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渠坝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渠坝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渠坝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渠坝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渠坝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渠坝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

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①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

阳一起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

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

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植I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

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

是春天。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

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裕子,传播慈

善、慈祥。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

出来。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

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托

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生日

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

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

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

新喜是春天。这个季节,谁最尖刻一一草尖儿,谁最淘气一一春风,谁的腰肢最细一一链

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一一溪流,谁最高兴一一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

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

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扭子压在

人肩上,愿望长翅。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

枝的小鸟招招手。

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

窝子的。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

器。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

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

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

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

长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

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

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

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

中的畚蚂蚱?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

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

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

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采来去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

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

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

的犁锌,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

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

注:①史光柱,1964年生,云南马龙人。1984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

目失明。1985年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那

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

B.“蚂蚱窝”被当地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孩子们掰蚂蚱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蚱情节

的领地”,这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C.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

回忆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D.“我握着生命的犁锋,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

地表现了作者面对命运的顽强精神。

5.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

6.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如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对此举例

赏析。

参考答案:

4.D

5.①春天是和平的岁月;②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③春天是苦尽甜

来的生活改善;④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⑤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6.①词语使用: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②词语搭配:词语组合新颖独

特,具有诗意。③句式使用:整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④修辞运用:使用

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

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C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手

法,其中D项,借代的手法判断错误,应为“借喻”。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标题的含义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中的句子“往前一

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

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

头,说是苦尽甜来”“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

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我握着生命的犁锋,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

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概括作答。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

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

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

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题干中给出赏析的范围”词语、句式、修

辞等方面”,答题时找到文中的相应特征,举例分析即可,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天

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

表达生动,富有情趣。

2.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春节民俗艺术对年味的强化

吕品田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

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

春节这个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

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

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

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

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

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鱼占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

想。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

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

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

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

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

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

越不屑于民间艺术。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

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

确有一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

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

态。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

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

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网上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

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

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

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

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

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

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也

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

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B.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经被批量化生

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

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

术”活动缺乏真正的民间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有些人认为年味变淡了,想加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其主

要原因在于以前“春节”那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

B.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前者想要表达的

情绪是不积极乐观的,而后者则凸显乐观主义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C.有人在网上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

的,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几乎人人都想回家过年。

D.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

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能有力地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

展,又可以具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B.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

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主观色彩。

C.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

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D.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

决作为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1、A这是以前的过年方式,不是现在的。

2、D“能有力”错误,太绝对了,原文是“可能”。

3、D“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错,于文无据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

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

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

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

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

“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

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

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

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

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

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

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论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

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

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

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

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一一四言、五言、七言、长短

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

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

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

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

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

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

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

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在《说诗碎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

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

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

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

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

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格”的

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

B.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

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

C.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即诗的

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Y

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是道德评

判也可以审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

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

B.“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

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指诗的总体风格。'

C.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

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诗教方面要比唐诗高。

D.“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

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

的品格方面讨论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

B.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主情

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

C.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趣、音

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

D.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尽力表现出

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以此传播正确思想。

参考答案:

1.B2.D3.C

L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粗蟠泛的论述”错误,文中有“宽

泛意义上的格调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这里的“痴:泛”的意思是从广义

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相疏和宽泛的。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

据。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

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

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

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叶嘉传

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

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

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

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

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

见之,曰:“吾久馀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

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镶在

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⑥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

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

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

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选间,上鼓舌

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

’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银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

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

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

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

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

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

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

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

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

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a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铁(yu))饱食,这里引申

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茶(ni©))疲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业武业:从事,以……为业

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疾:嫉妒

C.居一年,嘉告老居:居住

D.遂得爵其子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久味其言,殊令人爱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必槌提顿挫之乃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苟以天下之大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

①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②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

色,久之

③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④上因含容之

⑤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茶思困,颇思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⑤D.③④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

夷,死后葬在郝源,于是茂先的子孙也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

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苏轼在文中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刚正不阿、令人清醒的叶嘉形象,这一

形象其实是茶叶的化身。本文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

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5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5分)

参考答案:

9.C(居:过了)

10.BA项,介词,替,给/表被动B项代词,他的C项副词,才/副词,竟

然D项,因为/凭借

■■•

1"问明映❹上JES了叶・.)

12D告)

13.(1)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

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然”“正

色”“许”“为”“计”“盖”“有以”“取”的翻译)

(附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

名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他)曾经说:“我培植功德,

虽然不被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

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于是子孙都成为郝源人。

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

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各

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

传。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

城来。

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有答应,太守亲自到

山中,劝他听从皇上的征召,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

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

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马上任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就用

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

样?”叶嘉忽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到

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

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

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

脸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

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

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

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钳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

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

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

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

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

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

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

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银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

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城市,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

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风格品味德行节操为世人所敬重,都比

不上福建叶氏。福建叶氏也有很多,而郝源叶氏最为优异。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

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身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然而他郑重

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

地方的。)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

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

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

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

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辂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谓滕公曰:“季布何大

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

“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

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

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

荆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

日:“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

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

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

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

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

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日:“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

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

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

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选自《史记•季布列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购求布千金购:悬赏,重金征求。B.迹且至臣

家且:将要。

C.意季布匿其所意:猜测。D.季将军不说足

下说:谈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在楚地很有名气,后听从周氏建议剃光了头,以锁链系颈,穿

上粗布衣服,放入载运棺柩的大车中,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被卖到朱家。

B.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但文帝经过慎重考虑,

并不认为季布真有才能,所以让季布在京滞留一个月也未予以任命。

C.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美

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D.汉高祖之所以赦免季布,想向天下人表示自己胸怀宽广,希望化敌为臣、安定国

家,想让臣子向季布学习,做忠心耿耿的大臣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1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5分)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拒仆之深也!(5分)

参考答案:

14.D15.C16.B

17.(1)季布屡次为项羽使皇上困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

(2)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

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

1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说”通“悦”,高兴,喜

欢。

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

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

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购求布千金”的主语是高祖,所以应在其前断开,

排除AD;季布藏匿在了濮阳的周家,所以“濮阳周家”不能断开,排除B。

1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文帝经过慎重考虑,并不认

为季布真有才能”理解有误,原文是“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意思是有其他的人说季

布的坏话,以致于文帝改变了主意,并无任命季布,而是让他回原郡。

1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

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数、窘、怨、得。(2)扬、顾、足下。

【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

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

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

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

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做臣下的各受

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

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

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

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

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

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

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

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

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

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

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

情。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

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

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

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

去了。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

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况且我到处宣

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

丘进来,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

果啊!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

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

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

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

为此吏倨敖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

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

闵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纲

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

不可干以私。”

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

有急名则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

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

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郑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

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节选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能当当:相抵,相当

B.徒署餐邮署:代理

C.案致其罪案:调查,考查

D.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课:征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翁归为市吏/今日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百贾畏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自听其政/则或咎其欲出者

D.以一警百/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日/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B.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日/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C.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D.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2)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3)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参考答案:

9.D10.C11.D

12.(1)再说皇帝年事己高,法令没有定规,无罪却全家被杀的大臣就有几十家,(即

使回家)安危也不能知道。

(2)他是个贤良的官员,你们做不了要请求的职位,我又不能靠私交求他照顾。

(3)尹翁归到后,将许仲孙在街市上斩首,全郡的人都震惊慑服,没有人雨敢触犯法

令.东海郡得到很好的治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o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

比。本题D项,“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意思是“抓捕人一定要在秋冬季节考核官

吏政绩大会的时候”,其中“课”不是“征收”,应为“考核政绩”。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o解答此类

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项,为,分别为动词,担任;语气词,呢;

B项,之,分别为代词,他;音节助词,不译;

C项,其,两个都是代词,那个、那些;

D项,以,分别为介词,用、拿;目的连词,来。

故选C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

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

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

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句

子意思是:考察了解了几十个人,轮到尹翁归,只有他伏在地上不肯起身,他对答道:

“我文才武略齐备,您只管吩咐。”其中“数十人”是“阅”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C

项;“对曰”意思是“回答说”,是一个整体,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

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

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有:(1)春秋,年纪;亡,通“无”;大臣亡罪夷灭者,定语后

置句;(2)此贤将,判断句;任事,做请求的(想做的)职位;干以私,状语后置,靠

私交求他照顾。(3)论弃,判斩首罪;怖栗,震惊慑服;犯禁,触犯法令;大治,得到

很好的治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

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尹翁归字子兄,是河东平阳人,后来迁徙到杜陵.尹翁归小时死了父亲,跟他的叔父

住在一起。他担任办理诉讼的小吏,通晓法令条文。喜爱击剑,没有谁能抵挡他。当时大

将军霍光主持政事,霍家人住在平阳,家奴门客拿着兵器进入街市殴斗闹事,主管官员无

法制止,等到尹翁归做街市的主管官吏,没有谁敢违犯法律。他公正廉洁不接受贿赂,商

人们都畏服他。

他后来离职回家。刚好碰上田延年担任河东太守,巡视属县来到平阳,将当地旧吏五

六十人全部召集起来,田延年亲自去跟他们见面,叫他们有文才的站在东边,有武略的站

在西边。考察了解了几十个人,轮到尹翁归,只有他伏在地上不肯起身,他对答道:“我

文才武略齐备,您只管吩咐。”功曹认为这个小吏傲慢不谦逊,田延年说:“这有什么关

系?”于是叫他上堂来,设下文辞让他回答,田延年感到他的回答很不一般,授任补职让

他做了卒史(官名),于是带他回到郡府。他调查事情揭发坏人,彻底了解事情的底细,

田延年十分器重他,田延年自己感到才能比不上尹翁归,调任他做了督邮。河东郡属下二

十八个县,分成两部,闵孺主管汾北一部,尹翁归主管汾南一部。尹翁归检举揭发他人时

都符合法制规定,掌握违法者的犯罪事实,属县长吏虽然受到他的制裁,也没有谁怨恨

的。他被推举廉能担任维氏县尉,曾经做过郡中太守,他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升职

补任都内令,被推举廉能担任弘农都尉。

朝廷征召他任命他做东海太守,他去拜访辞别廷尉于定国。于定国老家在东海郡,他

想将两个同乡后辈托付给尹翁归,请他关照,就让这两个人坐在后堂等着出来见尹翁归。

于定国跟尹翁归谈论了一整天,始终不敢让那两个同乡出来拜见尹翁归。尹翁归离开之

后,于定国才对同乡后辈说:“他是一个好郡守,你们没有能力在他手下任职,他又是不

能用私情去请求的。”

尹翁归治理东海郡,明于观察,郡中的官吏百姓,是贤良还是不肖,以及奸邪犯法者

的名字,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每个县都登记名籍。他自己亲自处理政事,案子太急时则

表面上稍微缓和一些,官吏小民稍有松懈,便把他们的罪行披露出来。每个县都要收捕狡

猾的官吏和土豪劣绅,调查审讯他们的罪行,有的人罪行高到甚至被处以死罪。抓捕人一

定要在秋冬季节考核官吏政绩大会的时候,他出巡各县,也不在没有事情之时。出去便要

有所收捕惩处,以一儆百,官员百姓都愿服从,恐惧他的威严而改过自新。东海大土豪郑

县的许仲孙奸邪狡猾,破坏吏治,郡中深受其害。每次二千石官员要逮捕他,他总是依靠

势力,使用奸诈伎俩自我解脱,始终没有受到制裁。尹翁归到后,将许仲孙在街市上斩

首,全郡的人都震惊慑服,没有人再敢触犯法令,东海郡得到很好的治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有

些危机。

(2)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化

为明日黄花。

(3)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毫无反应,这些人必

会大失所望的。

A.难免抱残守缺安之若素

B.难免故步自封处变不惊

C.未免故步自封处变不惊

D.未免抱残守缺安之若素

参考答案:

D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

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

好不好)。本题主要考查实词、成语。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

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

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

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