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师皋足下:自仆再来京师,足下守官鄠县,吏职拘绊,相见甚稀。及仆左降诏下,明日而东,郁结之志,旷然未舒,思欲一陈左右者久矣。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合朝震栗。仆以为书籍以来,未有此事,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且以此获辜,顾何如耳?况又不以此为罪名乎?然仆始得罪于人也,窃自知矣。性又愚昧,不识时之忌讳,凡直奏密启外,有合方便闻于上者,稍以歌诗导之,意者欲其易入而深戒也。不我同者,得以为计,媒孽之辞一发,又安可君臣之道间自明白其心乎?加以握兵于外者,以仆洁慎不受赂而憎;乘权于内者,以仆介独不附己而忌。其馀附丽之者,恶仆独异,又信狺狺吠声,唯恐中伤之不获。以此得罪,可不悲乎?足下视仆莅官事、择交友、接宾客何如哉?又视仆抚骨肉、待妻子、驭僮仆又何如哉?小者近者,尚不敢不尽其心,况大者远者乎?所谓斯言无愧而后发矣。亦犹仆之知师皋也。足下未应举时,尝充贤良直言之赋,其所对问,志磊磊而词谔谔,虽不得第,仆始爱之。然足下之美如此,而仆侧闻蚩蚩之徒,不悦足下者已不少矣。但恐道日长而毁日至,位益显而谤益多,此伯寮所以诉仲由,季孙所以毁夫子者也[注]。师皋,人生未死,若不情恕于外,理遣于中,欲何为哉?欲何为哉!今且安时顺命,用遣岁月。多谢故人,勉树令德,粗写鄙志,兼以为别。居易顿首。(节选自白居易《与杨虞卿书》)[注]“季孙”应为“武叔”,语见《后汉书·列女传》“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诉”。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B.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C.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D.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降,贬官,与“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词义相近。B.东,向东去,用作动词,与“东望武昌”中的“东”用法相同。C.稍,逐渐,与“稍见云中白若樗辅数十立者”中的“稍”同义。D.顿首,指叩头下拜,旧时常用于书信、名帖首尾,表致敬之意。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与师皋本为相知好友,但异地为官,不常见面,故而以书信往来。B.当朝右相在大道上被刺客杀害,震惊朝堂,白居易当日就上书忠言直谏。C.白居易进封章后,又写诗讽谏皇帝,这些诗后来成为政敌构陷他的把柄。D.师皋为人志向磊落,言辞正直,受白居易欣赏爱重,被无知的小人嫌恶。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秉权于内者,以仆介独不附己而忌。(2)足下视仆莅官事、择交友、接宾客何如哉?17.白居易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小题。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宾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节选自刘开《问说》)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亦非不A潜心专力B之C故D其学E非古人之学F其好G亦非H古人之好也Ⅰ不能问J宜也。11.下列选自材料二和教材中的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以多问于寡②人不足服矣③此唯师心自用耳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榆柳荫后檐⑥金就砺则利⑦圣益圣,愚益愚⑧顺流而东也A.①②/③⑦/④/⑤⑧/⑥ B.①⑦/②⑧/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D.①⑦/②/③④/⑤⑧/⑥12.下列对材料中加“▲”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艺,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亦称六经。B.正,文中指匡正,与《赤壁赋》的“正襟危坐”的“正”,两者词义相同。C.是,文中指“以⋯⋯为正确”,与“孔子师郯子”的“师”,两者用法相同。D.不肖,文中与“贤”相对,一般指没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即为不成器的人。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认为,郯子之徒,贤明虽比不上孔子,但并不影响孔子拜郯子之徒为师,因为择师标准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问的基础在于学,问的结果在于获得知识,所以问就是由学到知的桥梁,学与问密不可分。C.世人不会问不如自己的人,是认为不值得;不会问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是怕被嬉笑,不被尊重,因而往往不愿向他人发问。D.引用《周礼》中君王向百姓询问国家政事的记载,是为了强调为学绝不能少问,不可择人而问,只需考虑道德学问的成就。14.把下列文中划线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分)(2)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刘开《问说》)(3分)(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姚鼐《登泰山记》)(3分)15.《师说》和《问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请简要概括其异同之处。(3分)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郏子、甚弘、师裹、老聃。郏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候,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选自韩愈《医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B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C.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D.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和“其知所以为天下乎”中的“所以”意义相同。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中的“传”字意义不同。C.“六艺”即指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D.“则群聚而笑之”和“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中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转折关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说》第一段肯定从古以来老师对于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都有迷惑,需有“师”来解“惑”。B.韩愈在《师说》第三段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和前文提出的“能者为师”的观点相呼应。C.《医说》一文开始就提到擅长看病的医生一般不看病人表面的胖瘦程度,而主要根据病人的脉象来判断他是否有病。D.韩愈在《医说》一文中纵贯古今,从夏商周谈到秦汉以后至隋唐各时期的兴衰历史,总结历史教训,发人深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师说》和《医说》两篇文章均属于“杂说”,请简要概括韩愈《医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两篇“说”其论证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3分)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驾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萦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文本二: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骨吏贱吏而贤,则用之。(节选自苏洵《广士》)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断句处字母,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且则亡工以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B.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C.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一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C.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D.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3分)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秦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遣参军阎负、梁殊使于凉,以书说凉王玄靓。负、殊至姑臧,张瓘见之曰:“我,晋臣也;臣无境外之交,二君何以来辱?”负、殊曰:“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通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曰:“吾尽忠事晋,于今六世矣。若与苻征东通使是上违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节其可乎!”负、殊曰:“晋室衰微,坠失天命,固已久矣;是以凉之二王北面二赵,唯知机也。今大秦威德方盛,凉王若欲自帝河右,则非秦之敌;欲以小事大,则曷若舍晋事秦,长保福禄乎!”曰:“中州好食言,向者石氏使车适返,而戎骑已至,吾不敢信也。”负、殊曰:“自古帝王居中州者,政化各殊,赵为奸诈,秦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张先、杨初皆阻兵不服,先帝讨而擒之,赦其罪戾,宠以爵秩,固非石氏之比也。”曰:“必如君言,秦之威德无敌,何不先取江南,则天下尽为秦有,征东何辱命焉!“负、殊曰:“江南文身之俗,道污先叛,化隆后服。主上以为江南必须兵服,河右可以义怀,故遣行人先申大好。若君不达天命,则江南得延数年之命,而河右恐非君之土也。”曰:“我跨据三州,带甲十万,西苞葱岭,东距大河,伐人有余,况于自守,何畏于秦!”负、殊曰:“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民物之饶,孰若秦、雍?杜洪、张琚,兵强财富,有囊括关中、席卷四海之志,先帝戎旗西指,冰消云散,旬月之间,不觉易主。主上若以贵州不服,赫然奋怒,控弦百万,鼓行而西,未知贵州将何以待之?”笑曰:“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负、殊曰:“凉王虽英睿夙成,然年在幼冲;君居伊霍之任,国家安危,系君一举耳。”惧,乃以玄靓之命遣使称藩于秦。(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与eq\o\ac(□,A)苻征东eq\o\ac(□,B)通使eq\o\ac(□,C)是eq\o\ac(□,D)上违先君eq\o\ac(□,E)之志eq\o\ac(□,F)下隳士民eq\o\ac(□,G)之节eq\o\ac(□,H)其eq\o\ac(□,I)可乎!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称帝,《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指游泳,两者用法相同。B.延,延续,延长,与《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词义不相同。C.西,意为向西前行,与《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西”词义相同。D.伊霍,商朝伊尹和西汉霍光的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文中借以指代张瓘。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秦征东大将军苻柳派遣参军阎负和梁殊出使前凉游说凉王,张瓘以臣下不能和他国之间有交往为由,委婉地表达了拒绝之意。B.阎负和梁殊认为前凉之前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错误选择;当下前秦国力强盛,建议前凉抛弃晋王室而事奉前秦,以求福禄长存。C.张瓘提出前秦可以先攻取江南,阎负和梁殊阐释了前秦针对江南和黄河以西采取的不同策略,希望前凉能够顺应天命,早日归顺。D.阎负和梁殊指出凉王玄靓虽然英明睿智,但毕竟年龄幼小,前凉的国家安危,应由张瓘做出决断,最终前凉派遣使者向前秦称臣。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3分)(2)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3分)(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3分)17.面对张瓘“中州好食言”的质疑,阎负和梁殊如何回应?请简要概括。(3分)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①,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注]①讦牾(jiewǔ):攻击或指责别人的话。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涧讽百姓A遮索军顿B役直C后回刺史恶之回按其狱F贬涧房州司马。14.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也指这六部经书。B.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迁,有迁移、搬换、转变等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文中“迁监察御史”指韩愈官职提升。D.天宝,唐玄宗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历朝历代每位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晋做宣武节度使时,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护送灵柩。B.韩愈被贬为阳山令时,因爱护百姓而受拥戴,当地百姓生了孩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C.韩愈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而激怒宪宗被贬潮州。D.镇州动乱时,韩愈主动请命前往招抚,与王廷凑及其士兵唇枪舌剑,最终顺利完成使命。16.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17.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韩愈如何说服王廷凑归顺朝廷。(3分)文言文阅读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师皋足下:自仆再来京师,足下守官鄠县,吏职拘绊,相见甚稀。及仆左降诏下,明日而东,郁结之志,旷然未舒,思欲一陈左右者久矣。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合朝震栗。仆以为书籍以来,未有此事,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且以此获辜,顾何如耳?况又不以此为罪名乎?然仆始得罪于人也,窃自知矣。性又愚昧,不识时之忌讳,凡直奏密启外,有合方便闻于上者,稍以歌诗导之,意者欲其易入而深戒也。不我同者,得以为计,媒孽之辞一发,又安可君臣之道间自明白其心乎?加以握兵于外者,以仆洁慎不受赂而憎;乘权于内者,以仆介独不附己而忌。其馀附丽之者,恶仆独异,又信狺狺吠声,唯恐中伤之不获。以此得罪,可不悲乎?足下视仆莅官事、择交友、接宾客何如哉?又视仆抚骨肉、待妻子、驭僮仆又何如哉?小者近者,尚不敢不尽其心,况大者远者乎?所谓斯言无愧而后发矣。亦犹仆之知师皋也。足下未应举时,尝充贤良直言之赋,其所对问,志磊磊而词谔谔,虽不得第,仆始爱之。然足下之美如此,而仆侧闻蚩蚩之徒,不悦足下者已不少矣。但恐道日长而毁日至,位益显而谤益多,此伯寮所以诉仲由,季孙所以毁夫子者也[注]。师皋,人生未死,若不情恕于外,理遣于中,欲何为哉?欲何为哉!今且安时顺命,用遣岁月。多谢故人,勉树令德,粗写鄙志,兼以为别。居易顿首。(节选自白居易《与杨虞卿书》)[注]“季孙”应为“武叔”,语见《后汉书·列女传》“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诉”。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B.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C.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D.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降,贬官,与“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词义相近。B.东,向东去,用作动词,与“东望武昌”中的“东”用法相同。C.稍,逐渐,与“稍见云中白若樗辅数十立者”中的“稍”同义。D.顿首,指叩头下拜,旧时常用于书信、名帖首尾,表致敬之意。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与师皋本为相知好友,但异地为官,不常见面,故而以书信往来。B.当朝右相在大道上被刺客杀害,震惊朝堂,白居易当日就上书忠言直谏。C.白居易进封章后,又写诗讽谏皇帝,这些诗后来成为政敌构陷他的把柄。D.师皋为人志向磊落,言辞正直,受白居易欣赏爱重,被无知的小人嫌恶。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秉权于内者,以仆介独不附己而忌。(2)足下视仆莅官事、择交友、接宾客何如哉?17.白居易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一)13.A(“畎亩皂隶之臣”是“不当默默”的主语;“痛愤”是“胜”的宾语。)14.B(本文中“东”是方位名词作动词,《赤壁赋》中“东”为名词作状语。)15.D(“写诗讽谏皇帝”应在进封章之前。)16.(1)在朝廷内掌权的人,因为我耿介独立不肯依附他们而痛恨我。(2)您认为我在为官、交友、待客方面做得怎样呢?17.①抒发内心郁结之志。②表达别离之情。③担忧、告诫杨虞卿(师皋)。文言文参考译文师皋足下:自从我第二次来到都城,您在鄠县做守官,我们就一直被公务牵绊,很少见面。到我被贬官的诏谕下达,第二天就离开京城东去,抑郁愁闷的心情,很长时间得不到舒解,想要向身边人一吐为快已经很久了。去年六月,刺客在大路上刺杀右相,朝堂上下震惊恐惧,我认为有书籍记载以来,从未发生过此类事情,一旦见到这样的事情,即使老农和差役这类底层人,都不会沉默不语,更何况身为朝臣,又怎能承受这样的悲痛和愤怒呢?朝廷发生了这种非同寻常的事,却只有我当天就上书进言,说我忠诚,说我激愤,我也无愧于心,说我胆大妄为,说我张狂,我又怎敢因此而逃避责任?即便因此获罪,又能怎么样呢?何况朝廷又没因此而我定罪名!然而我早就得罪过人了,私下里我自己是知道的。我本性又无知蒙昧,不识时务,除了直接呈送皇帝的机密奏章外,有应该方便让皇帝听闻的,我就用诗歌逐渐引导,本以为这样容易让皇帝接受并能深以为戒。不赞同我的人,得到这些诗歌把它们当作攻击我的口实,构陷污蔑的言论一发,我又怎么能在君臣相处的过程中剖白自己的心志呢?再加上在朝廷之外掌管兵权的人,因为我洁身自好恪守成德不接受贿赂而憎恨我;在朝廷内掌权的人,因为我清高孤傲,不依附他们而痛恨我。其他依附权贵的人,厌恶我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又跟着主人纷纷攻击诽谤我,唯恐不能中伤我。我因此获罪,难道不可悲吗?您认为我在为官、交友、待客方面做得怎么样呢?又认为我在照顾亲人、对待妻子儿女、管理奴仆方面做得怎么样呢?在小的事情身边的人,我尚且不敢不尽心尽力,更何况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呢?我所说的无愧于心,可是这么晚才说出。您了解我也就像我了解您一样。您在还未参加科举考试时,曾被举荐给朝廷,参加贤良直言科目的全国考选,从您写的策问文章可见您志向高远、直言敢对。虽然您没有考中,但我从那时起就很欣赏您。然而,您虽有如此美德,我却听说已经有不少丑恶无知的小人不喜欢您。我只怕您的道德一天天增长,但毁谤之辞也一天天加到您头上来。地位越来越高贵,加在身上的毁谤也越来越多,这就是伯寮中伤仲由,季孙诋毁孔子的原因啊。师皋,人生在世,如果衷情不被外人体谅,道理自己不能弄明白,还要做什么呢?还要做什么呢?如今我权且顺天安命,来消磨岁月。感谢您勉励我树立美好的品德,我粗略写下这些浅陋的想法,兼寄离别之情。居易顿首。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小题。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宾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节选自刘开《问说》)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亦非不A潜心专力B之C故D其学E非古人之学F其好G亦非H古人之好也Ⅰ不能问J宜也。11.下列选自材料二和教材中的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以多问于寡②人不足服矣③此唯师心自用耳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榆柳荫后檐⑥金就砺则利⑦圣益圣,愚益愚⑧顺流而东也A.①②/③⑦/④/⑤⑧/⑥ B.①⑦/②⑧/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D.①⑦/②/③④/⑤⑧/⑥12.下列对材料中加“▲”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艺,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亦称六经。B.正,文中指匡正,与《赤壁赋》的“正襟危坐”的“正”,两者词义相同。C.是,文中指“以⋯⋯为正确”,与“孔子师郯子”的“师”,两者用法相同。D.不肖,文中与“贤”相对,一般指没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即为不成器的人。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认为,郯子之徒,贤明虽比不上孔子,但并不影响孔子拜郯子之徒为师,因为择师标准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问的基础在于学,问的结果在于获得知识,所以问就是由学到知的桥梁,学与问密不可分。C.世人不会问不如自己的人,是认为不值得;不会问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是怕被嬉笑,不被尊重,因而往往不愿向他人发问。D.引用《周礼》中君王向百姓询问国家政事的记载,是为了强调为学绝不能少问,不可择人而问,只需考虑道德学问的成就。14.把下列文中划线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分)(2)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刘开《问说》)(3分)(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姚鼐《登泰山记》)(3分)15.《师说》和《问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请简要概括其异同之处。(3分)10.(3分)DFI(每处1分)11.(3分)D(①⑦形容词作名词,②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④名词的意动用法,⑤⑧名词作动词,⑥形容词作动词。)12.(3分)B(“正襟危坐”中的“正”为“使⋯⋯端正”。)13.(3分)C(“狎之”是戏弄对方,而非被嬉笑。)14.(9分)(1)(3分)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师”、“庸”各1分,句子通畅1分。)(2)(3分)认识了那些大的方面,可是或许并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能怎么解决问题呢?(“大”、“奚”各1分,句子通畅1分。)(3)(3分)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限”、“当”各1分,句子通畅1分。)15.(3分)同:皆为劝学之作。(1分)异:《师说》强调“师”的重要性,应当从师学习;《问说》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每点1分)材料二参考译文:君子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方面),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能怎么解决问题呢?(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尚且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需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郏子、甚弘、师裹、老聃。郏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候,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选自韩愈《医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B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C.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D.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和“其知所以为天下乎”中的“所以”意义相同。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中的“传”字意义不同。C.“六艺”即指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D.“则群聚而笑之”和“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中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转折关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说》第一段肯定从古以来老师对于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都有迷惑,需有“师”来解“惑”。B.韩愈在《师说》第三段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和前文提出的“能者为师”的观点相呼应。C.《医说》一文开始就提到擅长看病的医生一般不看病人表面的胖瘦程度,而主要根据病人的脉象来判断他是否有病。D.韩愈在《医说》一文中纵贯古今,从夏商周谈到秦汉以后至隋唐各时期的兴衰历史,总结历史教训,发人深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师说》和《医说》两篇文章均属于“杂说”,请简要概括韩愈《医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两篇“说”其论证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3分)10.【答案】B(3分)【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意思是:担忧那些可以依靠的东西(指心脉),害怕那些可以夸耀的东西(指法度,意为害怕法度消亡),擅长医术与谋术的人,称之为上天赐予他们的帮助与恩惠。从结构上看,“忧其所可恃”与“惧其所可矜”语句对称,“……者”,是指“……的人”。11.【答案】D(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和文化常识。D项中“则群聚而笑之”中的“而”可不译,表修饰关系,“诸侯作而战伐日行关”中的“而”可不译,表顺承。12.【答案】D(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D项中“秦汉以后至隋唐各时期”说法错误,只是列举了夏商周和秦朝的兴亡历史。13.【答案】(1)不通晓句读,不理解疑惑,有的却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评分细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师,即学习;小学,即小的方面要学习。一点1分,句意1分(2)秦始皇称霸天下之后,不分设诸侯,聚兵咸阳、焚书坑儒,传位到秦二世便灭亡了,只因法度不存罢了。【评分细则】王:称王,称霸;聚兵而焚之:聚兵咸阳,焚书坑儒;纪纲:法度。一点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主要内容:《医说》借医生治病来阐述“善计者”要重视“纪纲”,即重视纲常法度。②说理方法:《师说》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医说》则主要通过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说理方法的概括【评分细则】答对2点给3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参考译文:文本二:擅医术的人,不看病人的胖瘦,只以其脉象来判断他是否有病;擅谋划天下的人,不看天下的战和,只以其法度是严明还是散乱来判断天下是否兴盛。天下,就如同人一样;战与和,就如人之胖瘦;纲常法度,就如人的心脉。心脉没有疾病,即使瘦也不会危害到生命;心脉有了病,再肥壮的人也只有死路一条。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智谋学识就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了!夏朝、商朝、周朝末期,诸侯四起、战乱不断,却仍传位了数十代而未衰亡,只因法度还存在罢了。秦始皇称霸天下之后,不分设诸侯,聚兵咸阳、焚书坑儒,传位到二世便灭亡了,只因法度不存罢了。因此四肢虽无病痛,也没什么可放心的,心脉才是关键;四海虽无动乱,也没什么可自满的,法度才是关键。担忧那些可以依靠的东西(指心脉),害怕那些可以夸耀的东西(指法度,意为害怕法度消亡),擅长医术与谋术的人,称之为上天赐予他们的帮助与恩惠。《易经》中说:“处于人生艰难跋涉之途的君子,应该经常检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履”为鞋子,引申为自己走过的路,亦指人生之路。“祥”为外界所呈现出的吉凶之兆,引申为即将应对的前程。“视履考祥”,意思是说,处于人生艰难跋涉之途的君子,应该经常检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擅医擅谋的人也正是这样做的。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驾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萦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文本二: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骨吏贱吏而贤,则用之。(节选自苏洵《广士》)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断句处字母,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且则亡工以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B.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C.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一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C.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D.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3分)10.(3分)BDG11.(3分)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是祸患的意思,与加点的“患”含义不同。)12.(3分)D(“多任用身份卑贱者”有误。苏洵认为任用人才以贤能为标准,没有提倡多任用身份卑贱者。)13.(8分)(1)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和一般人区别开呢?(得分点:译出大意得1分,①“人之有材能者”译出定语后置句得1分,②“何以”译为“凭什么”、“根据什么”得1分,③“异于人”译出状语后置句得1分)(2)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得分点:译出大意得1分,①“是以”译为“因此”“所以”得1分,②“耻”译为“认为可耻”、“鄙视”1分③“而”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1分)14.(3分)①王安石认为应该仔细考察人才并审慎任用人才,让其承担符合他能力的职务;②苏洵认为应该不看身份,而看能力(贤能)。(答对一点2分,两点可得3分。)【参考译文】文本一:国家所担忧的,不是担心人才不多,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希望人才太多;不是担心才士们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让他们去干事。人才的作用就好像是国家的栋梁,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灭亡而遭受耻辱。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与一般人区别开呢?只有当他办事,事情就能处理得好,出谋划策就能趋利避害,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富强,这才是他不同凡人的地方。在上层的人如果不能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有皋、夔、稷、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有别于一般人,何况那些才智比他低下的呢?马在马棚里,劣马和好马混杂在一起,寻找两者不同的地方确实很少。等到好马拉重车,不必多次鞭打,只要一拉缰绳,千里的路程就跑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好马并驾齐驱,那么即使车轮歪斜了,缰绳拉断了,昼夜不停地追赶,劣马还是远远地落在后面而赶不上。在这之后骏马与劣马就能区别开了。古代的君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方法去寻找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在于给他才能相当的工作罢了,特别仔细地衡量人才的本领而慎重地任用。像这样,即使愚昧浅陋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智能去干好小事,何况那些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英杰呢?唉!后世的君王,未曾考虑这个道理并且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却空说天下真的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很好地考虑原因何在罢了。唉!现在国家还常常担心没有人才。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辩论游说的人才就出现了;刘邦项羽并起相争,出谋画策、能征惯战的人才就涌现了;唐太宗想天下大治,而出谋献策、直言规劝的辅佐大臣就来到朝廷。这些人才,当那几位君王还没有出来时,他们也不曾被发现;而当君王盼望人才时,这些人才就来到了。天下那么广大,人物那么众多,却说的确没有人才可用,我是不相信的。文本二:古代选择人才,从盗贼小偷当中选择,从外族人当中获得。古代的人并不认为盗贼小偷、外族人那样的事是可以做的,只是因为小偷强盗、外族人里面也有人才罢了。贤士在高贵的人中间,那么就从高贵的人中间选拔;若卑贱的人中有贤士,那么贤士就在卑贱的人中间选择。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相反,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常常被弃而不用。这是什么缘故呢?天下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太多了,朝廷的政务、州郡的事务,并非这样就能处理好的。那些人虽不能循规蹈矩,说堂皇的言辞,穿华美的服饰,但如果他们的才能在这里果真能得到发挥,那么在这个职位上就是合适的。普通百姓、贫寒士者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公卿大臣于子弟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巫师、医生、打卦的、相面的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职位卑微的官吏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秦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遣参军阎负、梁殊使于凉,以书说凉王玄靓。负、殊至姑臧,张瓘见之曰:“我,晋臣也;臣无境外之交,二君何以来辱?”负、殊曰:“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通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曰:“吾尽忠事晋,于今六世矣。若与苻征东通使是上违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节其可乎!”负、殊曰:“晋室衰微,坠失天命,固已久矣;是以凉之二王北面二赵,唯知机也。今大秦威德方盛,凉王若欲自帝河右,则非秦之敌;欲以小事大,则曷若舍晋事秦,长保福禄乎!”曰:“中州好食言,向者石氏使车适返,而戎骑已至,吾不敢信也。”负、殊曰:“自古帝王居中州者,政化各殊,赵为奸诈,秦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张先、杨初皆阻兵不服,先帝讨而擒之,赦其罪戾,宠以爵秩,固非石氏之比也。”曰:“必如君言,秦之威德无敌,何不先取江南,则天下尽为秦有,征东何辱命焉!“负、殊曰:“江南文身之俗,道污先叛,化隆后服。主上以为江南必须兵服,河右可以义怀,故遣行人先申大好。若君不达天命,则江南得延数年之命,而河右恐非君之土也。”曰:“我跨据三州,带甲十万,西苞葱岭,东距大河,伐人有余,况于自守,何畏于秦!”负、殊曰:“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民物之饶,孰若秦、雍?杜洪、张琚,兵强财富,有囊括关中、席卷四海之志,先帝戎旗西指,冰消云散,旬月之间,不觉易主。主上若以贵州不服,赫然奋怒,控弦百万,鼓行而西,未知贵州将何以待之?”笑曰:“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负、殊曰:“凉王虽英睿夙成,然年在幼冲;君居伊霍之任,国家安危,系君一举耳。”惧,乃以玄靓之命遣使称藩于秦。(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与eq\o\ac(□,A)苻征东eq\o\ac(□,B)通使eq\o\ac(□,C)是eq\o\ac(□,D)上违先君eq\o\ac(□,E)之志eq\o\ac(□,F)下隳士民eq\o\ac(□,G)之节eq\o\ac(□,H)其eq\o\ac(□,I)可乎!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称帝,《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指游泳,两者用法相同。B.延,延续,延长,与《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词义不相同。C.西,意为向西前行,与《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西”词义相同。D.伊霍,商朝伊尹和西汉霍光的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文中借以指代张瓘。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秦征东大将军苻柳派遣参军阎负和梁殊出使前凉游说凉王,张瓘以臣下不能和他国之间有交往为由,委婉地表达了拒绝之意。B.阎负和梁殊认为前凉之前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错误选择;当下前秦国力强盛,建议前凉抛弃晋王室而事奉前秦,以求福禄长存。C.张瓘提出前秦可以先攻取江南,阎负和梁殊阐释了前秦针对江南和黄河以西采取的不同策略,希望前凉能够顺应天命,早日归顺。D.阎负和梁殊指出凉王玄靓虽然英明睿智,但毕竟年龄幼小,前凉的国家安危,应由张瓘做出决断,最终前凉派遣使者向前秦称臣。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3分)(2)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3分)(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3分)17.面对张瓘“中州好食言”的质疑,阎负和梁殊如何回应?请简要概括。(3分)13.(3分)CFH(原文标点为:若与苻征东通使,是上违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节,其可乎!)14.(3分)C(文中“鼓行而西”的“西”意为向西前行,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西”意为向西,方位名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15.(3分)B(“前凉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错误选择”有误,“知机”意为“识时务”,阎负和梁殊认为前凉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识时务的正确选择)16.(9分)(1)(3分)您领土内山河的险固程度,怎么比得上崤山和函谷关?(译对大意,1分;“固”“孰若”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2)(3分)此事应当由凉王决定,不是我所能做主的。(译对大意,1分;“决”“身”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3)(3分)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译对大意,1分;“众人”“耻”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17.(3分)先指出同处中州的赵国与前秦推行政事和教化的方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再以前秦对待张先、杨初的事实为例,证明前秦非赵国可比。(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前秦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派遣参军阎负、梁殊出使前凉,用书信游说前凉王张玄靓。阎负、梁殊到达姑臧,张瓘见到他们说:“我是晋王朝的臣下,臣下不能和他国之间有交往,二位为什么屈尊前来见我?”阎负、梁殊说:“晋王苻柳和您是邻国,虽然山河阻隔,但风俗相通,道路交接,所以前来修好,您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张瓘说:“我竭尽忠诚事奉晋王朝,至今已有六代了。如果与苻柳互通使节,这是对上违背了先君的志向,对下毁坏了士人百姓的气节,怎么可以呢!”阎负、梁殊说:“晋王室衰微,丧失天命,本来就已经很久了;所以凉国的两位先王向赵国称臣,这是识时务的。如今前秦正值威势德政强盛之时,凉王如果想在黄河以西自称为帝,那不是秦国的对手;如果想以小国事奉大国,那何不抛弃晋王室而事奉秦国,以求福禄长存呢!”张瓘说:“中原人爱自食其言。过去(赵国)石氏使臣的车辆刚刚返回,而进攻的骑兵已经到达,我不敢相信你们。”阎负、梁殊说:“自古以来身居中原的帝王,(推行)政事与教化(的方式)各不相同,赵国行事奸诈,前秦则奉行信义,怎么能一概而论呢!张先、杨初都(因为)顽抗抵御,拒不降服,所以前秦的先帝才讨伐并擒获了他们,(然而又)赦免了他们的罪行,用官爵俸禄宠待他们,本来就不是石氏可比的。”张瓘说:“如果一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秦国的威势德政所向无敌,为什么不先去夺取长江以南,那样天下就全归秦国所有了,征东将军为什么要屈尊下令呢!”阎负、梁殊说:“长江以南现在还是文身之俗盛行,朝廷道义衰落,就首先叛乱,教化隆盛,也最后才归服。我的国君认为长江以南必须靠武力征服,而黄河以西可以靠道义安抚,所以派遣我们来先申明善意。如果您不洞察天命,那么长江以南尚能延续数年的命运,而黄河以西恐怕就不是您的领土了。”张瓘说:“我跨越占据三州的领土,(拥有)全副武装的十万军队,西有葱岭作依托,东有黄河作屏障,攻击别人尚且有余,何况是自我守卫,为什么要惧怕秦国呢!”阎负、梁殊说:“您领土内山河的险固程度,怎么比得上崤山和函谷关?百姓赖以生存的物产的富饶程度,哪一样能比得上秦州和雍州?杜洪、张琚,兵强财丰,有囊括关中、席卷四海的志向,先帝战旗西指,顷刻间便冰消云散,一月之内,不知不觉就改换了君主。我的国君如果认为你们凉国不顺服,赫然发怒,出兵百万,击鼓西行,不知道你们凉国如何应对?””张瓘笑着说:“此事应当由凉王决定,不是我所能做主的。”阎负、梁殊说:“凉王虽然很小就有英明睿智的风采,然而年龄幼小。您身负伊尹、霍光那样的重任,国家的安危,全都维系于您的举动了。”张瓘害怕了,于是就以张玄靓的名义派遣使者,去向前秦称臣。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①,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注]①讦牾(jiewǔ):攻击或指责别人的话。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涧讽百姓A遮索军顿B役直C后回刺史恶之回按其狱F贬涧房州司马。14.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也指这六部经书。B.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迁,有迁移、搬换、转变等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文中“迁监察御史”指韩愈官职提升。D.天宝,唐玄宗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历朝历代每位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晋做宣武节度使时,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护送灵柩。B.韩愈被贬为阳山令时,因爱护百姓而受拥戴,当地百姓生了孩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C.韩愈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而激怒宪宗被贬潮州。D.镇州动乱时,韩愈主动请命前往招抚,与王廷凑及其士兵唇枪舌剑,最终顺利完成使命。16.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17.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韩愈如何说服王廷凑归顺朝廷。(3分)13.【参考答案】CEF【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试题分析】句意是:柳涧暗示百姓拦住(他)索要军队食宿费和劳役的钱,后刺史很厌烦他这样做,追究他的案件,朝廷将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遮索军顿役直”是柳涧所讽百姓所做之事,A处、B处不宜断开;“后刺史”是主语,与前一句的“前刺史”相对而言,“后”前即C处应断开,D处不宜断开;“之”指前面柳涧的做法,与后文的“狱”(案件)相呼应,“之”后即E处应断开,“狱”后即F处应断开。故CEF处需要断句。【参考答案】D【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试题分析】“历朝历代每位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说法有误,一位皇帝可以不只一个年号。如,唐玄宗先后用了先天、开元、天宝这三个年号。所以选项D错误。15.【参考答案】D【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试题分析】“他主动请命前往招抚”错,从文中“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可知,是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主动请命”于文无据。故D项错误。16.【参考答案】(1)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2)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怀有一颗忠心,怎么可能这样做?【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整体把握语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作用,正确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义,重点关注关键词语的理解,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同时要对特定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第一句关键词:数黜,多次被贬,被动句;谕,告诉,使人知道。第二句关键词:然,但是;安,怎么。(每句各3分,每点各1分,语意通顺1分)17.【参考答案】①晓之以理。天子视王廷凑有将帅材,所以赐予节杖,指出王廷凑不应该与贼人一道造反。②动之以情。前节度使田弘正即使为人苛刻,但是叛军已经残害了他一家,算是报仇雪恨了,再也没有继续作乱的理由。③明之利害。前节度使田弘正等归顺朝廷受到重用,以前叛乱的将领却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以此警告王廷凑叛军叛乱没有好结果。(每点2分,语言艺术及简要分析各1分,任意答出二点给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分析概括的能力。【试题分析】对王廷凑的招抚集中在选文的第四段。“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以反问晓之以理;“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两句以归顺与叛乱不同结局的对比明以利害;当士兵提出“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时,韩愈以“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动之以情。【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宣武节度使,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灵柩离开京城,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调任四门博士。升任监察御史。上疏直言陈论宫市的弊端,德宗发怒,把他贬为阳山令。受到百姓的拥戴,百姓生了儿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华阴令柳涧犯了罪,前刺史弹劾他,但还没有得到回复,刺史就被罢免了。柳涧暗示百姓拦住(他)索要军队食宿费和劳役的钱。后刺史很厌烦他这样做,追究他的案件,朝廷将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因此重新担任博士。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韩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的基本知识》课件
- 2024年度橱柜定制与合作伙伴关系合同
- 2024年度汽车修理工非全日制劳动合同3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合同
- 2024年度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与建设合同
- 2024年度光伏组件供应与安装合同2篇
- 幼儿园课件图
- 2024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毕业生招聘7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外运华南限公司园招聘2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限公司毕节分公司招聘理赔人员7人(贵州)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初中道法】增强安全意识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3年广州市白云区在珠海招聘中小学事业编制教师笔试真题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松香药芯焊锡丝行业产销状况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开发模式分析规划研究报告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绿化设计合作协议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竞赛题库
- 学校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承汉字文化》活动方案3篇
- 2024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园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