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美洞庭水赤诚诗圣心——杜甫《登岳阳楼》1、了解作者杜甫及创作背景。2、通过炼字炼句,品味诗歌语言。(难点)3、感受杜甫的痛切心情,理解他心系天下的胸怀。(重点)目标揽胜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思并重作者简介

20岁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再漫游齐赵。在洛阳遇李白。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瞰天下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初定理想,积极进取。代表作《望岳》。一、读书与壮游(公元712年至745年)二、困守长安十年(公元746年至755年)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为官、建功立业,却又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难酬,无奈、孤独、无助;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代表作《兵车行》。

“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被迫做了半年伪官。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代表作《月夜》、《月夜忆舍弟》。三、陷贼时期(公元756年至759年)四、漂泊西南(公元760年至770年)诗歌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汉》、《登高》。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创作背景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激情探究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洞庭之盼

诗人青年时代正逢“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国家经历安史之乱山河残破,满目疮痍,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这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今昔对比。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壮志难酬、物是人非之情。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洞庭之景

这两句写景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的壮阔景象。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更有天地万物。诗人借景抒怀,展现出了开阔博大的胸襟,表达了心中的激荡豪迈之情。这两句写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洞庭之苦“无一字”:当时他的朋友严武已经去世,他独自漂泊,得不到朋友的书信问候,精神得不到寄托,倍感孤独寂寥。“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自己年老多病、前途茫茫、无处安身,面对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感到自己的渺小,深受飘零之苦。“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读来很伤感,请你结合背景赏析。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洞庭之泪戎马关山北此时是什么让诗人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

长达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杜甫北望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之中。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宏伟奇丽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1、炼字题:“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精彩亮剑“炼字”的方法:1、确定关键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有时候也会赏析数量词。2、解释字义。(若为写景句,可描述画面)3、考虑是否有修辞手法。4、分析此字所蕴含的感情。

诗人登临岳阳楼,凭轩而望,向长安望去,仿佛看见被吐蕃入侵的长安燃烧的熊熊战火。

通过想象,诗人无奈又无助,只能倚靠着楼上的窗户,在悲痛与绝望中老泪纵横。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及忧国之情。2、赏析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

意象意境手法情感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3、探究诗歌内容、表现手法、诗歌情感(完成下列表格)洞庭水岳阳楼乾坤孤舟戎马、关山、轩浩瀚无边气势宏大孤独凄凉今昔对比想象夸张与颔联形成对比想象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得到愉悦。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苦心情。战争不止,国家多难(忧国忧民)

这⾸诗是⼀⾸即景抒情之作,诗⼈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晚年⽣活的不幸,抒发了诗⼈忧国忧民的情怀。4、如何概括本诗的主旨?1、“洞庭之泪”都包含哪些感情?

亲友的眷念,年老孤独的悲伤,国家前途的忧虑,无以报国的自悼……魅力点评杜甫始终根植在大地,在底层关注苍生,在卑微里淌泪。他没有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无边法力,而他却有超越圣贤的大慈大悲。布衣圣贤、悲悯苍生2、“诗圣之心”体现了杜甫什么品质?

杜甫用颤抖的手写下中国人永远传颂的诗篇。他流淌的忧国泪,使“祖国”一词,矗立在华夏儿女的心中。他的诗歌不知照亮了多少处在茫茫暗夜中的心灵,激励过多少处在艰难困苦中为国奋斗的仁人志士。心怀国家杜甫的一生,历尽苦难。但他的笔,始终书写着豪气。豪气来自他的性格,他的遭遇,来自文化赋予他的非凡力量。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境中,他的精神世界从不曾被艰危毁灭,他的诗才从不曾因生活的困窘而枯竭。老杜的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坚韧开阔岳阳楼记首联——今昔对比——交代背景颔联——想象、夸张——气势宏大颈联——对比——孤独凄凉

尾联——想象——忧国忧民

课堂总结1、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2、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的句子是“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