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糖类的性质_第1页
实验10糖类的性质_第2页
实验10糖类的性质_第3页
实验10糖类的性质_第4页
实验10糖类的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步实验课】糖类的性质01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实验目的】1.加深对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代表性糖类物质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认识糖类还原性的检验方法。【实验原理】CH2OH(CHOH)4CHO+2[Ag(NH3)2]OHeq\o(→,\s\up7(△))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CH2OH(CHOH)4CHO+2Cu(OH)2+NaOHeq\o(→,\s\up7(△))CH2OH(CHOH)4COONa+Cu2O↓+3H2O【实验试剂】葡萄糖、蔗糖、淀粉、10%葡萄糖溶液、10%蔗糖溶液、10%NaOH溶液、淀粉溶液、2%AgNO3溶液、2%氨水、5%CuSO4溶液、10%H2SO4溶液、pH试纸。【实验】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石棉网(或陶土网)、三脚架、试管夹、火柴。【实验一】葡萄糖实验操作图解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葡萄糖,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观察其溶解状况2.在洁净的试管中配制约2mL银氨溶液,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入5滴5%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1.取少量葡萄糖加入试管中,加入水,振荡。1.配制银氨溶液2.加葡萄糖溶液后水浴加热1.配制新制的氢氧化铜2.加葡萄糖并加热葡萄糖为无色晶体;迅速溶于水有银镜生成先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常温常压下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CH2OH(CHOH)4CHO+2[Ag(NH3)2]OHeq\o(→,\s\up7(△))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CuSO4+2NaOHCu(OH)2↓+Na2SO4;CH2OH(CHOH)4CHO+2Cu(OH)2+NaOHeq\o(→,\s\up7(△))CH2OH(CHOH)4COONa+Cu2O↓+3H2O【实验二】蔗糖实验操作图解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蔗糖,观察状态,将其加入烧杯后,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其溶解状况。2.右图分别盛装蔗糖溶液和蔗糖与稀硫酸混合液的两支试管已水浴加热15分钟,向盛放稀硫酸混合液的试管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并在水浴中继续加热,观察现象。1.取少量蔗糖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并搅拌。1.向水浴加热后的稀硫酸混合液加氢氧化钠至碱性2.分别向两试管中加氢氧化铜溶液并水浴加热蔗糖为无色晶体;迅速溶于水蔗糖溶液无明显现象蔗糖混合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常温常压下蔗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蔗糖分子中无醛基,是非还原性糖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实验三】淀粉实验操作图解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碘溶液滴到面包片上,观察现象。1.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mol/L硫酸溶液,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2.熄灭酒精灯,将试管置于试管架上冷却,向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判断溶液呈碱性,再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观察现象。

1.将碘水滴到面包上。1.向盛淀粉的试管中加稀硫酸,并加热。2.向冷却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3.给试管加热。面包片呈现蓝色

无明显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由于面包片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单质会呈现蓝色,

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

催化剂

(C6H10O5)n+nH2O

nC6H12O6

以上实验表明淀粉在硫酸做催化剂时,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淀粉的水解产物中含有还原性有机物。

淀粉分子中无醛基,是非还原性糖。淀粉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问题与讨论:1.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这三种糖是否属于还原糖。【解析】葡萄糖是还原糖,蔗糖、淀粉是非还原糖。因为葡萄糖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氧化。2.写出蔗糖和淀粉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结合糖类的性质,推测急救患者补充能量时,一般使用葡萄糖溶液,而不选择其他糖类溶液的可能原因。【解析】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葡萄糖)(果糖)(C6H10O5)n+nH2OC6H12O6淀粉葡萄糖葡萄糖不需要消化就能直接被吸收,血液中就含有葡萄糖,因此,急救患者可以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快速补充营养。3.在检验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时,均需在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呈碱性,为什么?【解析】中和之前加入的酸,否则Cu(OH)2与酸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若证明淀粉没有水解完全,则需要什么试剂?现象是什么?【解析】碘水,溶液变蓝。5.淀粉水解实验中什么时候加入碘水检验是否还有淀粉?【解析】要验证混合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NaOH溶液中和后再加碘水,因为碘水与NaOH溶液反应。二、规律与方法:1.常见糖类的比较类别结构特征主要性质重要用途单糖葡萄糖C6H12O6多羟基醛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可发生酯化反应,并能发酵生成乙醇营养物质、制糖果、作还原剂果糖C6H12O6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食品二糖蔗糖C12H22O11无醛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无还原性,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食品麦芽糖C12H22O11有醛基,蔗糖的同分异构体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能发生银镜反应,能水解生成葡萄糖食品多糖淀粉多糖(C6H10O5)n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部分溶于热水;无还原性,能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淀粉遇碘变成蓝色制葡萄糖、酿醋、酿酒纤维素(C6H10O5)n白色无味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无还原性,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并能发生酯化反应造纸、制炸药、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2.所有单糖及麦芽糖为还原糖,非还原糖也能发生氧化反应,如燃烧。3.二糖和多糖均可水解,水解条件为对应的酶或稀H2SO4加热。4.多糖即使化学式相同,也不属于同分异构体。三、深度剖析:淀粉的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的检验1.实验原理淀粉在酸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变蓝,能发生银镜反应。2.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C6H10O5)n+nH2Oeq\o(→,\s\up15(酸或酶))nC6H12O6(淀粉)(葡萄糖)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A现象B结论1未出现银镜溶液变蓝色淀粉尚未水解2出现银镜溶液变蓝色淀粉部分水解3出现银镜溶液不变蓝色淀粉完全水解5.淀粉水解的产物淀粉水解程度不同时得到溶液中的物质也不同,不水解时是淀粉;部分水解时是淀粉、葡萄糖;完全水解时是葡萄糖。易错提醒:(1)验证水解产物时,首先要加入NaOH溶液中和后再进行实验。(2)要验证混合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NaOH溶液中和后再加碘水,因碘水与NaOH溶液反应。【典例01】(2023上·江苏盐城·高二江苏省响水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接近无色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B向苯和甲苯中分别滴加少量酸性溶液,充分振荡苯中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甲苯中溶液为无色苯环使甲基变活泼C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未出现砖红色沉淀淀粉未水解D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苯与溴水发生萃取,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B.甲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苯甲酸,苯不能,则苯环使甲基变活泼,故B正确;C.水解后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没有加碱至碱性,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说明淀粉未水解,故C错误;D.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分别发生盐析、变性,均有固体析出,故D错误;故答案选B。【典例02】(2023上·甘肃武威·高二民勤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饱和苯酚水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无白色沉淀生成苯酚和溴水未反应B黑暗条件下,将装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含水水槽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能证明甲烷与氯气在暗处能发生取代反应C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蔗糖未水解D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饱和溴水溴水褪色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加入少量稀溴水,可能生成三溴苯酚溶于苯酚,故观察到无白色沉淀生成,也不能说明苯酚和溴水未反应,A不合题意;B.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需要在光照条件下,故在黑暗条件下,将装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含水水槽中,观察不到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B不合题意;C.在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之前必须加入NaOH溶液,否则氢氧化铜和未反应的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得不到砖红色沉淀,C不合题意;D.溴水褪色,说明生成烯烃,可证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023下·四川雅安·高一雅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B.大豆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油脂C.用碘水可鉴别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D.当光束通过云或雾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A.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在2%~4.3%,而钢的含碳量小于2%,所以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故A正确;B.汽油属于烃类,不属于油脂,故B错误;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而蛋白质不能,则用碘水来鉴别淀粉溶液与蛋白质溶液,故C正确;D.云雾为胶体,光束通过云、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B。2.(2023·广东·高一学业考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元素之一B.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D.青苹果转熟为红苹果主要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过程【答案】C【解析】A.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故A正确;B.葡萄糖是单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故B正确;C.苹果转熟的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青苹果内的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而增加甜味,故C错误;D.青苹果转熟为红苹果主要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过程,故D正确;答案选C。3.(2022·广东·高二学业考试)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能用于制作服装B.铝合金能用于制造门窗框架C.合成橡胶能用于制造汽车轮胎D.葡萄糖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能量【答案】D【解析】A.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耐磨、耐用,面料结实等优点,可以用于制作服装,A正确;B.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耐蚀性好、易加工等优点,可用于制造门窗框架,B正确;C.合成橡胶弹性大,抗撕裂性和电绝缘性优良,耐磨等优点,可用于制造汽车轮胎,C正确;D.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是葡萄糖提供,但不是全部,D错误;故选D。4.(2024上·陕西安康·高二统考期末)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将充满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气体红棕色加深C向溶液中加入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与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D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中和至碱性,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淀粉已经水解完全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该反应属于反应前后气体不变的可逆反应,因此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气体红棕色加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故B错误;C.向溶液中加入溶液,FeCl3过量,不能说明与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C错误;D.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发生水解,但不能证明其完全水解,故D错误;故选B。5.(2023上·云南曲靖·高二宣威市第六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葡萄糖酸锌是一种重要的补锌剂,工业上以葡萄糖、氧化锌、氧气为原料来制备葡萄糖酸锌,其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检验其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B.葡萄糖酸能通过分子内反应生成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产物,其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C.每生成1mol葡萄糖酸锌,理论上转移了4NA个电子D.葡萄糖中存在4个手性碳原子【答案】B【解析】A.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检验其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A正确;B.葡萄糖酸分子中含有的羟基和羧基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产物,其反应类型为酯化(取代)反应,B错误;C.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每生成1mol葡萄糖酸锌,需要消耗1mol氧气和2mol葡萄糖,则理论上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mol×4×NAmol1=4NA,C正确;D.由结构简式可知,葡萄糖中存在4个如下图*所示的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D正确;故选B。6.(2024上·浙江杭州·高二校考期中)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及现象结论A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后未出现银镜淀粉未水解C比较B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H2CO3溶液的pH更小非金属性:D判断Fe3+与的反应是否可逆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固体,溶液先变成血红色后无明显变化Fe3+与的反应不可逆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向含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固体,碳酸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变红,又加入后,消耗,使得平衡逆向移动,引起溶液红色变浅,故A正确;B.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应先加碱中和,并使溶液呈碱性后再进行银镜反应,故B错误;C.由于两种溶液浓度未知,所以不能通过测溶液的pH来判断酸性强弱,并进一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加入少量硫酸钾固体,对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的反应无影响,故由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反应是否不可逆,故D错误;故答案为:A。7.(2023上·河南南阳·高二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的是A.Al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但与浓硫酸发生钝化B.葡萄糖(单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淀粉(多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生成NaHCO3,但滴入过量稀盐酸生成CO2D.向溶液中滴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答案】B【解析】A.Al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但与浓硫酸发生钝化,A不符合题意;B.葡萄糖含有醛基,但淀粉没有,B符合题意;C.同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入不同量的稀盐酸,得到的产物不同,C不符合题意;D.向溶液中滴入盐酸先生成沉淀,盐酸过量后溶解,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8.(2019下·广东深圳·高二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校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溴苯B乙醇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验证乙醇具有还原性C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新制备的Cu(OH)2,加热证明蔗糖水解后产生葡萄糖D向纯碱中滴加醋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浓溶液证明酸性:醋酸>碳酸>苯酚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苯与溴水不反应,应选液溴、苯发生取代反应制备溴苯,故A错误;B.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该实验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做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时需要碱性条件,所以在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之前要加NaOH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故C错误;D.醋酸易挥发,能与苯酚钠反应,应先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错误。答案选B。9.(2023上·江苏盐城·高二江苏省射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方案探究目的A向3mL苯中加入1mL液溴,然后加入铁粉充分反应,气体经洗气后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看是否变红苯能否发生取代反应B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振荡后滴加0.5mL某有机物X,加热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X中是否含有醛基C将卤代烃Y与NaOH水溶液共热,冷却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水溶液,向其中滴入溶液,看有无沉淀Y中是否含有氯原子D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的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滴加碘水,看溶液是否变蓝淀粉是否水解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苯和溴在溴化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溴化氢中的溴被四氯化碳吸收,溴化氢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说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A正确;B.实验中氢氧化钠不是足量的,不能保证碱性环境,实验不能成功,B错误;C.卤代烃水解后应该加入硝酸进行酸化,否则氢氧化钠存在影响卤素离子检验,C错误;D.碘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该实验不需要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酸,D错误;故选B。10.(2022下·北京海淀·高二101中学校考期末)下列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装置

目的验证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验证乙炔的还原性CD装置

目的验证溴乙烷的消去产物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需要将溶液调整为碱性,再滴加银氨溶液,A错误;B.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乙炔的同时还有H2S等生成,H2S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使其褪色,B错误;C.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能验证溴乙烷的消去产物,C正确;D.乙醇易挥发,挥发出来的乙醇也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无法证明乙烯的化学性质,D错误;故答案选C。11.(2023上·江苏泰州·高二靖江高级中学校考期中)铜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铜有许多化合物:、、、、,、、、等。下列物质间转化正确的是原料条件(或反应物)产物A新制葡萄糖,加热B水C氢氧化钠溶液D硫酸铁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葡萄糖为还原性糖,能使新制产生砖红色沉淀,即,A正确;B.CuO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B错误;C.Cu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C错误;D.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铜,D错误;故选A。12.(2023上·甘肃天水·高二天水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选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若含有加热时出现砖红色沉淀B.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先将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在水浴中加热C.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进行分离D.往含硫酸的淀粉水解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无银镜,不能说明淀粉未水解【答案】D【解析】A.葡萄糖具有醛基,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在加热时出砖红色沉淀,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选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若加热时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含有葡萄糖,故A正确;B.应改变温度,保证其它量相同,均在水浴中不能比较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C.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分层,其混合物可用分液漏进行分离,故C正确;D.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要检验水解产生的葡萄糖时应先调pH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硝酸银在酸性条件下不能生成银镜,故D错误;故答案为D。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氧化性: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少量新制的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蔗糖未发生水解C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溶液红棕色变无色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D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答案选C。2.(2024·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关于有机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浓溴水可鉴别溴乙烷、乙醛和苯酚B.用红外光谱可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C.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推断其分子式为D.麦芽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加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答案】A【解析】A.溴乙烷可萃取浓溴水中的溴,出现分层,下层为有色层,溴水具有强氧化性、乙醛具有强还原性,乙醛能还原溴水,溶液褪色,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故浓溴水可鉴别溴乙烷、乙醛和苯酚,A正确;B.红外吸收峰的位置与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的特点,红外光谱可确定有机物的基团、官能团等,元素分析仪可以检测样品中所含有的元素,B错误;C.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不可据此推断其分子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还可以是、等,C错误;D.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具有还原性,均能和新制氢氧化铜在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若按方案进行该实验,不管麦芽糖是否水解,均可生成砖红色沉淀,故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D错误;答案选A。3.(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 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 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答案】D【解析】A.光纤的主要材质为二氧化硅,A错误;B.沥青属于有机材料,B错误;C.甘油溶于水,C错误;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D正确;故选D。4.(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实验室中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稀盐酸:配制溶液B.稀硫酸:蔗糖和淀粉的水解C.稀硝酸: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D.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磺化【答案】D【解析】A.实验室配制AlCl3溶液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以抑制Al3+水解,A不合题意;B.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时常采用稀硫酸作催化剂,B不合题意;C.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反应原理为:3Ag+4HNO3(稀)=3AgNO3+NO↑+2H2O,C不合题意;D.苯的磺化是苯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苯磺酸的反应,故不需要用到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B.纤维素难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C.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D.低温降低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答案】D【解析】A.纤维素属于多糖,大量存在于我们吃的蔬菜水果中,在自然界广泛分布,A正确;B.纤维素大分子间和分子内、纤维素和水分子之间均可形成氢键以及纤维素链段间规整紧密的结构使纤维素分子很难被常用的溶剂如水溶解,B正确;C.纤维素在低温下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碱性体系主要破坏的是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促进其溶解,C正确;D.由题意可知低温提高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D错误;故选D。6.(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已知焙烧后元素以价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焙烧”中产生 B.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滤液①中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D.淀粉水解液中的葡萄糖起还原作用【答案】B【分析】焙烧过程中铁转化为三氧化铁、铬元素被氧化转化为对应钠盐,水浸中氧化铁不溶转化为滤渣,滤液中存在铬酸钠,与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得到氢氧化铬沉淀。【解析】A.铁、铬氧化物与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时生成氧化铁、铬酸钠和二氧化碳,A正确;B.焙烧过程铁元素被氧化,滤渣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B错误;C.滤液①中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铁酸钠遇水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溶液显碱性,所以Cr元素主要存在形式为,C正确;D.由分析知淀粉水解液中的葡萄糖起还原作用,D正确;故选B。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答案】C【解析】A.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