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在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B.葡萄酿酒
C.天然气的燃烧D.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生锈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生成的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A.N2B.02c.co2D.Ne
3.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石油B.煤C.天然气D.酒精
4.干冰的主要成分是()
A.SO2B.COc.co2D.H2O
5.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逸\B。。W
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净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储等
C.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D.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化学变化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石灰
9.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C02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人M..O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I/;K/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H()H,:</2C0:
10.掌握自救常识是生活的必备技能,下列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电话报警
B.高层建筑物起火,应立即乘坐电梯离开
C.如果火灾现场烟雾很浓,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硅元素:SiB.氧化铝:A1O
C.2个镁离子:2Mg+2D.60个碳原子:C60
12.勤于总结、善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总结中,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
B,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中CO2、SO2,NO2,O3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C.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带正电、集中了原子大部分质量
D.化学变化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3.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OO2)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苯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9:10:2
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
1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高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B.分类观: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计量观: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6.化学学习中,我们要能够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宏观的现象。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A受热膨胀,遇冷收缩温度改变,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改变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分子种类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C百花齐放,香气扑鼻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D液态空气,分离制氧分子间隔改变,分子种类不变
A.AB.BC.CD.D
17.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Qz+
%0=*+HC1O,贝IJX的化学式为()
A.H2B.C1HC.HC1D.C1O2
1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
媒球蜂窝煤
积
B.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导热性能好将蜡烛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
点以下
D.,Mg由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02
水一^
1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加快了反应的速率,则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0.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生成气体质量/g
A.2……A电解水
°时间/s
A0)质量/g
TiMnOj
B./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2的情况下产生。2
//XMnO2
°时间/s
▲固体质量/g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0时间/s
D.匚丁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
°时间/s
21.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
观。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黄河水进行了取
样,如图是其在实验室净化黄河水的流程: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黄河水属于(选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
之一)。
②步骤二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的颜色和气味。
③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用来净化黄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选项
A.用该装置净化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装置中小卵石和石英砂与滤纸的作用相同
C.利用图中装置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利用图中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2)人类利用水的历史悠久,对水组成的认识却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科学家们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揭开了水组成的奥秘,并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如图所示,水
通电会分解。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正极产生5mL气体时,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mL;
写出A中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②A-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③A和C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
④B和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
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甲乙丙T
,O—乳原子
微观示意图%
警cPO—氧原子
•—硫原子
反应前质量/g6810010
反应后质量/g0XyZ
①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③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序号)。
A.x+y4-z=169
B.x=0
C.(lOO-x):(y-1)=8:3
23.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
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结构
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认识物质的性质
如图所示,将高低两个燃着的蜡烛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
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3)转化物质为我所用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图一图二
①图一、图二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
原因是。
②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③关于“碳循环”和“碳中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不同
B.碳循环有利于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C.碳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利用化学技术捕捉CO2并转化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2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A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mLo
(2)实验B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该反应的现象是
(3)实验C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该实验(填“遵循”与“不遵循”)质量守恒定
律,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4)实验D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热水除了提供热量外,还起的作用是。
25.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
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
置,连接仪器。
①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若用仪器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试剂X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如图是研究CO?性质的创新实验。塑料瓶中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
试纸。塑料瓶中看到的现象是»
(2)某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钵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对某种铜粉试
样的纯度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该铜粉试样含少量杂质,且杂质不和氧气反应),所选仪器按
“人-干燥氧气装置一口”的顺序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铜粉试样碎屑在
充足氧气中充分反应,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上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过程中D处大玻璃管中的现象为o
26.夏天为防止蚊虫叮咬,我们经常使用气雾型杀虫剂,这些杀虫剂中往往含有二甲醛,二
甲醛的化学式为C2H6。,回答下列问题:
(1)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27.为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关系,某学习小组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
锥形瓶使足量稀盐酸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
(1)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
(2)计算2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28.如图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石灰石,滴管内装有稀盐酸,U形管|
内盛有食用菜籽油.反应前U形管两侧的液面持平.把滴管内的稀稀盐酸S小铁丝
盐酸滴入小试管中,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I-!\-----石I
(1)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U形管内食用菜籽油的液面发生的变化是.S1
(3)若U形管内盛的不是菜籽油,而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号参
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的水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U形管内的现象是
答案和解析
I.【答案】A
【解析】解:A、在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
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氧气,
其化学式为。2。
故选:Bo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氧气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知识,了解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
石油、天然气等。
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A错误;
B、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B错误;
C、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C错误;
D、酒精可用粮食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故选:Co
根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B图是节水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
故选B
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判断,化学性爆炸一般是由燃烧引起的,题目的实质是找与燃烧无关的图
标.
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
标关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
6.【答案】B
【解析】解: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纯净物,故A错误;
B.净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馆等,故B正确;
C.将肥皂水加入软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加入硬水会产生大量浮渣,故C错误;
D.用水灭火,不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不能变,故D错误;
故选:Bo
A、根据水与冰块混合得到纯净物进行分析。
B、根据净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镭等进行分析。
C、根据将肥皂水加入软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加入硬水会产生少量泡沫进行分析。
D、根据用水灭火,不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7.【答案】A
【解析】解: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时,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此过程中没有新物
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空气质量报告中污染指数越小,说明含有污染物越少,此时空气质量越好,故B正确;
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是其用途较广,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为保护气,
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也可以作为电光源,故C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于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D正确;
故选:Ao
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的知识来分析;
C、根据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及其性质来分析;
D、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相关知识,掌握工业制氧气的原理、空气污染的知识、稀有气体和氮气的性质
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仪器,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气密
性良好,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示操作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用镜子将药品放入试管口,之后将试管缓慢竖立起来,使
之慢慢滑落至试管底部,如图操作块状药品会打破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药品应将瓶塞倒放于桌面,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倾倒时试剂瓶口紧挨
试管口,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图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
化碳要长进短出,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八-「CO,,故选项
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门儿吐LM/O,
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F,«A,故选项
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o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T和1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
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
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0.【答案】C
【解析】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发现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关掉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切
不可在现场打电话,因此打电话产生的电火花容易引起爆炸,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高层建筑物起火,会随时停电导致电梯无法使用,故不能乘坐电梯离开,故B错误,不符合
题意;
C、如果火灾现场烟雾很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产生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
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C正确,符合题意;
D、电器着火时,不要立即用大量水泼灭,防止触电产生危险,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A、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来分析;
C、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电器失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沉着冷静面对意外,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才能减少意外所带来的伤害。身陷火灾现场,正确的自
救措施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吸入体内,同时降低身子逃离。
11.【答案】A
【解析】解:A、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故A正确;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I2O3,故B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
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故C错误;
D、原子要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表示多个原子就需要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适当的数字,则60个碳
原子表示为60C,故D错误。
故选:A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
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2.【答案】B
【解析】解:A、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其中SO2、NO2、O3都属于空气
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原子核体积很小;有少部分a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有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说
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o
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Q粒子散射实验、空气的组成成分、化学变化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由分子式可知,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9):(10x1):
(16X2)=54:5:16,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
B.由分子式可知,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由A解析可知,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54:5:16,故C错误;
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o
A.根据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解:A、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当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
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可能会引起爆炸,故A错;
B、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人的呼吸是与氧气的反应,不是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故B错;
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例如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故C说法正确;
D、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发出白光,故D错。
故选:Co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
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爆炸的概念、燃烧的现象、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即可正确解答本
题。
15.【答案】D
【解析】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高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
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根据组成元素的
异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表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
-12原子质量的纭的比值,故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D、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
中不含中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o
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原子核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元素组成等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受热膨胀,遇冷收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微粒的大
小不变,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氢气分子构成不同,故化
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C、百花齐放,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D、液态空气,分离制氧,只是状态的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
Vr.
后、o
故选:Ao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
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
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d0=
X+HC10,反应前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氢、氧原子个数分
别为1、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1。
故选:Co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
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
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该选项说法正
确。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
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
火点,容易熄灭,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
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该选项说法正确。
D、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该选项说法正
确。
故选:Bo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
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
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根据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
推理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选
项推理错误。
故选:Co
A、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
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0.【答案】C
【解析】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C)2的情况下产生。2,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
氧气的质量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
气的质量之和,故固体的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C符合题意;
D、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使二氧化
碳的质量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A、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来分
析判断;
B、根据催化剂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来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小来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己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21.【答案】混合物吸附B102//.().2H/)化合反应
【解析】解:(1)①黄河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②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步骤二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
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的颜色和气味;故答案为:吸附;
③A、用该装置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装置中小卵石和石英砂与滤纸的作用相同,都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净化水装置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即利用图中装置不能把硬
水变为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净化水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和异味,但利用图中装置不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故选
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当正极(氧气)产生
5mL气体时,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是10mL;A中气体较多,为氢气,能燃烧生成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H.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0;2//()_2〃。;化合反应。
(1)①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进行分析;
②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
③根据净水器的原理及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以及氢气燃烧生成水和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净水的知识是中考常见的考查内容,熟练掌握各物质的性质,各步操作的作用以及电解水实验结
论、结论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8C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MgCI2SO?、
H202H.SAO:211X)2S0:AC
【解析】解:(1)①E的质子数为18,表示氢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达到
稳定结构,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18=2+8+X,解得X=8;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粒子C和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③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和C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④B质子数为12,表示镁元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
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故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示+2价,C质子数为17,表示氯元素,该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故氯元
素在化合物中显示-1价,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化学式为MgCk;
(2)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甲为H2S,乙为。2,丙
为丁为SO2,其中SO2和电0属于氧化物;
②由图可知,上述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S-:k>.2//O-2SO.:
③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68g,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m、生成的水的
质量为n、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p。
2//»5+必入=2Hq+2SOi
689636128
68gmnp
氏=^,解得m=96g;
居=焉,解得n=36g;
鬻=焉,解得P=128g
则反应后乙的质量为:100g-96g=4g,故x=4;
反应后丙的质量为:1g+36g=37g,故y=37;
反应后丁的质量为:0g+128g=128g,故z=128;
上述计算可知:
A、x+y+z=4+37+128=169,故A正确;
B、x=4,故B错误;
C、(100-x):(y-1)=96:36=8:3,故C正确;
故答案为:(1)①8;
②CD:
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④MgCL
(2)①SO?、H2O:
22//.S'""211.()2SO.;
③AC。
(1)根据原子结构、元素的概念、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
写法来分析;
(2)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
用能力。
23.【答案】分子密度比空气大反应条件不同温室效应ABD
【解析】解:(1)从微观上看,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2)将高低两个燃着的蜡烛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自下而
上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
密度比空气大,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①图一、图二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图
一中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图二中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
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其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
②实现“碳中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③A、“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含义不同,符
合题意;
B、碳循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燃烧等放出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空气
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符合题意;
C、碳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
尼、;
D、利用化学技术捕捉CO?并转化,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分子;
(2)密度比空气大;
(3)①反应条件不同;
②温室效应;
③ABD。
(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二氧化碳的性质;
(3)根据碳循环的过程、反应条件对反应生成物的影响、“碳循环”和“碳中和”的含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碳循环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7.0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
黑色固体遵循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气中隔绝氧气
【解析】解:(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液面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A中所
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7.0mL。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该反
应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该实验一定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
故天平指针向右偏。
(4)实验D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热水除了提供热量外,还起的作用是隔绝氧气,让水中
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1)7.0;
(2)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遵循;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气中;
(4)隔绝氧气。
(1)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液面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中热水除了提供热量外,还起的作用是隔绝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25.【答案】A澄清的石灰水Ca(OH)2+CO2=CaCO3i+H2Ob不变红,c比a先变
红2H,(),WL2H_()(>红色固体变黑
【解析】解:(1)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含有碳酸钙)与稀盐酸,该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
②实验室用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
淀和水,则X是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l+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设备电气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企业招聘2025呼和浩特旭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环保法规对危险废物处理的规范作用考核试卷
- 电力仪表的数字革命影响分析报告考核试卷
- 空调系统的防霜冻技术考核试卷
- 复试线上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广东试题及答案
- 淮安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肥城医院考试试题及答案
- 6、技术-抹灰工程试题(105题含答案中南)
- 09DX004 民用建筑工程电气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 母语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
- 医疗纠纷处理及防范技巧与案例分析课件
- 昆明市农科院嵩明基地种质资源圃大棚设施维修项目清单
- 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范本
- DB4403T339-2023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 心电监护仪故障应急预案
- 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lesson-19-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 住宅项目从封顶至竣工工序穿插作业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