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赏析讲解和练习
(一)渔家傲
作者: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
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
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
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朝代)的范仲淹(人名),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秋
思”是题目。
4.本词上阕描写边塞荒凉的秋景,下阕抒情。全词写景
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5.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
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
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7.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8.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
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
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3分)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1
(二)江城子
作者: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
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译文】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
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
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
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
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1.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
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表现出
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C.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射天狼”直
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D.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
之美。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意近即可)
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
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
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表达词人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答
对3点即可)
4.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
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
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
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
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5.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
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
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
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
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2
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
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
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
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试题解析】“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想都不不敢想
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稍微对封建王朝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
好意提醒一下: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
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东坡差一丢丢就废了。
7、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
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
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
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
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
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意近即可)
2.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
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
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4.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士兵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
的军容和士兵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
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情绪高昂,欢欣鼓舞)(意思对即可)
3
5.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
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
的宏大。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
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6.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
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
史典故。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
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
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
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练习: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C)(2分)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
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腕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参考答案】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
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
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4.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
想感情。(3分)
4
(五)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练习:
1.对《十五从军征》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老兵六十五年戎马住健的生活和所受苦难之深。
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
C.最后两句写老兵“出门东向看”,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盼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
饭。
D.这首古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
现实。
2.对《十五从军征》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D]
A.整首诗内容取舍剪裁得当,结构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B.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C.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收到了“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
无穷”的艺术效果。
D.运用白描手法,着重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心理,环境描写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
答案:情景交融。
5
2.请仔细品味并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忽如”二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
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2分)
3.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B)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
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
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
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
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4.下列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5.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本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
情。
B.全诗想象奇特,以冬春之际一天之内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
开阔,结构缜密。
C.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
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
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
的儿子就好了!”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答案:(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答案:(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
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
原文,不得分)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
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
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6
4.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既是诗人眼前所见(1分),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从古到
今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词人胸中此时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
流不息的江水呢!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
故事。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6.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C)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
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
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
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
图强的呼声。
8.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
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C.“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
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D.“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刘备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
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A)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
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
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7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
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
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柴油机用单缸高压油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果酸保湿弹力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械台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线圈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002
- 2025至2030年中国月历盒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型高频直流电源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普通环型绕线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昆虫口器挂图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线视频服务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水硫酸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2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制造监督检验技术导则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题组14 化学用语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化学试题
- 压力机说明书
- 发展汉语-初级读写-第一课-你好
- 2023年10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招考2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2022年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课件
- 疾病预测模型
- 九三学社 入 社 申 请 表
- 吊篮施工日常检查表
- 工业废弃物在水泥中的应用
- 《线性代数》 课件 2.5初等变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