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 复习讲义(学生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 复习讲义(学生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 复习讲义(学生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 复习讲义(学生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 复习讲义(学生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新题型讲与练】05.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讲义(学生版)

—.命题趋势:

语言文字运用题一直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每年都会出一些考生意料之外的题目,且四张全国卷考点

循环考查。2023年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最突出的是全国甲卷,该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语料改编自《张志公

语言教育论集》中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

文作为思维和交流思想工具的思考。考生要完成第17〜21题,这种一拖五的设题形式是第一次出现在高考

语文的语用题中。五道题目难易均衡,形成合理的层次梯度,题目创新性非常高,这给很多考生带来了不

小的压力。要求考生从在语境中解读俗语、理解俗语语义,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

象和文学现象,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除此而外,其他几套全国卷的语言运用也表现出了基础性与创新性的并存,总结如下:

~)文体多样。

2023全国甲卷为单篇文章5道习题,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H卷文为双篇文章5道习题。2023全

国甲卷关于成语故事叙事,2023全国乙卷为乡土文学和关于学习焦虑的文章,2023新高考I卷关于遗忘的

科普说明文和名著《骆驼祥子》节选,2023新高考II卷传统文化皮影戏和关于塞耳机和耳鸣的说明文。

二)病句习题创新。

2023新高考H卷病句常规题,病句考点集中在一句中;2023新高考I卷成语和病句融合,并且考点集

中在一段中;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乙卷只考一个病句考点。

三)突破成语限制,词语考查多元化。

2023新高考II卷考成语填空,2023全国甲卷考成语诠释,2023全国甲卷考俗语客观题;2023全国乙

卷、2023新高考II卷词语用法与作用相同的客观选择题,2023023新高考I卷鉴赏叠词。

四)重视句子比较赏析。

2023全国乙卷考句子赏析客观选择题,2023全国甲卷仿写句子;2023全国乙卷、2023新高考H卷原

句与改句比较效果型。

五)观点评论与写报告让人耳目一新。

2023全国甲卷评价对成语说法,2023新高考I卷写报告。

二.高考原题:

2023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

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

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

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

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

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

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

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

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

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

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

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

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

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7.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干打雷不下雨B.又吃鱼又嫌腥

C前怕狼后怕虎D.首尾不能兼顾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

接流畅自然。

19.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0.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

21.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

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

三.教考融合与知识储备:

(一)教考融合

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积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理念,主

动呼应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增强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

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下功夫,在教考衔接中以考促教。

1.2023年的全国甲卷要求考生从在语境中解读俗语、理解俗语语义,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

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俗语的辨析填空。解答此

类题时,首先要根据平时积累的常用俗语,理解俗语的含义;其次要读懂语境,根据语境选填符合语境的俗

语。

2.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I材料节选自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俩老头》,语言精炼、富有特色。节选部

分以寥寥数笔刻画人物特征,形神毕肖。试题考查对文学文本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要求考生领会作者是如

何恰当运用文学语言增强小说审美表现力的。

3.新课标全国I卷的语言文字运用I属于情境性文段,选取了网络时代生活相关的片段,具有很强的

现实性和鲜活性;语言文字运用II属于文学类文段,着重考查语言的生动性和文学性。语言文字运用】1,

选自统编课本初中阶段的课外名著阅读《骆驼祥子》,三道题都是根据语料本身的特点出题,老舍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其作品具有很强的语言艺术,因此这三道题着重围绕老舍文字的语言艺术展开,充分体现文

段本身的特点。这样的变化提醒我们,在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复习上要打通高考既有的题目形式,以文本为

核心,以文字艺术为考查重点,学会理解文本,鉴赏文本。

(二)知识储备(只列出来今年新题型的部分知识储备,详情可见专辑一中的分类)

1.叠音词与单音词的不同意义

在现代汉语语汇中,最能突出表现事物特征的要数叠音词。叠音词的分类及作用如下:

(1)叠音形容词。在写景状物中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红红的苹果”“蓝蓝的天空”这两个短语中“红红”和“蓝蓝”两词,不仅包含着“红”“蓝”之

意而且包含着“很红很红"''很蓝很蓝”之意,写出了苹果红的程度和天空蓝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叠音形

容词不仅能描绘出景物的特征,而且能突出景物的特征。

(2)叠音动词。在描写人物中能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性格。

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

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让人顿时体会到词人心神不定怅然若失

的精神状态。

(3)叠音词在表达感情时,使情感更浓烈。

当用一个或几个叠音形容词去描绘物象时,实际上可以表达对所写对象的爱憎情感。

例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首儿歌描绘了物象的形态之美,更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假如将这首儿歌中的叠音词都改成单音词,整

首儿歌就变成:

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2.标点符号的文学功能

标点符号的文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神的形象感

巧用标点符号,能帮助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动作等,使之更为生动,可让读者获得具体而形象的

感受。例如,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道--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我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这里用破折号表示韩麦尔先生讲完课时,说话断断续续的语态,更加传神

地显示出韩麦尔先生内心的难过,把亡国之悲渲染到了高潮。

(2)语意的强调性

有的标点符号主要功能在于表示强调,比如一个句子中前后的两个标点,就是要发挥如此作用的。例如,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道:“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句中的

冒号和感叹号的配合,着实起到了语意的强调作用

(3)生动的抒情性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

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

3.人称代词的语用效果分析

(1)三种人称的常规语用效果

人称效果

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使话语更具真实性,使读者能更

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便于抒发情感,进行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通过对“我”的细致

描写,来唤解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人称1.更加直接、更加自然、更加亲切、更加生动;更便于交流,便于抒情。2.有一定的

呼告效果,不仅可以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时,还有拟人化的效果。3使读者能快速地融

入角色,便于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

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增强客观性,显得客

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2)人称旁指的语用效果

当面对面交流时,一般会用第一、第二人称的代词。但在特殊的人面前,说话人常常改变称谓,以形成

一种特殊的语用效果。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已称与旁称的互换上。例如:

说话对象己称旁称

对孩子称自己我,,妈妈”“爷爷”“奶奶”

对爱人称自己我“别人”“人家”

4.俗语微积累(常见100个俗语及解释)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

(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

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儿者之间。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1).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2).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事情办得不干净不利索,使得其他的人或事受到牵连,也比喻引起了不必要

的麻烦。

3).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是四川的俗语,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告诫人们不要孤注一掷,把所有的精力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应该

做多手准备,留几条后路。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8).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9).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10).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11).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2).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

肚子饿。

13).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1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15).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16).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17).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18).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20).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21).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23).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24).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25).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26).打小报告。告密又称作打小报告。

27).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28).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29).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30).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

31).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地谈判或交换意见。

3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33).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34).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35).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与选择的空间。

36).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

备工作。

37).干打雷不下雨。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口语中也指人在哭的时候很大声,

但是不掉眼泪。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38).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39).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40).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41).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42).过电影。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43).过干瘾。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

4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45).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4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

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

47).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48).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

49).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提出多次要求或者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处世之中,

以弱示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别人的同情心,从而让人对你格外恩惠。

50).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喻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

51).交学费。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52).揭盖子。比喻揭露矛盾或问题。

53).解扣子。比喻解开思想疙瘩。

54).侃大山。吹牛,说笑话,没有目的的聊天。

55).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56).烂船也有三斤铁。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的、不可小看的成分。

57).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

58).捞世界。指外出闯荡。

59).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

60).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61).露馅儿。比喻暴露了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

62).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6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64).没有免费的午餐。意为白占便宜的事是不存在的,要想有收获,必须有付出;有时是提醒人家提

防以利益为诱饵的陷阱。

65).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66).不以人废言。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67).拍脑袋。指全凭主观决策、出主意。

68).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69).捧着金饭碗要饭。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70).破罐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加改正,任其自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71).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

混淆。

72).朝里无人莫做官。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73).墙内开花墙外香。人才或技术发明等不为本土所重视而流誉它处。人做出了成绩,内部还并不怎

么知晓或不以为然,外面的人却耳闻而欣赏不已了。比喻成绩不受本部门重视,却为其它部门赏识。

74).清官难断家务事。指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别人难于判处。

75).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太出名了会招来麻烦,也指人为了保住名位而变得保守。

76).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的。有时

表示自己陷于被动局面时的无奈。

77).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

78).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79).上台阶。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80).抬轿子。比喻为别人的利益奔走效劳或奉承吹捧。

81).台柱子。比喻集体中的骨干。

82).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指精彩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艰苦的排练,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

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

8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比喻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4).死马当作活马医。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尽力挽救,寄希望于万一。

85).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86).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87).窝里斗。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和冲突。

88).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事情就不上门。

89).捂盖子。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90).下台阶。设法摆脱困境。

91).香悖谆。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92).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现也泛指平时

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9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94).一锤子买卖。一次性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9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

96).一亩三分地。形容所属地盘、势力范围。

97).一碗水端平。比喻对相关各方一视同仁,不偏向任何一方。

98).阴沟里翻船。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

99).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100).宰相肚里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

四.备考策略

四套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形式和考点各不相同。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形式是“一拖五”,考点

是俗语使用、句子修改、仿写、评论、成语讲解要点;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I和II,形式分别是“一拖

三”“一拖二”,考点是词语用法、句式含义、句式表达效果、语句补写、语段删改;新课标I卷语言文

字运用i和n,形式分别是“一拖二”“一拖三”,考点是语句补写、病句修改、重叠词语的含意、标点

的表现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新课标II卷语言文字运用I和",形式分别是“一拖二”“一拖三”,

考点是成语填写、语句表达效果、疑问代词用法、语句补写、病句修改。所以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全面复

习,夯实基础,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应付高考题型的三十六变”。

-)重视习题精练,避免同质化训练。

不要跟着联考指挥棒走,要有自己的创新习题题库。

二)重视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词语与句子鉴赏能力。

阅读是比刷题更有效的复习方法,重视阅读科普说明文和乡土文学,重视经典作品阅读和学生生活贴近的

新闻。

三)重视逻辑思维,正确补写句子。

重视阅读科普说明文,重视学生根据新闻命制补写句子习题。

四)重视高考真题和错题重练.

习题命制尽量电子化,方便错题重练:重视习题类型化,绝不就题论题。

五.实战演练

(一)(2023年全国新课标I卷)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

应该庆幸A,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

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

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

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

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

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

于依赖互嵌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

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3年全国新课标I卷)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

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性竺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单承发些黄,像已把

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

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

,恍。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

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

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

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

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3.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4.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

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5.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2023年新课标全国II卷)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

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

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

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

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强然不动,让仙鹤①,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

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

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

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②。

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2023年新课标全国II卷)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可是

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

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

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

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

但事实上,0,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

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

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

形成皆吃或永久性听力下修。

8.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五)(2023年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

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的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

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

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

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

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鞍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

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

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

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

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1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

D.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

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六)(2023年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明是一项限期两个月的作业,你就是要怀着愧疚自责的心理,一直拖到交作业前一周才匆匆开始,

结果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最后匆忙赶完的作业也很不尽如人意,如果总是这样,那么①,拖

延堪称当代生活的“绝症”,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到极度焦虑,但还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满怀负罪感地干其他

的事情,任务一拖再拖,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②,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③?答案就是,制订明确具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

的小任务,例如,你要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三个

小任务,并且计划好查网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这三个小任务将来的完成时间,这样,你要完成的写

一篇报告的大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而小任务具有线索作用,更容易让你产生行动的欲望,

一旦开始行动,完成任务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

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

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75个字。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儿化”是北京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②儿化往往利用卷舌作用造成一种与原有语音形式相近

的新形式,从而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义。③例如,"尖"到"尖儿","亮"到"亮儿",儿化后词性

发生了改变,词的功用得以扩大。④儿化诞生起就与附加词义和感情色彩相联系:可表示"细小”,如门缝儿、

家雀儿;可形容"喜爱",如胡同儿、发小儿;⑤还可带有“轻蔑、厌恶”,如败家子儿、破烂儿……⑥但其表

示褒贬爱憎也具体需要看对象和情境。⑦儿化,因其在语音、词汇上的丰富功能和意蕴,得以在上千年的

语言流变中发展和保存。

《红楼梦》是以北京话为语体写成的,这个语体的重要标志就是曹雪芹对儿化词的运用是独具匠

心的。其儿化用语多出现在口语场合,例如在人物对话如拉家常、闲聊中。但作为统治阶级的贾政、北静

王、贾雨村等则嗜好运用晦涩的文言雅文。贾府中运用儿化词语上自贾母、王熙凤下至刘姥姥、老嬷嬷等

阶层。当然,B.,儿化词的表意也各异:贾母的儿化词语包含对晚辈的关爱,凤姐儿则多表现为幽默

打趣,刘姥姥等下层人物多出自质朴粗俗。

16.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尼、O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

个字。

18.作家汪曾祺去世后,儿子汪朗在《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中写道:时间真快,爸爸走了十

几年了。他要是还在,今年该是91岁了。多想当面再喊他一声一一"老头儿"!请赏析句中的儿化词"老头儿"

的表达效果。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新媒体的流行,年轻的部分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②以“直播”的方式,吸

引了广泛的关注。③对此,有人颇有微词。④殊不知,大部分戏曲院团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生存,戏曲生态

早已陷入艰难的境地。⑤如果还过分苛求所谓的“艺术理想”,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

段,实在是因小失大。⑥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

⑦这些年,戏曲人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为更好的戏曲生态竭尽全力。⑧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惊•鸿》

首当其冲,在B站跨年晚会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赞赏;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

人迷上了粤剧。

窃以为,这不仅仅是破圈,A,是“破茧重生”。

当然,戏,曲直播只是一种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守正也才能创新。

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无可厚非。但戏曲演员若

丢掉了对文化的坚守,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中国戏曲能薪火相传

的主要原因是《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才能实现

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意。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九)阅读以下两段分别来自《红楼梦》和《孔雀东南飞》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络着朝阳五凤

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嘤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

缎窄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绐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

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乙: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玲。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21.班级古典文学鉴赏交流会上,同学们对《红楼梦》和《孔雀东南飞》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展开了研讨。

甲文和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是关于王熙凤和刘兰芝的外貌描写,请你分析两处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和各

自的表达效果,拟出发言简稿.

22.脂砚斋评论:"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关于王熙凤眼和眉的描写。

"丹凤"与"三角"、"柳叶"与"吊梢"看似违和;语序上,"丹凤""柳叶"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绝非无意为之。

请你说说作者这样调遣词语的好处。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胸中有党,眼里有光,脚下有泥,心中有梦,是对一名好记者的要求。用笔、用镜头记录,用情、用

心报道的记者们,以纪实影像的画面和①的讲述,记录下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奋进历程;以纪实采访的形

式挖掘人物故事,为时代画像立传……作为离时代最近、离人民最近、离现场最近的人,他们用新媒体技

术将时代主题表现得②。他们传播人民心声,讲述生动故事,传递深情温暖,让党的二十大精神③,

“飞入寻常百姓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深入挖掘观众@的精彩内容,通过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让节目不是停留

在讲述的层面,而是引导观众去关照故事背后潜藏着的精神意味。节目的表达方式充满了创新与巧思,形

式多样的短片用文字与影像记录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与思考;现场连线聆听一线群众的心声,讲述普

通群众的故事;节目播出前的“记者答•记者问”直播活动让人眼前一亮,优秀记者们走到镜头前互相交流碰

撞,让记者的声音更洪亮,让记者的形象更鲜活。

2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名好记者的要求是:胸中有党,眼里有光,脚下有泥,心中有梦",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有了更直接、更强烈的诉求。贵州“村超”火出圈,本

质上就是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村超”作为体育赛事,倡导的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

活方式。还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村超”带动了当地的土特产、非遗产品的销售,促进了旅

游产业发展。“村超”犹如一根社会联结的纽带,不仅增加了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促进了村

民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艮性互动。村民不分你我,互相加油,只为精彩喝彩。可以说,激情四射、活力无限

的“村超”,②。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钱袋子”更鼓,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更有尊严、更有活力、

更有希望。从“村晚”到“村BA”再到“村超”,更多乡村的故事被倾听,更多村民被看见。“村超”的

火爆犹如一面镜子,_®_: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火种,只有真正点燃和激发体育之美和精神之美,一

项体育活动才会充满魅力和生命力,才可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文体品牌。

26.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段中“村民不分你我"中的"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利发: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B.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C.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说:“不是我",有的私下小声议论。

D.潭中那只白鸭却慢慢地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过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

2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

2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

原意。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贺知章曾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

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鹿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

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

轻人已是①,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

2021年底,首部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

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

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②,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

线后就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

式,用智能手段转变语言文化传播每况愈下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2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

题。

B.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C.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D.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31.文中这些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知章曾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鬟毛衰。”

B.其姊妹篇一一《姑苏琐记•懒画眉》一一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

C.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

D.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高考新题型讲与练】05.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讲义(教师版)

二.命题趋势:

语言文字运用题一直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每年都会出一些考生意料之外的题目,且四张全国卷考点

循环考查。2023年语言文字运用创新题最突出的是全国甲卷,该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语料改编自《张志公

语言教育论集》中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

文作为思维和交流思想工具的思考。考生要完成第17〜21题,这种一拖五的设题形式是第一次出现在高考

语文的语用题中。五道题目难易均衡,形成合理的层次梯度,题目创新性非常高,这给很多考生带来了不

小的压力。要求考生从在语境中解读俗语、理解俗语语义,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

象和文学现象,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除此而外,其他几套全国卷的语言运用也表现出了基础性与创新性的并存,总结如下:

-)文体多样。

2023全国甲卷为单篇文章5道习题,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文为双篇文章5道习题。2023全

国甲卷关于成语故事叙事,2023全国乙卷为乡土文学和关于学习焦虑的文章,2023新高考I卷关于遗忘的

科普说明文和名著《骆驼祥子》节选,2023新高考H卷传统文化皮影戏和关于塞耳机和耳鸣的说明文。

二)病句习题创新。

2023新高考H卷病句常规题,病句考点集中在一句中;2023新高考I卷成语和病句融合,并且考点集

中在一段中;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乙卷只考一个病句考点。

三)突破成语限制,词语考查多元化。

2023新高考H卷考成语填空,2023全国甲卷考成语诠释,2023全国甲卷考俗语客观题;2023全国乙

卷、2023新高考H卷词语用法与作用相同的客观选择题,2023023新高考I卷鉴赏叠词。

四)重视句子比较赏析。

2023全国乙卷考句子赏析客观选择题,2023全国甲卷仿写句子;2023全国乙卷、2023新高考H卷原

句与改句比较效果型。

五)观点评论与写报告让人耳目一新。

2023全国甲卷评价对成语说法,2023新高考I卷写报告。

二.高考原题:

2023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

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

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

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空,②前选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

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

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

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

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

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

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乳',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

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

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

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

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7.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干打雷不下雨B.又吃鱼又嫌腥

C前怕狼后怕虎D.首尾不能兼顾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

接流畅自然。

19.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0.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

21.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

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

【答案】

17.C

18.语句:④;修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19.示例-: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

示例二: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

示例三:“刻舟求剑”的成语

20.第一位教师:①讲清道理,鼓舞学生前进;②但未解释字词。第二位教师:①讲清词义和变化,增长知

识;②但未讲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①知识、道理结合较好,②解说全面,简明扼要。

21.答案示例“卧薪尝胆”:①越王立志报仇,夜里睡柴草,饭前尝苦胆,敦促自己不忘报仇雪耻。②后

来用以表示刻苦自勉,奋发图强。

“庖丁解牛”:①庖丁为文惠君分割牛,运刀准确自如。②后来用以表示技艺高超,运用得心应手。

“一鼓作气”:①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逐渐衰竭。②后来用以表示趁着刚开始

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A.指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B.比喻既想做某事或得某物,又嫌弃它。

C.意思是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D.顾头顾不了尾,前后无法照应。

语境与“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意思相反,指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应选“前

怕狼后怕虎”。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不合逻辑,应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这里老师在讲“釜”和"舟”的意思,而“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

子”是关于“釜”的例子,此处需要一个古代诗歌或者成语中关于“舟”的例子,按照“釜”的例子的写

法,应采用“……的……里有……的句子”的句式表达。

可写: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或者直接写:“刻

舟求剑”的成语。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我们要找出三位教师讲解内容的差别,从而进行评判。

第一位教师:先总说“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然后进行阐发“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

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

能得到成功”“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由成语引申出做事应

有的态度;然后再进一步补充“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

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古今对比,告诉学生

“坚决”的态度要用于“做好事”,而不能用于“做坏事”。可见这位老师主要是“讲道理”,鼓励学生

前进;但没有解释词语的意思。

第二位教师:解释了词语的意思,并且介绍了古汉语当中的''活用"现象,"'釜'就是锅,'舟'就是

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

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然后分析古今词义的变化,“同是做饭的

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里的’釜,

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可见这位老师侧重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对成语

中词语的含义和“使动用法”“古今词语的变化”讲解清晰,让学生增长了知识;但是没有讲解整体含义

及使用。

第三位教师:先讲了成语的基本意思“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

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然后分析了成语的引申义,其中含有做事

的道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