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适当。则有血气之诸生皆为得其所而安然长,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晋文公反国,赏从其亡者,而陶孤不与。左右曰:“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文公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若赏唐圃①之劳徒,则陶狐将为首矣。”周大夫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昔公其当之矣。”秦小主夫人②用阉而生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入,边境小吏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欲从焉氏塞入,守关将领菌改入之。夫人闻之,大骇,令吏兴卒以抗,奉命曰:“寇在边。”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吏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公子连固与卒俱来。至国都雍,围夫人,夫人自杀。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大夫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利主。”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注】①唐圃:即场面,种菜的菜园。②秦小主夫人:指小主的母亲。小主:此处指秦出公(出子)。即位时年仅两岁,所以称之为“小主”。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公子A连B立C是为D献公E怨右F主然G而将H重罪之I德简改J而欲K厚赏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指主持、掌握,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当”意思不同。B.因,指依靠、凭借,与《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之以饥馑”中的“因”意思不同。C.人,文中指使……进入,与《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中的“封”用法相同。D.之在外者,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美我者”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臣主要根据君主对赏罚,爵禄施予的情况来了解君主的为人,如果君主赏罚分明,施予合理,那么大臣都愿意为君主竭尽其力。B.晋文公给臣下颁发赏赐有自己的考量,陶狐虽然曾跟随他流亡,但因为只是菜园的劳工。所以并不符合晋文公赏赐大臣的三条标准。C.秦小主夫人因为任用宦官发生变乱并失去民心,原本流亡魏国的公子连趁机入秦,原本被派出拦阻的将士却主动迎接公子连回国。D.在大夫监突看来,守卫郑所的右主然坚决不放公子连进入秦国的举动是合理的,在他的劝说下,公子连最终赦免了右主然的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2)凡赏非以爱之也,同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训练(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孝宣皇帝初即位,守廷尉吏路温舒上书,言尚德缓刑,其词曰:“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昔秦之时,灭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谓之诽谤,谒过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海内赖陛下厚恩,无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妇,戮力安家,天下幸甚。然太平之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天下之命,死者不可生,断者不可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圣人所以伤太平之未洽,凡以是也。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恐却,则锻炼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皋陶听之,犹以为死有余罪。何则?成炼之者众,而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无极,偷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政,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臣所谓一尚存也。臣昧死上闻,愿陛下察诽谤,听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改亡秦之一失,遵文、武之嘉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烦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福履和乐,与天地无极,天下幸甚。”书奏,皇帝善之,后卒于临淮太守。(选自《说苑•贵德》,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B.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C.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D.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谒过谓之妖言”与“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谒”字含义相同。B.“金革”,可借指刀剑甲胄之类的军械和军装,也可偏指武器,文中则借指战争。C.“故囚人不胜痛”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不胜”含义不同。D.辞,有言辞之意,如文中“悲痛之辞也”中的“辞”;辞还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归去来兮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温舒认为,秦王朝轻文学而尚武勇,轻仁义之士而重狱吏,不重用贤臣,喜阿谀奉承而不纳忠言,以致灾祸潜伏而趋于灭亡。B.路温舒指出,苛刻深究罪过的狱吏获得公正的名声,公平正直的反而多有后患,导致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C.上报批复的案件很难翻案,是因为狱吏对囚犯屈打成招来坐实罪名并使罪状周密无漏,又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D.路温舒谏言君主戒秦之失,崇尚德政,宽缓刑罚,废除烦苛的刑狱,受到皇帝赞赏,因此被任命为临淮太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候。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乙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文公奔狄。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恐不堪。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狄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复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节选自《韩非子·难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文公出A亡B献公C使寺人披D攻之E蒲城F披斩其G祛H文公奔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寺人,周代官名,指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因多以阉人充任,所以多是宦官。B.晦,月尽也,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这天看不见月亮,后来也可以泛指黑夜。C.反,通“返”,“返回”意,与《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不同。D.其,表推测,译为“大概”“或许”,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文公未做晋国国君前,寺人披曾受君令两次追杀他,虽然并未完成任务,但晋文公对寺人披严格执行君令仍耿耿于怀。B.齐桓公曾被管仲射中衣带钩,但他即位后不计较射钩之仇,让管仲辅佐自己,寺人披以此为例是希望晋文公不计前嫌接纳他。C.寺人披把吕、郤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并且要杀死他的消息报告了晋文公,晋文公诱杀了吕、郤二人,晋文公因此逃过一劫。D.公孙操杀掉燕惠文王,子罕杀掉宋桓侯,田常杀掉齐简公,都是因为昏庸的君主信任不忠之臣,不能察臣子的叛乱行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2)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①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与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孔子之去齐,接淅②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节选自《孟子·万章下》)【注】①顽夫:贪婪的人。②接淅:捞起正在淘的米。后以“接淅”指行色匆忙。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遗佚A而不怨B厄穷C而不悯D与乡人E处F由由然不忍G去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横,专横,暴虐,与《岳阳楼记》中“横无际涯”中的“横”意思不同。B.涂炭,比喻肮脏、污秽,成语“生灵涂炭”中的“涂炭”比喻困苦灾难。C.金,金钟,与荀子《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金”意思不同。D.卿,是古代高级官员的代称,有时夫妻、好友、君臣间也可互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伯夷不侍奉他认为不理想的君主,不役使他不信任的民众。治世时就积极进取,乱世时就退避隐居,孟子认为他属于圣贤中高洁有志的人。B.伊尹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积极进取,他自认是民众之中先觉悟的人,要用尧、舜之道来启发民众,孟子认为他属于圣贤中有责任感的人。C.柳下惠不认为侍奉昏庸的国君是耻辱,也不为官职小而辞官,他做官时不隐才干,也不被污浊之物迷惑沾染,孟子认为他属于圣贤中平和的人。D.孔子在去齐国时,行色匆忙;在去鲁国时,却慢慢地走。走得快与慢皆随心所欲,孟子认为圣贤中能够因时而变的人,可说是集大成的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王綝,字方庆,以字显。其先自丹杨徙雍咸阳。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王好畋游上书切速王稍止然益疏斥。终荆王友。方庆起家越王府参军,武后时,累迁广州都督。转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武后尝就求羲之书,方庆奏:“十世从祖羲之书四十余番,太宗求之,先臣悉上送,今所存惟一轴。并上十一世祖导、十世祖洽等凡二十八人书共十篇。”后御武成殿遍示群臣,诏中书舍人崔融序其代阀,号《宝章集》,复以赐方庆,士人歆其宠。方庆博学,练朝章,著书二百余篇,尤精“三礼”。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家聚书多,不减秘府,图画皆异本。方庆殁后,诸子不能业,随皆散亡。李德裕著书称:“方庆为相时,子为眉州司士参军。武后曰:‘君在相位,何子之远?’对曰:‘庐陵是陛下爱子,今尚在远,臣之子庸敢相近?’以比仓唐悟文侯事。”(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一》)材料二:王方庆为凤阁侍郎知政事,患风俗偷薄,人多苟且,乃奏曰:“准令式,齐衰、大功未葬,并不得朝会。仍终丧,不得参燕乐。比来朝官不依礼法,身有哀惨,陪厕朝贺,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请申明程式,更令禁止。”则天从之。方庆,周司空褒之曾孙,博通群书,所著论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节选自《大唐新语》)材料三:史臣曰:“王方庆干城南海,羽冀东宫,台阔枢机,无不功济,所谓君子不器者也。苟非文学,斯焉取斯。”(节选自《旧唐书》)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王好畋A游B上书C切谏D王E稍止F然G益疏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宠,指尊荣,与《陈情表》中“宠命优渥”的“宠”意思相同。B.苟且,指行止不循礼法,与“苟且偷安”的“苟且”意思不同。C.曾孙,为亲属称谓,也称三世孙,《红楼梦》中贾宝玉便是贾母的曾孙。D.焉,指哪里,《烛之武退秦师》中“将焉取之”的“焉”意思与此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方庆从越王府参军开始人仕,武后时代升官晋爵,曾官至宰相,他提出规范礼法的建议,得到武后支持。B.王方庆家学渊源,藏书很多,甚至不少于皇宫秘府,有很多珍异之本,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曾索要过他家的藏书。C.王方庆精通“三礼”,著述颇丰,很多爱好治学的人拜访他,他每次应对回答的话都有典章依据,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D.王方庆历任多个职位,多有成就,有史官称他是全才,认为这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有重要关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译文:(2)比来朝官不依礼法,身有哀惨,陪厕朝贺,公违宪章。译文:文言文阅读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适当。则有血气之诸生皆为得其所而安然长,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晋文公反国,赏从其亡者,而陶孤不与。左右曰:“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文公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若赏唐圃①之劳徒,则陶狐将为首矣。”周大夫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昔公其当之矣。”秦小主夫人②用阉而生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入,边境小吏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欲从焉氏塞入,守关将领菌改入之。夫人闻之,大骇,令吏兴卒以抗,奉命曰:“寇在边。”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吏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公子连固与卒俱来。至国都雍,围夫人,夫人自杀。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大夫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利主。”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注】①唐圃:即场面,种菜的菜园。②秦小主夫人:指小主的母亲。小主:此处指秦出公(出子)。即位时年仅两岁,所以称之为“小主”。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公子A连B立C是为D献公E怨右F主然G而将H重罪之I德简改J而欲K厚赏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指主持、掌握,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当”意思不同。B.因,指依靠、凭借,与《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之以饥馑”中的“因”意思不同。C.人,文中指使……进入,与《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中的“封”用法相同。D.之在外者,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美我者”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臣主要根据君主对赏罚,爵禄施予的情况来了解君主的为人,如果君主赏罚分明,施予合理,那么大臣都愿意为君主竭尽其力。B.晋文公给臣下颁发赏赐有自己的考量,陶狐虽然曾跟随他流亡,但因为只是菜园的劳工。所以并不符合晋文公赏赐大臣的三条标准。C.秦小主夫人因为任用宦官发生变乱并失去民心,原本流亡魏国的公子连趁机入秦,原本被派出拦阻的将士却主动迎接公子连回国。D.在大夫监突看来,守卫郑所的右主然坚决不放公子连进入秦国的举动是合理的,在他的劝说下,公子连最终赦免了右主然的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2)凡赏非以爱之也,同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10.CEI(“公子连立”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故在C处断开:“是为献公”为判断句,故在E处断开:“想有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句式一致,故在Ⅰ处断开。原文标点: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您有主然而将重要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11.A(文中的“当”意思是适应、相当,“当与秦相较”的“当”意思是如果,B项,“因之以饥饿”中的“因”意思是接续。C项,“既东封郑”中的“封”意思是使……成为疆界,名词的使动用法。D项,“吾妻之美我者”中“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者”的意思是……的原因。)12.B(“只是菜园的劳工”错,原文“若赏唐圃之劳徒,则陶狐将为首矣”是晋文公以假设的方式解释他不封赏陶狐的原因——陶狐是与“唐圃之劳徒”一类的人,并不是说陶狐就是“唐圃之劳徒”。)13.(1)您回国做了国君,三次领赐爵禄,而陶狐却都不在其中,请问这样做是什么道理?(“反”:通“返”,返回1分:“爵禄三出”宾语前置1分:“敢问”,谦辞,表示向对方提出问题1分:句意通顺2分)(2)凡是奖赏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偏爱他,惩罚一个人并不是因为憎恶他,因为是要看赏罚之事将会导致什么结果。(三个分句都按判断句题译1分:“用”:因为,由于1分:“归”;归道、归宿1分:句意通顺2分)文言文参考译文:人们无法了解天,他们依据四季的更替、寒暑的文化、日、月、星、辰的运行了解天。四季的更替、寒暑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行适当,一切有血气的生物就都会为了各得其所而平安地生长。臣子也无法了解君主,他们根据君主对赏罚,爵禄的施加来了解君主,君主的赏罚,爵禄施加得适宜,那么无论关系亲的还是疏的、离得远的还是近的、贤明的还是不贤的都会尽他们的力量为君主所用了。晋文公回国后,奖赏曾造随他流亡的人,而陶狐没有份。左右的人说:“您回国做了国君,三次颁赐爵禄,而陶狐却都不在其中,请问这样做是什么道理?”晋文公说:“以道义辅导我、以礼仪教导我的人,我认为应受最高的奖赏。用善言教导我、以才干辅助我的人,我认为应受次一等的奖赏,违背我的欲望,屡次指出我过失的人。我认为应受末一等的奖赏。这三个等级的赏赐是用以奖赏有功之臣的,如果要奖赏园艺场的劳工,那么陶孤将是第一个受奖的。”周朝的大夫内史兴听说这事后说:“晋文公将会成为霸主呀!从前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而后考虑力量,晋文公(的做法)大概与此相符了。”秦国的出子之母任用宦官而发生变乱,群臣心中不快隐匿不出,百姓憋着一肚子怨气非议国君。公子连选亡在魏国,听说这事后,打算借群臣和百姓之力从郑所之塞回国,边境小吏右主然把守关口,不放公子连入境。说:“我有我做臣子的原则,不侍奉两个国君,还是劝公子快快离开吧。”公子连离去,进入翟国,想从焉氏塞进入,把守关口的将领菌改放他入境。出子之母听说这个消息,非常惊恐,命令官吏兴兵抵抗,官吏接到命令说:“敌寇在边境入侵。”当士兵和官吏开始出发时,都说“去打敌寇”,中途就改变说:“不是打敌寇,是迎接国君。”公子连于是和士兵一道进来,到了国都雍,包围了出子之母,出子之母自杀。公子连被拥立为国君,这就是秦献公,(秦献公)怨恨右主然并准备重重治他的罪,他感激菌改并打算重重奖赏他。大夫监突劝谏说:“不行。在国外的秦国的公子多着呢,如果这样就会使臣子们争着放流亡的公子回国了,这对君主不利。”献公认为很对。因此赦免了右主然的罪,而赏赐菌改以大夫的爵位,赐给把守要塞的人每人二十石米。献公可说是善于实行赏罚的了。凡是奖赏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偏爱他,惩罚一个人并不是因为憎恶他,因为是要看赏罚之事将会导致什么结果。如果导致好的结果,即使憎恶他也应奖赏;如果导致不好的结果,即使偏爱他也应惩罚;这是先王之所以能够治理混乱、安定危难的原因。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训练(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孝宣皇帝初即位,守廷尉吏路温舒上书,言尚德缓刑,其词曰:“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昔秦之时,灭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谓之诽谤,谒过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海内赖陛下厚恩,无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妇,戮力安家,天下幸甚。然太平之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天下之命,死者不可生,断者不可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圣人所以伤太平之未洽,凡以是也。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恐却,则锻炼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皋陶听之,犹以为死有余罪。何则?成炼之者众,而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无极,偷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政,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臣所谓一尚存也。臣昧死上闻,愿陛下察诽谤,听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改亡秦之一失,遵文、武之嘉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烦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福履和乐,与天地无极,天下幸甚。”书奏,皇帝善之,后卒于临淮太守。(选自《说苑•贵德》,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B.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C.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D.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谒过谓之妖言”与“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谒”字含义相同。B.“金革”,可借指刀剑甲胄之类的军械和军装,也可偏指武器,文中则借指战争。C.“故囚人不胜痛”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不胜”含义不同。D.辞,有言辞之意,如文中“悲痛之辞也”中的“辞”;辞还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归去来兮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温舒认为,秦王朝轻文学而尚武勇,轻仁义之士而重狱吏,不重用贤臣,喜阿谀奉承而不纳忠言,以致灾祸潜伏而趋于灭亡。B.路温舒指出,苛刻深究罪过的狱吏获得公正的名声,公平正直的反而多有后患,导致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C.上报批复的案件很难翻案,是因为狱吏对囚犯屈打成招来坐实罪名并使罪状周密无漏,又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D.路温舒谏言君主戒秦之失,崇尚德政,宽缓刑罚,废除烦苛的刑狱,受到皇帝赞赏,因此被任命为临淮太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C(“即至尊”,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D;“始受之统”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11.(3分)A(“两句中的‘谒’字含义相同”错误。“谒过谓之妖言”中的“谒”意为告发,“臣愿得谒之”中的“谒”意为“拜会,前往”,所以两句中的“谒”字含义不同。)12.(3分)D(“因此被任命为临淮太守”错误。由原文可知,谏言和任临淮太守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13.(10分)(1)(5分)我听说从前秦朝有十大过失,其中一个现在仍然存在,就是审理案件的官吏的问题。(“往者”过去,从前;“失”,过失;“治狱吏是也”是判断句;“治狱”,审理案件。关键词每处1分,句意1分)(2)(5分)人之常情是安逸的时候就会显得乐于生存,痛苦的时候就希望死掉,在严刑拷打之下,要什么样的口供会得不到呢?(“人情”,人之常情;“捶楚”,杖击,鞭打,这里意为严刑拷打;“何求”,宾语前置句,“求何”。关键词每处1分,句意2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孝宣皇帝刚刚即位,负责廷尉的官吏路温舒就向皇帝上书,陈说崇尚德政宽缓刑罚(的道理),书中写道:“陛下初登皇位,跟天象相合,应该改变前代的过失,端正刚承受的纲纪,清除繁琐的法规,解除人民的疾苦,保存快要灭亡的、延续快要断绝的,来顺应上天的恩德,天下臣民就会感到幸运。我听说从前秦朝有十大过失,其中一个现在仍然存在,就是审理案件的官吏的问题。过去在秦朝时,毁灭古代文献经典,喜好武功勇力;轻视仁人义士,看重审理案件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告发有过失的言论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衣冠整齐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的声音,天天萦绕在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现实的祸患被掩藏而堵塞不闻。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现在国家依赖陛下的深厚恩泽,没有战争的危迫,也没有饥寒的忧患,父子、夫妻都齐心协力安家立业,天下臣民都感到很幸运。然而还没有完全太平,是因为刑狱之乱。判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砍断的肢体不能再接上。《尚书》中说:‘与其杀死无罪的人,宁可违背成规定法。’如今负责审理案件的人却不这样,他们上下互相驱使,把苛刻当成明察,苛刻深究罪过的人获得公正的名声,真正公平正直的人反而多有后患。所以审理案件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并不是他们恨别人,而是他们求得自身安全的办法,就在于犯人被处死。因此死人的鲜血,在市街上到处流淌;判刑的囚徒,一个挨着一个地站着;那被杀头的犯人,每年要以万数计。这就是圣明帝王感到哀痛的原因,太平不能普及天下也全是因为这个缘故。人之常情是安逸的时候就会显得乐于生存,痛苦的时候就希望死掉,在严刑拷打之下,要什么样的口供会得不到呢?所以罪犯经不住痛苦,就会虚构不实之词给狱吏看;审理案件的官吏认为这样有利,就诱使犯人去明确那些罪过;(审理案件的官吏)担心案子上报后会被驳回,于是便罗织罪名并尽量坐实它;所以凡是审案完毕报经皇上批准的案件,即使是让皋陶来重新审查,也会认为罪犯死有余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审理案件的官吏通过严刑拷打来坐实罪状并使罪状周密而无遗漏,又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的缘故。因此审理案件的官吏专门苛刻严峻地残害人而又没有止尽,苟且、随意办理一切案件而不顾对国家产生的后患,这是世上的大害。所以俗话说道:‘在地上画一座监狱,也不进去;面对着木刻的狱吏,也不与他对话。’这些都是痛恨狱吏的讽喻,是百姓发出的悲痛言辞。所以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刑狱更严重;败坏法纪、扰乱政治,离间亲人、堵塞言路,没有什么比审理案件的官吏更厉害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秦朝的过错有一条至今还存在的原因。臣下冒死上奏,愿陛下明察不实言论,倾听恳切的言论,让天下人开口说话,广开进谏的道路,纠正秦朝的这一过失,尊崇周文王、周武王的美德,减省法令制度,放宽刑罚,以废除苛刻繁琐的刑狱,那么太平盛世的风尚就能在世间兴起,福禄和平安乐,和天地一样没有穷尽,天下臣民都会深感幸运。”(路温舒)将书上奏给皇帝,皇帝赞赏他的上书内容,后来(路温舒)死于临淮太守任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候。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乙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文公奔狄。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恐不堪。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狄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复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节选自《韩非子·难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文公出A亡B献公C使寺人披D攻之E蒲城F披斩其G祛H文公奔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寺人,周代官名,指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因多以阉人充任,所以多是宦官。B.晦,月尽也,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这天看不见月亮,后来也可以泛指黑夜。C.反,通“返”,“返回”意,与《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不同。D.其,表推测,译为“大概”“或许”,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文公未做晋国国君前,寺人披曾受君令两次追杀他,虽然并未完成任务,但晋文公对寺人披严格执行君令仍耿耿于怀。B.齐桓公曾被管仲射中衣带钩,但他即位后不计较射钩之仇,让管仲辅佐自己,寺人披以此为例是希望晋文公不计前嫌接纳他。C.寺人披把吕、郤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并且要杀死他的消息报告了晋文公,晋文公诱杀了吕、郤二人,晋文公因此逃过一劫。D.公孙操杀掉燕惠文王,子罕杀掉宋桓侯,田常杀掉齐简公,都是因为昏庸的君主信任不忠之臣,不能察臣子的叛乱行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2)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10.BFH[评分标准]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析]断句: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袪,文公奔狄。翻译:晋文公出逃到蒲城,晋献公派宦官披前去进攻,披斩断了文公的衣袖,文公出逃到狄。11.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解析]A、B两项正确;C项“日影反照”中“反”为“反射”意,与本文“返回”不同,此项正确。D项,本文“其无蒲、狄乎?”中“其”表反诘,译为“岂”“难道”;而“其皆出于此乎?”中“其”译为“大概”“或许”。故选D。1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析]C项,秦穆公诱杀了吕、郤二人,而非晋文公诱杀了吕、郤二人;且诱杀二人不是晋文公逃过此劫的原因。13.(1)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过了第二天晚上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评分标准]“宿”“女”“虽”各1分,大意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析]“宿”译为“夜”,此指一天;“女”译为“你”;“虽”译为“虽然”。(2)自认为他们都是贤臣而不加戒备,那么他们即使没有了后代继承人,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评分标准]“以为”“虽”“后嗣”各1分,大意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析]“以为”译为“认为”,“虽”译为“即使”,“后嗣”译为“后代继承人”。[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吕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将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而杀死文公。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拒绝接见,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赶到,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逃到狄国同狄国国君到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过了第二天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在蒲城被你斩断的那只袖口还在。你还是走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为君之道。如果还没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灾难。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尽多大的力量。您当时是蒲人或狄人,对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发生蒲、狄那样的事件吗?从前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辅佐自己,您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驱逐的命令?这样,要逃走的人就会很多了,岂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于是文公接见了披,披把即将发生的叛乱报告了文公。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商量应付的办法。三月的最后一天,晋文公的宫室果然被烧。瑕甥、郤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逃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引诱他们过河把他们杀了。材料二:晋文公出逃到蒲城,晋献公派宦官披前去进攻,披斩断了文公的衣袖,文公出逃到狄。晋惠公即位,又派披到惠窦攻杀文公,没有抓到。等到文公返回晋国,披求见文公。文公说:“蒲城之战,献公限令你过一夜赶到,而你当天就赶到了;惠窦之战,惠公限令你过三夜赶到,而你过了一夜就赶到了,怎么那样快啊!”披回答说:“对于君主的命令,不能三心二意。除掉君主仇敌,唯恐不能完成,我管你什么蒲人、狄人呢?现在您即位了,难道就没有追到蒲、狄那样的仇人吗?再说齐桓公能不记管仲射中带钩的事,而任他为相。”文公于是接见了披。有人说:齐、晋灭亡,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齐桓公能任用管仲建立功业,却忘掉他射中钩带的仇恨;晋文公能听从宦官的说辞,却饶恕他斩断衣袖的罪责:桓公、文公是能容忍他们的人。后代的君主,明智比不上桓公、文公;后代的臣子,德行比不上管仲和披。不忠的臣子去侍奉昏庸的君主,君主不察觉,就会出现公孙操杀掉燕惠文王、子罕杀掉宋桓侯、田常杀掉齐简公这样的祸害;君主察觉了,奸臣就会用管仲、宦官披的事例来自我开脱。君主如果不处罚他们而自以为有齐桓公、晋文公的德行,就是用仇人为臣而不能洞察阴谋,反而给他们提供很多活动条件,自认为他们都是贤臣而不加戒备,那么他们即使没有后代继承人,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再说照宦官披的话;只要是遵守君命而没有二心的,就是忠于君主。君主死而复生,臣子无愧于心,这才叫做忠贞。现在惠公早上死去,披傍晚就侍奉文公,宦官披究竟是怎样的忠贞不贰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①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与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孔子之去齐,接淅②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节选自《孟子·万章下》)【注】①顽夫:贪婪的人。②接淅:捞起正在淘的米。后以“接淅”指行色匆忙。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遗佚A而不怨B厄穷C而不悯D与乡人E处F由由然不忍G去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横,专横,暴虐,与《岳阳楼记》中“横无际涯”中的“横”意思不同。B.涂炭,比喻肮脏、污秽,成语“生灵涂炭”中的“涂炭”比喻困苦灾难。C.金,金钟,与荀子《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金”意思不同。D.卿,是古代高级官员的代称,有时夫妻、好友、君臣间也可互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伯夷不侍奉他认为不理想的君主,不役使他不信任的民众。治世时就积极进取,乱世时就退避隐居,孟子认为他属于圣贤中高洁有志的人。B.伊尹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积极进取,他自认是民众之中先觉悟的人,要用尧、舜之道来启发民众,孟子认为他属于圣贤中有责任感的人。C.柳下惠不认为侍奉昏庸的国君是耻辱,也不为官职小而辞官,他做官时不隐才干,也不被污浊之物迷惑沾染,孟子认为他属于圣贤中平和的人。D.孔子在去齐国时,行色匆忙;在去鲁国时,却慢慢地走。走得快与慢皆随心所欲,孟子认为圣贤中能够因时而变的人,可说是集大成的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BD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化常识的能力。思路点拨“有时夫妻、好友、君臣间也可互称”错,君臣间不可互称,君对臣可称卿,臣对君则不可;夫妻、好友间可互称卿。12.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思路点拨原文“去”理解错误,应是“离开”的意思。“走得快与慢皆随心所欲”理解错误,这是因时而变,并非随心所欲。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1)所以听说柳下惠风范的人,狭隘的人变得宽容,刻薄的人变得厚道。(关键词“鄙”“薄”“敦”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2)这就像在百步之外射箭,箭能到达,是(靠)你的力量;箭能射中,就不是(靠)你的力量了。(关键词“由”“中”与状语后置句“射于百步之外”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说:“伯夷这个人,眼睛不看丑恶的色彩,耳朵不听丑恶的声音。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信任的民众,不役使。国家有治就积极进取,国家混乱他就退避隐居。横暴放纵的政事出现的地方,横暴放纵的民众居住的地方,他都不能忍受在那里居住。想象着和鄙俗的人相处,就像穿戴着上朝的衣帽坐在污泥炭灰之中一样。在商纣王的时候,他住在北海之滨,以等待天下能够清明。所以,听到伯夷这种风范的人,贪婪的人也会变得清廉,懦弱的人也会树立志向。”“伊尹说:‘为何侍奉不理想的君主呢?为何役使不信任的民众呢?’国家有治积极进取,国家混乱也积极进取,他又说:‘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我,是上天生育的民众中先觉悟的人,我要用这个(尧、舜的)道来启发这些民众。’想那天下的百姓,普通的男子和女子如果有没受到尧、舜之道恩惠的,就好像是自己将他们推进水沟中一样,伊尹就是这样自愿把天下的重担挑在肩头的。”“柳下惠并不觉得侍奉昏庸的国君是耻辱,不会因官职小而辞退。他在朝中不隐藏自己的才干,必定要按自己的主张行事。被冷落遗忘也不怨恨,处于困窘之境也不自我怜悯。与鄙俗的人相处,兴致勃勃不忍心离开。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有美女一丝不挂赤裸裸站在我身边,又怎么能迷惑沾染我呢?’所以听说柳下惠风范的人,狭隘的人变得宽容,刻薄的人变得厚道。”“孔子离开齐国,行色匆忙地就走了;离开鲁国时,说:‘我们慢慢地走吧,这是离开父母之国的做法。’可以快速就快速,可以延缓就延缓,可以住下就住下,可以出仕就出仕,这就是孔子的行为方式。”孟子说:“伯夷这个人,是圣贤中清高的人;伊尹这个人,是圣贤中有责任感的人;柳下惠这个人,是圣贤中平和的人;孔子这个人,是圣贤中能够因时而变的人。孔子可说是集大成的人。所谓集大成者,就好比演奏音乐时敲击金钟而玉磐也有振动一样。所谓金声,是节奏旋律的开始;所谓玉振,是节奏旋律的终结。所谓节奏旋律的开始,是智的体现;所谓节奏旋律的终结,是圣的体现。所谓智,就好比技能;所谓圣,就好比力量。这就像在百步之外射箭,箭能到达,是(靠)你的力量;箭能射中,就不是(靠)你的力量了。”齐宣王问有关公卿的事。孟子说:“王所问的是哪种公卿?”王说:“公卿难道还有不同吗?”孟子说:“有不同;有和王室同宗的公卿,有非王族的公卿。”王说:“我请问和王室同宗的公卿。”孟子说:“国君若有重大错误,他便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废掉他而改立别人。”宣王突然变了脸色。孟子说:“王不要奇怪。王问我,我不敢不告诉您正确的。”宣王脸色淡定了,又请问非王族的公卿。孟子说:“国君若有错误,他便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离去。”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王綝,字方庆,以字显。其先自丹杨徙雍咸阳。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王好畋游上书切速王稍止然益疏斥。终荆王友。方庆起家越王府参军,武后时,累迁广州都督。转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迁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