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_第1页
2024年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_第2页
2024年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_第3页
2024年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_第4页
2024年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复习研讨会材料浅谈?人民民主政权的稳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单元复习江苏省射阳中学李志强徐永巧一、内容提要和历史地位 本单元讲述的是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七年历史概括为:一个主题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两个阶段即1949年10月—1952年底〔前3年〕为第一阶段,1953年—1956年底〔后4年〕为第二阶段;三大任务即稳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开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知识点有: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个五年方案、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建设成就,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新中国初期的科技成就等。本单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它上承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启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对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成功与失误、继承与创新进行回忆、总结,必将有益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鉴于此,90年代以来,高考均涉及本单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近三年材料题及问答题也有涉及。命题内容主要是土地改革、一五方案、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开展,共和国史日渐为学术界所重视、高考历史试题中考这一阶段的题目也呈增长之势。对这一阶段重大事件和重要经济政策措施的分析评价,以及它们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相关问题的联系比较仍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二、阶段特征及其教学提示1、阶段特征总特征: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具体表现:〔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根底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开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的政策来看,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如土改;有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三大改造;有些兼而有之,如没收官僚资本。〔2〕经济根底: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3〕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局面的结束。2、教学提示①认识历史阶段和阶段特征的重要性历史科?考试说明?把“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作为根本能力之一来要求考生。专家学者在?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历史是一条切不断的长河,但它在进行中又有曲折缓急,显示出进程中的阶段性以及各阶段的特征。认识历史开展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的根本要求和方法。……不懂得阶段性和阶段特征就不会懂得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只有抓住了阶段特征和根本线索,才能深刻地了解历史的开展过程。〞②明晰划分阶段的标准单一标准是指以一个因素〔如工具变化、人物活动、革命开展等〕为依据来划分历史的开展阶段。综合标准是指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来划分历史开展阶段。在运用科学的标准划分历史阶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a、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以贯之,不能中途改换标准,以免造成逻辑的混乱。b、要重视生产力标准、社会经济标准的运用,防止和克服历史阶段划分上的“左〞的倾向。c、单一标准与综合标准本身没有上下贵贱之别,运用得当都可以到达正确划分历史开展阶段的目的。③突出阶段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历史开展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质的飞跃,于是历史就由旧阶段开展到新阶段了。历史发生质变时,往往会发生突出的重大的事件。这种事件可以作为阶段划分的标志。在进行历史阶段和阶段特征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我们把一个历史事件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开始或结束的标志时,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就自然地突现出来了。对于这样的历史事件,教师应引导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具体要求是:弄清此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弄清此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了解事件的根本过程;揭示事件的性质和实质;了解事件的影响等。④关注阶段名称为历史阶段命名,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当然,科学性是第一性的。所谓科学性是指阶段名称要客观、深刻地反映阶段的本质特征。所谓艺术性,是指名称要准备、简洁、清晰,以及尽可能的生动形象。由于科学性的要求,为表述严谨,阶段名称有时难免文字较长。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不损原意的前提下,对阶段名称加以简化。如2024年?考试说明?实际上将5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别命名为人民民主政权的稳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命名准确科学,但文字稍长,学习时可分别简化为“过渡时期〞、“曲折前进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甚至“新时期〞〕。⑤揭示阶段的特征揭示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实质是寻求此阶段区别于其他任何阶段特有的质。按综合标准划分的历史阶段,要揭示阶段特征,应从不同角度揭示其各方面特征,然后总括起来,揭示其总特征。教材中每一章的标题,实际上就是阶段名称,阶段名称与阶段特征,尤其是与总特征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般说来,阶段名称〔章的标题〕是总特征的文字表现。也就是说,只有紧紧扣住总特征才可能获得科学的阶段名称。从某种意义上说,抓阶段特征就是抓阶段的总特征。总特征和方面特征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总特征抓住了,方面特征就容易把握。⑥抓住重点阶段及其特征。〔略〕⑦加强对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的考查。在高三教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设计,精心挑选一些以考查历史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为主要内容的试题。就内容而论,这些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考查作为阶段起始标志的题目;二是考查历史阶段划分的题目;三是概括阶段特征的题目;四是考查阶段联系与阶段特征比较的题目。三、知识整合及其原那么1、知识整合

〔1〕?向社会主义过渡?图解条件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 意义 建立、稳固新生政权 背景:内外压力 内政 稳固新政权 措施 外交向 意义背景社 经济形势严峻背景会 主要原因主恢复开展国民经济①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过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渡④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时间 “过渡〞总路线 内容 实质 时间一五方案 依据一五方案 内容 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成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 理论依据三大改造 原因目的 方针政策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点 意义

〔2〕中共在过渡时期执行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①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调动了民主党派的积极性。1956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阶段。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开展繁荣的政策,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用和平的方式废除剥削制度,引导少数民族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又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根本原那么,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问题的根本准那么,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④采取正确政策,使官僚资本比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很快地恢复了生产。⑤在土地改革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开展农村的经济。⑥采取保护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开展。⑦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废除了旧的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去除了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剩余势力,废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工人普遍开展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运动,促进了生产的开展。⑧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⑨制定优先开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方案。⑩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积极开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那么,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2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过渡时期,我国在财政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①建国初期,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稳固和国民经济的得到了恢复奠定了经济根底。②1950年夏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开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③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打击了投机倒把,1950年春,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④通过统一财经,实现了中共财政的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1950年夏,国家的财政开始好转。⑤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开展。⑥在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开展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恢复和开展了生产。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⑦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确立。⑧1953—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方案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根底。2、知识整合的原那么和方法〔1〕坚持原那么:①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②系统性与开展性结合;③中心突出与一般照顾结合;④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结合;⑤认知开展与情感谢发结合;⑥教学根本要求与班级实际水平结合。〔2〕方法多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整体照应。从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教学的整体内容考虑,进行内容的取舍,前后照应。2、层次清楚。在教学要求和内容安排上要有层次性,既注意难易的坡度,又注意内容的衔接。3、调整顺序。教学内容的安排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依据客观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把教科书的内容次序重新安排。4、纵横联系。教学时,应注意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形成链状结构和网状结构。5、抓点与串线。既要抓知识点,又要穿线。6、详讲与略讲。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讲课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7、补充与省略。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补充某些内容,也可以省略某些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与处理,要因人而异,灵巧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创造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四、重点难点剖析1、过渡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因此,我们把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称为过渡阶段。过渡时期里,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根底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开展方向而言,那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的政策,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有些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亦或两性兼而有之。2、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方案的理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本内容,简言之,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它表达了开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和辩证关系: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技术根底;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化〞与“改〞,都规定了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而且必须逐步进行和逐步实现。第一个五年方案规定的根本任务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生产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根底;二是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具体地说就是要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述路线和规定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并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原理,表达了开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3、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兼与俄国过渡的比较〕。〔1〕关于转变的历史条件:①过渡的设想和理论根底: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大阶段;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3年,毛泽东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一化三改〞,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根底。②政权条件: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中,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建国后,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权,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方针、策略可在施政中贯彻执行。③物质条件:建国后,党和国家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开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建立了局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根底,也是实现转变的物质条件。④国际条件: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示范作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国际援助,抗美援朝的胜利,这些为转变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开展空间。〔2〕实现转变的根本特点:①具有明显和平性质。通过自愿互利和典型示范方式,实现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性质工商业的改造,并且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这与俄国以暴力手段对资产阶级的剥夺是不同的,在国际共运史上也没有先例。②转变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自觉利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开展的原理,有方案、有步骤地变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国的转变,没有像西方经过资本主义充分而自由开展的阶段。④经济制度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进行。〔3〕启发:①必须始终把开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使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生产力的开展。②必须根据本国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和形式,不能照搬外国的现成经验。③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转变的进行。4、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结果如何?说明导致上述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解析]此题外表上看似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而实质上是一道比较分析题。它围绕着两件大事设问。一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事迹,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诞生后直到中共“八大〞召开前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作的努力。要求考生归纳概括这两种斗争和努力的具体表现,并比照两者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分析其不同结果的原因。试题在对考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同时,着重考查了考生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以及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试题中的时间限制语和内容限制语,防止下笔千言,而又离题万里。答: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公布参议院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的专制专制和复辟帝制;反对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的专制统治。孙中山的努力屡遭挫折,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第一个五年方案,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根底;根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些稳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根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根底的社会主义制度。孙中山屡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局限性,不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指导方针和根本政策。

单元素质测试题一、选择题1、新中国诞生的意义不包括A、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C、壮大了世界和平与民主力量D、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2、解放初,中央人民政府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平抑物价C、没收官僚资本 D、统一管理国家财经3、以下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B、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到1952年底除局部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根本完成土地改革D、土地改革为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根底4、建国初,经济战线上需要采取的措施,最迫切的是A、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B、城市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C、打击金融投机活动以稳定物价D、将全国财经由中央统一管理5、使中国根本消灭剥削和剥削阶级的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C、全国领土的根本解放 D、三大改造的根本完成6、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惟一正确的选项是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7、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以下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①制订第一个五年方案 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③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 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8、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9、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根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方案根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要地位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在农村大力推行合作化运动,其目的是①在农村中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②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剥削制度③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A、①②③都正确 B、①②正确③错误C、①②③都错误 D、①③正确②错误1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转变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过渡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12、“一五〞方案完成的工程不包括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包头钢铁基地C、武汉长江大桥 D、宝成铁路二、材料分析题13、材料一:此外,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根底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和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根底,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根底,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族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底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