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解析)_第1页
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解析)_第2页
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解析)_第3页
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解析)_第4页
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初中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解析)初中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验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便要还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二黍()

贻余()

箬篷()

糁之()

轩敞()

多髯()

衣褶()

弥勒()

倚之()

一楫()

椎髻()

篆章()

壬戌()

二、选择题

3.傅雷特意让儿子读“毛选”,其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将来回国,任何事都要提前考虑,未雨绸缪。

B.为了加强儿子的理智和分析能力,帮助头脑冷静,彻底弄懂马列和辩证法。

C.儿子感情重,理智弱,意志尤其弱,急需下功夫学习。

D.国内政治气候很浓,全国上下学习“毛选”的《实践论》及《矛盾论》。否则,回国适应不了国内政治生活。

4.《傅雷家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翻译的罗曼·岁兰作品中的哪个人物来鼓励儿子勇敢面对逆境?()

A.约翰·克里斯多夫B.贝多芬C.米开朗基罗D.托尔斯泰

5.关于名著《傅雷家书》,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傅雷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誉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傅雷渴望这样的父子关系——更亲密如朋友般的关系。《傅雷家书》中字里行间表现出父亲对儿子谆谆教导之情,和儿子相处的愉快幸福之情,从儿子身上获得收获的自得之情。

C.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德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D.傅聪曾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受到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使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B.《傅雷家书》中傅雷为帮儿子傅聪实现“先为音乐家,再为钢琴家,其次为人,终为艺术家”的人生目标,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水手朱赫来,在这位水手的影响下,保尔走上了革命道路。

7.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此中人语云yǔ

8.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

B.颔联写了两人“离乡背井”和“客居话别”双重别绪,表述无限凄恻之感。

C.颈联是说真挚的友情是不受空间阻隔的,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D.尾联描写了友人在岔路口依依不舍挥泪告别,以至于儿女们也跟着抱头哭泣的情景。

9.下列对《关雎》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在主题上,大多认为《关雎》主要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B.开篇用比兴手法,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自然流畅,婉曲动人。

C.诗歌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增强了音调的和谐美及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D.第三章的格调迂回低缓与第二章的轻松明快形成鲜明的对比。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关雎》出自《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从不懂事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钢铁般战士的故事。

C.《登勃朗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D.《核舟记》魏学洢,选自《虞初新志》,是由清代张潮编著。

11.傅雷教育儿子要做一个的艺术家。()

A.德艺俱备、人格卓越B.技艺精湛C.敢于挑战极限D.为理想而献身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这首诗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河洲上的一对水鸟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引起了自己的无限情思,他向往自己心中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C.青年男子所恋的姑娘是河边采荇菜的姑娘,姑娘在水边劳作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思念,长夜不眠,思绪万千,难耐的思恋之苦煎熬着他。

D.这首诗和《蒹葭》一样,都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都借大自然的景物起兴,直接抒发对心中理想对象的强烈思念和执着的追求。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年初一,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正式上映,“李焕英”这一词条多次冲上微博热搜。如此巨大的热度背后,折射出当代人面对亲情的焦虑,以及快餐式生活方式与亲情之间的冲突。“亲情焦虑”与“社会焦虑”“学历焦虑”“婚恋焦虑”“育儿焦虑”等类似,都是青年一代在社会快速流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正在上升为社会整体层面的集体困扰。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在原地等待的父母似乎早已跟不上我们的步伐。从去年《囧妈》中对亲子关系的关注,到《隐私的角落》中对朱朝阳母亲教育方式的讨论,亲情焦虑早已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困扰无数人的现实问题。大多数父母无法像傅雷一样告诉子女:“所谓骨肉之亲,所谓爱子情深,只有真爱子女的父母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滋味。”大多数子女也无法和父母一起畅谈热爱的艺术、文学。可是,真诚的沟通才是打开彼此心门的钥匙,也是缓解亲情焦虑的一味良药。

正如但丁所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生活节奏快得让人无法喘息,应停下来听听母亲的唠叨,静下来想想父母的教诲。亲子之间的正确沟通是相互理解的前提,学会高效沟通才能让父母看到子女懂事体tiē()的一面,让子女看到父母善解人意的一面。如此,才能真正化解亲情焦虑,使萦绕心头的焦灼化为乘风破浪的动力,让亲人成为强大的后盾和努力的理由。

(摘编自《红网》)

13.为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教诲()(2)体tiē()

14.解释成语“无病呻吟”在文中的意思。

15.文中提及傅雷先生,他爱子情深的书籍是《______________》,这本书是傅雷写给长子_________(人名)的。

16.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才B.只要就C.即使也D.不仅还

四、句子默写

17.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或篇名。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凉州词》)

④___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⑤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涉世家》)

⑥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8.请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9.“梦寐以求”出自《诗经·周南》中的《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情景默写

20.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

(1)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照提示默写恰当的语句。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22.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学完此文之后,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_____。

(2)中国女军事专家姚云竹参加美国国际学术座谈会,在回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提问时说:“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中国当敌人,我们将接受挑战,做一个‘称职’的敌人。”从姚云竹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图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

赠送给联合国的。请你对它加以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表述

2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是按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先写核舟的__________面,次写它的__________面;写正面,先写舟的__________部分,次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4.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萋萋:溯洄:

2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共305篇,它分为赋、比、兴。

B.《蒹葭》全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C.本诗和《关雎》在语言形式都四言为主,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但《关雎》含蓄委婉,场景朦胧,而《蒹葭》则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使诗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26.请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述效果

九、课内阅读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

D.影布石上(映)

2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

B.乃记之而去/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以其境过清/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D.潭西南而望/朝而往,暮而归

29.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相互交错。

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把石底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青藤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

(3)欣然规往()(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2.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33.本文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多次运用伏笔,请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十、对比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子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蔬果,此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昨梦录》,有删改)

34.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一家眷属

B.寻向所志寻病终非同寻常

C.处处志之志虑忠纯志同道合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不足为惧

3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6.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渔人的行踪概括完整。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社会在地理位置、社会风貌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十一、现代文阅读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夜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这个意思,克里斯多夫(在第二册内)也好像说过的。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而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会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Iessimperfect!

(选自《傅雷家书》)

我曾经告诫学生“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与做人的基本要求。陆游的《菊枕》诗,是思念他被迫离异的第一任妻子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当年他的妻子采了菊花,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留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让他忆起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菊枕》的“香”就使无数的后人感动了。所以,诗歌除了要有真诚的感动,还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感动。

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他整个的生活甚至整个的生命来写诗的,这样诗歌才有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内心有了感动,是这个生命孕育的开始。把这份感动写出来,使之成形,能让读者感动,甚至能让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诗歌的生命,从此生生不已。学习诗歌,要能体会诗歌中这种美好的生命,养成品味诗歌兴发感动之生命的能力,这是读诗最为宝贵、最可重视的价值和意义。

(选自叶嘉莹讲稿,有删改)

(1)请选出下列对于材料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A.“拾人牙慧”在文中指某些艺术家对于一些艺术领域并不是真正理解,只是套用别人说过的话。

B.“克里斯朵夫”出自罗曼罗兰的作品,傅雷经常在家信中提到他来教育傅聪。

C.以《菊枕》为例表明“修辞立其诚”,好的诗歌只要有真诚的感动就可以了。

D.学习诗歌,我们要能体会诗歌中兴发感动的生命力量,养成品味诗歌兴发感动之生命的能力。

(2)联系材料一、材料二及《傅雷家书》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这句话的理解。

十二、作文

39.朝霞落日、小草树木,本是寻常之物,可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具有很多美好的精神品格。描写你喜欢的一物,让人感受到该物的象征意义。150字左右。提示:描写要细致、传神,不要用议论代替描写。

十三、名著阅读

阅读《傅雷家书》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40.《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

41.傅雷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请举一例说明。

42.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你的阅读兴趣。请结合《傅雷家书》内容,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

十四、翻译

43.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

序号字句子字义

(1)舍①屋舍俨然_________

②便舍船_________

(2)寻①寻向所志_________

②寻病终_________

(3)中①中无杂树_________

②晋太元中_________

③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

(4)出①不复出焉_________

②皆出酒食_________

(5)闻①鸡犬相闻_________

②村中闻有此人_________

(6)作①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

②设酒杀鸡作食_________

(7)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

(8)其①欲穷其林_________

②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

④既出,得其船_________

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_________

(9)志①处处志之_________

②寻向所志_________

(10)乐①心乐之_________

②似与游者相乐_________

(1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

②不可久居_________

(12)清①水尤清冽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_________

(13)差①参差披拂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

44.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诣太守

②悉如外人

③心乐之

④处处志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huòyǎnqiānmòtiáoyíyāo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髫”应读tiáo。

2.mǐnwǎngshǔyíruòsǎnxuānránzhěmíyǐjíjìzhuànrénxū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糁”的意思是“涂染”,应读sǎn;“褶”字应该读三声;“篆”应读zhuàn,不要误读作zuàn。

3.D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有误,傅雷说“毛选”中的《实践论》及《矛盾论》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与政治无关。故选D。

4.A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傅雷翻译的罗曼·岁兰作品是《约翰·克里斯多夫》。他以作品中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经历开导儿子,提到“克里斯多夫不是经历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引导儿子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以免重蹈覆辙。故选A。

5.C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C.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德国文学”有误;

故选C。

6.B

B.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故选B。

7.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舍”前边应读三声,后边应读四声。C项“要”后边应读一声。D项“语”应读四声。

8.D

考查诗歌赏析。

D.尾联意为: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这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故选D。

9.D

D.应为:第三章的格调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选D。

10.B

B.“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错误,主人公应是保尔·柯察金。故选B。

11.A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傅雷曾在家信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故选A。

12.D

本题考查诗歌解读。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大自然的景物起兴,间接抒发对心中理想对象的强烈思念和执着的追求。选项“直接抒发对心中理想对象……”是错误的;

故选D。

13.huì贴14.亲情焦虑根本不值得忧虑,人们却长吁短叹。15.傅雷家书傅聪16.C

13.(1)教诲(huì):指教训,教导。注意“诲”字容易写错,应为言字旁。

(2)体贴(tiē):对别人的心理或境况进行了解并予以关心和照料。与“子女懂事的一面”语境相合。

14.无病呻吟: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根据“亲情焦虑早已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困扰无数人的现实问题”一句,无病呻吟在文中是指亲情焦虑并不值得人们焦虑,“亲情焦虑早已不是无病呻吟”是指亲情焦虑是有根据的,是真正困扰人们的现实问题。

15.《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16.分析题目所给的关联词类型:“只有……才……”是条件关系,起强调作用——强调前句;“只要……就……”是条件关系,表示有了某种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即使……也……”是假设关系,指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不仅……还……”是递进关系,说明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的程度更进一层。原文“生活节奏快得让人无法喘息”是一种假设,“应停下来听听母亲的唠叨”是这种假设产生的结果,因此应填入“即使……也……”;

故选C。

17.宵眠抱玉鞍萎蒿满地芦芽短惠崇春江晚景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月黑雁飞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鸢飞戾天者经纶事务者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宵、鞍、萎、芦芽、雁、侯、鸢、戾、纶、属,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涵虚、蒸、撼、楫、钓、徒、羡”等字词容易写错。

19.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窈窕、淑、寤寐”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0.(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凄,邃。

2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试题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1)句注意“蔓”“络”“披拂”的正确写法。(3)句注意“佁”“俶”“翕”的正确写法。

22.(1)攻打(2)如果有人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也一定会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意近即可)(3)它是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它的构思与造型十分奇特,是一支枪管扭曲打结的手枪。寓意为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意思是说武力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表现了古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我们不难分析出“伐”的意思:一人和一个武器,表示砍杀、攻打。第(2)小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的能力。赏析某句话的言外之意,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称职”的意思是品德和才能与所担任的职位要求相称,根据语境,“称职”指能胜任所担当的任务,做一个合格的敌人。第(3)小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先要介绍这个雕像位于哪里,名称是什么,它的造型是怎样的(是一支枪管扭曲打结的手枪),寓意是什么(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据此分析可作答。

23.核舟空间正背中间船头船尾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的把握。这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因此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核舟”,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介绍的。先写船的正面,再写船的背面。写正面时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的顺序进行描述。从“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船头坐三人”“舟尾横卧一楫”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4.萋萋:茂盛的样子溯洄:逆流而上25.D26.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渲染了空寂悲凉的气氛。

24.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萋萋”,意思是草木茂盛的样子;“溯洄”,逆着河流的道路往上游走。

25.A.有误。《诗经》它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共305篇,它分为《风》《雅》《颂》;

B.有误。《蒹葭》没有直接描写“伊人”;

C.有误。《关雎》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而《蒹葭》含蓄委婉,场景朦胧;

故选D。

26.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思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据此分析,这两句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问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营造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渲染了空寂悲凉的气氛。

27.C28.D29.B

27.C.“不可久居”的意思是:不可长久停留。居,停留。故选C。

28.A.动词,成为/动词,雕刻;

B.代词,指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助词,的;

C.介词,因为/介词,用;

D.都是连词,表修饰;

故选D。

29.B.“近岸,卷石底以出”的意思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故选B。

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30.整齐的样子同“邀”,邀请打算,计划邀请3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32.(1)活动(往来种作);(2)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精神面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3.第一段中“忘路之远近”为下文的后人考证无果埋下伏笔;第二段中的“山有小口”为下文的渔人“不复得路”埋下伏笔;第三段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下文的渔人“不复得路”埋下伏笔。

作用:这样写既是文章前后呼应,又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感。

3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一排排整齐的房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句意为: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要:通“邀”,邀请。

(3)句意为:高兴地计划前往。规:打算,计划。

(4)句意为: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延:邀请。

3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云,说;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乡邻;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32.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即可。第二段,“其中往来种作”写了桃源人的活动;“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写了他们的穿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3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伏笔是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本文结尾处写后人考证无果——“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样的结局看似突兀,实则在第2段中“山有小口”和第3段中“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描写中,已经为结尾做下了铺垫。这么写,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前后呼应,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感,情节也更为合理。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34.D35.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36.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37.①位置不易被发现;②社会安定、和平;③人人平等,民风淳朴;④居民自由快乐,自给自足,

34.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属:类/连接/家属;

B.寻:寻找/不久/古代的长度单位;

C.志:做/志向/志向;

D.足:都是“值得”的意思;

故选D。

3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闻(听到)”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依据文章第2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可知,渔人的行踪是“进入桃花源”;文章第3段“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叙写渔人的行踪是“做客(小住)桃花源”;“停数日,辞去”写渔人的行踪是“离开(辞别)桃花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叙写渔人的行踪是“寻找(复寻)桃花源”。据此概括作答。

3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作答时,应在对两篇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语句进行比较,找出两文中所描绘的社会在地理位置、社会风貌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如:

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与文“子来或迟,则封穴矣”所描写的地理位置都是不“易被发现”;

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与文“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子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所描写的社会风貌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和平安宁”;

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文“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所描写的居民生活状态是“人人平等、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

据此可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

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衣物和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38.(1)C

(2)“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才能虚心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秉持赤子之心、保持真诚才能探寻到艺术的价值。而真诚又是作文与做人的基本要求,就如傅雷告诫傅聪:做人第一。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好的诗歌只要有真诚的感动就可以了”过于绝对化,第一段原文表述为“除了要有真诚的感动,还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选项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符。

故选C。

(2)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性试题,解析不唯一。

原句的关键词为“真诚”“艺术”“第一把钥匙”,即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傅雷及叶嘉莹对真诚的解读,根据题干还需要结合《傅雷家书》中的相关内容来进行阐释。根据材料一“真诚需要认清自己,需要虚心”;根据材料二“真诚是作文与做人的基本要求”,两文均认为做艺术首先学会做人,据此可归纳整理出解析。

示例:真诚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对己真诚,对人真诚,才会获得自己的成长与他人尊重。

39.示例:数九隆冬,地冻三尺,北风肆虐。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腊梅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铜铸铁打般的枝干,有的举着花蕾,于风雪中昂着头,像一面高擎的旗帜;有的枝条已半埋在雪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似要将一统的冰雪掀翻。那满布全身的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是隐隐跳动的脉搏,带来了春的讯息。

本题考查片断写作。题干“描写你喜欢的一物,让人感受到该物的象征意义”。首先要有对事物的细致刻画,通过各种描写刻画出与人的类似的品质。描写要细致传神,能表现其精神品格。示例:荷花开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正向着行人微笑。微风习习,荷池泛起徽微波,荷叶和花朵也轻轻地摇起来,好像在翩翩起舞,引来几只蜻蜓在荷池上空飞舞嬉戏,这真是一幅高雅素洁的风景图画啊。荷花的美代表着一种正能量,正如人们对荷花的赞扬,出污泥而不染。我成长在现代的社会里,我要像荷花一样,我要做政治、纯洁、善良的人。

40.傅聪如何教育孩子41.①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②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③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42.《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在阅读时,我读到了傅雷先生的一些经历,这让我充满好奇,他是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