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蒸发量旺盛;冬季积雪厚且稳定,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因而春季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的季节,故A项正确。2.沙丘1~2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坡顶地势高,多流沙,土层中水分含量最少;坡中有坡顶积雪融水、山地降水,植物涵养水源作用使部分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储存在土壤中;坡脚地势低平,土层较厚而储水能力强,加之有坡顶、坡中土壤水渗入以及地表水下渗,使土壤含水量最大。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B解析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物分布,但植被稀疏,对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项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项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项错误;该地水分条件差,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很少有洪涝灾害,D项错误。(2019·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4.自然带②的典型植被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自然带②大致分布在55°N以北的地区。该区域纬度高,冬季严寒,典型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故B项正确。5.①自然带西部南北跨度较大的影响因素是()A.河流 B.地形C.洋流 D.土壤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①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自然带向北延伸,故C项正确。(2019·河北邢台上学期四模)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到天涯。”读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6~8题。6.长白山的基带植被主要为()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答案C解析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7.诗人所描述的植被最可能位于()A.甲 B.乙C.丙 D.丁答案D解析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据材料信息“身躯矮小扭曲”可知,诗人描述的植被不会是乔木,最可能是灌木,故D项正确。8.丙处植被分布的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人类活动C.降雪量 D.地形坡度答案A解析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使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阴坡,故A项正确。(2019·超级全能生全国26省联考甲卷)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9~11题。9.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 B.海拔C.热量 D.土壤答案A解析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水分差异导致的,故A项正确。10.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b为温带荒漠带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答案C解析图示山体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11.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答案B解析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坡度对雪线高度影响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D项错误;Q坡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12.(2019·广东惠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2分)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6分)(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8分)(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10分)(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8分)答案(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年、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3)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4)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解析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年、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3)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4)题,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13.(2019·广州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6分)(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6分)(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6分)(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6分)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地区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