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2月自主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2月自主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2月自主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2月自主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2月自主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学生自主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术基础是考古学,中国现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并取得目前的成就,缘于其研究扎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揭示了创造中华文明起源的先民们与这片土地真实的互动。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这片土地的地理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大型河流为农业的稳定提供基础,二是生活环境周边有天然屏障为文明的存续提供保障。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依托两河流域,在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和波斯湾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埃及依托尼罗河三角洲,在沙漠、地中海和红海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印度依托印度河流域,在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印度洋的包围下发展起来。而古代中国的文明尺度,却不是一两条河流的流域和一块拥有天然屏障的地理空间可以概括的。中华文明诞生的舞台空间广阔,地形多元,以高原以及大海为天然屏障,内部拥有高原、盆地、平原等丰富多样的地形,划分出各具特色的地理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依托的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又因为流域地形的多元而拥有丰富的支流水系,塑造出自成一体而又融汇连通的地理空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正是在这若干大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无数个地理空间内,诞生了“灿若星斗”的早期中华文明:湟水、洮河流域孕育了马家窑文化,渭河、泾河流域孕育了仰韶文化,钱塘江和太湖流域孕育了良渚文化等等。在这片广阔而又独立的空间里,多元的文化沿着相通而汇聚的水系在冲突与交流之中不断融合,逐渐塑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气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的,不只是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分布格局,更是中华文明这一优秀基因的源头所在。中华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空间广阔而多元,水系丰富而汇通,又因主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的太平洋西岸地区而多水旱之患,所以自古就需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在水利、救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开展广泛的协调合作,才能实现群体的存续和文明的发展,达到“天下太平”之境。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对“统一”和“大同”的追求由此发端。无论是良渚古城气势恢宏的水坝,还是秦始皇辐射天下的驰道,抑或是隋炀帝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都是中国人数千年不变的文明初心在这片土地上刻下的痕迹。当我们通过考古工作重新认识它们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感叹于祖先为文明发展所做的努力,更可以坚定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索的是文明的过往,其成果却昭示了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进入新时代,中国考古学对此依然重任在肩。(摘自高逸凡《中华文明探源的历史意义与中国考古学的未来之路》)材料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文明既是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原生文明在形成过程中,也与域外其他文明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大约5000年前,发源于西亚地区的小麦和家畜黄牛、绵羊等经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并继续向中原地区传播,丰富了中原地区农作物和家畜的种类,在黄河流域形成了五谷农业体系和家畜饲养体系。与此同时,来自西亚地区的冶金术经我国西北地区传入黄河中游地区后,与此前仰韶和龙山时代已经掌握的高温烧制陶器的技术相结合,诞生了青铜容器铸造技术,为夏商周王朝时期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放眼世界其他原生文明,无论是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还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皆是如此至于世界各地非原生文明地区,更是由于接受了周围地区业已成熟的文明影响,从而加快了本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甚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日本列岛的史前文化在自身基础上发展缓慢,进入公元前五六世纪,中国周代的稻作与票作农业技术和青铜器经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列岛西部。进入公元一世纪后,日本列岛西部九州地区的一些小国向东汉王朝朝贡,与汉王朝建立了直接联系。由此,中国汉文化传入日本,稻作技术、铜器和铁器的制作技术陆续被其接受,大大促进了日本古代历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大力吸收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的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和理念,特别是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令中国考古学焕发生机活力,极大提升了中国考古学分析研究古代遗存并从中提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加之中国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历史文化精彩纷呈,地下遗迹遗物极为丰富,我们采用这些技术手段研究出的成果,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应用它们所得到的信息量。这是我们作为文明古国拥有考古沃土的得天独厚之处。比如,关于良渚水坝的建筑年代,学术界曾有争论,通过对水坝建筑材料“草襄泥”中的草茎进行测年,确定了水坝是在约5000年前修建的。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变化都充分说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保持活力的法宝。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摘自王巍《从中华文明探源看世界文明交流互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诞生的地理空间自成一体又融汇连通,并不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基本条件B.两河流域为古埃及农业稳定提供基础,高原与海湾的包围为其文明存续提供保障。C.中华文明对统一的追求,发端于空间广阔多元、水系丰富汇通又多干早之患的状况D.良渚水坝建设时间的最终确定可见善于吸收借鉴先进的考古学方法和技术的重要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现代考古学取得的成就启示人们,中华文明探源应关注人和周围环境的真实互动。B.如果不是多元文化在冲突交流中不断融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气质就难以形成。C.中原地区农作物和家畜的种类丰富以及青铜容器铸造技术的诞生,也得益于域外文明。D.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获得远超欧美的信息量,可以看出先进技术对考古起着决定性作用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契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与中华文明交流后,逐渐被吸收,成为了中华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构成了美洲印加文明的天然屏障,但印加文明因固守其本土文明,长期自我封闭,最终逐渐衰落,C.2020年以来,美国以空前的力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这一行为在限制中国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加巩固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D.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古埃及文明,请简要分析其论证目的有何不同。(4分)5.“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存在的价值。”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67号马车刘帆是67号马车。(1)马车的辘辘声和额尔古纳河的水声一样好听。耄耋之年的杜依依说。一座低矮的房屋里,晋丰泰商行年轻的杜掌柜,拨拉着算盘,若有所思。夜色渐浓。秋之娟应该快回来了!地窖里的6位同志必须趁夜幕走,到赤塔。杜掌柜注视着门外,希望秋之娟蓦然出现在眼前杜掌柜放下算盘,穿过跨院,到后面平房看了看,确认没有破绽后,轻轻放下布帘,退出门外突然,一声响!杜掌柜心里咯噔了一下:不好,秋之娟还没回来!来办事的砂糖低声说界碑附近发生激烈枪战,秋之娟奄奄一息。“67号马车……白桦林……”秋之娟断断续续地说,晋丰泰那间杂货铺,浸润着秋之娟的温馨和快乐,她是外人眼里甜蜜的老板娘。杜依依心里,她像白桦树一样高洁纯白;像美丽的山茶花一样漂亮,值得珍爱。可如今……杜掌柜望着高高的曲尺型柜台无声地抽泣起来:秋之娟回不来了!再不会说在白桦林等我了自此,杜掌柜的心每天都在咚咚响:那声枪响既是给“老毛子@”听的,也是给自己听的,(2)白桦代表的女儿说,那声枪响也是给13个人@听的。67号马车平安远去后,务必将白桦的女儿小白桦安全护送去扎赉诺尔。情况万分危急!晋丰泰的杜掌柜又出去进货了。接头的是高梁酒。杜掌柜从火柴盒中取出九根火柴,齐齐折断,对上了暗号。高梁酒压低声音说:“去白桦林。”白桦林!杜掌柜没有听错,是“白桦林”(3)秋之娟也曾说过,阳光灿烂的时候,想她的时候,就去白桦林,山上有高高的教包。我们相会。杜掌柜到了白桦林中。但是,杜掌柜却不记得是如何进入帐篷的……第一声枪响的时候,他仿佛坐在去赤塔的67号马车上。枪响又起,他看到秋之娟倒下,没有起来,两个人隔得那么近,居然够不着手拉着手。九月底的扎赉诺尔,风呼啦啦作响,不对,好像不是风吹的响声。响声没有停顿的迹象。杜掌柜急了。白桦的女儿,此刻到了哪里?不对啊,将白桦的女儿送到后,自己理应返回,如何还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没有安全送到?不对啊,印象中,自己跟接头人还说了话。这是一个揪心而难捱的时刻。比那年在小井红军医院第一次见毛委员还要紧张。那一年从汉口到根据地,红米饭南瓜汤,心里却甜甜的。偏偏要自己来这里做交通。还派美丽的秋之娟来作新娘子。离开高高的井冈山,真是不舍啊!现在,自己在干什么?才秘密送走67号马车的同志,不能倒下啊!秋之娟临终说了,你不把党的女儿平安送到交通站,你就不是好汉,即使我回到了白桦林,也不会再见你。杜掌柜努力睁开眼,终于看清了这是一处安静的地方。这才意识到,自己是昏迷过去了,恍惚中那些门响,化作秋之娟被枪击的枪声在梦里响起“嗨!掌柜的,又见面了……”杜掌柜抬头,六位先生出现在眼前。为首的一位伸出手:“杜掌柜,不,杜依依同志,祝贺你成为党代表!”杜掌柜愕然。“你负伤了,小白桦安全。组织决定,你和我们一起去喀山。67号马车会载我们去远方。(4)远方。杜依依忘不了,那些年,67号马车,辘辘声不断。(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2期,有删改)【注】①额尔古纳河:中苏界河,当时共产党人前往苏联,大多从这里经过。②老毛子:指俄罗斯人。③13个人: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当时出席的各地代表共13人。这里代指中国共产党。④喀山:在俄罗斯境内。这里代指共产国际。文本二:在亚欧大陆桥上,曾有一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从“东亚之窗”满洲里通向莫斯科。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这条交通线与共产国际建立起联系,探寻救国之路,1924年6月的一天凌晨,3辆马车从满洲里一家小旅馆出发,直奔国境线的方向。天光微明,12匹膘肥体壮的快马分别拉着3辆车奔驰,“哒哒”的马蹄声回响在旷野中,惊动了执勤的东北军哨兵。顷刻间,枪声、车轮声、马蹄声汇成一片,赶车人熟练地操纵着马缰绳,左躲右闪避开纷飞的弹雨。车上坐着李大钊和其他5位代表,在地下交通员的帮助下,他们有惊无险地越过国境线,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从1920年开始,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相继在满洲里设立了十几个秘密交通站。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出席共产国际会议,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被派往苏联学习工作等,都通过满洲里这条交通线进出中苏边境。位于满洲里三道街的晋丰泰杂货铺,是红色交通线上重要的地下交通站。“杂货铺一共四间房,后面是个大杂院,院里有两个储白菜的地窖可以藏人,杂货铺里还有个小地窖,来不及跑也能躲在里面。”86岁的杨文华,仍能清晰回忆起小时候生活过的晋丰泰杂货铺。杨文华的父亲杨永和从1934年开始负责晋丰泰的地下交通站工作,母亲林凤珍则带着她和姐姐为父亲的工作打掩护。1920年至1937年,经满洲里出境的红色交通线存在了18个春秋。交通线被破坏后,多数交通员被捕牺牲。因为他们工作隐秘,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节选自新华社记者于长洪、胡晓光、丁铭、魏婧宇《追寻“红色国际桥梁”--亚欧大陆桥上的百年交通线》)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轻轻放下布帘,退出门外”“压低声音”等细节,描写出地下党人小心谨慎的行事风格。B.文本一多次写到枪声,渲染了紧张气氛,使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生;枪声也暗示着革命的不易。C.文本二第二段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为了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越过国境线时的惊险画面。D.两则文本都提到晋丰泰这一地点,通过对晋丰泰商铺内部环境描写,突出地下党人生活条件的简陋。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1)暗示了马车与边境的关系,又通过写两种声音都好听,表现了作者的革命情感,言简而情浓。B.句子(2)既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又特地点明“13个人”,表明严峻形势下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决心。C.句子(3)表现出杜掌柜对秋之娟真挚的爱恋,小说中爱恋因在革命中而壮烈,革命因为爱恋而更富温情。D.句子(4)中“远方”是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辘辘声不断”暗指共产党人为革命奋斗的斗争从未停止。8.文本一在叙述上别具一格,请简要分析。(4分)9.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都是关于同一段革命岁月的,但是两者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堂豁公谓韩子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何以效之?所闻先生术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韩子曰:“臣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齐民萌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节选自《韩非子·问田》,有删改)材料二: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大丈夫不生则已,生则有云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修武以助之取,吾修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且吾不才,无军旅之任,徒能保其祖业优游以卒岁者也。”秦始皇东并,子鱼谓其徒叔孙通曰:“子之学可矣!盍仕乎?”对曰:“臣所学于先生者,不用于今,不可仕也。”子鱼曰:“子之材能见时变,今为不用之学,殆非子情也。”叔孙通遂辞去,以法仕秦。尹曾谓子鱼曰:“子之诵读先王之书,将奚以为?”答曰:“为治也。世治则助之行道,世乱则独治其身,治之至也。”(节选自《孔丛子·独治》,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知明夫身而不见A民萌之资B利者C贪鄙之为也D臣不忍E向贪鄙之为F不敢伤G仁智之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度数,指法度,规则标准,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按度计算的数目”意思不同B.萌,同“氓”,指平民,“世世以洴为事”的“纸”同“纩”,两者用法相同C.丈夫,指成年男子,也指大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文中具体指后者D.蒙,指蒙受,与《过秦论》中“惠文、武、昭襄蒙故业”的“蒙”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起和商鞅的结局都十分悲惨,其原因是他们未遇到合适的君主B.堂公和韩非子的对话,反映出韩非子推行法治的大无畏精神。C.季则认为子鱼过于淡泊世事,无论是对自身还是百姓都没有好处D.叔孙通觉得自己不适合从政,后来在子鱼鼓励劝说下走上了仕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2)且吾不才,无军旅之任,徒能保其祖业,优游以卒岁者也。14.结合两则材料,分别概括韩非子和子鱼治理国家的观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题清溪寺苏轼口舌安足恃,韩非死说难@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遗书今未亡,小数不足观。秦仪固新学,见利不知患嗟时无桓文,使彼二子颠④死败无足怪,夫子固使然,君看巧更穷,不若愚自安,遗宫若有神,领首然吾言。【注】①清溪寺:在湖北远安县南六十五里处。作者题下注曰:“在峡州,鬼谷子之故居。”②《史记·韩非传》:“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说难”,即游说的困难。③秦仪:苏秦、张仪,皆师从鬼谷子。苏秦合纵,游说六国,佩六国相印后车裂而亡;张仪连横,为秦相,后被迫离开秦国。④桓文:齐桓公任用管仲革新朝政,晋文公整顿内政,二者皆成为春秋五霸之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诗常用“寄题”倾诉离别思念之情,本诗却借此抒发政治抱负和人性思考B.诗人认为能言善辩之权谋只算小技能,若据此而为身败名裂是不足为怪的。C.诗人把“秦仪”巩固鬼谷子新学说的行为视为只见利而不见患,最终导致祸患。D.诗人提出与其“巧”致“穷”,不如“愚”能“安”,体现了理性的思考与选择。16.本诗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抒发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本诗有哪些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与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眉”有各式各样。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画眉的最高境界并非衬托眼睛,亦非寻求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模样,而是传情达意。《全宋词》中,眉字出现多达1509次,在你所掌握的唐宋诗词中,出现了眉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大漠戈壁中,驼刺是最具生命张力的一种植物。它低低矮矮的,一丛丛一片片地在生长只等待骆驼来享用,并把飞沙固定在自己周围。每当我读到,孤独的骆驼,长途跋涉之后,低首去啃驼刺的这一苦涩的剪影,我的眼里,便不由噙满泪水。资料称:每当七月,在风势加重之时,驼刺的刺,就会去刺破自己的叶片。而从叶片流出的液汁,极富糖分,如果收集起来晒干多余的水分,A,好吃不说,竟然成为了一种贡品。据说,唐玄宗在位时,由于这种糖比蜜还甜,并呈时尚的琥珀色,便被封为贡品,赐名:刺蜜。刺蜜就这样,沿着四通八达的丝绸之路销售到了中原各地。另外,新疆有关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刺蜜不仅有益人体,甚至可防顽疾,健身。它也可以制作成调料。B,那就是防风、固沙。凡有驼刺生长的地方,都形成小小沙包,飞沙被驼刺扯住了腿,老老实实呆在那里。有时,飞沙过猛,会把驼刺掩埋,但顽强的它,很快攻破沙罩,重新冒出头来。这一功能,其他植物是没法比拟的。在腾格里沙漠的腹地,我曾看见一小片一小片的驼刺,在漠风中簌簌抖动,它暗绿色的短枝在阳光下与金黄色的沙漠形成强烈的对比,似在宣读生命的绿色宣言。18.请在文中画横线A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第三段文字画波浪线部分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①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治,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②源源不断的滋养,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③日新月异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20.请结合语句意思,依次给画横线的成语写一个符合语境的近义成语。(3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红色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将美育带给孩子们的“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且具有画面感,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立身处世有人倾向于“我愿意”,有人思考的是“我能够”,有人注重的是“我应当”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A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基本条件”错误。B项,“古埃及”错误,应是“古巴比伦”。C项,“发端于空间广阔多元、水系丰富汇通又多干旱之患的状况”错误。)2.D(“可以看出先进技术对考古起着决定性作用”错误。)3.C(材料二指出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C选项美国通过打压来巩固其霸主地位的做法,与交流互鉴的观点不符合。)4.①材料一提古埃及文明,首先论证“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进而为论证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奠定基础:②材料二提古埃及文明,是为了论证世界上的原始文明都与域外其他文明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每点2分)5.①每一种文明,都与自己土地的地理形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呈现自身的独特价值;②探源文明的过往,其成果昭示本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③每一种文明都存在价值,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每点2分)6.D(“突出地下党人生活条件的简陋”错误,突出地下党人环境的危险和斗争的艰辛。)7.A(不是作者的革命情感,而是通过主人公杜依依的话语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感。)8.①小说打破时空界限,将过去和现在、梦境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情节跳跃,波澜起伏,悬念迭生。②容量不大的小小说却多次出现重复的情节,如枪响、护送白桦的女儿,突出革命的艰险不易,表现革命者的忠诚勇敢。(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①文本一是小说,有虚构成分;文本二是纪实作品(通讯),强调真实。②文本一主要以杜掌柜的有限视角,运用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记录了与67号马车相关的一次革命经历;文本二通过全知视角,杂有采访等内容,再现了1920年至1937年红色交通线的那段革命历史。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每点2分)10.CDF(首先,根据特殊句式进行判断。“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中“……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故CD处应涂黑。其次,根据句式结构进行判断。“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中,“臣”作“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共同的主语,两个分句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其间应断开,故F处应涂黑。综上,应涂黑C、D、F三处。)11.D(“与《过秦论》中'惠文、武、昭襄蒙故业’的'蒙’意思相同”表述错误。《过秦论》中“惠文、武、昭襄蒙故业”的“蒙”意为“继承”材料二中“当身不蒙其荣”的“蒙”意为“遭受,承受”,此处可译为“蒙受”。二者意思不同。A项,“度数”中“度”意为“法度”,“数’意为“权术,方略”,“度数”可译为“法度,规则”;现代汉语中“度数”意为“按度计算的数目”。二者意思不同。B项,材料一中“齐民萌之度”的“萌”同“氓”,意为“平民”:“世世以洴游绕为事”的“绕”同“纩”,丝绵絮。二者都是通假,都作名词,用法相同。)12.A(“其原因是他们未遇到合适的君主”分析错误。由材料一“所闻先生术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可知,造成他们悲惨结局的原因并不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君主,还因为是否生逢其时,且遭遇灾祸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3.(1)我听说遵从礼法谦逊推让,是保全自己的方法:修养德行和隐藏智慧,是达到成功的途径。(“全”“退智”、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1分)(2)而且我没什么才华,没有治理军队的能力,只能保持祖先的功业,悠自得地度过岁月。(“徒”“优游”“卒岁”各1分,大意1分)14.①韩非子主张废除先王的法令,用法治来统治民众,治理国家。(1分)②子鱼认为治理国家,武者进取,文者守成,(1分)世治则行正道,世乱则治其身。(1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15.C(“固新学”不是巩固新的学说,“固”是“本来”的意思,“新学”在诗中指初学,带有贬义。)16.①对韩非子悲剧结局的同情叹惋。韩非子知口舌不足恃,著书立说以流后世,但仍难逃惨死悲剧。②对苏秦,张仪的否定批判他们逞口舌之辩,弄机巧以求名利,死败不足惜。③对齐桓晋文的崇仰追思。齐桓晋文任用贤能、国力富强,成就霸业。④对自己才华的自信自得。认为鬼谷子若神灵犹在,也会点头赞同自己的观点。(每点2分,任答对三点给满分,其余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7.(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示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18.示例:A就可以缩成一块块的糖B驼刺还有个伟大作用(每处2分)19.①“飞沙被驼刺扯住了腿”将飞沙当做有腿的生物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飞沙的来势汹汹、势不可挡。②驼刺能将风沙“扯住”,赋予驼刺人的力量,凸显其防风固沙的作用。③将驼刺顽强地生长在沙漠里写成像人一样“宣读”生命的宣言,赞颂了驼刺扎根沙漠的顽强不屈的生命韧性。(每点2分,其中构成1分,效果分析1分)20.示例:①牢不可破/无可辩驳/毋庸置疑②连绵不绝/连续不断/绵延不绝③与日俱进/一日千里/与时俱进(每空1分)【解析】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源源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