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六病室(节选)契诃夫
那是秋天的一个早晨,伊万·德米特里奇在一条小巷里,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镣铐,像那样走过泥地,被人押送到监狱里去。
在回家的路上,他碰见一个他认识的警官。那人跟他打招呼,两人并排顺着大街走了几步,不知什么缘故,他觉得这很可疑。
他回到家里,那一整天都没法把那两个犯人和荷枪的兵从脑子里赶出去,一种没法理解的不安心理搅得他没法看书,也没法集中脑力思索什么事。到傍晚他没有在自己屋里点上灯,一晚上也睡不着觉,不住地暗想:他可能被捕,被戴上镣铐,被送进监牢里去。他知道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犯法的事,而且能够担保将来也绝不会杀人,不会放火,不会偷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偶然在无意中犯下罪,不是很容易吗?而且受人诬陷,最后,还有审判方面的错误,不是也可能发生吗?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审判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凡是对别人的痛苦有职务上、业务上的关系的人,例如法官、警察、医师等,时候一长,由于习惯的力量,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即使有心,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当事人;在这方面,他们跟在后院屠宰牛羊却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什么不同。法官既然对人采取敷衍了事、冷酷无情的态度,那么为了剥夺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判他苦役刑,就只需要一件东西,那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来完成一些法定手续(法官们正是因此才拿薪水的),就大功告成了。事后,你休想在这个离铁路线有二百俄里远的、肮脏的、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再者,既然社会认为一切暴力都是合理而适当的必要手段,各种仁慈行为,例如宣告无罪的判决,会引起沸沸扬扬的不满和报复情绪,那么,就连想到正义不也可笑吗?
到早晨,伊万·德米特里奇起床,满心害怕,额头冒出冷汗,已经完全相信他随时会被捕了。他想,既然昨天的阴郁思想这么久都不肯离开他,可见其中必是有点道理的。的确,那些思想绝不会无缘无故钻进他脑子里来。
有一个警察不慌不忙地走过他的窗口,这可不会没有来由。那儿,在房子附近,有两个人站着不动,也不言语。为什么他们沉默呢?
从此,伊万·德米特里奇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凡是路过窗口或者走进院子里来的人,他都觉得是间谍和暗探。中午,县警察局局长照例坐着一辆双马马车走过大街,从近郊的庄园到警察局去,可是伊万·德米特里奇每回都觉得他的车子走得太快,而且他的脸上有一种特别的神情:他分明急着要去报告,说城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犯人。门口有人一拉铃,一敲门,伊万·德米特里奇就打一个冷战,每逢在女房东屋里碰到生客,就坐立不安。他一遇见警察和宪兵就微笑,打呼哨,为了显得满不在乎。他一连好几夜担心被捕而睡不着觉,可又像睡熟的人那样大声打鼾、呼气,好让女房东以为他睡着了。因为,要是他睡不着,那一定是他在受良心的煎熬:这就是了不起的罪证!
他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他早先就讨厌他的职务,现在他简直干不下去了。他深怕他会被人蒙骗,上了什么圈套,趁他不防备往他口袋里塞一点贿赂,然后揭发他,或者他自己一不小心在公文上出了个错,类似伪造文书,再不然丢了别人的钱。奇怪的是在别的时候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灵活机动、千变万化过,他每天想出成千种不同的理由来认真担忧他的自由和名誉。可是另一方面,他对外界的兴趣,特别是对书的兴趣,却明显地淡薄,他的记性也非常靠不住了。
春天,雪化了,有人在墓园附近的一条山沟里发现了两具尸体,尸体都带着因伤致死的痕迹。城里人不谈别的,专门谈这两个死尸和没有查明的凶手。伊万·德米特里奇为了不让人家认为是他杀了人,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微微笑着,一遇见熟人,脸色就白一阵红一阵,开始表白说再也没有比杀人更卑鄙的罪行了。可是这种作假的行为不久就弄得他厌烦了,他略略想了一阵,就决定处在他的地位,他最好是躲到女房东的地窖里去。他在地窖里坐了一整天,后来又坐上一夜,和一个白天,实在冷得厉害,挨到天黑就像贼那样悄悄溜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他在房间中央呆站着,一动也不动地听着,直到天亮。
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就有几个修理炉灶的工人来找女房东。伊万·德米特里奇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可是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工人的警察。他悄悄溜出住所,没穿外衣,没戴帽子,满腔害怕,沿着大街飞跑。狗汪汪叫着在他身后追来,一个农民在他身后什么地方呼喊,风在他耳朵里呼啸,伊万·德米特里奇觉得在他背后,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正在追他。人家拦住他,把他送回家,打发他的女房东去请医师。医师吩咐在他额头上放个冰袋,要他服一点儿稠樱叶水,忧虑地摇摇头,走了,临行对女房东说,他不再来了,因为人不应该打搅发了疯的人。伊万·德米特里奇在家里没法生活,也得不到医疗,不久就给送到医院里去,安置在一个病室里。他晚上睡不着觉,任性胡闹,搅扰病人,不久就由安德烈·叶菲梅奇下命令,转送到第六病室去了。
过了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伊万·德米特里奇,他的书由女房东堆在一个敞棚底下的一辆雪橇上,被小孩子陆续偷走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万·德米特里奇与认识的警官并排而走,这让他觉得很可疑。回到家后,他再也没法安心看书,也没法安心入睡了。
B.虽然伊万·德米特里奇从没有做过犯法的事,并且担保将来也绝不会主动犯法,但他还是很担心有被押送进监狱的可能。
C.无论是经过窗口的警察、路过大街的警察局局长,还是女房东家里碰到的生客、路上遇到的宪兵,都令伊万·德米特里奇提心吊胆。
D.伊万·德米特里奇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但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他走上街头控诉杀人的恶劣行为,以示清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万·德米特里奇本来是一个正常人,但一件小事打击了他,从此他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惶恐之中,直到变成了一个“疯子”。
B.伊万·德米特里奇认为,法官、警察、医师等人因为职业的习惯,已经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C.伊万·德米特里奇常常因为担心被捕而一连好几夜睡不着觉,却还要装成像睡熟的人那样打鼾、呼气,表现了伊万·德米特里奇多疑的形象。
D.伊万·德米特里奇明知道来人是修理工而不是警察,他还是被吓得衣着单薄地跑出门,这种好笑的描写中又透着普通小市民的可怜、可悲。
8.伊万·德米特里奇回家后,小说对他的心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9.伊万·德米特里奇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疯子”,其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6分)
陕西省韩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文本一:
一江如镜
朱斌峰
渔娘说今春的鱼们是听到江鲜美食节的消息提前赶来的。和悦洲人都愿意相信渔娘的话,可听到这话时,不无惋惜地说渔娘真的老了。
每年春江水暖时,江鱼都要怀卵洄游到环洲的江上,赴一场时令的约会。今春,蛰伏了一冬的江水表面上仍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喊喊喳喳起来,跟江鲜美食节的消息一起鼓噪着,开始暗潮涌动了。洲人从江面荡开的波纹里,从获芽吐出的青绿上,看出鱼们正成群结队游来,就跟奔赴宴会似的。他们觉得今春的鱼汛要比往年早,江鱼要比往年多,可不肯相信鱼们是来赶美食节的市集的。
渔娘站在洲头,站在乍暖还寒的江风里,捋着额头的白发,眺望着江面,看上去已经站了许久了。渔娘早就老了,洲人记不清她的年纪,只晓得她总是立在那儿,望着江面上驶过的铁壳驳船,望着芦苇上掠过的水鸟,望着江对岸高耸的工厂管道,把晴好的天气望得暮色四起。渔娘早年是上江城里的医生,背着漆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枣红色小药箱,在一个黄昏沿江而下来到洲上,嫁给了渔业队的渔农,跟随她而来的还有一条白狗。她年轻时就好上了酒,总喝得醉醺醺的,据说是因为不想嗅到丈夫身上的鱼腥味,才把自己灌醉的,但她却跟丈夫养了个儿子。后来,丈夫跟白狗一起老去,她又养了黄狗陪着儿子长大。儿子长大后,高考落榜就去城里打工了,只给她留下了孙子。刚学会走路的孙子落入江里溺亡后,她又养了黑狗,那时她就总爱站在洲头打望,也许是在等着孙子变成鱼游回来吧。洲人很敬重渔娘,她曾做过赤脚医生,是洲上唯一的接生婆,除了麻记江鲜馆的阿莲外,洲上的青壮年人都是她接到人世的,而那些不是她接生的伢子都飞去城里觅食了。因而,即便她说酒话打谵(zhān)语,洲人还是肯信的,毕竟她是迎接他们来到洲上的人。
渔娘在洲头站着站着,天就黄昏了。麻记江鲜馆的阿莲轻手轻脚走过来,隔着黑狗望着渔娘。她的皮肤很白,身子很单薄,就跟细高个头的芦苇似的。她知道渔娘在跟江水说话,在等着鱼们游来,没敢吱声儿。阿莲来洲上时已经两岁了,是那年发大水时坐着木盆而来的。那场大水淹没了她的出生地,淹去了她的父母,淹去了她的记忆。她被一直没有成亲的麻六收养后,就长成洲上的阿莲了。她年近三十,看上去却像个宝里宝气的伢子。她总说江面是大镜子,能看到好多东西。她从不吃鱼,只爱用鱼骨在玻璃片上粘画儿。洲人本想说她傻,可听渔娘说她是个鱼变的精灵,也就半信半疑地缄口了。一阵风吹来,把江吹皱了。
阿莲眨巴着眼睛望着渔娘,很想问问渔娘是不是想剪断江水这条长脐带,却没开口。渔娘慢慢把目光从江上收回,朝着阿莲笑:阿莲啊,你看见鱼儿了么
阿莲仰起脸,眯起细眼:看到咯,看到咯,鱼们正从下江游上来,还是去年那些鱼。是啊。她们该回来产卵了……这条江里,菜花鱼产卵最多。
可是,她们游得比往年小心了,只摇着尾巴,身子像被捆住的粽子呢。是啊是啊。她们晓得洲上要办江鲜美食节,晓得这回游来会被人吃掉的。那她们为啥还要来
不能不来啊……每年她们都得来,不来这儿,能去哪儿产卵哦渔娘,那你给鱼儿说说,让她们不要游来,行不
渔娘叹了口气:那些鱼怎么会听我的那年桃花汛,江里水流得急,一些旧家具、死牲畜从上江漂来,鱼洄游被阻住了,可成千上万的鱼们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用额头撞着那些水上的漂浮物,把头都撞破了,就是不肯回头啊。
阿莲看着渔娘脸上的皱纹,觉得那里藏着好多秘密,便又问:洲上为啥要办江鲜美食节呢
渔娘咳嗽:政府要在洲上发展旅游事业,想用这地界的江鲜吸引人呢。哦……鱼们真傻啊,她们来凑这个热闹做甚鱼儿不傻,她们晓得自己是人间的一道菜……她们要以死渡生,以亡渡劫,以灭渡厄。
阿莲听不懂渔娘说什么,头疼起来,便甩甩头,想把渔娘那黑蚂蚁似的话从脑瓜里赶出来。她顺着台阶走到江滩上,想把江里的鱼看得更仔细些。她看见那些鱼游得很慢,偶有水花溅起,就惊惶地散开,钻入水草丛里,待水波稍平后,才头挨头聚起来,又排成队溯流游去。
洲头没了渔娘的影子,阿莲看着看着,直到江面变成大黑镜子,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这才走回街上。她一见洲人就说:鱼来了,那是一队参加葬礼的鱼。洲人摇起头,心怨她的疯话太晦气,他们相信鱼总是活蹦乱跳的,他们在翘首等待江鲜美食节的到来——冷清的和悦洲很久没有度过欢庆的节日了。
(有删减)
文本二:
朱斌峰小说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镜子”,镜像可以看作人与自己和他人关系。我有点担心,对于先锋式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梦幻迷宫式的叙事,真实和虚幻叙述界限完全被打破了,有可能会让人物的主体性迷失在他精心结构的语境当中。第二个是“疯人叙事”,朱斌峰是非常喜欢使用疯人和狂人眼光观察世界的,从这个意义来讲,他大部分小说其实都可看作“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他的狂人代表觉醒者,同时也是真理的讲述者。朱斌峰的小说里面有类似的意思。
(王晴飞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渔娘背着漆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枣红色小药箱来到洲上,点出了上个世纪那个充满奋斗激情的特殊年代。
B.今春鱼汛早,渔娘说是鱼们为了江鲜美食节特意赶来的,而和悦洲的人却因为渔娘老了且说话不灵验而不愿意相信。
C.鱼群洞游而上会赶上马上举办的美食节,看似像凑热闹,其实是奔赴死亡,所以阿莲说“那是一群参加葬礼的鱼”。
D.那些不是渔娘接生的孩子纷纷到城里打工谋生,暗示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对和悦洲少了些情感的依恋。
8.文本二评价的小说人物和鲁迅小说里的狂人“有类似的意思”,请结合文本二,简要阐释阿莲身上具有哪些狂人的特质。(6分)
9.小说题目为“一江如镜”,文章中阿莲也说“江面是大镜子,能看到好多东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通过“这面镜子”可能想让我们“看到”些什么。(6分)
陕西省西安市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1)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
艾伟
①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老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了自己清秀的面孔,有了深厚的人文的根基。老建筑里藏着中国文化的心。我们穿着洋装,偶尔喝杯咖啡,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②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有一部电影叫《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转角都可以遇见杰出的灵魂,灵魂的背后都有着和我们沉重的历史休戚与共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禁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现代性由此开启。自然而然,就有了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谋事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③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使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进化论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柱之一,是五四先贤决定和中国传统文化决裂的思想武器。不论是对或错,在今天的中国,进化论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路径。
④一个灵魂承载着另一个灵魂的使命。洋务运动失败了,君主立宪也失败了,革命者揭竿而起,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烈士。在林觉民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先行者的思想及其逻辑。三坊七巷的屋檐下,始终游荡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⑤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到强环伺。在福州马尾,有过和法国人的马江海战。在宁波海面上,有过和英国人的定海之战。后果当然是一系列的条约,福州和宁波共同成为五口通商之地。福州鼓岭有一个外国人的居住地,到处都是西洋别墅,最多时住着数干洋人。山上有洋人自办的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在宁波的三江口,一个叫外滩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社区,至今法国人建的教堂耸立在甬江边,当年的洋房已改造成一个商业街区。这样的外国人社区相当于现在遍布欧美各国的唐人街了。
⑥历史是吊诡的。风云变幻的历史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其中不乏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同样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当年的屈辱之地,比如鼓岭,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看上去很像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隐喻,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的缩影。
⑦另一个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林启,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期间,政绩斐然。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即是现在的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手创立了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
⑧杭州有一个美好的传统,对事功大者,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墓地修在西湖边。林启死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州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留在西湖,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其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为今日的孤山林社。
⑨我试图在三坊七巷找到林启的旧迹。没有找到。这个从福州走出来的进士带着他沉重的忧思,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我居住的城市杭州。我看到时代意志在他身上的痕迹,看看他起的学校的名字,无论“求是书院”还是“蚕学馆”都是中国式的。中国的现代之路,始终和传统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先贤的道路,我们从中见出他们的矛盾重重和艰难选择。
⑩2017年岁末,我行走在福州,行走在三坊七巷,我遇见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如今依旧在空中回荡,响彻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的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整整四十公顷的老街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安然于城市的中心。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我们依旧需要自己的传统,需要一颗中国之心。
7.关于文中写宁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照应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使文章的开头不再显得突兀,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
B.将宁波和福州比较着写,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更突出强调了它们的相同之处。
C.交待了杰出人才遭逢的历史际遇,显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D.由所见展开联想,进而对怪异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8.文章以“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文章结尾写到:“需要一颗中国之心”“中国之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道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整个海面都漂着冰块。”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成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地落下来,早晚是要融化的。”
老刚点点头应道:“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说:“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堆积起来,让人踏,让日头照,最后融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着跳动的火苗,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烁。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吞进去。他习惯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他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他的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就算把锚绳加固了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的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里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但是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被冻得没有了知觉,丝毫不敢耽搁,推完舢板就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地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了老刚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捉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也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声和呼喊声。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子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一点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的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个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开始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他们这才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了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打猎回来时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大雪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依旧没能找到出路。就在他们觉得自己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时,他们在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地燃烧,并发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身上的冰雪融化着,水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细节描写紧扣标题。
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的情节,从他睡不着而走出铺子,到他和老刚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两位老人毁家救人却意外的救了自己的儿子,看似巧合,其实是匠心独运,传递着人性的光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海边的雪”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还有一定的象征作用。
B.文中多次用到破折号,作用除了有解释说明、补充内容、表述声音的停顿、延续外,还对小说情节的延宕有一定作用。
C.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发生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生动。
D.小说故事的结尾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一波三折,有欧亨利的“含泪的笑”的风格。
8.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
9.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坞
郁达夫
“花坞”这一个名字,大约是到过杭州,或在杭州住上几年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的,尤其是游西溪的人,平常总要一到花坞。二三十年前,汽车不通,公路未筑,要去游一次,真不容易;所以明明知道这花坞的幽深清绝,但脚力不健,非好游如好酒的诗人,不大会去。现在可不同了,从湖滨向北向西地坐汽车去,不消半个钟头,就能到花坞口外。而花坞的住民,每到了春秋佳日的放假日期,也会成群结队,在花坞口的那座凉亭里鹄候,预备来做一个临时导游的角色,好轻轻快快地赚取游客的两毛小洋;现在的花坞,可真成了第二云栖,或第三九溪十八涧了。
花坞的好处,是在它的三面环山,一谷直下的地理位置,石人坞不及它的深,龙归坞没有它的秀。而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独有的迷人风韵。将人来比花坞,就像浔阳商妇,老抱琵琶;将花来比花坞,更像碧桃开谢,未死春心;将菜来比花坞,只好说冬菇烧豆腐,汤清而味隽了。
我的第一次去花坞,是在松木场放马山背后养病的时候,记得是一天日和风定的清秋的下午,坐了黄包车,过古荡,过东岳,看了伴凤居,访过风木庵(是钱唐丁氏的别业),感到了口渴,就问车夫,这附近可有清静的乞茶之处?他就把我拉到了花坞的中间。
伴凤居虽则结构堂皇,可是里面却也坍败得可以;至于杨家牌楼附近的风木庵哩,丁氏的手迹尚新,茅庵的木架也在,但不晓怎么,一走进去,就感到了一种扑人的霉灰冷气。当时大厅上停在那里的两口丁氏的棺材,想是这一种冷气的发源之处,但泥墙倾圮,蛛网绕梁,与壁上挂在那里的字画屏条一对比,极自然地令人生出了“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的感想。因为刚刚在看了这两处衰落的别墅之后,所以一到花坞,就觉得清新安逸,像世外桃源的样子了。
自北高峰后,向北直下的这一条坞里,没有洋楼,也没有伟大的建筑,而从竹叶杂树中间透露出来的屋檐半角,女墙一围,看将过去却又显得异常的整洁,异常的清丽。英文字典里有cot-tage(指乡村地区的小屋,村舍或乡间、旅游胜地的度假用小型别墅)的这一个名字;而形容这些茅屋田庄的安闲小洁的字眼,又有着许多像tiny(小巧的),dainty(精致的),snug(温暖舒适的)的绝妙佳词,我虽则还没有到过英国的乡间,但到了花坞,看了这些小庵却不能自已地便想起了这种只在小说里读过的英文字母。我手指着那些在林间散点着的小小的茅庵,回头来就问车夫:“我们可能进去?”车夫说:“自然是可以的。”于是就在一曲溪旁,走上了山路高一段的地方,到了静掩在那里的,双黑板的墙门之外。
车夫使劲敲了几下,庵里的木鱼声停了,接着门里头就有一位女人的声音,问外面谁在敲门。车夫说明了来意,铁门闩一响,半边的门开了,出来迎接我们的,却是一位白发盈头、皱纹很少的老婆婆。
庵里面的洁净,一间一间小房间的布置的清华,以及庭前屋后树木的参差掩映,和厅上佛座下经卷的纵横,你若看了之后,仍不起皈依弃世之心的,我敢断定你就是没有感觉的木石。
那位带发修行的老比丘尼去为我们烧茶煮水的中间,我远远听见了几声从谷底传来的鹊噪的声音;大约天时向暮,乌鸦来归巢了,谷里的静,反因这几声的急噪,而加深了一层。
我们静坐着,喝干了两壶极清极酽的茶后,该回去了,迟疑了一会,我就拿出了一张纸币,当作茶钱,那一位老比丘尼却笑起来了,并且婉慢地说:
“先生!这可以不必;我们是清修的庵,茶水是不用钱买的。”
推让了半天,她不得已就将这一元纸币交给了车夫,说:“这给你做个外快吧!”
这老尼的风度,和这一次逛花坞的情趣,我在十余年后的现在,还在津津地感到回味。所以前一礼拜的星期日,和新来杭州住的几位朋友遇见之后,他们问我“上哪里去玩?”我就立时提出了花坞,他们是有一乘自备汽车的,经松木场,过古荡东岳而去花坞,只需二十分钟,就可以到。
十余年来的变革,到花坞里也留下了痕迹。竹木的清幽,山溪的静妙,虽则还同太古时一样,但房屋加多了,地价当然也增高了几百倍;而最令人感到不快的,却是这花坞的住民的变作了狡猾的商人。庵里的尼媪,和退院的老僧,也不像从前的恬淡了,建筑物和器具之类,并且处处还受着了欧洲的下劣趣味的恶化。
同去的几位,因为没有见到十余年前的花坞,所以仍旧感觉得非常满意,以为九溪十八涧、云栖绝没有这样的清幽深邃;但在我的内心,却想起了一位素朴天真、沉静幽娴的少女,忽然脱掉旗袍而换上蕾丝镂空洋装的状态。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但脚力不健,非好游如好酒的诗人,不大会去”,表明去“花坞”的人不多,也讽刺了那些好酒诗人。
B.文章第三段写第一次去游花坞经过了很多地方,但只是一笔带过,体现了本文“简单处惜墨如金”的写作特点。
C.问车夫“我们可能进去”,表明见到几处茅庵的欣喜,也表明对这一清幽去处的几分敬畏之心。
D.文章的结尾处写现在的“花坞”好比“素朴天真、沉静幽娴”的少女“脱掉旗袍而换上蕾丝镂空洋装”,表述了的失望之情。
7.下列对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花坞”与“石人坞”“龙归坞”进行对比,目的在于突出表现“花坞”的幽深秀美。
B.强调“花坞”独有的迷人风韵,为下文描写花坞之景和向老尼“乞茶”的情节做铺垫。
C.将“花坞”比作“浔阳商妇”“碧桃开谢”“冬菇烧豆腐”,都生动地凸显了其简单清爽之美。
D.本段于去花坞之前写花坞之美,不仅呼应了开头人人必游花坞的内容,也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8.本文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色彩,请结合原文,从环境背景和语言特点角度分析《花坞》的“时代色彩”。(6分)
9.文章写自己第一次游花坞时为什么要写到“老尼”这个人物,这一人物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本题共4小题,16分)
蛐蛐
汪曾祺
宣德年间,宫里兴起了斗蛐蛐。蛐蛐都是从民间征来的。这玩意儿陕西本不出,可有那么一位华阴县令,想拍拍上官的马屁,进了一只,供到了宫里。打这儿起,传下旨意,责令华阴县每年往宫里送,县令把这项差事交给里正。里正哪里弄到蛐蛐?只有花钱买。上面要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蛐蛐难找,里正难当。
有个叫成名的,是个童生,多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很迂,不会讲话。衙役看他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托人情,也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工夫,成名的几亩薄产都赔进去了。一出暑伏,按每年惯例,该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摊派,自己又实在变卖不出这笔钱。每天烦闷忧愁,只得听从老伴的话,提了竹筒,拿着蛐蛐罩,到处翻找。清早出门,半夜回家,都无济于事。县令追逼,交不上蛐蛐,二十个板子。十多天下来,成名挨了百十板,两条腿脓血淋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除了自尽,别无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庙,庙后小山上怪石乱卧,有一只“青麻头”伏着。醒来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猛然醒悟:这不是村东头的大佛阁么?于是挣扎着起来,拄着拐杖,往村东去。到了大佛阁一看,就跟梦里所见的一样。于是在蒿莱草莽之间,轻手轻脚,拨开草丛,发现一只蛐蛐在刺棘丛里伏着,快扑!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细看看:个头大,尾巴长,青脖子,金翅膀。一阵狂欢喜,提着蛐蛐笼,快步回家,举家欢庆。静等期限,好见官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蛋,下河捉水蛇,飞砖打恶狗,爱捅马蜂窝。性子倔,爱打架,打起架来像拼命一样。三天两头,有街坊邻居来告状。成名得了这只救命蛐蛐,再三告诫黑子:“不许看,千万!千万!”
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蛐蛐罐。腾!——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死了,黑子知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你个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看他怎么跟你算账!”黑子哭着走了。成名回来,老伴把事情一说,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做妈的忽然心里一震:莫非是跳了井?扶着井栏一看,有个孩子,请街坊邻居帮忙,把黑子捞上来,已经死了,这时候顾不上生气,只觉得悲痛。夫妻二人,傻了一样,傻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话。这天他们家烟囱没冒烟,哪里还有心思吃饭呢,天黑了,把儿子抱起来,准备用一张草席卷卷埋了。摸摸胸口,还有点温和,探探鼻子,还有气。先放到床上再说吧。半夜里,黑子醒来了,睁开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只是眼神发呆,睁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
蛐蛐死了,儿子这样,成名瞪着眼睛到天亮。
天亮了,忽然,听到门外蛐蛐叫,成名跳了起来,远远地一看,是一只蛐蛐,心里高兴,捉它!蛐蛐叫了一声跳走了。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么也没有。四面看看,蛐蛐伏在墙上。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但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细看看,小虽小,好像不赖。带回家里,心想拿他去交差,又怕县令看不中。村里有个小伙子,是个玩家,他养着一只蛐蛐,自命“蟹壳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斗,百战百胜。他把这只“蟹壳青”居为奇货,索价很高,也没人能买得起。听说成名得了一只蛐蛐,这小子就到成家拜访,一看,捂着嘴笑了:这也叫蛐蛐!于是打开自己的蛐蛐罐,把蛐蛐赶进过笼里,放进斗盆。成名一看,这只蛐蛐大得像个油葫芦,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来。小伙子存心看个笑话,再三说:“玩玩嘛,咱又不赌输赢。”成名把黑蛐蛐放进斗盆。小蛐蛐趴着不动,蔫哩吧唧,小伙子又大笑。使猪鬃撩它,再撩它!黑蛐蛐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过来。俩蛐蛐这就斗开了,冲、撞、腾、击,噼里啪啦直响。忽见小蛐蛐跳起来,伸开须须,跷起尾巴,张开大牙,一下子钳住大蛐蛐的脖子。大蛐蛐脖子破了,只流水。小伙子赶紧把自己的蛐蛐装进过笼,说:“这小家伙真玩命呀!”成名也没想到。他和小伙子正在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蛐蛐,他们家一只大公鸡斜着眼睛过来,上去就是一嘴,蛐蛐蹦出了一尺多远。公鸡一啄不中,撒腿紧追,眨眼之间,蛐蛐已经在鸡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不知怎么好,只是跺脚,再一看,公鸡伸长了脖子乱甩。走近一看,只见蛐蛐叮在鸡冠上,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散,双脚挣蹦。成名惊喜,把蛐蛐捏起来,放进笼里。
第二天,上堂交差。县太爷一看,大怒:“这么小,你不是糊弄我吗?”成名细说这只蛐蛐怎么怎么好,县令不信,叫衙役弄几只蛐蛐来试试。果然都不是对手。又抱一只公鸡来,一斗,公鸡也败了。县令吩咐,专人送到巡抚衙门。巡抚大为高兴,打了一只金笼子,又命师爷连夜写了一通奏折,详详细细表述了蛐蛐的能耐,把蛐蛐献到宫中。宫里的蛐蛐都是各省进贡来的,黑蛐蛐跟这些“名将”斗了一圈,没有一只能经得三个回合,全都不死即伤,望风而逃。皇上龙颜大悦,下御诏,赐给巡抚名马衣缎。巡抚考核给华阴县评了一个“卓异”,县令就免了成名里正的差役;又嘱咐县学的教谕,让成名进了学,成了秀才;又赏了成名几十两银子,让他把赔进去的薄产赎回来,成名夫妻,说不尽地欢喜。
只是他们的儿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着,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死不活,这可怎么了呢?
树叶黄了,树叶落了,秋深了。
一天夜里,成名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们的儿子黑子。黑子说:
“我是黑子,就是那只黑蛐蛐。蛐蛐就是我。我变的。
“我拍死了‘青麻头’,闯了祸。我就想:不如我变一只蛐蛐吧。我就变成了一只蛐蛐。
“我爱打架。打架总要打赢。打赢了,爹就可以不当里正,不挨板子了。我九岁了,懂事了。
“我跟别的蛐蛐打,我想:我一定要赢,为了我爹、我妈。我拼命。蛐蛐也怕蛐蛐拼命。它们就都怕。
“我打败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厉害!
“我想变回来。变不回来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赢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
“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没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蛐蛐死了。(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从宫廷好斗蛐蛐之乐写起,每年从民间征收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为人物命运交代了社会背景。
B.衙役看成名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工夫赔尽了几亩薄产,点出成名因“征蛐蛐”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C.黑子因误杀一只蛐蛐而投井自杀的悲剧,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对百姓的戕害,也表现了父母过重的功利心给孩子带来的苦难之深。
D.小说写到“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黑蛐蛐对成名似乎有感情,表现了黑蛐蛐的异乎寻常,暗示了这是由黑子化成的蛐蛐。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蛐蛐”为线索,征虫—梦虫—觅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主人公的命运围绕“虫”而展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B.小说巧设伏笔,层层推进。成名夫妻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特别珍爱,为黑子的误杀蛐蛐做了铺垫,母亲的一句“你甭想活了”,暗扣后文的把黑子从井里捞上来。
C.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叙写黑蛐蛐的善斗,格外生动。“蟹壳青”与黑蛐蛐,从外形到战绩对比鲜明;小伙子的前后表现也形成对比,突显了他的傲慢自大、无知可笑。
D.小说语言特色鲜明。如“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叙事干净利落,语言简洁精炼,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
10.小说细写小蛐蛐斗胜强敌“蟹壳青”和鸡口脱险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1.小说是从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改编创作而成的,情节大体相同,而结局不同:原著的结尾是“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加官授爵”的大团圆结局,新作的结尾改成了“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后最终死去”的悲剧性结局。你认为哪个结局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
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六病室(节选)契诃夫
那是秋天的一个早晨,伊万·德米特里奇在一条小巷里,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镣铐,像那样走过泥地,被人押送到监狱里去。
在回家的路上,他碰见一个他认识的警官。那人跟他打招呼,两人并排顺着大街走了几步,不知什么缘故,他觉得这很可疑。
他回到家里,那一整天都没法把那两个犯人和荷枪的兵从脑子里赶出去,一种没法理解的不安心理搅得他没法看书,也没法集中脑力思索什么事。到傍晚他没有在自己屋里点上灯,一晚上也睡不着觉,不住地暗想:他可能被捕,被戴上镣铐,被送进监牢里去。他知道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犯法的事,而且能够担保将来也绝不会杀人,不会放火,不会偷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偶然在无意中犯下罪,不是很容易吗?而且受人诬陷,最后,还有审判方面的错误,不是也可能发生吗?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审判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凡是对别人的痛苦有职务上、业务上的关系的人,例如法官、警察、医师等,时候一长,由于习惯的力量,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即使有心,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当事人;在这方面,他们跟在后院屠宰牛羊却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什么不同。法官既然对人采取敷衍了事、冷酷无情的态度,那么为了剥夺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判他苦役刑,就只需要一件东西,那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来完成一些法定手续(法官们正是因此才拿薪水的),就大功告成了。事后,你休想在这个离铁路线有二百俄里远的、肮脏的、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再者,既然社会认为一切暴力都是合理而适当的必要手段,各种仁慈行为,例如宣告无罪的判决,会引起沸沸扬扬的不满和报复情绪,那么,就连想到正义不也可笑吗?
到早晨,伊万·德米特里奇起床,满心害怕,额头冒出冷汗,已经完全相信他随时会被捕了。他想,既然昨天的阴郁思想这么久都不肯离开他,可见其中必是有点道理的。的确,那些思想绝不会无缘无故钻进他脑子里来。
有一个警察不慌不忙地走过他的窗口,这可不会没有来由。那儿,在房子附近,有两个人站着不动,也不言语。为什么他们沉默呢?
从此,伊万·德米特里奇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凡是路过窗口或者走进院子里来的人,他都觉得是间谍和暗探。中午,县警察局局长照例坐着一辆双马马车走过大街,从近郊的庄园到警察局去,可是伊万·德米特里奇每回都觉得他的车子走得太快,而且他的脸上有一种特别的神情:他分明急着要去报告,说城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犯人。门口有人一拉铃,一敲门,伊万·德米特里奇就打一个冷战,每逢在女房东屋里碰到生客,就坐立不安。他一遇见警察和宪兵就微笑,打呼哨,为了显得满不在乎。他一连好几夜担心被捕而睡不着觉,可又像睡熟的人那样大声打鼾、呼气,好让女房东以为他睡着了。因为,要是他睡不着,那一定是他在受良心的煎熬:这就是了不起的罪证!
他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他早先就讨厌他的职务,现在他简直干不下去了。他深怕他会被人蒙骗,上了什么圈套,趁他不防备往他口袋里塞一点贿赂,然后揭发他,或者他自己一不小心在公文上出了个错,类似伪造文书,再不然丢了别人的钱。奇怪的是在别的时候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灵活机动、千变万化过,他每天想出成千种不同的理由来认真担忧他的自由和名誉。可是另一方面,他对外界的兴趣,特别是对书的兴趣,却明显地淡薄,他的记性也非常靠不住了。
春天,雪化了,有人在墓园附近的一条山沟里发现了两具尸体,尸体都带着因伤致死的痕迹。城里人不谈别的,专门谈这两个死尸和没有查明的凶手。伊万·德米特里奇为了不让人家认为是他杀了人,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微微笑着,一遇见熟人,脸色就白一阵红一阵,开始表白说再也没有比杀人更卑鄙的罪行了。可是这种作假的行为不久就弄得他厌烦了,他略略想了一阵,就决定处在他的地位,他最好是躲到女房东的地窖里去。他在地窖里坐了一整天,后来又坐上一夜,和一个白天,实在冷得厉害,挨到天黑就像贼那样悄悄溜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他在房间中央呆站着,一动也不动地听着,直到天亮。
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就有几个修理炉灶的工人来找女房东。伊万·德米特里奇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可是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工人的警察。他悄悄溜出住所,没穿外衣,没戴帽子,满腔害怕,沿着大街飞跑。狗汪汪叫着在他身后追来,一个农民在他身后什么地方呼喊,风在他耳朵里呼啸,伊万·德米特里奇觉得在他背后,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正在追他。人家拦住他,把他送回家,打发他的女房东去请医师。医师吩咐在他额头上放个冰袋,要他服一点儿稠樱叶水,忧虑地摇摇头,走了,临行对女房东说,他不再来了,因为人不应该打搅发了疯的人。伊万·德米特里奇在家里没法生活,也得不到医疗,不久就给送到医院里去,安置在一个病室里。他晚上睡不着觉,任性胡闹,搅扰病人,不久就由安德烈·叶菲梅奇下命令,转送到第六病室去了。
过了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伊万·德米特里奇,他的书由女房东堆在一个敞棚底下的一辆雪橇上,被小孩子陆续偷走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万·德米特里奇与认识的警官并排而走,这让他觉得很可疑。回到家后,他再也没法安心看书,也没法安心入睡了。
B.虽然伊万·德米特里奇从没有做过犯法的事,并且担保将来也绝不会主动犯法,但他还是很担心有被押送进监狱的可能。
C.无论是经过窗口的警察、路过大街的警察局局长,还是女房东家里碰到的生客、路上遇到的宪兵,都令伊万·德米特里奇提心吊胆。
D.伊万·德米特里奇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但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他走上街头控诉杀人的恶劣行为,以示清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万·德米特里奇本来是一个正常人,但一件小事打击了他,从此他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惶恐之中,直到变成了一个“疯子”。
B.伊万·德米特里奇认为,法官、警察、医师等人因为职业的习惯,已经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C.伊万·德米特里奇常常因为担心被捕而一连好几夜睡不着觉,却还要装成像睡熟的人那样打鼾、呼气,表现了伊万·德米特里奇多疑的形象。
D.伊万·德米特里奇明知道来人是修理工而不是警察,他还是被吓得衣着单薄地跑出门,这种好笑的描写中又透着普通小市民的可怜、可悲。
8.伊万·德米特里奇回家后,小说对他的心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9.伊万·德米特里奇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疯子”,其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6分)
6.D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分析的能力。“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错误,伊万·德米特里奇是为了不让人家认为是他杀了人,而不是“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
7.A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鉴赏的能力。“但一件小事打击了他”错误,应该是“但一件小事引起了他的忧虑”。
8.①有利于向读者展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在当时那种审判程序下,审判错误是很有可能的,且不可能在那个偏僻、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②有利于塑造伊万·德米特里奇胆小多疑的形象。对伊万·德米特里奇的心理进行详细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胆小多疑的一面。③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由于伊万·德米特里奇产生了种种担忧、恐惧的心理,才有后面许多匪夷所思的行为。(每点2分,若有其他解析,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段落作用的能力。
9.①伊万·德米特里奇偶遇被押的犯人,开始怀疑自己也会被捕。②伊万·德米特里奇对现实和正义感到失望,乃至绝望。③伊万·德米特里奇满心害怕,每天提心吊胆。④伊万·德米特里奇开始躲避人们,担忧自由和名誉,对外界兴趣淡薄。⑤伊万·德米特里奇厌恶自己走上街头表白的作假行为,再次躲避人们。⑥见到修理工,伊万·德米特里奇感到极度恐惧,跑向大街。(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
陕西省韩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文本一:
一江如镜
朱斌峰
渔娘说今春的鱼们是听到江鲜美食节的消息提前赶来的。和悦洲人都愿意相信渔娘的话,可听到这话时,不无惋惜地说渔娘真的老了。
每年春江水暖时,江鱼都要怀卵洄游到环洲的江上,赴一场时令的约会。今春,蛰伏了一冬的江水表面上仍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喊喊喳喳起来,跟江鲜美食节的消息一起鼓噪着,开始暗潮涌动了。洲人从江面荡开的波纹里,从获芽吐出的青绿上,看出鱼们正成群结队游来,就跟奔赴宴会似的。他们觉得今春的鱼汛要比往年早,江鱼要比往年多,可不肯相信鱼们是来赶美食节的市集的。
渔娘站在洲头,站在乍暖还寒的江风里,捋着额头的白发,眺望着江面,看上去已经站了许久了。渔娘早就老了,洲人记不清她的年纪,只晓得她总是立在那儿,望着江面上驶过的铁壳驳船,望着芦苇上掠过的水鸟,望着江对岸高耸的工厂管道,把晴好的天气望得暮色四起。渔娘早年是上江城里的医生,背着漆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枣红色小药箱,在一个黄昏沿江而下来到洲上,嫁给了渔业队的渔农,跟随她而来的还有一条白狗。她年轻时就好上了酒,总喝得醉醺醺的,据说是因为不想嗅到丈夫身上的鱼腥味,才把自己灌醉的,但她却跟丈夫养了个儿子。后来,丈夫跟白狗一起老去,她又养了黄狗陪着儿子长大。儿子长大后,高考落榜就去城里打工了,只给她留下了孙子。刚学会走路的孙子落入江里溺亡后,她又养了黑狗,那时她就总爱站在洲头打望,也许是在等着孙子变成鱼游回来吧。洲人很敬重渔娘,她曾做过赤脚医生,是洲上唯一的接生婆,除了麻记江鲜馆的阿莲外,洲上的青壮年人都是她接到人世的,而那些不是她接生的伢子都飞去城里觅食了。因而,即便她说酒话打谵(zhān)语,洲人还是肯信的,毕竟她是迎接他们来到洲上的人。
渔娘在洲头站着站着,天就黄昏了。麻记江鲜馆的阿莲轻手轻脚走过来,隔着黑狗望着渔娘。她的皮肤很白,身子很单薄,就跟细高个头的芦苇似的。她知道渔娘在跟江水说话,在等着鱼们游来,没敢吱声儿。阿莲来洲上时已经两岁了,是那年发大水时坐着木盆而来的。那场大水淹没了她的出生地,淹去了她的父母,淹去了她的记忆。她被一直没有成亲的麻六收养后,就长成洲上的阿莲了。她年近三十,看上去却像个宝里宝气的伢子。她总说江面是大镜子,能看到好多东西。她从不吃鱼,只爱用鱼骨在玻璃片上粘画儿。洲人本想说她傻,可听渔娘说她是个鱼变的精灵,也就半信半疑地缄口了。一阵风吹来,把江吹皱了。
阿莲眨巴着眼睛望着渔娘,很想问问渔娘是不是想剪断江水这条长脐带,却没开口。渔娘慢慢把目光从江上收回,朝着阿莲笑:阿莲啊,你看见鱼儿了么
阿莲仰起脸,眯起细眼:看到咯,看到咯,鱼们正从下江游上来,还是去年那些鱼。是啊。她们该回来产卵了……这条江里,菜花鱼产卵最多。
可是,她们游得比往年小心了,只摇着尾巴,身子像被捆住的粽子呢。是啊是啊。她们晓得洲上要办江鲜美食节,晓得这回游来会被人吃掉的。那她们为啥还要来
不能不来啊……每年她们都得来,不来这儿,能去哪儿产卵哦渔娘,那你给鱼儿说说,让她们不要游来,行不
渔娘叹了口气:那些鱼怎么会听我的那年桃花汛,江里水流得急,一些旧家具、死牲畜从上江漂来,鱼洄游被阻住了,可成千上万的鱼们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用额头撞着那些水上的漂浮物,把头都撞破了,就是不肯回头啊。
阿莲看着渔娘脸上的皱纹,觉得那里藏着好多秘密,便又问:洲上为啥要办江鲜美食节呢
渔娘咳嗽:政府要在洲上发展旅游事业,想用这地界的江鲜吸引人呢。哦……鱼们真傻啊,她们来凑这个热闹做甚鱼儿不傻,她们晓得自己是人间的一道菜……她们要以死渡生,以亡渡劫,以灭渡厄。
阿莲听不懂渔娘说什么,头疼起来,便甩甩头,想把渔娘那黑蚂蚁似的话从脑瓜里赶出来。她顺着台阶走到江滩上,想把江里的鱼看得更仔细些。她看见那些鱼游得很慢,偶有水花溅起,就惊惶地散开,钻入水草丛里,待水波稍平后,才头挨头聚起来,又排成队溯流游去。
洲头没了渔娘的影子,阿莲看着看着,直到江面变成大黑镜子,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这才走回街上。她一见洲人就说:鱼来了,那是一队参加葬礼的鱼。洲人摇起头,心怨她的疯话太晦气,他们相信鱼总是活蹦乱跳的,他们在翘首等待江鲜美食节的到来——冷清的和悦洲很久没有度过欢庆的节日了。
(有删减)
文本二:
朱斌峰小说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镜子”,镜像可以看作人与自己和他人关系。我有点担心,对于先锋式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梦幻迷宫式的叙事,真实和虚幻叙述界限完全被打破了,有可能会让人物的主体性迷失在他精心结构的语境当中。第二个是“疯人叙事”,朱斌峰是非常喜欢使用疯人和狂人眼光观察世界的,从这个意义来讲,他大部分小说其实都可看作“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他的狂人代表觉醒者,同时也是真理的讲述者。朱斌峰的小说里面有类似的意思。
(王晴飞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渔娘背着漆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枣红色小药箱来到洲上,点出了上个世纪那个充满奋斗激情的特殊年代。
B.今春鱼汛早,渔娘说是鱼们为了江鲜美食节特意赶来的,而和悦洲的人却因为渔娘老了且说话不灵验而不愿意相信。
C.鱼群洞游而上会赶上马上举办的美食节,看似像凑热闹,其实是奔赴死亡,所以阿莲说“那是一群参加葬礼的鱼”。
D.那些不是渔娘接生的孩子纷纷到城里打工谋生,暗示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对和悦洲少了些情感的依恋。
8.文本二评价的小说人物和鲁迅小说里的狂人“有类似的意思”,请结合文本二,简要阐释阿莲身上具有哪些狂人的特质。(6分)
9.小说题目为“一江如镜”,文章中阿莲也说“江面是大镜子,能看到好多东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通过“这面镜子”可能想让我们“看到”些什么。(6分)
7.(3分)B
8.(6分)①小说中的阿莲具有狂人觉醒者的特质:阿蓬在和渔娘的一间一答中,渐渐明白了鱼们是要回洲产卵的自然规律,也明白了鱼们回来面对的是美食节的屠戮的残酷现实;②阿莲也具有狂人真理讲述者的特质:她向期盼着江鲜美食节的和悦洲人们说“那是一队参加葬礼的鱼”的“疯话",其中隐含着人与自然相处的矛盾。
9.(6分)①人类商业至上的功利:和悦洲人利用江鱼洞游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②对自然的尊重:鱼的洞游是生物链条的一环,需要我们更多地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③对生死的思考:渔娘对生命的迎接和面对亲人的逝去,以及鱼洄游的执着和牺牲,都既是对生的礼赞,也是对死的觉悟。
陕西省西安市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
艾伟
①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老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了自己清秀的面孔,有了深厚的人文的根基。老建筑里藏着中国文化的心。我们穿着洋装,偶尔喝杯咖啡,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②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有一部电影叫《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转角都可以遇见杰出的灵魂,灵魂的背后都有着和我们沉重的历史休戚与共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禁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现代性由此开启。自然而然,就有了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谋事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③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使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进化论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柱之一,是五四先贤决定和中国传统文化决裂的思想武器。不论是对或错,在今天的中国,进化论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路径。
④一个灵魂承载着另一个灵魂的使命。洋务运动失败了,君主立宪也失败了,革命者揭竿而起,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烈士。在林觉民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先行者的思想及其逻辑。三坊七巷的屋檐下,始终游荡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⑤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到强环伺。在福州马尾,有过和法国人的马江海战。在宁波海面上,有过和英国人的定海之战。后果当然是一系列的条约,福州和宁波共同成为五口通商之地。福州鼓岭有一个外国人的居住地,到处都是西洋别墅,最多时住着数干洋人。山上有洋人自办的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在宁波的三江口,一个叫外滩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社区,至今法国人建的教堂耸立在甬江边,当年的洋房已改造成一个商业街区。这样的外国人社区相当于现在遍布欧美各国的唐人街了。
⑥历史是吊诡的。风云变幻的历史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其中不乏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同样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当年的屈辱之地,比如鼓岭,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看上去很像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隐喻,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的缩影。
⑦另一个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林启,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期间,政绩斐然。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即是现在的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手创立了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
⑧杭州有一个美好的传统,对事功大者,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墓地修在西湖边。林启死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州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留在西湖,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其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为今日的孤山林社。
⑨我试图在三坊七巷找到林启的旧迹。没有找到。这个从福州走出来的进士带着他沉重的忧思,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我居住的城市杭州。我看到时代意志在他身上的痕迹,看看他起的学校的名字,无论“求是书院”还是“蚕学馆”都是中国式的。中国的现代之路,始终和传统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先贤的道路,我们从中见出他们的矛盾重重和艰难选择。
⑩2017年岁末,我行走在福州,行走在三坊七巷,我遇见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如今依旧在空中回荡,响彻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的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整整四十公顷的老街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安然于城市的中心。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我们依旧需要自己的传统,需要一颗中国之心。
7.关于文中写宁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照应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使文章的开头不再显得突兀,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
B.将宁波和福州比较着写,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更突出强调了它们的相同之处。
C.交待了杰出人才遭逢的历史际遇,显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D.由所见展开联想,进而对怪异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8.文章以“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文章结尾写到:“需要一颗中国之心”“中国之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
7.B(文中没有“点明它们的不同点”)
8.①形象生动,“遇见”灵魂,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亲切感;②醒目,既点出了地点,又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阅读者以指引;③揭示了主要情感,表述了对杰出灵魂的敬仰赞美之情。(每点2分,共6分)
9.①具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又有脚踏实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干精神,振兴家国;②不畏牺牲,忧国忧民;③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每点2分,共6分)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道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整个海面都漂着冰块。”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成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地落下来,早晚是要融化的。”
老刚点点头应道:“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说:“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堆积起来,让人踏,让日头照,最后融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着跳动的火苗,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烁。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吞进去。他习惯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他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他的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就算把锚绳加固了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的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里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但是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被冻得没有了知觉,丝毫不敢耽搁,推完舢板就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地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了老刚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捉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也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声和呼喊声。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子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一点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的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个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开始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他们这才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了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打猎回来时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大雪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依旧没能找到出路。就在他们觉得自己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时,他们在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地燃烧,并发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身上的冰雪融化着,水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细节描写紧扣标题。
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的情节,从他睡不着而走出铺子,到他和老刚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两位老人毁家救人却意外的救了自己的儿子,看似巧合,其实是匠心独运,传递着人性的光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海边的雪”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还有一定的象征作用。
B.文中多次用到破折号,作用除了有解释说明、补充内容、表述声音的停顿、延续外,还对小说情节的延宕有一定作用。
C.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发生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生动。
D.小说故事的结尾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一波三折,有欧亨利的“含泪的笑”的风格。
8.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
9.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B7.D
8.①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②因海浪风雪越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
④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9.①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使这个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
②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
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④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作用。(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坞
郁达夫
“花坞”这一个名字,大约是到过杭州,或在杭州住上几年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的,尤其是游西溪的人,平常总要一到花坞。二三十年前,汽车不通,公路未筑,要去游一次,真不容易;所以明明知道这花坞的幽深清绝,但脚力不健,非好游如好酒的诗人,不大会去。现在可不同了,从湖滨向北向西地坐汽车去,不消半个钟头,就能到花坞口外。而花坞的住民,每到了春秋佳日的放假日期,也会成群结队,在花坞口的那座凉亭里鹄候,预备来做一个临时导游的角色,好轻轻快快地赚取游客的两毛小洋;现在的花坞,可真成了第二云栖,或第三九溪十八涧了。
花坞的好处,是在它的三面环山,一谷直下的地理位置,石人坞不及它的深,龙归坞没有它的秀。而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独有的迷人风韵。将人来比花坞,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征收补偿款使用监督管理协议
- 产品销售合作协议书格式模板
- 师资培训中心加盟协议书样式
- 工地施工合同范本
- 国际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的违约处理
- 商业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
- 影视作品授权合同样本
- 商场内场地租赁合同2024年
- 个人购房合同范本样本
- 中学园服订购合同
- 人民币收付业务培训课件
- 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课件
- 08S305-小型潜水泵选用及安装图集
- 质量部KPI考核指标
- 举办论坛活动的全套详细流程
- jetta维修手册捷达2006年型电路图
- 新人教PEP版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 4单元测试卷(含听力音频)
- 工匠精神之资产负债表重构
- 300万吨钢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非金属膨胀节采购技术协议(茶园)
- DL∕T 1816-2018 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