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劝学》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劝学》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劝学》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劝学》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劝学》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B.“金就砺则利”中的“金”代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C.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称为道家“五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己”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

B.课文第2段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

C.课文第5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D.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展开论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劝学》第二段中运用的几个比喻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辑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甚岁,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攀攀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写,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士,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

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年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胀史不扶而直自沙在遇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泡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辟

而近中正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瀚/君子不近庶人/不

月艮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漪/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瀚/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湍/君子不近/庶人不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酷步,跨一脚为“度”,跨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可形容极近的距离、数

量极少等。

B.骐骥,与《马说》中“千里马”意思相同,都是指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C.十驾,用马拉车,一天叫做一驾,十驾就是积十天的路程。

D.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百仞,形容极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己”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

B.“青”胜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改变,

有所提高,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甚至超越自我。

C.“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作者连用五个生活中的例

子来设喻,从而论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D.作者以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

得成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9.材料二如何阐述道理?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卷,不复挺者,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您考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骤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鳗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聚,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奥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速步跆:半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

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

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

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

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13.请将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有于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挚,,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孽九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弟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鲤■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绳:墨线,是木匠做工时用来取直的工具。

C.蹉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蹉”,跨出两脚为“步”。

D.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这里指乘车而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己”的观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

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三段着眼“登高而招”等日常生活现象,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

车马、借舟楫的方法。

C.第四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必须重视积累、持之以恒、用心

专一,说理生动透彻。

D.本文大量运用短句,又适当运用长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文气流畅而不板滞,

增强了论辩的力量。

17.下列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驴不胜怒,睁之。(《黔之驴》)B.转视积薪后,一狼迪其中。(《狼》)

C..吏民,封府库•(《鸿门宴》)D.上食埃土。(《劝学》)

18.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D.大王来何操?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芭于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季小,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嶙一跃,不能十步;苜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罐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20.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且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奇运于渤海之尾

2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度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蹉”,跨两脚为“步”。

2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课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

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文章将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用蚯蚓的“用

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

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4.《劝学》第二段中运用的几个比喻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速见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鸯马十弟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黛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申子》)

(二)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

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丈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

君嬴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

若干卷,题目《精崎集》云。

嚏!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陛”,跨出两脚为“步”。

B.驾,一天的行程。“鸳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2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

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

远不如从前。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

深表赞同。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9.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

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君子目: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

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

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

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底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日:“积财千万,不

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

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3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胸暴槁:枯

B.先其易者,后其下目节目:项目

C.又从而施之庸:归功

D.金侬砺则利就:接近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犹求饱呵懒营馔臂非加长也,加见者远

B.而寒于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叩之以小者则小鸣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取书于蓝凌万顷之茫然

32.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

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

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

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

比喻和对比论证。

3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不可以己。

(2)此皆进学之道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百于日: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拿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功在不

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鲜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①子夏日:"百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学多致其道。”

②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④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子疑其力事君能致甚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目未学吾必

谓之学矣。”

⑤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目:“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

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节选自《论语》)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者”指求学的人。

B.“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肆”此处指工匠们大胆创新。

D.“无以至千里”的“以”与“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以“意思和作用都不同。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B.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D.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B.乙文中孔子认为,古人的学习观是自私的,今人的学习观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们

学习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

C.乙文中孔子最欣赏弟子颜回的原因之一是他最好学,具体的表现是他“不迁怒,不贰

过“,这就意味着颜回能“学以致道

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习能提升自我,弥补不足;乙文认为

学习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获得“道

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38.“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请就文体特点简要概括两篇选文不同的言说风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网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

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目:“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

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

民。”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常节。即上疏言:“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

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讲罢留之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

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

“有是乎?”日:“然,诚恐伤之尔。”颐目:“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既除丧,

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孙4,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

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

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

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

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

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宣之旨若在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

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

39.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

/皆为名士

B.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

/皆为名士

C.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

渐皆为名士

D.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

皆为名士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下,本来指的是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文中指代帝王。

B.说书,本是官职名,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后来演变为一种传统曲艺.

C.访问,文中是询问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有目的地去拜访,二者意思不同。

D.张乐的“张”意思是设置,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张''意思相同。

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颐喜好古道,安于贫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因此司马光、

吕公著力荐他担任国子监教授。

B.程颐通过皇上在宫中盥洗而避开蚂蚁一事,委婉劝谏皇上应将这个心思放在四海万

民身上,这才是帝王要道。

C.冬至期间,宋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朝廷官员就上表称贺,这一做法遭到程颐反对。

程颐认为,应将朝贺改为安慰。

D.张载称赞程颐兄弟二人超然脱俗,最终得到了孔子、孟子没有被后人传承的学问,

在儒生之间倡导。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

(2)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

43.文中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一句与《劝学》中的哪句话在道理上有相似之处?请

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舂;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功在

不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的《劝学》)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

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

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已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

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

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

圣人择之,刍茏(ya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

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

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

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W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

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

十之八九。

(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厚助词无实义,相当于“了”

B.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跨出两脚为一魅

C.鸳马十驾,功在不畲停止

D.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丰富的知识

45.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

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

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

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

之事

4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荀子运用设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阐明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B.刘开一开篇便提出好学尤其应当勤问的观点,接着便着重论述好问的意义:可以丰

富知识,有利于修饰品德。

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荀子与刘开都运用排比、对比、比喻手法,说理透彻明白,

气势恢弘。

D.“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刘开的《问说》属议论,与荀

子的《劝学》体裁相同。

4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48.试分析《问说》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

1.D2.D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

有过失了。

(2)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

能雕刻成功。4.(1)五组比喻句分三层意思:

①“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②“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③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和参省自

己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这三层意思呈递进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D.”并称为道家,五经”错误,应该是并称为儒家“五经”。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错误,全文是围绕“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省”,反省;“知”,通“智”,智慧。

(2)“锲”,雕刻;“舍”,停下来;“镂”,雕刻成功。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本文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

步,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

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

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

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

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

这三层意思呈递进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

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爆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

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

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

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

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

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

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

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

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

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

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

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

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M

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5.D6.D7.C8.(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

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缘故。

(2)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用来防微杜渐而保

持中庸正直。9.运用比喻论证。为了阐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的主旨,一连用了蒙鸠、

射干、蓬茅、白沙、兰槐五个比喻,或正反对比,或前后对比,把道理说得形象、透彻。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

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不靠近,百姓也不佩戴。

,,麻中,,是,,生,,的后置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结构完整、一致,应单独成句,“庶人不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形容极广”错误,应为形容极深或极高。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从而论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错误,意在阐明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

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

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上'"'下",向

上,向下;“一”,专一。

(2)“游”,交游:“就”,接近;“所以”,用来。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材料二,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渝”等五个比

喻,其中“南方蒙鸠之巢”是反例,“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为正例,“兰槐之根渐之

瀚”前后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从而

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

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

接受。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

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绛利,君子广博地学习

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

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更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

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

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

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

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

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

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

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缘故。蟹有六条腿,两

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材料二: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

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擦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

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生长在高山之上,却能俯瞰百里之遥,

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

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不靠近,百姓也

不佩戴,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定要接

近有学问品行的人,用来防微杜渐而保持中庸正直。

10.Cll.C12.A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

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暴:露”错误,应为“同,曝‘,晒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

直。

B.”须臾:指长者”错误,应为“片刻、一会儿”。句意: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D.“省:忽略”错误,应为“省察”。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的现象的能力。

A.“知”通“智”,智慧。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B.“暴”通“曝”,晒干。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

D.“生”通“性”,资质、禀赋。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文章先以……来举例说明……”错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是比喻论证。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1)“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知”,通“智”,

智慧;“过”,过错,过失。

(2)“生”,通“性”,资质、秉性;“假”,借助;“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

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

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

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

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

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

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

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

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

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

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

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

14.B15.D16.B17.D18.A19.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

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君子”作主语,放在句首,应在之前断开,排除AC;

“参省乎己''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乎(于)己参省”,故应在“己'’之后断开;"则'’一般放在下

句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D。

故选B。

15.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驾……这里指乘车而行”错误,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

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B.“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错误,这一段连设五喻,

展开论证,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

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

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A.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句意:驴实在是不能忍受愤怒,用蹄子踢它。

B.名词作动词,打洞。句意: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C.名词作动词,登记。句意: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

D.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向上吃到泥土。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

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忌不信自。句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您来带了什么?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疾”,劲疾;“彰”,清楚。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

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绛利,君子广博地学习

并且每天检脸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

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

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

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

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

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

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

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

为它用心浮躁。

20.B21.B22.C2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

为没有过错了。

(2)(我)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24.第二段作者用了五

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和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是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

以提高自己;第三个比喻"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

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一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

的境界。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