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_第1页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_第2页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_第3页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_第4页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雨晰晰沥沥(lì)地下,我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B.野火燎(liáo)原,烈焰可畏,瞬(shùn)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C.紫色的大条辐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溅的水花。

D.我渐渐地大了,脾(bí)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幕老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xíng)。

2.在下面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_______着我。

②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______,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③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_______下来了。

A.笼罩移动堆积B.围绕流动堆积

C.笼罩流动沉淀D.围绕移动沉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名为《未来的冠军》的短片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蹒跚学步的小萌娃们虽然一次次跌倒、爬起,却始终欢笑着面对挫折,轻松幽默的画面令观众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回首百年芳华,在那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代,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无数血气方刚的青年为祖国浴血奋战,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C.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维持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江西遂川桃源梯田,规模不算宏大,气势也不算磅礴,但桃源梯田是原汁原味的,__________。漫步在田埂上,看看青山,哼哼山歌,听听蛙鸣,吹吹山风。热情的客家人还会邀你到屋里坐坐,尝一下山里人家特有的茶点。

A.这里没有喧哗,有的是自然质朴,有的是清新宁静

B.那里没有喧哗,有的是自然质朴,有的是清新宁静

C.那里没有繁华,有的是巧夺天工,有的是曲径通幽

D.这里没有繁华,有的是人工改造,有的是自然使然

5.以下是校学生会起草的活动计划的部分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如举办《海底两万里》阅读分享会、“海洋与未来”征文比赛等。

②鲜活的海洋生物,珍贵的人类航海历史资料,一定会丰富同学们的海洋科学知识。

③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同学们了解人类航海史,培养探索精神,早日让自己的梦想扬帆起航。

④我们还会走出校园,组织同学们参观海洋公园和中国航海博物馆。

⑤这次主题活动周,我们将组织各项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

A.③⑤①④②B.③⑤②①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①④②③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夸张,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明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一、二句运用朴素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描绘了一幅宽旷辽远的画面。

B.诗表现了诗人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诗则蕴含着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努力的道理。

C.诗的第二句,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是虚写;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实指,写诗人目力所及的空间。

D.两首诗都是在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议论(或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丰富的哲理,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10分)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徙澶州①。河坏孙陈埽②及浮梁,州人大恐,或请趋北原以避水患。观曰“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徙郓州。旧法,京东通安邑盐,而濒海之地禁私煮③。观上言:“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岁免黥④配者不可胜计。

观性至孝。居业⑤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曰:“吾得老于此足矣。”观于是买田宅、营林榭,以适其意。早起奉药、膳,然后出视事,未尝一日废也。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仁宗飞白书“清”字赐观,以赏其节。

(节选自《宋史·张观传》,有删改)

①澶州:地名,后文的“郓州”也是地名。②埽(sào):用秫秸修成的堤坝。③私煮:私自煮盐。④黥(qíng):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⑤居业:张观之父。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独去()

(2)虽日杀于市()

(3)以适其意()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州人大恐,或请趋北原以避水患。

(2)利之所在,百姓趋之。

10.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张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1.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望岳》中写出了诗人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述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14题。(8分)

一棵野枣树

王奇伟

①参加过一回老北京胡同游,黄包车把我们拉到前海的一个四合院,店主很热情,给我们泡了茶,还端出几小碟北京特色糕点,但我们的兴趣并不在此,院后一棵绿意盎然的枣树似乎更有诱惑力。大家依次越过天窗爬到树上,在密密匝匝的碧叶里翻寻,终于从枣叶缝隙找到了一些个儿小小的青果,那种怯怯的调皮的模样十分惹人怜爱,我们随意摘下几颗,回房后就着枣果品茶,居然也别有一番滋味。

②枣树其实是很低调的树,它不像杨树、梧桐那么招摇显摆。米黄色豆粒大小的枣花,要等到初夏时节才开始绽放。别的大树用不了几年就换代好几辈了,圆圆的绿荫覆盖着整个庭院,唯有枣树细瘦的枝杈仍在慢条斯理地生长。古人形容枣树:树皮皴,像冻裂的手;树叶小,像老鼠的耳朵。作家们(除鲁迅外)也很少关注枣树。但枣树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其貌不扬,它甘于寂寞,从不斗艳争芳;甘于平和,从不骄矜浅薄,经过一年默默地蓄积能量,静静地孕育花蕾,在金秋来临的时候,枝头终于挂满了琥珀色或银白色成熟的枣儿,成为人们乐意品尝的盘中佳果。

③初次结识枣树是在江西一个偏僻的山村,在我们几个青年居住的木房子附近,有一棵野枣树,它生长在我们出工和收工的必经之路上。每天清晨,我们都要向它行注目礼,看到它在朝阳下青木扶疏、迎风飘舞的袅娜姿态,心里便美滋滋地洋溢起一股充满希望的青春活力。但天有不测风云,秋末的一个午后,天空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紧接着暴雨如注,小小的山村淹没在一片雨雾之中。等到云雨消散,我们忽然发现野枣树的上半身被狂风折断了。正当大家都以为野枣树活不成时,第二年开春,它仿佛是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强打着精神,微微张开闭合的双眼。初夏将至前,被折断的伤口处奇迹般地开出一抹嫩绿来,开始是一小拳,接着一簇一簇的,向四处飘曳延伸;米黄色的枣花裹在新生的嫩叶里迎风颤抖……这真是现实版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凝视着星星点点的小花,我不能不为野枣树生命力的顽强而惊叹。

④复活的野枣树陪伴我们度过余下的一个个春秋。每天傍晚从农田归来,我们相继跳进树边的溪涧,一边用手拍打,捉除粘在小腿上的蚂蟥,一边在清凉的泉水中清洗满是泥污的双脚;野枣树刚刚结出青色的小果子,我们忙不迭地用竹竿打落它来解馋尝鲜;暗无星月的黑夜,几杯酒下肚,男青年们会把椅子挪到木房子二楼的阳台上,面对掩蔽在暗夜阴影里的野枣树狂呼乱喊,以此来宣泄内心的苦闷和迷惘……

⑤离开第二故乡转眼已几十年了,一直也没找到机会回去看看,不知那棵野枣树是否存活着?若能再次相遇,我们是否还记得彼此的模样?

(有删改)

12.文章第①②段描述了游北京胡同摘青枣的经历,而且叙述了枣树的特点,开篇交代这些内容有什么目的?(2分)

13.笔下的枣树,具有人的一些品性。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枣树都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4分)

14.文中那棵野枣树的上半身被狂风折断了,但第二年开春,它又重新焕发出生机。由此,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18题。(13分)

寻找“红衣姐”

李春雷

①吃完早饭,她去交纳社保基金。出门时,她特意穿上了那件崭新的红上衣。镇上的社保所,就在她居住的小巷口,小巷里挤满了一棵棵粗大的杧果树,蓊蓊郁郁的。小榄,是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个镇,以盛产菊花闻名,这里是一个充满财富的世界。但是她啊,却是一个经历坎坷的女人。她生于一个偏远农村。后来,经人介绍,她到了小榄镇上。交纳社保基金的人太多了,队伍排得长长的。她叹了一口气,想着:先回去吧,反正还有时间。

②婚后,她和丈夫挤在一间逼仄的小屋内。几年后,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丈夫也下岗了,变得愈发窘困起来。后来,她和丈夫临街开起一个小吃店,经营最简单的饭菜,还买来一台电磨,加工大米,做米浆、米粉或酿酒。5年前,因为旧城改造,小吃店关闭了。似乎是转眼间,两个儿子长大了,先后考上大学,每年的学费,要2万元,而家里的外债,还没有结清呢。每当孩子开学,就是她最尴尬的时光。丈夫没有技术,只得去干点零活儿,而她呢,不得不去捡废品。

③她继续往家走,拐进了小巷里。她常常在这儿捡废品,刚开始不好意思,慢慢地也就无所谓了。她也感谢这个小巷,因为这是她的领地啊!在这里,她每天都能够捡到很多的废品。夏天太热了,汗流不止,可她,从未买过一瓶矿泉水。有时候,看着街边商铺里芳香四溢的小镇名吃——菊花肉,她也舍不得掏钱买一盒。社区干部调查走访后,为他们一家办理了低保,还为她安排了工作,在一家商场当清洁工。她自己的工资,刚好是大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而丈夫的辛苦钱,可以抚养小儿子。她已经好多年没有如此开心了。

④现在是早晨9点30分,小巷里空空荡荡的。突然,一个黄衣男子骑着摩托车飞驰而过,急匆匆地,似乎有大事情发生,果然,啪的一声,男子口袋里掉下一沓钱,红花花的,散落在地上……看着地上的钞票,她惊呆了,这些钱足足有上万元“老板,老板,丢钱了,丢钱了!”她大声喊道。可是,“黄衣男”戴着头盔,根本听不见,风一样,跑远了。她的双脚,紧紧地踩住钞票,唯恐被风吹去。她瞪大眼,呆呆地站着,不敢弯腰,双手死死地按住身上装有自己社保基金的口袋。她害怕混淆,说不清楚。唉,这个善良的女人啊!足足过了5分钟,“黄衣男”终于急匆匆地跑回来了。她还在那里站着,直挺挺的。她吼道:“你带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小心?喊得我喉咙疼。”20多年来,在人前,她总是自卑,唯唯诺诺的。而现在,那么理直气壮、堂堂正正。这在她的人生中,绝对是第一次。“黄衣男”涨红了脸,蹲下去,低着头,匆匆忙忙地捡钱。“你的钱一张也没有丢!你慢慢捡吧。”她再次大声说,那么笃定。说完,她就转过身去,走了,走进了小巷深处。

⑤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压根儿,也算不上什么新闻,只是,事件现场的远处,正好有一个看风景的人,他感觉好奇,便掏出手机,顺手定格了这一瞬间。这一举动,打破了小镇的平静。这位不知名的旁观者,虽是有心之人,却不够专业,他只是拍了两个背景:一个穿着红上衣的女人,双脚踩住钞票,等待失主到来的背影;还有一个是她悄然离去的背影。在网络上发表之后,开始,只有几个人,最多几十个人关注。他也没有想到,很快,就产生了“蝴蝶效应”,于是,小镇上的数十万根手指,不约而同地在网络上操作着……在这样一个快速创造财富的南方小镇上,发生了这样一件温馨小事,真情!暖人!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一群人,感染另一群人。这股热流,一夜之间,蔓延了小镇,成为人们当天晚餐热议的话题。第二天早晨,这则消息,赫然登上了本地报纸。于是,小镇上的20多万人振奋不已,纷纷感叹,想要把这个“红衣姐”找出来。然而,我们的主人公,根本无意识。她只收旧报纸,不看新报纸,更不关注新闻。当天下午,当地多家媒体和镇政府一起组织数十个人,开始在监控显示“红衣姐”消失的地带进行搜寻。他们把所有晒红色衣服的家庭都问遍了,把所有的门板都敲响了……傍晚时分,仍然没有踪迹。太阳消失到地平线以下去了。大家有些失望了。

⑥她家的小楼临近河边,屋门紧闭着。一位阿婆前来磨粉,敲门,无声,便大喊“阿娣,阿娣,磨粉呢?”“好呢。”门开了。她,探出头来。这时,在河边的记者发现了她,急忙跑上前“阿姐,你认识这个人吗?”说着,打开报纸。她一看,惊呆“你找她干吗?”记者敏锐地捕捉到她脸上的细微变化“阿姐,这是你吗?我们是记者。”她吓得脸色煞白“出了什么事?”记者已经认出她,上前一把抓住她的手,唯恐她跑掉似的“终于找到你了!”她更害怕了,浑身颤抖,惊骇万分“是不是钱少了?我没有拿,连腰也没有弯一下!”“阿姐,不是的,不是的,你误会了!”……一会儿后,她开心地笑了,笑成了一朵花——菊花。当晚,大儿子打来电话“红衣姐,你真棒!”而小儿子,则对她说“以后称呼要变一变,不叫妈,改称‘红衣姐。”半夜时分,丈夫也回来了,他买来了一盒菊花肉,递给了“红衣姐”。她一时沉默,脸色羞红。这是她喜欢的生活——踏踏实实的生活!

⑦是啊,生活变得好起来,自己的工资也涨了;儿子的对象也确定了,这件红上衣,正是女孩儿前几天主动送她的。小巷里的杧果树,在悄悄结籽儿,小小的青胎,像一个个感叹号,像一枚枚宝葫芦,更像一颗颗普普通通却又朴朴实实的心……是的,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做一株小草也好啊,只要心是绿的。只要拥有一颗爱心,自己,就是富有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通过阅读文章,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寻找“红衣姐”》。(3分)

16.请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述效果。(4分)

17.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4分)

18.文中的“红衣姐”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2分)

(三)阅读下文和,完成第19~21题。

(9分)

海岛绿色生命线

侯小健

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色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

②据史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袭,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千米,到处是“三天烈日地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

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海南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严重损坏,甚至倒塌。据海南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海南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让原本单纯的海防林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海南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长驻的生命线。

(选自《海之南》,有删改)

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B.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C.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

D.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

20.请从语言表述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

(3分)

21.和文章第③段画线的部分都引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4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我校计划于6月1日至7日开展为期一周的“探索海洋,启迪未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2.小张为《海底两万里》一书撰写了推荐语,作为阅读分享会活动海报的宣传用语。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2分)

A.情节:既曲折丰富又惊险刺激,可谓引人入胜。

B.内容:广阔神奇的海洋世界,令人目不暇接。

C.想象:天马行空,集魔幻怪异和异想天开于一体。

D.语言:生动有趣,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

23.在阅读分享会上,小李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尼摩船长和鲁滨逊有相似的精神品质。小李为此设计了以下学习卡片。请完成这张卡片。(8分)

学习卡片

精神品质情节举例

尼摩船长鲁滨逊

①_____________长年驾驶“诺第留斯号”,几乎探遍了海洋的每一个角落放弃平静而美好的生活,多次航行在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

②_____________从鲨鱼口中救下可怜的采珠人,并赠他珍珠先后从野人手中救下“星期五”和他的父亲

富有创造力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分)

24.《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请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②不得抄袭。

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B点拨:A项,“晰晰”应写为“淅淅”;C项,“辐”应写为“幅”,“迸”应读作“bèng”;D项,“脾”应读作“pí”,“幕”应写作“暮”。

2.C点拨:①“围绕”指围着转动、围在周围;“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结合气体的特点可知,“笼罩”更符合语境;②结合句中“欢笑”“不停地成长”可知,“流动”更符合语境,能体现出紫藤萝的动态美;③“堆积”指(事物)成堆地聚集;“沉淀”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结合“上浅下深”的颜色变化可知,“沉淀”更符合语境。

3.B点拨:A项,语义重复,“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这与“笑了起来”语义重复,应删去“地笑了起来”。C项,搭配不当,“维持”应改成“维护”;D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4.A点拨:从“原汁原味”及语段描写的意境来看,桃源梯田应是“自然质朴”“清新宁静”的,所以可以排除C、D两项;从“漫步在田埂上”来看,此处描写的是近景,所以用“这里”更为合适,可排除B项。

5.D点拨: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阅读句子可知,⑤为总起句,应该放在最前面,故排除A、B两项;③为举办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应该放在最后,故排除C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一)6.C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项,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虚指,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

7.示例: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处。这里的“浮云”是指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其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也表明人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只要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二)8.(1)逃离,离开(2)即使(3)满足

9.(1)当地人极为恐慌,有人请求(他)逃到北原躲避水害。

(2)利益所在的地方,百姓就会往那里追逐。

10.①张观年少时以诚实好学闻名乡里,可见他是一个诚实好学的人;②张观在面临洪涝灾害时绝不逃离灾区,而是身先士卒,抗洪救灾,可见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人;③张观为父亲置办合意的养老之所,侍奉父亲喝药、吃饭,从不懈怠,可见他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④宋仁宗赐“清”字给张观,来赞赏他的节操,可见他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他)年少时诚实好学,闻名乡里。(张观被)调到澶州(任职)。黄河冲坏了孙陈埽和浮梁,当地人极为恐慌,有人请求(他)逃到北原躲避水害。张观说:“太守独自逃离,澶州的百姓该怎么办?”于是(他)就亲自率领兵众加固抢修(河堤),河堤修成,大水也退了。(张观被)调到郓州(任职)。(按照)旧制,京东流通安邑盐,可是沿海的地方禁止私自煮盐。张观上奏说:“利益所在的地方,百姓就会往那里追逐,即使每天在集市上杀人示众,恐怕也不能禁止,请放松禁令来给百姓提供便利。”每年(因此)被免除刺面发配的人不计其数。

张观性情特别孝顺。张居业曾经路过洛地,赞美那里的山川风物,说:“我能在这里养老就满足了。”张观于是置办田宅、营造园林亭榭,来满足父亲的心愿。早上起来侍奉(父亲)喝药、吃饭,这样以后(再)出去办公事,未曾有一天停止。(张观)志趣崇尚恬淡旷达,坚持廉洁少贪欲,平生写字一定写楷书,没有一个字是行书或草书,就像他的为人。宋仁宗用飞白体写了一个“清”字赐给张观,来赞赏他的节操。

(三)11.(1)独怆然而涕下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现代文阅读

(一)12.为下文叙写青年时代喜爱的那棵野枣树做铺垫。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文章第①②段描述了游北京胡同摘青枣的经历,而且叙述了枣树的特点,而之所以摘枣,是因为对枣树情有独钟,这就为下文描写青年时代喜爱的那棵野枣树做了铺垫。

13.甘于寂寞,不与百花争艳;甘于平和,默默积蓄,静静孕育花蕾;坚忍顽强,被暴雨侵袭、狂风折断,却依然能开花。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②段中的“但枣树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其貌不扬,它甘于寂寞,从不斗艳争芳”可概括为:甘于寂寞,不与百花争艳;根据“甘于平和,从不骄矜浅薄,经过一年默默地蓄积能量,静静地孕育花蕾”可概括为:甘于平和,默默积蓄,静静孕育花蕾;根据第③段中的“等到云雨消散,我们忽然发现野枣树的上半身被狂风折断了”“初夏将至前,被折断的伤口处奇迹般地开出一抹嫩绿来,开始是一小拳,接着一簇一簇的,向四处飘曳延伸”可概括为:坚忍顽强,被暴雨侵袭、狂风折断,却依然能开花。

14.示例:被折断的野枣树能开花结果,我感受到了她的坚忍顽强。其实人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和磨难,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忍顽强的心,相信我们的未来也会绽放出璀璨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能力。根据“凝视着星星点点的小花,我不能不为野枣树生命力的顽强而惊叹”,可从经历狂风洗礼的野枣树顽强生长得出启示。如被狂风折断的野枣树第二年又生出嫩叶,启示“我”要坚忍顽强,与生命中的不幸做抗争,相信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具有野枣树一般的顽强精神,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15.①“红衣姐”是全文的核心人物,题目概括了核心内容;②寻找“红衣姐”实际上是寻找美好品德;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展现当今社会“红衣姐”拾金不昧的精神,凸显她内心高贵的品质。

点拨: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由“出门时,她特意穿上了那件崭新的红上衣”“一个穿着红上衣的女人,双脚踩住钞票,等待失主到来的背影;还有一个是她悄然离去的背影”等可知,“红衣姐”是文章的主人公。由“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一群人,感染另一群人。这股热流,一夜之间,蔓延了小镇,成为人们当天晚餐热议的话题”可知,文章围绕“寻找‘红衣姐’”展开故事的叙述,寻找“红衣姐”其实是寻找热心助人的美好品德。同时,这个标题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红衣姐”是谁?为什么要寻找“红衣姐”?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从而赞美以“红衣姐”为代表的具有拾金不昧的精神的人。

16.妙用神态描写(“瞪大眼”“呆呆地”)、动作描写(“死死地按住”)、心理描写(“不敢弯腰”“害怕混淆”),生动逼真地描绘出“红衣姐”生怕社保基金掉落出来,自己捡拾可能导致丢钱人误会而紧张害怕的心理。

17.“大树”比喻伟人,“小草”比喻普通人,“绿”是希望,是和谐,是生机蓬勃。这句话赞美了“红衣姐”这样普通又朴实的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如果做不了伟人,那就做一个普普通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有爱心的人。

点拨: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大树”比喻伟人,“小草”比喻普通人,“心是绿的”喻指人要有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再结合文章“像一个个感叹号,像一枚枚宝葫芦,更像一颗颗普普通通却又朴朴实实的心”和“只要拥有一颗爱心,自己,就是富有的”可知,这里意在赞美“红衣姐”的热心肠,更突出文章主旨:如果我们成为不了一个伟人,那就做一个普通人,只要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爱心,同样也是成功的、富有的人。

18.追求幸福、吃苦耐劳、乐观豁达、心地善良、拥有爱心、为人本分。

点拨: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由“吃完早饭……这里是一个充满财富的世界”可知,她想过好日子,是一个追求幸福的人。由“后来……做米浆、米粉或酿酒”和“她常常在这儿捡废品……她也感谢这个小巷”可知,她为了改善生活,过上好日子,不断干活,吃苦耐劳。由“她每天都能够捡到很多的废品”“一会儿后,她开心地笑了,笑成了一朵花——菊花”可知,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她乐观豁达。由“只要拥有一颗爱心,自己,就是富有的”可知,她拥有爱心,拾金不昧。由“她只收旧报纸,不看新报纸,更不关注新闻”“这是她喜欢的生活——踏踏实实的生活”可知,她为人本分,喜欢过踏实的生活。

(三)19.D点拨:A项,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的作用,本项对海防林的作用表述不完整;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海防林的作用的,而非“时间顺序”。B项,根据第①段“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色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可知,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而非“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C项,根据第④段“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可知,海防林能够在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作用,相较以前,现在能够保护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但是“保障”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之意,“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表述过于绝对。

20.“基本”一词指绝大部分如此,但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如此,起修饰限定作用,在此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海南岛绝大部分地区无海防林,但是也有部分地区有海防林的。“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文章引用材料的目的在于说明,使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这一重要作用。中引用相同的材料是作为论据,论证网友所提出的“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这一观点。

点拨:本题考查引用材料的作用。文章第③段引用该材料,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③段“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可知,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这一重要作用。而中引用相同的材料是作为事实论据,论证的是网友“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这一观点。

四、名著阅读

22.C点拨: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