绿化带环线、朱鹮阁及其广场工程、西二环大桥上游生态休闲娱乐公园、濂水公园、桥闸下游生态湿地公园及龙岗遗迹公园建设任务,完毕东、西排洪渠、燕子河改造,坚定不移地做好“大树进城”、积极实行都市整容工程,全面提高宜居休闲都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实现宜居都市建设上大突破。争取在规划期末,使中心都市新增绿化面积达120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700公顷,水域面积8.3平方公里。(3)以新区建设及旧城区改造为抓手,优化都市空间布局。按照“双百”都市总体规划拟定中心都市“一江两区三组团”空间布局和都市“西进、东扩、南移、北优”发展战略,向西以滨江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带动北岸西侧龙江片区和南岸梁山片区发展;向东以城东新区开发、行政中心东移、汉中中学迁建、浦镇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金华片区,铺镇片区、柳林组团发展;向南以渔营片区开发、汉南大道建设为重点,带动周家坪组团发展;向北以火车站扩建、兴元湖片区开发、褒河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马寨片区发展,优化、整合宗营镇、河东店镇、褒城乡城乡功能及用地构造,建设石门组团,优化都市功能布局,全方位构建“双百”都市发展框架;以西汉三遗迹片区及东关风貌街区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完善旧城区都市功能,改进旧城区人居环境,提高旧城区都市品位。(4)以都市公共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提高都市综合承载力。积极推动“一中心(文化会展中心)、两校(汉中中学、汉台中学)、三院(天汉大剧院、市中医院、铁路中心医院)、四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十大社会公益性项目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完毕“气化汉中”一期工程、江南污水解决厂及中心城区、大河坎片区排水主干管网、老城区雨污分流制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建设铺镇污水解决厂、江北第二垃圾解决场工程,全面提高都市综合承载力。争取在规划期末,使中心城区都市天然气气化率达60%,都市污水集中解决率达95%,都市污水管道服务普及率达90%,都市垃圾无害化解决率达95%。2、依托区域交通优势,打造城乡空间发展主次轴。(1)一条主轴:以新建西汉高速公路为交通联系支柱,汉江丰沛水源以及两岸平整用地为依托,加强此发展轴上各城乡与高级别公路联系,强化市域自东向西洋县、城固、汉中、南郑、勉县宁强县及沿线重点镇发展,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倾力打造贯穿整个市域东西向城乡密集发展主轴。(2)两条次轴:一是依托在建宝鸡至巴中高速公路,按照延伸轴线、网络化发展方式,加快留坝县留侯镇、留坝县县城、勉县老道寺镇、长林镇、汉中市区龙江镇、南郑县梁山镇、周家坪镇、黄官镇等沿线城乡发展,倾力构建贯穿市域南北向城乡空间发展次轴;二是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依托在建十天高速公路,自西北向东南依次连接略阳县横现河镇、略阳县县城、接官亭镇、勉县县城、勉县周家山镇、同沟寺镇、新街子镇、老道寺镇、长林镇、中心城区铺镇、城固县柳林镇、城固县城、西乡县沙河镇、县城、杨河镇、古城乡、堰口镇等城乡,开工建设城固县县城与十天高速连接线,带动略阳县、勉县及西乡县沿线城乡发展,着力哺育贯穿市域西北、东南向城乡空间发展次轴。3、以交通为先导,加快汉中盆地城乡群一体化发展。以交通为先导,强力推动汉中机场、西城铁路客专、十天、宝巴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大西北与大西南联系,完善核心都市对外辐射通道,接轨西三角经济圈,提高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功能;以中心区城乡群道路网络建设为重点,引导“汉中盆地城乡发展区”定向集中发展,加快外围山区城乡、旅游区与高速公路、国道对接,实现中心都市与市域内其她城乡1.5小时可达,“汉中盆地城乡发展区”城乡群体系内各重点镇之间实现45分钟可达,高级别公路(高速及一级、二级公路)贯通所有中心城区和各县中心都市,二级或以上公路贯通所有重点镇,三级或以上道路贯通所有普通镇。4、采用非均衡发展模式,发展南北特色城乡群,保护与开发西部城乡群。采用非均衡发展模式,以拓展生态功能为主,完善北部秦岭保护发展区(坝县、佛坪及勉县、汉台区、城固、洋县北部区域)、南部巴山保护发展区(镇巴、西乡及勉县、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南部区域)城乡空间网络与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职能分工明确、级别规模有序、空间构造优化、生态环境优良城乡空间构造;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基本上选取具备一定开发前景、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城乡进行重点开发,积极扶持特色农产品、生态人文旅游综合项目开发,稳步推动略阳、宁强及勉县以西西部区域发展。(三)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小都市和县城基本设施建设1、加快发展东西两翼,提高综合承载力。——东翼(城固):以农副林特、机械加工业等老式优势产业为基本,依托既有城区,向西大力扶持柳林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都市功能,向南拓展其都市生态景观功能,向东、北方向优化都市空间布局、配套完善都市功能,将其倾力打导致市域东部副中心、生态环境良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至规划期末,将其发展成为人口规模达18万人,建城区面积达19km2,各项都市功能配套完善,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与中心都市辐射互动区域中档都市。——西翼(勉县):以高效无污染机械、冶金工业和特色旅游业等老式优势产业为主导,一江两岸开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调节江北老城区都市功能,向北拓展,沿江向东、西两侧拓展江南新城区,形成以既有汉江钢铁为龙头产业,定军山镇与武侯镇为都市核心景观功能区,生态环境良好市域东部副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至规划期末,将其发展成为人口规模达17万人,建城区面积达17km2,各项都市功能配套完善,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与中心都市辐射互动区域中档都市。2、加快区域小都市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1)洋县县城:重点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绿色蔬菜、有机食品、中药材产业基地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速县城产业和人口集聚;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长青华阳、朱鹮梨园、汉江百公里黄金水道、蔡伦之文化博物馆四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基本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加快县城一江两岸、洋州商城、洋州新区建设,开工建设县城污水解决厂、天然气管网工程,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拉大都市骨架,拓展其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特色都市,增强自我发展和对外辐射功能,发挥东北部小都市和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争取在规划期末,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并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市域东北部小都市发展目的。(2)西乡县县城:立足都市(县城)功能定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魅力茶乡、秦巴水城”为抓手,大力发展茶叶、肉类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快特色食品、建材、矿产品加工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县域循环工业;加快午子山风景名胜区、樱桃沟观光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哺育旅游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基本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以两河四岸综合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快滨河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拉大都市骨架,拓展其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倾力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美丽茶乡、国家山水园林都市、西部休闲度假胜地、市域东部经济强县”,增强对外辐射功能,发挥市域东南部小都市和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争取在规划期末,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并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市域东南部小都市发展目的。3、加快县城基本设施建设,增进县域城乡发展。(1)南郑县县城(周家坪镇):依托茶叶、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老式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天汉水城、黎坪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天汉水城运动休闲区、陕南国际会议中心、黎坪森林公园基本服务设施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基本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以交通为先导,加快县域骨干道路网、县都市政基本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增强自我发展和对外辐射功能,发挥中心城区西南部组团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争取在规划期末,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并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区西南部组团,川陕交界处汉中盆地城乡发展区旅游服务中心都市。(2)宁强县县城(汉塬镇):依托茶叶、特色农产品加工、矿产等老式优势产业,加快工业产业园区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汉水源深林公园、青木川景区、羌博文化产业园景区开发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基本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以交通为先导,加快县域骨干道路网、县都市政基本设施、七里坝新区、保障性住房、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特色都市,增强自我发展和对外辐射功能,发挥东北部小都市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争取在规划期末,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人口7万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市域西部,川陕交界处山水园林中心都市发展目的。(3)略阳县县城:依托略钢、大唐略阳电厂,整合境内铁、镍、金、铜等优势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铁矿石采选、冶炼、加工工业,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基地基本设施建设,增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五龙洞森林公园、嘉陵江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基本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以交通为先导,加快县域骨干道路网、县城、接官亭新区供水、污水解决厂、垃圾解决场等市政基本设施、体育运动中心、保障性住房、八渡河危房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特色都市,增强自我发展和对外辐射功能,发挥市域西北部,陕陇交界处商贸中心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带动作用。争取在规划期末,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人口7万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市域西北部,川陕交界处区域商贸中心,山城特色浓郁新型工业都市发展目的。(4)镇巴县县城:以石油天然气为总抓手,实现县域道路交通、旅游、服务业新突破,加快绿色产业园、矿产资源综合运用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全县特色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规模化开发;以“双十”规划为目的,加快县城骨干路网、污水解决厂、垃圾解决场等市政基本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特色都市,增强自我发展和对外辐射功能,发挥市域东南部,川陕交界处商贸中心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带动作用。争取在规划期末,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山城特色浓郁都市发展目的。

(5)留坝县县城:以旅游服务业为主抓手,加快张良庙景区、紫柏山森林公园、栈道漂流、营盘避暑山庄旅游开发项目基本设施建设,争取实现旅游“一业突破”;依托农副林特优势产业资源,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增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县域、县城道路网、污水解决厂、垃圾解决场等市政基本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山水园林特色都市,增强自我发展和对外辐射功能,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带动作用。争取在规划期末,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人口2万人,功能基本齐全、设施基本配套,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山城特色浓郁都市发展目的。

(6)佛坪县县城:以旅游服务为主抓手,大力实行“旅游兴县”战略,加快县城生态旅游、黑龙潭瀑布群景区、药子良羚牛观赏区、佛光寺景区及引汉济渭库区旅游开发项目基本设施建设;依托农副林特优势产业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增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交通为先导,加快县域、县城骨干道路网、污水解决厂、垃圾解决场等市政基本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山水园林特色都市,增强自我发展和对外辐射功能,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带动作用。争取在规划期末,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功能基本齐全、设施基本配套,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山城特色浓郁都市发展目的。(四)发挥重点镇引导作用,加快集约发展各具特色小城乡以重点镇为依托,有选取地推动城乡化建设。重点扶持汉台区武乡、南郑县新集、青树、勉县新街子、老道寺、温泉、周家山、城固县桔园、上元观、龙头、洋县谢村、龙亭、马畅等13个汉中盆地核心城乡群发展区重点镇,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辐射带动汉台区汉王、南郑县圣水、高台、黄官、红庙、濂水、勉县元墩、同沟寺、黄沙、金泉、阜川、城固原公、宝山、洋县湑水、戚氏、贯溪、磨子桥等17个区域中心镇发展;大力哺育西乡县沙河、古城、堰口、镇巴县渔渡、略阳县郭镇、白水江、宁强县阳平关、大安、青木川9个汉中盆地核心城乡群发展区周边具备一定辐射带动功能区域性重点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驱动北部秦岭保护发展区和南部巴山保护发展区其她具备区域性节点和纽带功能中心镇迅速发展。1、加大重点城乡基本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重点城乡道路交通建设,改进城乡交通条件。要加强过境公路建设和有关用地规划控制,解决好过境公路与城乡道路连接问题。提高城乡供水能力,城乡建设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提高城乡污水解决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水平,遏制城乡水环境恶化趋势。合理布局生活垃圾解决设施,全面提高城乡垃圾收集、运送、解决、处置和综合运用水平。加强城乡信息化建设,加快城乡“三电合一”建设步伐。加大部门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各关于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支持重点镇建设,实现重点突破,推动全局。2、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城乡汇集能力强化城乡总体规划指引功能,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约发展、示范带动原则,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城乡化着力点,坚持产业兴镇,构筑公司拓展、城乡发展双赢机制,发挥市场对各种资源有效配备作用,在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资源富集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体系和优势资源型工业体系,环绕中心都市、东西两翼副中心都市、小都市、县城、大型公司发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集中力量建设城乡工业集中区,引导各类项目和乡村工业向工业区集聚,加快重点镇经济发展。(五)积极稳妥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1、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努力改进农村环境面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规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对农村、农业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畴,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全面改进农村生产、生态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引导农民新村、道路、通信、环境、供水、卫生、文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布局、硬化道路、绿化村庄、净化河道、美化环境、改进农民生活水平,哺育新农民,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农村经济,增进城乡化发展,为提高城乡化水平提供主线动力。2、科学制定村镇体系规划,引导村镇集聚发展按照土地集约、人口集聚、产业集中规定编制好新农村整治规划,合理布局村镇,适时调节和形成合理村庄布局。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引导,以自然村为基本,努力推动新村建设。适度提高小城乡土地开发运用强度,拓宽生态空间,增进小城乡集聚发展。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建立村庄管理长效机制。着重解决好集体土地使用权无序流转、使用性质随意变化以及管理权限不清、建设混乱等突出问题,尽快变化城乡结合部建设布局混乱、土地运用效率低、基本设施严重短缺、环境恶化状况。在尊重农民意愿、有助于改进生产生活条件前提下,恰当进行迁村并点,建设农民新村,提高村镇建设用地运用率,节约使用土地。3、创造条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转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合力。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同需求,分类进行详细培训,指引就业。按照统筹城乡培训就业规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行规模,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发展壮大劳务输出产业。面向市场需求,建立灵活多样劳务人员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规模,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十二五”期末,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争取达到80万人以上。(六)推动产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城乡经济1、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一是稳定发展两大基本产业,充分运用和发挥既有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冶金建材劳动密集型基本产业比较优势,增进社会就业,夯实经济发展社会根基;二是大力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哺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工业、机械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旅游服务、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提高区域中心都市功能,为积极融入关中—天水、成—渝、西三角经济圈,承办西安、成渝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基本条件;三是积极哺育三大战略产业,科学把握产业演化趋势,超前哺育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型材料等绿色、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为我市城乡化发展提供产业、技术支撑;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按照资源运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规定,倾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航空及装备制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产业有机集聚,走“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汉中市绿色产业体系。2、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加快全市工业化进程。一是重点打造以汉中市经济开发区、铺镇工业园区、褒城装备产业园区、汉中(柳林)航空工业园区、汉江钢铁工业区、八一有色工业区、五郎高新工业园区、褒河站物流园区、大河坎物流园区为主导产业都市核心工业汇集区,提高全市工业发展水平;二是加快以略阳工业园区、宁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宁强工业集中区为载体西部产业集聚区建设,尽快将其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着力发展以洋县有机食品工业园和佛坪工业园区为主导北部秦岭绿色食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产业园区,以西乡千亩生态观光茶园、新型建材工业园和镇巴绿色产业园区为主导南部巴山绿色产业、机械和建材加工产业园区。3、以“汉文化”旅游品牌为龙头,增进第三产业发展。一是整合各类人文旅游资源,打造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特色“汉”文化游目地。二是以“田园山水、生态休闲”为突破口,构筑“一心一带,两线四区”发展格局,着力建设“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两大旅游产品体系,塑造“秦巴天府·水韵汉中”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汉中旅游发展迅速突破与提高。三是要运用当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提高老式服务业,加快发呈当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率和支撑力,重点抓好以交通、绿化为重点旅游基本设施建设,加快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开发,解决好吃、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问题,抢抓西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汉中区位能级实现重大提高机遇,迅速打造西部地区重要休闲旅游目地,尽快形成具备我市特色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全市新经济增长点。4、运用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外围交通环境改进,对于我市发展商贸流通业带来了千载难逢机遇。因而,加快建设基本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哺育物流公司,建立高效便捷物流服务体系,增进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将是我市此后一段时期该领域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按照“双百”都市物流园区规划,一是要倾力打造褒河、大河坎、铺镇三大物流园区。二是要以中心都市为核心,重点抓好涉及县城及中心城乡客运站及大型专业批化市场建设,以市场化带动城乡化,逐渐形成以中心都市为核心,辐射全市乃至周边地区大市场格局。六、加快推动城乡化对策办法(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动城乡化进程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关于部门要把实行城乡化战略作为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的重要举措。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立足于建设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化水平相适应城乡体系,认真抓好重要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以及规划实行进展督察,认真协调解决好城乡化发展过程中浮现问题。有筹划地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专项培训。要积极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城乡化建设重大意义,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怀、支持和参加城乡化建设良好氛围。2、加强规划监管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乡化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加大城乡建设与管理执法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都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调节认定制度、规划公示发布制度、规划实行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城乡规划政务公开,接受人大、政协、市民以及社会舆论监督。全面履行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对违背规划建设行为要追究关于人员责任。3、转变政府职能在推动城乡化进程中,政府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更好地履行宏观调控和建设监管职能,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进一步明确市、区(县、市)以及区(县、市)、镇政府之间,各部门在城乡管理中职责和权限划分,赋予重点镇更大自主权,逐渐发挥镇级政府在推动城乡化中重要作用。(二)发挥规划调控作用,增进城乡化健康发展1、加快城乡规划编制各级政府要在市域城乡体系规划指引下,加快城乡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编制,都市规划近期建设区域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并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运用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衔接和协调。采用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伙、公众参加、科学决策方式编制规划,保证规划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规划引导和综合调控,打破城乡阻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集约运用和基本设施共建共享,增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2、加强规划实行管理加强规划审批,规划修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