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蜀绣源于蚕丝。蚕丝织成丝绸,方有在绸缎上作画的蜀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蜀地有古蜀王蚕丛氏教民养蚕。建基于丝织品上的蜀绣是四川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这项纯手工技艺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先将颜色涂在肌肤上,称“彰身”,进一步刺在身上则称“文身”。发明衣饰以后,先是将颜色画在衣饰上面,后来发展成用针将彩丝绣在衣饰上,刺绣由此而生。
汉代以前,举国上下的织品上面只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绣,那就是蜀绣。“绣”——色丝刺加于帛上者。蜀绣在汉代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文人墨客不吝辞藻的激赞和史学家的平实记录。汉代著名辞赋家扬雄在《蜀都赋》中云“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足见汉时蜀绣作为一门小手工业的兴盛。西汉末刺
绣已成为“女工之业,覆衣天下”。汉武帝派张蹇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通过这条友谊之路,中国
的织、绣工艺品由东方传到西方,直到地中海沿岸,并因丝绸之路的进一步拓展而名扬海外。
3世纪末,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其所著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明确提出蜀绣与玉、金、银、珠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蜀绣之精美丝毫不亚于蜀锦之繁华。
唐代安史之乱后,章服等级制度瓦解,九品官员以上才有资格穿的丝布已成为庶民的日常衣料。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南诏国率兵侵蜀,蜀军兵败,南诏入锦城,不掳掠财物,却掠走大批锦工、绣工和漆工等工匠。当然,此举也让蜀绣在更广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绣艺
获得大益。
时至五代十国,四川先后被王建、孟知祥割据,史称前蜀和后蜀。那时中原一带战事频繁四川偏居一隅,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后蜀人编著的以描绘闺中丽人日常生活为侧重点的《花间集》中,多有对蜀绣的描写。如韦庄的“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等,突出了蜀绣在后蜀人生活中的服装装饰功能及其广泛利用。
蜀绣在宋代主要表现为工整的写实风格。到了明、清时期,蜀绣制作以国画为绣稿。受文人画家的影响,蜀绣作品内容意境悠远高雅,针法色彩等方面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蜀绣作品开始被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并逐渐在国内外展出,四川博物院就设有蜀绣的专门展览区域。蜀绣这颗东方艺术明珠已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如灿烂的花朵,越开越盛。
(节选自江佳英严淇《经纬之间的艺术——蜀绣》》
材料二:
人们都喜好借助他物来寄托或表述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诉求。蜀绣纹样也一样,它表述着人们内心的需求,如生存与繁衍、祈福求平安、避邪祛灾难等。人们根据纹样所象征的意义进行不同的组合搭配来表述内心的情感。如梅花——高洁,兰花——节操,竹——志节,菊花——傲骨,牡丹——富贵.芙蓉——荣华,荷花——纯洁,桂花——富贵,海棠——富贵,松柏——傲骨,石榴——多子,桃子——长寿,佛手——多福,鸳鸯——爱情,喜鹊——喜庆,鸾凤——美丽繁盛,瓶——平安,盘长——通明,回纹、万字纹——光明吉祥等。纹样的选择代表着人们内心的心理需求和愿望。
上述素材对蜀地人民来说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因此蜀绣很大范围地使用了这些纹样。人们还通过“谐音”的方式来寻求题材,找到符合蜀地人民祈福心理的、代表着吉祥寓意的主题纹样,如:鹿——禄,鱼——余、富足,鹤——和睦,蝴蝶——福气,扇——善等。
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结合蜀地的文化语言特色、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蜀绣的主题素材还表述了人们的传统心理,主要是以生存繁衍和避邪祈福为主。秉持这个传统观念,蜀绣中又出现了一些代表着这些愿望的纹样。
“多子多福”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就代表了生存繁衍之意,因此人们从生活中去寻找代表“多子”的题材用在蜀绣图案中。如石榴纹样,用石榴的“多籽”来表述人们“多子”的愿望。蜀地民间用“麒麟送子”“观音送子”来祈愿多子多福、神灵保佑。还有“百子图”“瓜瓞绵绵”“多子多福”等图案都有希望儿孙满堂、子嗣世代延绵的寓意。
早些时候,人们为生活的自然环境所限制,医疗条件也有限,对于所遭遇的灾情少有应对办法,只能向神灵祈求庇佑以驱除邪恶减少灾难。人们便在日常器物上寄予祈求平安吉祥和驱除邪毒、灾难的愿望。蜀地人民信奉的宗教主要以佛教和道教为主,因此也运用了以佛教和道教教义为内涵的纹样来趋吉避凶,如佛教中的“万字符”“八宝吉祥物”和道教中的“暗八宝"等所构成的图案。统观这些素材内容的寓意,都是从人们内心的愿望出发的,也反映了川人的淳朴善良。
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将各种传统纹样在绣品上进行搭配和运用,体现出了蜀绣的严谨规整、平实自然、生动灵秀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水平。
(选自唐娴《蜀绣纹样的寓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刺绣建基于丝织品,产生于衣饰发明之后,先将图案粘贴在衣饰上,再将彩丝绣在上面。
B.被誉为“蜀中之宝”的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蜀绣,内容意境悠远高雅,精美不亚于蜀锦。
C.引用韦庄的文句,意在说明蜀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突出蜀绣工整的写实风格。
D.材料一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蜀绣的产生、发展历程和特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这使西方传人我国的纺织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B.蜀绣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
C.蜀绣是馈赠佳品,其中菊花、桃子、石榴等纹样特别适合送给新婚夫妻。
D.“万字符”“八宝吉祥物”“牡丹”“芙蓉”等纹样的蜀绣可以趋吉避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蜀绣纹样”产生原因和来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绣纹样与人们的喜好密切相关,借助他物来寄托或表述内心的情感和诉求。
B.人们喜欢用谐音的方式寻求蜀绣题材,找到代表吉祥寓意的主题纹样,如鹿、鹤、扇等。
C.蜀人主要以信奉佛教和道教为主,由此产生了以佛教和道教教义为内涵的纹样。
D.蜀绣纹样丰富多彩,体现了蜀地的文化特点,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4.蜀绣的兴起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对此简要分析。
5.结合材料,就保护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两点建议。
(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麦田中央的坟
谢宗玉
①南方人喜欢把自己的祖先葬在荒山野岭,垒上石头,让他们与山魂野精为伍。身为南方人,我从没思考,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想到北方人却不,北方人把自己的祖先葬在麦田里,培上厚土,让他们与自己的儿孙后代为伍。
②从郑州到洛阳,越过车窗,越过一排排迅速后撇的白杨,看着时不时出现的坟堆隆起在麦田中央,随着塬上的一切草木生动地向后旋转,我一下子就被打动了,并很快接纳了这种安葬方式,我想待自己百年过后,也吩咐儿孙把尸骨安葬在自家土地中央。
③把祖先葬在经常耕耘的土地中间,就像葬在身边一样。高高隆起的坟堆,还像祖先依稀的背影。劳作累了,就一锄头横在坟边,坐下来,卷一筒纸烟,再喝几口自酿的米酒,可以沉默,与祖先共同回忆那些逝去的时光。那时自己还很小很小,祖先常把自己举过头顶,后来我也把黑娃举过头顶,那不远处在草丛中卧戏蚱蜢的黑娃就是咱家的后代,在坟中的祖先大可安心
……
④不想沉默的时候,就与祖先唠唠家常:瞧,麦苗长得多青多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媳妇儿想南下打工,我没让,都说南边俊妞儿招人惹。哦,父亲也老得走不动了,他要我常替您拔拔草,到时我就让他也葬在您身边。等黑娃长大了,说上媳妇生了崽,我一放锄头,也万事不管来给你做伴。
⑤黄昏回家,一手牵着黑娃,一手提着锄头,嘴里噙着一根从坟上拔下的青草。别担心夜里的庄稼,祖先是真正的麦田守望者,会看护好这一切的。猫头鹰是祖先的家犬。在残月的夜里,猫头鹰踞守坟头,凄叫两声,土拔鼠就吓得不敢出来。黑娃是祖先的孩子,庄稼也是祖先的孩子,夜里庄稼的拔节声,同白天黑娃的笑声一样令祖先心旷神怡。
⑥春季引水灌麦,顺便把祖先也浇浇,只要有水,祖先的枯骨就像舍利子一样不会风化。清凉的水从昆虫的小洞里渗进祖先的坟里,滋润祖先的灵魂。祖先的灵魂同孩子同麦苗一样需要甘汁的滋润,水使祖先的灵魂变得鲜活丰沛,丰沛的灵魂浮游在麦田上空,呼风唤雨,引蜂招蝶,使麦苗更好地生长,使麦穗子多粒足。
⑦麦子收割了,地要闲上一阵,祖先若是孤独,就回家去看看,反正村庄离麦田并不遥远,反正自家的窑洞从来就不曾陌生过,反正来回的路已一遍一遍看着儿孙踩熟。回家看看也好,看儿孙们的日子
是否过得比以往红火,看自己织的藤筐是否还结实耐用。还有那些家畜呢,也是否同它们的祖先长得
一样,就像黑娃,隔了几代,还像绝了自己。
⑧……我们熟睡之时,祖先在房间里这里摸摸,那里瞅瞅,看看一切都好,就心满意足地离去。别担心饿了渴了祖先,揭开锅盖,里面的白馍馍还是温热的呢,而飘香的高梁酒缸依然摆在他生前的位置上。
⑨心满意足的祖先觉得做鬼也属多余,就心无牵挂地酣睡过去了。若干年醒来,发现耕作的后代
已全是陌生的面孔,好在从相貌上判断,还能知道他们是自己的后代。瞧瞧周围,祖先发现黑娃的坟也在不远处高高隆起,而自己的坟却已完全湮失不见,在尸骨化土的地方,是一大片青青麦苗。祖先感到身子骨有些酸痛,麦苗的根系在强有力地拥抱自己,祖先感觉自己在一丝一丝顺着根系往上走。不久祖先就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大片麦苗,被后代用结实的手指柔软地侍弄着,祖先突然感到自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柔弱。夏天,祖先长成麦粒。秋天,麦粒化作了后辈的精气神。
⑩突然有一天,祖先发现自己竟以后辈的样子站在麦田里耕耘,一时间祖先什么都明白了,原来世世代代都可轮回,麦苗的生长过程就是我们的轮回之路。麦田是我们真正的家。
(有删减)
6.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一次旅行所见的麦田中央的坟写起,作为南方人的深受触动,勾起了内心世界的乡村情结。
B.第四段中写“我”不想让媳妇儿外出打工,只想让黑娃和自己一样娶妻生子,说明“我”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
C.文章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祖先,表述了对故土的留恋,对先辈的怀恋。
D.“麦田里的坟”这一北方田地里常见的景象,在作为南方人的眼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内涵。
7.关于文章乙】两处划线句子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写庄稼在夜里生长的拔节声与白天黑娃的笑声都能让祖先心旷神怡,写出了祖先对自己的后代与故乡土地的热爱。
B.处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祖先对麦田的守望,将麦田、祖先和孩子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与自然成为生命共同体。
C.处写死后的祖先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在我们熟睡之际回到家中,并且到处摸摸、看看等内容使文章充满封建迷信色彩。
D.处写厨房里时刻放着温热的馒头,飘香的高粱酒缸依然放在祖先生前存放的位置等可以看
出后辈对祖先的眷念之情。
8.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标题“麦田中央的坟”有何作用。
9.请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句话“麦田是我们真正的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乙文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宴蜜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①“,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由,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闫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黄冈竹楼记》)
解释:①本文是北宋文学家王禹被贬为黄州刺史时所作的一篇散文。②齐云、落星与下文井干、丽谯均为古代名楼。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复/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B.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C.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复/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D.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鱼/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皇帝的年号,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是最常见的两种纪年方法,一位皇帝在位时只有一个年号。
B.行宫,皇帝外出巡行时居住的场所,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周易》与《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等几部儒家经典著作一起合称为“六经”。
D.十稔,谷物成熟叫做稔,庄稼通常一年一熟,人们把一年称为稔。十稔,谷物成熟十次,也就是十年。
1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作善于取舍,文章既有局部的细节描写,也有整体的宏观印象,描写叙事可谓简洁而明快。
B.甲文姚鼐记录了登顶泰山的踪迹,他和友人沿中谷进山,越过中岭后沿着东谷登顶,沿途欣赏美景。
C.乙文将朴素的竹楼与华丽的古代名楼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位具有高洁品格的人。
D.乙文以竹楼为核心先描写黄冈多竹,进而描写在竹楼上可以做的一系列事情,最后写眷念竹楼。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14.甲乙两文均借景物寄寓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请简要回答两文表述的情感。
(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古代诗歌阅读。
忆梅
唐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注:本诗写于诗人身处蜀地梓州幕府时。
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和张诗都描写了春日里寒梅初绽的美妙景致。
B.张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特点。
C.李诗写出自己的漂泊处境,而张诗并未涉及经历。
D.李诗和张诗都蕴藏了诗人不同流俗的高洁的志趣。
16.两首诗都塑造了“寒梅”这一形象,二者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7.(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名篇名句默写。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妙用叠词展现村落在烟霭中的迷蒙景象。
(2)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女子思慕心上人来表述诗人渴慕贤才的两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借助小飞虫和米粒来感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扶贫剧《山海情》以“吊庄移民”为背景,讲述了“西海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从上世纪八
十年代以来,由国家“三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政府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环境恶劣无法保持正常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北部黄河灌区。政府给搬迁的“吊庄户”分配新的庄基地和口粮地,并保留其老家原有的房屋和耕地,搬迁群众仍然可以选择回到原居住地。这就形成了两处都有家的情况,就像一副扁担,两头吊着,这也许就是“吊庄”的本意。“西海固”的原生居民可以说是,几十年的家当用一副扁担就能担光,所以,这个“吊”字也用得。
《山海情》展开了一幅时代的脱贫画卷,细腻地刻画了贫困村脱贫过程的曲折坎坷:刚从农校毕业被借调回村的马德福第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追回“逃跑”的吊庄户,通过扎实解决“吊庄移民”的大小难题,让乡亲们能甘心情愿背井离乡到异地开荒:为了一头驴,一口水窖的彩礼被迫辍学嫁人的李水花,虽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无奈妥协,却也凭借智慧与坚韧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在族人中说得起话的李大有,从一开始带头怂恿李姓族人集体“逃回”原村,到最终受族人的影响认同搬迁,勤劳苦干致富……
“吊庄移民”虽说从人口上看不是国内之最,但涉及面及历史影响首屈一指,甚至在人类生态移民史上都留下了的一笔。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家徒四壁恰到好处波涛汹涌浓墨重彩
B.倾家荡产恰如其分波澜壮阔淋漓尽致
C.家徒四壁恰到好处波澜壮阔浓墨重彩
D.倾家荡产恰如其分波涛汹涌淋漓尽致
19.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知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依靠对契约的重视,所以为了家庭能继续在村里立足,李水花短暂出逃后仍然回家完成父亲与媒人口头定下的亲事。
B.根据《差序格局》中对乡土社会关系的表述,涌泉村以李大有为典型代表的族亲关系网络完全是“吊庄移民”政策实施的最大阻力。
C乡+社会县安士重迁的,生于斯、长千斯、死于斯的社会,国家采取“吊庄移民”这一扶贫政策正
体现了对乡土社会特性的充分尊重。
D.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国家扶贫工程的难点不仅在于扶贫项目的选择,更在于转变乡民的思想观念。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国家“三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政府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由于环境恶劣无法保持正常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北部黄河灌区
B.由国家“三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政府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环境恶劣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北部黄河灌区
C.在国家“三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政府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环境恶省无法保持正常
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北部黄河灌区。
D.在国家“三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政府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由于环境恶劣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北部黄河灌区。
21.(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合江先市酱油酿造技艺“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合江传统种植的大豆、小麦生长期长,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出油率高;赤水河畔地下水水质清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偏硅酸等天然矿物质,为酱油酿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包括筛选原料、浸泡大豆、蒸焖古豆,摊凉豆料、拌和面粉、自然制曲、制盐水、移曲入缸、日晒夜露、自然浸油、暴晒浓缩、过滤澄清、灭菌罐装。除了酿造工序很重要外,。酿制酱油得从立春开始上锅,到立夏时翻缸,立秋时验缸,立冬时除霜,每个节气都是酿造的重要节点,三到五年后的又一个立春,。
22.(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小张的老家在西部一小县的张湾村,张氏一族繁衍300多年至今,枝叶硕茂。从上世纪末起,张氏族人大多因读书、工作到城市生活,足迹渐渐遍布世界各地。随着老家张氏族中主事老人的相继离世张氏祠堂逐渐年久失修,部分坍塌,族谱也多年未修订。近日,有海外张氏后人提出全体张氏后人集资重修祠堂并修订族谱,并委托在市里文化部门工作的小张来全面负责这项工作。你会建议小张接受还是拒绝呢?为什么?请说出两条理由。
四、写作(60分)
23.(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今在公园里、大街上,总能看见年轻人身着传统服饰,或拍照或笃定行走。国风热出圈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融入了生活。
近年来,国风音乐、国潮服饰、国风类综艺节目……不少国潮品牌正逐渐成为人们的心头爱好。年轻人喜欢的非遗文化、国潮、国风,在文创潮流的趋势下,正在以时尚文化的形式走进当下年轻人的生活。
国潮、国风与青年碰撞出了剧烈的火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请结合材料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D
2.B
3.D
4.①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这为蜀绣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战争提供了契机,唐文宗时,南诏国入侵蜀地,掠走大批锦工绣工,这让蜀绣在更广阔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③地理优势,五代十国时,四川偏安一隅,为蜀绣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④受文人画家影响,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⑤国家重视,新中国成立后,蜀绣作品开始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5.①深入挖掘蜀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髓,充分认识其文化价值;②继承传统,结合时代,开拓创新,创造更多的蜀绣纹样,并提高技术水平;③国家注重宣传与保护,博物馆收藏,国内外展出。
社会科学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注意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找到相应答题区域,认真对读,寻找细微差别,选出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明确题干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把握关键词句,找准文中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最后逐一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选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先通过对选项的深入解读,锁定关键信息,弄清命题角度,厘清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关系。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题干,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准确理解相关事件,把握前因后果。组织解析力求简练明确。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需要注意审题,把握题目观点,把握并结合文本,从文本中查找依据,分条陈述。
1.A.“刺绣建基于……”张冠李戴,原文是“建基于丝织品上的蜀绣是四川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这项纯手工技艺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是蜀绣不是刺绣;“图案粘贴”说法错误,原文为“发明衣饰以后,先是将颜色画在衣饰上面,后来发展成用针将彩丝绣在衣饰上,刺绣由此而生”。
B.“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说法错误,原文无依据,应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C.“意在说明蜀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突出蜀绣工整的写实风格”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后蜀人编著的以描绘闺中丽人日常生活为侧重点的《花间集》中,多有对蜀绣的描写。如韦庄的‘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突出了蜀绣在后蜀人生活中的服装装饰功能及其广泛利用”可知,“人们”应为“后蜀人”;引用韦庄的文句也没有突出“蜀绣工整的写实风格”这个特点。
故解析为:D。
2.A.“西方传入我国的纺织技术”说法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中并无关于“纺织技术”的相关论述,且我国的纺织技术早于西方。
C.“其中菊花、桃子、石榴等纹样特别适合送给新婚夫妻”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可知,菊花的象征寓意是傲骨,桃子的象征寓意是长寿,不适合送给新婚夫妻。
D.“‘牡丹’‘芙蓉’等纹样的蜀绣可以趋吉避凶”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牡丹——富贵,芙蓉——荣华”可知,“牡丹”“芙蓉”等纹样代表的寓意是荣华富贵,不是用来趋吉避凶的。
故解析为:B。
3.D.“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说法错误。“丰富多彩,体现了蜀地的文化特点”是蜀绣纹样的特点;“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蜀绣的特点。
故解析为:D。
4.依据材料内容“蜀绣源于蚕丝。蚕丝织成丝绸,方有在绸缎上作画的蜀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这为蜀绣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内容“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南诏国率兵侵蜀,蜀军兵败,南诏入锦城,不掳掠财物,却掠走大批锦工、绣工和漆工等工匠。当然,此举也让蜀绣在更广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绣艺获得大益”可知,唐文宗时,南诏国入侵蜀地,掠走大批锦工绣工,战争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让蜀绣在更广阔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
依据材料内容“时至五代十国,四川先后被王建、孟知祥割据,史称前蜀和后蜀。那时中原一带战事频繁四川偏居一隅,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可知,五代十国时,四川偏安一隅,为蜀绣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故蜀绣的发展具备了地理优势;
依据材料内容“到了明、清时期,蜀绣制作以国画为绣稿。受文人画家的影响,蜀绣作品内容意境悠远高雅,针法色彩等方面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可知,蜀绣受文人画家影响,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依据材料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蜀绣作品开始被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并逐渐在国内外展出,四川博物院就设有蜀绣的专门展览区域”可知,蜀绣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蜀绣作品开始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5.根据材料一“建基于丝织品上的蜀绣是四川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这项纯手工技艺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知,蜀绣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保护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深入挖掘蜀绣的文化精髓,充分认识其文化价值;
根据材料二“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结合蜀地的文化语言特色、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蜀绣的主题素材还表述了人们的传统心理,主要是以生存繁衍和避邪祈福为主。秉持这个传统观念,蜀绣中又出现了一些代表着这些愿望的纹样”可知,我国古代蜀绣纹样丰富多样,技艺水平高超,我们应继承传统,结合时代,开拓创新,创造更多的蜀绣纹样,并提高技术水平;
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蜀绣作品开始被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并逐渐在国内外展出,四川博物院就设有蜀绣的专门展览区域”可知,国家要注重对蜀绣的宣传与保护,将其收藏于博物馆,并在国内外展出。
6.B
7.C
8.是本文的线索,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表述了中国人传统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祖辈的怀恋。
9.①麦田是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基础;②现代人远离土地,表述对人类远离乡村远离祖辈传统生活方式的担忧;③对人的生命状态能回归乡村、回归自然、回归“真正的家”的呼吁与期盼。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散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的综合性较强,有的选项针对全篇,有的选项针对局部,但总体来说,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是解题的关键。具体作答时,首先应根据选项内容找准信息区间,然后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进行比照,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可以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并结合句子结构的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丰富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常见的标题类题目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无论哪一种情况,均要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可以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并结合句子结构的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丰富含义。
6.B.“说明‘我’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错误。结合“不想沉默的时候,就与祖先唠唠家常:瞧,麦苗长得多青多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可知,“我”对麦苗的喜爱,说明我对土地的留恋,有传统的乡土情结。
故解析为:B。
7.C.“并且到处摸摸、看看等内容使文章充满封建迷信色彩”错误。这是采用虚写的手法,想象祖先死而复生,从阴间来到阳间,表述了对故土的留恋,对先辈的怀恋。
故解析为:C。
8.本文从一次旅行所见的麦田中央的坟写起,文章围绕“麦田中央的坟”来展开叙述,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本文的线索。结合“猫头鹰是祖先的家犬。在残月的夜里,猫头鹰踞守坟头,凄叫两声,土拔鼠就吓得不敢出来。黑娃是祖先的孩子,庄稼也是祖先的孩子,夜里庄稼的拔节声,同白天黑娃的笑声一样令祖先心旷神怡”可知,写庄稼在夜里生长的拔节声与白天黑娃的笑声都能让祖先心旷神怡,写出了祖先对自己的后代与故乡土地的热爱。结合“我们熟睡之时,祖先在房间里这里摸摸,那里瞅瞅,看看一切都好,就心满意足地离去。别担心饿了渴了祖先,揭开锅盖,里面的白馍馍还是温热的呢,而飘香的高粱酒缸依然摆在他生前的位置上”可知,写厨房里时刻放着温热的馒头,飘香的高粱酒缸依然放在祖先生前存放的位置等可以看出后辈对祖先的眷念之情。表述了中国人传统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祖辈的怀恋。
9.结合“把祖先葬在经常耕耘的土地中间,就像葬在身边一样。高高隆起的坟堆,还像祖先依稀的背影。劳作累了,就一锄头横在坟边,坐下来,卷一筒纸烟,再喝几口自酿的米酒,可以沉默,与祖先共同回忆那些逝去的时光”可知,把祖先葬在经常耕耘的土地中间,就像葬在身边一样,与祖先共同回忆那些逝去的时光,麦田是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基础。
结合“媳妇儿想南下打工,我没让,都说南边俊妞儿招人惹。哦,父亲也老得走不动了,他要我常替您拔拔草,到时我就让他也葬在您身边。等黑娃长大了,说上媳妇生了崽,我一放锄头,也万事不管来给你做伴”可知,媳妇儿想南下打工,我没让,现代人远离土地,表述对人类远离乡村远离祖辈传统生活方式的担忧;
结合“突然有一天,祖先发现自己竟以后辈的样子站在麦田里耕耘,一时间祖先什么都明白了,原来世世代代都可轮回,麦苗的生长过程就是我们的轮回之路”可知,祖先明白原来世世代代都可轮回,麦苗的生长过程就是我们的轮回之路。对人的生命状态能回归乡村、回归自然、回归“真正的家”的呼吁与期盼。
10.A
11.A
12.B
13.①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②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14.甲文借描写泰山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乙文借竹楼抒发了自己漂泊不定、仕途失意之叹,同时也传达出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信念。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课文理解;文化常识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利用文言文的句式特点,把握句子结构;根据句子中的主语(人名、代词等)及其发出的一系列动作(动词)把握词语之间的意思关联,判断停顿;利用句中发语词、连词等断句间关系,准确断句。
(2)本题考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上下文内容,大致推断文化常识在句子的意思;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推断文化常识的内涵;调动有关文化常识积累,帮助理解文言文句子中的文化常识。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了解文章叙述的主要人物的事迹,把握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选项正误。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上下文,整体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根据语境落实句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利用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推断实词、虚词的意思;疏通语句,准确顺畅地将句子意思表述出来。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题干,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准确理解相关事件,把握前因后果。组织解析力求简练明确。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10.句意: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
“远吞山光”中“山光”是偏正结构,意思是山色,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D。
“夏宜急雨”是主谓宾结构,意思是夏天宜有急雨,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
故解析为:A。
11.A.“一位皇帝在位时只有一个年号”错。一位皇帝在位时可以有多个年号。
故解析为:A。
12.B.“他和友人沿中谷进山,越过中岭后沿着东谷登顶”错。游览路线解说错误,应当是越过中岭后沿着西谷登顶,并未进入东谷。
故解析为:B。
13.(1)“及”,等到;“既”,已经;“负”,覆盖;“烛”照亮。
(2)“幸”,希望;“同志”,志趣相同;“嗣”,继;“葺”,修缮。
14.(1)《登泰山记》全文围绕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据此可分析出,甲文借描写泰山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黄冈竹楼记》是在真宗咸平二年被贬为黄州刺史时所写的一篇记文。本文是借物寓意的名篇。首先说明为什么用竹子建楼,写出黄冈当地的风物特点。接着描写竹楼广揽山光水色,藏纳清幽深远的神韵,抒发了竹楼主人清雅出尘的情趣。体现了露出屡遭贬谪的哀怨,也隐含了宁折不弯的精神。
据此可分析出,乙文借竹楼抒发了自己漂泊不定、仕途失意之叹,同时也传达出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信念。
15.A
16.①李诗塑造的“寒梅”形象是不合时令的,春天百花盛开,寒梅却早已凋零;诗人托物言志,为寒梅的不合时宜而惋惜,借以表述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②张诗塑造的“寒梅”形象高洁脱俗,是报春的使者;诗人借物抒怀,表述对寒梅历经霜雪的赞叹与早于百花开放的惊喜。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物象及诗人情感的能力。筛选解析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解析所在的地方;抓住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分析诗歌的意境。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李诗和张诗都描写了春日里寒梅初绽的美妙景致”错。李诗通过描写春日游玩,不见梅花这件事情,来表述了诗人因怀才不遇,流离辗转而感到的愤懑颓唐的思想感情。没有描写寒梅初绽的景致。
故解析为:A。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物象及诗人情感的能力。
李诗“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可见“寒梅”形象是不合时令的。“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托物言志,为寒梅的不合时宜而惋惜,借以表述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张诗“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寒梅”指花开之早,还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紧扣“早”字;“白玉条”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张诗塑造的“寒梅”形象高洁脱俗,是报春的使者。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不知近水花先发”是承上两句对早梅的铺写之后的转折,用惊叹的口吻表述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诗人借物抒怀,表述对寒梅历经霜雪的赞叹与早于百花开放的惊喜。
17.(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暧”“墟”“衿”“蜉蝣”“沧”“粟”等。
故解析为:(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18.C
19.B
20.D
文学常识;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验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及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寒,穷得一无所有。“倾家荡产”,指全部家产都丧失光了。文中强调的是贫穷,应用“家徒四壁”。
第二空,“恰到好处”,恰好达到了最适当的地步。“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十分恰当,正好达到合适的限度。文中是形容词语用得恰当,应用“恰到好处”。
第三空,“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很大,很湍急。文中是形容历史事件的声势雄壮和影响大,应用“波澜壮阔”。
第四空,“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描绘。形容着力叙述或描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述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文中是形容“吊庄移民”被着力叙述或描写,应用“浓墨重彩”。
故解析为:C。
19.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及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B.“族亲关系网络完全是‘吊庄移民’政策实施的最大阻力”说法错误,从文中“在族人中说得起话的李大有,从一开始带头怂恿李姓族人集体‘逃回’原村,到最终受族人的影响认同搬迁,勤劳苦干致富”可知,族亲关系网络也是实施“吊庄移民”的助力之一。
故解析为: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1)搭配不当。“由……支持下”搭配不当,应是“在……支持下”。
(2)成分残缺。“居住”前应添加介词“将”。
只有D修改正确。
故解析为:D。
21.先市酱油酿造技艺蕴含十三道工序;酿造时长也很重要;一缸酱油才算走完“生命历程”
语句连贯;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说的是合江先市酱油酿造技艺,“包括”下面具体介绍的是酱油酿造技艺的十三道工序,可见此处可填:先市酱油酿造技艺蕴含十三道工序。
第二处,“除了酿造工序很重要外”说明还有另外重要的内容,而下文说的是酿造时长,可填:酿造时长也很重要。
第三处,前文具体介绍酱油酿造的重要节点,最后一句应该收束酱油酿造的过程,可填:一缸酱油才算走完“生命历程”。
故解析为:先市酱油酿造技艺蕴含十三道工序;酿造时长也很重要;一缸酱油才算走完“生命历程”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述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2.我建议小张接受。①乡土社会是我们文化、精神与情感的根,虽然相比传统形态,如今的社会形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文化与情感的根脉不应被斩断;②差序格局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虽然它有时代局限,但今天依然有“伦理”层面的合理性。建议小张拒绝,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学常识;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先表明观点:建议小张接受。
乡土社会是我们文化、精神与情感的根。乡土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凝聚力,它是人们凝聚在一起的桥梁,增强了人民之间的关系和共同生活,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此外,乡土社会也是一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它蕴藏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即以农业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等为核心的乡土文化,它不仅对发展新的知识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开发乡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乡土社会的发展以及演进也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部分,它可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我们应该努力保留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弘扬乡土文化艺术,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乡土文化繁荣昌盛、充满变化和进步,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今天差序格局观念还深植在人们脑里,差序格局有时代局限,但今天依然有“伦理”层面的合理性。
故解析为:我建议小张接受。①乡土社会是我们文化、精神与情感的根,虽然相比传统形态,如今的社会形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文化与情感的根脉不应被斩断;②差序格局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虽然它有时代局限,但今天依然有“伦理”层面的合理性。建议小张拒绝,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23.略
材料作文
材料由中国年轻人在服饰、音乐、文化节目等方面对”国风“国潮”的高度接受,展现了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他们之所以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潮流,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国风产品也在不断进行文化创新,适应当下社会的审美与生活;而其根本原因在于新时代青年生活在中国国富民强的时期,拥有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对此,考生要从材料出发谈自己对“国潮”的认识和感想,首先可以谈“国潮”中的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指明“国潮”热的本质,及“国潮”中的文化自信。当然,在这其中还可适当地对国潮进行冷思考,指出当下一些“国潮热”中隐含了哪些不良现象,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和处理。当然,还可深入思考“国潮”中有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它如何将传统与当下潮流融合,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长久下去,以及我们自己又该如何去看待与帮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等。考生也可以记叙自己的见闻与感受,选取“国潮”在大众视野中的变化,及取得不菲成效或出现的一些问题,来讲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写成记叙文。
立意:
1.迎国风之潮,扬文化之帆。
2.探秘国潮热,守住经典魂。
3.“国潮”与时进,我辈复前行。
4.继往来之经典,开现代之国潮。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蜀绣源于蚕丝。蚕丝织成丝绸,方有在绸缎上作画的蜀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蜀地有古蜀王蚕丛氏教民养蚕。建基于丝织品上的蜀绣是四川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这项纯手工技艺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先将颜色涂在肌肤上,称“彰身”,进一步刺在身上则称“文身”。发明衣饰以后,先是将颜色画在衣饰上面,后来发展成用针将彩丝绣在衣饰上,刺绣由此而生。
汉代以前,举国上下的织品上面只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绣,那就是蜀绣。“绣”——色丝刺加于帛上者。蜀绣在汉代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文人墨客不吝辞藻的激赞和史学家的平实记录。汉代著名辞赋家扬雄在《蜀都赋》中云“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足见汉时蜀绣作为一门小手工业的兴盛。西汉末刺
绣已成为“女工之业,覆衣天下”。汉武帝派张蹇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通过这条友谊之路,中国
的织、绣工艺品由东方传到西方,直到地中海沿岸,并因丝绸之路的进一步拓展而名扬海外。
3世纪末,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其所著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明确提出蜀绣与玉、金、银、珠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蜀绣之精美丝毫不亚于蜀锦之繁华。
唐代安史之乱后,章服等级制度瓦解,九品官员以上才有资格穿的丝布已成为庶民的日常衣料。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南诏国率兵侵蜀,蜀军兵败,南诏入锦城,不掳掠财物,却掠走大批锦工、绣工和漆工等工匠。当然,此举也让蜀绣在更广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绣艺
获得大益。
时至五代十国,四川先后被王建、孟知祥割据,史称前蜀和后蜀。那时中原一带战事频繁四川偏居一隅,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后蜀人编著的以描绘闺中丽人日常生活为侧重点的《花间集》中,多有对蜀绣的描写。如韦庄的“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等,突出了蜀绣在后蜀人生活中的服装装饰功能及其广泛利用。
蜀绣在宋代主要表现为工整的写实风格。到了明、清时期,蜀绣制作以国画为绣稿。受文人画家的影响,蜀绣作品内容意境悠远高雅,针法色彩等方面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蜀绣作品开始被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并逐渐在国内外展出,四川博物院就设有蜀绣的专门展览区域。蜀绣这颗东方艺术明珠已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如灿烂的花朵,越开越盛。
(节选自江佳英严淇《经纬之间的艺术——蜀绣》》
材料二:
人们都喜好借助他物来寄托或表述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诉求。蜀绣纹样也一样,它表述着人们内心的需求,如生存与繁衍、祈福求平安、避邪祛灾难等。人们根据纹样所象征的意义进行不同的组合搭配来表述内心的情感。如梅花——高洁,兰花——节操,竹——志节,菊花——傲骨,牡丹——富贵.芙蓉——荣华,荷花——纯洁,桂花——富贵,海棠——富贵,松柏——傲骨,石榴——多子,桃子——长寿,佛手——多福,鸳鸯——爱情,喜鹊——喜庆,鸾凤——美丽繁盛,瓶——平安,盘长——通明,回纹、万字纹——光明吉祥等。纹样的选择代表着人们内心的心理需求和愿望。
上述素材对蜀地人民来说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因此蜀绣很大范围地使用了这些纹样。人们还通过“谐音”的方式来寻求题材,找到符合蜀地人民祈福心理的、代表着吉祥寓意的主题纹样,如:鹿——禄,鱼——余、富足,鹤——和睦,蝴蝶——福气,扇——善等。
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结合蜀地的文化语言特色、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蜀绣的主题素材还表述了人们的传统心理,主要是以生存繁衍和避邪祈福为主。秉持这个传统观念,蜀绣中又出现了一些代表着这些愿望的纹样。
“多子多福”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就代表了生存繁衍之意,因此人们从生活中去寻找代表“多子”的题材用在蜀绣图案中。如石榴纹样,用石榴的“多籽”来表述人们“多子”的愿望。蜀地民间用“麒麟送子”“观音送子”来祈愿多子多福、神灵保佑。还有“百子图”“瓜瓞绵绵”“多子多福”等图案都有希望儿孙满堂、子嗣世代延绵的寓意。
早些时候,人们为生活的自然环境所限制,医疗条件也有限,对于所遭遇的灾情少有应对办法,只能向神灵祈求庇佑以驱除邪恶减少灾难。人们便在日常器物上寄予祈求平安吉祥和驱除邪毒、灾难的愿望。蜀地人民信奉的宗教主要以佛教和道教为主,因此也运用了以佛教和道教教义为内涵的纹样来趋吉避凶,如佛教中的“万字符”“八宝吉祥物”和道教中的“暗八宝"等所构成的图案。统观这些素材内容的寓意,都是从人们内心的愿望出发的,也反映了川人的淳朴善良。
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将各种传统纹样在绣品上进行搭配和运用,体现出了蜀绣的严谨规整、平实自然、生动灵秀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水平。
(选自唐娴《蜀绣纹样的寓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刺绣建基于丝织品,产生于衣饰发明之后,先将图案粘贴在衣饰上,再将彩丝绣在上面。
B.被誉为“蜀中之宝”的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蜀绣,内容意境悠远高雅,精美不亚于蜀锦。
C.引用韦庄的文句,意在说明蜀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突出蜀绣工整的写实风格。
D.材料一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蜀绣的产生、发展历程和特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这使西方传人我国的纺织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B.蜀绣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
C.蜀绣是馈赠佳品,其中菊花、桃子、石榴等纹样特别适合送给新婚夫妻。
D.“万字符”“八宝吉祥物”“牡丹”“芙蓉”等纹样的蜀绣可以趋吉避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蜀绣纹样”产生原因和来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绣纹样与人们的喜好密切相关,借助他物来寄托或表述内心的情感和诉求。
B.人们喜欢用谐音的方式寻求蜀绣题材,找到代表吉祥寓意的主题纹样,如鹿、鹤、扇等。
C.蜀人主要以信奉佛教和道教为主,由此产生了以佛教和道教教义为内涵的纹样。
D.蜀绣纹样丰富多彩,体现了蜀地的文化特点,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4.蜀绣的兴起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对此简要分析。
5.结合材料,就保护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两点建议。
1.D
2.B
3.D
4.①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这为蜀绣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战争提供了契机,唐文宗时,南诏国入侵蜀地,掠走大批锦工绣工,这让蜀绣在更广阔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③地理优势,五代十国时,四川偏安一隅,为蜀绣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④受文人画家影响,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⑤国家重视,新中国成立后,蜀绣作品开始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5.①深入挖掘蜀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髓,充分认识其文化价值;②继承传统,结合时代,开拓创新,创造更多的蜀绣纹样,并提高技术水平;③国家注重宣传与保护,博物馆收藏,国内外展出。
社会科学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注意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找到相应答题区域,认真对读,寻找细微差别,选出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明确题干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把握关键词句,找准文中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最后逐一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选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先通过对选项的深入解读,锁定关键信息,弄清命题角度,厘清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关系。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题干,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准确理解相关事件,把握前因后果。组织解析力求简练明确。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需要注意审题,把握题目观点,把握并结合文本,从文本中查找依据,分条陈述。
1.A.“刺绣建基于……”张冠李戴,原文是“建基于丝织品上的蜀绣是四川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这项纯手工技艺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是蜀绣不是刺绣;“图案粘贴”说法错误,原文为“发明衣饰以后,先是将颜色画在衣饰上面,后来发展成用针将彩丝绣在衣饰上,刺绣由此而生”。
B.“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说法错误,原文无依据,应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C.“意在说明蜀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突出蜀绣工整的写实风格”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后蜀人编著的以描绘闺中丽人日常生活为侧重点的《花间集》中,多有对蜀绣的描写。如韦庄的‘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突出了蜀绣在后蜀人生活中的服装装饰功能及其广泛利用”可知,“人们”应为“后蜀人”;引用韦庄的文句也没有突出“蜀绣工整的写实风格”这个特点。
故解析为:D。
2.A.“西方传入我国的纺织技术”说法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中并无关于“纺织技术”的相关论述,且我国的纺织技术早于西方。
C.“其中菊花、桃子、石榴等纹样特别适合送给新婚夫妻”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可知,菊花的象征寓意是傲骨,桃子的象征寓意是长寿,不适合送给新婚夫妻。
D.“‘牡丹’‘芙蓉’等纹样的蜀绣可以趋吉避凶”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牡丹——富贵,芙蓉——荣华”可知,“牡丹”“芙蓉”等纹样代表的寓意是荣华富贵,不是用来趋吉避凶的。
故解析为:B。
3.D.“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说法错误。“丰富多彩,体现了蜀地的文化特点”是蜀绣纹样的特点;“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蜀绣的特点。
故解析为:D。
4.依据材料内容“蜀绣源于蚕丝。蚕丝织成丝绸,方有在绸缎上作画的蜀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这为蜀绣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内容“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南诏国率兵侵蜀,蜀军兵败,南诏入锦城,不掳掠财物,却掠走大批锦工、绣工和漆工等工匠。当然,此举也让蜀绣在更广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绣艺获得大益”可知,唐文宗时,南诏国入侵蜀地,掠走大批锦工绣工,战争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让蜀绣在更广阔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
依据材料内容“时至五代十国,四川先后被王建、孟知祥割据,史称前蜀和后蜀。那时中原一带战事频繁四川偏居一隅,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可知,五代十国时,四川偏安一隅,为蜀绣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故蜀绣的发展具备了地理优势;
依据材料内容“到了明、清时期,蜀绣制作以国画为绣稿。受文人画家的影响,蜀绣作品内容意境悠远高雅,针法色彩等方面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可知,蜀绣受文人画家影响,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依据材料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蜀绣作品开始被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并逐渐在国内外展出,四川博物院就设有蜀绣的专门展览区域”可知,蜀绣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蜀绣作品开始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5.根据材料一“建基于丝织品上的蜀绣是四川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这项纯手工技艺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知,蜀绣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保护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深入挖掘蜀绣的文化精髓,充分认识其文化价值;
根据材料二“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结合蜀地的文化语言特色、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蜀绣的主题素材还表述了人们的传统心理,主要是以生存繁衍和避邪祈福为主。秉持这个传统观念,蜀绣中又出现了一些代表着这些愿望的纹样”可知,我国古代蜀绣纹样丰富多样,技艺水平高超,我们应继承传统,结合时代,开拓创新,创造更多的蜀绣纹样,并提高技术水平;
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蜀绣作品开始被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并逐渐在国内外展出,四川博物院就设有蜀绣的专门展览区域”可知,国家要注重对蜀绣的宣传与保护,将其收藏于博物馆,并在国内外展出。
(2022高一上·泸县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麦田中央的坟
谢宗玉
①南方人喜欢把自己的祖先葬在荒山野岭,垒上石头,让他们与山魂野精为伍。身为南方人,我从没思考,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想到北方人却不,北方人把自己的祖先葬在麦田里,培上厚土,让他们与自己的儿孙后代为伍。
②从郑州到洛阳,越过车窗,越过一排排迅速后撇的白杨,看着时不时出现的坟堆隆起在麦田中央,随着塬上的一切草木生动地向后旋转,我一下子就被打动了,并很快接纳了这种安葬方式,我想待自己百年过后,也吩咐儿孙把尸骨安葬在自家土地中央。
③把祖先葬在经常耕耘的土地中间,就像葬在身边一样。高高隆起的坟堆,还像祖先依稀的背影。劳作累了,就一锄头横在坟边,坐下来,卷一筒纸烟,再喝几口自酿的米酒,可以沉默,与祖先共同回忆那些逝去的时光。那时自己还很小很小,祖先常把自己举过头顶,后来我也把黑娃举过头顶,那不远处在草丛中卧戏蚱蜢的黑娃就是咱家的后代,在坟中的祖先大可安心
……
④不想沉默的时候,就与祖先唠唠家常:瞧,麦苗长得多青多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媳妇儿想南下打工,我没让,都说南边俊妞儿招人惹。哦,父亲也老得走不动了,他要我常替您拔拔草,到时我就让他也葬在您身边。等黑娃长大了,说上媳妇生了崽,我一放锄头,也万事不管来给你做伴。
⑤黄昏回家,一手牵着黑娃,一手提着锄头,嘴里噙着一根从坟上拔下的青草。别担心夜里的庄稼,祖先是真正的麦田守望者,会看护好这一切的。猫头鹰是祖先的家犬。在残月的夜里,猫头鹰踞守坟头,凄叫两声,土拔鼠就吓得不敢出来。黑娃是祖先的孩子,庄稼也是祖先的孩子,夜里庄稼的拔节声,同白天黑娃的笑声一样令祖先心旷神怡。
⑥春季引水灌麦,顺便把祖先也浇浇,只要有水,祖先的枯骨就像舍利子一样不会风化。清凉的水从昆虫的小洞里渗进祖先的坟里,滋润祖先的灵魂。祖先的灵魂同孩子同麦苗一样需要甘汁的滋润,水使祖先的灵魂变得鲜活丰沛,丰沛的灵魂浮游在麦田上空,呼风唤雨,引蜂招蝶,使麦苗更好地生长,使麦穗子多粒足。
⑦麦子收割了,地要闲上一阵,祖先若是孤独,就回家去看看,反正村庄离麦田并不遥远,反正自家的窑洞从来就不曾陌生过,反正来回的路已一遍一遍看着儿孙踩熟。回家看看也好,看儿孙们的日子
是否过得比以往红火,看自己织的藤筐是否还结实耐用。还有那些家畜呢,也是否同它们的祖先长得
一样,就像黑娃,隔了几代,还像绝了自己。
⑧……我们熟睡之时,祖先在房间里这里摸摸,那里瞅瞅,看看一切都好,就心满意足地离去。别担心饿了渴了祖先,揭开锅盖,里面的白馍馍还是温热的呢,而飘香的高梁酒缸依然摆在他生前的位置上。
⑨心满意足的祖先觉得做鬼也属多余,就心无牵挂地酣睡过去了。若干年醒来,发现耕作的后代
已全是陌生的面孔,好在从相貌上判断,还能知道他们是自己的后代。瞧瞧周围,祖先发现黑娃的坟也在不远处高高隆起,而自己的坟却已完全湮失不见,在尸骨化土的地方,是一大片青青麦苗。祖先感到身子骨有些酸痛,麦苗的根系在强有力地拥抱自己,祖先感觉自己在一丝一丝顺着根系往上走。不久祖先就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大片麦苗,被后代用结实的手指柔软地侍弄着,祖先突然感到自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柔弱。夏天,祖先长成麦粒。秋天,麦粒化作了后辈的精气神。
⑩突然有一天,祖先发现自己竟以后辈的样子站在麦田里耕耘,一时间祖先什么都明白了,原来世世代代都可轮回,麦苗的生长过程就是我们的轮回之路。麦田是我们真正的家。
(有删减)
6.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一次旅行所见的麦田中央的坟写起,作为南方人的深受触动,勾起了内心世界的乡村情结。
B.第四段中写“我”不想让媳妇儿外出打工,只想让黑娃和自己一样娶妻生子,说明“我”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
C.文章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祖先,表述了对故土的留恋,对先辈的怀恋。
D.“麦田里的坟”这一北方田地里常见的景象,在作为南方人的眼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内涵。
7.关于文章乙】两处划线句子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写庄稼在夜里生长的拔节声与白天黑娃的笑声都能让祖先心旷神怡,写出了祖先对自己的后代与故乡土地的热爱。
B.处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祖先对麦田的守望,将麦田、祖先和孩子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与自然成为生命共同体。
C.处写死后的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设备维修技术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顺丰员工合同范例
- 雇佣货车司机合同范例
- 食品买卖商品合同模板
- 电梯厂家回购合同范例
- 护眼产品采购合同范例
- 2024年标准消防设施安装承包协议模版版B版
- 2024年饲料级磷酸盐合作协议书
- 项目物资出售合同范例
- 饭堂承包集团合同范例
- 小学英语四年级音标专项练习【2套】
- 手术室护理工作-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原则及手术配合(课件ppt)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课件
- 2021年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燃气应急预案流程图
- 磁共振原理讲解课件
- 装饰装修工程技术标完整版
- 西方经济学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1-16章(全)
- 如何当好办公室主任
- 2023广东专插本考试高等数学试题
- 公路桥梁伸缩缝更换施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