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艾青诗选选》《 水浒传》2023年新九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原卷+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6/33/wKhkGWXzk8yALwgLAAKkdTH62uw089.jpg)
![第7讲 《艾青诗选选》《 水浒传》2023年新九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原卷+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6/33/wKhkGWXzk8yALwgLAAKkdTH62uw0892.jpg)
![第7讲 《艾青诗选选》《 水浒传》2023年新九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原卷+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6/33/wKhkGWXzk8yALwgLAAKkdTH62uw0893.jpg)
![第7讲 《艾青诗选选》《 水浒传》2023年新九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原卷+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6/33/wKhkGWXzk8yALwgLAAKkdTH62uw0894.jpg)
![第7讲 《艾青诗选选》《 水浒传》2023年新九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原卷+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6/33/wKhkGWXzk8yALwgLAAKkdTH62uw08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第7讲《艾青诗选选》《水浒传》2023年新九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原卷+解析)第7讲《艾青诗选》《水浒传》
1.了解《艾青诗选》《水浒传》两部名著的基本内容;
2.基本掌握解答文学名著题的一般方法。
艾青诗选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
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强烈的爱国主义,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阶段写作背景作品风格主要篇目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述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述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
1978年以后1978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篇目名称内容概述
《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对乳母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歌颂了贫苦妇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我爱这土地》借一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鸟的形象,表述了对祖国深沉而真挚的爱,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黎明的通知》这首诗热情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抒发了诗人期待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倾吐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手推车》借助手推车这一意象表现出“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述了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苦难制造者的抗议。
《太阳的话》诗人用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诗歌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息,以满腔的热情唤起民众投身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改变现状,为中国开辟光明美好的未来前程。
《桥》通过刻画“桥”这样一个无私奉献、服务他人的形象,表述了希望众人尊重社会中那些默默无闻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愿望。
《向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树》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
《礁石》采用旁观者的叙述视角,描绘了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以及礁石面对浩瀚的海洋屹立不动的画面。
(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自由。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新的统一。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排列出一系列凄惨、荒凉的意象。大堰河贫苦悲惨的身世命运得以倒叙展开。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这一系列排比句体现出大堰河的坚强,没有了乳汁,就靠劳动生存,心酸中却“含着笑”,表现了劳苦大众顽强的生命力。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艾青的诗歌常常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如《盼望》一诗: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诗中写海员们的两种“盼望”,而这两种盼望又有所不同。盼望“出发”,是歌颂海员们在惊涛骇浪面前勇敢前进、乐观豪壮的气概和精神。这是海员们所“喜欢”的。然而海员更“高兴”的是“到达”,因为到达象征着胜利,这是诗人最“盼望”的结果,也是渴望光明的表述。所以“到达”才是诗的着眼点。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中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述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以《太阳》为例: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无疑,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主题是从象征对象--太阳中引起感觉、发挥想象、求得意象、再凝结成形象,然后暗示出来的。这种象征的写法有利于表现对生活不可思议的渴慕和憧憬。
同时,作为象征表现,诗人把以太阳为核心的一串意象全用拟人手法有机地组接起来,太阳活了,人化了,竟然向诗人以及我们所依存的世界滚辗而来。这世界包括高树繁枝、河流、虫蛹、城市等等,也都在诗人的笔下活了,动了,人化了,热烈地欢迎着太阳的到来;而诗人的心胸也竟然被太阳的“火焰之手”撕开,换了一副灵魂,以此象征出“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向往未来、追求光明的激情。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更像是分行书写的散文。诗人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如名篇《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采用了直接抒情方式,来表述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如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表面上写林中之路,实际上是在写人生之路;选择不同的路,喻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
艾青晚年,通过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沉淀,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如《鱼化石》
《盆景》《失去地岁月》《无题》等。以《鱼化石》为例: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理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曾经,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浩劫,无缘无故地夺去了诗人十多年的光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中鱼的遭遇正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不仅如此,鱼的遭遇还象征了所有如艾青一样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共同的遭遇。诗评家谢冕说道:“这不是一个关于一条鱼死亡的故事,而是一个涉及不同的鱼而拥有一个共同的不幸和悲剧命运的故事……这是个人遭际与时代风云的叠合。”
最后两节则将鱼化石形象的写照延伸到对于生存规则和斗争哲学的阐发上来,告诉我们: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
基于以上五个要求,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可以用上我们非常熟悉的读书方法——朗读法和批注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水浒传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因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发,出于无奈,只得投奔外乡。后来碰到了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二人在酒楼谈天,得知酒楼卖唱父女受当地恶霸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鲁智深受不了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寺中长老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开封)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当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设计陷害林冲,诬陷他“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约集了其他七名好汉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郓城有个好汉叫宋江,他的情妇阎婆惜与人私通。在探知宋江与梁山强盗有来往后,她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结识了武松。武松与宋江分手后,在景阳冈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后去阳谷县当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莲却不守妇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二人,给兄长报了仇。事后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也转去投二龙山安身。
宋江与武松分手后,到了清风寨寨主花荣那里,不久被父亲召回,因被人告发,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江执意要回家探父,又屡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几多曲折也上了梁山。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也参加了梁山聚义。最后,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连年的战事,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好汉们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小说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及失败原因,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和他们的社会理想,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①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②善于刻画人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多用对比手法;
③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④情节引人入胜;
⑤采用古白话,语言明快简练,生动准确,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
序幕(第一回):写一百零八个魔头降世,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开端(第二回):写高俅“乱自上作”,引出王进和史进的故事。
发展(第三回至七十回):写“逼上梁山”的情形。
①第三回至四十六回:写“官逼民反”。梁山英雄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义军小规模的联合。
②第四十七回至七十回:写梁山义军由小联合到大规模进攻: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攻打曾头市,智取大名府,弃粮擒壮士。至此,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齐聚。
高潮(第七十一回至八十回):写梁山义军震慑朝廷,英雄排座次,两败童贯,三败高俅,连续挫败朝廷的镇压。
继续发展和结局(第八十一回至结束):写梁山义军受招安及结果。征田虎,讨王庆,打方腊,封官受爵,最后被各个瓦解。
1.鲁智深(花和尚)
典型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2.武松(行者)
典型情节: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性格特征: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3.吴用(智多星)
典型情节:智取生辰纲。
性格特征: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4.林冲(豹子头)
典型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性格特征: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5.李逵(黑旋风)
典型情节: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6.宋江(及时雨)
典型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性格特征: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7.杨志(青面兽)
典型情节:杨志卖刀、失陷生辰纲。
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考点一:《艾青诗选》
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村庄呀,山坡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一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死了/把土地遣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节选自《艾青诗选》)
(1)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按要求填上空。
《艾青诗选》初期的创作(1937年以前)忧郁和悲哀的笼罩:①_____《芦笛》主题:爱国主义中心意象②_____。
中期的创作(1937年﹣1978年)希望与理想的追求:《向太阳》《火把》
晚期的创作(1978年以后)赞美和歌颂的情怀:《镜子》《光的赞歌》
(2)诗人反复三次深情地抒发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考点二:《水浒传》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一)智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只见首座与众僧自去商议道:“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众僧道:“知客,你去邀请客人坐地,我们与长老计较。”知客出来请赵员外、鲁达,到客馆里坐地。首座、众僧禀长老说道:“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长老道:“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皮?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焚起一柱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不谏不是,谏他不从便了!”
(二)话说当日智真长老道:“智深,你此间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现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言,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言。”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鲁智深听了四句偈言,拜了长老九拜,背了包裹,腰包,肚包,藏了书信,辞了长老并众僧人,离了五台山,迳到铁匠间壁客店里歇了,等候打了禅杖,戒刀,完备就行。寺内众僧得鲁智深去了,无一个不欢喜。长老教火工、道人自来收拾打坏了的金刚、亭子。过不得数日,赵员外自将若干钱来五台山,再塑起金刚,重修起半山亭子,不在话下。
(1)结合原著简述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的原因。后来鲁智深又为什么要离开五台山?
(2)结合选文和原著对鲁智深在五台山所作所为的叙述,简要分析鲁智深的形象特点及这样写的用意。
(3)众僧皆厌恶鲁智深,而智真长老却认为此人“正果非凡”,请谈谈你的看法。
1.栏目组将以“诗文联读”为专题开展阅读活动,请完成《艾青诗选》阅读笔记。
《艾青诗选》阅读笔记
艾青诗歌选读《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1937年春)《河》(一)①河流呀/你奔跑着又跳跃着/越过莽野又跌下崖壁/从不休息也不畏惧/你要到哪儿去呢/我要到东方去——/那边有辽阔的海洋/有蛮野的波涛/有莫测的危险与深奥/有精疲力竭后的/月夜似的平静①河:指延安河。1941年3月初,艾青冲破重重阻碍,由重庆奔赴延安。此诗作于1942年初。《鱼化石》(节选)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978年)
(1)艾青在《诗论》中说:“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结合《河》一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谈谈你的理解。
(2)艾青诗歌风格随着时代而变化。借助思维导图,结合《煤的对话》和《鱼化石》,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①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怀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泼在地上,抢入柜身子里,却好接着那妇人。武松手硬,那里挣扎得?被武松一手接住腰胯,一手把冠儿捏做粉碎,揪住云髻,隔柜身子提将出来,望浑酒缸里只一丢。听得“扑通”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被直丢在大酒缸里。
②武松托地从柜身前踏将出来。有几个当撑的酒保,手脚活些个的,都抢来奔武松。武松手到,轻轻地只一提,提一个过来,两手揪住,也望大酒缸里只一丢,桩在里面;又一个酒保奔来,提着头只一掠,也丢在酒缸里;再有两个来的酒保,一拳一脚,却被武松打倒了。先头三个人,在三只酒缸里,那里挣扎得起?后面两个人,在地下爬不动。这几个火家捣子,打得屁滚尿流,乖的走了一个。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③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④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⑤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1)请说出选文中蒋门神被打的原因。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节画线的句子。
(3)选文结尾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是指哪三件事?
3.对话经典,致敬英雄。读《水浒传》片断,回答下面问题:
片断一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片断二
“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汉子!”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抢转身来。那人便把船略拢来凑在岸边,一手把竹篙点定了船,口里大骂着。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李逵虽然也识得水,苦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
(1)下列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在说唱艺术基础上写成的章回体小说,讲究故事的曲折和完整,井然有序,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B.“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千刀万剐的黑杀才”“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等语言文雅而富有表现力,这正是《水浒传》这部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
C.片断一中画线句子表现了鲁智深疾恶如仇、直爽率真的性格特点。
D.片断二中的“那人”是指张横,绰号船火儿。
(2)以上片断都表现了鲁智深和李逵二人性情“粗鲁”的一面,但这“粗鲁”又有不同。请结合上面两个片断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1.阅读下面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山坡下来军约有二三十骑马军,当中簇拥着一员女将。怎生结束?但见:
蝉鬓金钗双压,凤鞋玉镫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那来军正是扈家庄女将一丈青扈三娘,一骑青鬃马上,抡两口日月双刀,引着三五百庄客,前来祝家庄策应。宋江道:“刚说扈家庄有这个女将,好生了得,想来正是此人,谁敢与他迎敌?”
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人来。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次早五更,天色米晓,西门庆奔来讨信,王婆说了备细。西门庆取银子把与王婆,叫买棺材津送,就叫那妇人商议。
(1)段中首先向宋江请战扈三娘的梁山好汉是谁?两人这场打斗结果又是怎样?
(2)段中的“婆娘”和“养家人”各指的是谁?
(3)简析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风格和刻画的人物形象。
2.请完成《艾青诗选》《水浒传》以“酒”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酒
她是可爱的
具有火的性格
水的外形
她是欢乐的精灵
哪儿有喜庆
就有她光临
她真是会逗
能让你说真话
掏出你的心
她会使你
忘掉痛苦
喜气盈盈
喝吧,为了胜利
喝吧,为了友谊
喝吧,为了爱情
你可要当心
在你高兴的时候
她会偷走你的理性
不要以为她是水
能扑灭你的烦忧
她是倒在火上的油
会使聪明的更聪明
会使愚蠢的更愚蠢
宋江为首盟誓曰:“宋江鄙猥小吏,无学无能,荷天地之盖载,感日月之照临,聚弟兄于梁山,结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数,下合人心。自今以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剂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我,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誓毕,众皆同声其愿,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当日敌血誓盟,尽醉方散。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
[注]鄙猥(wěi):鄙野猥琐。
(1)结合上述《水浒传》选文内容,仿照《酒》中划线句,在填写一个词语:喝吧,为了_____。如果用八个字来具体解释所填词语,你会填写:_____,_____。(可自己概括也可用原文中的词语)
(2)阅读以上两文,下列哪一项表述不准确()
A.有人说“忧郁”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他30年代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
B.《酒》虽是诗歌,但语言却简洁明快,呈现散文化、口语化的特点;《水浒传》选文语言质朴生动,洗练明快,体现出古代白话的特点。
C.《酒》一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酒的存在形态及作用,写出酒具有双重性格。
D.《水浒传》选文之前的情节是宋公明攻打东昌府收了猛将张清。张清善飞石打人,连败梁山数条好汉,但最终还是被鲁智深捉住。
(3)酒与文学渊源极深,从《诗三百》到中国四大名著,无不闪现其身影。你所在的小组选择了《西游记》和《水浒传》两本名著进行研究,请你完成学习探究卡。(不得填写课本或试卷中出现的内容)
九(3)班第四小组学习探究卡
书目与“酒”有关的人物及情节总结“酒在小说中的作用”
《西游记》①_____③_____
《水浒传》②_____
3.班级开展“走近艾青”的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太阳向我滚来……
(《太阳》)
今天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向太阳》)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铁凝(当代著名作家)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松花江上》)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的祖国/啊/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1)在“诗歌朗诵”环节,你选择《我爱这土地》进行展示。下列歌曲你会选取哪一首作为背景音乐?为什么?
①《松花江上》②《我爱你,中国》
(2)“太阳”是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之一。从上面材料的加点语句看,“太阳”具有什么特点?“太阳”这一意象在艾青诗歌中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4.学校组织“我把艾青的诗读给你听”朗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问题。
(1)作为朗诵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完善下面的方案。
(2)同学们就如何朗诵《我爱这土地》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充完整。
小南:朗诵《我爱这土地》时,我们要注意①______,比如“鸟”字要重读,“永远”“无止息”可以适当延长声音等。
小京:我觉得在朗读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等。
小语:还可以加上②______,比如读到“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可以双手打开,自然向外,抒发对土地的无限深情。
小文:我认为还可以适当借助音乐、视频、服装等辅助手段。
(3)宣传组正在为活动设计一副海报,请你任选两种图形元素,写出设计构思。
5.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回答问题。
(众囚徒)说道:“好汉,你新到这里,包裹里若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若吃杀威棒时,也打得轻。若没人情送与他时,端的狼狈。我和你是一般犯罪的人,特地报你知道。岂不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我们只怕你初来不省得,通你得知。”道:“感谢你们众位指教我。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管营说道:“你那囚徒,省得太祖武德皇帝旧制,但凡初到配军,须打一百杀威棒。那兜挖的,背将起来!”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挖。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两边看的人都笑道:“这痴汉弄死!且看他如何熬?”又道:“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1)请指出两个人物分别是谁,并从人物形象角度说明理由。
_____理由:_______
_____理由:_______
(2)有人认为《水浒传》中的英雄们都太过暴力,并不能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请结合原著内容和下列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开篇就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宋徽宗,通过高俅发迹前后的经历,刻画了一个昏庸无道、任人唯亲的风流天子形象。正是在他的统治下,高俅、蔡京等权臣奸臣才得以贪赃枉法,陷害忠良。
(李煜晖《忠义与绿林》)
(3)《孤勇者》这首歌最近很火。你觉得初中阶段推荐的必读名著中哪个人物可以被称为孤勇者?请选择一位,并结合情节谈谈原因。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孤勇者》)
6.精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李小二道:“官人请甚客?”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都到酒肆里。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有书在此,少刻便知。且取酒来。”李小二连忙开了酒,一面铺下菜蔬果品酒馔。那人叫讨副劝盘来,把了盏,相让坐了。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性命。’”
节选自《水浒传》第9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删减)
注:尴尬:语言行为异常,鬼鬼祟祟。
(1)这个片段跟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2)《水浒传》写了2000多场酒局,这个酒局很不寻常,请简要分析它的奇怪之处。第7讲《艾青诗选》《水浒传》
1.了解《艾青诗选》《水浒传》两部名著的基本内容;
2.基本掌握解答文学名著题的一般方法。
艾青诗选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
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强烈的爱国主义,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阶段写作背景作品风格主要篇目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述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述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
1978年以后1978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篇目名称内容概述
《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对乳母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歌颂了贫苦妇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我爱这土地》借一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鸟的形象,表述了对祖国深沉而真挚的爱,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黎明的通知》这首诗热情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抒发了诗人期待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倾吐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手推车》借助手推车这一意象表现出“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述了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苦难制造者的抗议。
《太阳的话》诗人用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诗歌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息,以满腔的热情唤起民众投身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改变现状,为中国开辟光明美好的未来前程。
《桥》通过刻画“桥”这样一个无私奉献、服务他人的形象,表述了希望众人尊重社会中那些默默无闻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愿望。
《向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树》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
《礁石》采用旁观者的叙述视角,描绘了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以及礁石面对浩瀚的海洋屹立不动的画面。
(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自由。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新的统一。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排列出一系列凄惨、荒凉的意象。大堰河贫苦悲惨的身世命运得以倒叙展开。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这一系列排比句体现出大堰河的坚强,没有了乳汁,就靠劳动生存,心酸中却“含着笑”,表现了劳苦大众顽强的生命力。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艾青的诗歌常常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如《盼望》一诗: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诗中写海员们的两种“盼望”,而这两种盼望又有所不同。盼望“出发”,是歌颂海员们在惊涛骇浪面前勇敢前进、乐观豪壮的气概和精神。这是海员们所“喜欢”的。然而海员更“高兴”的是“到达”,因为到达象征着胜利,这是诗人最“盼望”的结果,也是渴望光明的表述。所以“到达”才是诗的着眼点。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中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述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以《太阳》为例: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无疑,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主题是从象征对象--太阳中引起感觉、发挥想象、求得意象、再凝结成形象,然后暗示出来的。这种象征的写法有利于表现对生活不可思议的渴慕和憧憬。
同时,作为象征表现,诗人把以太阳为核心的一串意象全用拟人手法有机地组接起来,太阳活了,人化了,竟然向诗人以及我们所依存的世界滚辗而来。这世界包括高树繁枝、河流、虫蛹、城市等等,也都在诗人的笔下活了,动了,人化了,热烈地欢迎着太阳的到来;而诗人的心胸也竟然被太阳的“火焰之手”撕开,换了一副灵魂,以此象征出“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向往未来、追求光明的激情。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更像是分行书写的散文。诗人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如名篇《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采用了直接抒情方式,来表述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如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表面上写林中之路,实际上是在写人生之路;选择不同的路,喻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
艾青晚年,通过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沉淀,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如《鱼化石》
《盆景》《失去地岁月》《无题》等。以《鱼化石》为例: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理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曾经,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浩劫,无缘无故地夺去了诗人十多年的光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中鱼的遭遇正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不仅如此,鱼的遭遇还象征了所有如艾青一样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共同的遭遇。诗评家谢冕说道:“这不是一个关于一条鱼死亡的故事,而是一个涉及不同的鱼而拥有一个共同的不幸和悲剧命运的故事……这是个人遭际与时代风云的叠合。”
最后两节则将鱼化石形象的写照延伸到对于生存规则和斗争哲学的阐发上来,告诉我们: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
基于以上五个要求,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可以用上我们非常熟悉的读书方法——朗读法和批注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水浒传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因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发,出于无奈,只得投奔外乡。后来碰到了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二人在酒楼谈天,得知酒楼卖唱父女受当地恶霸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鲁智深受不了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寺中长老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开封)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当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设计陷害林冲,诬陷他“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约集了其他七名好汉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郓城有个好汉叫宋江,他的情妇阎婆惜与人私通。在探知宋江与梁山强盗有来往后,她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结识了武松。武松与宋江分手后,在景阳冈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后去阳谷县当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莲却不守妇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二人,给兄长报了仇。事后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也转去投二龙山安身。
宋江与武松分手后,到了清风寨寨主花荣那里,不久被父亲召回,因被人告发,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江执意要回家探父,又屡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几多曲折也上了梁山。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也参加了梁山聚义。最后,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连年的战事,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好汉们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小说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及失败原因,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和他们的社会理想,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①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②善于刻画人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多用对比手法;
③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④情节引人入胜;
⑤采用古白话,语言明快简练,生动准确,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
序幕(第一回):写一百零八个魔头降世,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开端(第二回):写高俅“乱自上作”,引出王进和史进的故事。
发展(第三回至七十回):写“逼上梁山”的情形。
①第三回至四十六回:写“官逼民反”。梁山英雄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义军小规模的联合。
②第四十七回至七十回:写梁山义军由小联合到大规模进攻: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攻打曾头市,智取大名府,弃粮擒壮士。至此,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齐聚。
高潮(第七十一回至八十回):写梁山义军震慑朝廷,英雄排座次,两败童贯,三败高俅,连续挫败朝廷的镇压。
继续发展和结局(第八十一回至结束):写梁山义军受招安及结果。征田虎,讨王庆,打方腊,封官受爵,最后被各个瓦解。
1.鲁智深(花和尚)
典型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2.武松(行者)
典型情节: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性格特征: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3.吴用(智多星)
典型情节:智取生辰纲。
性格特征: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4.林冲(豹子头)
典型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性格特征: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5.李逵(黑旋风)
典型情节: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6.宋江(及时雨)
典型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性格特征: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7.杨志(青面兽)
典型情节:杨志卖刀、失陷生辰纲。
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考点一:《艾青诗选》
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村庄呀,山坡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一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死了/把土地遣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节选自《艾青诗选》)
(1)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按要求填上空。
《艾青诗选》初期的创作(1937年以前)忧郁和悲哀的笼罩:①_____《芦笛》主题:爱国主义中心意象②_____。
中期的创作(1937年﹣1978年)希望与理想的追求:《向太阳》《火把》
晚期的创作(1978年以后)赞美和歌颂的情怀:《镜子》《光的赞歌》
(2)诗人反复三次深情地抒发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1)《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和土地
(2)诗人反复强调和渲染,既突出了“悲哀”的现实,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看到伤痕累累的祖国时深沉的悲哀和痛苦之情;而反复抒写的“爱”又让读者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给人以力量。
(3)是忧郁的。很多词语都喻示着忧郁,充满着忧郁的思绪;在对悲哀的国土的写实性描绘中,渗透了诗人忧郁的主观情感。但这忧郁不是悲观和绝望,而是能给人以力量,诗人在诗歌中将忧郁化作了坚强。
(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符合“初期的创作(1937年以前)”的时期和“忧郁和悲哀的笼罩”的情感。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反复有强调某种情感的作用,“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一句反复渲染,有强调诗人情感的作用。“爱”直接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悲哀”表述了面对伤痕累累的祖国时感到的悲哀和痛苦之情。可据此作答。
(3)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掌握。
这首诗用一个个有内在联系的北方图景构成意象,而沙漠风、荒漠的原野、孤单行进的行人、重负的驴子、干涸的河道、失群的大雁等等,描画出色彩暗淡的北方画图,那是“北方的悲哀”,它们一幅幅跳动在读者面前,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这些意象实际上是对北国悲哀感觉的图象化,它们用色彩、光线、形体的综合效力使我们仿佛触摸到北方的土地,更使读者感受到那颗敏感的心。以深沉的笔调,苍凉辽阔的场景写北方,所以诗的意象虽然沉郁,但给人的感受是坚强有力的。据此可围绕“忧郁但有力”的核心作答。
考点二:《水浒传》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一)智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只见首座与众僧自去商议道:“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众僧道:“知客,你去邀请客人坐地,我们与长老计较。”知客出来请赵员外、鲁达,到客馆里坐地。首座、众僧禀长老说道:“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长老道:“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皮?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焚起一柱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不谏不是,谏他不从便了!”
(二)话说当日智真长老道:“智深,你此间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现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言,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言。”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鲁智深听了四句偈言,拜了长老九拜,背了包裹,腰包,肚包,藏了书信,辞了长老并众僧人,离了五台山,迳到铁匠间壁客店里歇了,等候打了禅杖,戒刀,完备就行。寺内众僧得鲁智深去了,无一个不欢喜。长老教火工、道人自来收拾打坏了的金刚、亭子。过不得数日,赵员外自将若干钱来五台山,再塑起金刚,重修起半山亭子,不在话下。
(1)结合原著简述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的原因。后来鲁智深又为什么要离开五台山?
(2)结合选文和原著对鲁智深在五台山所作所为的叙述,简要分析鲁智深的形象特点及这样写的用意。
(3)众僧皆厌恶鲁智深,而智真长老却认为此人“正果非凡”,请谈谈你的看法。
(1)鲁达为救被欺辱的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后出逃,在赵员外的帮助下到五台山出家。鲁智深离开五台山的原因是大闹五台山,让众僧人意见很大,于是住持推荐他前往东京大相国寺寻一份职事僧的工作。(2)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做和尚,不参禅,不守清规戒律,下山喝酒,醉打山门,毁坏金刚,逼众僧吃狗肉,事后还请长老评理,刻画了鲁智深率性而为、无拘无束、粗鲁莽撞、却又如孩子般可爱的形象。将人物置于不同环境(或与人物反差很大的环境)中,表现其不同性格特征和反抗道路,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3)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算得上是一个善始善终,修成正果的人物:他一生路见不平,行侠仗义,除恶务尽,如救素未谋面的金氏父女;对朋友侠肝义胆,有情有义,如野猪林暗中护送好友林冲,危难时出手相救;不贪色,不贪钱财,不留恋功名,如擒方腊立大功后不愿还京做官,最后在浙江听潮信而圆寂。鲁智深用自己的修行说明其是有佛心、佛缘的人,印证了智真长老的慧眼。
(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与表述。
解答此题,调动名著的阅读记忆,可知鲁达来五台山出家是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盛怒之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逃亡路上遇到金氏父女,为避免官府的搜查,赵员外想到一个万全之策:把鲁智深送到五台山出家做僧人。于是鲁达在赵员外的帮助下到五台山出家。
据文段(二)“智深,你此间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现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和“寺内众僧得鲁智深去了,无一个不欢喜。长老教火工、道人自来收拾打坏了的金刚、亭子”及原著内容可知,鲁智深离开五台山的原因是大闹五台山,让众僧人意见很大,于是住持推荐他前往东京大相国寺寻一份职事僧的工作。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解答此题一方面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鲁达在大闹五台山时,喝酒、吃狗肉、打倒了金刚,推翻了亭子,闹得佛场僧人“卷堂大散”,看起来似乎是犯戒的行为,实则是他对盲目修行的一种反抗。由此可见他为人的率性、无拘无束、鲁莽可爱。五台山寺院,看似与鲁智深率性鲁莽的性格格格不入,但正是将其置于寺院这个陌生的,与他原来生活相差甚远的环境中,表现了鲁智深不同性格特征和反抗道路,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据文段(一)僧人对鲁达的评价“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以及鲁达到了五台山的种种行为,众僧人看到了鲁达生性的率真、不拘小节的一面,貌似疯疯癫癫的行文打破了寺院的安宁,故众僧皆厌恶鲁智深。而根据语段(一)的内容,可知智真长老评价鲁达“正果非凡”,指的就是他人品中“善”与“好”的一面。结合名著中的相关情节内容分析出他“善”与“好”的具体表现即可。比如:他救金氏父女,他在野猪林里对林冲的保护,以及最后离世的原因等,都表现他“正果非凡”。
1.栏目组将“诗文联读”为专题开展阅读活动,请完成《艾青诗选》阅读笔记。
《艾青诗选》阅读笔记
艾青诗歌选读《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1937年春)《河》(一)①河流呀/你奔跑着又跳跃着/越过莽野又跌下崖壁/从不休息也不畏惧/你要到哪儿去呢/我要到东方去——/那边有辽阔的海洋/有蛮野的波涛/有莫测的危险与深奥/有精疲力竭后的/月夜似的平静①河:指延安河。1941年3月初,艾青冲破重重阻碍,由重庆奔赴延安。此诗作于1942年初。《鱼化石》(节选)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978年)
(1)艾青在《诗论》中说:“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结合《河》一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谈谈你的理解。
(2)艾青诗歌风格随着时代而变化。借助思维导图,结合《煤的对话》和《鱼化石》,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1)《河》这首诗中描绘“河”奔腾不息的场景,诗人借这一意象表述了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40年代初,艾青由国统区奔赴解放区延安,他在抗日烽火中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诗歌。他的诗歌能够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开了一代诗风,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2)《煤的对话》创作于1937年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采用对话形式,一问一答,平易朴实,却深沉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述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前期作品以诅咒黑暗,讴歌光明为主,深沉、激越、奔放,追求散文美。《鱼化石》是艾青在文革后写的一首哲理诗,诗歌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句式整齐,注重押韵。与《煤的对话》相比,诗情深沉,诗意警策。通过对鱼化石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字里行间蕴含哲理。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河》这首诗中描绘河“奔跑着又跳跃着”“不休息也不畏惧”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场景,“辽阔的海洋”“蛮野的波涛”“危险与深奥”“月夜似的平静”是指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联系到诗歌解释“1941年3月初,艾青冲破重重阻碍,由重庆奔赴延安”可知,诗歌的创作背景正值40年代初的抗日战争时期,故“河”本身也是自身的象征,“我要到东方去”实际上是艾青由国统区(重庆)奔赴解放区(延安)的真实写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得出,艾青的诗歌能够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这正是因为诗人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深深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所以其创作出来的关于革命题材的诗歌,既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开了一代诗风,从《河》这首诗“奔跑”“跳跃”“不休息”“不畏惧”等词语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气势,以及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所给材料可知,《煤的对话》创作于1937年的春天,当时正值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即将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刻。在这首诗中,“我还活着”“给我以火”等通过“煤”的口中传递出来的话,深沉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诗人是采用对话形式,平易朴实地表述对祖国深沉的爱。故我们可以看出,艾青前期作品主要还是诅咒黑暗,讴歌光明,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民族遭受不幸时深沉、激越的情感,依旧热烈、奔放,追求散文美的文学形式。
《鱼化石》的创作时间比较晚,1978年正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时期。与《煤的对话》相比,《鱼化石》诗情显得更加深沉,更具有警策劝说的意味,字里行间蕴含哲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诗中“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看得出来。与此同时,这首哲理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与以前的诗歌相比,艾青在这一时期更加追求音乐性,句式相对比较整齐,如“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和“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你绝对的静止”这几句,都是以6字为一句,出现了格律化倾向。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①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怀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圆弧形电视背景墙施工方案
- 四川市政管道修复施工方案
- 快乐读书吧《“歪脑袋”木头桩》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 2025年中国丝印平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训练提升9一个学派的诞生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蚜
- 16 应对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汽车城:蔚山》教学设计1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 (表格式全册)
- 网络机房日常巡检表
- 《国防动员实施》课件
- 上高双胞胎弘安畜牧有限公司田心镇现代化18万出栏育肥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米酒的酿造过程》课件
- 2024手机摄影课ppt课件完整版
- 医院班子成员考核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