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2套)_第1页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2套)_第2页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2套)_第3页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2套)_第4页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2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1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o

A.丞相/相信押解/浑身解数

B.狂澜/斑斓晦暗/诲人不倦

C.羁绊/挑衅迁徙/阡陌交通

D.归省/省会拮据/引经据典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更胜一筹锋芒毕露义愤填膺束手无策

B.微不足道消声匿迹正襟危坐跚跚来迟

C.一视同人相形见细恪尽职守突如奇来

D.轻飞曼舞莫衷一事顾名思意来势汹汹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传销人员利用部分民众渴望暴富的心理,到处拉拢帮手,招摇撞骗,其卑

劣手段已经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B.王山一边在田里干活,一边埋怨家人没有给他良好的条件,可谓任劳任怨。

C.被誉为中国量子物理界“四剑客”之一的物理学家钱伯初学识渊博,虚怀

若谷,贡献卓著,深得业界人士及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

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

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地球环境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并利

用自然资源。

B.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同学们的病毒防控知识,防疫

站的医生们给师生们开展了一场关于“预防诺如病毒”的健康知识讲座。

C.为了博眼球、抢版面,媒体对某些热门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滋

生了他们的骄傲情绪。

D.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的比赛,使全国电视观众重

温经典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

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学校的艺术节表演,同学们推荐小明当导演写剧本,他说:“既然大家如此

信任,当尽我绵薄之力。”剧本完成后,他请老师和同学们来看:“鄙人不才,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按照剧本的设定,他选择了小红做主演,对小红说:“祝

贺你荣幸地加入了我们的演出队伍。”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他又谦虚地笑对众

多的赞美:“承蒙大家抬爱,真是感激不尽,以后请多多指教。”

A.绵薄之力B.指正C.荣幸D.抬爱

二、其他题

请根据下面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表明汉字书写很重要的两点理由。

【链接材料】汉字和中医、京剧等,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中学生应该下功夫

写好汉字。首先,从写好规范字做起,字写出来,既要正确端正,又要清楚整洁。

其次,在规范书写的基础上,做到熟练、美观。在多数人习惯于电脑打字的今天,

人们对毛笔、墨汁、砚台等传统书写工具的了解越来越少,能用毛笔熟练书写汉

字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因此,有些书法专家不无忧虑地说,“长此以往,我

们的国粹一汉字书法就会被荒废掉。”所以,一个中国人,不会写汉字,写不好

汉字,是人生的一大遗憾。有关研究还表明:写好汉字对于调节人的心情有重大

作用。在专心致志书写的过程中,人往往会忘却心中的烦恼;还会因专心于字的

笔画、结构、走势,而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因此,坚持书法练习,可以使人

在专注的书写过程中,感受到无限乐趣。

三、句子默写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作了土。

B.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矛店月,人迹板桥霜。

C.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D.疑怪昨霄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E.日高人渴漫思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敲门试问野人家。

F.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o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o

③,北斗阑干南斗斜。

④右手秉遗穗,o

⑤,坐断东南战未休。

⑥簌簌衣巾落枣花,0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①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是:

,O

②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以泪代说不幸的句子是:

,O

四、语言应用

根据课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⑵秦王色挠(《唐雎不辱使命》)

⑶藉第令毋斩(《陈涉世家》)

⑷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⑸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⑹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明曲,然后回答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喷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

尽鹅飞罢!

(1)请写出这首曲中表现喇叭特点的句子。

(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追踪H7N9禽流感

H7N9禽流感已导致更多的人染病和死亡。尽管今天人类对H7N9禽流感认识

还不充分,但不断公布的研究和防治禽流感的结果正在解开H7N9禽流感的神秘

面纱。

流感还是禽流感?

对于H7N9禽流感,一些专业人员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当称为甲型H7N9

流感,而非禽流感。原因在于,流感是人畜共患病,而且现在H7N9禽流感病毒

早就不是只感染禽类,而是感染到人并造成人的死亡。

流感病毒的宿主很广泛,从禽类(家禽、候鸟等)、哺乳动物(蝙蝠、马、

猫、狗、老虎等)到人类,都可以染上流感病毒。例如,墨西哥甲型H1N1病毒

既可以感染猪和禽类,也可以感染人。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在人、禽类中检测到了

H7N9病毒,说明这种病毒不只是感染人,也感染禽类,说不定以后也会感染其

他哺乳动物,如猪、马等。

将H7N9禽流感改为甲型H7N9流感也________于过去人们抗御流感的经验和

教训。3月,墨西哥爆发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

织(WHO)开始时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这一指称造成当地对猪肉消费

的减少,而且世界各地都禁止输入墨西哥的猪肉,对该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后来研究发现,人感染猪流感并非是从猪直接感染人,而是在人与人之间传

播的。研究人员在新发现的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中找到了猪流感、禽流感和人

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这种流感称为甲型

H1N1流感。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畜、禽流感病毒相互交流产生的致病性更强、

致病范围更广的新型流感。当时的甲型H1N1流感导致全球约18000人死亡。

基于这些原因,一些专业人员认为,把今天的'H7N9禽流感改为甲型H7N9

流感,也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控制所副所长舒跃

龙认为,现在还未发现H7N9禽流感在人际间传播,所以H7N9禽流感还只是一个

禽类疾病。

H7N9病毒的

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人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

为是于禽类和野鸟;一种认为是来自哺乳动物。

中国科学院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认为,此次H7N9禽流感

病毒可能溯源于中国和韩国的禽类。研究人员对病毒基因片段的比对研究显示,

在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中

国科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则表明,浙江鸭群中病毒N9片段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

禽流感病毒同源。同时,H7N9病毒的其余6个基因片段于H9N2禽流感

病毒。研究人员发现H9N2禽流感病毒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

鸡群。因此,研究人员初步认为,H7N9病毒的基因重配具体过程可能是,韩国

野鸟在自然迁徙过程中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自身带有的禽流感病毒进

行基因重组而产生。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吉林)对重点地区带毒样本监测发现,超过6成的

H7N9病毒是鸡,其次在鸭、鸽子和环境中也检测出了H7N9病毒。而且,

从活禽交易市场的家禽中检出H7N9病毒的概率较高。

此外,新的研究发现,H7N9病毒在HA基因上有一个点突变。这个点位的变

化使得H7N9病毒与人的上皮细胞,特别是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的能力增强了。

这可能是H7N9病毒比H5N1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一个原因。

尽管有很多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结果认定H7N9病毒来自禽类,但也还是有研

究人员提出H7N9病毒可能来自哺乳动物。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

的罗恩•福彻仔细研究了中国卫生机构公布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后认为,H7N9

病毒是由另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重组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病毒,具备一直从禽类传

播给哺乳动物病毒的特征,它的基因变异有助于这种病毒附着到人的呼吸道细胞

上,不过,这种病毒实在是一点儿不像禽类病毒,倒像是哺乳动物病毒。

(选自.2《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根据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截至1月,我国内

地已有17个省市报告H7N9型禽流感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共192人感染发病,

79人死亡。今年疫情的高发地点散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统计显示,今年H7N9疫情病死率超过40%疾控专家认为这与错过最佳隔

离、治疗时间有关。不过,对这个数字,钟南山认为:”因为目前总体患病人群

数量无法统计,证实的病例一般属于重症,不见得就有这么高的致死率。”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H7N9病毒是一种流感病毒之间的重配病毒。病毒外壳是H7N9,内部6个基

因片段于另一流感病毒H9N9,这是有两到三种禽流感病毒重组产生的

新型病毒。流感病毒的重组和重配是非常容易发生的。

流感病毒是核糖核酸(RNA)病毒,内部核心由单链核糖核酸及核蛋白组成。

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可分为甲、乙、丙三型,每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其中甲型

既可感染人、禽类,也可感染其他哺乳动物。现在已发现甲型流感病毒有17种

HA亚型和9种NA亚型。不同亚型之间的基因可以随意“杂交”,因而会生成无

数甲型流感病毒,并造成人和禽类或动物患病。

但H7N9病毒即便出现比较多的人感染病例,仍不代表流行性疾病即将暴发。

H5N1流感已经传播了16年,现在也还没有变成在哺乳动物中间传播的病毒。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专家指出,面对H7N9病毒,民众不要恐慌,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

低温抵抗力较强,65c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C)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

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摘自网络,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专业研究人员都认为,将H7N9禽流感改称为甲型H7N9流感更科学。

B.人感染猪流感因人直接从猪感染病毒,再出现人与人之间病毒传播而得

名。

C.资料显示,H7N9病毒有高致死率,人感染此病毒后死亡率超过40虬

D.甲型流感病毒的重配是非常容易的,HA亚型和NA亚型的重组具有随机性。

2.下列对“H7N9病毒”的陈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认为,此次H7N9病毒可能于中国长三角地区和韩国的

禽类。

B.重点地区带毒样本监测发现,H7N9病毒主要于鸡,但不排除其

它禽类o

C.研究表明,浙江鸭群禽流感病毒的某些基因片段与韩国野鸟的禽流感病毒

________相同。

D.福彻认为,H7N9病毒的基因重组特征,显示H7N9病毒于哺乳动

物。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买卖、宰杀活禽的从业人员感染H7N9病毒的概率比较高。

B.H7N9病毒发生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更容易感染人。

C.H7N9一旦出现较多的人感染病例,表明即将暴发流行性疾病。

D.妥善处理食物,将肉类煮熟煮透,能有效预防H7N9病毒的传播、感染。

4.研究人员主张将H7N9禽流感改称为甲型H7N9流感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针对H7N9病毒,人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措

施预防(三点即可);并根据H7N9流感疫情,向国家卫生防疫部门提两条应对

建议。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完成小题。

挤公交车的母亲

铁凝

①这里要说的是我母亲在乘公交车时的一些表现,但我首先须交代一下我母

亲的职业。

②我母亲退休前是一名声乐教授。她对自己的职业是满意的,甚至可以说是

热爱,因此她一开始有点不知道怎样面对退休。她喜欢和她的学生在一起,有时

候也喜欢对学生发脾气。用我母亲的话说,她发脾气一般是由于学生练声时和处

理一首歌时的“不认真”“笨”。不过在我看来,母亲对学生发脾气稍显那么点

儿煞有介事,只觉得发脾气时的她不像教授,反倒更似一个使性子的孩童。但我

观察母亲的学生,他们还是惧怕这位徐老师(我母亲姓徐)的。他们知道这正是

徐老师在传授技艺时没有保留,没有私心的一种忘我表现,他们服她。可是我母

亲退休了。

③我记得退休之后的母亲曾经很郑重地对我说过,让我最好别告诉我的熟人

和同事她退休。我说退休了有什么不好,至少你不用每天挤公交车了,你不是常

说怕挤车嘛,又累又乏又耗时。母亲冲我讪讪一笑,可那神情又分明叫人觉出她

对于挤车的某种留恋。

④我母亲的工作和公共汽车关系密切,她一辈子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公共汽

车连接了她的声乐事业,连接了她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所有活动,她生命的很多

时光是在公共汽车上度过的。当然,公共汽车也使她几十年间饱受奔波之苦。我

母亲就在长年的盼车、赶车、等车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上车的经验。不管人多

么拥挤,她总能比较靠前地登上车去。她上了车,一边抢占座位一边告诉我,挤

车时一定要溜边儿,尽可能贴近车身,这样你就能被堆在车门口的人们顺利地

“拥”上车去。试想,一位年过六十的妇女,这是多么危险的行为啊!我的确亲

眼见过母亲挤车时的危险动作:远远地看见车来了,她定会迎着车头冲上去。这

时车速虽慢但并未停下,母亲便会贴车身极近地随车奔跑。当车终于停稳,她即

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

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她的表现也使我们母女乘公共汽车时总仿佛不是

母女同道,而是我被母亲率领着上车。有时,她能够幸运地同时占住两个座位,

而我又离她比较远时,她总是不顾进出站立顾客的白眼和我的尴尬,坚定不移地

叫我的小名要我去坐。甚至有一次我因高烧几天不退乘公共汽车去医院时,母亲

竟然还动员乘客给我让座。但那次她的“动员”没有奏效,坐着的乘客并没有因

为母亲声明我是个病人就给我让座。那时我站着,脸更红了,心中恼火着母亲的

“多事”,并由近而远地回忆着她在汽车上的种种表现。当车子渐空,已有许多

空位可坐时,我仍赌气似的站着,仿佛因为我母亲太看重座位,我便越要对空座

位显出些不屑。

⑤近几年来,城市的公共交通逐渐得到化解,可我母亲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仍

固执地使用她多年练就的上车法:即使车站只有我们两人。我不止一次提醒她不

必这样,万一她被车刮倒了呢?万一她在奔跑中扭了腿脚呢?我知道我这提醒无

用,因为我母亲下一次照旧。每逢这时我便有意离我母亲远远的,故意不和她站

在或坐在一起。我遥望着我的母亲,看着她在找到座儿之后那么心满意足。我母

亲也遥望着我,她张张嘴显然又要提醒我眼观六路留神座位,但我那拒绝的表情

又让她生出些许胆怯。我遥望着母亲,遥望着她面对我的“胆怯”,忽然觉得母

亲练就的所有“惊险动作”其实和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有关联。在我童年、少

年的印象里,母亲总是拥挤在各种各样的队伍里,盼望、等待、追赶……拥挤着

别人也被别人拥挤着:年节时买猪肉、鸡蛋、粉条、豆腐的队伍,凭票证买月饼、

火柴、洗衣粉的队伍,买定量食油和富强粉的队伍,买火车票长途汽车票的队

伍……每一样物品在那个年月都是极其珍贵的,每一支队伍都可能因那珍贵物品

的突然售完而宣告解散。我母亲这一代人就在这样的队伍里和这样的等待里,练

就着常人不解的“本领”,而且欲罢不能。

⑥我渐渐开始释然:我理解了母亲因不能再领受挤车之苦而形成的那种失落

心情,我知道等待、挤上公共汽车其实早已是她声乐教学事业的一部分。她看重

这个把家和事业连接在一起的环节,并且因此还乐意让她的孩子领受她在车上给

予的“庇护”,就像从前岁月里,她曾为她的孩子、家人,无数次地排在长长的

队伍里,拥挤在嘈杂的人群里,等待各种食品、日用品。

⑦不久之后,我母亲同时受聘于两所大学继续教授声乐。她显得很兴奋,因

为她又可以和学生在一起了,又可以敲着键盘对学生发脾气了,她也可以继续她

的挤车运动了。我不想再指责我母亲自造这种惊险,我知道有句老话叫做“江山

易改,本性难移”。

⑧幸福,对于母亲来说,一定程度上源自对于“挤公交车”的爱好。

(一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的母亲乘坐公交车有哪些表现。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

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

3.请根据第⑤段划线句子内容,结合上下文语境,用第一人称描述母亲当时

的心理活动。

4.第②③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对于—中的母亲的形象,有人认为她充满小市民的庸俗,而且破坏社会秩

序,这个人物形象不符合当代的社会价值观,太过时了。对此观点,你作何评价?

请结合—的内容和主题谈谈你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释然”是指疑虑、嫌隙等消失后心中平静的样子、愉快的样子。《挤公交

车的母亲》一文中,作者从对母亲的不屑、拒绝到释然,源自作者的细心观察和

真诚理解。其实在人与人的沟通与交往中,难免有误会,但只要我们真心相对,

定能放下成见,达成释然。

请以“释然”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

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2

一、句子默写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蝉则千转不穷,o(吴均《与朱元思书》)

(2)南宋诗人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表现

了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o(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二、综合性学习

按拼音写词语。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Unxun()的枝干就是一幅

好画。

(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dnyan()游

动,一晃就消失了。

(3)Ujugongjincui(),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

的一生。

(4)希望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鉴,以免chGngddofuzhe

()

三、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

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删掉“在”和“下”)

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

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

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

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

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

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

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

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

话。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导

呼^谓曰:“伯仁,以百累卿!”置真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

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置机噩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

得志,问导曰:“周登凯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

日:“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膜表救己,殷勤

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晋书》,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敦之举兵也/傅乐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置真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一一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一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

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

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一万吨的塑

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

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

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

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________,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

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

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

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

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

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

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

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

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

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

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

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

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

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

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

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

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

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

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一一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

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

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

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宣战!

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

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

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

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

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分布和分类,然

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②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

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

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

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

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

阅读下面的―,完成下列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

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一一还是季节厉害,很快

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

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

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

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

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

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

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

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

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

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

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

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

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

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

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

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

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

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

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

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

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

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

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

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

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

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

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

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

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

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

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

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