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研究与示范_第1页
储能技术研究与示范_第2页
储能技术研究与示范_第3页
储能技术研究与示范_第4页
储能技术研究与示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28储能技术研究与示范第一部分储能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2第二部分储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5第三部分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分析 7第四部分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0第五部分能量转换和管理系统设计 12第六部分储能设备的选型与配置方法 14第七部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 17第八部分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20第九部分国内外储能技术研发进展对比 23第十部分储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25

第一部分储能技术的定义与分类储能技术是指将能源以某种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储能方式的不同,储能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机械能储能:通过机械运动来储存能量,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2.热能储能:通过改变物质的温度或状态来储存能量,包括相变材料储能、热泵储能等。

3.化学能储能:通过化学反应来储存能量,包括电池储能、燃料电池储能等。

4.光伏储能: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

5.磁场储能: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磁场来储存能量,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等。

下面对这些储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机械能储能方式。它利用峰谷电价差,将低谷时段多余的电能用来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中,待高峰时段再放水发电。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技术成熟、运行可靠、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缺点是受地形限制较大,建设成本高。

#压缩空气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也是一种机械能储能方式。它利用夜间低谷时段的多余电能将空气压缩到一个高压容器内,待白天高峰时段再将压缩空气释放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灵活选址,但缺点是设备复杂、效率相对较低。

#相变材料储能

相变材料储能是通过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来储存能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长期稳定地储存能量,而且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存储较大的能量;缺点是材料的选择受到限制,且热导率低,热损失较大。

#热泵储能

热泵储能是通过热泵系统将低温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源中来储存能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满足制冷和制热的需求,而且效率较高;缺点是设备复杂、初期投资较高。

#电池储能

电池储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化学能储能方式。它可以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部,在需要时再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供外部使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易于控制;缺点是电池的寿命有限,且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燃料电池储能

燃料电池储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燃料(如氢气)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蒸气,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电能。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效率高、无污染、无需充电;缺点是目前的燃料电池价格高昂,且燃料供应不够方便。

#光伏储能

光伏储能是通过光伏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清洁环保、可再生资源丰富;缺点是受天气和光照条件影响较大,且设备成本高。

#超级电容器储能

超级电容器储能是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存电能。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缺点是价格昂贵,且电容第二部分储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储能技术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并在需要时再将其转换回电能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问题,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储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最早的储能技术是蓄水池和抽水蓄能电站。这些技术利用重力原理,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储存起来,在需要电力时再将其释放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蓄水池和抽水蓄能电站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

20世纪初,电池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最初的电池主要使用酸性电解质,如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随着科技的进步,锂电池成为了主流的电池类型,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保性能好等优点使得它在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电池储能外,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器也是常见的储能技术。飞轮储能利用高速旋转的机械能来储存电能,其特点是响应速度快、效率高,但容量相对较小。超级电容器则是一种能够快速充放电的大容量电容器,其特点是在短时间内储存和释放大量的电能,但能量密度较低。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新型储能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例如,压缩空气储能、化学反应储能、热能储能等。其中,压缩空气储能利用风力或太阳能产生的电力将空气压缩到地下洞穴中,在需要电力时再将其释出并通过燃气轮机发电;化学反应储能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物质的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通过反向反应将其转换回电能;热能储能则是利用热能(如太阳能)将介质加热后储存起来,在需要电力时再将其释放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

目前,全球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正在快速发展,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推动储能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满足未来能源系统的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安装的储能总容量达到了213GW,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680GW。而在中国,储能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都为储能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储能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期待着更多高效、环保、经济的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推动能源领域的变革和发展。第三部分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分析储能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和存储方式,其应用场景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场景分析。

一、电力系统调峰填谷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负荷需求的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电网需要进行频繁的调度来满足供需平衡。储能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灵活的调峰填谷手段,在低负荷时储存多余的电能,在高负荷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从而平滑电网的负荷曲线,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球已安装的电力储能装机容量达到了176GW,其中抽水蓄能占到了94%左右,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储能技术。

二、可再生能源并网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渐增加。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储能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储存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多余电力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电网的稳定运行能力。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以上。

三、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区域内,利用各种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进行发电、供能和热能供应的综合能源系统。储能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提供备用电源、实现能源自我消费、提高供电质量等。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0亿美元。

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如何解决其充电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储能技术可以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提高充电设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降低电网负荷、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等。此外,电动汽车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移动式储能设备,通过车辆到电网(V2G)技术,将电动汽车的电池作为电网的一个可控负荷,为电网提供额外的调峰填谷服务。

五、微电网

微电网是一种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管理设备等组成的独立电力系统,能够在电网正常运行时与主电网并网运行,同时也能在电网故障时独立运行。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关键负载的持续供电,并通过优化负荷管理和电源调度,降低运行成本。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微电网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

六、其他领域

除了上述应用场景外,储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多个其他领域,例如:工业生产过程的能量回收和再利用、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农业灌溉和农村电气化等。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

总结起来,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微电网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储能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四部分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系统调频、电动汽车应用等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系统的研发与示范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电化学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锌溴电池等类型。这些电池的储能原理主要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转移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环保等特点,在消费电子、电动车及分布式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储能变流器技术

储能变流器是连接电网与储能装置的核心设备,其功能包括电压/频率变换、功率调节、故障隔离以及系统保护等。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变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提高变流器效率、减小体积重量、增强动态响应能力等方面。

3.能量管理系统技术

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系统负责协调各种储能设备与负荷之间的能量交换,并根据电网状态进行实时调度。该系统通常采用优化算法进行控制策略设计,以最大化储能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机器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等先进技术在能量管理中的应用,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4.集成化储能技术

集成化储能技术是指将多种类型的储能技术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工作。例如,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可以作为调频辅助服务,而电池储能则适用于长时间的功率平衡需求。此外,热能存储也可以与电力储能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储能系统。

5.安全监测与诊断技术

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储能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测与诊断。这包括对电池单体、模块和系统的在线监控,以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评估潜在故障的风险。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方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将在安全监测与诊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6.标准化与认证技术

标准化与认证技术是储能系统商业化推广的重要保证。当前,国际上已制定了一系列储能技术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IEC62933系列标准、IEEE1547系列标准等。然而,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具体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以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总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为实现我国能源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第五部分能量转换和管理系统设计储能技术是当前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储能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中,能量转换和管理系统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首先,能量转换是指将储存的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以便于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例如,在电池储能系统中,电能需要经过充电/放电过程才能被储存或释放出来;而在飞轮储能系统中,则需要通过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设计高效、可靠的能量转换系统是保证储能系统性能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先进的电源变换技术和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其次,管理系统则是用于监控和控制整个储能系统运行状态的软件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实时监测储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等)、协调不同储能单元之间的协同工作、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调度控制以及故障诊断与报警等。通过有效的管理系统设计,可以确保储能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充分发挥其实现能源节约和环保效益的作用。

在具体的能量转换和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储能类型: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确定使用哪种类型的储能技术最为合适。目前常用的储能类型有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热能储能、氢气储能等。

2.设计合理的能量转换拓扑结构:针对不同的储能类型和应用场景,需要选择相应的能量转换拓扑结构。常见的能量转换拓扑结构有Boost电路、Buck电路、Boost-Buck电路、SEPIC电路等。

3.确定优化的控制策略:为提高能量转换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应结合储能系统的特性和实际需求,采用适当的控制策略。例如,基于滞回比较器的PWM控制、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励磁控制器、基于模糊逻辑的功率分配算法等。

4.开发高效的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一个实时性强、扩展性好、易于维护的管理系统。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储能技术研究与示范中,能量转换和管理系统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完善,才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高效、可靠、安全运行,从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第六部分储能设备的选型与配置方法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提高电网稳定性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储能设备的选型与配置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储能设备的分类

1.化学储能:化学储能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能量储存的方法,如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这类储能设备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易于规模化等特点。

2.物理储能:物理储能是利用物质状态变化或机械运动形式来储存能量,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这些储能设备具有高功率密度、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

3.热储能:热储能是通过储存热量来实现能量储存,如熔盐储能、相变材料储能等。这类储能设备适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等领域。

二、储能设备的选型原则

1.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储能类型: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需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最适宜的储能类型。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大规模电力调峰通常采用抽水蓄能;而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可能更适合使用锂离子电池储能。

2.考虑经济性:储能设备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包括初始投资、运行维护费用、使用寿命等因素。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性价比高的储能设备。

3.关注安全性与环保性:储能设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也是选型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选用安全可靠、对环境影响小的储能设备,有助于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减少环境污染。

三、储能设备的配置方法

1.容量配置:储能设备容量的配置需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计算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负荷特性、电源出力波动范围、电网约束条件等因素确定所需的储能容量。

2.数量配置:根据储能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工作条件,可以计算出单台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充电/放电倍率。然后结合系统整体需求,计算出所需储能设备的数量。

3.并联配置:为了实现更大规模的储能系统,常常需要多台储能设备并联运行。此时,需要注意设备之间的协调控制,确保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四、实例分析

以某风光互补微电网项目为例,该项目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设备以应对风力、光伏发电的波动。经过分析,选择了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方案。具体的储能设备选型与配置如下:

1.选取一款市场成熟、性价比较高的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设备;

2.结合负荷需求、风光资源状况及电价政策等因素,确定储能系统的总容量为500kWh;

3.根据单体电池的技术指标,确定每个电池模块的容量为240Ah,共配置了约125个电池模第七部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储能系统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手段,对于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现其高效、经济、环保的同时,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并针对各种类型的储能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定义

安全性:指储能系统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不会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的风险水平。具体表现为储能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火源控制能力、泄漏防护措施以及机械强度等。

可靠性:指储能系统在规定条件和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功能的能力。包括设计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维修性等指标。

二、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1.风险评估:通过量化分析确定储能系统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及其后果严重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2.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根据储能系统可能导致的损害类型及程度,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完整性等级,以确保在特定条件下达到所需的安全性能水平。

3.可靠性预计:通过对储能系统进行详细的可靠性预计模型建模,预测系统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性能表现。

4.故障树分析:通过建立故障树模型来描述储能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情况,从而找出导致系统失效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试验验证:通过对储能系统的实验验证,检查其是否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三、不同类型储能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

1.电池储能:目前常用的电池储能技术有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锂离子电池存在热失控、短路、爆炸等潜在危险,因此需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评估。此外,还需关注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与实施,以确保整个电池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2.抽水蓄能:抽水蓄能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方式之一。由于其设施规模较大且设备较为成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但仍需对相关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避免因设备老化造成的安全事故。

3.储热储能:储热储能是一种利用高温介质进行储存能量的方式。常见的储热材料包括熔盐、岩石、金属化合物等。储热储能的安全性评估需要重点考虑介质泄露、压力容器强度等方面的问题;而可靠性评估则需关注传热效率、换热器稳定性等因素。

4.氢能储能:氢能储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但氢气易燃易爆,因此需要对加氢站和燃料电池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此外,氢能存储过程中的泄漏检测和压力调控也对提高整体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论

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涉及多种评价方法和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手段,确保储能系统在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风险。同时,不断提高储能技术研发水平和安全标准,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八部分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价储能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转型的需求,储能技术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储能示范项目。本文将重点介绍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评价。

一、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情况

1.国家层面的储能示范项目

为推进储能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在“十三五”期间支持了一系列储能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储能技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等。例如,国家能源局于2017年启动了“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中包含多个储能技术示范项目,如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等。

此外,国际上也开展了许多大型储能示范项目。比如美国能源部支持的BolsterHills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了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装机容量达到320兆瓦时,是全球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之一。

2.企业层面的储能示范项目

除了政府支持的储能示范项目外,许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特斯拉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设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HawkstoneEnergyStorageProject,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50兆瓦时,主要用于提供备用电源和频率调节服务。

二、储能示范项目的效果评价

1.技术性能评价

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有助于验证各种储能技术的实际性能和经济性。通过对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储能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寿命等关键指标,并对储能技术进行优化改进。例如,在BolsterHills储能示范项目中,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运行测试发现液流电池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适合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

2.经济效益评价

储能技术的成本是影响其商业化推广的重要因素。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收集到大量实际运行成本数据,从而对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对比不同储能技术的成本和收益,可以指导储能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市场推广。例如,在HawkstoneEnergyStorageProject中,特斯拉公司通过分析项目运行成本和收益,发现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评价

储能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帮助评估储能技术的社会效益。例如,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传统的储能技术,在调峰填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对于推动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际运行的数据和经验积累,可以不断提高储能技术的性能和经济性,并推动其实现商业化的广泛应用。第九部分国内外储能技术研发进展对比储能技术是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调节电力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以及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储能技术研发进展对比。

1.国外储能技术研发进展

国外在储能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根据《GlobalEnergyStorageMarketOutlook2025》报告,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7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

美国储能市场发展迅速。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美国储能容量已经达到了48GW/116GWh。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了90%,并且还在持续增长。此外,美国也在积极开展其他类型的储能技术研究,如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欧洲也是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地区。德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储能技术的发展,并计划到2030年安装至少20GW的储能设备。英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储能发展规划。

日本也在积极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17年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促进储能系统发展的措施”的通知,旨在推动储能系统的商业化应用。

2.国内储能技术研发进展

我国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在不断推进。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储能市场发展报告(2020)》,到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2.9GW,同比增长约23%。

目前,国内储能技术的主要类型包括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储能、铅酸电池储能、钠硫电池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其中,抽水蓄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储能的应用也正在逐步扩大。

为了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2017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分布式电源参与市场化交易,并优先采用储能设施进行调峰。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储能技术的研发都在积极推进,但在具体的类型和技术路径上存在差异。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储能技术将朝着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第十部分储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