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吕氏春秋》+《韩非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尺乎?''孔子对目:“不也,夔非
一足也。夔者忿戾率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日:
'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日:“审而是,固足矣。”一日:哀公问
于孔子日:“吾闻夔一足,信乎?”目:“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日:'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日'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节选自《韩非子•说二》)
材料二: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猥,猥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
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苧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
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懿,智
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
于孔子日:“乐正夔一足,停乎?”孔子日:“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
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
求人,舜日:'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
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尺'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煮口工氏穿养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
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根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
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
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有闻A而传之B者曰C丁氏穿井D得一人E国人F道之G闻之H于宋君。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凶狠、凶猛,“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恶”指奸恶小人,两者用法不同。
B.过,过错,与“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词义不同。
C.信,真实,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词义不同。
D.相,互相,与曹操《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相”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凭借他的学识告诉鲁哀公,“夔只有一只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夔一足”,是因
为句读上的分歧,产生了对“足”的理解偏差。
B.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这样的事例体
现了“审,,的价值,所以两国也就能在诸侯国中称霸。
C.同样是关于“夔一足”的传闻,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两种说法,材料二只涉及孔子的第
一种说法,但比材料一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有人读历史记载,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应为“己亥”,他后来到了晋国
还不忘询问真相,结果确实像他判断的那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
(2)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5.对于不实的传闻,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目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目:“吾闻布本之士不轻爵禄,
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日:桓
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①以半目
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
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
可谓仁义仁义之不失人里之礼丕败芨里之便之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以而朝名曰臣;臣吏
分职受事名目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
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
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
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日: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
社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
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簟阳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逐,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
主而成之。故日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日:“万乘
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目:“不然。士警禄爵者,固轻
其主;其主警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警禄爵,吾庸敢鳌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
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注】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
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位置的字母。
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人F臣之礼G不败H君臣之位者也。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门,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
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
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
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
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
士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CEG2.D3.C4.(1)虽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够避免被别人伤害,是因为他守信用。(2)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5.因为传闻经过多次辗转
相传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因为愚蠢的人听到传闻不加以审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
到了。
"日"是对话标志,其后C处断开;
“丁氏穿井得一人“,“穿井”与“得一人”连动结构,全句表意完整,E处断开;
“国人道之”,“国人”是主语,“道”是谓语,“之”是宾语,句意完整,G处断开。
故在CEG处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夔这个人残暴狠心。/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
端正(才能)罢黜奸邪。
B.正确。过错。/责备。句意: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C.正确。真实。/的确、确实。句意:我听说夔仅一足,可信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
寻求。
D.错误。互相。/动作偏指一方,此处指代“我”。句意: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屈驾前
来探望我。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涉及孔子的第一种说法”错,孔子的第一种说法是“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肯
定了夔的信用;而材料二“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舜曰:,夫乐,
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
矣’",可见材料二涉及的是孔子的第二种说法,即夔精通音律。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所以”,表原因;“者……也”,表判断;“免于人害”,被动句,“于”表被动;“信”,守
信用。
(2)“熟”,仔细;“验之以理”,状语后置句,“以理验之”;“验”,检验。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覆,猩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
狗则远矣”可知,因为传闻经过多次辗转相传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由“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可知,因为愚蠢的人
听到传闻不加以审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叫做夔的乐官只有一足(一只脚),他果真只有一
足(一只脚)吗?”孔子回答说:“不是的,夔并不是只有一足(一只脚)。夔这个人残暴
狠心,人们多半不喜欢他。虽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够避免被别人伤害,是因为他守信用。人
们都说:'只要有这一点,也就足够了。'所以夔不是只有一尺(一只脚),而是说他只要
有这一个优点就足够了。”鲁哀公说:“确实是这样的话,自然足够了。”另一种说法:鲁
哀公向孔子询问说:“我听说夔仅一足,可信吗?”孔子说:“要是人,怎么会仅有一只脚
呢?他和别人没有什么差别,唯独能精通音律。尧说:'这种人有一个就足够了。'于是派
他做主管音乐的官,所以君子说:'夔有一个就足够了。'并不是只有一只脚。”
材料二: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猥,猥似褥
猴,瘠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听到什么如果加以
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
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韶那里听信了越
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
己送了命。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
“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
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
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
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
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
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
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
情况,姓丁的答道''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需转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
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
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
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辨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
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
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6.CDG7.D8.C9.(1)现在齐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
虑,但小臣稷却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了民众。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泥土,向下饮到地下的泉水,
是因为它用心专一。10.①材料一认为齐桓公未摆正君臣关系,不懂仁义;②材料二认为齐
桓公礼贤下士,足以称霸。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忘记民众的行为不能称作仁义。仁义的人,不会失掉作为臣子的礼节,不会破坏君臣
之间的尊卑秩序。
“忘民不可谓仁义”主谓宾结构完整,“义”后断开,选C;
“仁义者”作主语,独立断开,起到强调的作用,选D;
“不失人臣之礼”和“不败君臣之位”都以“仁义者”为主语,结构相同,之间断开,选G。
故选CDGo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正确。都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游泳。句意:而自己却越发以礼对待他
们。/并不善于游泳。
D.“用瓮做门”说法错误,应为“用瓮做窗户”。句意:他朝见过的住在穷巷陋室中的人有七十
个。/然而,陈涉不过是一个用破瓮做窗子、用绳系着户枢的贫穷人家子弟。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说法错误,原文信息是“使小臣有智
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可见应是“有才能而
隐匿不为,还是无才能而骄傲自夸”。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下”,以礼相待;“匹夫之士”,普通的读书人;“忧”,为……忧虑;“不行”,不愿出来
做官。
(2)“爪牙”,爪子和牙齿;“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
的筋骨;“上“吓”,向上,向下;“黄泉”,地下水,泉水。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
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可知,材料一认为齐桓公未摆正君臣关系,不懂仁义;
由材料二“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世多举桓公之内行,
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可知,材料二认为齐桓公礼贤下
士,足以称霸。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期,有个没做官的读书人名叫小臣稷,齐桓公去了三次也没能见到他。齐桓公
说:“我听说普通的士人不看轻爵位俸禄,就没有轻视大国君主的资本;大国君主不爱好仁
义,也就没有谦卑地对待普通士人的肚量。”于是去了五次才见到小臣稷。有人说:齐桓公
不懂得仁义。所谓仁义,就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
卑微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这才是仁义。所以伊尹因为中原地区出现动乱,通过做厨师
向商汤献策得到任用;百里奚因为秦国出现动乱,通过做俘虏(进入秦国)向秦穆公献策得到
任用。他们都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卑贱的地位和
受到屈辱的待遇,所以称作仁义。现在齐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茌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10月 第二次月考七年级数学试题(无答案)
-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
-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花都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空调公司运营方案
- 河南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65
- 河北省公务员面试模拟10
- 文创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广东行政职业能力模拟2
- 2008年2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海关面试真题
-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编13
- 汽车服务4S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内窥镜有限公司)QG-Ⅰ型气腹机使用说明书
- 氧气、二氧化碳、氩气安全周知卡
-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
- 远离流动摊点,拒绝垃圾食品
-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新版]
- 桥梁施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二次供水单位各类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
- 船体结构焊接要求作业指导书
-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 大脑分区AAL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