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川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卷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早期分封现象开始于氏族部落时代的征服拓殖关系,大体相当于黄帝以来的姓氏分化、赐姓命氏、分土别国及别封。周代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最后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分封制A.与宗法制度结合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C.具有严格的程序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2.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农人除草图》上,一个农夫正在田间进行中耕除草。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B.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唐长安城设市署,内有市令1名、市丞1人、市佐1人、史2人、帅3人、仓督2人,彼此分工明确。其中,市令“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市丞为副官;佐、史、帅分行监察及文案等事务;仓督则专管出纳。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强烈冲击B.朝廷重视维护商业经营秩序C.吏治清明确保经济复苏步伐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明显调整4.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公里,宛如一条璀璨的丝带,将杭州和北京两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A.密切了政治经济重心的联系B.带动了新的生产关系出现C.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D.促进了南北方的文化认同5.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在云贵地区的农业区域及形胜险要之处广设卫所,军士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籍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5。若遇战事,将领受命到指定卫所领兵,事毕军队散归原地。这一举措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推动了边疆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促进了民族矛盾的缓和6.顾炎武认为传统君、臣、民关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权至高无上,导致君臣、君民关系失衡。在研究古代典籍的基础上,他提出人臣也可称“君”,并提出“人主欲亲民,必先亲牧民之官”,天子要“贵士大夫以自贵,尊士大夫以自尊”。顾炎武的这些主张旨在A.否定传统的君主制度B.构建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C.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D.宣扬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7.《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以海关税、常关税、厘金和盐税作担保;同时,帝国主义各国均同意清政府把现行平均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原本免税的商品开始征税。帝国主义的这种主张旨在A.彻底剥夺清朝的财税主权B.促进晚清的近代化进程C.维系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D.掀起瓜分中国的新狂潮8.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对于擅自闯进境内的外国兵舰开炮射击,对于走私贸易的商船加以制裁。太平天国的这一对外政策A.遏制了鸦片贸易的发展B.彰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C.成为其最终失败的根源D.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9.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厦门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时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当地的土纱已逐渐退出市场。这说明A.厦门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确立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顽强抵制洋货的输入C.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厦门与世界市场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10.这张照片是19世纪70年代初,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们的合影。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赫然在列。这幅毕业留影可用来印证当时A.晚清政府实施了自救运动B.甲午海战中英烈的精神风貌C.清末新政推行了教育改革D.道光帝勇于变革社会的决心11.1933年,习仲勋在陕北照金实行的土地改革规定:“红军公田”的经营,要在分配土地过程中,适当留出部分土地由苏维埃政府经营,收成的一部分用于优抚红军家属和烈属,一部分用于往来的红军和游击队食用。这一规定A.激发了广大民众抗日热情B.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度C.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解决了红军粮食供应问题12.下图所示是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新闻报道。这次“重要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D.开展解放军战略大反攻13.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经选举产生,管辖原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和山东解放区,最高机构为人民政府委员会,下设民政部、财政部、教育部、农业部、工商部、公安部、司法部及财经委员会、监察院、法院等。这A.开启了华北地区战略反攻B.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解放C.实践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奠定了新中国的制度基础14.沪菜是江南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以品沪菜为时尚,随后,沪菜进一步向东亚、东南亚、欧美国家进军。沪菜的流行A.反映出各地饮食差异的缩小B.表明上海经济影响力的增强C.证明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互鉴D.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5.1953年,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些举动A.修正“一边倒”外交方针B.使中国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C.发挥大国的责任担当D.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16.1950年5月1日,有着530年历史的帝王太庙被改造成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许多在旧社会出身贫苦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力量。这一改造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适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D.旨在破除人民群众的迷信思想17.克里斯提尼成为领袖后,第一步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十个部落,代替原有的四个部落;其次,把将四百人议事会改为五百人议事会,且规定每次召开议事会,各部落派出五十人参与,每位议员的在职时间只有一年。这一做法A.提高了城邦的行政效率B.清除了贵族的政治影响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范围D.坚持了人人平等的原则18.达·芬奇和拉斐尔是同属于一个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下面两幅图分别达·芬奇和拉斐尔描绘的圣母子。这类作品A.宣扬回归朴素的生活B.刻画了人的内心世界C.突显宗教画神韵意趣D.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19.马尼拉大帆船是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其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据此可知A.新航路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墨西哥成为西班牙的原料产地C.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D.太平洋沿岸成为国际贸易中心20.麦迪逊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1787年,他在美国制宪会议上指出:“如果行政官要讨好议会才能再次当选,依赖心就会使行政官独立不起来……就会把议会弄成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这是因为A.美国中央政府内部存在矛盾B.联邦政府部门权力分配不均C.联邦议会权力大于美国总统D.要求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1.仪器制造工人詹姆斯·瓦特借鉴了约瑟夫·布莱克关于潜热的科学思想和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能量效率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改良了蒸汽机。这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A.社会生产需求推动技术革新B.科学与技术已有了初步的结合C.主要得益于科学理论的突破D.技术革新依赖于工匠经验积累22.从古老的沙俄帝国的遗影中崛起,苏联的历史轨迹如同一部史诗。有学者认为,“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这一观点肯定了A.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效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23.二战之后,荷兰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成为重要且流行的交通工具。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如今自行车成为荷兰民众心中的最佳出行工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24.美国之音(TheVoiceofAmerica,简称VOA)是1942年创办的美国官方广播电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将重点对象改为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推广美国生活方式,更宣扬“自由世身”原则。从1949年开始,“美国之音”在乌克兰、立陶宛等地用当地语言广播。由此可见,“美国之音”A.建立初衷服务于美国冷战战略B.主导了“自由世界”宣传工作C.推动了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发展D.逐渐发展成为一柄“冷战”利器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小题,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材料二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持续增长,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东莞、深圳、中山等城市的流入人口数量已占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流入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珠三角地区,其中以浙江流入人口增长幅度最大。——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人口南迁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下是郭大均著《中国当代史》中目录摘编:第一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民经济恢复第二节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现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失误中的曲折第三节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第三章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第一节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第二节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第三节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第四章坚持改革开放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第一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第二节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展开第三节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贯彻结合所学知识,从该目录中任选一节进行续写。(要求:史实阐述,史论结合,需观点正确,符合史实)(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27~28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代在继承历代教育经验基础上,学校设置方面有许多创新。中央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监收高官子孙,太学收中级官员子孙,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收低级官员子弟及百姓。各地方设州县学、医学、玄学等。唐初级私学有家学、私塾和乡村学校,以蒙学教育为主;寺院读书和私人讲学则以科考内容为主,属于高级教育。唐初规定教材是《五经正义》(即《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