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评价1-3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1页
高中地理课时评价1-3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2页
高中地理课时评价1-3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3页
高中地理课时评价1-3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4页
高中地理课时评价1-3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性训练】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21·青岛高一检测)2019年1月20日22时28分在西藏日喀则市(30.1°N,87.8°E)发生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厚度与距海远近成正比B.地形起伏与①圈层厚度大致呈负相关C.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消失D.岩浆主要发源于②圈层上部2.关于本次地震,叙述正确的 ()A.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B.日喀则高楼层比低楼层居民震感明显C.日喀则市与拉萨市震级不同D.日喀则市与拉萨市烈度相同【解析】1选D,2选B。第1题,①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其厚度与海拔高低成正比,一般来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降速,经过古登堡面时消失。②圈层为地幔,在上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对应的地表破坏最严重的地点叫震中。地震发生时,一般高楼层比低楼层居民震感明显。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日喀则市与拉萨市震级相同。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为烈度,不同地区烈度不同,所以日喀则市与拉萨市烈度不同。【知识拓展】影响烈度的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上图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C.③地幔 D.④软流层4.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横波传播速度达到最快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温度很高,密度很小【解析】3选A,4选C。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外核,④表示内核。第4题,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均在圈层②中达到最快;地震波在圈层②的传播过程中,波速存在变化,说明该圈层内部物质组成并不均匀;由于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加之地核的温度很高,且压力和密度很大,推知圈层③很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5~7题。5.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④圈层6.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B.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解析】5选B,6选D,7选B。第5题,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第6题,图中堰塞湖体现了水圈,湖边的植被体现了生物圈。同时,该图还体现了大气圈和岩石圈两个圈层,一共体现出4个圈层。第7题,④为内核,温度高,压力大,密度大;③为外核,③与②的界面为古登堡面,横波在这里突然消失,纵波波速在此突然下降,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该处压力大,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所以该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②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①为地壳,其厚度陆地大于海洋。【知识拓展】地壳可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大陆型地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30~70km),具有双层结构(玄武质层上覆盖有花岗岩质层);大洋型地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最薄处不到5km,一般只具有单层结构(即玄武质层)。据英国《太阳报》2019年12月7日报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区正遭受毁灭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128.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9.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C.树木花草 D.大气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但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8选B,9选C,10选B。第8题,该图为维多利亚瀑布,主体要素是水,所属的圈层是水圈。第9题,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对应的是树木花草。瀑布、岩石、大气均不属于生物。第10题,图中各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该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1)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B为,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D+E,F+G。

(3)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4)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解析】第(1)、(2)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B界面为古登堡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第(3)题,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第(4)题,依据纵波和横波的特点分析。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2)地壳地幔地核(3)画图略(提示:软流层以上部分)。(4)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由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提升性训练】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四川安县某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12、13题。1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某中学的师生在地震发生时无一人伤亡,成功避险,关键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短短的12秒钟。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13.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D.不停地祷告【解析】12选A,13选C。第12题,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纵波快,横波慢,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即“黄金12秒”。第13题,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大量消耗体力甚至威胁生命,A错;睡觉可能导致体温迅速下降,或错过营救机会,B错;D项明显错误,因此C正确。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14、15题。14.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B.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D.由坚硬岩石组成15.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说法是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各圈层相互渗透【解析】14选A,15选D。第14题,读图,①圈层能够提供水、水蒸气等,有降水或盐类汇入,应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③。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是大气圈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④。第15题,图示各圈层相互渗透,没有明确界线。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③是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在一起。二、非选择题(共10分)1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