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高中化学_第1页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高中化学_第2页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高中化学_第3页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高中化学_第4页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高中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资源信息表标题: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关键词: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化学平衡挪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人体血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描绘:在本课中,学生归纳整理出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后,自主建构勒夏特列原理,我们认为由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学科:化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上科版>第六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陈寅单位: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地址:上海市高阳路690号:chenyin74@1636.2反响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共2课时〕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设计思想]勒夏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中的一条普遍规律,虽然它有适用范围,但并不影响它成为化学学科思想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因而,理解勒夏特列原理要通过学生自主内化来实现。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实验现象中笼统出勒夏特列原理。形成一个由感性(实验)到理性(原理),由归纳(原理)到演绎(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思维方式。老师在设计“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挪动影响〞的时候,应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挪动影响的正确结论。让学生自主建构勒夏特列原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置坡度,采用“分实验—分结论—总归纳〞的教学战略,试图化解难度,协助学生建构起这一原理。然后,通过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很好地协助学生对这一原理进展演绎,从而到达最终理解和内化勒夏特列原理的目的。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B〕〔2〕勒夏特列原理〔B〕〔3〕化学平衡的应用〔B〕2、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认识到勒夏特列原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根底上的。〔2〕认识到勒夏特列原理可以普遍适用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各种平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平衡〞是自然科学中的普遍规律,学习辩证地对待事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勒夏特列原理2、难点对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和演绎三.教学用品实验用品〔0.1mol/LHCl、0.1mol/LNaOH溶液、石蕊试液、热水、冰水、分别盛有60mLNO2和溴蒸气的100mL注射器、NO2玻璃封管、烧杯、试管等〕,多媒体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复习旧课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实验1学生活动1分析实验现象学生活动2考虑讨论实验2实验2学生活动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活动4归纳与整理小结自主建构实验3学生活动5分析实验现象阅读考虑学生活动6交流认识本课小结2、流程说明实验1:用一支100mL注射器吸入60mLNO2和N2O4混合气体。用橡皮塞将针孔封闭,把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推拉。并用一样体积的溴蒸气作对照。学生活动1:分析上述气体颜色的变化原因,并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结论。学生活动2:考虑“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无共同之处?〞实验2:在一个封闭的玻璃容器里盛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并使反响到达平衡,将其中一个玻璃管浸入热水中,另一个玻璃管浸入冰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学生活动3:从上面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结论。学生活动4:归纳与整理下表。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挪动的影响反响条件及改变化学平衡挪动方向浓度增大反响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响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压强增大压强减小压强温度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小结:学生自主建构勒夏特列原理。实验3:在一支试管中参加3mL石蕊试液,然后滴加数滴0.1mol/L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再逐滴参加0.1mol/L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活动5:考虑石蕊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时颜色变化的原因。阅读:人体血液的pH与化学平衡的挪动。本课小结:对勒夏特列原理进展小结,并考虑“反响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最后布置作业。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复习旧课]请同学归纳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压强、温度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实验演示]用一支100mL注射器吸入60mLNO2和N2O4混合气体。用橡皮塞将针孔封闭,把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推拉。〔注:用一样体积的溴蒸气作对照〕请学生描绘实验现象并填写在书中横线上。[提问]NO2、N2O4气体的颜色?[考虑讨论]根据反响的化学方程,分析上述气体颜色的变化原因。〔老师适时提示学生用溴蒸气作对照实验的作用。〕[考虑讨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无共同之处?[提问]那么温度对化学平衡有无影响呢?[学生实验]在一个封闭的玻璃容器里盛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并使反响到达平衡,将其中一个玻璃管浸入热水中,另一个玻璃管浸入冰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考虑]在反响中,正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逆反响呢?[归纳]从上面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结论。[归纳与整理]通过以上实验及分析,填表小结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挪动的影响。〔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力程度给予恰当的提示和铺垫。〕[考虑]可逆反响的条件发生改变后,化学平衡挪动方向与之有无内在关联?(老师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勒夏特列原理。)[小结]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化学平衡挪动原理〕。[介绍]勒夏特列的生平。学生回忆并归纳。学生观察实验,描绘实验现象,并且认真地将实验现象填写在书上。学生答复:分别是红棕色和无色。学生考虑后,展开讨论,最终形成结论。〔结论:增加气体的压强,化学平衡向缩小气体体积方向挪动,反之,减小气体的压强,化学平衡向增大气体体积方向挪动。〕学生动手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上。学生答复:正反响是吸热反响,逆反响是放热反响。学生总结: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挪动,反之,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挪动。学生填写“反响条件改变后,对化学平衡挪动方向的影响〞表格。学生对此问题应充沛展开讨论,得出粗略的结论。〔此环节是本课的关键。〕回忆旧知,开启新课。引言简洁,直奔主题。由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讲解]化学平衡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人的安康、饮食等等中都存在着各种化学平衡。[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参加3mL石蕊试液,然后滴加数滴0.1mol/L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再逐滴参加0.1mol/L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考虑]石蕊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时颜色变化的原因。老师向学生提供石蕊试液中的化学平衡:HZH++Z-,(红色)(蓝色)并提示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之。[阅读]人体血液的pH与化学平衡的挪动。〔老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并在看书前布置2个考虑题:①正常人体血液的pH范围?②人体是如何坚持血液pH稳定的?〕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后的认识,并请假设干同学来讲解。学生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考虑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学生尝试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石蕊试液遇到酸碱时颜色变化的原因。学生一边阅读书本上相关的内容,一边思忖老师布置的考虑题。学生按本人的理解,用本人的语言来解释。实验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书本。学生自主内化勒夏特列原理。本课小结[小结]老师总结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考虑讨论]反响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本节标题〕[布置作业]课后考虑①实验证明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挪动不产生影响,试从化学反响速率变化的角度加以分析。②勒夏特列原理除了在化学平衡中进展应用外,在其他的平衡中是否同样适用?举例加以说明。学生答复:利用勒夏特列原理。本环节起了点题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勒夏特列原理在其他平衡中也同样适用。2、主要板书§6.2反响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一.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1.浓度2.压强3.温度勒夏特列原理:假如改变可逆反响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挪动。二.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1.2.3、相关链接勒夏特列与勒夏特列原理亨利·勒·夏特列〔HenryLouisleChatelier,1850—1936〕法国化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法国武装部长。1887年创造热电偶和光学高温计。1888年研究爆炸反响中的质量作用。1895年提出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化学平衡挪动原理是勒·夏特列于1888年提出的,后人为纪念他把这一原理称为“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不只适用于化学平衡体系,更是自然界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它对于所有的动态平衡都是适用的,也适用于物理平衡,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挪动,有利于水蒸发为气态;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挪动,有利于水凝固成冰。但必需注意:这个原理只能应用于平衡系统,不适用于非平衡系统。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的主题——勒夏特列原理属于化学根本理论,故这节课是化学规那么的学习。化学规那么的学习有两种形式:一是从例子到规那么的方式,简称例—规法,它是一种先观察、研究假设干个例证,然后从例证中概括出规那么的学习方法。本节课采用的就是这种设计方法。但是,与概念形成相比,这种学习过程对学习者的要求更高,它属于发现学习的范畴。因为此时的认知对象不是详细事物,而是由概念构成的关系。二是从规那么到例子的方式,简称规—例法,它是一种先理解规那么所包含的意义,然后通过例证进一步深化对规那么的理解和应用的方法。比方,同样在设计“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学习中,学生先学习勒夏特列原理,后学习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种就是从规那么到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