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改扩建项目 环评报告_第1页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改扩建项目 环评报告_第2页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改扩建项目 环评报告_第3页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改扩建项目 环评报告_第4页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改扩建项目 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示本) 1表1项目基本情况///使用物质/使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又名“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以下称“建设单位”)位于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已发展为总院、东湖分院、海),床位1800张,开设临床科室46个,医技科室24个,在职职工2556人,其中高级职称医院拥有多种现代化诊疗设备,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CT、DSA、DR、胃肠2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05月27日取得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核发的《辐射工作场所;有效期至2021年11月16日,医院已提交辐射安全许可证延期资料,正在办院拟使用放射性核素:99mTc(SPECT核素显像)、18F(PET-MR核素显像,本次新90Sr-90Y(V类源、敷贴治疗),新增使用密封放射源5枚V类68Ge校准源,用于PET-MR校准,拟将医院原有SPECT(不带CT功能,不属于射线装置)搬迁至核医学科核医学科拟使用放射性核素18F、99mTc、131I、32P、89Sr进行核素诊断和治疗,均为外买的放射性药物包括碘-131[131I]化钠成品(其中甲测购买成品放射性同位素碘-131胶囊,无需分装,单粒胶囊为0.001mCi)、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成品、氯化锶[89Sr]注射液成品;对于32P药物,医院直接外购32P敷贴器及注射液,暂存在储源柜,使用时在分装室通风柜内制作敷贴器;90Sr敷贴器为外购成品,暂3洗得到的99mTc通过注射器(2mm铅当量防护套)抽取后在99mTc注射窗注射(注射窗为10mm铅当量);钼锝发生器淋洗及99m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成品放入分装室南侧分装柜(50mm铅当量),使用时在分装柜内分装后通过注射器(10mm铅当量防护套)抽取后在18F注射窗(注射窗为32P敷贴器及注射液购买回来后先暂存在储源室,使用时将敷贴器和注射液在分装室氯化锶[89Sr]注射液成品,单日购买锶-89注射针剂,单针规格为4mCi,共3针,锶-使用时在从储源室拿出后在注射窗注射(与99mTc共用一个注射窗,注射窗铅当量分装室有两个分装柜,一个通风柜;其中分装室南侧分装柜(铅当量为50mmPb)用于18F分装;分装室北侧分装柜(铅当量为10mmPb)用于钼得发生器淋洗及99mTc分碘溶液自动分装室有一台碘溶液自动分装仪(铅当量为50mmPb)用于甲癌和甲亢药分装室有两个注射窗,其中18F注射窗(PET/MR注射窗)铅当量30mmPb;99mTc和(1)99mTc使用的核素活度最大为1110MBq(20mCi)。医院(2)131I4(3)131I甲癌治疗每周安排2批次,每批次安排2人,每周治疗4人,每年治疗200人次,每人次使用的核素活度最大为7400MBq(200mCi)。医院共设置两间甲癌病房,(7)18F显像预计PET设备投入使用后最大工作量情况:20人次/天,100人次/周,(8)90Sr敷贴治疗预计每周安排1批次,每批次安排5人,每年治疗250人次,每人表1-1核医学科就诊病人量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用序号199mTc99Mo;年22934384395注:由于18F半衰期较短,需考虑裕留值,按需要使用量的1.5倍考虑计划最大日操作量。因此5190Sr(90Y)1Ⅴ21Ⅴ31Ⅴ43Ⅴ6表1-3本期核医学科放射性核素使用规模操作量(Bq)12.78×1012299mTc3.7×1012399Mo//77.4×1012421911532P3918疗638177~4×109Bq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利用钼锝发7十八条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申请领取许令)规定,使用Ⅱ类射线装置、Ⅲ类密封源、乙级非密封放射受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委托,海南瑞辐科技(2)对项目所处地区环境的现状调查、监测,掌握评价区域内的辐射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功能概况,分析评价本项目的主要污染源,论证环保措施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切实(3)根据国家核技术利用项目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医院核技术利用项目进行辐射环(5)从环保角度提出该项目是否可行的明确结论,为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监管提供科本项目属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812345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医院地理位置图见图1-1,医院东侧为海马汽车厂,南侧为椰海粮油交易市场,西侧为和风鑫苑,北侧为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位于医院15号楼负一层和一层(东经65.87127686°,北纬12.01715874°),15号楼位于医院西北端,其中东侧约10m处为16号楼;东南侧约40m处为17号楼;南侧为停车场;西南侧约60m处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基地;西侧约62m处隔着围墙为海南国瑞中医院;北侧约55m处为白水塘路。项目周边主要规划为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避开医院内人流量较大的住院区域、门诊区域,辐射工作场所50m范围内不存在儿科、产科、食堂、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距离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最近的海南国瑞中医院(本项目西侧)直线距离约62m。符合《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集中于无人长期居留的建筑物的一端或底层,设置相应的物理隔离和单独的人员、物流通道。核医学工作场所不宜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并应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的要求。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不新增用地,且拟建设的各个辐射工作场所,均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建有良好的实体屏蔽设施和防护措施,产生的辐射9经屏蔽和防护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辐射安全防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选址是合理图1-1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项目地理 医院医院衰变池位置衰变池位置中国瑞原核医学科位置原核医学科位置位置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现场照片拟建一层核医学科现场照片拟建核医学科衰变池现场照片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现场照片钼锝发生器淋钼锝发生器淋131I胶囊、密封放射源实验室实验室走廊走廊①建设单位于2014年1月委托核工业二三O研究所对总院2台Ⅱ类射线装置和10台Ⅲ类射线装置,在海垦门诊部使用1台Ⅲ类射线装置,在东湖门诊部使用5台Ⅲ类射线装置,在总院使用1台后装机(含1枚192Ir放射源,活度为3.7×),土环境资源厅的批复,批复文号为:琼土环资函[2014]892号,项目运行后一直未履行竣工环保验收手续。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推进辐射类环保违法违②建设单位于2016年4月对其新增的13台Ⅲ类射线装置填写了环境影响登记③建设单位于2017年委托北京华夏国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原住院大楼一楼使响评价。并于2017年1月取得原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批复文号为:琼环函[2017]27号。建设单位于2018年9月委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对该项目进行竣④建设单位于2018年7月委托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对总院区17号楼原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退役项目(使用非密封放射性同位99mTc、131I、台飞利浦DSA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19年5月取得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的批复,批复文号为:琼环函[2019]235号。建设单位委托海南瑞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8⑥建设单位于2019年7月委托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对其数字减影血管的批复,批复文号为:琼环函[2020]58号。建设单位委托海南瑞辐科技有限公司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有介入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和放射科等科室使用放已许可的密封型放射源如表1-5,已许可的非密封型放射性核素如表1-6,已许围1290Sr量(Bq)1科3.7×1010使用乙级非密232P3.7×10103499mTc4.63×10125使用丙级非密类别123456789Flexavision备备摄影设备备统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相关放射性法律、法规,配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督和指导,辐射防护设施运行、维护、检测工作良好,在辐射安全和防护制①医院已成立了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委员会,设立兼职的辐射防护委员,负责医②医院已制定了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③医院各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均设置了通风装置,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和规⑤医院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配备了个人剂量计,进行辐射工作时均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并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了个人剂量档案。医院提供了最),统计,其中辐射工作人员年最大受照剂量为1.3mSv。满足辐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⑥医院每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年度监测,根据2020年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各个辐射工作场所监测结果均合格,并于每年1月31日前上传上一放射性废气:现有放射性废气通过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后排放,医院定期更换活放射性废水:现有放射性废水通过医院现有多级衰变池衰变,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射性固废:医院现有放射性固废根据不同半衰期长短,分开存放。医院现有6),部分个人剂量出现铅衣内剂量高于铅衣外剂量的情况,经医院核实为内外建设单位设置有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委员会,明确了相关工作内容和职责,能够满足核技术利用项目运行过程中辐射防护管理和监督的需要。本次改扩建项目依托原医院在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运行中已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理办法》中相应要求,制定了《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核医学科患者及其家属防护制度》《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个人剂量监测制度》《核医学科场所监测方案》等相关制度。本次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将依托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管核医学科的辐射工作人员继续沿用5名原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①个人剂量监测:现有辐射工作人员均每个季度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辐射工作人员连续4个季度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均不超过②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医院每年委托有资质单位对辐射工作场所和周③核医学自行常规监测:本次改扩建后,依托原有监测设备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建设单位在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的建立、落实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运行行过程中未曾发生辐射事故,建设单位已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若发生辐射事故时应立即启动辐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本次改扩建依托原有辐射事故应急处本项目针对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及废气均重新设置了单1.10废水和固废处置与医院环保设施的依托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就诊病人及医生产生放射性废水排入衰变池,医院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产生的非放射性废水依托医院污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白沙门城目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表2放射源190Sr(90Y)Ⅴ2Ⅴ3Ⅴ4Ⅴ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式12.78×1012无/299mTc作1层399Mo7//99mTc1层49作1层作1层作1层532P984.44×107作1层687疗作1层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利用钼锝发表4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 /////////////////////序号类别数量流(μA)度//////////////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核素名称活度年排放况核医学科、病人排、///水暂存30个工作日直接排F废水暂存30个工///I1.4×10-水站处理再经过市政管网排入核医学科操作使用和其他固态物质、废弃样本等18131///废物包装体外表面的污染控制水平:β<根据《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要求:放射性废物分类,根据医学实践中产生废物的形态及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半衰期、活度水平和理化性质等,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分别处32物暂存时间超过核素最长半衰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180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物清洁解控并作为医疗废物处废弃活性炭/////退役密封源固态密封源///////I:<2.含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表‘评价依据(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8)《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原国家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66(9)《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5年第62(11)《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12)《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生态环(13)《关于进一步优化辐射安全考核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1年第9号公(1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于2020年11月5日经生态环境部(15)《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999年7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的有关规定,对于Ⅴ类放射源和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评价范围确定为各屏蔽墙体边界外50m范围。本项目评价范围确定为各屏蔽墙体边界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拟建核医学科位于医院15号大楼负一层和一层,大楼四周),舍楼)以及周围道路上偶然经过的公众。本项目4//2/3//6/5//63/3/2/5/3/3/5/6//6///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4.3.3.1条对于来自一项实践中的任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这种最优化应以该源所致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B1.1.1.1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B1.2.1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年平均有效剂量的四分之一作为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即不超过5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37.5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25mSv;取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的十分之一作为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即不超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第6.4.2款监督区:注册者和许可证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444×10-1甲乙2×107~4×109丙C2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正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7-5和表7-6。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见附录D(标准1体体11117.2.4使用少量或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单位,可设立采取衰变方法进行放射性废液处7.3.3对于半衰期短的废物可用放置衰变的办法,待放射性物质衰变到清洁解控水平乙7.3.3《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5.1.1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科、儿科、食堂等部门,这些部门选址时也应避开核医学场所。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c)在核医学诊疗工作区域,控制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门锁权限控制和单向门等安全措施,限制患者或受检者的随意流动,保证工作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不必要的照a)对于单一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给药室(可含质控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根据放射性核素防护特性分别设置)、质控(样品测量)室、控制室、机房、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b)对于单一的治疗工作场所应设置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或给药后留观区、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值班室和放置5.1.4核医学放射工作场所应划分为素的房间(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或)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等)、扫描室、给药后候诊室、样品测量室、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卫生通过间、保洁用品储存场所等。监督区一般包括控制室、员工休息室、更衣室、医务人员卫生间等。应根据GB18871的有关规定,结合核医学科的具体情况,对控制区和监督区采取5.1.5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布局应有助区域应相对分开布置。根据使用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形态、特性和活度,确定核医学治疗区(病房)的位置及其放射防护要求,给药室应靠近病房,尽量减少放射性药物和给药后患5.1.6通过设计合适的时间空间交通叉,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与工作人员不交叉,人员与放射性药物通道不交叉。合理设置放射性物质运输通道,便于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的运送和处理;便于放射性污染的清5.1.7应通过工作场所平面布局的设5.2.1核医学的工作场所应按照非密封5.2.2应依据计划操作最大量放射性分类管理,把工作场所分为Ⅰ、Ⅱ、Ⅲ三类。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见表7-8,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的加权活度计算方法见附录表7-8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要求ⅠⅡⅢⅠⅡⅢAB201Tl1C15.2.3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通风按表7-8要求,通风系统独立设置,应保持核医学工作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合理设置工作场所的气流组织,遵循自非放射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保持含放射性核素场所负压以防止放射性气体交叉污染,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所用的通风橱应有专用的排风装置,风速应不小于0.5m/s。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物屋顶并安装专用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应达到环境主管5.2.5放射性废液衰变池的设置按环5.2.9应为放射性物质内部运输配备5.3.1核医学工作场所控制区的用房予足够的屏蔽防护。在核医学控制区外人员可达处,距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µSv/h,控制区内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µSv/h,宜不大于2.5µSv/h;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装柜或生物安全大于25µSv/h;同时在该场所及周围的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应满足个人剂量限值要求。屏蔽计算中所涉及的常用放射性药物理化特性参见附录H。PET相关房间的辐射屏5.3.2应根据使用核素的特点、操作场所监测,包括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表面污染水平或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等内容,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方法见附录J。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放射性药物操作后剂量率水平和表面污染水平进行自主监测,每年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放射性物质44×10-144鞋4×10-14×10-144×10-24×10-24×10-1使用的99Tcm活度大于800MBq时,防护用品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个人防护用品及去污用品具体配置见附录K;对操作68Ga、18F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131I的场所,此时应考虑其他的防护措施,如:穿戴放射性污染防护服、熟练操作技能、缩短工作———鞋、去污剂和/或喷雾(至少为加入清洗洗涤剂和硫代硫酸钠的水);小刷子、一次性毛巾或吸水纸、毡头标记笔(水溶性油墨)、不同大小的塑料袋、酒精湿巾、电离辐射警告根据工作内容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移动铅屏风、注射器屏蔽套、带有屏蔽的容器、托盘、长柄镊子、分装柜或生物安全柜、屏蔽运输容器/放射性废物桶等辅助用品。6.2.1操作放射性药物应有专门场所,如6.2.3操作放射性药物时,应根据实际情6.2.4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挥发性或放风,并按操作情况必要时进行气体或气溶胶放射性浓度的监测;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挥发6.2.6操作放射性核素的工作人员,在离6.2.7从控制区取出物品应进行表面污染检测,以杜绝超过表7-12规定的表面污染控6.2.11贮存和运输放射性物质时应使用专门容器,取放容器中内容物时,不应污染容6.2.14当发生放射性物质溢出、散漏事故时,应根据单位制定的放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参照使用6.1.2和附录K所列用品,及时控制、消除放射性污染;当人员皮肤、伤口6.2.15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应按GBZ128的要求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同时对于近距离操作放射性药物的工作人员,宜进行手部剂量和眼晶状体剂量监测,保证眼晶状体连续量气态和挥发性物质的工作人员,例如近距离操作131I的工作人员,宜按照GBZ129的要治疗的患者,应在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降至400MBq或距离患者体表1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于25μSv/h方可出院,以控制该患者家庭与公众成员可能受到的照射。对接受其他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当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低于附录L中L.28.1放射性废物分类,应根据医学实践中产生废物的形态及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半衰期、活度水平和理化性质等,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分别处理。核医学常用放8.3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应合理布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并8.4开展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医疗机构,应为住院治疗患者或受检者提供有防护标志的专用厕所,专用厕所应具备使患者或受检者排泄物迅速全部冲入放射性废液衰变池的条8.5供收集废物的污物桶应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在注射室、注射后病8.6污物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装满后的废物袋应密封,不破漏,及8.7对注射器和碎玻璃器皿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先装入利器盒中,然后8.10废物袋、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应安全可靠,并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10.1.2131I治疗病房区应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通风管道应有过滤装置,并定期更换,更10.1.3131I治疗住院患者的排泄物不应直接排到医院的公共污水管道,应先经过衰变池10.1.6分装室与给药室之间药物传递应便捷,分装好的131I宜采用机械或自动、半自动的方式传递到给药室,给药过程应有监控。分装室应设置工作人员通过间,通过间应配10.1.7施用了131I治疗药物的患者如需住院应使用专用病房。专用病房宜为单人间,10.1.10在131I病房场所应使用专用的保洁用品,不能和其他场所(包括核医学其他放10.2.1宜订购按照患者人份分装的131I药物,如果需要分装,则应配备分装防护通风10.2.7医护人员宜通过视频及对讲进行查房等医疗活动。当医护人员必须进入专用病10.2.8病房区域内应配备测量患者体内活度的设备或可测量周围剂量当量率的仪器,12.1.1放射性核素应选用半衰期较长、β射线能量较高,不伴生12.1.2外购放射性核素敷贴器应具有生产厂家或制作者的说明书及检验合格证书,并及能量、放射性活度、源面空气吸收剂量率、表面放射性污染与泄漏检测、检测日期、使12.1.3商品敷贴器除具有源箔、源壳、源面保护膜、铝合金保护环框和源盖外,尚应12.1.4商品敷贴源应封装严密,并规定推荐使用期限。超过使用期限或表面污染超过12.1.5敷贴源投入临床使用前,除自制敷贴器(如32P敷贴器)外应有法定计量机构认可的源面照射均匀度和源面空气吸收剂量率或参考点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量数据,其不12.1.6自制敷贴器的处方剂量应根据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确定,根据处方剂量和面积12.1.8废弃商品敷贴器应按放射性废源管理,自制敷贴器可根据核素的性质按放射性12.2.132P敷贴器的制作单位应配备活度计及β污染检查仪,并12.2.5实施治疗时,应由医护人员操作,在不接触患者或受检者皮肤的一面用不小于12.3.1贮源箱的外表面应标有放射性核素名称、最大容许装载放射性活度和牢固、醒其厚度应大于β辐射在相应材料中的最大射程。外层为适当厚度的铅、铸铁等重金属材12.4.1敷贴治疗应设置专用治疗室,该治疗室应与诊断室、登记值班室和候诊室分开12.5.1实施敷贴治疗前,应详细登记治疗日期、使用敷贴源的编号、辐射类型、活度、照射部位与面积,并发给具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和照射次数等项目12.5.7敷贴治疗中,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有机玻璃眼镜或面罩12.5.8敷贴器使用中应避免锐器损坏源窗面。不应将敷贴器浸入水、酒精等溶剂中,7.3.4《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5.1.1核医学工作场所宜建在医疗机构5.1.2核医学工作场所不宜毗邻产科、5.2.1核医学工作场所应合理布局,住一工作场所内应根据诊疗流程合理设计各功能区域的布局,控制区应相对集中,高活室集中在一端,防止交叉污染。尽量减小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的存放范围,限制给药后患5.2.2核医学工作场所应设立相对独立径。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减少给药后患者对其他人员的照射。注射放射性药物后患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患者不交叉,人员与放射性药物通道不交叉,放射性药物和放5.2.3核医学工作场所宜采取合适的的随意流动,避免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不必要的照射。控制区的出入口应设立卫生缓冲区,为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必要的可更换衣物、防护用品、冲洗设施和表面污染监测设6.1.1核医学场所屏蔽层设计应适当保守6.1.5距核医学工作场所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μSv/h,如屏蔽墙外的房间为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其周围6.1.6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的箱体、设备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6.2.1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性核素操作设备的表面、工作台台面等平整光滑,室内地6.2.2操作放射性药物场所级别达到乙级应在手套箱中进行,丙级可在通风橱应为从事放射性药物操作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放射性药物给药器应有适当的6.2.3操作放射性药物的控制区出口应配有表面污染监测仪器,从控制区离开的人员和6.2.4放射性物质应贮存在专门场所的贮6.2.5应为核医学工作场所内部放射性物质运送配6.3.1核医学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工作场所的气流流向应遵循自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方向设计,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以防止放射性气体及6.3.3碘-131治疗病房应设有单独的通风系统,病房的门窗应有封闭措施,保持治疗区6.3.4放射性物质的合成、分装以及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操作应在手套箱、通风橱等密闭设备中进行,防止放射性液体泄漏或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逸出。手套箱、通风橱等密闭6.3.5通风橱应有足够的通风能力。碘-131治疗病房以及设有通风橱、手套箱等场所的7.2.3.1固体放射性废物暂存时间满足下列要求的,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7.2.3.2不能解控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应该按照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予以收集、整备,并送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放射性废物包装体外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详细记录放射性废物的核素名称、重量、废物产生起始日期、责任人员、出库时间和监测7.3.1.1核医学工作场所应设置有槽式或推流式放射性废液衰变池或专用容器,收集放射性药物操作间、核素治疗病房、给药后患者卫生间、卫生通过间等场所产生的放射性废a)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24小时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30天后可直接解控排b)所含核素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10倍最长半衰期(含碘-131核素的暂存超过180天),监测结果经审管部门认可后,按照GB18871中8.6.2规定2“放射性物质4444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7.4.3、操作放射性同位素通风橱及排要求,通风系统独立设置,应保持核医学工作场所良好的通风气流组织,遵循自非放射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空气中放射性核素导出浓度根据《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26E+023.64E+055.20E+005.40E+04计算过程说明:计算时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取5mSv/a(内外照射各占50%),公众取0.1mSv/a,职业工作人员年工作2400h(年工作300d、每天8h),公众时间取8640h(360d,24h)呼吸量大于17岁F、M、S三种状态下的最大值(源自《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期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至2021H21-20-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方法严格按照《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辐射环境监该环境辐射现状检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项目地点辐射现状水平,为辐射工作场所本次检测单位为海南瑞辐科技有限公司,具有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资质认定1)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和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严格按照监测单位《质保手册》、《作业指导书》开展现场工作,合理布设检测点位,保证各检测点位布设的科2)监测仪器每年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使用,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4)由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做好记录。监测时获取足够的数据量,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统计学精度。监测中异常数据以及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按照统计学原则处5)建立完整的文件资料。仪器校准(测试)证书、监测方案、监测布点图、测量原拟建的核医学科场所X-γ辐射现状检测结果见表8-射环境本底范围值内(注:海南地区室外辐射环境本底范围值20.4~144.3nGy/h(扣除宇检测点位检测点位描述检测结果nGy/h标准差备注A1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东侧653.8室内A2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东侧4.2室内A3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南侧603.8室内A4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南侧4.9室内A5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西侧3.8室内A6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西侧5.0室内A7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北侧5.2室内A8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北侧623.8室内A9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中央633.9室内A10拟建负一层核医学科楼上705.6室内A11拟建一楼核医学科中央714.6室内A12拟建一楼核医学科东侧693.8室内A13拟建一楼核医学科南侧734.7室内A14拟建一楼核医学科西侧674.1室内A15拟建一楼核医学科北侧734.1室内A16拟建核医学科东侧16号楼674.6室外A17拟建核医学科东南侧17号楼3.7室外A18拟建核医学科南侧救援队基地703.7室外A19拟建核医学科西侧院区道路633.3室外A20拟建核医学科北侧院区道路613.7室外A21拟建核医学科楼上二楼移植医学研究所4.8室内A22拟建衰变池上方463.7室外A23拟建核医学科西侧约50米海南国瑞中医院714.7室外*检测结果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宇宙射线响应值为10nGy/h,建筑物对宇宙射线带电粒子和光子的屏蔽因子,楼房取值为0.8,道路取值为1。 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9.1.1本项目拟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用途建设单位拟在医院15号楼(地上8层,地下1层)负1层和1层设置核医学科;医131I(吸碘90Sr-90Y(V9.1.2工作原理和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本项目显像诊断使用的锝-99m由钼锝发生器淋洗而成,该发生器属于裂变色层发生器,基本部件是钼酸锆柱/活化氧化铝柱、淋洗系统和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辐射屏蔽套。附加子体核素溶液接收瓶(即负压瓶)和一定量的淋洗剂(生理盐水)。由于母体核素的本结构分三部分,即旋转探头装置、电子线路、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的计算机系统。的改变等。本项目SPECT使用99mTc放射性核素,将放射性药物99mTc引入人体,经代谢后在脏器内外或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通过计算机处理再成像。SPECT的基本成像原理是γ照相机探头的每个灵敏点探测沿一条投影线进来的γ医院淋洗制备99mTc药物的工作流程为:①向专业供货商购置99Mo-99mTc发生器,放冻干粉(99mTc配体、还原剂、缓冲剂等按规定配方制备的混合试剂)速溶,静置5min,γ射线对辐射工作人员造成外照射。每次淋洗及标记过程中,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99Mo-皮防护套的一次性针管里,达到一定体积后,用活度计测量所抽吸的药液活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再次抽吸调整药量直到符合活度要求,有经验的熟练护士一般能够一次性成功,不熟练的护士需要反复一至两次。每次分装保守按1分钟估算。注射护士手持99mTc专用废物铅桶内。每次注射过程中近距离接触99mTc药物的时间保守按1min估算。注射药物后的患者在SPECT注射后候诊室内候诊约30min待药物代谢至靶器官,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运动负荷室内加强运动使心率达到一定水平、促使药物代谢至靶器官。药物代谢至靶器官的患者,进入SPECT检查室,躺在扫描床上,经医护人员通过对讲装置指导摆位或现场指导摆位后(每位患者现场摆位时间约1min),开始SPECT扫描检查,每次扫描约15~30min,得到最终的SPECT扫描图像。扫描完成后,患者进入SPECT留观PET即正电子扫描仪(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为分子影像设备。氟-18衰变方式,能产生正电子并发生湮灭效应,产生两个能量彼此运动相反的γ光子,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吸收标记化合物能力的不同,同位素在人体内各部位的浓聚程度不同,湮灭反应产生光子的强度也不同,然后通过PET子辐射的轨迹线,经代谢后在脏器内外或病变部位PET/MR将PET和核磁共振成像术MR设备整合,不仅能够能通过MR反映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信息,可获得人体有关解剖、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全方体内产生的湮没辐射γ光子构成影像。核素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只中的负电子结合产生湮没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放射性核素可构成人体各部位的任何影像,包括平面影像、动态每位受检者用量一般为296MBq(8mCi医院根据患者预约情况提前向供货商按需订购,供货商将药物运至医院,由核医学科医院订购的正电子药物一般为成罐药剂,工作人员先在通风橱内进行药物分装及活度测量,首先将正电子药液抽取到带防护套的一次性注射器里,达到一定体积后,用活度计测量所抽吸的药液活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有经验的熟练护士一般能够一次性成功,不熟练的护士需要反复一至两次。每次分装保守口为患者注射。注射完毕后的一次性注射器等沾有放射性核素的固体废物放入分装室内患者注射正电子药物后,在PET注射后候诊室候诊,候诊约30~40min待药物代谢至靶器官,进入PET/MR检查室,经医护人员通过对讲装置指导摆位或现场指导摆位后(每位患者现场摆位时间约1min),接受PET/MR的扫描,每次扫描约20~30min。扫描完成①在科室开诊之前,供货商将药物运至医院,由核医学科专职人员接收,暂存在分装③工作人员根据患者体重抽取所需活度的原液,用生理盐水稀释并测定活度,直至分⑥候诊约30~40min,待药物代谢至靶器官后进入PET/MR检查室经医护人员指导摆18F放射性药物产生的γ射线、β射线和β表面污染、设备使用过程中还伴随1在使用18F放射性药物过程中,放射性药物衰甲状腺吸碘功能测定简称为甲测,甲状腺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的功能,其摄碘的速度和数量以及碘在甲状腺的停留时间,均取决于甲状腺的功能状态。食物中的碘为碘-127,而碘-131为其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但碘-131具有放射性,在其衰变时发出γ射线。因此,给检查者口服一定量的碘-131后,即被甲状腺所摄取,在体外用特定的γ医院根据与病人预约情况提前向药物供货商订购成品放射性同位素碘-131胶囊,由药物供货商负责药物运输至核医学科储源室内存储,医生通知患者到进入甲吸室,按配送的本项目购买成品放射性同位素碘-131胶囊,无需分装,单粒胶囊为0病人每天最多20例,单个碘-131甲吸病人最大服药量为3.7×105Bq(0.01mCi)。碘-131甲吸病人在甲吸室服药后3h、6h、24h用甲功测定仪在甲吸室测定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计数,测定完成后,如无异常情况,从六号门离开医院。治疗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9-4。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物质之一,甲状腺细胞通过钠/碘共转运子(NIS)克服电化学梯度从血液循环中浓聚碘-131。碘-131在甲状腺组织内的有效半衰期约为3.4d~3.5d,碘-131衰变发射的β射线在组织内平均射程为1mm,所以β粒子携带的能状腺组织内,对甲状腺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影响较小。由于β射线在组织内有一定的射程,将产生“交叉火力”作用,使甲状腺组织不是均匀的接受辐射,腺体中心的组织接受来自四周的辐射,而表面的甲状腺组织则只接受来自甲状腺体内的辐射,甲状腺周围的组织不摄取碘-131,不会对甲状腺表面的组织形成空间的辐射。因此,甲状腺中心部分接受的辐射剂量大于腺体表面,如给予适当剂量的碘[131I]化钠,利用放射性“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的同时保留一定量的甲状腺组织,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根据碘-131施用量不同分别达(1)订药:每天根据病人预约就诊量向供药公司订购碘-131,并由供药公司直接运(2)接收患者,告知患者诊断过程存在的辐射危害,并根据病人病情制定碘-131用(3)患者通过口服碘-131进行治疗,其中甲亢病人服药量为10mCi,并在服药后留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规定的400MBq的出院活度要求,需进入甲癌病房进行住院观察,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有效半衰期》(易艳玲等,原子能科学与技),值21.1h,经计算甲癌患者服药并住院4天后(即住院第5天),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约为8.5mCi,小于400MBq(10.8mCi),满足出院标准,出院前需对患者进行防护告知。另外,甲癌病人在住院2~5天内,为检查治疗效果,会进行SPECT/CT显本项目甲亢和甲癌分装及给药,均为自动分装机自动分装,医护人员将装有碘-131的铅罐放置于服碘间的自动分装仪后,在自动分装室南侧的控制室远程操作自动分装仪进行分药,然后甲癌患者进入服碘间,医护人员根据视频监控系统和对讲装置,指导病人服用药物。在甲癌患者服完药进入病房后,医生通知接受甲亢治疗的患者进入服碘间,医护人员通过电脑控制系统远程操作自动分装仪自动分装药物,通过监控装置,语音指导患者在治疗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9-5。向病人告知可能受到的辐射危害 X、Y、 放射性废水 出院辐射防护告知 β表面沾污向病人告知可能受到的辐射危害 X、Y、 放射性废水 出院辐射防护告知 β表面沾污出院89Sr具有趋骨性,在骨组织代谢的部分浓聚更多。癌症晚期的患者多会发生癌细胞骨转移,同时引发骨痛症状。骨肿瘤病灶部分由于骨组织受到破坏,成骨细胞的修复作用极其活跃,易浓聚大量89Sr。89Sr发射的主要为β射线,不伴γ射线,其发射的β射线能量较高,对病变组织进行集中照射,在骨组织内的射程约为3mm,在病灶骨中的浓聚能保持很长时间。在转移灶的摄取高于正常骨2-25倍,这样,对病灶骨就有足够的照射剂量,),89Sr:购买现成的二氯化锶(锶-89)注射液,储存在储源室内,对患者进行预约。治疗程序有接诊、治疗方法介绍,告知可能存在的辐射危害,取药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用89Sr核素治疗每天最多3名病人,病人不需要留观,患者注射药物后可直接离开核医间停留可有效控制患者在核医学场所内不产生废液排入衰变池。89Sr注的极少量废液可利用试纸等吸收极少量残留液后,再将废物和注射器等一并标记存入核医污染因子:患者接受药物时产生的β射线和β表面污染、注射后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擦①在药物注射过程中,放射性药物衰变产生β射线对工作人员和对病人产生一定照③擦拭擦拭操作台面等产生的微量放射性废水,用棉签卫生纸擦拭后当做固体废物处性针筒棉签等、如果产生少量放射性废水,需要用专用预约病人,医生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确定药物用量,对病当患者患有血管瘤、痣、疤痕疙瘩、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慢性湿疹、局限性皮肤瘙痒和某些皮肤癌等症时,通32P)的敷贴照射,让敷贴充分接近病变皮肤,通过核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纯β射线,作用于增生组织细胞,使其病变,核固缩和细胞膜消失变成合体细胞,从而减少组织的合成能量为1.71MeV,平均能量为0.695MeV,90Sr衰变产生的β射线能量为0.546MeV,穿透能力极弱,在组织内的射程仅3mm左右,故绝大部分能量都在皮肤层被吸收,不会损害邻近、深部组织,使局部病灶产生辐射生物效应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前,医生先根据敷贴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具有正当32P理由的患者开据敷贴治疗申请单,并预约登记,医生根据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治疗时,治疗人员将敷贴器摆放至治疗部位后,在不接90Sr敷贴器是利用90Sr衰变成90Y,90Y衰变发出能量为2.2MeV的β射线,β射线具有较强的电离能力,在人体组织内的射程仅有几毫米,通过β射线对病变部位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90Sr半衰期长,使用过程中只需半年校正衰变一次。本将放射性32P溶液送至储源室暂存,药物密封于专用屏蔽容器中,使用前在分装室北侧分装柜制作,制作方法如下:①采用优质滤纸按病变形状要求剪成规格大小及形状不同的纸剂的32P溶液,按每张滤纸的吸水量分格滴加32P溶液,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调整32P活度的分布均匀性;④调整色剂均匀分布后,用优质塑料薄膜与胶布套封,标明敷贴器名称、活敷贴:患者在敷贴治疗室接受治疗,医生根据病人病变的大小,厚薄90Sr先用橡皮圈在疤痕疙瘩附近固定遮盖,凸出疤痕位置,然后按下敷贴器。治疗完毕,将敷32P敷贴:辐射工作人员在分装室通风柜制成32P敷贴器,送至敷贴治疗室为患者进行敷贴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离开核医学科,使用后的敷贴器置于塑料袋内,在放射性废物污染因子:患者接受药物时产生的β射线和β表面污染、敷贴过程中和敷贴后产生的放①在制药和用药过程中,放射性药物衰变产生β射线对工作人员和对病人产生一定照敷贴后产生的放射性固施工过程以建筑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地基处理、装修和设备安装噪声为主。施工期间因施工期短,施工范围小,通过作业时间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等手段,对周围声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该影响是暂时性的,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随建设期的结束而消除。本次环评要求在各机房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屏蔽墙体没有漏缝,并保证砖、空、道、槽、窗、门等满足,要求使用的水泥标号要满足设计要求,禁止使用残砖,混凝土浇筑墙体要连续9.2.1.2运行期正常工况污染源分析PET/MR显像检查用放射性核素18F为β+衰变,正电子药物在取药、分装、注射以及用药患者在候诊、扫描、留观等过程中会产生能量约为0.64MeV的β射线,衰变时同时伴随发射能量为0.511MeV的γ射线。99Mo-99mTc发生器在淋洗时发出一定能量的β射线、γ射境的辐射影响较放射性核素可忽略不计,而核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较强,会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外照射影响。故本项目核素显像检查主要考虑放射性本项目PET/MR、SPECT检查的放射性放射性核素99mTc的淋洗、标记、分装以及18F放射性药物的分装均在带有通风装置的通风橱内进行,注射时药物在针筒内,其对医务人员和公众呼吸入体内造成的内照射影本项目PET/MR、SPECT检查产生的放射性甲亢、甲癌治疗用放射性核素131I为β衰变,患者在服药、留观、住院治疗时会产生能量约为0.61MeV的β射线,衰变时同时伴随发射能量为0.365MeV的γ射线,服用131I药物的患者所致1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约为288.6μGy/h。β射线穿透能力较弱,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其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较放射性核素可忽略不计,而核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较强,会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外照射影响。故本项目甲本项目甲亢、甲癌治疗区的放射性废水主要为用药患者的排泄物和冲洗水、工作人员放射性废气主要来自131I药物分装、注射室的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以及甲癌病房病本项目甲亢、甲癌治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为一次性手套、口罩、口服131I时产生的一次性纸杯、擦拭纸等带微量放射性核素的固体废弃物以及可能患有复合病的患者治疗的患者基本不在医院停留,不会产生排泄物、淋洗用水或其他废水,放射性药物注射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主要为少量的输液管路冲洗废液、工作场所的清洗用水、工作人员产生的清洗和淋浴用水。少量放射性废液经过棉签或者卫生纸擦拭后当作固废处无开放液面,空气中挥发散逸的放射性核素几乎没有,放射性气溶胶非常少,其对医务人核素治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为放射性药物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如一次性注射本项目使用的V类密封源为68Ge和90Sr,68Ge用于PET/MR校准,属于极低危险密常情况下,γ射线将是对人体产生主要影响的外照射,而无放射性“三废”排放。废放射源9.2.1.3异常运行或事故状态下的辐射源项药物质控、运输、给药等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或放射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导致受检者或患者施药剂量不准确和导致污染、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人员误用放射性药物);液体洒落、挥发泄漏造成地面、工作台面、操作人员衣服、手套和空气等污染,污染的表面一方面成给药后受检者和患者管理不当,工作人员与受检者、患者之间交叉,将可能导致人员的异常照射和环境污染;放射性物质从注药后受检者体内逸出,可能导致其他人员的异常放射性废物未妥善处理,如放射性气体扩散、衰变异常运行或事故状态下主要辐射源同正常运行状态,辐射水平与异常运行或事故状态的产生方式和地点有关。此外,事故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心理方面的影响以及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10.1核医学科辐射安全与防护10.1.1核医学科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医院15号楼一楼和负一楼,负一楼通过医生和病人专用电梯进入;一楼通过医生和病人专用进出口进出,其中甲癌病人通过原汽车出入口(15号楼负车通道出核医学科;一楼和负一楼核医学场所均通过专用防辐射屏蔽与周围场所分割开;符合《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核医学工作场所宜建在医疗机构内单独的建筑物内,或集中于无人长期居留的建筑物的一端或底层的要求,设置相应负一楼除了核医学科,其他场所为空调机房,高低压配电房,发电机房,储油间,水泵房,消防水池,排风机房,防化值班室等辅助用房,负一楼除了核医学科几乎无其他人员停留。因此将核医学科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甲癌治疗室,分装室,注射室均布置在一楼除了核医学科,其他场所为其他科室的诊室,办公室,财务室,输液室等医院办公场所,无紧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同时核医学科通过专用防辐射屏蔽与周围场所分割开;由于一楼其他科室人员较复杂,因此核医学科仅将PET/MR(18F核素显像)布置一楼,病人在负一楼注射18F核素后,乘坐核医学科专用电梯上一二楼核医学科正上方为实验室和走廊。楼上无紧邻的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核医学科选址满足核医学工作场所不宜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1)患者出口:患者出口按照负一层和一层分别设置,其中一层出口为在负一层注射18F的病人,通过PET/MR患者专用电梯到一层进行PET/MR显像后,通过一层患者出口离开大楼,该出口为核医学科专用出口,不与其他科室共用。131I甲测患者经过6h检测,出院时131I对身体表面0.5m处剂量增加值约为15nGy/h(),值为25μGy/h),这部分患者由专门出口到地下车库的汽车出入口(负一楼原为地下停车场,本项目建成后15号楼无地下停车场亢患者和89Sr骨转移癌治疗患者,在负一层进行注射或治疗后,通过北侧的病人专用出口进入核医学科外走廊,走廊两侧为空调机房,高低压配电房,发电机房,水泵房,消防水池,储油间等大厦辅助用房,均无人员停留,通过走廊进入污物电梯到达1楼电梯口直接离开大楼,污物电梯为医院专用电梯,设置门禁,防止其他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进入。污物电梯旁两台患者电梯无法到达负一层核医学科,可有效防止无关人员误入核医(2)药物进口:本项目拟通过患者出口电梯将放射性药物送入负一层,所有药物均送入负一层,一层核医学科无需进行药物操作;该楼梯设置门禁普通公众无法进入,运送放射性药物为上午及下午上班前(早上8:00及下午13:00-14:00)仅18F药物在使用人数较多时需要中午加送一次药物,其他药物均安排在早上8点前送药,该时间段无患者综上,本项目选址符合《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因10.1.1工作场所布局与分区(1)15号楼负1层核医学科门诊辐射工作场所平面布置15号楼负1层拟设置核医学门诊,开展的核技术利用项目包括使用放射性核素:90Sr-90Y(V类源、敷贴治疗);新增使用密封放射源5枚V类68Ge校准源,用该场所拟设置SPECT机房、控制室、分装给药室、敷贴室、碘溶液自动分装室、受检者走廊、甲状腺功能测定室、放射性废物间、甲癌病房(病床与病床之间设置铅防护屏风)、患者专用卫生间、医生办公室、更衣室、缓冲间、淋浴室(内设表面污染检测之间设置铅防护屏风)、检查后休息室、准备间、控制室、患者走廊、抢救间、更该项目核医学科拟设专门的人流通道(工作人员和患者通道),药物通道通过医院专用污物电梯,通过门禁系统和时间错开与人员的接触;所有通道均规定了通行的路线和方向(详见图10-1至图10-4),放射性区域进出口均拟设置门禁系统,并拟设置自动闭门该项目核医学科不涉及放射性药物的生产和合成,医院按照处方剂量向供货公司提前订购。药物从15号楼一层东侧的手术电梯运输至负一楼,电梯作为本项目放射性药物入口和负一楼核医学99mTc和89Sr病人的出口,通过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乘坐,通过时间错峰,运送放射性药物为上午及下午上班前(早上8:00及下午13:00-14:00),仅18F药物在使用人数较多时需要中午加送一次药物,其他药物均安排在早上8点前送药,该时FDG)成品购入直接放入分装室的18F分装柜后直接分装使用;碘溶液放入碘溶液自动分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核对放射性药物名称、活度,检查药品包装和外观质量,与供药公司办理交接手续并将放射性药物放入厂家提供的防护箱中,妥善放置在药物储存室和分装①负一层共有两个医生通道,其中SPECT操作室医生通道与病人入口通道共用(该通道不作为患者出口),医生从该通道直接进入操作室,该通道进入的病人均未进行核素注射,口服等操作,无放射性不会对医生造成辐射影响;负一层其他工作人员由核医学科南侧的医生专用电梯下到负一层,经医生专用通道进入分装室、控制室等工作场所,工作②清洗淋浴间的设置:药物操作人员由核医学科缓冲区连接有独立的清洗淋浴间,工作结束,工作人员经表面污染检测合格后,在更衣室更衣后原路返回。如发生沾污,工作人员可使用分装注射室内洗手盆和淋浴间内的淋浴设患者通过一楼楼梯或者患者电梯到负一楼从病人通道入口进入核医学负一层,因甲功测定使用的放射性药物量很低,且受检者需重复检测,因此将甲功测定区设置在核医学离通道最近的位置,患者在甲功测定区服用药物并进行测量,经过6h检测后,出院时131I),环境本底值,患者由原路返回。32P、90Sr敷贴患者通过一楼楼梯或者患者电梯到负一楼从病人通道入口进入核医学负患者通过一楼楼梯或者患者电梯到负一楼从病人通道入口进入核医学负一层,患者经预约问诊后,先进行前期检查,确定药物用量和住院时间,然后通过患者走廊入口防护门癌患者走廊进入相应病房住院,病房内设置有卫生间、洁具间、被服间等。共设置两间甲甲癌病人住院期间一般只需服药一次,进出入甲癌病房的门均设有门禁,并在出口门禁处设置有固定式剂量监测仪器,待体内放射性活度降至400MBq后(甲癌病人距离体表1m处剂量当量率低于25μSv/h,表明患者体内131I活度已低于400MBq)由核医学科东侧甲癌患者专用出口离开核医学科,并通过负一楼原地下停车场的汽车通道步行至医院外用于传递物品和食品等,避免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近距离接触。甲癌病人出院时间将避开人流高峰期,甲癌病人住院期间活动范围只有病房和走廊位置,甲癌通道的门设有门禁,甲89Sr注射患者进出路线99mTc显像检查受检者通过一楼楼梯或者患者电梯到负一楼从病人通道入口进入核医学负一层,需在99mTc注射窗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完药物后进入SPECT休息室候诊,接到检89Sr骨转移治疗患者一楼楼梯或者患者电梯到负一楼从病人通道入口进入核医学负一层,在SPECT注射窗(与99mTc),亢服药病人不需住院,服药短暂观察后可直接出院,患者通过甲亢患者专用通道到达碘溶18F显像检查受检者,通过一楼楼梯或者患者电梯到负一楼从病人通道入口进入核医学负一层,在PET/MR注射窗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完药物用电梯上到核医学科一层,到达一层核医学科后先在等候室等待,接到受检通知后进入PET/MR室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接到可自行离开的通知后,直接由核医学科一层东侧核医学科专用患者出口离开核医学科。出口外即为大楼室外道路,受检者行进路线基本满病人注射药物后严格控制其行走路线,注射后需要休息的病人进入注射后休息室等候甲癌和甲亢患者均在碘溶液自动分装室服药,其中甲癌患者通过甲癌病房走廊进入碘溶液自动分装室,甲亢患者通过甲亢通道进入碘溶液自动分装室,甲亢通道与甲癌走廊之间有墙体(200mm砖)分隔开。碘溶液分装,给药为同一人负责,每天甲癌患者最多2人,医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通过叫号与门禁系统,保证一次只有一人进入碘溶液分装室核医学科布分区较明确,医护人员与患者路线分开设置,药物行进路线较清晰,针对辐射剂量较大的131I甲癌患者和18F受检者,均设置有单独出口;针对服药剂量相差不大的99mTc显像检查受检者(单个病人20mCi)和89Sr注射患者(单个病人4mCi)共用一个出口,虽然出口交叉,但是病人服药剂量相差不大,因此互相影响不大;对于服药剂量非常小的甲测患者(单次服药量0.01mCi,6h后131I对身体表面0.5m处剂量增加值约为15nGy/h(祥见表11甲测辐射环境影响),小于辐射环境本底值),以及不需要服药的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5.2.2条:“5.2.2核医学工作场所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患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路径。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减少给药后患者对其他人员的照射。注射放射性药物后患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患者不交叉,人员与放射性药物通道不交叉,放射性药物和 储源室、抢救室、洁具室、受检者走廊、放射性废物间、甲癌病房(病床与病床之间设置铅防护屏风)、患者专用卫生间,同时将患者出口到手术电梯的走廊(同时也是药物进入对于控制区,建设单位拟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控制正常照射,并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如在核医学科出入口设置单向门禁和自动闭门装置系统、工作人员入口处设置门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在核医学科入出口、控制区各场所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对给药后的候诊人员和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进行严格管理,不允许其随便出入;不允许无关人员滞留给药后候诊区;患者使用的棉球等物品,及时清理2、监督区:与核医学科一层和负一层控制区相邻的值班室、风机房、医护办、控制室、更衣室、卫生间、缓冲间、工作人员通道、咨询导诊室、各放射工作场所屏蔽墙体外30cm区域,同时将衰变池盖板区域划分为监督区;对该区不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安全措③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制度)和实体屏障(包括门禁)限制⑤定期审查控制区的实际状况,以确保是否有必要改变该区的防护手段、安全措施或③定期检查该区的条件,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和做出安全规定,或是否需要采用1m高钢制护999mTc分装位廊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10.3.1工作场所分级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所的分级规定,以及《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对常用的放射性药品使用场所等日等效操作量核算中操作因子选取的通知99Mo3.70×101032P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实际日最大操作量×毒性组别修由表10-2可知,项目投入运行后,辐射工作场所操作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约为2.31×109,处于2×109~4×109之间,因此本项目辐射工作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核医学工作场所具体分类要求,核医学a)对于单一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区、放射性药分装给药室(可含质控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根据放射性核素防护特性分别设置)、质控(样品测量)室、控制室、机房、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b)对于单一的治疗工作场所应设置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或给药后留观区、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值班室和放置c)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都需要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护士该项目核医学相关工作场所分类如表10-3所示。建议医院按照表10-4不同类别工作3.55×1010113.55×10104.61×1011I99Mo3.70×10103.70×101014.44×101032P13.33×10111132P13.33×1011I室3.55×101013.55×1010室3.55×101013.55×101012.22×1012I2.22×1011I2.96×10101房2.96×10101廊2.96×101012.96×10101作最大量放射性核数的加权活度为>5×1010Bq,II类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数的加权活度为5×107~ⅠⅡⅢ表10-5按照标准拟采取的防护措施 至楼顶,排气口高于本建筑物屋脊3m,并设是是是是是核医学科设置了专门的敷贴治疗室,且在储源室配置了专用的贮源容器,采取了内层低原子序数材料的铝和外层重金属材料的铅两层屏蔽设计,距离容器表面5cm和100cm10.3.6拟采取操作放射性药物的辐医生在进行核素药品的分药时首先做好个人防护,包括药物的分装均在垫有滤纸的瓷盘内进行,以防止放射性药液洒漏造成操作台污染。甲亢及甲癌病人接过药后口服,口服完后病人使用纯净水冲洗服药杯,再将冲洗水口服,反复三次,以防药物沾在口服杯上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服完药后服药杯交医生处理,注射及给药本项目单个甲亢治疗、甲测病人131I服药量为最大为10mCi(低于131I最低出院活度限值因此甲亢及甲测服药病人不需住院,服药短暂观察后可直接出院。核素显像患者一般注射后扫描,无不适即可离开。单个甲癌病人131I服药量为200mCi,因此甲癌服药病人需住院观察。不管是住院还是非住院用药病人,均实行病人与陪护人员及其他公众的隔离管理,隔离期间禁止病人随意流动(特别是甲癌用药病人),并使用病人专用厕所进为保证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水平达到《电离辐射防护源安全基本标准》(3)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与防护知(4)操作台、地面应当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或材质,并且每次操作完成后应当使用面去污用品和试剂进行去污,以满足《电离辐射防护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4、内照射的防护:放射性核素的操作均配备有通风橱,并设置了活性炭过滤器,设备正面配有铅玻璃、观察窗及操作工作孔。在通风橱内分装放射性药物。通风橱设置专用物,先采用吸水纸擦除方法处理,监测表面污染状况,采取措施确保表面污染水平低于控(3)要求医务人员在不同的活度区域应做好基本防护(比如穿着工作服、帽子、手);(4)要求非密封源操作必须在带有抽风通风装置的分装柜内并垫有吸水纸的瓷盘中(6)工作人员工作结束离开工作场所前必须脱下防护衣物,仔细洗手,离开工作场区域到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活动,严禁将污染的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带出非放射性工作场(7)工作人员的皮肤暴露部位有伤口时,应做好相应防护避免受到放射性污染,并核医学科拟为工作人员配备表面污染仪,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场所前进行检测,避免将污染带到工作场所以外;拟配备辐射检测仪对工作场所定期进行自主监测;拟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可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所在位置的辐射剂量,防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过大剂量的外照射。此外,为工作人员、陪同人员及受检者拟配备相应的/2111/NT61011/5/2/2/2/31//2/2/2/4//4//2/(1)控制区及监督区入口处应设置分区标牌。在核医学科活性区相关辐射工作场所,如控制区入口、放射性废物间等防护门外表面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警示人员注意安全;其次,在PET-MR机房、SPECT机房防护门、甲癌治疗区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状铅废物桶等辅助设施表面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给药间、患者通道、注射后休息室等(2)本项目放射性区域进出口防护门均拟设置门禁系统,并设置自动闭门装置,严频监控系统,以对辐射工作场所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突发情况并及时进行处PET-MR机房、SPECT机房与操作处之间设置观察窗,患者出入机房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护门安装防夹装置;机房操作处和注射后休息室、留观室之间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和双向对(4)设置患者专用卫生间和专用衰变池;活性区产生的废水经专用管道进入核医学科专用衰变池,含131I核素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180天,并经检测达标后医院污水处理站,再经过市政管网排入白沙门城市污水处理厂;含99mTc和18F核素(半衰期均小(5)药物注射后患者在注射后休息室内进行候诊,严禁串门,严禁在通道内穿行,以避免与其他患者之间的交叉照射;患者的排泄、呕吐物等均由患者专用卫生间排放至衰(6)缓冲间、应急淋洗卫生间和注射后休息室、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