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C大调练习曲》Op.10 No.1 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_第1页
浅析肖邦《C大调练习曲》Op.10 No.1 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_第2页
浅析肖邦《C大调练习曲》Op.10 No.1 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_第3页
浅析肖邦《C大调练习曲》Op.10 No.1 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_第4页
浅析肖邦《C大调练习曲》Op.10 No.1 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肖邦练习曲创作背景及Op.10No.1分析(一)肖邦生平1810年3月1号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的肖邦,从小就喜爱波兰的民间音乐的肖邦在他幼年时期向捷克的一位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7岁时写了《波兰舞曲》,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不满二十岁就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J.A.F.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26年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进行学习,此时它开启了早期创作,于1829年毕业。此时的波兰正是民族运动的高潮时期,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的民族斗争对这个时候的肖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收到身边的人的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在国外的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情怀的作品,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1830年,肖邦演出了早期的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同年在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演奏了《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1837肖邦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肖邦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即沙华时期,沙华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沙华起义时期最重要的两部作品为1830年的两部钢琴协奏曲,做两幅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气息,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和对幸福的向往,这个时候的曲子风格为明朗欢快的情绪。如前面所说的f小调和e小调。华沙起义时期,常见的为《革命练习曲》,这个时期包含了满满的爱国情感以及思念之情。在巴黎的全盛时期,他的大部分练习曲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E大调练习曲》、《b小调练习曲》、《a小调练习曲》最为熟悉。在晚期,他的创作趋势呈现衰退。晚期的他生活孤寂,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由此可见,肖邦的一生中对自己祖国的思念是多么强烈。肖邦的一生不离钢琴,创作的钢琴曲不在少数,因此也被称为“钢琴诗人”。(二)练习曲Op.10No.1分析其中他的《练习曲op10.no.1》创作于1830年,也是处于波兰动荡时期,作为肖邦练习曲集的第一首,是一首技巧性琶音练习曲。从曲子的曲调中也是可以感受情绪的剧烈波动以及情感的强烈,同时肖邦非常受巴赫的影响,对巴赫的研究颇有深度,这首练习曲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C大调练习曲相似。二者均为C大调,在曲子方面也为和弦的分解演奏等等,由此可见肖邦对于巴赫的热爱极为狂热,也是因为跟随他的老师齐夫尼接触过巴赫的平均律因此留下印象,因此可以看出肖邦也是继承了巴赫的很多特点。在受到国家动荡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影响,至此开启了肖邦的练习曲的创作之路。这一首练习曲也是被众多人演奏过,其演奏的版本也都各不相同。同时肖邦对巴赫的研究也是十分的透彻,比起巴赫的那首,肖邦的这首明显不如巴赫的复杂,从而这也有了鲜明的对比,没有了复杂的节奏和音型,这首也是肖邦作品中最具有通常练习曲特征的一首。但是肖邦这首练习曲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其中和声走向以及情感所呈现出来的曲调又似圣永,由此可见肖邦不仅有自己的风格,也很好的继承了巴赫的特点。从音乐分析角度上看,是一首再现单三部曲式,曲内每部分的开始与结束都是非常明显的,呈示部为1-28小节,中部为33-48小节,再现部为49-79小节。二、创作结构及曲内音程和弦关系(一)创作结构虽然肖邦继承了巴赫的大多数特点,但是在自己的练习曲上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技巧的难度上更高,并不像谱面所展现的那么简单。曲子最大的特点右手全部为琶音分解和弦,右手的音程的跨度也是及其之大,这非常具有挑战性,左手为八度进行,并不是单纯的作为和声的存在,在弹奏中左手的八度音并不是埋没在右手的旋律之中,左手的八度也要清晰的展现出来。在琶音中不仅仅涉及到白键,也有黑键上的琶音,也有黑键白键混合的琶音,以两个小节为一句,音程跨度之大并且为一个来回,很考验手指的灵活程度。在琶音中也存在二度的关系,并且出现次数不在少数,虽然这首曲子一眼看上去给人的感觉非常的简单,只是简单的琶音上下行的演奏,但是在接触身边大多数人演奏中,多半都是在追求曲子的速度,忽略了曲子技巧技术上的问题,从而失去了曲子原有的特点,这首曲子的技巧可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大量的练习,手指间的张度。整首曲子从开头到结尾都要求连贯,同时这也是这首曲子的一大特点之一,但是也正是这一点也在琶音演奏上又增加了一层难度。(二)音程和弦关系音程方面,在曲子的开始,很明显的看出基本都是以三和弦贯穿整首曲子,例如曲子开始,为C主和弦135,换做音程为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第二句则为C大调的F和弦461进行,换做音程为大六度、小三度、纯四度,如图1。通过图示可以看出,他的构成及呈现出来的都给人一种弹奏上较于容易的感觉,基本都是和谐音程的出现,当然在后面的演奏中也出现了不和谐音程,出现了增四度减五度减六度还有小七度,但是看似简单的音程组合的上下行,但对弹奏的技术练习也是极高的,速度上的加快就意味着在练习时要注重对手臂、手腕、手指的练习。各个音程的组合形成了乐句的起伏与曲子情感的转换,每个音程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前面白键的练习中感觉还是不错的,当弹到中后段的时候,黑键的加入给曲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黑键在平时练习时是较为有技术性的存在,相对于白键来说是比较难掌控的一部分练习。曲子中在第六小节处第一次出现了黑键,升4这个音,这个地方的升4出现在下行中,与6正好为小三度,再加上指法的固定,在练习时会觉得弹起来还是非常顺手的。紧接着在第7小节出现的降6,弹奏中依然会想上一小节一样感到轻松,但是容易忽略掉的地方是第8小节的升2,在结束时2会变成升2,然而2和升2之间仅为半音关系,因此这时使用五指会容易错音,小指不灵活用力点掌握不好的话也会出现滑键的现象。在后面的演奏中,大量增加了用1指和5指去弹奏黑键的频率,这样的指法在之前的作品中从未出现,这也印证了肖邦作品独特性的特点。在中段的演奏中黑键出现的频率逐渐频繁,因此也带动中段的情感变化。由此看出,曲子的后半部分的练习程度要远远多于前半部分,练习花费的时间也会比前段和后段要长。再加上速度上的要求,中段的弹奏相对不是很容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练习。因此也可以看出曲子在指法上面的要求与手指练习的重要。随着黑键出现的次数增多,在弹奏时也是较为困难,手指之间的交替有时会产生时困难。因为黑键相较于白键来说要细很多触键面积大大减少。当黑键出现时,由于黑键并不是很好去弹奏的原因,此时要注意的不只是技巧练习和速度,还有力度的问题,以及手腕运用,黑白键交替弹奏也很考验力度的保持和支撑。这之间的关系都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因此在弹奏时了解曲子内的音程结构和关系也有助于对曲子的理解,在弹奏时更好的体会音程连接的变化、乐段的变化。三、作品技巧分析(一)右手琶音的练习肖邦的练习曲大部分也是右手的技巧练习,在右手的琶音时,可以分为整句练习、右手分解和弦练习。在整句的练习时,整句的练习会使这一句整体可以达到很流畅的效果,但在练习时也要注意弹奏的流畅性与触键的音色,练习时要讲究慢练,以慢速的整句练习为主,不要追求速度,在练习结束后,也要注意两个乐句之间的衔接。在前两句分开练习结束后,可以1、2句连接练习,流畅的弹奏前两句,在连接娴熟之后,开始练习第三句,第三句完成后便可以三句连起来弹奏,后面的以此类推,需要每一句的单独练习。右手琶音分解的练习,可以更好的掌握键的位置,在多次的练习之下可以形成一种触键的习惯,手掌的舒展正好形成该落键的位置,可以说是一种类似于肌肉记忆,形成了固定的弹奏位置。练习为1__513、1__513,使落键的第一个音为独立的,而后面的三个音则连起来弹奏,这为上行弹奏的练习,在下行使,与之相反。下行弹奏时,以小拇指弹奏的音为独立的音,下行其他三个音连起来弹奏,例如3__151、3__151。这样的练习可以很好的帮助手指去帮助手指找到下一个键的位置,比起第一个练习方法,这个方法虽然看似麻烦,但是其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很好的让手指去固定位置,与此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让弹奏者感受到清楚的下键力度。在第一个音弹奏完连到后三个音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用手腕送出的感觉,每一组都可以感受到手腕的力量,在弹到小指时不仅要手指有力,有需要手腕去送力,不然在后面的连续弹奏中,小指的音色会不均匀。这两种练习看起来都不太省力,不过虽然麻烦,但是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在练习时需要做到哪些,那些地方做的不对,触键的力度。尤其是在遇到后面黑白键交替弹奏的地方,黑键本身较于白键要短要细,所以在练习后半部分的时候更要注意手腕,手掌支撑,还有大臂,手腕及时去送,大臂放松,手掌支撑也不能垮掉,不然在弹奏这些地方的时候会较为困难。因为不只是触键的因素,部分弹到这里时手臂会出现酸痛,手腕也会僵硬。所以在这部分练习的时候,也是要下功夫。因为这首曲子的流畅度非常高,拥有很好的臂力在弹到29往后的部分时,也会感到手腕、手臂的僵硬,所以在弹奏时也要注意右手的呼吸,要在曲子中给自己找呼吸点。这个时候可以看看左右的八度,左手的八度为曲子的开始,很多在演奏中会忽略到左手音,在弹奏中听不太到左手八度的声音。每一个八度的开始作为一句,在最后结束连接下一句是右手抬手开始下一句的时候,我们的右手可以作为休息的一点。不要总是想着一连贯的弹奏完成,左手的存在,可以很好的成为一句的开始,所以左手不单单只是作为低音,也可以是我们右手休息的信号。注意右手的放松,肩部的放松,练习时也要注意,做到肩部放松带动胳膊,胳膊带动手腕来达到弹奏的效果。我们在练习时也要把控好练习的速度,不要急于求成,速度过快弹奏起来音和音之间会变得非常模糊,当接触到黑键时容易一带而过。除了这首曲子外,他的《a小调练习曲》中主要训练的是4、5指的技巧,而《练习曲Op.10No.1》中也出现了4、5的弹奏,可以看出肖邦也是喜欢用4、5指去弹奏。4、5指是钢琴练习中力量相对来说最弱的两根手指,但是在他的练习曲中多半为右手的技巧性练习,当然就要要求这两根手指与其他手指的落键力量一样,这是在练习中是要花费时间练习的。而在这首曲子中5指处在一个重音拍的位置,要就更加考验手指的练习程度,同时也要求了右手的流畅性与耐性,以为整曲都是右手在跑动。而左手也不能松懈,也是有力量存在的,左右的八度项链也是有旋律的走向,在注重右手的同时不能丢掉左手。(二)音程跨度的指法衔接看肖邦的练习曲,音程的跨度一般都比较大,这首曲子相对于手大的人来说,弹奏起来更加的容易。但对于手小的人也不是不能弹,这就更需要注重手腕手臂的练习。在开始全是白键时,弹奏是相对容易的,指法在弹奏时也不会过于别扭,像开始第一乐句,指法为1245,这很好的练习了手指的舒展,同时这也是弹奏起来非常舒适的指法,也是手腕最放松的地方,此时的4、5指需要带动去弹奏,即前面所提到的手腕与手臂相互带动,从而达到放松不过与僵硬。大部分的乐句进行中都多位1245的指法进行,出现三只的地方在第7、8小节处首次出现,随后在22、23、24小节出现,在23、24这一乐句中,谱面标注有两种指法的出现,在上行可以依旧选择开始的指法,但在其下行使用的都是5321,为了出现换指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这个地方使用1235的指法弹奏。前面说到1245的指法弹起来相对舒服,但是这个地方出现了la和xi二度音,在此处在使用原来指法的话会不太舒服。至22小节后,出现的指法多位1235,在35小节这一处出现过一次原来的指法,然后在第49小节开始曲子再现时,指法换回1245。但从第64小节开始,又开始回到1235的指法,直至到最后结束,大部分都没有换回原来的指法。64小节下行中xi换为3指,此处的re变成升re,与xi之间的音程度数为大三度,此时再用四指去弹奏xi的话会非常困难,同时弹奏的感觉也没有那么舒适。但是在其实中一些指法对于手小的人来说,原定的指法可能并不舒适,或是肯本做不到原有指法的弹奏,此时把其中的3、4指互换的话,也许弹奏的会比原有的要顺畅舒适。但无论指法再怎么变化,最大的特点始终不变,在整首曲子的演奏中,上下行的演奏均为1、5指的衔接,很好的体现了曲子的整体特点的要求。(三)速度与音色在谱子的一开始已经标注了速度术语Allegro(快板),这就意味着在速度要求这一块还是非常高的,所标注的速度为176,并且标有legato(连贯),看到开始的两处要求就可以看出曲子所要练习的重点在哪里了。在对于速度伤的要求并非非176不可,不同的钢琴触键是不一样的,有的琴键弹奏起来会明显感受到琴键的重感,有的则下键轻盈,在早期的钢琴的琴键是相对于较轻、软,所以在速度的练习上难度也会相对减少那么一点点,当然这不是主要因素。如今的钢琴除了相当好的一部分在触感上会轻盈,大部分接触到的还是普遍常见的钢琴种类。但这也不能作为这首曲子速度慢的理由,速度控制在155左右,再慢就失去曲子原本的特点,影响其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在听觉上也会减少美感,给人沉闷、粘的感觉。因此在速度的控制上是有要求的,在提高速度的前提下,是前面基础的练习,循序渐进不能急于速度上的快感,只有了速度而没有基础的话弹奏起来很容易会乱成一团,特别容易使每个音连粘,失去他的旋律感。在曲子弹奏中不能忽略他出现的重音记号,基本都出现在5指上,所以对5指的练习不可马虎。曲内也没有过多的速度和力度的标记,因此该突出的音不能无声,该弱的时候也要控制手指力量,每一句的强弱变化都不可忽视,这就看出了对手腕的灵活和手指的力量的考验,手腕不要出现大幅度的甩动,容易将力量集中在手腕上面。旋律在右手,手腕控制不住容易漏音,也会在4、5指弹奏时出现滑音和音色不均的情况影响流畅性。在琶音的弹奏中速度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这种练习上不能过度的去在乎刚开始学琴时手指第一关节立起来的问题,过于关注这一问题会在琶音的练习中太限制手指的舒展,并且容易僵硬手掌太过于固定,使得演奏出来的音色过于呆板,也会带动小臂感到酸。手指太紧张不舒展也会影响琶音弹奏的速度,部分练习琶音时会出现大拇指落下后食指勾起,不主动的去触下一个键,这在速度上的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