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内能考点、考题与提升训练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内能与物态变化同属于热学范畴。物态变化注重于物态变化规律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而内能则是研究物质内部变化引起的能量变化规律。内能在中考中也同样占据重要的位置,考前复习不能忽视。本章包含分子热运动、内能和比热容三节。本章常考热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1.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本考点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方面;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并以选择题居多。从历年中考来看,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居多。★分子热运动常考方向有:一、分子热运动理论;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三、扩散现象。(1)分子热运动理论: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进行判断等。考查思路主要分为: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熟悉并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是解答此类考题的基础。在这里需要重温并很好的理解这一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2)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如: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闻到的花香等气味是因为分子热运动的结果;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长时间后物质分子会进入另一种物体里面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扩散)等。(2)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热运动相同,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思路主要是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如:固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二固体难以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紧密接触的两个铅块不易被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等等。(3)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所以,扩散现象要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常见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这些考点一起组成考题。★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两种形式。每种形式的考题在中考试卷中都可能出现。选择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考题,以上考点和知识点在考试中都属于考试内容。一般情况下每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选项,或用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一个题干,让考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现象、解释理论的正误。此类考题属于概念性考题,难度一般不大。多积累生活中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填空题:填空题的考查方向、考查内容与选择题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但需要注意的是,填空题后面有选项的一定要填入选项内容,没有选项的一定要根据所学内容准确、简练、合理的填入答案。2.内能内能属于常考内容,所以应该引起师生的重视。常考知识点有: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其中内能的改变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应多讲、多练、多做。★内能常考方向有:一、内能的概念;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内能的概念:需要考生熟悉并深刻理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同一个物体(物态不变),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及物态有关;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与体积、温度是高是低,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时还要理解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内能不能算的含义。(2)物体内能的改变:常见考查方式是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判断物体内能是如何改变的,改变的类型。物体内能的改变只有两种形式: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考题出现的概率很大,其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考试能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一定会收到很好效果。这里还需要考试理解以下内容: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例如:摩擦生热);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例如:通过活塞向盛有水的烧瓶里打气,当活塞从瓶口跳起时,烧瓶中出现“白雾”)。2)热传递: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即没有温度差)为止。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两种形式。每种形式的考题在中考试卷中都可能出现。选择题:选择题中,对物体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所以,考试应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物体内能变化的判断和对物体内能的理解三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内能的改变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应多讲、多练、多做。填空题:填空题只是考题的另一种形式,考试内能和方式与选择题无异,这里不再赘述。3.比热容:比热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要考点,试卷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同样需要考试认真复习。比热容的常考方向就是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表示物体吸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理解并很好地运用比热容的概念,是解答好此类考题的关键。所以,考试需要熟悉以下内容:(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3)热量的计算:吸热:Q吸=cm△t=cm(t-t0);放热:Q放=cm△t=cm(t0-t)。其中:Q吸—吸收的热量,单位:焦(J),Q放—放出的热量。由此可见,对此考点的考查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考查比热容的概念;二是考查比热容的应用(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常见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填空题为辅。常考内容有:一、水的比热容大,常用做冷却剂;二、交换热量相同,比热容不同的物体温升不同;三、比热容的简单计算。针对这些问题,有目标的进行备课,定会很好的完成本考点的备考复习。以近三年中考真题为例,呈现考点常考题型【考点一】分子热运动★典例一:(2019·贵港)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灰尘飞舞是由于风的作用力使灰尘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致,属于机械运动;B.选项中的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选项中的荷花飘香是荷花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选项中水变咸是盐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BCD选项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应选A。★典例二:(2019·海南)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________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答案】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解析】入味是盐分子进入米粉的结果,这是属于扩散现象,也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典例三:(2019·益阳)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答案】D。【解析】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故B错误;C、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错误;D、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因为红墨水分子运动到水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典例四:(2018·临沂)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答案】比热容大;分子之间有间隙。【解析】(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故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2)水和乙二醇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答案为:比热容大;分子之间有间隙。【考点二】内能★典例一:(2019·绵阳)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如图,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的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塞子从瓶口冲出,此时气体对塞子做功(即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典例二:(2018•淄博)“烧烤”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美食。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味,这是分子的结果;食物烤熟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答案】扩散;热传递。。【解析】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味,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食物烤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典例三:(2018·海南)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大的缘故。【答案】热传递、比热容。【解析】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内能增加。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是因为砂石比热容小,它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水温升高的少。故答案是:热传递、比热容。【考点三】比热容★典例一:(2019·福建)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止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J˙kg-1˙℃-1)4.2×1032.1×1032.l×lO30.88×103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屋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答案】C。【解析】考查比热容的特点,属于中等题。根据公式m和△t一定时,铝的比热容比铜大,所以铝吸收C。★典例二:(2018·广西四市同城)可燃冰,石油、煤都属于(选填“可“或“不”》再生能源。若可燃冰的热值为4.2×103J/m3,完全燃烧lm3的可燃冰可放出的热量是J,这些热量有60%被水吸收,可把kg的水从20℃加热到80℃。[水的比热容C=4.2×103J/(kg·℃)]【答案】(1)不;(2)4.2×103J;(3)0.01。【解析】(1)煤等燃料,一旦燃烧完毕不可再生,故是不可再生能源。(2)根据公式,计算完全燃烧lm3的可燃冰可放出的热量:。(3)根据比热容概念计算。质量为m的水从20℃加热到80℃,吸收的热为:,因为,所以有:,质量为:。答案为:(1)不;(2)4.2×103J;(3)0.01。选自近三年中考真题和各名校模拟考题,加强考点训练一、选择题1.(2019·苏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答案】C。【解析】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B错误;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故C正确;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错误。故选C。2.(2018·广州)静的封器只氢气若以O表氢子图中能表器氢气子分布的()。 A B C D【答案】A。【解析】由于物质分子每时每刻都在做无规则热运动,静置的容器里的气体分子会充满整个容器,故静置的气体应该均匀分布于容器内,故选A。3.(2018·自贡)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答案】B。【解析】A、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正确。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B。4.(2019·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内能和温度有关,0℃的冰块没有内能C.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这一性质D.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答案】CD。【解析】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B、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常用水作冷却剂,利用了水比热容较大的性质,这样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故C正确;D、压缩冲程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故选CD。5.(2019·达州)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C.打扫卫生时灰尘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越强【答案】D。【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A错误;B、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B错误;C、灰尘是可以看得见的物体,因此灰尘的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C错误;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比热容越大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越强,故D正确。故选D。6.(2019·福建)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搓手会发热B.川冷水冷却热鸡蛋C.晒太阳取暖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答案】A。【解析】考查做功改变内能,属于简单题。搓手会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其余选项均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所以选A。7.(2019·遂宁)“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B.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C.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D.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A、蒸粽子时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8.(2018•广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解析】B。【解析】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A正确。B、当水烧开时,从壶嘴冒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故B错误。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中用水来冷却,故D正确。故选B。9.(2018·广东)如题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态;B.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C.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D.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答案】D。【解析】由图知,该图象反映了冰的熔化过程温度跟时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水沸腾时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中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该过程冰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冰处于固液共存态,故AB错误;图中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该过程水必须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不断增加,故C错误。图中AB段表示冰熔化前的过程,CD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由于AB段比CD段更陡,说明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吸热能力比水的弱,即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故D正确。10.(2018•聊城)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答案】C。【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故C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11.(2018·临沂)小明用煤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正确的是()。A.煤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B.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C.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答案】C。【解析】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故A错误;B、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无关,故B错误;C、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大,故C正确;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12.(2018·广西四市同城)生活中的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洒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B.冬天搓手取暖,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C.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小;D.端午节米棕飘香,说明分子不停做热运动【答案】C。【解析】A.洒水后,水蒸发吸热,周围温度降低;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搓手过程是摩擦力做功的过程,搓手取暖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故B的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C.水的比热容大,水温度变化时,所交换的热量多,故海边昼夜温差小;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闻见粽子香,是因为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故D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是C。13.(2018·东营)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⑤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A.①②③⑤B.①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水煎包“香气四溢”,是因为香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此说法正确。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此说法错误。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此说法正确。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故此说法错误。⑤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此说法正确。由此可见,以上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⑤;故选B。14.(2018·绵阳)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答案】C。【解析】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C正确。15.(2018·黄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就停止了;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只有引力;C.快速压缩气体,可使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内能从热水袋传递给人体【答案】C。【解析】A、当水凝固成冰后,由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分子的热运动不会停止,故A错误;B、分子或原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B错误;C、快速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可使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C正确;D、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热量从热水袋传递给人,故D错误。故选C。16.(2018•广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答案】B。【解析】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A正确。B、当水烧开时,从壶嘴冒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故B错误。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中用水来冷却,故D正确。故选B。17.(2018•达州)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丙图中活塞向上运动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B。【解析】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A错误。B、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C、乙图中活塞向上运动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是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故C错误;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8.(2018·临沂)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答案】比热容大;分子之间有间隙。【解析】(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故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2)水和乙二醇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答案为:比热容大;分子之间有间隙。19.(2018•青岛)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答案】7:4。【解析】由题知,m甲:m乙=2:3,△t甲:△t乙=6:5,Q甲:Q乙=7:5,因为Q吸=cm△t,所以===,解得:==7:4。故答案为:7:4。20.(2018·黔南)太阳能安全、卫生、环保,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发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飞机等。一同学家中太阳能热水器容量为0.1m3,则满箱水的质量为kg:太阳能热水器1h使满箱水从20℃升高到30℃,水吸收的热量J。【答案】故答案为:100;4.2×106。【解析】(1)由ρ=可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0.1m3=100kg;(2)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100kg×(30℃﹣20℃)=4.2×106J。故答案为:100;4.2×106。21.(2018•湖州)下面是两个有关热学方面的观点,请用实例说明它们是错误的。(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教育行业介绍
- 心衰护理新知识
- 四上数学8.4 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 会计入门培训
- 刑事案件办案程序规定培训
- 创伤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 基本安全培训
- 学防疫知识悟感人事迹
- 心理护理学中的人格探究
- 中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状况与投资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5-2030年
- 节后复工检查表
- 音乐歌曲网上搜课件
- 财务有哪些制度要上墙
- 医学教学课件:软组织肿瘤影像诊断
- 矿山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规程
- 安全生产晨会管理制度
- 直线导轨装配文档课件
- 2022年招标师资格《招标采购专业实务》考试题库(真题整理版)
- (GIS)110kv组合电器
- Q∕GDW 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
- 第3章地基处理(振密、挤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