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篇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7现代文阅读广西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7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1.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信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5.把握文体特点,了解常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6.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3.记叙文结构: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
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
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了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兼有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记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文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找出线索,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6.记叙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叫顺叙。
倒叙,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有:开篇点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紧凑。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情节表达上的需要,插入另一些相关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作用有: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7.记叙中心: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概括记叙性作品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概括段意可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来加以综合、归纳。
8.记叙详略:凡是对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即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中心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了文章的深度,突出中心思想;面(略写),体现了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有时,在安排详写材料时,还应注意前后呼应。
9.记叙文阅读的考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4)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6)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
10.答题策略:
(1)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和“统观”意识
对字、词、句、段、篇的分析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捕捉材料信息
①捕捉“重点词”,理解和品味语言。
②捕捉“重点句",深入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③捕捉“中心句”和“议论句(段)",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
④捕捉“文本性”,把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3)排除干扰选项
①排除法(筛选法)。②比较法(对比法)。③还位法(复位法)。
(4)逐层深入
分析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时,要从表面意思的分析开始,逐层深入,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不能一步就写出它们的深层含义。
(5)一准二全三简明
在回答主观简答题时,表达力求做到“一准二全三简明"。
(6)紧扣文本
在回答开放题时,必须先从阅读的文本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经历谈看法,不能凭空臆想,随便发挥。
例1.(2021七上·南丹期末)现代文阅读。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总体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在空白处填写一个词语)
春——春——迎春——春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语赏析: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句中“酝酿"一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案】1.盼春;绘春;赞春
2.拟人、回环。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3.“酝酿”一词的本意是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知识点】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拟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总体把握全文,然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根据所给的示例,按照顺序梳理出写作思路。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有语言。如: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赏析词语的格式:①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这一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出______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了)______感情(性格)。
②感彩变化的词语:这个词语原意为____,是一个褒(贬)义词,这里是_____意思,属于褒(贬)义词贬(褒)用,突出表达_____感情。
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结合文章内容①段可知,作者急切地盼望春天的到天,可概括为:盼春。文章的第③段到第⑥段,作者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因此可以概括为:绘春。结合最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可以概括为:赞春。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结合题目的提示,从修辞角度来赏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把桃树、杏树、梨树赋予了人的情态和动作,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指桃树、杏树、梨树争着开花,开花的时间前后跟是得很紧。通过描写春花竞相开放,表达了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在这里指“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空气里像发酵一样,气息越来越浓。
例2.(2023七上·港南期中)现代文阅读
紫色葡萄慈父心
①小院的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会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于是,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____!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⑦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⑧而今,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父亲栽种葡萄树时与“我”一起许下的心愿是什么?请在第一自然段的破折号后面补出。(不超过15个字)
(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4)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中的“慈父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父亲栽种下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伺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
(2)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3)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写出父亲看到葡萄树发芽时喜悦的情形,表现出深深的父爱。
(4)①栽种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②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有病的女儿;③为女儿采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给女儿吃,自己却舍不得吃;④对女儿心灵的站立倍感欣喜,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本文写我瘫痪后,父亲通过栽种葡萄树鼓励关爱我,最终使我振作起来的故事。
故答案为:"父亲栽种下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伺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文章在第①段提到了我的瘫痪,又在④⑤⑨段反复提到“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可以看出我们当时许下的心愿是: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故答案为:"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3)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体会。“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因为父女俩曾在葡萄树前许下心愿,葡萄树发芽了,预示着“我"的腿也有了希望,所以这里的“兴奋地像个孩子”写出了父亲当时的喜悦;同时父亲也想借此来激发“我"的生活信心,可见父亲的用心良苦。
故答案为:"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写出父亲看到葡萄树发芽时喜悦的情形,表现出深深的父爱。"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父亲的描写,对他爱女儿的行为进行归纳即可。纵观全文内容,可以看出,父亲爱女儿主要表现在:栽种葡萄并许下美好的心愿;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精心照顾有病的女儿;为女儿采摘、清洗葡萄,并不打扰女儿写作;为女儿写作的成功感到高兴。
故答案为:①栽种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②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有病的女儿;③为女儿采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给女儿吃,自己却舍不得吃;④对女儿心灵的站立倍感欣喜,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
1.(2023七上·港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高铁为何如此受到旅客青睐
近年,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那么,高铁究竟为何如此受旅客们的青睐呢?
从最初的“绿皮车”到快速列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旅程,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对于高铁,速度更是在快速列车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这个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时代,跟时间赛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坐过高铁的都知道,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跟航空不相伯仲,细节也是追求尽善尽美不仅提供无线wifi、充电插座、沙发床、平板电脑等用品,而且商务座还有乘务员贴心服务。
说到服务,就要谈一谈价格了。众所周知,同里程的高铁价格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出行千里仅百元。近期铁路集团投入的“高铁快运"服务,货运价格也低于其他快递行业,而且朝发夕至,效率可见一斑。
【材料二】高铁已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
我国遵循“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代表符号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的最佳诠释。尤其是,高铁的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成功实现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这个最美的国家名片正快速走向世界。
【材料三】京沪高铁票价将建立灵活定价机制
总台央视记者获悉,今年年底前,京沪高铁将实施灵活折扣的市场化票价机制。
京沪高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12月23日起,京沪高铁公司将对京沪高铁运行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
各站间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实行多档次、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京沪间二等座初期最低票价498元、降幅10%,最高票价598元、涨幅8%,具体以售票时12306网站公布结果为准,此外,针对固定区间密集出行的通勤客流、频繁出行的商务客流,探索推出票价折扣、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计次季票等产品。
【材料四】京沪高铁将试点“静音车厢”,有人期待有人忧
今年年底前,京沪高铁将推出“静音车厢"。
据了解,“静音车厢”可为乘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旅行环境,原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时可自行选择。
对于“静音车厢",很多网友表示强烈支持,认为这太棒了,不仅可以让大家得到休息,还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也有人提出,应该对一些“声音制造者”表示理解,有的旅程时间太久,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哭闹也是难免的。也有网友对此感到担忧,在公共场合避免大声喧哗,应该成为常态,开发“静音车厢"可能会助长一些不文明行为……对于“静音车厢”,你怎么看呢?
(1)下列对“中国高铁受青睐的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速度快B.服务质量好
C.价格便宜D.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
(2)下列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一项是()
A.中国高铁的核心部件已完全实现“中国创造”。
B.高铁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
C.京沪高铁计划为频繁在同一区间内出行的旅客提供优惠。
D.我国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
(3)京沪高铁针对固定区间密集出行的通勤客流、频繁出行的商务客流,探索推出票价折扣、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计次季票等产品。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D
(2)D
(3)好。这一举措通过建立一个“多档次、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能够调节供需,平衡运输能力,极大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降低了乘客出行成本,并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让百姓出行更加舒心。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新闻、材料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本题注重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于高铁,速度更是在快速列车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可知速度快;根据“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跟航空不相伯仲,细节也是追求尽善尽美”可知服务质量好;根据“同里程的高铁价格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可知价格低。
故答案为:D
(2)ABC.正确;D.有误,根据材料二中的“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一中国制造一中国创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可知选项表述有误。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从材料一中“众所周知,同里程的高铁价格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出行千里仅百元”可知,高铁价格优惠,如果再能够“实行多档次、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灵活折扣的市场化票价机制”将会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乘客;对广大乘客来说,也会更实惠、更经济,出行更加舒心。
故答案为:"好。这一举措通过建立一个“多档次、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能够调节供需,平衡运输能力,极大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降低了乘客出行成本,并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让百姓出行更加舒心。
2.(2023七上·来宾期中)现代文阅读Ⅱ
香菜开花
丁立梅
①香菜开花,居然也那么好看——我是很有些惊奇的。
②照理说,我是应该见过香菜开花的。乡下人叫香菜为“芫荽”。花在乡野最容易被埋没,那是因为各色花多。乡下几乎没有一种植物不开花。野蔷薇、紫云英和野菊花,一开一大片,把香气散得到处都是,也无人去赏。农人们兀自在花旁劳作,浑然不觉。香菜开花,就更显得寂寂无闻。然而现在不同。现在,它是在我的花池里开了花的,让我忽略不得。
③院门前的花池里,曾入住过一拨一拨的植物。有我特意栽种的,像月季、美人蕉和海棠。也有主动跑来的,如狗尾巴草、婆婆纳、荠菜和一年蓬。
④只是,这棵香菜是什么时候来此安营扎寨的呢?不知。花池里本来长着一大丛茂密的海棠,都快把池子给撑破了。母亲来我家,看见了,觉得浪费了,拔掉,栽上葱。母亲说:“葱多好啊,家有葱花,做菜不求人。"
⑤葱却瘦,不情不愿的样子。每每看到它们,总让我觉得愧对它们,给它们浇淘米水,给它们施有机肥,还是不见它们的苗壮起来。邻居看见,说:“这块地的肥力没了,怕是被原来那丛海棠给吸收了。”我想想,觉得有道理。从此,对它们不再过问。
⑥那日,我站在小院门口,和邻居闲话,一瞥花池,竟看到了香菜。这太让我意外了。我走近了,弯腰细看,可不就是香菜!三棵,在我的花池里安居乐业,端是一副碧绿娇嫩的好模样。打电话问母亲:“可有帮我种过香菜?"母亲答:“没有啊。”这更让我欢喜了,好吧,我当它是风吹来的礼物。
⑦一日一日,它勤勉生长。葱们渐渐退居一隅,花池成了香菜的天下。
⑧忽一日,它就开花了。想来它是早就蓄谋好了的,先是悄悄抽长,个头变高,终于婷婷起来,枝叶纷披。而后,它悄悄积攒着米粒似的小花苞,绿的,与绿叶子混在一起,不细看,还真看不出。一俟时机成熟,它便当仁不让地全部盛开,一头一身,全是细白小碎花,满天星似的。隔着清风看过去,叶疏花细,很像蓝印花布上的那一朵朵小花。花中生花,五朵环抱,精巧秀气,每一朵,都当得了古典美一词。
⑨于是,我有了一池的香菜花可赏。对着它,我有些感动,我们相识很多年了,我却是第一次见识它的花。从前的从前,它应该就是这么开着花的;以后的以后,它还将会这么开着花。有人赏,或无人赏,对它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只管顺应着自然的法则,一路走下去,让生命按着生命的顺序成长。
⑩我想起曾看到的一句话:“花的开落,不为旁衬或妆点,花只是花,开落只在开落本身。"这颇像我们的寻常人生,一生默默,不离不舍,无关繁华与冷落,只认真地活着自己的活。
(选自丁立梅散文集《有美一朵,向晚生香》,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对香菜花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①惊奇→②→③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加点词的表示效果。
农人们兀自在花旁劳作,浑然不觉。香菜开花,就更显得寂寂无闻。
(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①想来它是早就蓄谋好了的,先是悄悄抽长,个头变高,终于婷婷起来,枝叶纷披。
②它悄悄积攒着米粒似的小花苞,绿的,与绿叶子混在一起,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我选()赏析: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文末句子“只认真地活着自己的活”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1)欢喜;感动
(2)开篇点题,独句成段,强调突出“我"对香菜开花的惊奇;引出下文对香菜开花的描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兀自”是“依然,还是"的意思,表现出了农人对乡野花盛开的浑然不觉。
(4)示例一: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香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香菜生长的勃勃生机,表现出香菜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香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示例二: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菜人的动作,把小花苞比作米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菜花苞的娇小可爱,表现了作者对香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第一个“活”是动词,第二个“活"是名词,指的是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表面上指的是文中的香菜花即使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也顺应着自然法则,按生命的尊严成长,精巧秀气地开好每一朵花;深层上点明主旨,揭示了我们的寻常人生,也应该像这香菜花一样,不管经历繁华还是受人冷落,都要过好每一个阶段,让生命充盈、绽放。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2)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5)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当香菜开花,“我是很有些惊奇的了”;“这更让我欢喜了";“对着它,我有些感动”。根据这些句子,整理出答案。
故答案为:欢喜;感动
(2)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香菜开花,居然也那么好看—我是很有些惊奇的"
故答案为:开篇点题,独句成段,强调突出“我”对香菜开花的惊奇;引出下文对香菜开花的描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首先理解“兀自"的意思是“依然,还是”,“农人们兀自在花旁劳作"表现出了农人对乡野花盛开的浑然不觉。
故答案为:“兀自”是“依然,还是"的意思,表现出了农人对乡野花盛开的浑然不觉。
(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按照题目的要求,从词语运用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①“想来它是早就蓄谋好了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香菜人格化,“悄悄抽长,个头变高,终于婷婷起来,枝叶纷披"生动形象地写出香菜生长的勃勃生机,表现出香菜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香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悄悄”“积攒"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香菜花默默蕴蓄着蓬勃的生命力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它的欣赏赞美之情。从修辞的角度:由”积攒"一词可以看出,该句运用拟人化,把香菜花拟人化,由“米粒似的小花苞”可见,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花苞比作米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菜花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香菜花的欣赏赞美之情。选择一句赏析即可。
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香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香菜生长的勃勃生机,表现出香菜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香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菜人的动作,把小花苞比作米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菜花苞的娇小可爱,表现了作者对香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认真地活着"中的“活”是动词,“自己的活"中的“活”是名词,指的是自己的生命。结合上文“有人赏,或无人赏,对它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只管顺应着自然的法则,一路走下去,让生命按着生命的顺序成长"“花的开落,不为旁衬或妆点,花只是花,开落只在开落本身。这颇像我们的寻常人生,一生默默,不离不舍,无关繁华与冷落”可知,该句表面上指的是文中香菜花即使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也顺应着自然法则,精巧地开好每一朵花;深层意思是我们的寻常人生,喻指我们也应该像这香菜花一样,不管经历繁华还是受人冷落,都要过好第一个阶段,让生命变的有意义。
故答案为:第一个“活"是动词,第二个“活”是名词,指的是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表面上指的是文中的香菜花即使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也顺应着自然法则,按生命的尊严成长,精巧秀气地开好每一朵花;深层上点明主旨,揭示了我们的寻常人生,也应该像这香菜花一样,不管经历繁华还是受人冷落,都要过好每一个阶段,让生命充盈、绽放。
3.(2023七上·来宾期中)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点是多元交汇。中国古代农业因自然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逐渐汇合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洪流。其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同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摇篮。
中国农业文化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它们大体以长城为界,在地区上相互分立,在经济上却相互依存。农耕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游牧民族虽曾多次入主中原,但最终都被农耕文化融合。在农耕文化内部,又有北方的旱地农业和南方的水田农业两种主要类型。其形成以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为基础,其发展有赖于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中唐以前,华北旱地农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唐以后,南方水田农业后来居上,超过北方旱地农业。
中国农业文化的优良传统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本质上是人们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而创造的农艺。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农业体系的产物。各地区农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其次,精耕细作传统又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与封建地主制有关。在这种制度下,自耕农和细农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们只能采用多投劳力和改进农艺的方法,这也就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的重要原因。
(选自《中国古代农业》,有删改)
【材料二】
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1996年中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走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记录。目前该计划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2020年11月,由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自然》杂志发文,认为中国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在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选自《长沙晚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的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们需要有从事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农业科技的学习和研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手中"
(选自《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中国农业文化经过多元交汇,最终汇合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
B.随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汇合交流,游牧文化已被农耕文化替代。
C.南方水田文化一直在中国农业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
D.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走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传统相结合的道路。
(2)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段中的“大体”“始终"若删去,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
B.从中国农业发展特点可以看出,只要精耕细作,就能提高农业的产量。
C.只有在封建地主制背景下,中国农业才需要精耕细作传统,实现产量的提升。
D.随着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目标的完成,中国已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3)立志学农的小文同学想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请你结合上面材料,向她简单介绍。
【答案】(1)D
(2)A
(3)示例: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从长远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要有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参与,这样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新闻、材料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定位文本概念在文中的位置,查看上下文,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对原文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A.有误,根据“中国古代农业因自然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逐渐汇合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洪流。其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同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摇篮”可知,材料说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都是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摇篮,并没有表示“中国农业文化经过多元交汇,最终汇合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B.有误,“农耕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游牧民族虽曾多次入主中原,但最终都被农耕文化融合”中并没有提到“游牧文化已被农耕文化替代";C.有误,根据“中唐以前,华北旱地农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唐以后,南方水田农业后来居上,超过北方旱地农业”可知“一直"描述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A.正确;B.有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可知现代科学技术也是影响产量的因素;C.有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知,现代农业发展也需要精耕细作;D.有误,“已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需要结合对材料的分析,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再给小文同学做出介绍。材料中关于现代农业的内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材料三“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们需要有一批从事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学习与研究中来”是进行介绍的依据。
故答案为: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从长远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要有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参与,这样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4.(2023七上·博白期中)现代文阅读
那盆水仙花
①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②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③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跟跟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④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⑤“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⑥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⑦“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净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不大一样了!
⑧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⑨“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⑩“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原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情节。
→我善待老头→老头送水仙花→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②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4)说说老头的行为前后变化之大的原因。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老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老头闯入课堂翻垃圾;同学们帮助老头;老头救学生牺牲
(2)①指垃圾桶被老人翻得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样子。
②指老头被校长推得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3)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大摇大摆”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嚣张、傲慢的样子,突出了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的心理。
(4)因为杨老师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废品送他,这种尊重和关爱让他感到温暖,所以才会改变。
(5)老头是一个‘自强自立、懂感恩、舍己救人的人。他虽然年老但能自食其力,表现出他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他送“我"水仙花,表现出他懂得感恩;他不太会游泳却救人,体现出他的舍己为人精神。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感悟文章意境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⑸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通读文章,可以看出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概括出主要的故事内容依次为:(1)-(5)段写老头大摇大摆地闯课堂,被全校师生撵出去;(6)--(8)段写老头闯进我们班,“我”善待老头;(9)--15)段写“我"教育同学们帮助老头,老头再也没进过我们班;(16)段写老头买了水仙花送给我们班;(17)段写老头为救我班的学生牺牲。据此作答,注意题中格式。
故答案为:老头闯入课堂翻垃圾;同学们帮助老头;老头救学生牺牲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①结合原文中老人翻垃圾桶,可明确是“狼藉”在这里是“指垃圾桶被老人翻得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样子"。②结合老人年迈体衰,再被校长推出,可明确“踉踉跄跄”是“指老头被校长推得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故答案为:①指垃圾桶被老人翻得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样子。
②指老头被校长推得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这是对老人的描写的句子,而且是从动作、神态两方面去描写的,从“紧攥拳头”“大摇大摆"以及前文对老人肆无忌惮的.撞门等动作可体会到老头的满不在乎(嚣张、傲慢)的样子,还有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的心理;因此答案可整合为: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的满不在乎(嚣张、傲慢)的样子,突出了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的心理。
故答案为: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大摇大摆”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嚣张、傲慢的样子,突出了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的心理。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题时,结合“我"和别人对老头的态度即可明确答案:因为“我”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废品送他,这种尊重和关爱让他感到温暖,所以改变。
故答案为:因为杨老师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废品送他,这种尊重和关爱让他感到温暖,所以才会改变。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仔细阅读文章后,结合对老头的描写即可概括出其特点。如从“老爷爷一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处可看出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再从他对“我"的回报可明确“懂感恩”,从救人牺牲可明确“舍己救人"。
故答案为:老头是一个‘自强自立、懂感恩、舍己救人的人。他虽然年老但能自食其力,表现出他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他送“我”水仙花,表现出他懂得感恩;他不太会游泳却救人,体现出他的舍己为人精神。
5.(2023七下·鹿寨月考)现代文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①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③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④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
“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⑤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1)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B.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律己严"的一面。
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
D.本文引导我们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并通过反复修改,锤炼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2)下面对于文章中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描写,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明先生主张行文力求简洁,不累赘拖沓。
B.“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承上启下,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
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这句话写了叶圣陶先生工作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生活上随和。
D.“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这句话写了叶圣陶先生为作者的生活处境而“悲伤”,体现了他对作者的情重、待人的诚恳。
(3)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虽然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B.本文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但是在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以小见大,突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C.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与“简洁”,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他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D.在文风方面,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不失其真挚。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其他文学性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1)B:“律己严",错误。应该是说明叶圣陶“待人宽”的一面。故答案为:B
(2)C:“生活上随和",错误。无中生有。故答案为:C
(3)B: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错误。是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故答案为:B
6.(2023七下·南宁期中)现代文阅读Ⅱ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迅
①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②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③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④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⑤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⑥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⑦“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⑧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⑨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⑩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选文是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阿长”的事例讲长毛的故事BC辞了这人世
“我"的感情变化A敬意消失新的敬意D
(2)文中有一些语句略带夸张,试分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阿长给“我”买的《山海经》刻印十分粗拙,可“我"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4)班级准备举行《朝花夕拾》作品朗诵会,宾小阳同学打算朗诵选文中⑤—段,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朗读基调?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感情两方面来陈述理由。
A感情炽烈,幽默诙谐B感情真挚,自然流畅___C感情温和,清新婉约
选择:▲,理由:▲
【答案】(1)A特别的敬意;B谋害了“我"的隐鼠;C买来了《山海经》;D怀念与感激
(2)“震悚”是指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的震惊和感激的情态。
(3)这四本书虽然粗拙,却是“我"渴慕已久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
(4)选择:我选B,使用“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基调阅读⑤—段。内容上,⑤—段叙述的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感情真挚,自然流畅"基调与文章的内容相吻合。情感上,此段抒发了“我”对阿长敬意(或表达了“我"对阿长感激与怀念之情)不宜使用“幽默诙谐”“清新婉约"基调。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即可做出解答。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3)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
(4)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根据第①段“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可概括为:特别的敬意;根据第②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可知,当“我”知道是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后,“我”对阿长的敬意消失;根据第⑨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可知,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根据第②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可知,当阿长辞世后,“我"对阿长充满了怀念与感激。
(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震悚”原本是指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听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内心的震惊和感激,从侧面体现出阿长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④段“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和第⑨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可知,这四本书虽然十分粗拙,但“我”对《山海经》渴慕已久,而且是由一个没有文化的阿长给“我"买来的,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了对阿长的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
(4)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根据第⑨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和第②段“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可知,⑤一②段内容叙述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我"对阿长表示怀念的事情,在情感上表现出对阿长真挚的怀念与感激,故选用“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朗读基调较为合适。
7.(2022七下·南宁期末)现代文阅读
一棵小桃树(节选)
贾平凹
①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
②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么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摞一摞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③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水蜜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④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⑤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⑥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⑦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⑧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北京房地产买卖合同(预售)
- 2(2024版)影视制作与版权许可合同
- 2024年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全新修订)
- 2024小额借款合同书范文
- 2024车辆承包经营合同
- 2024年工程项目合作与购销合同
- 2024房屋翻修合同
- 2024广告喷绘合同范本
- 2024专利转让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
- 2024年企业IT架构优化顾问合同
- 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国家职业标准(2023年版)
- 大概念统摄下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钢结构件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三)试题及答案
-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知识总结
-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净水设备维保合同模板
- 六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