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成都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1级高三半期测试

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为规范答题,本次测试会着重看卷面书写以及主观题分点,请同学们注意。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基于两种移位的合力:第一,西洋小说输入,中国小说受其影响而产生变化;第二,中国文学结构中小说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吸取整个中国文学的养分因而发生变化。后一个移位是前一个移位引起的,但这并不减弱其重要性。没有这后一个移位,20世纪中国小说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获得自己独立的品格,并取得突出成就。

在论述西方小说的启迪时,我有意把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简化为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在“挑战——应战”的模式中理解中国小说形式的嬗变,以便详细勾勒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的转变的运动轨迹。而在论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时,我着重强调这两代作家主要不是接受中国古代小说,而是接受以诗文为正宗的整个传统文学的影响;在引笑话、轶闻、答问、游记、日记、书信等形式入小说以及借鉴“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的过程中,有意无意中部分转变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我把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传统文学的转化作为论述重点,但并不否认文化背景的变迁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把纯形式的小说叙事学研究与注重文化背景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沟通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而又不流于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并非易事。

从表面看,晚清作家与“五四”作家的区别,表现在“五四”作家比晚清作家更多借鉴西洋小说技巧。如此说来,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演变的过程也就成了中国作家逐步掌握西洋小说技巧的过程。这未免把复杂的文学运动简单化了。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从林纾、吴趼人一直到辛亥革命后的鸳蝴作家,都以为可以借用西方小说的叙事技巧而撇开其思想内容。殊不知抛开对个人内心生活的关注而学第一人称叙事,抛开现代人思维的跳跃与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学叙述时间的变形,一切都成了变换“布局”之类的小把戏。与晚清作家比,“五四”作家转变思维方式,周作人谈“直译”、说“模仿”,鲁迅、沈雁冰学思想同时学技法。“五四”作家借助“拿来主义”冲破“中体西用”的限制,把西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接受。新技巧只有在适合表现新人的新意识时,才可能真正被感知和利用。当然,晚清作家与“五四”作家相比,距离不在具体的表现技巧,而在支配这些技巧的价值观念。作家对世界与自我认识有突破与革新,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才可能真正实现。“五四”作家突出小说中的非情节因素,借用容易产生强烈感彩的第一人称叙事,以及根据人物内心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个性。而所有这些,跟“五四”时代个性主义思潮之强调尊重个性、尊重自我无疑是一脉相承的。

单从社会思潮角度,当然也可以部分解释这两代作家的艺术革新的成败利弊,但很难真正体现“小说革新”的特点。因而我选择小说的书面化倾向作为影响于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文化因素来重点论述。中国小说主潮实际是由宋元话本发展起来的章回小说。白话利于叙事、描写乃至抒情,可章回小说脱不掉说书人外衣,作家就只能拟想自己是在对着听众讲故事。即使只是拟想的,那么作家就只好讲故事,而且只能以说书人口吻连贯讲述以情节为中心的故事。自觉把写作对象定为“读者”而不是“听众”,这是晚清才开始的。报纸、杂志的出版,使小说可以“朝脱稿而夕印行”,甚至下章还没动笔,上章已印成铅字与读者见面。书籍的大量印行,使作家不再谋求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是直接迅速地跟读者对话。由拟想中讲故事到明确地写小说,这一转变使作家得以认真考虑“写——读”这一传播方式可以容纳的各种技巧。说书人口吻不再是必不可少的了:连贯叙述也不再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同样,小说也不一定非以情节为结构中心不可了。中国小说这一传播方式的转变一从口头化到书面化,无疑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导言》)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由中国文学结构的边缘向中心移动,这一移位促使中国小说在短时间内获得独立品格,并取得突出成就。

B.勾勒两代作家共同完成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运动轨迹,以简化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

C.关注个人内心生活、现代人思维、作家主体意识与小说叙事技巧的紧密关联,是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前提。

D.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在小说艺术革新中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这展现出文学运动既有简单化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阐述了西方小说的启迪和传统文学的转化,二者是同一转变过程的不同方面。

B.小说的表现技巧不能脱离思想内容而孤立存在,对此晚清作家有清醒而准确的认知。

C.晚清报纸、杂志出版周期的缩短和书籍的大量印行,深刻影响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

D.写作对象定位发生转变,中国小说呈现出书面化倾向,突破了传统叙事模式的限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一项是(3分)

A.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多次使用笑话、轶闻来叙述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

B.刘鹗《老残游记》引游记入小说,以旅行者游历踪迹贯穿情节发展始终,进行叙事。

C.鲁迅《祝福》根据叙述者“我”的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叙写祥林嫂的悲剧故事。

D.鲁迅《狂人日记》以日记体形式展示狂人错乱的心理状态,揭露礼教“吃人”本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代木质宫殿建筑群。这些建筑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技艺上都极具东方特色,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角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角楼位于故宫城墙的转角,共有4座,其初始功能主要为军事防御。史料及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多个朝代的宫城城墙上均建有角楼。如先秦古籍《考工记》的“匠人营国”部分就规定了城墙角楼的高度为“七雉”(约16.7米);东周时期军事家墨翟所著《墨子》中的《备城门》《备蛾傅》等部分,都有在城墙的拐角处修建防护建筑、其样式必定是重楼形式的军事防御规定的记载。

故宫角楼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故宫角楼的营建实际是由1个三重檐的四角攒尖亭、4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古建筑、2个羊檐歇山类古建筑的屋顶巧妙堆叠而成,具体做法为:以1个三重檐的四角攒夫亭为基准,亭的第一、二层在城墙交点的里侧方向,分别接出两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的正立面造型;在城墙交点的外侧方向,分别接出两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的端部造型。再在亭的第三层搭扣十字交叉的2个单檐歇山屋顶,且羊檐歇山屋顶的翼角与攒夫亭翼角重合。

亭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物,女口街亭、市亭、都亭等;还可以作为边防中的作观察敌情用的岗亭,如《备城门》中就有每百步设4米高岗亭的记载。角楼的三重檐攒夫亭部分,在功能上完美地实现了上述效果。另外,我国古代建筑一般比较低矮,而角楼建造在10米高的城墙之上,其视角已充分满足驻守的士兵观察敌情的需求,因而角楼内部并没有设楼梯。从造型方面来看,歇山屋顶类古建筑是我国各种类型古建筑中造型最为优美的,包含的翼角数量在各类古建筑中亦最多。

此外,故宫角楼表现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翼角众多,而公众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故宫角楼到底有多少个角。基于角楼的对称做法,不难统计出建筑共有28个翼角,其中第一、二层屋檐各有12个翼角,第三层屋檐有4个翼角。另外,这28个翼角中,属于三重檐攒夫亭的有12个,属于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的有16个。这些翼角均匀地分布在四个方向,产生了极具欣赏力的美感。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故宫角楼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红黄色彩在建筑显要位置的大量运用,突出了我国古代皇家政治文化。在明清时期,仅帝王宫殿的屋顶才能使用黄色;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寓意刚强、炽热,在宫殿建筑中有护卫皇权之意。角楼屋顶大量采用的仙人走兽造型,是古人追寻“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而角楼的布局采用四面四角的方式,与我国儒家文化中提倡的“四正四隅”“川藏风聚气”理念相符合。此外,角楼在各个方向既有凸起的翼角,还有凹进的窝角,凸凹相间,是我国古代“阴阳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

故宫角楼汇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技艺和深远的建筑文化,其营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故宫角楼的智慧》周乾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宫角楼中亭的一二层在城墙交点的里、外侧分别接出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的造型。

B.故宫角楼中亭的第三层搭扣了十字交叉的2个重檐歇山屋顶,所有的翼角完全重合。

C.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亭并不罕见,并且种类很多,有些亭还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物。

D.墨翟所著的《备城门》中有每百步设4米高岗亭的记载,表明亭有观察敌情的用途。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宫的木质建筑群在造型上、技艺上极具东方特色,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文化遗产。

B.我国多个朝代的宫城城墙上均建有起到军事防御作用的角楼,角楼的高度、位置、样式和数量等一直都有明确的规定。

C.故宫角楼翼角众多,一座角楼有28个翼角,这些对称设计的翼角均匀分布在四个方向,蕴含着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D.故宫角楼红黄的色彩、仙人走兽的造型、四面四角的布局方式、凸凹相间的角等设计,都体现了独特的理念。

6.故宫角楼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她的丈夫是一个皮贩,就是收集乡间各猎户的兽皮,贩到大埠上出卖的人。然而境况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他大约就因为境况是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这样,竞使他变成一了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在穷得得病以后,全身便变成枯黄色,连眼白也黄了。

有一天,他向他的妻子说:“再也没有办法了。我想,还是从你的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

“我的身上?”

他的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刚满五岁的小男孩,讷讷地低声问。

“你,是呀,”她的丈夫病后的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他的妻几乎昏去似的。

屋内稍稍静寂了一息。他气喘着说:“有一个秀才,没有儿子,年纪已五十岁了;想买一个妾;又因他的大妻不允许,只准他典一个,典三年或五年,肯出八十元或一百元的身价。”

说到这里,他垂下头,声音很低弱。他的妻简直痴似的,话一句没有。又静寂了一息,他继续说:“本月十八,五天后。”

这时,他的妻简直连腑脏都颠抖。吞吐着问:

“你也想到过春宝么?没有娘,他怎么好呢”

“我领他便是了,本来是断了奶的孩子。”

他似乎渐渐发怒,走出门外去。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这一天,春雨滴滴淅淅地落着。妇人一夜不曾睡。她先将春宝的几件破衣服都修补好,连孩子冬天用的破烂棉袄都拿出来,移交给他的父亲——他已经在床上睡去了。之后,她坐在他的旁边,想对他说几句话,可是一句也没有。

两村相隔有三十里路,轿夫第二次将轿子放下肩,就到了。一个两眼很有心计的约摸五十来岁的老妇人来迎她,她想这是大娘了。接着长长瘦瘦的秀才从房里走出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春宝的哭声有时在她的耳朵边响,梦中,她也几次遇到过他。可是梦一个比一个缥缈,眼前的事务一天比一天繁多。她知道这个老妇人是猜忌多心的,外表虽则对她还算大方,可是老妇人的嫉妒的心是和侦探一样,监视着秀才对她的一举一动。

次年秋的这一天,全家人都到了希望的最高潮,屋里的空气完全地骚动起来。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黄昏,婴儿落地了,是一个男孩。秀才坐在屋角,几乎快乐到流出泪来。

关于孩子的名字,秀才煞费苦心地想着,但总想不出一个相当的字来。婴儿的母亲呆呆地坐在房内的一边,忽然开口说:“叫他‘秋宝”罢。”屋内人们的几对眼睛都转向她,注意地静听她说:“他不是生在秋天吗秋天的宝贝。”

秀才立刻接着说道:“是啊。我年过半百,实在到了人生的秋期;孩子也正养在秋天。秋宝,实在是很好的名字呀!”接着又称赞了一通婴儿的母亲,说得这妇人连坐着都觉着局促不安,垂下头,苦笑又含泪想:“我不过因春宝想到罢了。”

秋宝天天成长离不开他的母亲了。可是他执住他的母亲愈紧,他的母亲离开这家的日子也愈近了。

而妇人的心却正矛盾着这两种冲突:一边,她的脑子里老是有“三年”这两个字,三年是容易过去的,而且想象中的春宝,也同眼前的秋宝一样活泼可爱,她既不舍秋宝,怎么就能舍得掉春宝呢?可是另一边,她实在愿意永远在这新家里住下去。有时,她倦坐在房外的廊下,初夏的阳光,异常地令人昏朦地幻想,秋宝睡在她的怀里,可是她觉得仿佛春宝同时也站在她的旁边,她伸出手去也想将春宝抱近来,她还要对他们兄弟两人说几句话,可是身边是空空的。

妇人一天天地黄瘦了。没有光芒在她的眼睛里起来,而讥笑与冷骂的声音又充塞在她的耳内了。“她哪里愿意在这里呢她是极想早些飞回去的。”

冬末了,催离别的小鸟,已经到她的窗前不住地叫了。先是孩子断了奶,又叫道士们来给孩子度了一个关,于是孩子和他亲生的母亲的别离——永远的别离的运命就被决定了。

这天早晨当她给秋宝穿衣服的时候,她的泪如溪水流下,孩子向她叫:“婶婶,婶婶”——因为老妇人要他叫自己是“妈妈”,只准叫她是“婶婶”——-她向他咽咽地答应。她很想对他说几句话,可是她无论怎样也说不出。她也知道一岁半的孩子是不会了解的。

她离开大门时听见秋宝的哭声;远远地走了三里路,还听见秋宝的哭声妇人回来了,在灰暗的屋内坐了许久许久,她和她的丈夫都没有一句话。

她唤着“春宝”去抚摸他的时候,他躲闪开了。她的丈夫说:“会生疏得那么快,一顿打呢!”

她眼睁睁地睡在一张龌龊的狭板床上,春宝陌生似地睡在她的身边。在她的已经麻木的脑内,仿佛秋宝肥白可爱地在身边挣动着,她伸出两手想去抱,可是身边是春宝。寂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似无限地拖延着,拖延着

1930年1月20日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展现了妇人悲苦的命运,题目中“奴隶”一词寄寓着对妇人的同情。

B.小说中多次出现“静寂”一词,也多次写妇人一句话也没有,为人物的命运涂抹上阴冷压抑的色彩。

C.小说语言耐人咀嚼,画线句既写出了夜的漫长,也表现出人物苟延残喘的悲苦生命状态。

D.小说运用全知视角讲述旧中国农村典妻的故事,皮贩、老妇人的自私是妇人悲剧的根源。

8.小说中的妇人与《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有相似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鲁迅曾评价柔石的作品“用了工妙的技术写成”“周遭的人物,也都生动”,本篇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生存的悲惨境况,请结合妇人的矛盾处境对此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欲无听。朱亥①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注:①朱亥:侯生友人,由侯生推荐给信陵君作助手。

(《魏公子列传》)

10.划浪线句子有三处需点断,请将点断处涂黑。(3分)

嬴闻A晋鄙之兵B符常在王卧C内D而如姬最幸E出入F王卧内G力能窃之。

11.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救于魏”的“于”和《寡人之于国也》“移其民于河东”的“于”意义相同。

B.“让魏公子曰”的“让”和《苏武传》中“如惠语以让单于”的“让”意义不同。

C.“曾无一言半辞”的“曾”和《赤壁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含义相同。

D.“虎符”是我国古代用于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兵符,因形似老虎而得名。

12.下列选项对文章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秦军出兵赵国,赵国形势极为危急,平原君夫人为了解决危机,向魏国求救一开始就遭到了拒绝。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除了有其扶危济困的性格作用,另外还有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一定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过程,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也表现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5分)

(2)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题画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①李唐,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南)人,徽宗时补入画院。此诗为诗人自己在所作画上的题诗。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所题的诗,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画中的景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苏诗前两句,从近处的岸边景象落笔,通过刻画野水、疏林,描绘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

C.苏诗三四句,从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起止,于景物中融入人的情感,较好地丰富了诗的意趣。

D.李诗首句,七字就凸显画面景象:上方是云雾缭绕的村庄,下方是雨水清沱的河滩,层次分明。

15.两首诗都为题画诗,但在写作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种的空缺部分。(6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星宿既是古人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认识寰宇的媒介,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

王安石改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容斋续笔》卷八有如下记载。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为“不好”,改为“过”。旋又改为“入”,再而“满”。凡如是十许字,定为“绿”。

这么一个“绿”字,原本是______等,用了十来个字几经改变之后,才找到的,突出强调了春风再次让江南充满生机,意寓自己重新出任宰相一职迎来了变法的转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尽管王安石常对诗句字斟句酌、雕琢再三,但也难免犯错,正所谓“()”。

有一年春天,王安石外出巡视,夜宿一座幽静的古寺之中。他一抬头,看到寺院高墙上赫然题着一首诗:“彩蝶双起舞,蝉出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

王安石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连说了三个“荒唐”,并找来寺庙里的住持,得知此诗是一位屡试不第的落魄秀才,于是傲慢地把这其中的两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

王安石改后,众随从纷纷拍手叫好。唯有住持不谦不卑地说道:“①大人有所不知,②秀才的创作是一首即景抒情诗,③诗景是一幅画,④而不是两幅。这里的明月也不是指月亮,而是本地一种鸟的名称。它能对天气的变化做精准的预报。白天如果听到它的叫声,夜里肯定是晴天,并且可以看得到月亮。,而是一种金黄色的小虫子,喜欢躺在花蕊里睡觉。”

王安石听了住持的这么一番话,心里非常惭愧,赶紧把诗给改了过来。

17.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拔出萝卜带出泥B.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C.吃不了,兜着走D.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流畅自然。(3分)

19.请在两处横线处结合上下文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4分)

20.请结合文段内容,对王安石前后两则改诗的故事进行评价。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60个字,句子简洁流畅。(4分)

21.语文课上同学们在进行诗歌的炼字鉴赏训练。请从下列三组诗句中任选一个,借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鉴赏方法,拟出鉴赏要点,对诗句进行炼字赏析。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6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它和人所处的境遇密切相关,往往决定着人的前途和命运。境遇即境况、遭遇。

请以“谈心态和境遇”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解析

1.A2.B3.C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选项因果倒置。由原文第二段表述“我有意把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简化为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在‘挑战——应战’的模式中理解中国小说形式的嬗变,以便详细勾勒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的转变的运动轨迹”可见,“简化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是因,“勾勒两代作家共同完成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运动轨迹”是果。

C.“是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前提”无中生有。原文说“殊不知抛开对个人内心生活的关注而学第一人称叙事,抛开现代人思维的跳跃与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学叙述时间的变形,一切都成了变换‘布局’之类的小把戏”,原文只是说抛开这些会学不好西方小说叙事模式,但不能体现这些是“前提”。

D.“这展现出文学运动既有简单化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三段“……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演变的过程也就成了中国作家逐步掌握西洋小说技巧的过程。这未免把复杂的文学运动简单化了。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可知,“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在小说艺术革新中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展现了文学运动中复杂性的一面。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对此晚清作家有清醒而准确的认知”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三段“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可以看出,对于“小说的表现技巧不能脱离思想内容而孤立存在”这一事实晚清作家是没有清醒而准确认知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根据文章第二段“在引笑话、轶闻、答问、游记、日记、书信等形式入小说以及借鉴‘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的过程中,有意无意中部分转变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可知:

A.选项中“使用笑话、轶闻来叙述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B.选项中“引游记入小说”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C.选项中“根据叙述者‘我’的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叙写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属于“把西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接受”,不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D.选项中“以日记体形式展示狂人错乱的心理状态”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故选C。

B

B

6.①功能方面:不仅能用于军事防御,还可作为城市的标志物。②造型(设计)方面:建筑结构巧妙,具有观赏的美感。③文化内涵方面:不仅体现我国古代皇家政治文化,而且能体现古代哲学思想。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概念的等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所有的翼角完全重合”错,原文是“且单檐歇山屋顶的翼角与攒尖亭的翼角重合”,并非所有的翼角完全重合,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B项,“角楼的高度、位置、样式和数量等一直都有明确的规定”错,根据原文“先秦古籍《考工记》的‘匠人营国’部分就规定了城墙角楼的高度为‘七雉’(约16.7米);东周时期军事家墨翟所著《墨子》中的《备城门》《备蛾傅》等部分,都有在城墙的拐角处修建防护建筑、其样式必定是重楼形式的军事防御规定的记载”,可知有角楼的高度、位置、样式的载,没有关于数量的表述,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回答“故宫角楼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功能方面,原文“角楼位于故宫城墙的转角,共有4座,其初始功能主要为军事防御”“亭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物”,可概括出“不仅能用于军事防御,还可作为城市的标志物”;

造型(设计)方面,原文“故宫角楼的营建实际是由1个三重檐的四角攒尖亭、4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古建筑、2个羊檐歇山类古建筑的屋顶巧妙堆叠而成”“这些翼角均匀地分布在四个方向,产生了极具欣赏力的美感”可概括出“建筑结构巧妙,具有观赏的美感”;

文化内涵方面,原文“红黄色彩在建筑显要位直的大量运用,突出了我国古代皇家政治文化。在明清时期,仅帝王宫殿的屋顶才能使用黄色;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寓意刚强、炽热,在宫殿建筑中有护卫皇权之意。角楼屋顶大量采用的仙人走兽造型,是古人追寻‘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而角楼的布局采用四面四角的方式,与我国儒家文化中提倡的‘四正四隅’‘川藏风聚气’理念相符合”,可概括出“不仅体现我国古代皇家政治文化,而且能体现古代哲学思想”。

7.D“皮贩、老妇人的自私是妇人悲剧的根源”错误。妇人的悲剧虽然和皮贩、老妇人有关,但归根结底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8.①都只是“奴隶”和“工具”而没有人身权利:妇人被丈夫典当给秀才,祥林嫂被婆家卖进深山。②都是深爱孩子的母亲:妇人惦记孩子,朝思暮想;祥林嫂想念儿子,不断诉说阿毛出事的情形。③都无力挣脱悲苦的命运:妇人最终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并陷人内心的煎熬,祥林嫂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陷人更深的悲剧。(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人物形象除了包括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外,还包括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命运遭际等,可从多个角度分析妇人和祥林嫂的相似性。社会地位上,妇人和祥林嫂都生活在旧社会,完全没有人身权利,可以说都是旧社会的“奴隶”和“工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妇人被自己的丈夫典当给秀才;祥林嫂在第一任丈夫死后,从婆家逃出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又被婆家劫回,婆婆为了给二儿子娶媳妇,不顾祥林嫂的反对,将其卖给了贺老六。身份上,妇人和祥林嫂都身为人母,也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妇人被迫两次与儿子分离,不是惦念春宝就是牵挂秋宝,陷人朝思暮想的痛苦之中;祥林嫂在儿子阿毛惨死后,十分想念儿子,不断向他人诉说阿毛出事的情形。命运遭际上,妇人在秀才家饱受思念春宝之苦,她为秀才生了秋宝,在秀才家待够三年之后,最终回到原来贫苦不堪的家中,又陷人牵挂秋宝的煎熬中;祥林嫂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曾从婆家逃出来,又听信柳妈的话,倾其所有捐了门槛,但还是被鲁镇的人嘲笑唾弃,走向了死亡。两人都无力挣脱悲苦的命运。

9.①离家前,修补孩子衣服、一夜无眠等细节,刻画出妇人舍不得离开春宝又不得不离开的痛苦。②在秀才家时,倦坐时的幻想、眼睛里没有光芒等细节,刻画出妇人希望孩子都在身边、留在秀才家却又无法改变命运的痛苦。③回到原来的家中时,春宝的躲闪、睡在龌龊的狭板床上想秋宝等细节,突出了环境的差异、思念对象的错位,使有强烈母爱的妇人的苦痛与煎熬更加深刻。(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题实际上要求从文中找到能够体现妇人矛盾处境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所体现的妇人的悲惨境况。小说中妇人即将离开原来的家时,“一夜不曾睡”,她将春宝的几件破衣服都修补好,把春宝冬天用的破烂棉袄都移交给他的父亲,这些细节描写写出妇人虽对春宝有万般不舍,但因被丈夫典当给秀才,不得不离开的痛苦。秋宝出生后,“妇人的心却正矛盾着这两种冲突”,她想要永远在新家里住下去,但又舍不得春宝,她“昏朦地幻想觉得仿佛春宝同时也站在她的旁边”,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她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没有光芒在她的眼睛里起来”等细节描写突出妇人希望两个孩子都在身边、留在秀才家却又无法改变命运的痛苦。小说最后写妇人回到原来的家,“唤着‘春宝’去抚摸他的时候,他躲闪开了”,“她眼睁睁地睡在一张龌龊的狭板床仿佛秋宝肥白可爱地在她身边挣动着,她伸出两手想去抱,可是身边是春宝”,这些细节描写写出妇人回到贫苦不堪的家中,回到春宝的身边,却因为环境的差异、思念对象由春宝变为秋宝,而陷入更加深刻的苦痛与煎熬中。

10.DEG

11.AA项:向/到B项.两个都是“责备”C项.两个都是“竟然”

12.A魏国一开始就拒绝错。

13.(1)我进攻赵国(都城),早晚将要攻下来;如果有敢援救赵国的诸侯,我在攻克赵国后,一定调遣军队首先攻打它。(且-将要,定语后置,拔-攻克各一分,大意三分)

(2)公子与侯生分别,到达晋鄙军中那天,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决-分别,北乡-向北,自刭-自杀各1分,大意2分)

魏国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上王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打败了赵国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王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援救赵国。秦昭王派使臣告诉魏王说:“我进攻赵国(都城),早晚将要攻下来;如果诸侯有敢援救赵国的,我在攻克赵国后,一定调遣军队首先攻打它!”魏王害怕了,派人叫晋鄙停止前进,把军队驻扎在邺,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两面讨好,以观望局势的变化。

平原君的使臣连续不断地来到魏国,责备魏公子道:“我之所以自愿高攀您结为姻亲,是因为公子义气高尚,是能够关心和解救别人困难的。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还没有来,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况且公子即使看不起我,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公子为此事发愁,屡次请求魏王发兵,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

公子自己估计,终究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救兵,决计不独自活着而使赵国灭亡,于是邀请门客,准备了一百多量车,想率领门客去同秦军拼命,与赵国人死在一起。走过夷门时,会见侯生,把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情况和原因全告诉侯生。告别出发,侯生说:“公子努力吧!我不能跟您一道去。”公子走了几里路,心理不愉快,说:“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现在我即将去死,可是侯生连一言半语送我的话都没有,我(对他)难道有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吗”便又调转车子回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公子会回来的。”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名称传遍天下。现在有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赶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像拿肉投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公子还用门客干什么!然而公子待我恩情深厚,公子前去(拼命)而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对此感到遗憾,一定会再回来的。”公子拜了两拜,说道:“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能够偷到它。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如姬悬赏请人报仇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