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1《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导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导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准备:课件导学过程:1、经典诵读: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天净沙秋思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泊的意思,“瓜洲”现在长江北岸,4、了解作者,生交流,师小结。1、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好停顿。边读边想每一句诗的意思。2)检查读古诗情况:指2名学生读,教师范读,自由试读,2个小组读,齐读。3)你读懂了哪一句的意思,和大家交流。2、小组合作:1)、用画一画的方式学习前两行诗句,感受京口、瓜州、钟山的位置。2)、用想象画面的方式学习后两行诗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点播学习第一句:小组展示画图:学生在图上标出位置。结合图和注释了解地理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真离得近吗?(长江、数重山)从哪些词中看出王安石认为近?(一水间,只隔数重山)看到的实际距离很远,但在王安石的心中认为特别近,这是为什么?练习读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在他心里一水之隔,确是近在咫尺,读第一句在他心里数重山也不远,读第一句在他心里家乡就在眼前,读第一句诗人太思念家乡了,多想回去呀!再读点播学习第二句: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交流(“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绿满江南”、“桃红柳绿”、“春风和煦”……)指数名学生说。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绿意盎然的春光图。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朗读第三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江南春天的美景表现出来了,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交流: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再一次感受江南春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读“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离家多长时间了?哪个词看出?“又”诗人离家很久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绿了家乡也绿了,江南这么美,家乡也一样美丽,勾起了作者无限的思念。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小组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家乡在钟山,山高水远,但在作者心中却很近,他太想回故乡,还知道了江南的春意盎然,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教师小结:作者泊船瓜洲,感受到了近在咫尺的家乡,看到了春意盎然的江南,勾起了他对家乡无限的思念,再读,感受。1、把这首诗改编成小故事。2、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随堂作业(1)选字音一水间数重山还乡(2)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京口瓜州(),钟山只隔()。春风(),明月何时照我还?“一水”指的是()句中“绿”字用在这里的好处是:()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的意思:表达了作者()之情。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2《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学过不少的古诗,这些古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谁能背一首思乡诗。注意要到有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味。(《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回乡偶书》)师: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诗――泊船瓜洲。二、知诗人,解诗题。(1)师:对于王安石你有哪些了解?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2)齐读题目,纠正“泊”字的读音。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三、抓字眼,明诗意(一)、下面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诗作,走近王安石。(1)小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字音读得很准,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语速要稍慢)(二)理解诗意。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回想一下平时在理解古诗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师:同学们,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但更重要的还要展开想象。(2)与同桌交流一下对诗句理解。四、体验情感一、品词析句。1、师板书诗的前两句。读一读,你知道这两句在写什么?2、指名说。师板画。师:同学们,京口是现在的江苏镇江,位置在长江以南,和题目中的瓜洲正好隔江相对,而与京口只隔几座山的地方是南京的紫金山,也叫钟山。同学们南京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他出生在江西,是在南京长大的,因为他爸爸在南京作过地方官。预设:a.“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路虽远,由于作者思念家乡,心已离家乡很近;很想回家乡;)4、师:用一个词形容作者很想回家乡的急切心情。(迫不及待,思乡心切)像一个离弦的箭:归心似箭。5、同学们作者人在途中,但是却心系家乡,我们从两句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如能读出来就更好了。指名读3人(师:一个小诗人出现了,感情很强烈,语速再慢点就更好了。)二、理解后两句1、同学们看似写景实则抒情的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意思。2、你从哪个字或词中感受到作者思乡的心情?3、体会用词的巧妙预设: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4、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板书:思念家乡之情五、入诗境,悟诗情。1、指名读后两句。2、按诗的节奏读。请同学们融入诗人的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像,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六、归纳学法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理解了诗题的意思;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3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体会诗的意境。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据前所学或收集到的思乡诗句作答(《静夜思》,《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回乡偶书》)附: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二、知诗人,解诗题。(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板书:知诗人,解诗题)三、抓字眼,明诗意(一)、熟读古诗。(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配乐齐读。(二)理解诗意。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4)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四、体验情感1、品词析句。预设:a、“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幻灯演示地形图)板书: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b、“又”是什么意思?“绿”又是什么意思?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板书:又何时离家很久——思乡之切2、体会用词的巧妙预设: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d、(配乐播放江南美景图片)出示江南春色的相关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江南的景色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附: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3、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板书:思念家乡之情五、入诗境,悟诗情。读诗要把自己当成诗人。假如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着诗来想象,(放《春江花月夜》)2、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如果你是诗人,你能说说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吗?先在小组说说看,一人说,其他人补充。(学生相互议论,教师巡视指导)3、我请个同学做诗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4、融情诵读:看课文插图,想像一下,把自己当成诗人,融入诗人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六、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板书:入诗境,悟诗情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板书:欣赏诗歌2、诵读升情古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昭通市绥江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微生物分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BIM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免疫规划精细化管理培训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8.2.2 程序的基本结构
- 中医诊断绪论
- 养老院新员工入职培训
- 危大工程培训
- 闽粤赣三省十二校2025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小学生防诱骗安全教育
- 2022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护他人尊严燃生命之光》
- 三方代付工程款协议书范本2024年
- 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记录表
- 医学课件抗痉挛体位摆放
- 《第2课 搜索技巧及信息筛选》参考课件
- 拖车协议合同范本(2024版)
- 幼升小必练20以内加减法练习试题打印版
- DB32T 4787-2024城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技术标准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 财政投资评审咨询服务预算和结算评审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具体职责分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