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扬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费孝通主张一切社会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的有效性不能脱离具体的经验基础,固有的中国传
统知识和外来的西方现代知识不仅无法对西方冲击下的中国作出有效的解释,而且会误导中国的发展方
向。在他看来,认识中国必须抛开书本,“从实求知”。“从实求知”要求研究者“一切要从已发生的
事实为基础,观察和描述‘已然'。用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为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在事物发展中
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设想,然后通过思考,引发出‘或然'。最后以实践去检验其正确与否,经过历
史的对证,得出‘果然'或‘不然'的结论”。在从实求知的过程中,研究者应“进得去、出得来”。
所谓“进得去”,意指研究者在获得对方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深入其生活世界,进而忠实、客观地观察和
记录可能获得的信息。所谓“出得来”,即指研究者对获得的真实信息应有自己的抽象概括或理论升华。
在“进得去”与“出得来”的辩证统一中形成“知”。费孝通强调,从“实”求到的“知”必须回返到
“实”之中,改善研究对象的生活处境和实际状态。在这个意义上,“从实求知”既是一个“实一一知
——实”循环往复的“科学环”,亦是增进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社会平等的动态过程。
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的训练告诉费孝通,具有明确地理边界且自成系统的乡村社区是“从实求知”的
理想入口。乡村社区研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展开。静态的乡村社区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理想类
型意义上对中国乡村社区进行分析,以《乡土中国》为代表;一种是对现实存在的具体乡村社区进行民
族志书写,以《江村经济》为代表。《乡土中国》从人与地的关系着眼,分析了中国文明的发生逻辑和
固有特色。该书指出,中国文明是农耕文明,是“静的文明”。农耕要求人与地紧密相依,而由此决定
中国人必然生活在血缘与地缘高度重叠的村落之中。在以血缘为基础、地缘为边界的村落中,人际关系
的差等有序和相互熟悉、生活心态的安土重迁和知足常乐与儒家文化具有高度的同构性。然而,这种维
系中国人数千年生存的同构性因西方的冲击而面临瓦解的风险。《江村经济》着眼于这一风险,生动细
致地描写了一个乡村社区即开弦弓村的经济体系、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西方文明冲击所引发的矛盾
和冲突,从中见微知著地发现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在于乡土工业的创造性和渐进性转化。
无论是《乡土中国》还是《江村经济》,皆非仅基于文献、文本和文字,而是从行走之中所观察到
的社会生活来反思中国文化的历史形成和现实处境。对于遭遇西方冲击而被迫转型的中国而言,两种不
同的文明逻辑在同一空间中持续接触、交锋、汇合所形成的社会实践无法用任何现成的理论加以解释。
易言之,无论是来自前人的知识发现和理论建构,还是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理性认知,都需要
在新的情境中加以检验,而不能默认其“放之四海而皆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费孝通一生行行重行
行,持续跟踪乡村社区的动态变化,在不断重返与回溯中检验、反思、调整或修正既有的认识。开弦弓
村是费孝通不断重返的乡村社区,在一定意义上,他近70年间的26次行访所留下的文字谱写出了一部
具有“时间连续性”的乡土变迁史。这部历史呈现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城市与乡
村、大传统与小传统、农业与工业、定居与流动等多重关系的深刻变化,特别突出了农民在自主地参与
或应对各种变化时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和生存智慧。
基于对中国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费孝通以乡村社区为起点,不断扩展调查的范围。费孝通的研
究视域呈现出“农村一一小城镇一一中小城市一一大城市一一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的空间连
续性。在空间连续性中,费孝通有意识地根据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对乡村社区、
小城镇以及区域进行类型划分和比较,以逐步接近对中国的整体认识。
沿着“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两个维度,费孝通行行重行行于乡土之上。“时间连续性”
呈现中国农民从“留土留乡”到“离土不离乡”再到“离土离乡”的历史图景及其生态秩序和心态秩序
的裂变过程;乡土的“空间连续性”则呈现传统与现代两种力量在不同空间中的耦合状态及其结构性差
1
异。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费孝通先后提出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熟人社会、礼治秩序、双轨政治、乡
土工业、多元一体、文化自觉等一系列植根乡土的理论概念,亦提出发展小城镇、支持乡镇企业、边区
开发、长江三角洲开发、黄河三角洲开发等一系列植根乡土的政策建言。目睹“离土离乡”所引发的乡
土伦理式微和工具理性膨胀,费孝通回到乡土所孕育的儒家文明,开始以“天人合一论”为核心线索对
现代性危机进行全面反思,对现代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批判。
(节选自陈占江《作为方法的乡土一一以费孝通著述为中心》,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认为,认识当代中国既不能用固有的中国传统知识,也不能用外来的西方现代知识,这两
者都会误导中国的发展。
B.“从实求知”的研究实则是从“已然”到“或然”再到“果然”或“不然”的过程,其中“果然”
是经实践检验正确的知识。
C.《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熟人社会、礼治秩序等理论是着眼于中国的人地关系,其从属
于“静的文明”。
D.费孝通持续研究乡村社区动态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他不认为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发现、
理论建构和理性认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乡土中国》与《江村经济》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意在说明费孝通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
角度来进行乡村社区研究。
B.作者认为费孝通对乡村的研究有“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两个维度,《江村经济》撰写
的主要维度是前者。
C.费孝通是从本土文明入手,以''天人合一论”为核心线索,研究并反思乡土伦理式微和工具理性
膨胀等现代性危机。
D.费孝通确立的理论概念和提出的政策建言,能够指导我们对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今人具
有重大意义。
3.根据选文,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费孝通研究对象的一项是(3分)
A.乡村婚育习俗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B.历史上政治、战争因素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C.中国西部地区农民不愿种地而喜欢进城务工的心态。
D.油轮泄露导致海洋生态灾难。
4.费孝通对乡村社区的研究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乡土中国•乡土本色》中说:“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请以此来分
析中国农民从“留土留乡”至U“离土不离乡”再到“离土离乡”的变化过程。(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们
李冯
是的,我把自己和这些弟子都托付给了这次旅行,可他们,包括了我自己在内,都已经毁坏得如此
厉害。我在五十多岁才开始了这次旅行,就算我想,我的身体也不允许我再将它重复一次了。我还可能
将它重复一遍吗?但这样一想,免不了又回到了当初的疑问。
当初,我们伫立在曲阜城外,遥望着那辆虚幻的马车在黄昏中朝我们驶来。我们完全可以在它开始
之前,便主动中止它。有的人称我为圣人。我不知道这从何说起,如果指的是我们的苦行,可我们要求
的并非是自虐般的虚幻的荣耀,假使可能我随时都希望它停止。有人又称我为哲学家,我不清楚他们指
的是我思想中的哪一部分。我不是一个哲学家,难道我试图解决过生和死这些抽象的问题吗?
2
也许,我更多的是一个人们所说的老师?不错,我是收过了一些弟子,但旅行拖垮了他们,他们令
我感到失望。颜回公然宣称比起从政来,跟随我倒更让他感兴趣。我培育过了一名出色的弟子吗?我只
不过是教他们识了字,教会了他们一些诗歌和音乐而已。
穿过了流逝的时光,我漫不经心地注视着那辆企图冲破了越来越厚重的暮色朝我们追来的马车,这
些年来,唯有我有勇气一遍遍地回顾这个开头,也唯有我越来越不为当时的那种幻觉所迷惑。
后来,我们进入了楚国境内。我与弟子们立在山坡上,那支庞大、白色的军队无声地从我们脚下滑
过。士卒们低着扎着白麻布的头,扛在肩上的戈戟也裹着白布。他们拖着脚步,表情茫然、沮丧。这是
给楚国国王送葬的队伍。这些年来,我总是试图将自己的命运与国王们联系在一起,可他们却顾及不到
我,一个个在各地、在我的周围漫不经心地死去。谁也没能替我改变命运,或者说谁也改变不了我们的
自我放逐。这个世界的运行仿佛是与我无关似的。
沉闷的空气中,我感到随行的弟子们都陷入了绝望。“如果再走下去,老师,你想让我们破产吗?”
子贡忽然打破了静默,扯住了我的袖子痛苦地叫道。噢,这几乎是我这些弟子最后一次不甘心的感情冲
动了。在这以后,就连子贡也不再开口说话。
不过,在当时,经历了多年的磨难后,我这位弟子居然还对旅行保持着如此强烈的热望,真让我小
小吃了一惊。只是他的渴望已是某种不纯正的旅途衍生物,已不复与我们最初的理想相吻合。他也已经
忘了我老了,不再适合做这种长途跋涉了。
我站在山坡上,朝下观望着,我忽然意识到了,我此生的位置其实便是眼下所处的位置。是的,我
只能够观望。我曾经以为,我们这一小队人马,人数虽少但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只要给我们机会,
我们便能使整个世界和谐地运转,但看来,我们只能超然于战争、车队、国王、世俗和历史而存在了,
虽说在过去,我们还是有过不少机会的。
南方的日头又毒又辣,汗水不停地从我的额头上往下淌。草丛中的蚊虫和瘴气侵袭着我的肌肤。我
感到我的身体在脱水,眼前一阵阵地发黑。怎么,难道我真的老了?我的身体真不能带我在这世界上周
游下去了?弟子们沉默着,关切地看着我。
“走,我们去渡黄河,到晋国去!”我从子路的手中夺过了缰绳,对着弟子们喊道。几辆车子同时
飞奔了起来,密密的银铃,连成了一片的马蹄,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声音。那才是我最意气风发的时刻。
我的心情比道路还坦荡。
谁说我们的旅行仅仅是苦役,谁说我仅仅是一个一脸严肃的老头?我比身边的这些年轻人精神还饱
满、体能更充沛。就算到了七十岁,我还照样能旅行。就算以后回到了鲁国,我还要招收新的弟子,还
会再带他们出门。
“老师,你疯了?你想让我破产吗?我们应该继续前往楚国!”子贡扯住了我的胳膊,语无伦次地
叫道。“求求你,求求你了。去楚国吧,等到了楚国国都,我们会发大财的。你想要一支军队吗?我有
了钱,可以替你招募。你不是想要封地吗?我可以替你贿赂他们。求求你,向前,去楚国的国都吧!”
南方的湿热使得我这位脑子最聪明的弟子也失去了理智。他狂热的眼神不由使我回到了过去的某段
旅途。我们的生命难道注定了要以这种方式耗尽?于是,那股我熟悉的冲动也从我酸疼的腰腹涌了起来,
沿着我的脊柱往上冲。
“老师,别犹豫了。这可是大好的机会啊。"我迟疑着,等待着那股热流慢慢地往我的头脑中升。
它的力度在慢慢地减弱。我浏览着身边其他的弟子,他们的神色衰弱而茫然,他们在这旅行中早已失去
了主张,正习惯性地被动地等着我决断。
“老师,老师……”现在,连子贡的声音也渐渐地微弱下去了。它如一缕游丝,已完全融入了夜色
与这旅行。有谁在唤我,是开晚饭了吗?不,我努力地摇了摇头,试图驱散由于衰老年迈而带来的幻觉。
于是我再一次努力睁开眼睛,想看透那迷散的纠缠着我的一切。子贡继续热切地盯着我。哦,他还
是如当初的那样热情天真,可从中我却发现了从一开始隐藏在里头的那股掩饰不住的茫然,“哦,好啦,
我们走吧。"我登上车,对那些略为失望的年轻人说。他们顺从地敏捷地跳上了各自的马车,在黑暗中
他们的影子模糊在了一起。
3
(节选自李冯的长篇小说《孔子》,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认为孔子是“圣人”“哲学家”以及“老师”,既是赞扬,也是一种误解。
B.因为楚国国王的去世,孔子决定改变行程前往晋国,但是有学生持不同的看法。
C.本文所表现的子贡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贡基本一致,都是一个贪财轻义之人。
D.在旅行的过程中,孔子和学生们一样感到过迷茫痛苦,但他最终没有放弃希望。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采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展现了孔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开头也是类
似的手法。
B.本文叙述视角多变,在孔子和门下弟子之间不断地交替、穿插和切换,更好地拉近人物与读者的
距离。
C.本文在叙事中穿插了人物的思考和议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
界。
D.本文取材的角度新颖,将思考的镜头定格在旅行这一事件上,具有高度的象征意味,体现了作者
独到的眼光。
8.《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固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敕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此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解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
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
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
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罪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
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
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
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
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
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
4
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
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有客A难主人曰B吾见C强弩长戟D诛罪安民E以取F公侯者G有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在先秦典籍中是指地位崇高的人,文中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陛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鹿”,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C.六经,文中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乐》已失传。
D.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客观条件的好与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坚持不懈。
B.材料二中,面对学习无用的看法,主人认为不能将无学问的富贵之人与有学问的贫贱之人相提并
论。
C.材料二中,主人认为如果有天才,不读书而具备了孙武、管仲一样的才能,那么他们也是有学问
的人。
D.两则材料的主旨都是劝勉学习,论述的角度也高度一致,既有学习的意义,也有学习的方法、态
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
(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14.学习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T6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鳌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蔚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春耕
张纲
乱后荒田杞棘生,归来还喜见春耕。
随犁细雨濠濠湿,转垄新泉聒聒鸣。
好劝卖刀添健犊,尽令长亩种香粳。
腐儒一饱真馀事,莫遣闾阎①有叹声。
【注】①闾阎:指平民百姓。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了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
富有情趣。
B.《插秧歌》首联中,“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具体准确,突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配
合默契。
5
C.《春耕》首句荒凉景象和后文春耕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与尾句形成了勾连,寄托了作者的感
慨。
D.《春耕》颔联中,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辛苦忙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
面。
16.两首诗都写劳动,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的“▲,▲”两句可以用来表现怀才不遇、
彷徨无依的状态。
(2)《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句子是
“▲,▲“。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鲁迅是清醒的,所以在那个众人糊涂的年代里,①。在他的作品里,我仿佛看到一个
没有感情波动的人在不动声色地讲述着悲剧。甚至感受不到他的感情,在那个年代,他与环境格格不入。
站在高处的人往往是孤独的,鲁迅的孤独感是怎么来的?
随着年少时的家庭变故,所经历的人情冷暖,使得他在所处环境中总是遽然转身,瞪着怀疑的眼睛
审查周围一切,感到遍体生凉、格格不入。
鲁迅的审视和怀疑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狂人日记》中从怀疑赵家的狗到怀疑赵贵翁一直到
辨认出吃人的还有自己的大哥,这种戒备和怀疑更是让人背后发凉。总之《狂人日记》像是一个孤立的
人,一直在怀疑随时可能会被人“吃掉”。②,可能也是鲁迅先生孤独的一种体现吧。
另一处孤独可能来自于鲁迅③。“麻木的群众”常在《呐喊》的作品中出现。比如《药》
当中,革命者夏瑜就义,就有许多群众围观赏鉴,作者是这样写的:“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
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种被麻木扼制的群体真
正让鲁迅觉得悲哀又觉得恐惧吧。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语句写在横线上,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
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
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
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
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
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
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
6
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
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士父的秋意。
20.下列句子中的“十分”和文中画横线的“十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没有十分专注的境界,怎有脚踏实地的笃实?
B.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C.他有十分的把握做成这件事。
D.擂台上,他看到对手走不动了,因此十分中只有五分防他。
21.文中加点的词若改成“住”“细数”“静对”好不好?为什么?(3分)
2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逗号是怎样增
强表现力的。(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赤壁江上,苏东坡实现精神突围;橘子洲头,毛泽东抒发豪情壮志;废弃古园,史铁生领悟生命内
涵……总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的思考,促进我们的成长。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记叙文,体现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原文“不能默认其'放之四海而皆准'”是针对理论的态度而言的,不是直接原因。而且“不
能默认”并非“不认为有”。)
2.A(两本书都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中国乡村社区)
3.D(研究的重点不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而是环境问题)
4.①用“从实求知”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注重行走中观察和反思;②从静态的角度展开;③使
用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两个维度;④借助儒家文明,以“天人合一论”为线索进行深入的本体论和
方法论批判。(每点1分)
5.①“留土留乡”指农民定居,不离开土地和家乡,安土重迁,这是农民的生活常态;②“离土不
离乡”是说农民的定居常态被打破,他们开始离开土地,但是并没有离土地太远;③“离乡离土”是指
农民迁移离开土地和家乡,生存常态彻底瓦解。(每点2分)
6.C(《论语》中的子贡并非“贪财轻义”之人。)
7.B(“叙述视角多变”错误,全文是孔子的第一人称视角。)
8.①“君子固穷”,是指君子在困厄的处境中依然能够意志坚定不动摇;②文中孔子在旅途中多次
陷入绝望和迷茫,依然坚守着最初的信念不断前行,体现了“君子固穷”的态度。(每点2分,意对即
可)
9.①使人物更立体:生动直观地展现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表现孔子内心的痛苦与迷茫;②
推动情节发展:现在勾起过去,旅行引发回忆;同时过去影响现在,引出孔子在痛苦思索后继续前行;
③使主旨更深刻:过去与现在相互映照,表现出在困境迷茫中执着有为、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每点
2分)
10.BDE
11.D(文中的“学者”不是指求学的人,“所以……者”是一种句式)
12.D(材料二没有学习的方法)
13.(1)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骐骥”、“弩马”“驾”“舍”各1分)
7
(2)现在你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又不去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就像蒙着被子睡觉罢了(什么也不知
道了)。(“即”“师”“踪迹”各1分,句意1分)
14.生活上,可以自己谋生;视野上,可以弥补不足(见多识广);能力上,可以知明而行无过(多
知明达)。(一点1分)
【附】参考译文:
通晓《六经》的旨意,涉猎百家著述的人,即使不能增强道德修养,砥砺世风习俗,仍算有一项才
能,可借此自谋生计。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赖,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庇佑保
护时,就得靠自己了。俗话说:“积蓄千万财产,不如薄技在身。”容易学习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莫
过于读书了。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却不肯读书,这就好像想饱餐
却懒得做饭,想身暖却懒得裁衣一样。
有客人质问我说:“我看见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踩高跷幼儿园教案
- 保护牙齿教案反思小班
- 汉真有趣说课稿
- 航空航天履约管理办法
- 塑料大棚建设安装协议
- 临时医疗电源租赁合同
- 电信业不合格服务管理
- 航空航天设施保温施工协议
- 脊椎病诊断与治疗
- 研发项目保密规则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阶段练习题 参考答案 2023年春 江南大学
-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 保温砂浆施工规程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3章 二里冈文化(4-6节)
- GB/T 29790-2020即时检验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 40165-2021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
- 音标3元音字母e发音用上课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空表
- 第十三章医疗服务管理课件
- 工程质保期满验收报告模板
-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导论文艺思潮的基本概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