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分类专项训练
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题的解题思路
1.通读诗歌。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意象、字词句等方面入手,务求全面,看清诗
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
2.看准要求。这类题目往往是从“理解”'‘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确还是选错
误,是一项还是几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
3.细品选项。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
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
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4.学会排除。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
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
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
二、古代诗歌阅读题解题技巧指导
(一)读诗题
在诗歌鉴赏题中,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诗题。诗题虽小,但是却言简义丰,包含着重要信息,做题
时不能忽视。
1.诗题概括诗歌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如《赠汪伦》《秋思》,尤其是字数比较多的诗题,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诗题蕴含诗人情感,要善于抓住关键字。如《春怨》《书愤》《春夜喜雨》等。另外还有一类诗以“无题”
为题目,这一类诗歌也有大致的情感倾向,诗中往往寄托着作者难以言说的隐痛与情思,苦涩的情怀,执
著的追求等,情感深刻而隐晦。无题诗的代表诗人是李商隐。
3.诗题点明题材、体裁。例如怀古诗、送别诗、歌行体诗、咏物诗等诗歌会在诗题中有所体现。如《山坡
羊潼关怀古》《送元二使安西》《燕歌行》《咏柳》,从诗歌体裁和题材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测诗中的情感、
主旨。
4诗题表现诗歌主旨。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可以看出诗人想要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愿望。
(二)析作者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创作风格等,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知人论世”。如文学史
上重要的诗人,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如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作家。
经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创作风格因此不同。前期反映了闺中情感,多写自然风景和离别愁思;主要是抒
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浓重的孤独和哀愁。
(三)看注释
注释的内容非常重要,有些题目之下会给出注释,可能是生僻字词的解释、写作背景或是典故的阐释等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或诗人情感。
(四)悟意象
“意象”指的是凝结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所包含的情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可以从意
象中推测诗人情感和主题思想等信息。在备考中应注意积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杜鹃、梧桐、芭蕉等意
象大多表达愁苦,酒、柳、长亭、短亭常在送别诗中出现,月、捣衣、鸿雁等景物牵动着游子思妇的思乡
之情。但是,某一个意象并不表达唯一的情感,比如“月”也可以表达时空的永恒,《春江花月夜》中有“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还有可能是单纯地描绘景色,表现山水的清幽雅致,《山居秋暝》中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五)关键字、词、句
在诗歌中往往有一些表达情感的字、词、句,这些都是我们品析诗歌的关键。例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另外,诗人还会在诗歌中抒发深沉的感慨,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达诗人的惋惜之情,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
达了王朝兴衰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三、古代诗歌阅读题四大设误方式
1.内容情感判断有误。哀乐颠倒、诗句理解错误等。命题人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
内容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诗歌内容。
2.形象画面判断有误。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
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命题人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学
生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如果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不知常见
意象的特点,就无法判断出形象特征的正误。
3.表达技巧判断有误。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命题人主要
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
要求学生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
4.语言特点判断有误。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分析错误、语言风格分析错误等。命题人主要从分析诗歌
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语言风
格等表述的正误。学生如果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
子的表达效果(例如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就无法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
四、解题步骤
步骤一:通读诗歌
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入手,全面通读诗歌,力求做到读懂诗歌。
步骤二:审清题干
首先要明确赏析指向。有的是针对整首诗歌,有的是针对诗歌局部。其次要明确操作指向。是选择正确的,
还是选择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还是选择两项?有的题干中出现“最恰当”的字眼往往要注意选项的优
中选优。
步骤三:逐一比对
逐一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
步骤四:精准排误
通过选项与相关诗句的比对,找出诗歌赏析的错误项。这样依据排除法,就能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五、模拟演练
古代诗歌阅读20首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⑶
韦庄
绿杨城郭雨凄凄,过尽千轮与万蹄。
送我独游三蜀路,羡君新上九霄梯。
马惊门外山如活,花笑尊前客似泥。
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注】此诗作于唐末乾宁四年(897年),时昭宗在华州,因东、西川节度使相争,韦庄随右谏议大夫李洵
奉诏从华州出发,入川调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学士与诗人是同榜进士,友人人朝而诗人人蜀,行程相异,只能赠诗以寄情。
B.首联从旅途所见写起,万千轮辙蹄印在泥泞的道路上交错,写出纷乱之状。
C.颔联“送我”呼应题中“见寄”,得知友人仕途顺遂,诗人袒露了欣羡之情。
D.在这清明和暖的美好时节,诗人却远赴蜀地,这令他倍感凄苦,难以承受。
15.颈联中的“活”字,有“活动”和“有生气”两种理解,你更倾向哪一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D【解析】“离恨”意蕴丰富,既有离别友人、远赴蜀地的羁旅之愁,也有因任务艰巨而产生的前途未
卜之感,更有为国家局势混乱而担忧的心情,百感交集,难以承受。
15.示例一:①我更倾向于把“活”字理解为“活动”。②“山如活”,山仿佛在晃动,写的是醉酒之后诗人独
特的视觉感受,与下句“客如泥”相呼应,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示例二:①我更倾向于把“活”字理解为“有生气”。②“山如活”,春山充满生机。与“绿杨城郭”“清和
好时节”相呼应,和诗人颓靡的解态形成反差,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答出第一点给1分,答出第二点给3分,答出第三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雨不绝①
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画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I行云莫自湿仙衣3。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注】①此诗当作于公元766年,当时杜甫55岁,住在夔州。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
此暂住。②舞石句:语出《水经注》,“湘水东南流经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缗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
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顽如真燕矣”。③行云句: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
序有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由雷雨写到绵绵细雨再到风雨交加,表现了诗人为雨所苦的心情。
B.第二句使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再现了暮春时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景象。
C.颔联根据不同空间的特点,准确使用形容词来表达感情,读来含蓄蕴藉。
D.诗人最后写江舸逆浪而行,有对江舸的担忧,也隐隐透露自己思归之意。
15.颈联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9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表现了诗人为雨所苦的心情”错误。体味
“摇跑如丝飞”和颔联,也有诗人对细雨绵绵景色的欣赏。故选A。
15.用典和情景交融。颈联上联用传说中石燕群飞景象写眼前景象,形象而具体。下联用巫山神女的典故
表示,希望不要再下雨,弄湿了仙女的衣服,暗含回家之意,内容丰富而有意味。颈联是在描绘景象,一
“将”一“莫”,用语传神,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不要因雨误了归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
作手法及效果的能力。颈联“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意思是“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
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其中“舞石”句用典,见注释②,舞石将乳子,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
形容风中的雨点,用石燕群飞景象写眼前景象,形象而具体。下句“行云”句也是用典,见注释③,劝神
女莫久行雨,而自湿其衣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示希望不要再下雨,暗含回冢之意,内容丰富而有意味。
石燕携乳子起飞,暗喻诗人将要挈家归去,“将”字意蕴深厚;神女行云中一个“莫”字似是劝说神女不要
沾湿了自己的仙衣,实际上担心下雨阻隔行程,一个“莫”字含蓄隽永。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初赴明州
范成大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注】明州即宁波,诗中“四明”也是宁波的别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四征”指的是诗人曾奔波于全国多地做官,而句中“东征”是指这次奔赴明州。
B.第二句表明诗人写作此诗之时已经前去四明赴任,该句也呼应了诗歌的标题“初赴明州
C.本诗第三、四两句对仗工整,浓缩概括了明州毗邻大海、岛屿较多、水源丰富等地理特点。
D.“顶踵”化用了《孟子》中“摩顶放踵利天下”一句,说明皇帝给予诗人的恩惠非常多。
15.本诗写于作者参知政事职位被罢免而出知明州之时。从本诗来看,面对仕途的波折,作者是一种怎样的
态度和做法?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D【解析】“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给摩伤了。形容不怕
劳苦,不顾身体。“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摘自《孟子尽心上》,解释: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
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在所不辞。
15.Q)态度:面对仕途波折,作者未发一句怨诽之语,时刻想着国恩未报,一心报国。(2)做法:作者到泉
州后,坚守职分,积极开展工作,宣言朝廷宽容政策,积极鼓励百姓进行农耕。(本题6分,态度3分,
做法3分,意思对即可)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的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2巧伺游人影,飓母3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因谗言遭贬赴任柳州刺史途中。②射工:传说中一种叫喊的毒虫,
能含沙射人,人或人影被射中后,都会害病。③飓母:飓风发生前的征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所写风物紧扣岭南特色,再加上具有传说色彩的独特意象,凸显出行程之奇特险峻。
B.颔联写雨过天晴山腰大象出没,阳光照射潭水,蛟涎浮现,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C.颈联写江边的射工狡诈地窥探并等待时机向游人释放凶险,阴沉的云气预示着飓风的来临,具有象征
意味。
D.”从此忧来非一事”承上启下,上承前文途中所见之景,下启后文心中所想,蕴含了诗人被贬岭南的复
杂心情。
15.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B【解析】诗人借此表现政治环境的险恶,而非表现生机盎然。
15.①借景抒情,诗歌前六句写岭南的独特风物,描绘了当地荒凉的自然环境,流露出作者对前途的担忧;
②象征手法,前六句所写瘴江、射工、飓母等象征政治环境的险恶,进而表达自己的担忧,也隐含着对谗
人的暗讽风批评之意;③直抒胸臆,结尾两句表达不惧艰险,趁着暮年在柳州有所建树的昂扬之志。(6分,
每点2分。其他只要是本诗歌有的表现手法及技巧都可给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
钱起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
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
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爽气”开端,既描画出秋天万里晴空、清爽明朗的自然景色,又带给读者轻松爽朗的感受。
B.颔联两句,用“凤沼”“尧天”称颂太平盛世、用“不知”“但觉”表露出诗人现实的处境和感受。
C.颈联“砧杵”意象的使用,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将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之情融于景物
中。
D.全诗前六句的写景与第八句的抒情本不相干,但有了第七句的过渡,结句的抒情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
自然。
15.有人说这首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实则是一首投赠诗,依据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C【解析】此处的“砧杵”没有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从上下文看,诗人登高远望,心
情是愉悦开朗的。“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也于诗无据。
15.①标题有“上中书李侍郎”字样,表明是写给一位姓李的中书侍郎的。②尾联以丞相称李侍郎,以书生
自称,委婉表达希望李侍郎能够接引自己,让自己有出头之曰的愿望。③唐人有写诗展示自己的才华,投
赠当权者以求得赏识,得到推荐,从而步入仕途或得到重用的习惯。(从诗歌入手,以意逆志,得出①②;
从朝代口气入手,知人论世,得出③,这一点若答“唐人有以诗文干谒的传统”,亦可。每点2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自贺
陆游
胎发茸茸绿①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
流觞内史招同社②,扛鼎将军与卜邻。
曾冠六鳌③非俗吏,已开九秩④是陈人。
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⑤第二春。
【注】①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②同社:志趣相同的人。③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
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④九秩:九十岁。⑤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偏胄渐掌大
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支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胎发茸茸”言年龄之小,“绿映巾”写为官之貌,首句描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B.“归耕”一词
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暗含着失落叹惋之情。C.三、四句回忆当年曾与志趣投
合的高官饮酒享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邻而居的情景。D.“非俗吏”与“是陈人”对仗严密整齐,通过
今昔对照,也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
15.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B(“失落叹惋之情”错)
15.①对归乡生活的满足之情。诗人回归乡村之后,对自己太平、安适、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②对
过去辉煌的自豪之感。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与担负大任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
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③高兴、期盼之情。尾联写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高兴不
已,期待能够收复失地,于是饮酒自乐,甚至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共6分。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赠鹭鹭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
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故选D。
15.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
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
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即可。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
称鹭鹫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
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
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八、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币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气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凤。
【注】汉殿,指刘邦;秦宫,指秦始皇。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怀古,实际上是感叹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字里行间流露出报国之志不得实现的苦闷。
B.”雨打风吹何处是”与其名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异曲同工,表达了对英雄流逝的痛惜。
C.下片“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其中的“歌舞”指代南宋朝廷不思复国反而醉生梦死的腐败。
D.本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但充盈着家国身世之感;看似消极逃避,实则爱国之情强烈。
15.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有何高明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C【解析】C"指代南宋朝廷不思复国反而醉生梦死的腐败”错。结合全词分析,“梦入少年丛,歌舞匆
匆”是感叹自己的身世,意思是少年梦想破灭,壮志未酬,但宏大梦想还在。)
1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虚写、象征的手法抒发感情。(2分)上片作者由自己的身世,联想到古往今来的英
雄,被“雨打风吹”,表达自己英雄迟容的悲伤,下片借“梦入汇进一步写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虚写的手
法与跌宅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得感情的抒发大起大落。(2分)词中“雨打风吹”“卷地西风”则运用象
征手法,前者象征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象征严峻的考验;后者象征严酷的现实,表达了对自己悲凉
身世的感叹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关切。(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九、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兵间有歌舞者
仇远’
边城未定苦无谋,年少金多绝不忧。
野战已酣红帕首,涂歌犹醉锦缠头。
蛾贪银烛那知死,月恋金尊不照愁。
亦欲避秦高隐去,桃花源上觅渔舟。
【注】①仇远:宋末元初杭州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了诗歌的写作背景,战争吃紧,但城中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B.颔联紧承上文,将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与当权者的醉生梦死形成鲜明的对比。
C.颈联对仗工整,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勾勒出城中人歌舞升平的画面。
D.本诗运用叙述、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洗练,化用典故来曲尽情怀。
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所流露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C【解析】作者将军中的当权者比作是贪光的飞蛾和留恋酒杯的月亮,指责他们醉生梦死、贪恋享乐终将
误国,而非勾勒城中人歌舞升平的画面。
15.①作者十分担忧危在旦夕的国家命运,却又无法扭较局面,深感无力。②热情歌颂视死如归的军中战士,痛
斥醉生梦死的当权者贪恋享乐、终将误国。③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只能选择避世隐居,无可奈何而又满含
悲愤。(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渚宫乱后作
郑谷
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
白社①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
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
牢落②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
【注】①白社: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南,诗人年轻时曾居于此。②牢落:稀疏零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既呼应标题又总领全诗,一"来”一“问”,交代了写作缘由,奠定了沉郁忧伤的情感基调。
B.颔联紧承乱后楚荆境况之问,写诗人未及乡人回答就早已有所预料,借江水依旧衬托人事无常。
C.颈联两句笔锋一转,先写驻守军队齐如山树,再写当地渔家戒备森严,意在表现他们的杀敌斗志。
D.本诗结构清晰完整,乡人所述内容由家乡周围状况渐说至诗人故居,场景转换有序,情感愈浓。
15.有诗家评论这首诗“家国之痛弥合无间”,请结合诗句,谈谈该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再写当地渔家戒备森严,意在表现他们的杀
敌斗志”错误。颈联是将驻守军队数量之多与战后百姓流离失所作对比,后句强调昔日渔家变成了军营,
突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故选C。
15.①首联由家及国,从个人的离乱之情转及关心楚荆时局。②颔联由家及国,从白社恐无故老的丧亲丧
友之痛,转至清江绕空城的国家动乱之痛。③颈联家国之痛弥合无间,在大兴兵戈的动荡之中写渔家尽被
占为野营的家事之痛。④尾联写诗人故居破败的家痛,而又用“灰烬”隐含国痛。由此将家国之痛弥合无
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
动乱后乡人来诉说乱离情,残阳里我洒泪把荆楚打听。由“乡”到“楚荆”,由家及国,从个人的离乱之情
转及关心楚荆时局。“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白社想必已没有故交老友,江水悠悠依旧环绕
着空城。由家及国,从白社恐无故老的丧亲丧友之痛,转至清江绕空城的国家动乱之痛。“高秋军旅齐山树,
昔日渔家是野营”,深秋军旅排排平齐如山树,昔日渔家被占都变成军营。颈联家国之痛弥合无间,在大兴
兵戈的动荡之中写渔家尽被占为野营的家事之痛。“牢落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乱后故居荒废到
处是灰烬,黄花紫蔓横七竖八墙上生。村落变成了废墟,家乡一片荒芜离乱的景象。写诗人故居破败的家
痛,而又用“灰烬”隐含国痛。由此将家国之痛弥合无间。
十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工
韦应物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3。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注】①唐德宗建中二年,常鲁以监察御史身份担任入吐蕃使崔汉衡的判官。吐蕃赞普认为唐王朝书函措
辞不当,又对所划疆界存有异议,崔汉衡遂命常鲁回朝请示,故此诗题称“却使西蕃”。却使,回使、报使。
②亭障:边塞堡垒等军事设施。③遗民:吐蕃侵占地区的大唐百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事,紧扣题目,写常鲁从遥远的吐蕃回来,又携带天子诏书再度出使。
B.颔联先抑后扬,常鲁本是一介书生,拘守文墨,现在却能凭单骑消除边塞战争。
C.五句承上,写旅途风雨,关河夜宿,辛劳可知。略点景物,有含蓄不尽之妙。
D.六句启下,想象常鲁途经吐蕃侵占之地,多见亭障遗民,内心必然感慨不已。
15.本诗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B【解析】“先抑后扬”“拘守文墨”都不对。颔联先写常鲁以前的身份,后写他现在的使命,无所谓抑
扬。“守”是固守之意,不能理解为贬义的拘守、拘泥。
15.手法:①想象。诗人想象,友人此去必能收复故地,完成使命。②反问。“宁辞”是“怎会推辞”的意
思,实即“不辞”。(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直接抒情”,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情感:诗人期待常鲁
不辞辛苦,不辱使命,收复失地,报效国家。(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松江独宿
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
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
沧洲: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时节、地点,见到洞庭落叶触发了无边的愁绪。
B.“孤客”点明了身份,“不胜愁”统领了全诗,强化了愁绪。
C.颈联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与报国无门的惆怅深哀。
D.尾联通过与自由飞翔海鸥的比较,表达了摆脱功名束缚的期望。
15.请简要赏析“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5.C【解析】C项“含蓄”错,这种情感是直接表达出来的,非常明显。故选C。
16.这两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通过夜间明月、青山秋江,营造出凄清的意境,与诗人凄凉的内心交融在一
起,从而表达了诗人羁旅思乡、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的复杂愁绪。(手法2分,分析2分,情感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十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渔家傲
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骏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注】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中,经过金陵,恰逢江宁知府王胜之调任,因作此
词送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誉,“千古”一词指金陵曾是数代帝王的都城,呼应下句的“兴亡处”。
B.“斜风”“细雨”之景物描摹富有意境。“留”字则写出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C.下阙写王胜之因为调任离开金陵时,驾着飞车穿越云霞,以弯鸟为陪乘,一路凌风驭虚,词人想象大胆。
D.词中关于水乡风物的景致描写没有泛化、类型化,词人眼中的现实风景,带有鲜明的人物活动的印记。
15.这首词写离别之情既有寻常之笔,亦有“戏谑的语言,轻灵的笔意”,请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赏析。(6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C【解析】词人是想象王胜之当初来金陵时驾着飞车,因不满意金陵,所以又离去,是对调任的戏谑
之语。
15.①“江南父老留公住”,老百姓的挽留突出了词人对王胜之的清誉的赞颂,老百姓的惜别之情令人感
动,这是送别之常情;②下阙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品行高洁,以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离去不用伤
心来宽慰王胜之,将沉重的别情写得轻松戏谑。
十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⑶
白居易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注】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联自叙攻读和及第的经历,借“十年”和“一上”的对比表达感情。
B.“擢第”一联表达了诗人不看重功名利禄,更看重家乡父老的情谊。
C.“时辈”句呼应题目中的“诸同年”,“送我”句交代“留别”的原因。
D.“轩车”一联写离歌声中乘车出发时的情景,视听结合,富于动感。
15.“及第”和“留别”让本诗呈现了两种看似矛盾的感情,诗人是怎样处理这两种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加
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B【解析】“诗人不看重功名利禄”曲解诗意。诗人回乡向父母报喜心情很好,但表示“考中进士也不
算什么”,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15.①诗中“及第”之“喜’和“留别”之“恨”并存,自然合理。科考及第,喜悦不言而喻;但面对与
同年的分别又难免离情依依。(2分)②作者主要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离情是次要的陪衬。诗人写十年苦读
后得偿夙愿的欣慰,写回乡可以向父老报喜的荣耀,写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翩然归情,整首诗萦绕着兴奋欢
欣的喜气。(2分)虽然同年相送牵动离情,但春风得意减淡了离愁别恨,欢饮微醺使遥远的路途也不放在
心上了,写离情更衬托出喜悦之情的强烈。(2分)
十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宋)王安石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荤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麟,腰袤'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注】①王逢原:王令,北宋诗人,与作者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腰袤:
(yaoniao)古骏马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中的“思”,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有以诗代祭之意。
B.诗歌前四句称赞王令虽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
C.全诗叙写与故友交往的回忆和感叹,似对故友倾诉衷肠,凄恻感人。
D.诗人痛惜故友早逝,肯定其高尚节操和卓越才华,也感喟自身遭遇。
15.诗的最后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深沉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错。是回忆他们两
人在江西会晤的情景,不是说“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故选B。
15.运用了典故“运斤成风”,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表达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思念,
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对天不怜才的悲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句的能力以及分析写作手法
的能力。挥斤,意思是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人用“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诗人说“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是说王令去世之后世间再也没有如此“妙质”了,而我鼻端
的污泥再也没有人能够运斤成风为我斫去了。“妙质”以及“挥斤”的典故表达了对王令才华的肯定,可惜
天不怜才,“生死那知半路分”,这位“卓荤高才”就这样离世了;而王令这样有才华的人不被世人了解,
以至于“行藏已许终身共”,这个典故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无妙质”“罢挥斤”写
出对故友的思念,失去知音的痛惜,以及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
十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①,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
戏马台③南追④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气岸:意气高昂。②华颠:花白的头颅。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
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④追:赶得上,比得上。
⑤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起句运用生动的描写,“一漏天”“似乘船”写出屋内漏雨积水如塘的艰难处境。
B.下阕以"莫笑”“君看”等词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的老翁形象,他要和两谢比高低。
C.语言表现力强,用重阳天霁渲染心情,以鬼门关的险峻表现作者忘怀得失的傲岸胸襟。
D.本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表现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
15.这首词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B【解析】“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和世俗格格不入的老翁形象”错误,从词中看来,老翁精神饱满,
意气高昂,不服输,但这不等于“高傲自大”。
15.①反问。“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运用反问的手法,词人借这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强调了自己
不服老的气概。②用典。运用“戏马台”和“两谢”的典故,表现词人意气高昂的精神风貌。③运用对比。
“风流犹拍古人肩”把自己和古人作对比,表现词人“风流”不逊古人的豪迈情怀。(答对一点给2分,
共6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十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鹳雀楼
畅诸⑶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注】畅诸:唐玄宗开元初进士擢第,九年(721)中拔萃科,后官至许昌尉,长期仕途淹滞,有志不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境都很壮阔,但王诗达到美和哲理的统一,独步天下。B.这首诗的
首联写登高饮酒以见豪情,诗人极口赞美鹳雀楼的高峻,正显示出登攀的豪气。
C.这首诗的颔联写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不禁感谢世间造物的伟大。D.这首诗结
尾两句写“菊花事”以明别意;亦寓含以菊之高洁自励自况,见出诗人脱俗情志。
15.宋人沈括称赞这首诗的中间四句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而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请对这首诗的中
间两联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不禁感谢世间造物的
伟大”错误,“谢”此处为“告辞”之意,表达诗人遗世独立,超脱尘俗之意。故选C。
15.①颔联写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
从表现手法看,以飞鸟之低衬托楼阁之高,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
大有高蹈出世之想。②颈联写天然形势似本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
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样描写,既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也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显示出诗人
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虽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但志不苟俗,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
十八、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闲居自述
陆游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15.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行走在河岸边”理解错误。诗中“岸”是动
词,此句意思是“高高地戴着乌角巾,于茂密的竹林中信步J
15.此联对仗工整,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将“花如解语”和“石不能言”进行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花与石
来阐明他的隐逸之心。同时,此处作者明写能言的花朵,其实是讽刺朝廷上普遍存在的阿谀奉承,巧言令
色的现象。表明了作者对庙堂之上的巧言令色之人的鄙视。
【解析】在表现手法上,此处“花如解语”与“石不能言”相对,“应多事”与“最可人”相对,对仗非常
工整,体现了律诗的形式美和格律美。同时,此处将花和石拟人化,赋予两者人的特征,让诗歌的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同时,此处作何将花与石的表现进行了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花与石来阐明他的隐逸之心。在
思想感情上,虽然诗歌在表面上是说花说石,其实作者是另有所指,此处作者以花暗喻朝廷上的官员,讽
刺花的多事,其实是讽刺朝廷上普遍存在的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现象。表明了作者对庙堂之上的巧言令
色之人的鄙视。也暗含了作者此时闲居家乡,自己的报国之言无法上达朝廷,无奈的自嘲。
十九、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湖南见真师①
戴复古②
致身虽自文章选,经世尤高政事科。
以若所为即伊吕,使其不遇亦丘轲。
长沙地窄儒衣阔,明月池③干春水多。
天以一贤私一路④,其如四海九州何?
【注】①真师:真德秀,南宋学者,世称西山先生。庆元进士,时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师,对
人的尊称。②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③明月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④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高度称赞真师,他虽然凭借文章优异出仕,但是政治才能也非常之高。
B.颔联议论,认为真师若得志可胜过伊尹、吕尚,不得志亦可比孔子、孟轲。
C.五句点题,“地窄"“衣阔”形成对比,暗含对真师仅担任地方官的惋惜之意。
D.六句寓情于景,明月池本已干涸,今逢春而水满,其实是将真师比作甘霖。
15.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幼儿园教师劳动权益与职业发展全面保障协议3篇
- 2024年环保型染料原材料采购、运输与质量控制合同3篇
- 2024年社区物业公共区域清洁维护合同样本3篇
- 课题申报书:大数据的知识发现赋能中小学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 2024年版权合同:创作保护3篇
- 2025版掘进机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及用户培训合同3篇
- 2024年高品质策划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5年度国际公司CEO全球聘用协议3篇
- 2024年电子竞技馆档口出租合同
- 2025版防火涂料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合同3篇
- 资产管理基础知识
- 医院采购遴选方案
- GB/T 7260.1-2023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第1部分:安全要求
-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概述
-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数学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青协活动总结报告
- 提升供应链效率:年度运营计划
- 展览馆维修维护投标方案
- 陈赫贾玲小品《欢喜密探》台词剧本
- 2023招聘专员个人年终总结
- 机房搬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