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议论文,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梁启超先生告诉我们: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凡做一件事,要心无旁骛,对职业不敬,使是xiè渎职业之神圣。毕淑敏也认为要濡养精神的三间小屋,就不委轻觑了事业的作用。读《论教养》,我们认识到:优雅的风度,不是忸怩作态。它是一种自我修养,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品读诗歌,可以让给我们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涵养我们的性能。苏轼对月述怀,写下《水调歌头》,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刘禹锡对酒当歌,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对友人乐天的感谢之情;李白面对挫折,写下《行路难》,迎难而上。千志昂杨!(1)按要求写出汉字或注音。xiè渎濡养(2)根据字义推测词义。“骛”的释义:形声,从马,敄(wù)声,本义纵横奔驰。同“务”,追求。“心无旁骛的意思是:。【答案】(1)亵rú(2)旁,另外的;骛,追求。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和词义。答案时结合语境和平时积累完成即可。2.默写。①李白在《行路观》(其一)中借用典故,抒写自己想要施展政治抱负愿望的句子是:,。②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在经历磨难后,从头再来,一往无前豁达与豪情的句子是:,。③,,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④,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传》)⑤飏青旗,流水桥旁。,步过东冈。(秦观《行香子》)【答案】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④溪云初起日沉阁⑤偶然乘兴3.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建立能够激励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要从两个方面为人才评价机制松绑。①,标准是解决“门槛”问题,②,也不能把“伪人才”引入门内。另一方面要在评价模式上松绑,实行差异化评价,让各类人才在差异化的评价中找准位置,在合适的舞台上建功立业。【答案】示例:①一方面要在评价标准上松绑②既不能把人才挡在门外【解析】根据语境“从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可知,①处应该是给人才评价机制松绑的第一个方面,再结合“标准是解决‘门槛’问题”,即可拟出①处答案:一方面要在评价标准上松绑。根据语境可知,②处应该和后面的“也不能把‘伪人才’引入门内”构成“既……也……”的并列结构,内容上与“把‘伪人才’引入门内”相并列的是“把真正的人才挡在4.亲爱的同学,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1)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两项活动。A.看图猜书,走进小说世界。B.。C.。D.扮演人物,体味人生百态。(2)请从初中教材篇目或名著中任选一位小说主要人物,根据他的事件,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写句子。示例:小说《骆驼祥子》人物:祥子勤劳朴实的祥子,立志买车,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在底层苟且偷生,谱写了一出人间悲剧。仿写:小说《》人物:(3)小说阅读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语文老师拟将大家创作的微型小说整理成册。请你给小说集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名字,并说明命名的用意。名字:命名用意:【答案】(1)示例:A.评说人物,神游小说画廊B.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2)示例:儒林外史严监生吝啬爱财的严监生,视财如命,即使在将死之时也不舍燃两根灯芯,最终被妻子道破心意才瞑目,演绎了一个经典的吝啬鬼形象。(3)《青葱岁月》同学们在美好的青春时光写下的优美文字,展示了他们对世间独有的感受,体现了同学们的喜怒哀乐。【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看图猜书,走进小说世界”“扮演人物,体味人生百态”可知,要符合“四字动宾短语+六字动宾短语”的形式,围绕“走进小说天地”主题进行设计。示例:鉴赏人物,感受时代氛围;排练话剧,感受百态人生。(2)本题考查仿写。从初中教材篇目或名著中任选一位小说主要人物,点明人物形象,结合事件进行解析。(3)本题考查名称设计。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名字,并说明命名的用意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光明正大地“偷窥”父母①从来没有一件物品,抵得上日日呈现在我眼前的这一方天地。②在我妈又一次将手摔伤,并且准备对我进行消息封锁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考虑对他们的生活多一些直观的了解了。③听一个老同学说,自己在老家安装了摄像头,每日与老父亲视频互动时,我立马着手抄作业。④父母家此前没装宽带,因为没需要,他们用不来智能手机。⑤联系上我们村目前唯一通网的电信,咨询宽带价格,选定套餐,购买设备,没几天我就能通过手机屏幕看见我家院子了。⑥自此,我就开始光明正大地“偷窥”父母的生活。⑦视频安装之初,好奇老家到底是几点钟天亮,是不是和上海差不多。⑧通过回看按钮,看着故乡一点点地从黑夜到白天。在6点29分35秒,突然黑得比之前更黑。但在第36秒时,天“哗”地一下子亮了。我第一次理解“黎明前的黑暗”这句话有多么写实,也终于知道“天亮”它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一个瞬间。⑨好奇老家几点钟天黑,我打开回看,找到白天与黑夜交替的那一帧开始回放。在傍晚6点22分16秒,我看到天快要黑了。到了第17秒,说头远处的山突然交成模糊的影子,摄像头的镜头也自动变成黑白。⑩至于父母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起床都干了些什么?家里来过哪些人?事无巨细,统统都在我的“偷窥”范围内。⑪清晨,看到我妈正在扫院子,我对着摄像头喊一声“妈”,我妈听到声音后抬头挺身,面朝摄像头,和我聊起来,无非是今天冷不冷?早饭准备吃啥?我爸怎么没在家?⑫上午,看到我妈忙进忙出,猫咪跟着她走来走去,恶作剧般对着摄像头“喵”了一声,上一秒还跟前跟后的喵星人一时呆住。我再“喵”一声,它似乎有种找到同类般的惊喜,对着摄像头“喵”了起来。我们互“喵”几次后,它奔跑至摄像头方向,消失在我的视野。听我妈说,它正用前瓜搭在墙上与我聊天,那意思怕是想到摄像头里去看个究竟。⑬中午,看到我爸坐在走廊上晒太阳,想必是在外面干活才回来,我喊了一声“大”。我爸惊喜地抬头回应,说着说着,我发现他有点咳嗽,让他早晚多穿点,这个季节要额外注意防寒保暖。现在去喝点热水,免得咳得难受。我爸听话地跑进屋里倒了一杯开水出来接着聊。⑭下午,看到家里来了个拄着拐杖的客人,眉眼看不太清,和我爸妈聊得热火朝天。等客人走后一问,才知是前不久动过大手术的,已经年过80岁的前大队队长。此前长年累月不得停歇,这回做了手术,只好专心在家静养。⑮晚上,爸妈不大出现在院子里,偶尔也会有村邻来家堂坐。大多时间他们都待在堂屋里看电视,我可以从摄像头里听见剧中人物对白,他们基本还是和我当年在家一样,每天追剧2集。⑯有一天起床后,我发现摄像头呈离线状态,赶紧去咨询电信工作人员是怎么回事,对方让我刷新,问一下是不是停电,没有的话去检查一下提像头的插头是否插好。⑰后来打电话一问,果然停了电。那一天,我过得格外煎熬,隔不多久就查看一下摄像头的状态,一直到下午四点多,才复电,我心里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一块石头落了地。⑱身处快节奏的上海,看老家的慢生活,成为一种心理需要。⑲每当我感到有点焦虑时,就打开摄像头,看看我家的院子,听一听鸡叫声、狗吠声。看一看猫咪懒洋洋地晒太阳,看我爸妈与邻居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兵荒马乱的一颗心慢慢平静下来。⑳大学毕业以来,我为父母买过许多许多东西,但从来没有一件物品,抵得上日日呈现在我眼前的这一方天地。它弥补了我对父母陪伴的缺失,稀释了我的乡愁,成为我日常能量的充电站。(有删改)(1)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作者对父母的爱体现在哪些地方?(2)有人说文章标题中的“光明正大”和“偷窥”相矛盾,你怎么认为?请说明理由。(3)文中画线句,写了“我”发现摄像头呈离线状态时的反应,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意图?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解析。(4)请从内容和主题角度说说你对文章结尾“它弥补了我对父母陪伴的缺失,稀释了我的乡愁,成为我日常能量的充电站”这句话的解解。【答案】(1)为父母在老家安装摄像头;每天通过摄像头观察父母的生活;经常通过摄像头与父母聊天,并嘘寒问暖;因停电不能及时看到父母,内心十分焦急。(2)不矛盾。“光明正大”是因为在老家安装摄像头一事,父母是知道并同意的;“偷窥”是说自己在上海通过摄像头远远地观看父母在老家的生活;体现了“我”对父母的关爱之情,所以二者并不矛盾。(3)照应上文“我”给老家安装摄像头,远距离了解父母在家的情况的情节,也推动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写停电后“我”不能及时看到父母时内心的焦灼与不安,表现了“我”对父母的关爱之情;深化文章的主题:远离家乡的游子,身处快节奏的生活之中,看家乡的慢生活,已成为一种心理需求。(4)写出了作者在老家为父母安装摄像头后给自己带来的心灵慰藉,表达了作者因不能陪伴父母而产生的愧疚之情和远离家乡后对家乡的思念。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方,父母和家乡都是自己最深的牵挂和最好的能量充电站。【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答案此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锁定相关段落,然后结合内容进行概括。第①—⑤段写母亲摔伤,但是怕“我”担心选择隐瞒。而“我”希望了解父母的状况,最终决定为父母安装摄像头;第⑥—⑩段写“我”通过摄像头观察父母的生活;第⑪—⑬段写“我”通过摄像头和父母聊天,时刻关心他们;第⑯—⑰段写因为停电“我”看不到父母的情况,内心十分焦急。(2)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和解析。答案此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光明正大”和“偷窥”的含义,然后说明观点并陈述理由。“光明正大”是因为父母同意安装摄像头,而“偷窥”在文中指作者通过摄像头经常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暗含对父母的关心,两者都是出于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不矛盾。(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答案此题时,首先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结构五个角度解析情节的作用。文中画线句写出“我发现摄像头呈离线状态后的反应与上文安装摄像头的情节相照应,也引出第⑰段中家中停电的情节表现了“我”对父母的关爱之情。(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探究。答案此题时,需要认真阅读全文,文章主要讲述作者给在老家的父母安装摄像头,每天通过摄像头看到父母的情况,心灵得到慰藉,表达了作者不能陪伴父母的愧疚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充电站”则指父母和家乡是自己的牵挂。最后要关联多个方面,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结构上,本句在结尾,可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6.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文本一】从“老剧霸红”看经典创作潘玉敏①这两年,关于“年轻人爱追老剧”的话题时常见诸网络,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如今,你只需打开腾讯、优酷、哔哩哔哩等视频软件,便可搜索到《新白娘子传奇》《家有儿女》《亮剑》《士兵突击》等许多十几年前出品的电视剧,还有央视版《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播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系列剧集。它们中有的被设置成专题,有的被放在显眼位置,视频下方评论多达数千条的比比皆是,而视频上方年轻人用密密麻麻的弹慕表达着自己的喜爱。②国内每年拍摄上映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合近求远”,把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拍摄的老剧找出来反复观看?“老剧烈红”的背后,是这些年轻人的口味偏老,还是老剧耐看?对此,网站“加手”上有一个用户的答案或许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因为老剧有味道,老剧演员颜值高、演技好,演员和角色贴合度高,不会让观众出戏。很多观众有代入感;虽然以前特效不发达,但是演员够敬业;以前的编剧也厉害,很多经典的剧集,剧本都写得非常精彩,让观众一看就停不下来,好人也会犯错,坏人也曾善良过,角色都很丰满。”③演员好、剧本好、演技出众、有情感共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热衷追老剧的重要原因。中国有句古话“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影视作品,这个“宗”就是它的质量。诚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审美会发生变化,对于好坏的界定也会有所不同,但质量始终是评判一个作品好与差的根本。其实,年轻人也不是所有老鼠都追,通常他们追的都是那些经过时间浏览之后依然熠熠生辉的优秀作品。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一种怀旧,毋宁说是对经典的推崇。④老剧的受追捧,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为新剧的创作指引了方向。想要创造经典,就必须剔除同质化、批量化的生产。显然,观众想要的不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这样的所谓“壮观场面”,而是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和剧情。无论是制作方还是演职人员,在打造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少一些流量的追求,多一些质量的要求,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情怀和灵魂。总而言之,就是要多“走心”。⑤年轻人喜欢追老剧,但也不排斥新刷,尤其是那些制作技术驾热、质量可圆可点、内容有情怀有灵魂的新剧。就创作而言,新与旧不只是二元对立的关系,经典与时尚也不是不可融合的,老树可以发新芽,新剧也可以让老题材重新提发活力。尽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完成立100周年推出的《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等电视剧就是成功的例子,虽然都是老题材,但因为导演、编剧、摄像精心制作,演员用心演绎,同样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电影方面也是如此,近年来拥有较好口碑的作品如《攀登者》《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烈火英雄》等,大多改编自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再我们所处的年代并不遥远,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影视作品要立足于对代,为时代画像和发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会过时,就像那些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读来依然交益匪浅。优秀的影视作品不管经过多少年,都能被观众记住和喜爱。(摘自《人民日报(当外版)》2021年08月16日)【文本二】①近些年,“刷老剧”成为一种惯常现象。观众“考古”成风。电视台的反复重播,视频网站里居高不下的观看热度,社交媒体不时冒出的讨论话题,都体现着观众对经典国产老剧的钟爱。②提到老剧时,人们总会想到特定的场景:电视机前、和家人一起、夏天、冰西瓜……作为书写大众文化的文本,电视剧始终和更广的父众、更真切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打开电视此进入了这个空间,日常生活的文化得到强化。今天,当守着电视机观看的仪式难再现,人们则通过观着老剧来链接待定的文本记忆,以及和文本相关的仪式空间,收获其他影视剧或文本无法提供的体验——种对家庭、生活、日常和微观的心绪补偿。③这也符合麦奎尔等人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对电视剧心站转换效用的解释:缓解生活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对于受众来说,和大多的“互联网考古”行为一样,对老剧没有新文本的期待,更多的是陪伴和放松需求。④另外,大众对国产老剧的热情,不仅在记忆本身,还在于它的前级——集体记忆的载体。⑤前互联网时代,电视是文化和娱乐消费的重要媒介,诞生了不少雅俗共享、老少皆宜的大众文本。在今天,观剧渠道、剧集类型和数量更多,内容消费选择也更多,这种趋势下,经典老剧成为了少有的集体记忆符号。⑥于是,不论是通过什么渠道收看或讨论,老剧都是群体共享的文化体验。(有删改)(1)下列对两个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本一】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B.【文本一】第①段运用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述“老剧翻红”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C.【文本一】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是道理论证。引用白居易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好的影视作品要立足于时代,为时代画像和发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观点。D.【文本二】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将“刷老剧”比喻成“考古”,生动形象,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E.【文本二】第③段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老剧翻红”这种现象。(2)【文本一】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解析。(3)两个文本都由“老剧融红”这一话题展开议论,但所论述的“老剧翻红”的原因却不尽相同。请简要解析。【答案】(1)AE(2)不能。第③段论述了年轻人热衷追老剧的原因,第④段论述了“新剧想要创造经典,就要多‘走心’”的观点,第⑤段论述了新剧与老剧的关系,主要论证了“经典与时尚不是不可融合的,新剧也可以让老题材重新焕发活力”的观点。这三段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的,所以不能调换。(3)文本一所论述的“老剧翻红”的原因是:老剧耐看,演员好、剧本好、演技出众、有情感共鸣,是经典。文本二论述“老剧翻红”的原因是:人们通过观看老剧来链接特定的文本记忆,以及和文本相关的仪式空间,收获其他影视剧或文本无法提供的体验——一种对家庭、生活、日常和微观的心绪补偿;经典老剧成为了少有的集体记忆符号。【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解析能力。A.有误,文本一的中心论点是:好的影视作品要立足于时代,为时代画像和发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E.有误,文本二第③段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人们则通过观看老剧来链接特定的文本记忆,以及和文本相关的仪式空间,收获其他影视剧或文本无法提供的体验——一种对家庭、生活、日常和微观的心绪补偿。(2)本题考查段落的顺序的安排。不能。第③段结合“演员好、剧本好、演技出众、有情感共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热衷追老剧的重要原因”句可知,论述了年轻人热衷追老剧的原因,第④段结合“无论是制作方还是演职人员,在打造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少一些流量的追求,多一些质量的要求,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情怀和灵魂。总而言之,就是要多‘走心’”句可知,论述了“新剧想要创造经典,就要多‘走心’”的观点,第⑤段结合“就创作而言,新与旧不只是二元对立的关系,经典与时尚也不是不可融合的,老树可以发新芽,新剧也可以让老题材重新提发活力”句可知,论述了新剧与老剧的关系,主要论证了“经典与时尚不是不可融合的,新剧也可以让老题材重新焕发活力”的观点。由此可知,这三段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的,所以不能调换。(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文本一结合“国内每年拍摄上映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合近求远’,把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拍摄的老剧找出来反复观看?‘老剧烈红’的背后,是这些年轻人的口味偏老,还是老剧耐看?对此,网站‘加手’上有一个用户的答案或许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句可知,所论述的“老剧翻红”的原因是:老剧耐看,演员好、剧本好、演技出众、有情感共鸣,是经典。文本二结合“这也符合麦奎尔等人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对电视剧心站转换效用的解释。另外,大众对国产老剧的热情,不仅在记忆本身,还在于它的前级——集体记忆的载体。前互联网时代,电视是文化和娱乐消费的重要媒介,诞生了不少雅俗共享、老少皆宜的大众文本。在今天,观剧渠道、剧集类型和数量更多,内容消费选择也更多,这种趋势下,经典老剧成为了少有的集体记忆符号。于是,不论是通过什么渠道收看或讨论,老剧都是群体共享的文化体验”句可知,论述“老剧翻红”的原因是:人们通过观看老剧来链接特定的文本记忆,以及和文本相关的仪式空间,收获其他影视剧或文本无法提供的体验——一种对家庭、生活、日常和微观的心绪补偿;经典老剧成为了少有的集体记忆符号。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芸盛,梅花为寒所勒①,与杏桃松次开发,尤为奇观。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陀游六桥终月记》)【注】①勒:抑制。②午未申: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③夕舂(chōng):落日。(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①余拏一小舟。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③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其实湖光染不之工。(2)列句子中加点的“与”,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天与云与山与水。B.与余舟一芥。C.与杏桃相次开发。D.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雾凇沆砀。②安可为俗士道哉!(4)两文都借写西湖景色抒发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案】(1)①撑(船)②哪,哪里③开放④工巧(2)D(3)①冰花一片弥漫。②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4)【甲】文侧重于对特定时间下具体景物的描写,描写得十分细致真切,属于白描,使景物如在眼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乙】文侧重于对一段时间内景物特点的整体概括介绍,表达了作者与常人不同的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自适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①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②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焉,哪,哪里。③句意: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发,开放。④句意: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工,工巧。(2)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ABC.与,和。D.句意: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与,给。(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①重点词语: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句意为: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②重点词语:安,怎么、怎能;为,给。道,说。句意为: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雾凇流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运用了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西湖冬雪后寂寥空旷、充满寒意的冰雪世界。根据乙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和“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可知,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西湖春景最盛在“朝烟夕岚”和“月景”。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这一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水调歌头苏轼ㅤㅤ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ㅤ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ㅤ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作者为什么把幻想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欲去却“又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人们一般在什么场合下引用这几句词?【答案】(1)作者把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作者又犹豫了,通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2)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所以人要有豁达的胸襟。一般人在宽慰遭遇失败或挫折的时引用这几句词。【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意: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欲”写出了我希望回到以前的官位上继续当官的心情。“恐”写出了作者心中又惧怕身居高位的心理。整句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宋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与掌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词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这几句词经常劝慰在生活中失意的人时用到。参考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四、名著阅读(共5分)9.下面是《水浒传》中与鲁智深相关的回归。请阅读后回答下面的问题。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期而遇的温暖作文600字(5篇)
- 《燕子》说课稿15篇
- 2024年度汽车机电产品批量定制与销售合同3篇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 内战爆发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左耳观后感作文800字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秋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3.12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人力资源的实习报告(集锦15篇)
- 感恩教师主题演讲稿(15篇)
- 幼儿园外出学习总结10篇
-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爱情诗 课件(共30张PPT)
- 脑恶性肿瘤的护理查房
- 夫妻房产过户给子女协议书
- 女子水晶乐坊
- 出境竹木草制品公司原辅料采购验收制度
- 2023年临床医学(军队文职)题库(共五套)含答案
- 关于学校学生意外死亡的情况报告
- 2022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模考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 山东省菏泽市高职单招2023年综合素质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