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4 文言文阅读之双文本阅读类(新高考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4 文言文阅读之双文本阅读类(新高考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4 文言文阅读之双文本阅读类(新高考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4 文言文阅读之双文本阅读类(新高考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4 文言文阅读之双文本阅读类(新高考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文言文阅读之双文本阅读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骊姬诺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日:

“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日:“然则差行乎?"世子日:“不可!君谓我欲

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日:“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

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卷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

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材料二:

楚有当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日:“王

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

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目:“诺。”遂入朝,楚王因授

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

申鸣目:“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

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日:“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

乞日:“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帮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日:

“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日:“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

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杼鼓之,遂

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

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

自杀也。

(节选自《说范•立节》)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

打“也

子A与B吾C吾D与E子F分G楚H国I子J不K与L吾M子N父0则P死Q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文中通“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

B.爱,文中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

C.士,文中指品德好、有学识的人,与《过秦论》中“六国之士”的“士”意思不同。

D.劫,文中指劫持,与《苏武传》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阕氏归汉"的"劫"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公子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

心,坚持不这样做。

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儿子的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

为晋献公出谋划策。

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

就应该以身殉国。

D.白公胜被申鸣派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更好,

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2)援椁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5.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歌少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其以歌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目:“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末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

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

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

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停■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日:'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国语•鲁语下•敬姜论劳逸》)

材料二:

李文子相字、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②谏目:“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

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半,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

者乎?,,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不过七升之布,马馋不过根莠。

文子闻之,目:“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

材料三: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学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日:“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

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

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御孙日:“俭,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

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

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送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①歌(Chi!)公父文伯的名字。②仲孙它:又名子服,孟献子的儿子。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

之故/长王天下

B.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

之/故长王天下

C.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

之/故长王天下

D.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

之故/长王天下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吾冀而朝夕修我”的“修”,意为“修养”,和《离骚》中“余虽好修娉以靴羁兮”的"修”意

义相同。

B.“季文子相宣”的“宣”,指的是鲁宣公。“宣”是谥号,古人的谥号常寄寓着后世的评价,

可有褒贬之分。

C.“人之父兄食粗衣恶”的“恶”,意为“不好”,与《鱼我所欲也》中“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恶”

意义相同。

D.“枉道速祸”的“速”,意为“迅速”,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的“速”

意义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伯的母亲敬姜亲自纺线,文伯担心此事被季孙知道,会引起季孙的恼怒,误会自己不

能好好地侍奉母亲。

B.敬姜教育儿子要秉承先人之风,勤于职守,认为以贪图享受的态度担任国君的属官,恐

怕会给家族带来危险。

C.子服见贤思齐,听了季文子的高论后,变得节俭起来,因此受到了季文子称赞,认为他

知错能改,堪为百姓的榜样。

D.有德之人都崇尚简朴,简朴使人寡欲;奢靡是很大的罪恶,奢侈导致贪婪。尚简拒奢,

对地位不同的人都有意义。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②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10.对于他人的不解,季文子和张文节都解释了自己节俭的原因。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

炸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铃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

目:“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

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日是卷古谊

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

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

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日:“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

为宰相也。'‘天祥法然出涕,目:“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巾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日:“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色

,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

日:“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日:

“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彗曰:“孔曰成仁,孟日

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日:“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而易弃也。文天祥奉两孱主,

兵败身执,而从容”罩,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口:“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

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

文本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迂幸议者,

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弹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

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

而器闲,洁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

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B.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C.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D.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B.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逃出营。

C.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他人对文天祥的评价。

D.伏锁,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锁”,也泛指被处死。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

得到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

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坚持劝他投降归附。

C.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

地。元主虽不忍心,但最终还是杀了文天祥。

D.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

神境界,对此两个文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而易弃也。

②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

15.两个文本都评价了文天祥以身许国的行为,请分别概括其主要观点。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

之农民则人给家民都鄙廛庾皆满而府库徐货财京师之钱累且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宗师

有上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及匈奴绝和亲,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

日滋,财略衰耗而不赡。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

可胫数。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

皆废销之。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及盗为之。是时山东被河蕃,及

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天子性之.下巴蜀粟以振之。元封元年,桑弘羊领大农。弘羊以

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

铁官。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

以为然,许之。一岁之中,太仓满。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

日:“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亨弘羊,天7雨。”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立淮、浙六路均输法

条例司言:“今浙、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庶几

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范纯仁言:”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

法,而使小人梏克生灵,竺怨基祸。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大佞所乘。”留

章不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庾皆满/

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B.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廊庾皆

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C.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庾皆

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叮校/

D.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庾皆满

/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胜数”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B.“天子怜之”与“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怜”字含义不同。

C.“天乃雨”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D.“敛怨基祸”与“成不敢敛户口”(《促织》)两句中的“敛”字含义不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奢侈攀比、连年征战等问题使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当政者积极应对,

通过财政方面的改革较快扭转了被动困窘的局面。

B.西汉朝廷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国家统一铸造,并废除各郡国所铸的钱,基本

解决了民间私铸、盗铸钱币的问题,币制归于统一。

C.桑弘羊建议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设立平准官平抑物价,有效打击了富商的

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

D.王安石效仿桑弘羊的均输政策在淮、浙六路推行均输法,由发运使总管赋税收入,成效

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山东被河苗,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

(2)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愉佞所乘。

20.卜式如何评价桑弘羊的改革?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哪一点责难相似?

请简要说明。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鬼情,玩岁惘时,

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

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

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

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

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

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

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

之有善且矜自是木言谈△煮便其人资累曩甚超远侪辈之中有弛疼恶M煮青?有弗鄙贱之者

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

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

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

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

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

习者乎?诸生学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

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日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

善,人将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

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奉修,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嶷服,无轩裳宫

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缚,然此犹淳丽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

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

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

21.给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

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

B.“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

不同。

C.“诸生殆不至于此”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D.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

地区。

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材料一第一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

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王阳明谈勤学,强调自己对门人弟子的评价标准:相比聪明机警敏捷,他更看重学生们

的勤奋谦逊谦让。

C.王阳明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只要

能彻底改过,也不妨碍成为君子。

D.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

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学者旷废照惰,玩岁偈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2)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25.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挛匿之城,屈

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入主其所游历诸

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重者也,退老于家,魏文

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

贵贱,时也。而后之君于,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沉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

过乎!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

而道不可届: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

夫忠直之途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

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朝承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

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凡希世苟合之士,俯仰尊贵之额,逶迤势利之间。其古日:

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洁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谣其

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

(节选自三国统•李成《运命论》)

夫食稻梁,衣狐貉,观窈眇之奇舞,听云和之琴瑟,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敦孝悌,

立忠贞,渐多年之腴润,蹈先王之盛则,此君子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然则君子居正体道,

乐天知命,明其无可奈何,识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召,来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戚。不

充讪®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岂有董相《不遇》②之文乎?

(节选自南朝梁•刘峻《辩合论》)

【注】①充讪:得意忘形的样子。②西汉董钟舒曾写《士不遇赋》。其因两度任藩王国

相,故有“董相”之称。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

门/犹有不得宾者焉/

B.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

门/犹有不得宾者焉/

C.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

门/犹有不得宾者焉/

D.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入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

门/犹有不得宾者焉/

2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夏,蛮夷与华夏,泛指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文中指孔子辗转的众多区域。

B.君子,古代是地位高的贵族的通称,后来“君子”亦用于对"有德者''的称谓。

C.前监,指“前车之鉴”,喻前之失败可作后之教训,与文中“覆车继轨”同义。

D.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实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

28.下列对《运命论》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典型事例进行对比论证,论述命运对人的影响:认为屈原、贾谊没有参透命运之

理,故导致悲剧。

B.古代的先贤圣人,有的也难遂其志,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乐天知命,无论穷困或显

达都能始终如一。

C.才能超群、品行出众易招致世俗的非议,但志士仁人为改变世俗、遂志成名,依然坚持

操守,正道而行。

D.迎合世俗甘于苟且之人,趋炎附势。贪求钱财,沉迷声色,沾沾自喜,作者对他们的做

法持否定的态度。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

②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存。

30.钱钟书评价李康《运命论》时说:“刘峻《辩命论》树义(立义。闸发义理)已全发于

此。”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

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耳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

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问于管仲日:“吾欲使田腐于酒,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目:“此极非

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

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

子路问于孔子日:“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日:"范中行氏尊贤而

贱不耳,其亡何也?”日:“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

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触之;怨触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

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三:

马周,博州莅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

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性其能,问何,何对日:“此非臣

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木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义悦令直门下

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

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

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日:“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

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

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

书舍人/

B.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

书舍人/

C.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

书舍人/

D.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

书舍人/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不肖”意思相同,都是指“对父母不孝顺的人”。

B.材料二中的“爵”是古代的盛酒器,与“爵位”中的“爵”含义不同。

C.材料三中“太宗怪其能”的“怪”与《师说》中“其可怪也欤”的“怪”用法不同。

D.材料三中“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中的"摄''表示代理官职,这说明马周深受重用。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荀子认为吸引人才前来归附的根本举措是君主要修明道德,这与“耀蝉”时要

"明其火''的道理是一样的。

B.材料二中,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虽然不是最尊贵的行为,但并不妨害君主的霸业。

C.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假如范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它就

不会灭亡了。

D.材料三中,唐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政事得失,马周替常何陈述了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件

事情,这些事都合太宗心意。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2)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35.通过材料二中管仲的观点可以推知重视贤人的态度,包括“知而用之”“用而任之”“任而

信之”“信而勿使小人参之'’等。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上述哪些态度?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年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

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苟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

敬之、权琥、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

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驱酷,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

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口:“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

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

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

不能埃效下榻刀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

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

烟气,闻行车喈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

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鸡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

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有删改)

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父名晋肃,以是不应进士,韩愈为之作《讳辩》,贺竟不

就试。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

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补太常寺协律郎,干时年二十四。

(《旧唐书•李贺传》)

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

吉了不能读/致下榻叩头/

B.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

吉了不能读/软下榻叩头/

C.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

吉了不能读/致下榻叩头/

D.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

吉了不能读/航下榻叩头/

3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长吉之奇甚尽”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两句中的“状”字含义不同。

B.昌黎,是地名,昌黎的韩氏是当地望族,文学家韩愈的祖籍是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上灯,与食”与“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卒,在古代一般指大夫之死。古时表示“死''的词语还有“崩、薨、不禄、殁、逝”等。

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吉与王参元等人一起出游时,常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古破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

受就写下来投到锦囊中。母亲担心他写得太多而累坏身体。

B.李长吉写完诗后,就丢在其他囊中,过后也不再去看.他的作品有时被人移取带走,有

时被自己随意丢弃,由此可见他并不注重自己作品的留存。

C.李长吉气绝之时,在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并且传来行车的声音和嗜管

的演奏声。李商隐对这样的说法持有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D.李长吉虽是唐宗室后裔,但无缘参加科举,导致其最终没有走上仕途。他把满腹的才华

倾注在诗歌创作中,并以独特的风格受到当时文人的追捧。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②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40.李长吉被称为“奇者”,其“奇”在何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魏徵谏日:“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妇首来朝,其后稍骄倨,故王诛

加之。罪止文泰可矣,宜抚其百姓,存其社稷,复立其子,则威德被于退荒,四夷皆悦服矣。

今若别其去拽必为州县则赏须壬馀△镇守数正一身往■您更煮仕有二叼偌处宓资建国亲戚,十

年之后,陇右虚耗矣。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国,所谓散有用以事无用,臣未见其

可。”上不从,九月,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q妒,置安西都护

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材料二:

癸西,以凉州都督郭孝恪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高昌旧民与镇兵及谪徒者杂居西州,

孝恪推诚抚御,成得其欢心。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既没杀沙钵罗叶护,并其众,又击吐火罗,

灭之。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

邀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遗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孝恪击走之,追奔至遇索山,降处密之

众而归。

初,高昌既平,岁发兵千余人戍守其地,褚遂良上疏,以为:“圣王为治,先华夏而后

夷狄。陛下兴兵取高昌,数郡萧然,累年不复;岁调千馀人屯戍,远去乡里,破产办装。X

谪徒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所遣多复逃亡,徒烦追捕。加以道

涂所经,沙磺千里,冬风如割,夏风如焚,行人往来,遇之多死。设使张掖、酒泉有净厚之

警,陛下岂得高昌一夫斗粟之用,终当发密有诸州兵食以赴之耳。然则河西者,中国之心腹;

高昌者,他人之手足;奈何糜弊本根以事无用之土乎!且陛下得突厥、吐谷浑,皆不有其地,

为之立君长以抚之,高昌独不得与为比乎!叛而执之,服而封之,刑莫威焉,德莫存焉。愿

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内安外宁,不亦善

乎!”上弗听。及西突厥入寇,上悔之,口:“魏徵、褚遂良劝我复立高昌,吾不用其言,

今方自咎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

离亲戚

B.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

离亲戚

C.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

离亲戚

D.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

亲戚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叫做干支历,文中“乙卯”和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

秋”用法一致,都为纪年。

B."郡''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战国时郡县并置,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以后,“郡”

成为“州''的下一级行政区。

C.“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

递军事信息快捷有效的方法。

D.古人“东为左,西为右”。文中“陇右”,指陇山以西的地方,而姜夔《扬州慢》中“淮左”

即指淮河以东地区。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想将高昌改为一个州县,魏征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获得高昌的粮食布匹,还会消

耗唐朝国力,这个做法不可行。

B.高昌旧部、镇兵与犯人混居西州,不便管理,郭孝恪从中斡旋调解,诚心诚意抚慰治理,

因而深受他们的欢迎。

C.乙毗咄陆杀死沙钵罗叶护吞并其部众后,乘胜侵犯西域和伊州,结果被郭孝恪打败,郭

孝恪一直追击他到遇索山才凯旋。

D.等到西突厥进犯高昌,太宗才感到后悔自责,认识到没有采取魏征和褚遂良的意见是错

误的,高昌的局面是咎由自取。

4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

(2)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

45.在如何对待高昌的问题上,魏征与褚遂良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

焉。对目:“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

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独魅翘艇,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

天体。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

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郑邮,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

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一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学,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目:“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日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勺秦丕若归之大

图夫存值即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

将以救周,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日:“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日:

“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日:“寡

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日:“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

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日:“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日:“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

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

日:“萼电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

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

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

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日:“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

以待命。“齐王乃止。

一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4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

若/归之大国/

B.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

若归之大国/

C.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

若/归之大国/

D.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

若归之大国/

4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鼎,相传为大禹所铸,上有日月山川神灵之像,为传国宝器。古代列鼎制度为:天子

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B.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与李白《蜀道难》中的“危乎高哉”的

“危”的意思不同。

C.弊邑,弊,通“敝”,意思是偏僻的小城镇。文中是对国土、领地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

谦称,指颜率谦称周国。

D.与,意思是给予。与《鸿门宴》中的“则与斗卮酒”的“与”意思不同。

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楚王的无理质询,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王孙满的睿智忠诚。

B.颜率劝说齐王,出兵救周,既可得美名,又可得九鼎。于是齐王命陈臣思率军救周,秦

国退兵。

C.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梁楚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

D.颜率回顾史实,当初武王伐殷获九鼎,运输耗费巨大,为此替齐王担忧,一心想帮齐国

解决运鼎难题。

4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50.面对求鼎危局,颜率如何游说齐王,最终保全九鼎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

14文言文阅读之双文本阅读类

1.CIM2.B3.A4.(1)君父会认为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

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2)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

5.①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②不同之处是申生始终站在晋

献公角度多方考虑,主动赴死;申鸣开始尽心做孝子,后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违背父

命,功成之后自杀身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你援助我,我和你瓜分楚国。你不援助我,你的父亲就会死。

“吾”“吾”是相同词语相连,第一个是前文的宾语,第二个是后文的主语,中间要断开;

“子与吾,,与“子不与吾,,对应,应在“子不与吾,,前后断句。

故选CIM。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技盖至此乎”的“盖”:怎么。句意: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B.“意思不同”错误。意思相同,均为“吝惜”。句意: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老百姓都认为大

王是吝啬一头牛。

C.“六国之士”的“士”: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句意:楚国有位读书人叫申

鸣/六国的士人。

D.句意: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亲/共同谋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阙氏归汉。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况文章内容的能力。

A.“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错,“谱”是诽谤谗害之意,晋献公想要杀的人是申生。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谓”,认为;"岂",哪里;“何行如之",逃到哪里去呢。

(2)“援椁”,拿起鼓槌;“遂”,最终;“金百斤”,百斤黄金。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况文章内容的能力。

相同点:

依据“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吾何行如之'’和"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君王做忠臣,这是什么道理?”可见,二者都不把

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

不同点:

依据“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

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可见,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角度多方考虑,主

动赴死;

依据“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日:‘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

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可见,申鸣开始尽心做孝子,后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

时违背父命,功成之后自杀身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诽谤谗害公子申生,晋献公将要杀了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

为什么不向父亲说出心里的话呢?”太子说:“不可,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这样做会伤他

的心。”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君父会说我想

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

说:“我有罪,没有考虑您的忠告,以至于一死,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虽然如此,但我

的国君年纪大了,爱子年纪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如果您肯

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受到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两次跪拜行稽首礼,接着身亡。

因此,人们送他谥号称“恭世子”。

材料二:

楚国有位读书人叫申鸣,在家奉养父亲,他的孝顺在楚国闻名。楚王想封他做国相,申

鸣推辞不肯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让你做国相,你为何不接受啊?”申呜回答道:“放

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君王做忠臣,这是什么道理?”他父亲说:“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

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就没有忧愁啊。我希望你做相。”申鸣说:“好。”于是

入朝,楚王于是任命他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也准备为国捐

躯。他的父亲制止他说:“丢下父亲自己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听说做官的人身

体属于君王,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死

呢?”于是辞别前往,趁机派兵包围白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勇士,如今

用兵巴围我,我该怎么办呢?”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大孝子,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亲,申

鸣听到这件事必然前来,你趁机与他谈判。”白公胜说:“好。”于是就去捉拿了他的父亲,

用武力控制,告诉申鸣说,“你援助我,我和你瓜分楚国。你不援助我,你的父亲就会死。”

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如今我是君王的忠臣。我听说,吃谁的饭

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如今我已不可能做父亲的孝子

了,而是君王的忠臣,我怎能保全自身呢?”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

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君王的饭,躲避君王的祸难,不是忠臣。

安定您的国家,杀死我的父亲,不是孝子。名声不能够同时树立,品行不能够同时保全,像

这样活着,有什么颜面在天下立足呢?”于是自尽。

6.C7.B8.C

9.①居住在肥沃的土地上的百姓不能成材,是因为过度享乐(追求淫逸),居住在贫瘠土地

上的百姓,没有不向往道义的,是因为勤劳。

②你的婢女(小妾)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粟米(精饲料),人们大概(一定)认为你吝

啬(你是一个吝啬的人),并且不能为国家增添光彩啊。

10.①季文子因为自己身为国相,要与民同甘共苦。

②张文节基于人之常情,居安思危,为避免家人日后陷于困顿。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让你听闻做官之道?坐下来,我讲给

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

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

“居”的主语应是文伯,此处省略,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AB;

“择瘠土而处之''和"劳其民而用之”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故”此处为副词作

状语,应放在句首,前面断开。排除D。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意义相同”错误,“余虽好修垮以靴羁兮”的"修”为“美好”,句意:我虽爱好美好来约束自

己的言行。

文中的“修''为“提醒、督促句意: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

B.正确。

C.“意义相同”错误,两个"恶''字意义不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恶'’意为"厌恶句意:父

老乡亲吃得粗劣、穿得不好。/(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D.“意义相同”错误,文中的“速”,意为"招致”,”交语速装束''的"速",意为“赶快”,两个“速”

字意义不同。句意:不走正路,招致祸患/彼此相互传语快快去筹办,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

天上的浮云。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对“子服的转变”,归因不当。原文为“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子服的转变是因

为献子对他的禁闭。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材”,成材;"淫”,过度享乐;‘‘淫也”“劳也”,判断句;“向义”,向往道义。

②"衣”,穿;"其”,大概;"爱”,吝啬;“华国”,为国家增添光彩。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

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可概括出,季文子因为自己身为国相,要与民同甘共苦。

结合“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

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可概括出,张文节基于人之常情,居安思危,

为避免家人日后陷于困顿。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线,文伯说:“像我公父歇这样

的人家主母还要亲自纺线,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歇不愿意孝敬母亲吧?”他

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要灭亡了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