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1.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青山犹在,致敬先辈!电影《长津湖》场景中所示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的是()

A.长津湖湖水结冰B.棉衣裁制成单衣C.战场上战火熊熊D.铅笔书写绝笔信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B.丙烷由两种元素组成

C.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D.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4.下列俗名、化学名称、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烧碱、碳酸钠、Na2cO3B.生石灰、氧化钙、CaO

C.熟石灰、碳酸钙、CaCO3D.水银、汞、Ag

5.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

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氢原子

<-氧原子

软碳原子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6.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

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A.将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一一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一一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

C.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一一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D.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一一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7.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艮

体X和固体丫的组合正确的是()一液体X

气球

固体丫

①②③④

X双氧水水水水

Y二氧化镒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钠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观一一。2和。3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守恒观一一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C.能量观一一出现发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转化观——若燃烧后有水生成,则可燃物中一定含氢元素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鉴别Ca(OH)2溶液和NaOH溶液取样,分别通入CO2气体

D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A.AB.BC.CD.D

10.下列有关图示正确的是()

|生成沉淀的质量’g

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钢溶液

0加入溶液的质量,g

T溶质质蚩分数,%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

0加入晶体的质量g

的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PH

o加入溶液质量g

生成气体的质量g

Mg

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1.化学无处不在,请用所学化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铝离子;

②2个二氧化氮分子:

③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2)在宏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回答问题:

①甲图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其原因是不同。

②从乙图中获悉,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

或“失”)电子。

12.2022年开学第一课中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用“时代楷模”、载人航天工程总设

计师、科学家、冬奥冠军等事迹启发中小学生感悟奋斗的真谛。

(1)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谢安华院士:用稻谷加工成的大米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

主要是:

(2)将“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变成现实的一代代航天人:天宫空间站的外壳

一般采用高强度纤维材料或钛合金制造,钛合金属于(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

或“复合材料”);

(3)洛川是我国著名的“苹果之乡”。为增加光照,苹果树下常会铺设纯铝箔制成的反光膜,

纯铝块能制成铝箔,利用了金属良好的性。

1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在t3°C时,向80克a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

溶液的质量是;

(3)将1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JC时,溶

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是。

14.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已落下帷幕。以足球为载体A〜F是初中

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通常情况下,B物质呈液态;

A、D是黑色固体;C、E、F为常见气体。图中“一”表示相互能反

应,“一”表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D的用途,F的化学式<,

(2)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5.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实技二实将三

(1)实验一中,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

(2)实验二是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试管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三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

因是O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T)

(2)实验室用高镭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B、C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气体,B、C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4)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写一种即可)。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

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缓慢滴加足量稀盐酸—猜想二正确

(4)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

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选择D探究碱的另一个

性质,则需加入,现象是。

18.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

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eHioOJn。

(1)纤维素是一种(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9.在实验室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100g氢氧化钠溶液分五次加入到139.6g硫酸铜溶

液中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问:

(1)图中a的值为。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CZ)

VL优质里,g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解:A、长津湖湖水结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错误。

B、棉衣裁制成单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战火熊熊,燃料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铅笔书写绝笔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

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

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o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丙烷(C3H8)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3+1X8=44,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3):(lx8)=9: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

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丙烷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3,故

A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B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不是碳酸钙的俗称,故C错误;

D、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D错误。

故选:Bo

A、根据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

B、根据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

C、根据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

D、根据汞的化学式为Hg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俗称及化学式的书写,注意识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及化学式。

5.【答案】D

【解析】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和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是氢气,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丁是甲烷,

化学方程式为;〃「_1211■()-(7/1»

A、根据分析可知,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由碳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故A错误。

B、丙是水,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x2+16=18,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故C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D正确。

故选:Do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烷和水,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

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水的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是因为处于

失重状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是由于颜料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

选项说法正确。

C、泡腾片中的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

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故选项说法正

确。

故选:Ao

A、根据将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特征、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①二氧化镒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正确;

②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错误;

③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

球鼓起来,正确;

④NH4NO3粉末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错误。

故选:Bo

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瓶内压强增大可通过升温或放出气体实现。

即要使小气球鼓起来,所加入的液体与瓶中固体要么放出大量的热要么生成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小气球鼓起来,将气球密封后取下能够升空,说明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能将学科间的知识结合起

来进行正确的解题。

8.【答案】D

【解析】解:A、。2和。3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均不变,故B错误;

C、白炽灯的发光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出现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若燃烧后有水生成,则可燃物中一定含氢元素,故D正确。

故选:Do

A、根据O2和O3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分子构成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均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白炽灯的发光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C

【解析】解:A、氧气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

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实验方

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分别通入C02气体,变浑浊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

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铁和硫酸锌都不反应,能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和铁强,但无法比较出铜和铁的金属

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o

A、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

标物质的质量。

B、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

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10.【答案】D

【解析】解: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钏溶液,硫酸、硫酸铜都能与

氢氧化钢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钢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像错误。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

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

像错误。

C、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

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若消耗稀硫酸相同,则生

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铝消耗的稀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

高些,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o

A、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钢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铁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

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继续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铝消耗的

硫酸多,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

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

图像。

11.【答案】A13+2NO2K苗O3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6.941失

【解析】解:(1)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

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铝离子可表示为:

Al3+«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贝版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2NO2。

③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所以氯酸钾中氯元素为

+5价,故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可表示为:

KQO3O

(2)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

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②从元素周期表最下方数字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故答案为:(1)①A13+;

②2NO2;

+5

③KCQ。

(2)①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②6.941;失。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

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

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

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周期表最下方数字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

的含义。

12.【答案】糖类金属材料延展

【解析】解:(1)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金属材料;

(3)纯铝块能制成铝箔,利用了金属良好的延展性,故答案为:延展。

(1)根据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纯铝块能制成铝箔,利用了金属良好的延展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以及金属材料及其应

用相关知识,题目难度小。

13.【答案】b>a=c90gb>a>c

【解析】解:(1)同一温度,溶解度曲线上对应的点越高,溶解度越大,20冤时,a、b、c三种物

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

(2)在t3°C时a的溶解度是80g,向80克a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40g,所得溶

液的质量是50g+40g=90g;

(3)将ts9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JC时,a、b溶解度下降仍然是饱和溶液,此时

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的溶解度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

变。a在tJC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t3°C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的是:b>a>Co

故答案为:(l)b>a=c;

(2)90g:

(3)b>a>Co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

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

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冶炼金属C02(CO:1(()复分解反应

【解析】解:(1)根据分析,D是碳,具有还原性,能冶炼金属;F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02;

(2)FtE的反应是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一变多

是分解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

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使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冶炼金属;C02:

(3)复分解反应。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情况下,B物质呈液态,A、D是黑色固体,C、E、F为常见

气体,B会与C相互转化,所以B是水,C是氧气,氧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二氧化碳,

E会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所以E是一氧化碳,A会转化成水、二氧化碳,会与一氧化碳反应,

所以A可以是氧化铜,D会与水反应,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D是碳,经过验证,

推导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

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5.【答案】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C02+Ca(OH)2=CaCO3I

+H2O集气瓶中氧气含量过低

【解析】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熔融的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高温溅落会使烧瓶炸裂;

(2)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生成铁粉(黑色)和CO2,故玻璃管中现象为:固

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O2+Ca(OH)2=CaCO31+H20,

(3)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因为集气瓶中氧气含量过低,不足以支持红磷燃烧。

故答案为:(1)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2)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C02+Ca(0H)2=CaCO31+H20;

(3)集气瓶中氧气含量过低。

(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熔融的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生成铁粉(黑色)和CO2进行分析。

(3)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

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长颈漏斗2人“N):—人,Mid)()A氧气或二氧化碳能控制反应

的发生和停止E或F

【解析】解:(1)由图可知,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镭酸钾制取氧气,高镭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镭酸钾、二氧化镭和氧气,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心/“%A,M»():(),;该反应需要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

用的发生装置是A。

(3)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装置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以及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B、C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C装

置能通过活塞的开关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B、C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

发生和停止。

(4)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

的收集装置是E或F。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2A\l>>()i-;A;

(3)氧气或二氧化碳;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E或F。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来分析;

(3)根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以及C装置的优点来分析;

(4)根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气球胀大Na2CO3+Ca(OH)2=CaC03I+2NaOHNaOH,Ca(OH)2开始无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ACD足量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解:(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锥

形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故答案为:

气球胀大;

(2)实验B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1+2NaOH;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I+2NaOH;

(3)由反应Na2cO3+Ca(OH)2=CaCO3J+2NaOH可知:上层清液溶质成分中一定含有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