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_第1页
第十六章 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_第2页
第十六章 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_第3页
第十六章 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_第4页
第十六章 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1、规范:指约定俗成的或明文规定的某种规程、标准、准则,是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应该遵守的各种规则。2、法律规范:指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反映掌握国家政权阶级的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3、法律规范的特征(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而具有国家意志和国家权力的属性。(2)法律规范是以规定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具有完整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范。(3)法律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对任何在其效力范围内的主体行为用同一标准进行指导和评价。4、概念辨析(1)法律规范VS法律条文法律规范是行为规则本身,是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法律条文则是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法律内容的文字表述,以“条”为基本单位。法律条文可以分为规范性条文和非规范性条文。规范性条文是表述法律规范的条文,即规定具体权利、义务的条文。非规范性条文是指并不具体设置权利、义务的条文,通常在规范性文件的总则和附则条文中,或者是在开头的几条中表述立法的根据、目的、任务、原则、概念和技术性规定等。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oc第一条(2)法律规范VS规范性法律文件

规范性法律文件通常是若干法律规范的集合体,即将关于某一类或相近的几类社会关系的规定集中于有一个总名称、贯穿了共同原则的法律文本中,它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如:专利法、合同法、商法、经济法、民法、刑法等,这些规范具有对象的不特定性,可以反复适用,多次适用。根据《宪法》和《立法法》,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及其审查体制大体可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宪法、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省级法规和市级法规)、地方规章(省级规章和市级规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分类为: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VS规范性法律文件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只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其法律效力只对特定的对象,没有普遍适用的规范性,不能反复适用;例如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刑事判决书、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结婚证等。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了人们普遍的权利义务,对一般人、一般事有效。5、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由前提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构成。法律规范的三个组成部分,从逻辑上看,是任何法律规范都具备的,但实际中,诚如前述,并非每个法律条文中都明确地包含了这三个要素。6、法律规范的分类(1)依照法律规范行为模式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又可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

授权性规范行为模式内容命令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有权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范。如:“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公司法》第14条)义务性规范:是直接规定人们的某种义务或责任的规范。①命令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做或应该做什么的规范,是一种积极义务性规范。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法》第38条)②禁止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不得做什么或禁止人们做什么的规范,也可称为消极义务性规范。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公司法》第148条)(2)依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相对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准用性规范非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明确规定了某一具体行为,不须援引其他条款来予以说明的规范;例如:《合同法》第33条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准用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某一具体行为,但明确指出了准许适用某一法律文件中的某个规范的法律规范,也称为相对确定性规范;例如,我国《商业银行法》第17条:“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非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某一具体行为,只是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而由相应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来确定,因此也称为委任性规范或委托性规范。例如,我国《计量法》第33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另行规定。”

(3)依照法律规范所表明的行为要求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强行性规范(或称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强行性规范法律规范所表明的行为要求程度任意性规范

强行性规范:指规范的行为要求具有强制性质,必须依此而行,否则便有相应的制裁后果,也不允许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或双方随便加以改变如:刑法规范一般都属强行性规范。第二百一十三条【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任意性规范:行为要求不具有强制性质,而且允许行为者选择而行,包括选择作为或不作为以及怎样行为,允许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商定如何行为。如:民法、经济法方面的法律规范有的就属于任意性规范。

(4)依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宪政规范、行政规范、刑事规范、民事规范、经济管理规范、环境管理规范和社会管理规范等。在各基本类别中,又可以有种种具体的划分,如宪政规范之中可分为宪法规范、基本法规范、各种组织法规范等;民事法律规范之中则可分为财产法规范、合同法规范、知识产权法规范、婚姻法规范、继承法规范等。(5)依照法律规范的制定机构及制定方式的区别,可分为各种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如国内法律规范与国际法律规范,在国内法律规范中,可有权力机关的法律规范与行政机关的法律规范之分,可有中央机关的法律规范与地方机关的法律规范之分等。第二节法律部门

一、法律部门的概念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宪法、刑法、民法等实践中,有些社会关系需要多个法律部门来调整,如,经济关系就需要经济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来调整

法律部门VS成文法的规范性文件有的法律部门的名称是用该部门基本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来表述,如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刑法和作为一个规范性文件的《刑法》或刑法典即是。单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包括一个完整的法律部门,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刑法部门并不仅仅为刑法典,而是所有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律调整的对象以及法律调整的方法(1)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得一种社会关系会被多个法律部门调整(如经济关系),因而无法解释同一社会关系为何需由多个不同法律部门来调整的现象,所以单以法律调整的对象来作为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不够的。

(2)法律调整方法主要是指实施法律制裁的方法和确定法律关系主体不同地位、权利义务的方法,包括确定权利义务的方式、方法,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性程度和权利主体的自主性程度,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和性质,法律事实的选择,保障权利的手段和途径。如:将以刑罚制裁方法为特征的法律规范划分为刑法部门,将以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的法律规范划分为民法部门3、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1)粗细得当(2)多寡合适(3)主题定类(4)逻辑与实用兼顾第三节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1、定义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2、结构法律体系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各种法律规范法律体系外部结构:各部门法3、现实性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它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不再生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还没有生效的法律。

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4、客观性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某一国家的法学工作者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抽象和分类的结果,具有主观性。同时,法律体系必须同一国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必须符合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因而又有客观性。法律体系的形成还受到各国的法律传统、法的历史发展的影响。5、意义研究法律体系,对于科学地进行立法预测,立法规划,正确地适用法律解决纠纷,全面地进行法律汇编、法典编纂,合理地划分法律学科、设置法学课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全面、协调、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保证社会资源的分配,保证法律自身目的和价值的实现,并为法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料。

6、法律体系VS立法体系:

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规范构成的各种法律部门体系,是自然形成的法的结构

立法体系则是指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是法的效力等级系统。立法体系反映法律体系,以法律体系为基础,但并不等于法律体系。7、法律体系与法系的关系①法系是指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它由若干个国家的法律所组成,而法律体系则是仅由一国的法律所组成;②构成一定法系的法律,是跨历史时代的,不仅包含一定国家的现行法律,而且包含这些国家历史上的法律,而构成一个法律体系的则只是一国的现行法律;③法系是根据法在形式上的特点和历史传统的联系对各国法进行分类所使用的概念,而法律体系只能由一国现行法构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且形成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二、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按照前述标准与原则,考虑到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可以将我国法律从总体上归纳为三大类十个法律部门。三大类是指:公法、私法和社会法;十个法律部门或部门法是指:宪法、行政法、刑法、军事法、诉讼法;(属于公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经济法、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属于社会法)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军事法、诉讼法中国法律体系私法:民法、商法社会法:经济法、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大部门法的主要内容:p272-274(1)宪法(2)行政法(3)刑法(4)军事法(5)诉讼法(6)民法(7)商法(8)经济法(9)环境法(10)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四节公法与私法

1.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标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来的。但在全球范围内划分公法与私法的标准并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利益标准说或目的标准说。该标准首先也是由乌尔比安提出来的,认为,公法是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则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2)主体标准说。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公私法划分的标准应是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凡是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均为私人或私人团体的,这类法就是私法;而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或双方为国家或公共团体者,这类法即为公法。(3)权力与权利标准说。认为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服从关系的法是公法;而规定公民之间权利对等关系的法是私法,它没有权力成分的渗透。(4)公权关系与私权关系说。认为规定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政治生活关系即公权关系的法为公法,而规定公民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民事生活关系即私权关系的法为私法。

2.公法与私法的发展自古罗马有公法和私法划分之后,古罗马的私法在调整简单商品关系方面有明显的发展。不过,那时罗马私法的范围与现代关于私法的认识不同。古罗马私法通常包括人法、物法和诉讼法,而古罗马时代的公法则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方面、宗教和神的事务方面的法律规定。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以后,出现了具有不同历史传统的两大法系的对立。继承罗马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大量制定法的出现,公私法的分野比较明显。私法主要包括民法、商法,而公法则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将诉讼法纳入公法,是近代与古罗马时代的一个重要区别。而普通法系国家并不主张严格地划分公法与私法,则是依照自己的传统,将法划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两大类。英国法学家奥斯丁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加制裁,法并没有公法和私法的区别。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所谓法的社会化运动,又有学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