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差异与协同研究_第1页
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差异与协同研究_第2页
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差异与协同研究_第3页
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差异与协同研究_第4页
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差异与协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差异与协同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京津冀地区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方面的差异与协同。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实施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将对京津冀三地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方面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各地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的差异。接着,通过对比研究,深入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京津冀三地在节能减排政策上的协同,以实现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相关政策文件、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本文将对京津冀地区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价。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各地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为分析差异和协同提供实证支持。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京津冀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揭示各地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的差异与协同,本文有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推动京津冀地区实现更加绿色、低碳的发展。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二、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现状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市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例如,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建筑节能改造等方式,降低交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同时,北京市还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管制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天津市在节能减排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市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改造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天津市还加强了与北京、河北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该省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治理工程,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排放强度。同时,河北省还注重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尽管京津冀三地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三地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协调性,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治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京津冀地区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将持续增大。因此,加强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未来,三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三、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差异分析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对于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三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状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政策目标来看,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其节能减排政策更多地关注于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目标相对较高。而天津和河北作为工业重镇,其政策目标更多地侧重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强调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政策手段上,三地也存在差异。北京市在节能减排方面采用了较为严格的法规标准和市场激励措施,如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等。天津和河北则更多地依赖于行政手段和传统的管理方式,如直接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强环保监管等。在政策执行力度上,三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北京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执行力度较大,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强。而天津和河北在政策执行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到位现象,导致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三地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也需要充分考虑三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四、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协同研究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其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实施对于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三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存在差异,导致节能减排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挑战。因此,加强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研究,对于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在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协同研究方面,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协同的机制建设。通过建立政策协同机制,明确三地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二是政策协同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三是政策协同的监管机制。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防止企业违规排放和污染环境。在实施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协同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针对三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政策协同研究是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政策协同机制建设、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推动京津冀地区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全国的绿色发展和碳中和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五、案例分析为了深入探究京津冀三地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上的差异与协同,本研究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对节能减排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免费充电等。这些政策显著提高了电动汽车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然而,电动汽车的推广也面临充电设施不足、续航里程焦虑等问题,需要京津冀三地协同解决。天津市在绿色建筑方面走在了前列,通过制定严格的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天津市还设立了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些政策有效推动了天津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了建筑的能效水平。然而,绿色建筑的推广需要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努力,包括统一绿色建筑标准、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等。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工业能耗占比较大。为了降低工业能耗,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工业节能政策,如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北省的工业能耗强度,但也面临着企业转型升级困难、技术推广难度大等挑战。需要京津冀三地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工业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存在协同发展的可能性。未来,京津冀三地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六、结论与建议本研究对京津冀地区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各地在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的差异性,同时也探讨了这些政策措施在协同推进区域绿色发展中的潜力。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措施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设定、具体措施选择、执行力度以及政策效果评估等方面。在政策目标设定上,三地都明确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总体目标,但在具体指标和时限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步调不一致,影响区域协同减排的效果。因此,建议三地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政策目标设定,确保政策步调的协同性。在具体措施选择上,三地各有侧重。例如,北京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天津在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河北则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差异反映了各地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特点。为了提升区域协同减排的效果,建议三地加强交流合作,共享节能减排技术和经验,推动政策措施的互补与协同。再次,在执行力度上,三地也存在一定差异。北京和天津作为直辖市,政策执行力度相对较强,而河北在执行层面可能面临更多挑战。为了提升区域整体的节能减排效果,建议加强对河北等地区的政策支持和监督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政策效果评估方面,三地都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机制,但在评估标准和方法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政策效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建议三地统一评估标准和方法,建立区域统一的节能减排政策效果评估体系,以便更好地评估政策实施效果,为未来的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京津冀地区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上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协同发展的潜力。为了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和协同减排目标的实现,建议三地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政策目标设定、加强交流合作、提升政策执行力度并统一政策效果评估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效果,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参考资料: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政府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分析河南省在节能减排政策方面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能源消费量较大。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河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河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例如,加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整治力度,遏制盲目扩大产能的行为。同时,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低能耗产业。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河南省的产业结构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河南省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能源浪费。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河南省的能源结构逐渐向清洁、高效方向转变。河南省政府将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例如,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环保产业的发展。虽然河南省在节能减排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有些政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措施,难以得到真正落实。部分政策缺乏针对性。有些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导致实施效果不佳。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不足。尽管河南省在环保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执行监督。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政策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二是提高政策针对性。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确保政策实施效果。三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总体来看,河南省在节能减排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仍存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部分政策缺乏针对性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将围绕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演变进行政策数据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演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揭示政策实施的成效和问题,探讨政策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演变趋势,为优化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政策测量是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步骤,包括政策目标的量化、政策手段的定量化、政策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在中国节能减排政策测量过程中,面临着政策目标不够明确、政策手段缺乏有效性、政策效果评估困难等问题。本文将介绍相关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如能效标准、碳排放核算、环境监测等,并运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中国节能减排政策之间存在密切的协同关系,这种协同关系体现在不同政策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以及共同作用。同时,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本文将阐述中国节能减排政策之间的协同关系,分析政策演变的原因和趋势,包括国内外形势、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并描述政策协同和演变的阶段和过程。政策数据是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包括政策文本、政策实施情况、政策效果等方面的数据。基于政策数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文本分析、数据挖掘、定量分析等,可以深入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并运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揭示政策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持和启示。本文通过对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演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得出以下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正在不断完善,但在目标明确性、手段有效性和效果评估等方面仍需改进。中国节能减排政策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关系,但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不够紧密,需要加强不同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外形势、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未来的政策演变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精细化。强化不同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演变是当前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政策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为中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节能减排措施是“十一五”期间提出的政策措施,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单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2006-2010年)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6%快速上升到33%以上。我国新建建筑已经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比例高达7%,而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仅为8%。在不少城市,为了美观和气派,主要街区的写字楼都是玻璃幕墙,还兴建了不少大型的穹顶建筑作为公共设施。夏季紫外线照射强烈,造成光污染,冬天不挡寒,一年四季不得不开放大功率的空调来调节气温,冬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保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供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玻璃幕墙(非节能玻璃)面积已超过900多万平方米,而且呈持续发展趋势。玻璃幕墙在带来所谓美观的同时,也带来了能耗的成倍增长。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6年增长8%。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5亿吨标准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6年增幅下降了5个百分点。但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力度,限期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出台《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特别是千家企业节能工作的跟踪、指导和监管,对未按要求采取措施的企业向社会公告,限期整改。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扩大能效标识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空调、多联式空调、照明产品及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扩展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建立国际协调互认。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研究建立并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配合全国人大抓紧出台《节约能源法》(修订)和《循环经济法》,抓紧制(修)订配套法规。组织制定16个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16项节能设计规范、21项节能基础及方法标准及17种终端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研究试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办法。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纳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和节能科普宣传活动,实施节能宣传教育基地试点,组织《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宣传和培训工作,开展节能表彰和奖励活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规范。2007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节能环保电力调度。加快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施工现场用水,由兼职人员负责检查与维修管线,减少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各用电场所的配电室,都必须有专业人员负责,健全岗位责任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并对供电质量、安全用电负有责任。办公楼、会议室等动力负荷应使用单独开关控制。上述场所用电负责人应随时检查人离机停、人走灯灭的节电情况。管理处各部门在设备更新时,要考虑淘汰耗能高的机电设备,努力更换使用节能科技新产品。改进司炉工操作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在保证供给基础上,节约用煤量。对管理处各单位使用的发电机进行定期检修、维护,防止机油泄漏,并做好发电机运行记录。年度节水、节电、节煤、节油指标计划由各单位提出,报管理处办公室汇总、主管领导审阅同意后,发布实施。管理处办公区、各单位每季必须填写《节能降耗()报表》,并于季初(1—5日)上报管理处办公室。办公室将《节能降耗()报表》核实后,填写《节能降耗汇总表》,根据消耗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纳入年度报告。办公室每年对所管辖部门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努力促使节能降耗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单单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节能灯最好不要短时间内开关,节能灯在开关时是最耗电的,对于保险丝的损伤也是最大的。白天可以干完的事不留着晚上做,洗衣服、写作业在天黑之前做完。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环保节能。尽量节约厨房里的能源。食用油在加热时产生致癌物,并造成油烟污染居室环境。减少煎炒烹炸的菜肴,多煮食蔬菜。不要把饭锅和水壶装得太满,否则煮沸后溢出汤水,既浪费能源,又容易扑灭灶火,引发燃气泄漏。调整火苗的燃烧范围,使其不超过锅底外缘,取得最佳加热效果。如果锅小火大的话,火苗烧在锅底四周只会白白消耗燃气。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既节水省时,又可少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冲洗衣服时,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因为洗衣粉遇到肥皂会减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节约清洗的时间。洗手、洗澡、洗衣、洗菜的水和较干净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洗抹布、擦地板、冲马桶。可以在马桶水箱里放上一块砖,既可以减少每次的冲水量,也能冲干净马桶。穿衣以大方、简洁、庄重为美,加少量的时尚即可。相比那些时尚的服饰,传统衣着的保鲜度和耐用性更好。外出时穿的正式服装和家居服分开,回家就换上宽松舒适的家居服,可以延长正装的寿命。脱下来的衣服要折叠好,放在衣柜里或者挂进衣橱,不要在外面乱堆乱放,以免落上尘埃杂秽。电视、电脑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又防止插座短路引发火灾的隐患。不用时关掉饮水机的电源。保持冰箱处于无霜状态。靠循环再利用的方法来进行材料的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生产新原料的数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纸和卡纸板等有机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大部分是甲烷)。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水污染。因此,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回收塑料及金属制品,一公斤铝的重新利用可以避免十一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假如所住楼房的楼梯通风采光状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备,可以每天做「爬梯运动」,在节电的同时,健身、健心、健性情一次完成。手洗轻便的衣服,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以站桩的姿势在洗衣池前站定,既锻炼脚力,又可使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腰部和背部放松。双手同时搓洗衣服,节水节电的同时锻炼了手指灵活性和左右脑的协调能力。大部分家庭的能源都消耗在取暖和制冷上。只要有效地使用自然通风和避免房间过暖,就能简单地减少10%的费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检查阁楼和空心墙隔热材料的质量。冬季检查门和窗边的缝隙是否密闭。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能大大地减少我们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太阳能可以加热水和发电。在一些欧洲国家越来越多地采用生物质采暖系统,还有一些新式的小型风力涡轮发电机已经可以供家庭使用。利用永久性的,清洁的能源,太阳能就是这样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太阳能发展非常迅速,有望成为日后的主导能源。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厨余垃圾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习惯和自觉性。将多余或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通过交换和捐赠的办法,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距离较近时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车出行,尽量减少小汽车出行量也减少了雾霾。近十年来,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烟气余热回收途径通常采用二种方法:一种是预热工件;二种是预热空气进行助燃。烟气预热工件需占用较大的体积进行热交换,往往受到作业场地的限制(间歇使用的炉窑还无法采用此种方法)。预热空气助燃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一般配置在加热炉上,也可强化燃烧,加快炉子的升温速度,提高炉子热工性能。这样既满足工艺的要求,最后也可获得显著的综合节能效果。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国单位GDP能耗在5年内必须下降20%。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表示“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随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某省官员甚至坦言,眼看大限将至,而且政府已明确将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官员的考核挂钩,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恐怕就是直接拉闸限电;更有甚者,是直接通知停产。类似想法做法恐怕不仅存在于一个省,而由此带来的政策副产品需要进行总结与反思。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许多地方政府采取粗暴的“一刀切”式的行政管理模式,给企业生产秩序和国民经济、社会安定等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由于许多地方供电线路无法区分工业、居民、公共设施等性质的用户,更无法区分节能企业与耗能企业,或工业加工企业与农业深加工企业,又不能区分内贸加工还是外贸订单加工以及合同期限的长短,只要在辖区内,地方政府强力推行的拉闸停电就没商量。这不仅完全打破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和资源配置效率,又迅速向钢材、水泥等其他原材料市场传导。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想出了用电指标额度管理的新措施,创设出了地方政府的行政配给权以及寻租机会。即使这样,也最多仅能满足不到50%左右的企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再投资每台20多万元购买柴油发电机和柴油来维持生产经营,以使企业运营成本不要掉进停止营业点之下。尽管企业用柴油发电折算的电价约为每度5~2元,比上网电价7~8元高出近2~3倍,用柴油发电的企业基本上是做一单亏一单,但只要可以支付所有可变成本或再弥补些固定成本,企业就必须作出这种亏本开工的选择。其结果必然是,在制造“柴油荒”这个副产品的同时,也削弱了企业自我积累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柴油荒”直接波及到水路及陆路等商贸物流业、沿海地区禁渔期结束的渔业生产、秋季的农业生产、基建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以及一般加工业,并引起舆论对国有石油企业的诟病。面对舆论压力和各地柴油供应持续紧张的状况,国有石化企业全力开工炼制原油。其中,中石油的原油日加工量突破40万吨;中石化也宣布了五大措施力保柴油供应,甚至停止了原年底的常规检修维护的计划;并下达文件,专门强调要求下属炼厂增产柴油,并推出炼厂每超计划多生产1吨柴油即可得1000元奖金的奖励政策,以及增加柴油进口等措施。他们采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来应对这种单一产品短缺的畸形的生产和供给的危机。在这种畸形的危机中,暴增的柴油需求不可避免地造成汽油供给过剩,甚至会因过剩而不得不低价出口,最终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同时,超计划每吨1000元的奖励政策又将降低企业的盈利率,并直接减少国资委的红利和股东的权益。最重要的是:计划年底进行的常规检修维护是一个企业安全生产运行的基础保障工作,是经过比较科学的优化计算得出的结果。如果长时期地为了他人的政策瑕疵而忽视自身的经营安全边际,即应该投资检修维护而不为,则极有可能给企业埋下恶性事故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这类事故通常是重大的环境灾害事故,不仅企业受损,企业所在地区的损失也会十分重大。有媒体报道,浙江义乌从8月26日开始,全市分片区实行工业用电供2天限1天的政策;温州部分地区颁布了企业每开工1天就要停电2~4天的规定;广东省高要市则陆续对该市50家企业进行限电,限电时间为2010年9月1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诸如此类的限电政策在全国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所产生的负面结果也令人触目惊心。订单和市场丢失。在一些外贸企业,限电致使企业部分订单违约,要支付大笔违约金,因此,企业基本不接新客户。对于老客户,为了不让其流失,有时也不得不发电来完成订单,做亏本买卖。资金链与供应链断裂危机。对于一些长产业链的重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常都是采取原料“先送后付款”,成品“先交钱后给货”的方式。但由于限电,长期停产,上游原料供应会要求付款,而下游客户也不会再交任何订货款。可企业在停产时还会发生大量费用,必然造成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最终会殃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连带殃及铁路运输、仓储等相关配套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被增加的沉没成本。特别是炼钢企业,在一关一停中,为了维持钢包的温度,每天消耗的维持费在100万元以上,但由此被创造出来的沉没成本,却需要企业自己承担。降低了全国整体能源使用的效率。柴油发电比火电、水电的生产成本都高,而守着电网的电不能用,不仅不能实现节能降耗,相反会造成石化资源更大的浪费。况且,中国电力系统眼下还达不到全国性智能配置、超大电能储存等先进的智能管理水平,拉闸限电又会殃及火电、水电企业的电能利用率、开工率及经营绩效,进而影响整个国家能源资源的总体使用效率。停产造成的短期非自愿性失业。调查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份,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数量也都高达几百家。这不仅恶化了物流产业的运营环境,数万名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也被迫接受停薪或减薪,处于非自愿失业与半失业状态。而对于来料加工业,江浙一带的企业大多是按件计酬,拉闸限电将直接减少工人的收入和收入预期。在原本企业招工就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因收入下降无力维持正常生计而成帮辞工的现象也开始出现,恶化了非公中小加工企业的经营环境。居民和公共设施成为被殃及的又一池鱼。一些地方停电波及到了居民和公共设施。不仅因行政手段剥夺了居民消费电能的权利,使居民家停电停水。更甚者,使公共设施也无法正常运转,医院和公路的红绿灯也幸免不了。所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已经远大于“节能减排”的贡献。行政成本增加。拉闸限电等一系列问题迫使政府增加了检查纠错的工作量和各级政府不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及工作的再调整,进而增加行政成本的支出,浪费了纳税人的税金。第一条为督促中央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第三条中央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接受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依法接受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一)指导监督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二)指导监督中央企业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三)建立健全中央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考核奖惩制度,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四)组织或参与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审计,建立问责制度;第五条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实行分类监督管理。按照企业能源消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将中央企业划分为三类(附件1)。(一)重点类企业。主业处于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煤炭、建材、交通运输、机械行业,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国资委对前款规定的三类企业分类实行动态监管。根据中央企业所处行业、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并对外公布。第六条中央企业应当制订节能减排工作专项规划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全节能减排规章制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领导机构,负责本企业节能减排总体工作,研究决定节能减排重大事项,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中央企业根据分类管理的要求建立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节能减排协调、监督管理机构。(一)重点类企业应当设置负责节能减排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或者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专职负责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机构,负责节能减排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二)关注类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三)一般类企业应当设立节能减排管理岗位,配备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计量、统计、分析和监督检查。第八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企业分管节能减排工作的负责人统筹组织各项节能减排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对节能减排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第九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节能减排考核奖惩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应当作为相关领导和人员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第十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落实对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人员、节能减排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第十一条中央企业应当把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战略、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中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有序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第十二条中央企业应当认真编制节能减排年度经费预算,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在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第十三条中央企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标准,依照有关政策,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第十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监测,提升节能减排信息化水平。第十五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计量、定额、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口径、范围、折算标准和方法对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定期收集、汇总和分析。第十六条中央企业应当确保节能减排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企业自我检查、第三方检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形式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估和核定。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内部节能减排工作逐级汇总报告制度,并定期将本企业节能减排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报送国资委。重点类、关注类和一般类企业分别按季度、半年度和年度上报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年度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应当于次年2月28日前报送;季度报表、半年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应当于报告期满之次月20日前报送。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总结分析报告应当包括本企业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变化、节能减排管理情况、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重点类和关注类企业应当开展与同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的对标和分析。第十八条中央企业应当将本企业节能减排重要科研成果、重大违规和环保事故、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年度考核情况等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国资委。第十九条国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