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学期八年级目标教学练习册(期末检测)试题卷语文说明:1.本试卷共8页(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满分120分。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别、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21分)(一)语文学习,是美好的精神之旅。语文课本将我们的视线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时空。比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回到了战争岁月,感受到了百万大军的锐不可当;在《“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我们随现场的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在《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我们领略到中国飞行员xián()熟的技艺,感动于他们对事业殚精竭虑的付出。《梦回繁华》带我们“穿越”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汴()京近郊的繁华景象,画中人物惟妙惟肖,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1.阅读以上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xián()熟(2)汴()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词语。(1)屏息敛声(2)惟妙惟肖(二)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发表演讲,他借用了《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激励学子们效法大自然,刚毅坚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今天我们依然要铭记梁先生的教诲,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工作都要心无旁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3.上面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三)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我国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源泉。从春秋屈原的忠贞气节到唐代李贺的一心报国,从宋代岳飞的为国担当到清代龚自珍的心系国家,家国情怀贯穿每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经历千锤万击依然傲然挺立的不竭动力。只要读懂家与国之间的辩证法,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让青春在为国奉献中绽放璀璨光彩。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反映家国情怀的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①一身报国有万死②两行清泪为思亲③但愿苍生俱饱暖④一寸丹心图报国上联:______下联:______5.下列从以上三个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回到了战争岁月。B.我国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C.今天我们依然要铭记梁先生的教诲,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D.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答案】1.①.娴②.biàn2.(1)暂时抑制呼吸,收住声音(2)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3.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心无旁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写出3个即可)4.①.④②.②5.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娴熟(xiánshú):熟练。汴京(biànjīng):古地名,即汴梁【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3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积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谋求强盛。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锲而不舍: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据此分析,再结合“反映家国情怀”的要求,给出的语句可组成对联。④和②可组成一副对联:一寸丹心(偏正短语)图报国(介宾短语),两行清泪(偏正短语)为思亲(介宾短语)。出自于谦《立春日感怀》。意思是: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①③构不成对联,与其他各句也无法构成对联。【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有语病,缺宾语,在句末加上“的国家”。故选B。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美景欧阳修以“①______,绿水逶迤”描绘了西湖春景;崔颢以“晴川历历汉阳树,②______”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江畔美景;陶弘景以“③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山间晨雾即将消散时的美妙景象。《采桑子》《黄鹤楼》《答谢中书书》爱国诗人④______(人名)以“⑤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李贺运用典故“⑥______,______”,抒发将士们愿为国家和朝廷出生入死的忠君爱国之情。《春望》《雁门太守行》哲思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⑦______”以小见大,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强调了机遇的重要性。《赤壁》【答案】①.轻舟短棹西湖好②.芳草萋萋鹦鹉洲③.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⑤.杜甫⑥.感时花溅泪⑦.恨别鸟惊心⑧.报君黄金台上意⑨.提携玉龙为君死⑩.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棹、鹦鹉、歇、猿、溅、提携、雀。二、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材料三】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项目上网时间、年龄调查项目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岁以前“触网”所占比例82.9%70.4%61%7.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李克强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B.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C.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材料三的调查统计表中得出了“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的结论。B.从材料三的调查统计图中得出了“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上网主要以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网络游戏为主”的结论。C.“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的“几乎”一词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表达效果。D.“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9.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答案】7.C8.C9.示例:中学生使用手机总的来说弊利相当。中学生使用手机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免生心理疾病,但是对于控制力不强的同学,会使他学习分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7题详解】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C.有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的内容。故选C。【8题详解】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C.有误,“几乎”指差不多,接近。【材料二】中的“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意思是中国城市学生差不多人手一机,并不是完全人手一机,去掉“几乎”,与实际不符,改变了原意。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谈看法。开放性作答,可以赞同,可以反对,但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结合材料内容,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要注意围绕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来发表观点。由【材料二】“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可以提出:不太支持中学生使用手机,中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学习并且容易滋生事端,手机使用的弊大于利。另外,可以支持中学生使用手机。现在网络通讯发达,学生使用手机便于与家长沟通,并且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查找资料。但中学生使用手机要适度,要使手机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而不是成为手机奴隶,被手机左右,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梯子徐小红①那天,我要爸爸和我一起去摘墙头的喇叭花。墙太高,爸爸搬来了梯子。②我像猴子一样很快就爬了上去,摘下那朵最鲜艳、最硕大的喇叭花。一扭头,爸爸不见了,梯子也踪影全无。③我等了很久,几乎要哭的时候,才见爸爸慢悠悠地踱了过来。我尽管心里怨他,但获救的惊喜掩盖了怨责。我高声喊着“爸爸”,向他伸出双手,爸爸张开双臂,对我说:“跳!”④我跳了下去,爸爸却把他伟岸的身子向一旁躲闪,我实实在在地摔在了地上,屁股仿佛裂成一朵盛开的花。⑤我哭了。⑥回家的路上,我不理那个男人,看着他对我低三下四的样子,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心软。⑦晚上,我躺在妈妈的怀里,对妈妈诉说屁股上的伤痕。⑧“旭儿,莫怪爸。你不要只看趋势,做人行事也不能太依赖经验。这一记重摔就是要给你敲一个警钟,让你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少栽跟头。”⑨躺在妈妈的怀里,屁股被父亲的大手抚摩着,仿佛不那么痛了。这个警钟,却挂在了我的心头。⑩以后爸爸再伸手抱我,我将头扭向一边,不理他。在我心里,爸爸的怀里全是刺,我才不要去撞上。⑪弟弟五岁那年,也看中了墙头的喇叭花,父亲自然也搬来了梯子。那一年,我八岁。我再也不愿意用父亲的梯子爬上墙头了,我担心重复自己五岁时的碎裂。可是我那瘦弱的傻弟弟,兴冲冲地缘梯而上,一口气就爬到了墙头上,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朵最艳丽、最硕大的喇叭花,扭身就向爸爸伸出了小手。⑫我等待父亲“表演”,张开嘴想要大声阻止弟弟,可是弟弟已经扑飞下来。可是,且慢,父亲这次是怎么了?他怎么那么柔情满怀——他用他温暖的胸膛,紧紧地拥抱着弟弟。⑬回家的时候,我走得很慢,远远地望着抱着弟弟的父亲。那天,我的心也碎裂了。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身世,怀疑我是他们从外边抱回来的弃子。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强咽回去,蹲在路边摆弄了一下午小草和蚂蚁。⑭是妈妈来把我领回家的。⑮妈妈还带来一罐糖水,我咕咚咕咚喝下去,心似乎不那么痛了。但说真的,很酸。⑯往回走的时候,妈妈拉着我的手,不说话。但是我想说,非常想。⑰“妈妈,爸爸偏心。今天弟弟爬墙摘喇叭花,他咋不给弟弟敲警钟?”⑱“弟弟那么瘦,而你这么壮。”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喜好厌恶,你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不然,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处处坎坷荆棘。你不但要有本领,还得学会顺势而为。作为家里的长子,你要担负比弟弟多得多的责任,这也是父母对你的期望。”⑳我仍然沉默不语。㉑“不理解,对吗?你是哥哥,肩上的担子更重,而弟弟有你的照顾。”㉒“好吧。我就当这又是一次警钟。”㉓但还是不理那个男人。第二天,父亲讨好地买来我最爱吃的鲤鱼,做好后端上饭桌。他到我房间里叫我,我躲着他。㉔“还怨爸?弟弟有疝气,不敢哭。”父亲的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摩挲着说,“爸爸怎么会不爱你呢?”㉕父亲把我揽在怀里。在父亲的怀里,我的心突然变得非常柔软。㉖那天的鱼真香。我把鱼刺剔净喂弟弟,他也吃了很多。㉗现在,我的儿子五岁了,我带他去墙头摘喇叭花,照例先支起一架梯子。当儿子手举喇叭花开心地扑向我的怀抱的时候,我学着父亲当年的样子,把身子躲到一边。我看到我的儿子生生地摔到硬硬的水泥地上,接着,他的声音像切割金属一样肆意鸣响。㉘而我的心,也被谁生生地撕裂,滴血的样子,像一幅幅慢镜头。㉙我这才知道,为了让我成长,父亲也把一枚钢针刺在了他自己的心上。(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10.文章围绕“父亲的梯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还怨爸?弟弟有疝气,不敢哭。”父亲的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摩挲着说,“爸爸怎么会不爱你呢?”1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妈妈”的形象。13.请结合全文,说说本文的标题“父亲的梯子”有何妙处。【答案】10.①“我”小时候借助梯子爬上墙头摘喇叭花,下来时父亲故意将梯子搬走,却让“我”摔在地上。②弟弟五岁时借助梯子爬上墙头摘喇叭花,下来时父亲抱住了弟弟,“我”感到非常委屈。③“我”儿子五岁时借助梯子爬上墙头摘喇叭花,“我”模仿父亲的做法,让儿子摔在水泥地上。(意思对即可)11.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父亲的语言及“放”“摩挲”一系列动词刻画父亲的细微动作,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爱和关心。12.①疼爱孩子。每次“我”受伤时,都是妈妈来给“我”安慰,还曾为“我”带来一罐糖水。②教子有方。每次“我”埋怨爸爸的时候,妈妈总是循循善诱,教育“我”理解爸爸,学会做事,学会做人。③善解人意。知道“我”看到父亲疼爱弟弟心理嫉妒,等“我”想说话才教导我。④聪慧心细。对丈夫的教育方式理解,时刻关心“我”受伤的心灵。13.①以“父亲的梯子”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②概括文章的内容,所写的几件事都与“父亲的梯子”有关。③暗示文章主旨,寄寓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恩之情。④标题新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①段中“那天,我要爸爸和我一起去摘墙头的喇叭花。墙太高,爸爸搬来了梯子”,②段中“我猴子一样很快就爬了上去,摘下那朵最鲜艳、最硕大的喇叭花。一扭头,爸爸不见了,梯子也踪影全无”和④段中“我跳了下去,爸爸却把他伟岸的身子向一旁躲闪,我实实在在地摔在了地上,屁股仿佛裂成一朵盛开的花”可概括出,我爬墙摘喇叭花,父亲将梯子搬走并让我摔在地上;结合⑪段中“弟弟五岁那年,也看中了墙头的喇叭花,父亲自然也搬来了梯子……可是我那瘦弱的傻弟弟,兴冲冲地缘梯而上,一口气就爬到了墙头上,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朵最艳丽、最硕大的喇叭花,扭身就向爸爸伸出了小手”,⑫段中“且慢,父亲这次是怎么了?他怎么那么柔情满怀——他用他温暖的胸,紧紧地拥着弟弟”和⑬段中“回家的时候,我走得很慢,远远地望着抱着弟弟的父亲。那天,我的心也碎裂了”可概括出,弟弟爬墙摘喇叭花,父亲将弟弟抱了下来,我的心碎裂了;结合㉗段的“现在,我的儿子五岁了,我带他去墙头摘喇叭花,照例先支起一架梯子。……我看到我的儿子生生地摔到硬硬的水泥地上,接着,他的声音像切割金属一样肆意鸣响”和㉙段中的“我这才知道,为了让我成长,父亲也把一枚钢针刺在了他自己的心上”可概括出,我模仿父亲的做法让儿子摔在地上,感受到父爱的伟大。【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从“还恨爸?弟弟有疝气,不敢哭”可以看出句子采用语言描写,从“父亲的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摩挲着说”可以看出句子采用动作描写。父亲向“我”解释抱弟弟的原因,又“摩挲”我的头,还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爱和关心。【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⑧段中“旭儿,莫怪爸。你不要只看趋势,做人行事也不能太依赖经验。这一记重摔就是要给你敲一个警钟,让你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少栽跟头”可以概括出妈妈聪慧心细,理解丈夫的教子方式;从⑮段中“妈妈还带来一罐糖水,我咕咚咕咚喝下去,心似乎不那么痛了。但说真的,很酸”可以概括出妈妈疼爱孩子;从⑲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喜好厌恶,你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作为家里的长子,你要担负比弟弟多得多的责任,这也是父母对你的期望”可以概括出妈妈教子有方,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困难;从⑯段中从“往回走时候,妈妈拉着我的手,不说话”可以概括出妈妈善解人意,知道“我”嫉妒弟弟,等“我”想说话才教导“我”。【13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父亲的梯子”会使读者思索父亲的梯子是什么样的梯子,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①段中“那天,我要爸爸和我一起去摘墙头的喇叭花。墙太高,爸爸搬来了梯子”,⑪段中“弟弟五岁那年,也看中了墙头的喇叭花,父亲自然也搬来了梯子”和㉗段的“现在,我的儿子五岁了,我带他去墙头摘喇叭花,照例先支起一架梯子”可以看出,“父亲的梯子”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所有的故事都和“梯子”有关,标题又概括了全文内容;结合㉔段的“父亲的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摩挲着说,‘爸爸怎么会不爱你呢?’”和㉙段“我这才知道,为了让我成长,父亲也把一枚钢针刺在了他自己的心上”可知,父亲通过“梯子”对我进行教育,让我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我通过儿子跌落梯子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4.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陶渊明写景抒情之作,开头就设置悬念,然后又自问自答,有“大隐隐于市”的风范。B.作者性情高洁,尤爱代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花中君子——菊,“采菊东篱下”就是这一点的体现。C.“飞鸟相与还”一句一语双关,在写景的表层含义之下,还可理解为作者要回归自然本性的心声。D.诗作结尾欲说还休,关于“真意”,志同道合之人不说也能领会,这就更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境界。15.“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历来被人称道,谈谈它的妙处。【答案】14.B15.“见”字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贴切地表现了诗人自在的心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B.代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花中君子是莲。菊是隐士的象征,在秋季开放,代表隐逸,深受陶渊明喜爱;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表现了南山映入眼底的情景,点明这是作者无意所见,而不是有意所为。作者闲居田园,采菊买酒,无意间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底。“见""字表现了作者无意而为,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恬淡自然,悠然自适的氛围相契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②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④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⑥乃得归。别⑦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弆⑧草实而食之。杖汉节⑨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苏武传》)【注释】①律:卫律,匈奴丁零王。②白:禀告,报告。③旃(zhān):毛毡。④北海;指贝加尔湖。⑤羝(dī):公羊。⑥乳:生育,指生小羊。⑦别:分开。⑧弆(jǔ):收。⑨汉节:汉朝的旄(máo用牦牛尾装饰)节。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与旃毛并咽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而山不加增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D.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17.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其如土石何”呼应了“笑而止之”,充满了智叟的嘲笑之意。B.乙文中匈奴人用“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在心理上对苏武进行折磨。C.甲文孀妻遗男“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之举大得人心,受到了众人的拥护。D.甲、乙两文体裁相同,都是以刻画历史上具有独特品性的人物为主,情节也一波三折。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甚矣,汝之不惠!(2)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19.甲文中写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从这些句子来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20.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愚公精神。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弘扬这种精神?【答案】16.B17.D18.(1)你也太不聪明了!(2)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和头发全都白了。19.不愚。因为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移山的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言之有理即可)20.“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会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没有愚公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草木/毛;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C.将近/况且;D.代词,他的/加强反问语气;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甲、乙两文体裁相同,都是以刻画历史上具有独特品性的人物为主”有误。乙文选自史书,重在表现人物独特的品性和气节。甲文是“寓言故事,意在揭示道理”而不是“刻画历史上具有独特品性的人物为主”,“甲、乙体裁不同”而不是“相同”;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甚,严重;汝,你;惠,同“慧”,聪明;(2)始,当初;出,出使;及,等到;尽,全;白,变白。【19题详解】本文考查内容理解、主旨理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句意是: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这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够征服的思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因此,愚公不“愚”。【20题详解】本题考查主旨理解和拓展延伸。根据甲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愚公的形象是:有远大抱负,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有坚定信念。甲文要揭示的道理是: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斗争,就能改造自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会面临很多艰难困苦,所以需要弘扬“愚公精神”,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示例: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需要继续弘扬“愚公精神”。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点睛】参考译文:【甲】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扛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死了父亲的男孩,刚换牙,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季节更替,才往返一次。河湾上智慧的老年男子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慧的老年男子没有话来回答。【乙】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毛毡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于是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他)掘野鼠、收草实来吃。(他)挂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变白了。三、综合(10分)21.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走进名著】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班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选文出自①______(国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普著作②《______》,这部著作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③“______”。(2)【任务二:走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度过一年又一年。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①______【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和节日习俗。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②______节日习俗:③______(3)【任务三:探讨感悟】论学习形式。研学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它日益成为当下一种常见的学生学习的方式。同学们就“研学”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下面是一位同学的看法,请你对此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研学没有意义。首先,学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其次,研学只是一种旅行,学生很难从中获取真正的知识。所以,学校没必要开展研学活动。【答案】21.①.法国②.《昆虫记》③.昆虫的史诗22.①.重阳节②.屈原③.吃(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23.示例:研学有意义。学习不仅指学习书本知识,世间万物皆可学,研学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其次,在实践中学习,研学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言之有理即可)因此,我们应大力倡导研学。【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根据文段中提到的“螳螂”和“法布尔”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被称为“昆虫的史诗”。【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传统节日。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绘的是重阳节的景象,其中“登高”和“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因此,该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是:重阳节。②和③从“汨罗江”“粽叶”“艾香”可知材料中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利用已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知道屈原是在汨罗江投江自尽的,而端午节与屈原的纪念有直接关系,因此人物是屈原。而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题是一道关于研学旅行的观点反驳题。首先,题目中提出的观点是“研学没有意义”,其理由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学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研学只是一种旅行,学生很难从中获取真正的知识。针对这两个关键,从研学的意义和形式方面,阐明观点,进行反驳。注意要有理有据,字数在80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淀粉产品在汽车工业行业的应用研究考核试卷
- 油炸食品的食品包装与市场销售考核试卷
-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解决全球水危机考核试卷
- 电子靶技术在海水淡化处理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DB11T 889.4-2013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操作规程 第4部分:彩画作
- 瓦当陶艺课件教学课件
- 暖流课件图片教学课件
- s字母课件教学课件
- 自媒体写作技巧培训
- 淮阴工学院《精密机械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300道(全)
- 《干粉灭火器检查卡》
- 校园监控值班记录表(共2页)
- 试桩施工方案 (完整版)
-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成就
- ESTIC-AU40使用说明书(中文100版)(共138页)
- 河北省2012土建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含定额总说明)解读
- Prolog语言(耐心看完-你就入门了)
- 保霸线外加电流深井阳极地床阴极保护工程施工方案
- 蓝色商务大气感恩同行集团公司20周年庆典PPT模板
- 恒温箱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