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解破兼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_第1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解破兼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_第2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解破兼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_第3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解破兼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_第4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解破兼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解破兼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一、本文概述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制度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局,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本文首先回顾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了该制度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局,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限、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次物权化是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可流转、可抵押的物权,从而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认为,通过二次物权化,可以破解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还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的具体路径和措施进行深入研究。理论层面,将探讨二次物权化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实践层面,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分析二次物权化在实践中的操作模式和效果。本文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现状分析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承载着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深刻变革,这一制度也面临着诸多困局和挑战。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初始分配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在土地分配上享有的权益并不均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率下降,土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际价值。再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当前,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操作不透明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阻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法律保护层面也存在不足。尽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司法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农民的土地权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多个层面面临着困局和挑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从制度设计、市场机制、法律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理论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其初始设立通常被视为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所获得的一种法定权利。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单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理论应运而生。二次物权化,指的是在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制度安排,赋予承包人更多的权利内容和更大的权利空间。这种物权化的过程,既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深化和完善,也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进一步保障和拓展。权利内容的拓展:在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和拓展承包人的权利内容。这包括但不限于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同时,还应考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权利进行衔接,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权利期限的延长:随着农业生产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要求,应适当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这不仅可以增强农民对土地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权利流转的便利:在二次物权化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机制和法律保障。这包括完善土地流转的程序和规范,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和服务等。权利保护的强化:二次物权化应更加注重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这包括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机制、加大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理论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深化对二次物权化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进一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四、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面临诸多困局,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的核心在于寻找既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又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路径与策略。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清晰界定土地产权。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流转、退出等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土地产权保障。同时,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监管,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和滥用。要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失灵和过度投机。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建立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等方式,确保农民在土地改革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要积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通过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加强对土地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强化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等多种路径与策略来实现改革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启示在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破解路径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与启示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经验:在中国,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试点工作。这些地区的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流转机制,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收益。一些地区还探索了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经营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外经验:在一些发达国家,土地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土地流转市场和土地经营机制。例如,日本在二战后实施了土地改革,建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并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美国的农业土地制度则更加市场化,土地可以通过买卖、租赁等方式自由流转,这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提供了便利。启示: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是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困局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土地经营权的法律保护是必要的。通过立法手段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地位,可以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导农民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国内外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与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未来的改革中,我们应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六、结论与展望经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深入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该制度所面临的困局主要集中在土地权能的分配与保障、流转市场的构建与规范以及权利救济的途径与效果等方面。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针对这些困局,本文提出了二次物权化的解决方案,即通过赋予农民更加明确和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其在享有土地收益的同时,能够更自由地流转土地,参与到更大范围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这一方案旨在打破现有制度框架下的束缚,为农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然而,二次物权化的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法律法规的完善、市场环境的培育、农民自身能力的提升等。因此,未来在推进这一制度变革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改革措施既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又能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展望未来,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制度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也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到土地市场的竞争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改革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二次物权化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有望找到一条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民意的改革之路,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参考资料: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农户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目的,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应当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农户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目的,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应当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第三百三十条【双层经营体制与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第三百三十一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第三百三十二条【土地承包期】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前款规定的承包期限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继续承包。第三百三十三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和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百三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第三百三十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适当调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应当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办理。第三百三十七条【承包地的收回】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百三十八条【承包地的征收补偿】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据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第三百三十九条【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第三百四十条【土地经营权的定义】土地经营权人有权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并取得收益。第三百四十一条【土地经营权的设立及登记】流转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土地经营权,自流转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三百四十二条【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的,可以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第三百四十三条【国有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适用】国家所有的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适用本编的有关规定。第三百七十七条【地役权期限】地役权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第三百七十八条【地役权的承继】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时,该用益物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第三百七十九条【在先用益物权对地役权的限制】土地上已经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未经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第三百八十条【地役权的转让】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是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三百八十二条【地役权对需役地及其上权利的不可分性】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第三百八十三条【地役权对供役地及其上权利的不可分性】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是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用地。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受让一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是继受取得,而不是原始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始取得,是农民家庭通过承包经营合同的设立而取得,法律规定应当进行登记。对于通过互换或者转让继受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也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也取得该物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民法典》第333条第1款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为不动产用益物权,但是自合同生效时取得,无须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由发包方和承包方平等协商订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1)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2)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3)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为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人,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我国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了较长的承包期限,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4)承包土地的用途。(5)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尽管《民法典》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有所规定,但双方当事人可以作更为明确的约定。(6)违约责任。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釆取互换、转让方式进行流转。进行互换、转让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互换。基于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在不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可让与性。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土地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与土地所有权人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与土地所有权人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土地所有权人同意;采取互换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土地所有权人备案。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受让一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是继受取得,而不是原始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杈的原始取得,是农民家庭通过承包经营合同的设立而取得,法律规定应当进行登记。对于通过互换或者转让继受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也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也取得该物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1)占有、使用及收益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主要价值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承包地进行占有、使用、收益。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方最主要的效力。(2)自主经营权。承包方有权自主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主决定种植什么作物、种植多少面积或者安排什么种植、养殖项目,只要不改变农业用地,不建造永久性建筑,不影响邻人的经营和邻人的种植,任何人都不得以所谓“规模经营”“特色经营”“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为由干涉农民的经营。(3)依法互换、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方在土地经营的过程中为方便耕种,以将自己的承包地和本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承包农户的土地进行互相交换,以实现连片规模种植。(4)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后,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流转其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由他人经营。(5)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在为公共利益需要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国家不仅应当足额补偿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还应当足额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享有的征收补偿请求权。(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承包方除依法享有以上法定权利外,还享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其他条款规定的权利,例如“四荒”地的优先承包权、承包耕地的收益和林地剩余期限的继承权。(1)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未经依法批准不得用于非农建设。“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国计民生,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承包方在承包经营的过程中,应当保持承包地的土地生态及环境的良好性能和质量,在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同时,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盐碱化等,保护和提高地力。(2)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4)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类似这样: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在权利主体上,土地经营权人是市场主体,没有身份限制,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三权分置”所引起的体系效应之下,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有身份属性;在权利设定依据上,土地经营权产生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派生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时)或“承包合同”(派生于土地所有权之时),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民法典》)或“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法》)。由此可见,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承包农户就其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所享有的权利,具有身份性,“人人有份”,体现福利性和保障性,处分较受限制;但土地经营权是经营主体(市场主体)就承包农户承包经营的或集体经济组织未予发包的农村土地所享有的权利,是一种市场化的权利,无论其取得还是处分,均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法律上不作强行限制。【裁判要旨】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换。互换行为没有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只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合同对互换双方仍然具有约束力。互换合同与转让合同非常相似,互换一方不能以没有明确约定期限为由,随时主张解除互换合同。1998年,原告以家庭承包方式从某镇村民委员会承包土地7亩。2001年,原、被告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原告用其承包地中的2亩与被告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进行了互换。互换后被告在地里打了机井。2005年11月,某镇村民委员会向原告发放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此证所标注的地块仍为原告于1998年承包时载明的地块。后因原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记载的土地被部分征用,而被告领取了发放的土地补偿费,原告遂诉讼至辽宁省新民市人民法院,请求法院依法确认原、被告达成的口头换地合同无效;确认原告对争议地块享有承包经营权;诉讼费用及其它费用由被告承担。辽宁省新民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原、被告均系某镇村村民,是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承包者之一。1998年,原、被告均依法从发包方村委会取得了各自按人口应分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利,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本案中原、被告对自己承包土地的流转是完全自愿的行为,流转后对双方的生产经营更为有利,这种流转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而且,流转后原告并未对被告处置该土地(打井等)提出过任何异议,故可视为其土地互换的期限应是二轮土地承包的法定期限。因此,根据民法理论的公平原则及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原、被告互换土地的合同有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告主张是临时换地,但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且被告在该地块打井时,原告并未予以制止,说明在与被告互换家庭承包地后,原告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对该地块所享有的权利,故对原告临时互换承包地块的主张不予支持。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三三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郭某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原告郭某不服一审判决,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其主要理由为:原、被告私下将原告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中的2亩土地进行了临时调换,而不是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互换,也没有按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互换方式流转的相关法律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其有权收回2亩土地,请求人民法院依法确认上诉人对上述2亩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口头约定互换家庭承包土地不违反法律、法规,亦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应认定互换合同有效。关于在互换合同有效前提下,未约定期限,一方可否随时主张收回土地的问题,互换行为虽然未进行变更登记,但对当事人仍有约束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之间的互换行为除明确约定期限外,应认定为整个剩余承包经营权期间,不能参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不定期租赁的相关规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7条仅规定了转包、出租地流转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参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处理。综上,当事人不能基于没有约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而主张随时解除互换合同,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纠纷,往往是在双方当事人已对土地互换达成了协议且已实际履行,多因一方土地被征用,为得到征地补偿费而提起诉讼,要求换回原承包地以恢复原状。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有人认为,如果双方没有明确约定互换期限,就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7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转包、出租地流转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参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处理。即将其视为不定期的互换,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专家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当的。正确审理该类案件的前提是对互换合同的性质及效力作出正确的认定。互换合同性质的认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的前提是:在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两个承包人之间进行。承包人虽然丧失了自己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但同时取得了对方承包人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互换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小规模流转的形式。互换属于承包经营权的相互转让,涉及互换双方原承包经营合同标的和承包关系的变更。互换合同与转让合同非常相似,都是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同,不同之处在于转让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价金的交换,受让方需向转让方支付价金,而互换合同是标的物的交换,无须价金的支付。实际生活中有附条件补足价金的互换,即不等价互换后,尚有差额,差方可以金钱补足。所以,互换合同与转包、出租合同是存在根本差异的,不能依据解释第17条的规定处理。解释第17条关于不定期的规定只能适用于转包、出租这两种流转合同纠纷的处理。互换无需经发包方同意,法律之所以没有对互换合同做出与转让合同类似的限制,是因为互换合同当事人并没有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是交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并不会因此失去基本生活保障,做此限制没有必要,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互换合同效力的认定。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该项规定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公示的限制。第四十条规定,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解释第14条规定,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仅以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未报其备案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就土地权属发生变更,世界各国的相关制度大体上分为登记要件主义、地券交付主义、登记对抗主义三类。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属变更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即:土地权利的变动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产生法律效力,交易完成,土地权利即发生转移,当事人可以登记,也可以不登记,但不登记的,其权利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日本、法国等国家也采用这种制度。登记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的事实予以公示,使他人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人。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制度的基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即不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当事人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合同,除具备法定无效情形外,该合同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强制当事人登记。这样规定,是因为农民承包的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承包方案是经村民会议通过的,聚集而居的农户对于自己和本集体经济组织其他农户的承包地块情况是清楚的,实际上已经起到公示作用。因此,将登记的决定权交给土地承包人,不登记将产生不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受让人的法律后果。互换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可自愿进行登记并与发包方变更原土地承包合同。未登记的,其法律后果是: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就是说,土地互换后,当事人进行登记的,登记的法律效力是可以对抗第三人;当事人未经登记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但并不产生导致互换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善意第三人是指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转让人已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他人互换,而与转让人交易并支付了价款,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的第三人。本案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互换的实质应是承包经营权的相互转让,当事人之间的互换行为除明确约定期限外,应认定为整个承包经营权期间,不能参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不定期租赁处理。故本案上诉人提出双方没有约定明确期限,是临时调换,要求返还土地的诉讼请求是不能成立的。关于互换合同的效力问题,我国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属发生变更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本案双方当事人的互换行为虽然没有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对互换双方仍然具有约束力,只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文/姜梅;田丽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农户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目的,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应当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农户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目的,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应当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第三百三十条【双层经营体制与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第三百三十一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第三百三十二条【土地承包期】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前款规定的承包期限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继续承包。第三百三十三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和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百三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第三百三十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适当调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应当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办理。第三百三十七条【承包地的收回】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百三十八条【承包地的征收补偿】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据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第三百三十九条【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第三百四十条【土地经营权的定义】土地经营权人有权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并取得收益。第三百四十一条【土地经营权的设立及登记】流转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土地经营权,自流转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三百四十二条【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的,可以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第三百四十三条【国有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适用】国家所有的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适用本编的有关规定。第三百七十七条【地役权期限】地役权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第三百七十八条【地役权的承继】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时,该用益物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第三百七十九条【在先用益物权对地役权的限制】土地上已经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未经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第三百八十条【地役权的转让】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是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三百八十二条【地役权对需役地及其上权利的不可分性】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第三百八十三条【地役权对供役地及其上权利的不可分性】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是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用地。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受让一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是继受取得,而不是原始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始取得,是农民家庭通过承包经营合同的设立而取得,法律规定应当进行登记。对于通过互换或者转让继受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也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也取得该物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民法典》第333条第1款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为不动产用益物权,但是自合同生效时取得,无须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由发包方和承包方平等协商订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1)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2)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3)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为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人,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我国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了较长的承包期限,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4)承包土地的用途。(5)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尽管《民法典》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有所规定,但双方当事人可以作更为明确的约定。(6)违约责任。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互换、转让方式进行流转。进行互换、转让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互换。基于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在不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可让与性。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土地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与土地所有权人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与土地所有权人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土地所有权人同意;采取互换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土地所有权人备案。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受让一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是继受取得,而不是原始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始取得,是农民家庭通过承包经营合同的设立而取得,法律规定应当进行登记。对于通过互换或者转让继受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也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也取得该物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1)占有、使用及收益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主要价值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承包地进行占有、使用、收益。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方最主要的效力。(2)自主经营权。承包方有权自主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主决定种植什么作物、种植多少面积或者安排什么种植、养殖项目,只要不改变农业用地,不建造永久性建筑,不影响邻人的经营和邻人的种植,任何人都不得以所谓“规模经营”“特色经营”“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为由干涉农民的经营。(3)依法互换、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方在土地经营的过程中为方便耕种,以将自己的承包地和本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承包农户的土地进行互相交换,以实现连片规模种植。(4)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后,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流转其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由他人经营。(5)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在为公共利益需要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国家不仅应当足额补偿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还应当足额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享有的征收补偿请求权。(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承包方除依法享有以上法定权利外,还享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其他条款规定的权利,例如“四荒”地的优先承包权、承包耕地的收益和林地剩余期限的继承权。(1)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未经依法批准不得用于非农建设。“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国计民生,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承包方在承包经营的过程中,应当保持承包地的土地生态及环境的良好性能和质量,在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同时,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盐碱化等,保护和提高地力。(2)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4)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类似这样: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在权利主体上,土地经营权人是市场主体,没有身份限制,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三权分置”所引起的体系效应之下,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有身份属性;在权利设定依据上,土地经营权产生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派生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时)或“承包合同”(派生于土地所有权之时),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民法典》)或“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法》)。由此可见,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承包农户就其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所享有的权利,具有身份性,“人人有份”,体现福利性和保障性,处分较受限制;但土地经营权是经营主体(市场主体)就承包农户承包经营的或集体经济组织未予发包的农村土地所享有的权利,是一种市场化的权利,无论其取得还是处分,均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法律上不作强行限制。【裁判要旨】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换。互换行为没有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只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合同对互换双方仍然具有约束力。互换合同与转让合同非常相似,互换一方不能以没有明确约定期限为由,随时主张解除互换合同。1998年,原告以家庭承包方式从某镇村民委员会承包土地7亩。2001年,原、被告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原告用其承包地中的2亩与被告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进行了互换。互换后被告在地里打了机井。2005年11月,某镇村民委员会向原告发放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此证所标注的地块仍为原告于1998年承包时载明的地块。后因原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记载的土地被部分征用,而被告领取了发放的土地补偿费,原告遂诉讼至辽宁省新民市人民法院,请求法院依法确认原、被告达成的口头换地合同无效;确认原告对争议地块享有承包经营权;诉讼费用及其它费用由被告承担。辽宁省新民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原、被告均系某镇村村民,是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承包者之一。1998年,原、被告均依法从发包方村委会取得了各自按人口应分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利,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本案中原、被告对自己承包土地的流转是完全自愿的行为,流转后对双方的生产经营更为有利,这种流转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而且,流转后原告并未对被告处置该土地(打井等)提出过任何异议,故可视为其土地互换的期限应是二轮土地承包的法定期限。因此,根据民法理论的公平原则及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原、被告互换土地的合同有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告主张是临时换地,但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且被告在该地块打井时,原告并未予以制止,说明在与被告互换家庭承包地后,原告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对该地块所享有的权利,故对原告临时互换承包地块的主张不予支持。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三三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郭某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原告郭某不服一审判决,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其主要理由为:原、被告私下将原告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中的2亩土地进行了临时调换,而不是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互换,也没有按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互换方式流转的相关法律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其有权收回2亩土地,请求人民法院依法确认上诉人对上述2亩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口头约定互换家庭承包土地不违反法律、法规,亦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应认定互换合同有效。关于在互换合同有效前提下,未约定期限,一方可否随时主张收回土地的问题,互换行为虽然未进行变更登记,但对当事人仍有约束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之间的互换行为除明确约定期限外,应认定为整个剩余承包经营权期间,不能参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不定期租赁的相关规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7条仅规定了转包、出租地流转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参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处理。综上,当事人不能基于没有约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而主张随时解除互换合同,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纠纷,往往是在双方当事人已对土地互换达成了协议且已实际履行,多因一方土地被征用,为得到征地补偿费而提起诉讼,要求换回原承包地以恢复原状。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有人认为,如果双方没有明确约定互换期限,就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7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转包、出租地流转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参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处理。即将其视为不定期的互换,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专家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当的。正确审理该类案件的前提是对互换合同的性质及效力作出正确的认定。互换合同性质的认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的前提是:在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两个承包人之间进行。承包人虽然丧失了自己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但同时取得了对方承包人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互换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小规模流转的形式。互换属于承包经营权的相互转让,涉及互换双方原承包经营合同标的和承包关系的变更。互换合同与转让合同非常相似,都是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同,不同之处在于转让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价金的交换,受让方需向转让方支付价金,而互换合同是标的物的交换,无须价金的支付。实际生活中有附条件补足价金的互换,即不等价互换后,尚有差额,差方可以金钱补足。所以,互换合同与转包、出租合同是存在根本差异的,不能依据解释第17条的规定处理。解释第17条关于不定期的规定只能适用于转包、出租这两种流转合同纠纷的处理。互换无需经发包方同意,法律之所以没有对互换合同做出与转让合同类似的限制,是因为互换合同当事人并没有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是交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并不会因此失去基本生活保障,做此限制没有必要,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互换合同效力的认定。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该项规定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公示的限制。第四十条规定,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解释第14条规定,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